第一篇:11.1追求公平教案(精选)
八年级思想品德新授课教案(01)
课题: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项目一:追求公平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知识与能力】
1、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
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努力学会公平待人。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社会公平。
教学方法:课堂自学、合作交流、讨论质疑、探究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引入课题:那么,什么是公平?公平对于社会、个人有何意义呢?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公平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称”》的第一节《追求公平》。
二、合作交流:
(一)出示自学思考题,明确自学的时间和要求:
1、什么是公平?列举公平的表现有哪些?
2、为什么要追求公平?(公平待人的意义?)
3、怎样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
4、怎样公平地对待他人?
(二)自学检查:(要求学生先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强化记忆)
(三)师生研讨:
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洪秀全”„„ 举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 课堂探究
1.分别列出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三件事。(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列出本小组内多数人认同的公平和不公平的一件事,并说出理由。知识点拨
什么是公平?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简单的描述性的概念,不等于平均如:每个人一个月都拿五千元,不现实)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活动二:阅读感悟
在上海体育馆,第48届世乒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正在激烈进行。对垒的双方是打得难解难分。在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被淘汰。恰恰这 1 关键的一分,刘国正将球回击到了地板上!体育馆里原本沸腾的气氛顷刻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观望、等待。刘国正也愣在了那里:如果球出界了,那么他将输掉决胜局。在现场近万名球迷的注视下,一个人优雅地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应该是刘国正得分,而示意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既得利益者”——波尔!裁判随即举起了右手,判刘国正得分。13平。就这样,只有一个脚尖儿还踩在悬崖边上的刘国正被他的对手波尔拉了回来!伴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持久响亮的喝彩声,成绩最终定格:15比13,刘国正反败为胜。这个球是否擦边也只在0.01厘米之间,观众看不清,对手不注意,裁判也可能错判。如果波尔不示意,他就可以顺利晋级。
当有记者问:“你当时向裁判示意那个球擦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知不知道如果这个球没有被判为擦边,胜利便已属于你?”波尔平静地回答着:“我当然知道,我也十分渴望拿下这场球。可是我看见球擦边了就是擦边,我示意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想。我觉得比赛应该是公正的,我必须这么做,公正让我别无选择!”你如何看待波尔的举动?在你的心目中波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维护公平的行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赢得了中国人的赞誉)知识点拨: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活动三:课堂探究:
出示图片“简陋的校舍”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对比问“说一说你看完这两张图片后的感受?”(差距,社会还不够公平)
为了促进和教育公平和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国家和社会还做出了哪些努力?(《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公平,公交优先,免费开放红梅公园,蓝天实验学校,公开招考公务员等)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识点拨:对社会而言,公平的对待每个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这个社会就越合理。活动四: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理智面对不公平
列举生活中你经历或知道的不公平的事例。
针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知识点拨: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解释如评选三好生、P3的例子,我们要树立这样的公平意识)
三、总结反思: 1课堂小结: 2.教学反思: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检测
第二篇:11.2追求公平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新授课教案(02)
课题: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项目二:维护正义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知识与能力】
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正义的基本要求;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教学方法:课堂自学、合作交流、讨论质疑、探究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长霞当舞——阅读P7任长霞事迹 畅所欲言:
设疑导思:任长霞为什么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动?
引入课题:那么,什么是正义?正义对于社会、个人有何意义呢?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称”》的第二节《维护正义》。
二、合作交流:
(一)出示自学思考题,明确自学的时间和要求:
1、什么是正义(基本要求)?
2、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3、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未成年人应如何同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
(二)自学检查:(要求学生先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强化记忆)
(三)师生研讨: 活动一 联想无限
在古罗马谁是正义的象征?
提到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与正义相关的词语? 在你的词典里什么是正义呢? 列举名人关于正义的名言 补充拓展:什么是正义
想一想:案例:小强平时为人仗义、爱打抱不平。一次他的同学小刚受到外班同学的欺负,他马上领着几个同学找到对方“理论”,并将那位同学痛打一顿,为小刚报了仇。为此小强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并赔偿对方医疗费用500元。问题⑴:小强的行为是正义的吗?为什么?
⑵从小强的教训中,我们懂得了要做正义的事,就不能做什么样的行为?
活动二 短诗带来的思考 马丁神父的忏悔录:“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提问:马丁神父为什么而忏悔?对非正义现象的忍让会产生什么后果?
既然对非正义的忍让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知识点拨:
正义的基本要求:P6 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活动三 忆往昔,看今朝
你知道古往今来有哪些正直的人以及他们的事吗?
活动四 谁来为我作证 活动五 谁来帮我抓小偷
知识归结:正义的力量(维护正义的意义)
学生讨论:面对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说说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现象?
名言赏析:朗诵P9郭沫若的名言 提问:名言能联系本框哪些知识呢?
为什么要维护正义?我们应怎样维护正义?
辨一辨:有的同学说我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我能为正义做些什么呢?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能不能维护正义?
青少年学生怎样维护正义?
知识归结:青少年学生也应维护正义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P9 依据:我们是未成年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P9 具体措施:在自已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如拨打
110、在安全的情况下大声呼救、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P9
活动六 实践演练
⑴学校里有位残疾同学,不少同学嘲笑他、欺负他,你会„ ⑵见到有同学进网吧,你会„
⑶社区里有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你会„
⑷在回家的路上你被校外不良分子敲诈勒索并遭殴打,你会„„
⑸你回家时,发现自家的门已被撬开,而你和歹徒同时发现了对方,你会„
本框知识小结
当堂检验:做有正义感的人
1、以下情形中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
2、如果你看到这些情形,会有什么感受?
1、在公交车上,小偷的手伸向一个乘客的钱包,旁边有人高喊:“抓小偷”。
2、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对一个瘦小的同学拳打脚踢。
3、个别同学在考试中作弊。
4、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判刑。
5、小王经常让老实厚道的小华同学替自己做值日。
6、小高经常趁交警不注意闯红灯。
7、小明在公园里劝阻其它游客采摘花卉。当堂训练:见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反思:
五、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第一框相关题目
第三篇:心中要有杆“秤”——追求公平教案
课程资源整合案例
心中要有杆“秤”——追求公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公平意识,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2.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平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教学过程:
是否公平大家谈
“2004年12月,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而连闯红灯。后来,交警欲对其进行处罚。高海军认为救人比什么都重要,应免于处罚。但最后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交警的做法对吗?
这种处罚对高海军公平吗?
高海军为救人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励; 闯红灯毕竟违反了交通法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 众说纷纭话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洪秀全”„„ 举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 课堂探究
1.分别列出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三件事。(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列出本小组内多数人认同的公平和不公平的一件事,并说出理由。 知识点拨
什么是公平?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简单的描述性的概念,不等于平均如:每个人一个月都拿五千元,不现实)
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事例的分析,七嘴八舌对公平的论述,以及对公平与不公平事件的列举从而概括出什么是公平以及公平社会的关键。课程资源整合案例
课堂探讨
(一)材料由老师讲述故事过程:2005年5月4日,在上海体育馆,第48届世乒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正在激烈进行。对垒的双方是中国选手刘国正和德国的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只有打道回府。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在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被淘汰。恰恰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将球回击到了地板上!体育馆里原本沸腾的气氛顷刻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观望、等待。刘国正也愣在了那里:如果球出界了,那么他将输掉决胜局。在现场近万名球迷的注视下,一个人优雅地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应该是刘国正得分,而示意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既得利益者”——波尔!裁判随即举起了右手,判刘国正得分。13平。就这样,只有一个脚尖儿还踩在悬崖边上的刘国正被他的对手波尔拉了回来!伴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持久响亮的喝彩声,成绩最终定格:15比13,刘国正反败为胜。这个球是否擦边也只在0.01厘米之间,观众看不清,对手不注意,裁判也可能错判。如果波尔不示意,他就可以顺利晋级。
当有记者问:“你当时向裁判示意那个球擦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知不知道如果这个球没有被判为擦边,胜利便已属于你?”波尔平静地回答着:“我当然知道,我也十分渴望拿下这场球。可是我看见球擦边了就是擦边,我示意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想。我觉得比赛应该是公正的,我必须这么做,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你如何看待波尔的举动?在你的心目中波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维护公平的行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赢得了中国人的赞誉) 知识点拨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设计意图:通过对波尔和刘国正这场比赛的较量中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待人的力量和价值。
课堂探讨
(二)出示图片“简陋的校舍”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对比问“说一说你看完这两张图片后的感受?”(差距,社会还不够公平)
为了促进和教育公平和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国家和社会还做出了哪些努力?(《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公平,公交优先,免费开放红梅公园,蓝天实验学校,公开招考公务员等)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识点拨对社会而言,公平的对待每个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只有这课程资源整合案例
样这个社会就越合理。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感受差距,感受社会中的不公平,进而列举学校为维护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在这个例子的导引下让学生列举政府为老百姓所办的类似的维护社会公平的事件并且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维护公平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探讨
(三)出示邰丽华的照片,问“上天对她公平吗?”(公平,因为她经过努力一样获得了成功,但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机会是均等的,不公平,有许多事情她无法去做,主持人等等)
知识点拨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解释如评选三好生、P3的例子,我们要树立这样的公平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感受邰丽华带给我们的震撼的同时反问学生上天对他是否公平,从而得出公平是相对的,并且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公平。
课堂探讨(四)作为青少年,为维护社会公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知识点拨我们既享有公平的权利,也要履行公平待人的义务。 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在维护公平这个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可以做出的努力并且意识到享受公平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公平待人的义务。
课后作业
制作“不平事应对手册”“不平事”种类应对“不平事”方法
案例评析:
从社会上闯红灯救孕妇受处罚的案例分析出发引出公平的话题,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公平和不公平的事情,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探讨公平的含义和公平社会的重要特征。本课花较大篇幅和学生通过对波尔和刘国正的乒乓球比赛、国家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系列措施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维护公平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公平意识的重要性。从对邰丽华例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进而分析得出怎样维护公平。本课注重引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注重关注社会现实。
第四篇:《维护社会公平》教案1
《维护社会公平》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曾提出过各种公平观,这些不同的公平观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公平的主要内容。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人生而平等;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等。
思考问题:①你了解这些公平的含义吗?②从这些公平观中你能找出什么样的轨迹? 生:经济上平均的要求,政治上平等的要求,意识形态上平等的要求。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崇尚效率,但同时要求从制度上保障公平。
师:以上说明公平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这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2、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师: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综上所述,公平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1、引导学生看不公平现象的图片。说明了什么?
(1)现实中,相当多的贫困地区孩子因交不起课本费、杂费而辍学;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因交不起高昂的“借读费”而无法正常上学;大学的收费门槛更是连有些城市孩子也望而却步。
(2)不同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学习——对比
说明:公平总是受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没有绝对的公平。
师:面对这些教育的不公平,我们国家也在采取各种措施让全中国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如: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全民教育高层会议讲话摘录:“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中国政府致力于保障所有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从明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的学杂费。同时,积极解决成千上万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保障适龄女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儿童少年教育。” 我们要使所有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2、小组合作讨论:
社会生活中你经历或知道的不公平的事例。针对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方法: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
3、教师引导——如何面对不公平现象?
(1)案例分析:小李三年前大学毕业,应聘到某中学当了英语老师。但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公务员,就去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是当地的招聘广告里却规定:教师必须经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才能报名参加考试。
学生分组讨论:①你认为这样的招聘广告公平吗?②假如你是小李老师,你会怎么办? 师:告诉我们在对待类似问题时要强调权利意识,又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
(2)反躬自省:仔细阅读教材P104页中的三组图画及其文字说明,并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①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②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③他们该如何面对?④你是否与他们有相似的经历与想法? 师:公平感与个人的需要、经历、思维方式有关,要审视自己的公平感,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3)榜样学习:5月4日男单1/8决赛中刘国正和德国波尔在第七局12:13时,刘国正回球击打后求落到地板上,“球出界了吗?”如果是的话,刘国正将以12:14输掉决胜局,从而输掉整场比赛,而此时有一个人是以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就是波尔,最终刘国正以15:13反败为胜进入8强。当记者问波尔:“你知道不知道如果那个球没有被判为擦边,胜利就属于你了。”波尔说:“当时我没想那么多,因为那球是擦边了,比赛就是这样,公平竞争吗,我必须这样做,公平让我别无选择。”
师:要求公平地对待自己,也需要公平地对待他人。坚持公平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遵守公平的规则。
(4)情景导行:你见到不公平现象时有何感受?假如你遇到下列事情,应该怎么做? 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⑤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⑥当老师处事不公时„„⑦当你处于困境,孤立无援时„„⑧当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
师:告诉我们: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小结:(1)(2)(3)略 第二课时
活动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一)合作探究:
播放flash动画歌曲《三个和尚》请同学们运用公平的理念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 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
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呢?
师:一个和尚则不存在公平问题;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等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吃?说明了什么?
师: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体现公平。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地运转。
(二)理性思考
仔细阅读教材P105、106页的图画和文字说明。分组讨论:
①小吴的行为影响到了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 ②小吴可能会怎么做?她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③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合作?哪些合作方式是不受欢迎的? 师:合作需要克制自己,合作需要彼此尊重。
(三)反躬自省
瞎子和跛子住在集体宿舍楼里,瞎子说:“跛子是天然的舞蹈家,左摇右摆。”跛子说:“你是夜里蝙蝠,靠耳朵定位。”二人在生活中多有摩擦。一天,楼里着火二人被困在楼上,跛子走路速度无法脱离困境,瞎子找不到安全通路。可二人最后都脱离困境。
思考问题:①试问他们是怎样脱险的?②请你列举自己或他人通过公平合作克服困难的事例。③请你列举自己或他人不善于公平合作导致失利的教训。④从以上事例中,大家的启示是什么?
引导:举例可用书中P106历史课上„„讲解
师: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公平合作需要我们承担责任。为了更好合作„„P106最后一段。我们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小结:公平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的利益; 合作双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第三、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反思教师总结。
第五篇:公平教案
课题: 我们向往公平教学目标
情感: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相关知识是公平的基本含义,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涉及到心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本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合作的各个领域,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利益与负担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则是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目的和归宿。【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因为: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首先应帮助他们理解公平的基本内涵,以及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激发学生自觉树立公平意识,明确自己为维护社会公平应尽的责任。
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原因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问题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强。公平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逐渐增多,关于“公平”的话题也必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向往。尤其是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合作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这种生活上的追求和思想上的困惑,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内在动力。如何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合作,不是单纯说教能够做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学习难点: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学习重点: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授课教学策略”理念,通过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过程
总的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众说纷纭话公平”
设计思路:教师播放一段“学生未缴纳活动费受不公平待遇”情景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提出问题:我认为的公平是„„?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感悟公平的含义。
二、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安排了以下五个活动: 活动一:轻松一填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五页表格,学生填表分析总结,教师归纳和纠正。
在学生初步感悟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这一小活动,从学生熟悉的角色做起,分析教师和学生各自分担的责任和获取的利益,进一步深刻全面理解公平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点。
活动二:出谋划策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引导
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多了却没有水喝?然后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合作,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这个道理,从而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活动三:沉重思考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样的时代,不同的命运”,学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学生讨论完毕,由小组推举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贫富悬殊对比,让学生透过这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探讨社会不公平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引发学生反面思考从而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所在,为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做铺垫。活动四:共同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组热点材料(材料一: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09年4月6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其中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今年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材料三:2009年4月10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公平教育。)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国家采取上述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意义?然后让学生列举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上承接上一个活动,两个活动一脉相承,围绕教学重点而展开,让学生通过这一组热点材料来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明确我们国家和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然后正面思考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活动五:唇枪舌剑
活动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漫画,组织学生辩论:有绝对的公平吗?在辩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该如何去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建议,教师总结。(展示板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辩论旨在通过辩论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让学生明白公平只是相对的,学会如何去面对不公平现象,怎样采取积极地措施去维护社会公平才是本活动的目的所在。
三、走进生活、巩固升华
设计思路: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二组案例情景和三个问题:
情景
1、初二学生小红的父亲早逝,母亲因操劳过度卧床不起,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弟弟上学读书,15岁的小红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到一家个体餐馆当了服务员。情景
2、初三(一)班王民的姐姐王玲,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眼看已经毕业半年,至今仍然待业在家。问其原因,原来并不是她对工作条件要求太高,而是很多招聘单位根本就不招聘女性员工,偶尔有一两个名额,也要在年龄、相貌、身高等方面严加限制。相貌平平的王玲一气之下闭门不出,整日唉声叹气。学生阅读案例情景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你觉得这样对她们是否公平?为什么?
(2)她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3)为了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我们应该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情景问题的思考讨论,把所学的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最后学生的总结反思,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实现知、行、信地统一,从而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四、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设计思路:我想具体设计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今后我将这样做
。以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既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能力的提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五、知识整合,构建网络
众说纷纭话公平
(是什么)我们向往公平
良好的合作和社会稳定需要公平
(为什么)
维护社会公平
(怎么做)
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适当点拨,矫正完善,再出示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照比较,规范图示。
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知识要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反思
总之,本节课计划主要贯彻以上五个教学环节,关于巩固练习和补偿性训练,我打算安排穿插在“共同探究、学习新课”这一环节当中,在活动后适时选取《同步学习》相关问题或者老师设计的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这样有针对性专项训练,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没有把补偿训练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