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植绒印花技术[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4: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电植绒印花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电植绒印花技术》。

第一篇:静电植绒印花技术

静电植绒印花技术

2080077 徐敏东

在织物印花中,特种织物印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各种风格独特、美观新颖的织物印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高雅的艺术享受。发泡印花、光致发光印花、香味印花、变色印花、电化铝转移印花、静电植绒转移印花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网版印花技术的发展。其中,静电植绒印花是目前纺织行业新兴的利用高压静电场在坯布上面栽植短纤维的高新技术。静电植绒产品具有立体感强、耐磨、阻燃、隔音、保暖等特点,且应用的原材料无异味、无污染,因此对人体无毒无害,是一种风格独特、手感柔软、色泽艳丽的绒毛制品。静电植绒工艺简单、成本低,已广泛应用在橡胶、塑料、人造革、装饰产品上,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的旅游产品更显示出它无比的优越性。在鞋帽、童装、商标、服饰、沙发、地毯、壁纸上采用植绒图案装饰,风格独特。

随着高压静电加工方法的工业化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植绒加工用的树脂黏合材料得到迅速改良,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大面积植绒加工工艺已开始向衣料等方面发展。静电植绒印花的技术特点

静电植绒印花是在承印物表面上印涂黏合层,再把称作纤维短绒的纤维绒毛(大约1/10~1/4 英寸)按照特定的图案黏着到织物表面的印花方式。静电植绒印花首先使用黏合剂(不像其他印花使用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印制图案,然后把纤维短绒结合到织物上,纤维短绒只会固定在曾施加过黏合剂的部位。从而获得平绒织物样的印花效果。

静电植绒将具有一定导电性的绒毛,放入具有一定电场强度的高压电场中,它作为带电载体沿着电位差之间运动。涂层黏合剂的材料作为地电位,绒毛垂直渗入黏合剂涂层的表面,从而形成具有一层竖绒的载绒印刷产品。静电植绒是根据在一个电场中,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工艺。静电发生器生成的高压静电场,一端接装在有绒毛的金属网上,一端接在涂有黏合剂的植绒坯布在地极上。在金属网上的绒毛带有负电荷,由于受带正电的接地电极所吸引,便垂直加速植到涂过黏合剂的坯布上,如果绒毛没有被植上,由于受电场影响而带正电,那就会被吸引回金属网上。绒毛将在静电场内不停地跳动,直到坯布上均匀地植满绒为止。

目前常用的静电植绒设备有固定式平面静电植绒机和手提式静电植绒机。固定式平面静电植绒机设备相对庞大、固定,因此适宜进行大批量、单一品种的全面积植绒,用大型植绒机械可生产类似平面绒、条绒、仿鹿皮绒等各种色泽的布料,最适合服装鞋帽、箱包、手套等。使用这种设备时要注意其植绒宽度、工作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因为超过宽度等技术参数,单位面积的绒毛所带的电荷量就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到植绒效果。小型静电植绒机一般将高压电极与撤绒装置连接在一起,撤绒器的底部是高压电极,通过筛网将绒毛抖落下来。对于球形网,撤绒网也就是高压电极,这样对水平或垂直的表面都可进行植绒,植绒时绒毛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被植绒物旋转,在植绒过程中不能中断工作,直至整个球面植满为止。采用小型植绒机械可在汽车、火车、飞机内部装饰,还可用于家庭、宾馆、舞厅内外墙壁的装饰与装修、金银手饰、礼品的包装盒的装潢。

手提式静电植绒机适应网版印刷业及可以进行立体植绒,具有小巧、灵活等优点,基材上适合分散的、面积较小的图案进行网版漏胶植绒和立体植绒,植绒图案的位置和面积不受限制。不仅可平面植绒,而且能在各种基材、不同形状的立体工件上植绒。

植绒印花工艺结合使用网版印刷技术,可生产各种植绒工艺品如字画、玩具、对联、工艺画等。静电植绒印花材料的选择

静电植绒常用的是圆网网印工艺,采用圆网上胶取代单片刮涂方式,其工作流程为:圆网制版→配制黏合剂→绒毛制作→基布刷毛烫平→涂胶→静电植绒→预烘→焙烘→清理→检验→包装。在圆网工艺植绒中,要注意绒毛制作、黏合剂配制、基布处理、圆网制版、植绒工艺控制和设备的调控等方面的问题。静电植绒印刷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纤维绒毛、坯布、黏合剂,在选择原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绒毛的选择

目前,用于植绒印花的主要是纤维绒毛,比较普遍的是黏胶、锦纶、腈纶、涤纶四种,而主要是黏胶和尼龙纤维,其次是腈纶和涤纶,目前棉绒应用也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的纤维绒毛其性能各异,如黏胶的手感、耐晒性、色泽等都比较好,价格也比较低,但其耐磨性不好;锦纶的耐磨性、色泽都比较好,但手感、耐晒性差,且价格较高;腈纶的手感、耐磨性、耐晒性、色泽等都比较好,价格适中;涤纶除手感不好,价格相对偏高外,其他都比较理想。因此,要根据产品需要来选择纤维绒毛,如果需耐磨的产品可选用锦纶或涤纶,成本低廉的可采用黏胶纤维。在选用绒毛时,要掌握绒毛的长度和细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绒毛越细,植成的绒面越柔软,其手感越好,但绒毛太细长,则容易产生缠绕,植绒时难以在黏合剂层上扎深,操作比较困难。而绒毛粗短,则植绒表面就比较粗糙。目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绒毛:棉铰制绒毛(绒毛柔软,价格便宜,但耐磨性较差,仅用于短绒毛的植绒);聚酰胺纤维铰制绒毛(用纺织下脚料绒毛制成,其长度较短,价格便宜);聚酰胺纤维切制绒毛(外观美丽、耐磨性较强,主要用于地毯、壁纸等植绒);聚酰纤维切制绒毛(防潮性强,主要用于对防潮性有较高要求的植绒)。

由于工艺植绒产品是图案部分植绒,因此对绒毛性能的要求比普通产品要高,选择绒毛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采用切割切断长束生产绒毛,细长绒毛尤其应注意适宜采用平面振动筛选,防止绒毛成团,保证绒毛长度均匀性;(2)应对绒毛处理剂做调整,增加植绒密度,以保证图案部分绒毛丰满(图案设计也有特殊要求);(3)绒毛宜采用基布的近似色,以便产生出类似烂花效果。对于黏合剂的配制,由于手感与牢度是植绒产品的关键问题,对于工艺植绒产品尤为突出,因其图案本身更容易摩擦破坏,所以对于黏合剂选择与配制要求更高。常用的植绒黏合剂为聚丙烯酸酯乳液、聚醋酸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国内圆网工艺植绒采用的是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对于植绒基布,不宜采用纬编织物,以防卷边。印前并对基布进行刷毛(烧毛)及退浆处理,以保证涂胶平整。

2)坯布的选择

坯布亦称基布,它是静电植绒印花的基材。选择坯布主要应注意四个参数:高导电性、材料组织的均匀性、多孔性、与黏合剂的共容性。此外,还要根据植绒产品的用途来选择基布,如帷幕、毡毯、装饰类宜用厚重织物为基布,而用于服装、帽子等的植绒织物则以轻薄织物为佳。基布原料一般为纯棉、化纤或两者混纺物,但氨纶和丙纶纤维的织物因耐热性差,不宜作植绒基布。此外,具有收缩性的弹性织物及未经定型处理的化纤织物也不宜作为植绒基布,因为这些品种的基布植绒时幅宽剧烈收缩。归纳起来,作为一般性的植绒基布,要求其经纬密度不能过疏,表面不能存在疵点和凹凸不平的现象;色牢度好,预烘和焙烘时不变色;伸缩性小,以防止造成绒面起皱;基布要耐高温。此外,要注意基布与绒毛色调的协调性,即要保证其色调基本相同或相近。因为如将暖色绒毛植在冷色基布上,则色泽暗淡;而冷色绒毛植在暖色基布上,则色泽变淡。白色绒毛一定植在漂白基布上,才会反射出较好白度。3)黏合剂的选择

黏合剂的类型较多,有水溶性黏合剂、糨糊状黏合剂、溶解型黏合剂、非溶解型黏合剂、树脂分散体等等。在织物上连续植绒的地方,一般采用乳液型水性黏合剂,即丙烯酸酯复合黏合剂,它具有自增稠自交联的特点,有优良的黏着性、透明性,手感柔软,耐老化,在高温下能交联成网状结构,胶层强度高,对绒毛有很强的粘接牢度。乳剂型黏合剂,大多数是自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黏合剂,它具有自交联性,当加入外交联剂后能进一步与乳液交联使分子链间产生一定的均链,从而增强了干洗和水洗的牢度。因此,交联树脂是黏合剂中的主要辅料。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合成高分子黏合剂得到不断发展,植绒产品将更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对黏合剂的要求主要为:对坯布及绒毛黏结力大;植绒后手感柔软;表面成膜性差,以利植绒;黏度适中,以利在坯布上喷、涂、刮;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耐洗涤性;操作方便,使用时加入少量黏度调整剂即可调整黏度;无毒无害,不易燃烧,保存期长(多在半年以上)。4)设备的调整和维护

不管何种印花,设备的准确调整控制和维护都至关重要,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的根本。以圆网工艺植绒设备为例,在调整和维护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传动同步性。采用双曲轴直流电机传动,便于有一定调整范围,使涂胶时清晰而不变形;②圆网中心线与支撑辊中心线距离。一般把圆网装置设计成可在前后上下移动,圆网张力则通过机械方式拉紧或气动定位拉紧,注意应使支撑辊处于比圆网中心线相对布前进方向后移30 mm 位置。这个指标直接影响出浆效果及圆网使用寿命;③采用气囊夹紧刮刀,刮刀可以前后上下调节;④植绒时,电极电压可相对提高(绒毛量相对少)使绒毛密度、牢度均提高;⑤开机前应先检查,将圆网纵向张力调节好,产生一定强度后空网转动5 min,揉网。然后初调下圆网使之与支撑辊接触,开机连续生产,通过手动或电子定时向圆网内泵胶,胶量通常保持在刮刀高度的2 / 5~3 / 4左右;⑥停机后,首先向上提起刮刀清理,然后再进行其他工作。静电植绒印花的技术要点

根据静电植绒印花工艺的流程,首先,根据所需要的植绒图文进行电脑设计制作,然后输出底片,在设计中要注意图文的选择,一般不宜选用线划过细和过于稀疏的花纹,在电脑制作中,要保证图文充实饱满,输出底片质量符合要求。制网印版是静电植绒印花的一个关键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印花效果。制网版时,一般可选用100~180目丝网和水性感光胶。然后用制作好的膜版放在制版机上进行曝光然后显影。以目前常见的圆网工艺植绒的为例,圆网制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一般网印时不同,它选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开孔率较大的镀镍圆网,网目适宜,使上胶厚度较大;②因为植绒黏合剂及助剂对圆网感光膜有损伤作用,因此感光膜宜厚一些,感光时间长一些,以使感光膜厚而牢固。

圆网工艺植绒的各个环节必须有效配合才可达到最佳效果,要注意植绒工艺条件的控制成形线速度控制在5~8 m/min;黏合剂开放30~60 s 应不结皮,黏度为11~13 Pa·s;涂胶有效厚度为0.18~0.20 mm; 110~120 ℃下预烘5 min; 145~150 ℃下焙烘3 min。网版制作完毕并检查合格后,即可上机印刷黏合剂。用制好的网版在坯布上印刷黏合剂,印刷中要注意控制黏合剂的黏度,若黏度过高,绒毛难以深扎入基布中,以致绒毛黏结强度不够造成脱落;黏度过低,则易渗透到基布内部,绒毛扎入黏合剂内层,耐磨性虽提高了,但手感较硬。一般黏度控制在15~30 Pa·s,黏合剂厚度为0.2~0.4 mm 为宜。

植绒的给毛量也是影响植绒质量的一个因素。植绒的给毛量多少影响植绒织物的质量,给毛量不足则植绒密度不够;给毛量过多,大部分绒毛被黏合剂粘在基布上,而未被黏合剂黏着的剩余绒毛在电场的作用下会继续不断上下飞动,影响室内清洁。由于静电植绒后黏合剂和有机溶剂中还含有水分,影响绒毛的牢度,因此,要进行干燥与焙烘,温度一般掌握在80 ℃左右。焙烘的目的是提高绒毛与基布之间的结合牢度。要注意控制焙烘的温度,温度太低,达不到固着牢度;温度太高,会使黏合剂中的催化剂析出酸性物质,致使基布硫化,一般焙烘温度应控制在(150± 5)℃。静电植绒印花落绒故障的排除

落绒是静电植绒印花常见的故障之一,其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绒毛电着处理不当。由于处理配方不同和染料的影响,绒毛的导电率、飞升性、分散性等特性不同,使用不同厂家的绒毛性能不同,甚至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绒毛性能亦有很大差异。由于绒毛性能差、植绒牢度低,引起落绒现象; 2)绒毛回潮率不合适。回潮率一般认为在8%左右较为理想,低于8%绒毛飞升性差,难以二次起跳,回收利用困难,造成基材上剩存大片浮绒;高于8%绒毛在电场中运动速度过快而不规则,由于绒毛植入不规则,经预烘、焙烘、刷毛等工序后即产生严重落绒;

3)黏合剂对落绒的影响。黏结牢度差、黏合剂黏度不够;黏合剂涂层厚度不够(但并非越厚越好),一般要求上胶层厚度控制在0.2 mm 左右;大面积植绒大多用于装饰用品,不考虑产品手感,上胶层厚度可达0.3 mm 以上;黏合剂的拉伸性不好。半成品在高温焙烘时,黏合剂和交联剂在高温下发生化学交联固化成膜,在高温拉幅定型时,基布受机械拉力作用产生一定变形,会导致黏着在基布上的黏合剂膜发生断裂,断裂处的绒毛经刷毛后会脱离黏合剂膜,导致发生落绒现象;

4)烘干与焙烘温度控制不当。植绒后烘干、焙烘温度过低,会在水洗时产生落绒。

根据上述分析原因,防止落绒办法是电着剂处理配方要合理;控制绒毛的回潮率;尽量减少绒毛和基材的表面电阻比,在刷毛除尘时,基布表面采用蒸汽加湿,令除尘器吸除余绒。

第二篇:数码印花技术

(本文转自http://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务必征求允许)

数码印花技术生产过程的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无污染等优越性能,配以合理的技术、设备配置,足以在大都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足够的利润。无疑将为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典范。

据悉,数码印花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如:扫描、数字相片、图像或计算机制作处理的各种数字化图案输入汁算机,再通过电脑分色印花系统处理后,由专用软件驱动芯片通过对其喷印系统的控制,对染液施加外力,使染液通过喷嘴喷印到织物(或介质)上,形成一个个色点,数字技术控制着喷嘴的喷射与不喷,以及xY方向的移动,形成相应的准确的图像。形成各种高精度的印花产品。

数码印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最早出现于2O世纪9O年代中期,初期用于广告纸张的快速印制,将其与纺织印染技术结合,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数码印花设备只解决了印制过程,不同纤维织物,还要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这是实现批量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针对北京纺织现状,选择传统印染前处理后的漂布为坯布,省却了退浆可能造成的污染,缩短了加工流程,较为经济适宜。

第三篇:植筋技术交底

框架结构填充墙后置拉结筋工法

一 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大城市的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建的框架结构建筑墙体砌筑中均存在梁柱与墙体连接问题,建筑上传统常用的方式是预埋钢筋、铁件或膨胀螺栓,传统的施工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用预埋钢筋或铁件后浇筑混凝土时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被混凝土覆盖,需要找到并剔去表面的混凝土,这样施工时既麻烦又辛苦,劳动效率低,使用膨胀螺栓或预埋铁件时由于焊接钢筋操作条件和钢筋较细,焊接的相接面积较小或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往往焊接不牢固,受到外力作用后很容易撞断,还需要重复焊接,还有由于使用膨胀栓难以达到锚固力的设计强度要求,有的地区已停止使用膨胀栓做墙体拉结筋的做法。植筋是建筑工程中使原砼结构与后增加结构间连接的一种较简捷、有效的施工技术。

二 拉结筋植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在结构混凝土柱墙需留置拉接结筋位置采用手提式或台式钻机成孔,把钢筋埋入孔道内,同时用一定比例调制而成的结构胶,均匀密实填塞孔道内,经静止状态养护,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和抗拔能力,从而达到锚固目的。这种后置方法施工的拉结筋具有位置准确、布置灵活、早强、硬化快、强度高、粘结力强、工程造价低、对人体无毒无害、对钢筋无锈蚀作用等特点。

三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框架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与墙充墙结构墙体之间的拉结筋施工。

四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放线定位→成孔→清孔→钢筋处理→灌注植筋剂→插入钢筋→调整→养护→检测

4.1放线定位:根据图纸尺寸在需要砌筑墙体的位置及砌块排砖图放出植筋定位线,孔位放线要避让原结构内主筋,以免损伤原结构钢筋,放线要准确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在原结构与图纸不符时,要做好记录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更改或提出建议,如有特殊应根据现场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4.2成孔:在标明的位置上用手提式电钻或台式钻机将孔打到设计要求的深度。钢筋植入深度一般为15d(所植钢筋直径),植入钢筋直径不同,钻孔直径也不同,钢筋直径与钻孔直径相互关系因植筋剂的不同亦不同,一般为钢筋直径加6mm。如图片1所示。

电钻可使用台式或手提式,台式钻机的优点是耐用、力量大、钻孔速度快、稳定性好,但设备成本太贵,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的植筋;手提式电钻优点是携带、使用方便,但操作时较累人,且钻孔时设备晃动幅度较大,孔的位置易出现偏差,适用于工程量较小的植筋。

4.3清孔:根据植筋剂种类的不同,植筋孔孔壁要求也不同,分湿润和干燥。有的植筋剂要求将孔打好后先用毛刷将浮尘刷净,再用气球将浮尘吹净,并用丙酮清洗干净,有的植筋剂要求钻孔后清除孔中杂物,用清水湿润孔洞,植筋前除去孔洞中明水,但应保证孔壁的湿润。最后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用棉丝将孔口临时封闭,以防其它杂质进入孔内。如图片2所示。

4.4钢筋处理:钢筋锚固长度范围的油污用溶剂清洗干净,方法是用干净脱脂棉丝蘸专用洗涤剂擦拭钢筋直至无油污感(如果有),如有铁锈(新钢筋的青色外皮建议也清除)用角磨机配钢丝刷除去,直到露出钢筋新面,处理完后按照不同直径、长度,统一堆放。

4.5灌注植筋胶泥:按植筋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植筋剂与水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好(一般为植筋剂:水=1:0.15~0.20),搅拌成均匀的胶泥(掌握稠度,稍稠便于插固钢筋即可),如图片3所示。用PVC塑料管或导管将胶泥导入管内,并送入孔中,再用另一杆将管内胶

泥挤压入孔眼内;注入的量为当钢筋插入时有少量溢胶为宜,如图片4所示。使用前应查看植筋剂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材料,不得使用“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以保证拉结筋植筋的质量。

植筋锚固剂一般都有耐水、耐老化、防潮性好等性能,但不同牌的材料其固化时间、应用范围不同,固化时间也不同,有的植筋胶可在潮湿环境下快速固化,有的则必须在正常自然环境下起作用。具体情况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定及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不能盲目使用,也不得将不同的胶混合使用。一般情况下从植筋锚固剂加水起到钢筋安装好,应在40分钟内完成。

4.6插入钢筋:灌注好植筋胶泥后,随即将准备好的钢筋慢慢旋转插进注完胶泥的孔内,插到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止,立即将钢筋上下提动旋转数下,排出气泡,保证孔内植筋胶饱满,同时将溢出的胶泥将孔口部位封堵饱满。

4.7调整:将拉结钢筋插入后如需调整钢筋角度,应在短时内调整好,调整时不允许将钢筋向外拉,如图片5所示。

4.8养护:钢筋插入孔内常温下24小时以内不得扰动,否则将影响拉结钢筋的锚固强度。

4.9拉拔检测:填充墙拉结钢筋植完养护结束后,应进行现场随机拉拔检测,拉拔测试结果要求钢筋抗拉负荷大于该钢筋设计拉拔强度且钢筋无松动、无滑移等可见变形现象。墙体拉结筋施工完成效果如图片6所示。

填充墙拉结钢筋植筋1天拉拔测试结果(以CM型锚固剂植筋为例)

钢筋直径mm钻孔直径mm锚固深度mm设计拉拔力KN实测拉拔力KN破坏 类型钢筋塑断拉拔力KN锚固端

状态

612905.911.5砼24.5钢筋塑断

81412010.5523.6砼32.8钢筋塑断

五 施工机具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时配备手提式电钻或台式钻、毛刷、气球、角磨机、钢丝刷等。

六 劳动力组织及安全技术

6.1劳动力组织:填充墙拉结筋植筋施工时每个小组按排两人作业,施工前根据植筋剂的使用说明书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能够了解详细的操作工艺。

6.2安全技术: 施工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上岗前需经安全技术交底,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临边和悬空作业应系安全带,机械操作时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规程操作;操作用的脚手搭设牢固、稳定、可靠。

七 质保体系及质量标准

7.1质保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质检员、专业工长参加的质保小组。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正式施工前进行施工样板试验,经现场试拉拔试验,达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拉拔力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操作过程中严格各施工工序的自检制度,实行质量否决制;质检员跟踪检查,每层施工时先打好眼,清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植筋施工,验收内容包括孔深、孔径、位置及清理情况,严禁不报验就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时必须按锚固剂的使用要求进行,锚固剂胶泥配比应正确,料配好后必须在40分钟内使用完,超过规定的时间的胶泥不得再使用,也不得掺和后使用,钢筋植完后2小时内不得敲打或碰撞,应注意成品保护,常温下24小时以内不得扰动已植拉结钢筋。

7.2 质量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建筑锚栓抗拉拔、抗剪性能试验方法》DG/TJ08-003-2000

八 应用实例及效益分析

应用实例:2005年施工的石家庄仁和嘉园小区工程建筑面积78000m2,东乐小区工程建筑面积65000 m2,怡博苑小区二期工程等均采用了填充墙体拉结筋后置植筋的施工方法,施工中精心组织、严格施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推广该技术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件于国于民有显著效益的事业;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该工法技术也必定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效益分析表(以CM型锚固剂植筋为例)

钢筋直径mm锚固剂植筋预埋钢筋或铁件膨胀栓传统的树脂胶

价格元/根价格元/根价格元/根价格元/根

60.42一般比胀栓高,难找难剔时更高0.951.38

80.651.151.67

比较承载力大,耐久性好,结构整体性好承载力大,焊接效果差,耐久,结构整体性好承载力小,焊接效果差,耐久,但结构整体性差当时承载力好,不耐久,对人本有毒有害

第四篇:粉体工业静电防护技术

粉体工业静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粉尘、粉末和颗粒状物质的粉体工业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粉体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以石油化工行业聚烯烃粉体生产为例,1982 年全国年产量不足100 万吨,1989 年则突破了200 万吨大关,1996 年年产量达到320 万吨;近年来,我国合成树脂和塑料年产量仍然保持20 %的增长速度。如煤炭、冶金、纺织、粮食等其他行业涉及粉体工业的生产规模亦以年产量增长速度超过15 %的态势呈规模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粉体工业生产中引起的爆炸和燃烧事故也迅速增多。如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事故,广东新港粮食储仓粉体爆炸事故均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据统计资料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粉体爆炸与燃烧事故越来越频繁。以粉尘爆炸统计数据资料为例,我国自1960 年至1989 年30 年间,发生粉尘爆炸次数按年代百分比的分布为: 1960年至1969 年占总数的9。37 %,1970 年至1979 年占总数的3。13 %,1980 年至1989 年占总数的87.50 %,此数据充分表明,粉体事故与国民经济发展规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说明了粉体防灾技术研究的意义与作用。上述粉体灾害事故和其发展态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的研究单位对此类灾害事故高度重视[1,3 ]。这些因素对促进和加强我国粉体工业防灾技术研究工作,对防粉体灾害技术的应用推广和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专项整改与治理措施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资料显示,粉体工业灾害事故与粉体静电密切相关[1 —4]。从一组引起粉体灾害事故(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数据统计百分比分析可知: 由热表面引爆的占38。71 %,由明火引爆的占32。26 %,静电与电气火花引爆的占16。13 %,其他因素引爆的占12。90 %。由可见,在粉体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静电与电气火花引起粉尘爆炸事故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其中静电的危害已到了必须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程度。事实上,在人类现代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静电存在的范围很广。静电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成像、静电生物效应和纳米材料制备等),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麻烦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正因为静电事故遍及矿业、冶金、石油化工、纺织、医药、粮食加工与储运、交通运输、航天航空、通讯与军工等行业,所以对静电灾害与防护技术的研究一直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 在众多的静电研究课题中,由于粉体静电灾害问题涉及专业面广,致灾过程复杂,模拟实验难度大,费用高等原因,所以相对于现代静电研究的其他领域而言,粉体静电灾害的研究在其起电机理、致灾条件和防范对策等方面相对滞后。虽粉体静电防灾领域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直不大,其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液体防静电灾害等技术研究,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从Maurer(1979 年)报道了粉体大料仓堆表面放电现象之后,以瑞士Ci2ba 公司和英国南开普敦大学为中心,在国际上迅速形成了一个以粉体工业生产实际尺度的粉体静电放电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热点,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防静电规范或建议。与此同时,德国、瑞士、挪威、波兰及前苏联等欧洲防爆委员会成员国,以及我国、日本、美国等国的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了超细粉尘和非标准条件下的燃烧与爆炸实验,静电场分析计算及体起电、放电等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粉体静电 危险性的认识,特别是与工业控制和安全评价有关的粉体静电研究结果,对粉体工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2 粉体静电灾害概况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体是粉尘、粉末及颗粒状物质的总称。一般而言,我们将粒径d > 0.5mm的物质称作颗粒;将粒径d 在100μm和0。5mm之间的物质称作粉末;将粒径d < 100μm的物质称作粉尘,此类物质基本上具有正常状态下在空气中飘扬的特征。统计与实验资料表明,可燃性粉尘大多数属易燃易爆物质,其燃爆事故占粉体灾害事故的60 %以上,粉尘本身的静电放电火花即可成为其点火源。可燃性粉末与颗粒虽然能燃烧,但是一般难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然而其静电放电或热表面等危险因素可能成为可燃气、可燃粉尘及其杂混合物等易燃易爆物质的点火源。对于非可燃性粉体而言,其静电危险性主要表现在这类物质的静电放电火花可能成为生产过程中其他易燃易爆物质的点火源[2,4]。粉末与颗粒粉体粒径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单个粒子的带电量也大。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物粉体大料仓中可能发生堆表面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此类静电放电的放电能量大,足可以点燃一般的可燃粉尘。大多数粉尘中固体物质的粒径约为1 —100μm,含分子数为104 —106,因此小而轻且比表面积大。带静电的粉尘可漂浮于空气中,也极易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漂浮的带电粉尘的灾害可以产生闪电状静电放电,如火山喷发时可经常看到的火山灰粉尘闪电;大气中悬浮的尘埃使大气能见度大为降低,容易引起各类交通事故。带电粉尘的吸附性亦有较大的危害,粉尘吸附在植物的叶面和干上会影响其生长,给人类的农业、林果业生产等造成损失;金属表面的粉尘可促使其加速腐蚀;粉尘的沉降或吸附使各种建筑物遭受污染、腐蚀加速,使许多传感器中毒、失效,使诸如集成电路等高精细材料、器件无法制造和使用,可以导致机器停运、电路短路等事故。如此种种,关于粉体静电的危害不胜枚举,而其中最具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就是粉尘爆炸,它会造成突发的、一次性损失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德国自1940 年起的50 年间,与静电相关的重大粉体爆炸事故有斗式提升机滑槽中燕麦糠爆炸,碾碎机内的制粉半成品爆炸,斗式提升机滑槽中高粱(含粉尘多)爆炸,斗式提升机中高粱粒爆炸和粉体料仓中高分子聚合物爆炸。据日本劳动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对1952 年至1975 年期间日本所发生的177 起损失较为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点火源的调查分析可知,最多的点火原因是机件或装置中的金属异物摩擦撞击而引起的热表面和撞击火花(37起),其次就是静电引起的放电火花(29 起)。因此,引起粉体爆炸的原因与静电放电有一定的联系.料仓燃爆事故统计资料可知,这40 起粉体料仓燃爆事故的点火源,基本可以认定是粉体自身的静电放电火花。事实上有关高分子聚合粉体的静电危险性研究,尤其是粉体气力输送和粉体大料仓的防静电危害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国际范围内静电防灾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之一。聚合物粉体绝缘程度很高,生产过程中粉体的起电量可达104 C/ kg,静电泄漏缓慢,生产过程中的粉体往往会积聚很高的电荷。这种静电的积聚会给粉体生产带来两类危害:一类是带电粉体粒子之间,粒子与管壁、容器之间的静电力作用,给生产带来各种障碍与危害;另一类是电荷的积累能够产生很强的静电场,从而导致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发生,或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或引起人体电击事故而导致二次事故发生.粉体静电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发展

概况

通过对静电放电火花实际点燃危险性量化分析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可用于对粉体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的研究结果。建立在静电点燃现实危险性基础上的静电放电火花点燃危险性的量化分析理论,相关的静电参数测试方法,生产工艺过程现场数据取样和评价技术,促使粉体善,有关研究和管理部门已经将相关研究结果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

3.1 粉体起电机理研究

粉体是特殊状态下的固体物质,其静电起电过程遵循固体的接触起电规律。目前,人们对金属-金属、金属-半导体的接触起电机理研究结果已经达到实用化水平的要求。然而对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起电机理研究而言,由于聚合物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起电机理性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不好等原因,对其起电机理性的研究方法尚在不断的完善之中[8]。然而,对于粉体工业生产中粉体气力输送的粉体静电起电问题,人们结合两相流动力学理论、电介质物理学、粒子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年来已经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可用于实际分析的有关粉体起电的半经验公式[9,10]。

3.2 粉体静电参数测试技术

有关粉体状物质的静电参数(电阻率ρ、介电常数ε、电位U、电场强度E 及电荷密度q 等)的实验室测量,从理论分析到测试方法都比较成熟,有些测试方法和具备防爆条件的测量仪表也已经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场所的粉体静电参数的数据测试[11,12]。近年来,人们可以在工尺度的大型粉体模拟装置上设置粉体静电试验,方便、高效地测试粉体静电参数,便利开发、试用防粉体静电灾害的技术和产品,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解决粉体静电问题提供了实验手段上的保证。相关科研单位研究开发的非接触式管道粉体静电电荷密度测量仪,在完善防爆设计后即可应用于粉体工业输送与储运系统的粉体静电监测[13]。粉体、聚合物电荷空间分布的测量方法研究也有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几十年来,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粉体方面的静电参数,从相关的基本静电参数到实际生产中不同性质的粉体起电参数都比较全面.3.3 粉体起电、放电特性(包括辐射场)研究

人们在小、中、大型粉体静电模拟实验装置上,尤其是工业尺度的粉体模拟试验装置上成功地模拟了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堆表面放电及传播型刷形放电等典型的粉体生产中存在的静电放电现象,使有关粉体的静电危险性研究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14,15]。在这些极为有效的试验设备上,人们成功地测定了粉体的起电量,研究了粉体的起电特性,综合研究了粉体料仓的粉体电荷密度、荷质比、放电电荷转移量、料仓内的电势分布与电场强度的分布特点、粉体放电间隔特点、放电信号频率等对于粉体静电危险性评估有重要价值的相关物理量[7,16,17]。通过大量的静电放电测试试验,统计、研究、探讨和总结了粉体工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静电放电的辐射场特性,其试验研究数据为粉体工业生产现场检测与监测仪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同时结合气体等介质的击穿理论,建立了典型的静电放电理论模型

3.4 可燃物质的燃爆特性研究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起,标准条件下(标准实验样品、标准测试条件)可燃粉体、可燃气仪器,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标准化。所以有关可燃物在标准状态下的最小点火能、爆炸极限、最小点燃温度、最大实验安全间隙、自燃温度、闪点、极限氧浓度等数据,基本上都可以从标准出版物上引用。近年来,有关非标准状态和非标准条件下的可燃物质燃爆参数研究,人们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19,24,33]。非标准粒径粉尘最小点火能与粉尘中位粒径的关系,杂混合物最小点火能与可燃气体浓度的关系,粉尘最小点火能与温度的关系,负压条件下可燃物爆炸极限的变化,高压条件下可燃物自燃温度的变化等对实际安全评价有重要意义的燃爆参数数据库,也在积极完善之中.结合气力两相流动理论和燃烧反应动力学理论,借鉴比较完善的可燃气体燃烧理论,初步建立了粉尘、杂混合物(粉尘,可燃气)燃烧理论分析模型

3.5 粉体静电放电点燃特性研究

粉体静电放电火花的火花时间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放电的初始条件和放电电荷转移量等点火源因素,可燃物质的燃爆特性参数都对粉体静电放电的实际点燃能力有影响。近年来,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粉体料仓内粉体静电放电的点燃能力研究上,但由于研究手段上的原因,只能将料仓内的放电通过环形收集电极引出,在放电区以外的极隙内做点燃实验。这样由实验所得到的放电相当能量Eeq,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粉体放电的点燃能力。实验与实际静电点燃事例统计表明,粉体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静电灾害的静电放电形态和有效点燃能量Eef大致如下:(1)电晕放电的有效点燃能量不大于01025mJ;(2)普通的刷形放电单次放电的有效点燃能量可达3mJ;(3)料仓粉体堆表面放电单次放电的有效点燃能量可达10mJ;(4)人体放电单次电的有效点燃能量可达30mJ;(5)火花放电单次放电的有效点燃能量可达1J;(6)传播型刷形放电单次放电的有效点燃能量可达10J。有关粉体静电放

电实际点燃可燃物的过程研究,对于了解和研究放电火花的现实点燃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结合介质击穿过程的放电物理学和燃烧学理论,关于气体、粉尘的静电放电火花点火模型理论和气体、粉尘的点燃过程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研究结果

3.6 粉体静电放电危险性评估与仿真模拟

有关粉体静电放电危险性研究主要侧重于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方面。对于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的粉体生产而言,这种危险性主要反映在火灾、爆炸事故的敏感性参数上,也就是可燃物被静电放电火花引燃的特性上。这样,由带电粉体物质的基本静电参数、粉体量大小及边界条件所确定的带电粉体空间可能产生的静电放电类型、静电放电火花的点燃能力,结合产生静电放电场所的可燃物燃爆特性,即可以定量评价粉体静电放电的实际危险性.通过研究典型静电放电火花的实际点燃能力,对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放电火花的点燃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静电放电火花的放电相当能量、放电火花空间分布范围和放电火花持续时间,决定了静电放电火花实际点燃可燃物的可能性大小,因此不同类型的静电放电火花点燃可燃物的差异性很大.根据数据序列理论分析,引入静电放电火花点火源序列和可燃物危险性序列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反映了静电放

电火花点燃可燃物的危险程度,可用于对静电放电火花的实际点燃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价。有关粉体的电荷弛豫理论和粉体静电场分析模型研究以及电场仿真和计算分析,一直是静电防灾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近年来由于粉体静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大力促进和支持了粉体静电仿真技术的研究,使得粉体静电仿真技术研究成果离实用阶段越来越近[7,24,25]。同时,有关粉体静电模拟仿真的研究结果也弥补了实际粉体静电测量技术的不足和现场测量场所的限制(如引入测量仪器对原静电场的影响等),可以帮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带电粉体空间的电场变化等情况.粉体防静电灾害技术发展概况

粉体防静电灾害技术的要点在于经济实用,根据危险性定量评估的结果选用相应的防护技术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努力方向。我们知道,粉体工业生产中可能产生静电灾害的典型静电放电类型有6 种:(1)电晕放电;(2)普通刷形放电;(3)料仓堆表面放电;(4)人体放电;(5)火花放电;(6)传播型刷形放电。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不同形态的放电形式点燃可燃物的能力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于粉体工业实际生产中的可燃物大多为可燃粉体(颗粒、粉末、粉尘)、可燃气以及它们的杂混合物,这些可燃物的被点燃性能差异也很大。所以,我们在研究开发防粉体静电灾害技术的具体工作中,应在粉体静电危险性合理分级的基础上,遵从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的防灾减灾原则

4.1 粉体静电危险性分级方法

有关粉体静电危险性分级,有别于静电危险场所的分级。粉体危险性分级的目的在于结合安全经济学原理,为存在粉体静电危险性场所选用既经济实用又科学合理的防静电灾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这方面的工作可参照相关的静电危险场所分级方法[24,26,41,44],以粉体静电实际危险性为基础,结合粉体静电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作为分级依据来进行

4.2 防粉体静电灾害技术

粉体静电防灾的应用技术研究,目前从相关物体的静电泄漏技术、粉体静电消电技术、泄爆技术、阻爆与隔爆技术,到可燃物质的惰化与抑爆技术等,基本上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但有时候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有些成熟的粉体静电防灾技术并不能被粉体生产厂家所接受;或由于维护方面的原因,有些已选用的粉体静电防灾设施,并未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粉体静电防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任重道远,新技术的开发与已有技术的优化,尚有很多工作要做。概括地说,有关粉体生产防静电灾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从控制危害源因素和防灾减灾作用的角度考虑,已经形成了以下两大类以降低粉体静电危险性为目的的工程应用技术[27 —33]:一类是以控制粉体静电起电量(改变接触起电介质的材料特性,采用粉体消电措施,采取防静电涂层与合理接地加速静电泄放等)、控制放电类型(如防止形成击穿场强较大的绝缘层,避免产生能量大的传播型刷形放电等)为目的所采用的技术;另一类是以控制可燃物点燃特性(如加强通风,可燃气置换,控制切粒所形成的细微粉尘,注入惰性物质等)为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计划制定有关的粉体防静电灾害操作规程[34 —37]。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条件下,由于粉体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或环境条件的限制,粉体静电放电火花有可能点燃、引爆可燃物质,为了减缓灾害的破坏性,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应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主要的应用技术有阻爆、隔爆、泄爆和抑爆技术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可燃气、可燃粉尘的温度和压力等监测监控技术。目前,静电源监测相结合的粉体静电防爆减灾控制体系正在完善之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关粉体静电危险性与防静电灾害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杂,难度较大。本文仅就其中的有关方面,结合作者近年来所做的有关具体研究工作,进行了相关专题的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介绍了粉体工业生产中的静电危险性分析方法与防静电灾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关研究结果近年来已经陆续应用于粉体工业的具体生产实际,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者希望有关粉体静电测试研究方法、粉体静电起电与放电研究方法、粉体静电危险性评价方法、粉体静电危险性分级理论与粉体防静电灾害技术措施等重要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与具体应用实践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和检验。

参考文献

[ 1 ] Wang Dong-yan.Hazard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In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ust explo2 sions.Shenyang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 1994.1

[ 2 ] 刘尚合, 刘直承, 魏光辉等.静电理论与防护.北京: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9.10 [Liu S H, Liu Z C , Wei G H etal.Electrostatic theory and protection.Beijing : Publishing company of weapon industry , 1999.10(in Chinese)] [ 3 ] 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工业粉尘防爆与治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7 [ Standing Department of CSCA.Explosio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for industrial dusts.Beijing :SciencePress , 1990.7(in Chinese)]

[ 4 ] 刘尚合, 谭伟.物理, 2000 , 29(5): 304 [Liu S H, TanW.Wuli(Physics), 2000 , 29(5): 304(in Chinense)]

[ 5 ] 孙可平.物理, 2000 , 29(6): 364 [ Sun K P.Wuli(Physics), 2000 , 29(6): 364(in Chinese)] [ 6 ] 谭凤贵, 周本谋.对瑞士等国粉体静电爆炸与防护研究的考察.见: 马峰编.现代静电技术.西安: 西安出版社,1999.142 [ Tan F G, Zhou B M.Investigation of the powder

electrostatic hazards and protection in Europe.In : Ma F ed.Modern technology of electrostatics.Xian : Xi′an Press , 1999.142(in Chinese)]

[ 7 ] 周本谋.中国粉体技术, 2002(8): 138 [ Zhou B M.Chi2nese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2(8): 138(in Chinese)]

[ 8 ] Watson P K.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7(43): 67 [ 9 ] Bailey A G.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3(30): 168 [10 ] Jones T B et al.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9(22): 231

[11 ]Juliusz B G.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4(32): 297 [12 ]Juliusz B G.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7(42): 231 [13 ]Bassani L et al.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7(41): 401

[14 ]Schwenzfeuer K.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7(40&41): 383 [15 ] Maurer B et al.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89(23): 25 [16 ]Glor M et al.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89(23): 35 [17 ]Glor M.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7(40): 511

[18 ] 谭伟.静电放电辐射场的研究进展.见: 马峰编.现代静电技术.西安: 西安出版社, 1999.30 [ Tan W.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ESD radiation field.In : Ma F ed.Modern technology of electrostatics.Xi′an : Xi′an Press , 1999.30(in

Chinese)] [19 ] 黄九生.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0(增刊), 12 : 260

[ Huang J S.Journal of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 2000(Supp.Aug.2000), 12 : 260(in Chinese)]

[20 ]Siwek R et al.Safety Progress , 1995 , 14 : 107

[21 ] Zhou B M et al.A new type of movable electrode electrostatic ignition energy apparatus.In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ust explosions.Shenyang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 1994.257 [22 ] Piotr Wolanski et al.Minimum explosive concentration of dust air mixtures.In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ust explosions.Shenyang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 1994.206

[23 ]Glor M.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6(30): 123

[24 ]Glor M et al.Loss prevention and safety promo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 1996 , 11 : 44 [25 ] Jones T B , Chan S.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1993(22): 199

[26 ] GJB2527295.弹药防静电要求.国防科技委.[ GJB2527295.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ammunition.STC of national defence.(in Chinese)]

[27 ] ISSA Prevention Series No.2017(E).Static Electricity(Ignition hazard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D269115 Heidelberg , Germany , 1996 [28 ]Siwek R.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 1996 , 9 : 81 [29 ] Moore P E.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 1996 , 9 : 3 [30 ] Moore P E.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 1997 , 9 : 13

[31 ]Crowhurst D et al.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 1997 , 9 : 113 [32 ]Vogl A.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 1996 , 3 : 17

Siwek R.Latest development in explosion protection technology.In :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ust explo2sions.Shenyang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 1994.35 [34 ] VDI Guideline 2263 : Dust fires and dust explosions.Hazards Assess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Beuth , Berlin and Koln , May 199

[35 ] ISO/ DIS 6184 : Explosion protection system2Part1 :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on indices of combustible dusts in ai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1985

[36 ] ISO/DIS 6184 : Explosion protection system2Part2 :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on indices of combustible gases in ai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1985

[37 ] ISO/ DIS 6184 : Explosion protection system2Part3 :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on indices of combustible feul/ air mixtures other than dust/ air and gas/ air mixtur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1985

[38 ] Guideline VDI 3673 , Part 1 : Pressure release of dust explosions.Beuth , berlin , July 1995 [39 ] NFPA 68 : Venting of deflagrations.1978 and 1988 edition ,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 Quincy , Massachusetts , USA

网址:http://

第五篇:龙虱养植技术

龙虱养植技术

www.xiexiebang.com [2003-02-27] ·来源:合川水产站

龙虱俗称水金龟子、黑壳虫,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食药两用水生昆虫。龙虱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1.7%,为动物食品之冠。在甲壳和鞘翅中富含钙、磷、铁和糖胺等营养物质,不仅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滋补保健食品,而且对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小儿遗尿、疳积、性功能衰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龙虱栖息在稻田、沟渠、池塘、水坑等淡水环境中,虽属水生昆虫,但仍保留着呼吸大气和飞行的本能。龙虱胸部和腹部背面均有通往呼吸器官的气管,当龙虱浮至水面时,可直接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并吸入较多的新鲜空气储存于鞘翅下方,供长时间在水中活动之用。当食物缺乏时,龙虱就会飞向另一水体。龙虱为肉食性昆虫,非常贪食,其主要食物为各种昆虫的幼虫,甲壳类、小螺蚬、蝌蚪、鱼苗等,一个龙虱平均每天可吃4-5尾鱼苗,甚至能攻击10厘米以上的小鱼。因而,过去将龙虱作为渔业的敌害加以杀灭。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高毒药物进行酷杀滥灭,加之水域环境污染,龙虱资源锐减,货源奇缺,价格居高不下,广东沿海一带,每公斤售价超过200元。发展龙虱养殖可获得较高的利润,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养殖环境选择:龙虱有很强的趋光性,对有机氯、有机磷和酚类等化学药品极为敏感,养殖水体应选择在光照充足、远离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养殖面积不宜过大,一般300-500平方米为宜,也可在水泥池或房前屋后的小水坑中养殖。水深保持50-80厘米。池中栽种一些水生植物,水面须安装防飞网。

苗种投放:目前龙虱养殖的苗种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在鱼苗池中捕捉龙虱幼体进行养殖,这种方法简便经济,但数量难以保证。二是投放适量性成熟的龙虱在池中繁殖。龙虱在早春季节进行交配,雄性前足附节前3节膨大成吸盘,中足爪下也有很多小吸盘。交配时,吸盘基部分泌粘液,粘吸雌性。雌性交配后将卵粒产在水草或沿岸水底。产卵期可延续1-2个月,产卵量一般为1000-1500粒。在水温20℃左右时,卵粒2-3天孵化成幼虫,幼虫呈灰白色,体小而柔软,容易被小鱼虾、蝌蚪和其它昆虫摄食。池中应清除上述生物,提高幼虫成活率。一周后幼虫外皮逐渐硬化,活动能力增强就不易被捕食。此时可以捞出进行投放。龙虱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70只。同一养殖水体要求放养规格基本一致的幼体。饲养管理:饲养龙虱的常用饲料有动物下脚料、蚯蚓、死鱼是和螺蚌肉,将饲料捣碎后全池均匀撒喂,也可捞取青蛙卵放入池中,孵化成蝌蚪后供龙虱幼虫摄食。幼虫生活期70-90天,在此期间经过2次蜕皮,体形变得长而粗壮(形似蜈蚣,俗称水蜈蚣),一对镰刀似的大颚极为发达,性凶猛,食量较大。一昼夜可摄食15尾鱼苗或30尾蝌蚪。为减少水蜈蚣之间因食物短缺而相互残杀,必须投喂充足的食料。以每只水蜈蚣的日进食0.1克计算投饵总量。饲养到夏末秋初时,水蜈蚣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充足时,便钻到岸边泥土几十厘米深处变化成蛹。蛹经过2-3周时间羽化成为龙虱成虫。龙虱的饲养期约6个月左右。

下载静电植绒印花技术[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电植绒印花技术[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生袋绿化技术

    植生袋绿化技术 植生袋绿化技术,是荒山、矿山修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植物出苗率高,坡面绿化效果持续稳定,目前已普遍被高速公路边坡、......

    印花技术的发展史(优秀范文5篇)

    印花技术的发展史 2010年03月24日 生意社3月24日讯纺织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程古老绵长。在人类纪元的第一个千年中,我们的祖先在织物印花技艺的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今常......

    多色渐变植绒工艺赢得客户认可与信赖05

    多色渐变植绒工艺赢得客户认可与信赖 东莞盛强从事植绒烫画工艺技术研究多年,现在延伸出新产品——多色渐变植绒烫画,多色渐变植绒纸,多色渐变植绒章等。 多色渐变植绒的原理是......

    喷播植草技术总结

    喷播植草施工技术总结 1工程概况 本工区路基施工里程DK672+823.25~DK675+283.82,前接后八丁特大桥上海台,后至陈山特大桥北京台,共计2.46km(含明洞开挖段430m)。路基填筑1.463km,路......

    植筋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植筋工程施工明发锦绣华城 植筋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一、 施工前准备工作: 1、 准备好施工用的工具如:电锤、结构胶、丙酮、抹布等; 2、 准备好安全防护用品如:胶皮手套......

    第四届植发技术交流会之技术主题

    科发源第四届植发技术交流会之技术主题 科发源第四届植发技术交流会将于8月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相继举行,连日来全国各地的脱发朋友纷纷报名交流会,一时间科发源的电话和网络应......

    2014年中国防静电超净技术特点分析

    2014年中国防静电超净技术特点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大部分防静电超净技术产品同时涉及静电和微污染防控,在选择原材料、确定加工工艺时需要考虑静电防控和微污......

    油品静电产生机理及其防护技术(五篇模版)

    油品静电产生机理及其防护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摘要: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石油静电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静电的起电机理,给出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