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花技术的发展史
印花技术的发展史
2010年03月24日
生意社3月24日讯
纺织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程古老绵长。在人类纪元的
AC伺服马达,而Stork印花机则采用了直接驱动筛网的分级或无级环形马达。Stork提供的提高精度的其他改进措施之一是利用安装在每一台印花机头上的传感器探测固定在导带上的金属片,借助产生的脉冲来精确控制单一筛网的驱动,确保导带和筛网同步,这一技术是STORK公司的专利,简称BPMS。例如,最新的RD-DD型和侗加苏斯型圆网印花机,在每个印花机头上均安装了单独的传动系统,各自配备一台环形马达,圆网可直接与马达环形转子连接,省却了容易产生误差的齿轮传动,依靠马达内的脉冲发生器与电极测量器结合,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转速和矫正圆网的角度位置,配备BPMS定位测量系统的导带的传动是与机头脱离的,两者通过电子控制实现精确联动。这类单独传动的圆网印花机,相邻两网之间的对花精度可达0.06mm。
De Montfort大学的研究表明,假如安装了上述先进的系统,在印花开始阶段用于对花的织物可以节省大约90%。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印花机配备一个智能的录象监测和疵病识辨系统,目前,已经可以应用EVS摄像系统来检测印花织物并报告疵病。
提高小批量产品印制效率关键是筛网更换时间。改进的途径是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安装电子控制系统。印花机大多采用开放式网架和开启式轴承,便于更换刮刀和圆网。Buser公司声称,应用适当的装置,一台7色印花机的换网时间仅需15分钟。如果每天换网25次,该机的效率可达70%。现在已经有了在线洗网系统,例如,Stork公司的Print@Change印花机的每个机头配备有可伸缩的帘闸,能够横跨机台,在筛网下伸展,以防止换/洗网时色浆滴落到织物上。假如一台16色印花机要连续印制两种8套色的花样,该系统可以确保最小的因换网而导致的时间拖延。根据Reggiani和Ichinose介绍,借助在线清洗,15套色的圆网的清洗,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不同的刮浆系统得到了研究,圆网中刮刀和刮辊的剪切行为的系列理论研究结果已见诸报道。研究表明,与刮刀相比,磁性刮辊并无特别的优势。Zimmer公司开发的液压条缝式给浆刮浆装置可以用液压方式通过网内的狭缝式给浆器拖加色浆,对绒类织物有很好的渗透效果,但也存在狭缝外缘与筛网之间的摩损问题。该装置适用于地毯印花或泡沫印花。除传统的水平方式印花外,日本东伸公司(Ichinose)推出了倾斜式圆网印花方式。色浆由上往下输入,始终保持均匀地
供给定量的新鲜色浆,减少了因色浆中刀架杂质导致的刮刀瘢痕和印供浆不均匀造成的段痕,产品的印花质量得以提高。
设备制造商也尝试通过限制“废浆”量和重新利用剩余色浆的办法来减少印花色浆的浪费。Stork公司采用独特的色浆回收系统,用一个特殊的泵通过一只胶球将残留在浆管内的浆液压回色浆桶。为了将色浆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预测一个色回印制长度所需色浆用量是很有价值的。对影响圆网和平网印花实际生产中用浆量的设备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确定的印制速度、织物结构、筛网目数和刮浆器尺寸,预测的色浆用量误差可控制在15%之内。
国内的印花机开发和制造也有了一定进步,湖北黄石、上海、浙江新昌等厂家通过与国外合作和引进技术,都开发生产了先进的平网或圆网印花设备。但与国外设备相比,在功能、性能和稳定性上仍有一定差距。
数码印花系统
数码印花不仅可以省却制版工序,降低成本,还可以以数码式储存印花花样,这使得该印花方法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织物喷墨印花采用了纸张打印机的“引擎”,其喷射系统采用的不外乎DOD(按需喷射)方式或连续带电液滴流方式。尽管有报道认为压电式喷墨方式比泡喷方式可靠,但以这两种原理为基础的印花机目前均已进入市场,主要用于棉织物。这些喷墨印花机均配置有与喷墨打印机相似的扫描喷印头,输出速度介于1m/h和1m/min之间。
Stork公司的TruColor4000喷墨印花机(带电液滴流方式)已作为一个设计/试样评价/生产配方确定的综合体系的组成部分得到很好的应用。该公司目前推出了用于天然纤维的Amber和Amefhyst印花机以及用于聚酯纤维的Zircon印花机。
瑞士Perfecta AG公司在1999年法国纺机展上推出的Print Master2200R数码印花机,速度可达100m2/h。
此外,Zimmer公司最近也推出了他们的Chromotex喷墨印花机,印制速度达到1.5m/min。该机采用了由Jemtex开发的多水平带电液滴喷印方式,只使用点状色彩,其液滴尺寸比其他印花机液滴大,但其花纹分辨率可以达到期望的100-125dpi。大多数的数码印花机使用青、品红、黄和黑(CMYK)四种色墨,按
照数码控制信号向织物喷射色墨,以点阵组合方式形成各种色彩。尽管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软件将“原色”的数量提高到了8种,这种组色方法仍然在颜色数量和色谱广度上有局限性。对于印花机制造者来说,提供可靠的软件以确保在花样设计阶段选定的颜色能在印花机上精确重现是十分必要的。
数码印花是个系统工程,成功与否不仅与印花设备有关,也有赖于控制软件和色墨的开发。国外企业在喷射印花技术的研究开发中,注重结合不同领域内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的专长,例如Encad Nova Jet Pr060和TexPrint2000整体化喷墨印花系统就是由美国Encad公司、Iris公司和日本Innotech公司制造硬件、比利时Sophis系统公司设计软件、汽巴精化公司提供特种色墨而联合开发出来的。
汽巴公司在织物印花方面有长期的经验,因而在喷射印花色墨的开发上卓有成效。现已经开发成功一系列可用于不同纤维的高性能喷印色墨,如对纤维素有高耐光牢度的Cibacron MI活性染料色墨、用于聚酯的Terasi DI分散染料色墨以及用于丝绸的Lanaprint AI酸性染料色墨等。
Xerox(施乐)公司在开发纺织品数码印花上采用了不同的途径。该公司推出了一种静电印花机,可以在纸载体上印制分散染料花样,然后用这种纸在热辊上对聚酯织物进行转移印花。这种方法看起来效率不高,但转印纸的数码印花不需要监控,可以在夜班完成,织物的转印则安排在白班进行,同样有较高的产量。该印花技术得到一定的好评,但适用的调色剂很少。
数码印花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正在逐一被解决,并有望每年增加5%的市场份额。对喷墨印花机的液滴喷射现象进行的理论研究表明,无论是压电式装置、泡喷式装置还是电磁阀式装置,对于DOD方式的印花机来说,观察到的结果是十分相似的。
数码织物印花技术是世纪之交纺织加工领域内最先进科技的代表,已在国内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从1999年开始倡导“数码纺织”概念,并进行以数码喷射印花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渠道的数码纺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进展。目前推出的数码印花打样系统和数码印花生产系统有两个系列四个品种:Print Master2200R和2200B(生产系统),A’tex print Tex-1300和1600(打样系统)。这些设备均采用微压电式喷嘴,最高解析度1440dpi,最大有效喷印范围2200mm,解析度360dpi
时印制速度可达100m2/h。
第二篇:数码印花技术
(本文转自http://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务必征求允许)
数码印花技术生产过程的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无污染等优越性能,配以合理的技术、设备配置,足以在大都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足够的利润。无疑将为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典范。
据悉,数码印花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如:扫描、数字相片、图像或计算机制作处理的各种数字化图案输入汁算机,再通过电脑分色印花系统处理后,由专用软件驱动芯片通过对其喷印系统的控制,对染液施加外力,使染液通过喷嘴喷印到织物(或介质)上,形成一个个色点,数字技术控制着喷嘴的喷射与不喷,以及xY方向的移动,形成相应的准确的图像。形成各种高精度的印花产品。
数码印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物,最早出现于2O世纪9O年代中期,初期用于广告纸张的快速印制,将其与纺织印染技术结合,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数码印花设备只解决了印制过程,不同纤维织物,还要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这是实现批量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针对北京纺织现状,选择传统印染前处理后的漂布为坯布,省却了退浆可能造成的污染,缩短了加工流程,较为经济适宜。
第三篇:空气净化技术发展史
BIOZONE发展历史
张维:fernsdavco@163.com
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及生产的国际集团。总部设于芬兰的赫尔辛基,并设有分公司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瑞典、新西兰、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地。公司的经销商网络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名为BioAire International Inc.,专门向医疗机构售卖去味除臭产品的美国专业公司。后来,BioAire以其专业性获得美国政府的CRATA Grant专项拨款,研究和开发运用紫外光频及等离子技术净化室内空气,应用于美国太空航天领域。1997年,BioAire International 向美国市场推出第一款光等离子空气净化机,大受市场欢迎。BioAire随之推行了一连串强化计划,主要是加大净化技术研究力度和大力提升营运质素。此计划实行两年后,BioAire已成为一家美国顶尖的高科技空气净化专业公司,并于1999年更名为BIOZONE Scientific L.L.C.,研发出以等离子体技术为主体,臭氧、紫外线、负离子、光触媒为辅的BioZone空气净化系列产品投放欧美和亚太市场,以其尖端的科技优势,创造了最有效的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其效果得到各领域使用者的普遍认可,在空气净化市场上独树一帜,成为室内空气净化业的佼佼者。
2003年,芬兰Infosto Group基于BioZone光等离子空气净化技术的领先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收购了BioZone Scientific L.L.C.的绝大部分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成立了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芬兰总公司),把总部设于芬兰赫尔辛基。(需要了解产品与技术设计产品安装服务请与我联系)
第四篇:通信技术发展史
院(系)
专业
年级08-
1姓名
学号08042130通信技术发展史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班赵龙
2011年3月28日
通信技术发展史
前些日子我们听了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的讲座,内容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听完讲座感受很深。以前我认为通信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听完讲座我才知道从古到今,从海底到宇宙无处没有通信的影子。什么是通信?我认为把你知道的或是你想让别人知道的能通过某种方式成功的让他们知道这就是通信,只是这种方式从古到今都是不同的。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名,电磁波的发现,使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级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1838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了电通信阶段;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6年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1879年第一个专用人工电话交换系统投入运行;
1880年第一个付费电话系统运营;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为标志)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为标志)。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信市场。
相应的,通信文化也经历了三波浪潮,即模拟通信文化浪潮、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三个阶段。受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影响,通信文化的三波浪潮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从全球范围看,通信文化目前正在经历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从严格意义上讲,宽带技术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延伸,但是,考虑到宽带技术对通信文化的潜在影响十分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啻于是一场新的通信文化革命,所以我们特别将其剥离出来,以表征这种特殊性。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听到末尾,我还发现近代这么多伟大的发明居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人。我感到很悲哀,可能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状况所致。但是在将来,在这和平的年代,我相信一定会有中国人在通信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第五篇:测绘技术发展史
从先秦到隋唐——看中国古代测绘的发展与沿革
建管2 吴凡 2012010167 从远古盘古开天辟地、女娲五色石补天的传说到现今现代化的测量仪器、科学化的测量技术,中国测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渐进的过程,站在今天的高度去看过去数千年的测绘技术,或许会感觉粗糙简单,但是,正是一步一步的积累,一点一点的沉淀,才有了我们今天测量学的完善。
一、先秦 远古的历史大多已不可考,史记将三皇五帝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开源,在这个时期,测绘存在的痕迹大多隐藏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如伏羲测北极高下、量日影长短、定南北东西,黄帝度四方而作指南车,羲和绳九道之侧匿等。存在于文字中的有测绘雏形出现的例子是史记中 “夜中星陨如雨”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商代已经有了金文和甲骨文的出现,考古发掘过程中找到了许多关于阴阳历、日食月食记录及观测新星的记载,在殷墟的发掘中还发现了十进制的商制象牙尺。总而言之,到商代止,人们已经具备了辩测四向及测度距离和高下的水平,同时也有了绳、表、尺、规、矩等测量工具,在科学技术方面,十进制的产生使得简便的测量计数成为可能,测绘也已广泛用于疆土丈量、田亩划分、天文观象等方面,但是,限于生产力的水平,测绘技术的水平只能是原始和低下的。
商朝象牙量天尺
到了西周,统治者以地图作为版图,通过地图实现其统治;经过长久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科技得到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井田制和土地分封制,推动了土地测量、界线测量、农田水利测量的发展,据史书记载,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土地的转让,这需要确定地界,用封树做出标识,这就对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期也有了专门的地图测绘职官。
春秋战国时期则见证了一段文化和科技腾飞的历史,频繁的战争使得国土疆域的改变快而迅速,发展的军事理论也使得测量的重要性得到彰显,《孙子兵法》中关于天时地利的提出说明了当时对军事测绘的重视和军事地图的发展。道家、阴阳家、墨家,诸子百家典籍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涉及宇宙、大地的记述。先秦时期,测量完成了从“神化”到“人化”的蜕变,通过对大地的丈量、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二、秦汉 秦汉时期,测绘管理成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在秦朝,御史中丞衙门就是中央级的测绘管理部门,在汉代,由大司空管理国家地理山川,太史令掌管天文观测。
秦代在原本的六国地图的基础上,编制了秦地图,这是中国已知的第一幅“天下之图”.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绘图水平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地图的种类增多、数理精度和制作工艺得到提高,地图制作更加精细,反应的内容更加准确。
汉代则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发明水运浑天仪的张衡等。在这个时期,各种天文观测方法得到推广,如晷影法、表绳法、浑天法、璇玑法、空竹法。成熟的天文观测为历法的编制提供基础,同时星图的绘制成为可能。
水运浑天仪 七衡星图
秦汉时期,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秦汉时期的科学发展洪流中,测量学是得到飞跃的学科。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时期的延续,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值得歌颂的学者,他们为测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裴秀领导和主持了晋初的地图编绘工作,制成了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按照比例缩绘了《方丈图》,并对制图方法进行了理论性概括,提出“制图六体”,成为一套完整的制图规范,为古代制图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方丈图
北魏郦道元,开测绘地理调查之先,实地考察水系,寻图访碛,撰写地理巨著《水经注》,书中记述了1252条河流,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脉分布、古今河道变迁等都作了详细记述。
郦道元与水经注
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考课推移,终于编制出精密的大明历,其推算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148日,与今推测值仅差46秒。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工作者注重实践,深入探索,在实测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天文观测新成果。如岁差的发现,太阳和五星运行不均匀性的揭示,更加精密的历法的制定,若干天文常数的精化,都说明这一时期的天文观测和推算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隋唐 隋唐时期是中国测绘继汉代以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对隋唐时期测量的成果介绍也是这篇小论文的尾声了。
隋唐时期测绘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其先进程度体现在下面诸多方面成果中: 1)统一测量尺度:隋文帝以西晋勖尺为标准再次统一了尺度,对测量起到了积极作用。2)天文大地测量:唐朝开始实地进行大规模纬度测量,开创了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地球的道路。浑天黄道仪等天文测量仪器出现。
浑天黄道仪
3)历法:隋唐时期制订了许多的历法,主要有《皇极历》、《大衍历》。4)疆域和土地测量:隋唐进行了大面积的疆域和土地测量,隋书地理志详细记述了垦田面积、四方距离、四至疆域、政区设置变动等。5)建筑的工程测量:隋朝开始,建筑的建设开始有了城市规划的概念,隋长安和唐洛阳、开封等在建设时均具有完整的城市布局与规划,施工之前也进行过精密的测量工作。6)水利测量: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工程等,隋唐时期先进的水利测量为这些大规模的工程提供了便利。7)地图制图:敦煌星图、险要图、分野图等。
敦煌星图 8)图经图志编撰:大唐西域记、蛮书、诸州图经集等。
五、结语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一路风雨,一路文明,测量学一直伴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在天文、地理,工程、军事,历法、图表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影响。在科技日益发达,高精尖仪器、技术辈出的当今,测量学也依旧具有其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位置,未来测量学的发展又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王树连 秦汉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2).[2] 喻沧 隋_唐_五代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4).[3] 喻沧 先秦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6,(3).[4] 王树连 魏晋南北朝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