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

时间:2019-05-14 12: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技术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技术发展史》。

第一篇: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2.有声电影的出现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拍出《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标志着在电影技术史上从无声到有声的大变革。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3.彩色电影的出现 年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飞跃。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

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

三.现代电影技术发展

1.立体电影

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技术。用特殊的偏色眼镜制造深度感的低预算影片《Bwana Devil》于1952年11月放映并创下了票房纪录,采用两台放映机同步放映。2.电影放映的进步

电影技术飞速增长,可电影放映技术却一成不变,这种情况在六十年代有所改变。多厅影院建筑中的放映室中开始出现了大功率的氙灯以及自动化的放映循环片盘,不但淘汰了双机放映方式,同时也将专业的放映员淘汰了。

同时,电影银幕再一次变得更大了。1967年,Imax公司为蒙特利尔展览会制造了第一台15片孔70mm大格式(LF)放映机,并在1970年制造了第一台摄影机。3.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诞生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电影制作做不到的镜头需要借助电脑完成,或者运用了电脑技术会使影片更完美。于是传统电影引入数字技术。数字电影技术已经很成熟,创作人员已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4.3D及4D电影出现

说到现今比较新潮的电影技术不得不提到3D、4D电影,4D电影就是普通的3D电影加上环境效果。4D影院的设备构成较为复杂,除了3D放映设备,还需要动感座椅及其他特效辅助设备,影院内安装有下雪、下雨、闪电、烟雾等特效设备,用来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

第二篇:空气净化技术发展史

BIOZONE发展历史

张维:fernsdavco@163.com

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是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及生产的国际集团。总部设于芬兰的赫尔辛基,并设有分公司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瑞典、新西兰、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地。公司的经销商网络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名为BioAire International Inc.,专门向医疗机构售卖去味除臭产品的美国专业公司。后来,BioAire以其专业性获得美国政府的CRATA Grant专项拨款,研究和开发运用紫外光频及等离子技术净化室内空气,应用于美国太空航天领域。1997年,BioAire International 向美国市场推出第一款光等离子空气净化机,大受市场欢迎。BioAire随之推行了一连串强化计划,主要是加大净化技术研究力度和大力提升营运质素。此计划实行两年后,BioAire已成为一家美国顶尖的高科技空气净化专业公司,并于1999年更名为BIOZONE Scientific L.L.C.,研发出以等离子体技术为主体,臭氧、紫外线、负离子、光触媒为辅的BioZone空气净化系列产品投放欧美和亚太市场,以其尖端的科技优势,创造了最有效的空气净化解决方案,其效果得到各领域使用者的普遍认可,在空气净化市场上独树一帜,成为室内空气净化业的佼佼者。

2003年,芬兰Infosto Group基于BioZone光等离子空气净化技术的领先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收购了BioZone Scientific L.L.C.的绝大部分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成立了BioZone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Oy(芬兰总公司),把总部设于芬兰赫尔辛基。(需要了解产品与技术设计产品安装服务请与我联系)

第三篇:通信技术发展史

院(系)

专业

年级08-

1姓名

学号08042130通信技术发展史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班赵龙

2011年3月28日

通信技术发展史

前些日子我们听了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的讲座,内容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听完讲座感受很深。以前我认为通信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听完讲座我才知道从古到今,从海底到宇宙无处没有通信的影子。什么是通信?我认为把你知道的或是你想让别人知道的能通过某种方式成功的让他们知道这就是通信,只是这种方式从古到今都是不同的。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名,电磁波的发现,使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级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1838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了电通信阶段;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6年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1879年第一个专用人工电话交换系统投入运行;

1880年第一个付费电话系统运营;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为标志)

1948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为标志)。

20世纪80年代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信市场。

相应的,通信文化也经历了三波浪潮,即模拟通信文化浪潮、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三个阶段。受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影响,通信文化的三波浪潮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从全球范围看,通信文化目前正在经历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从严格意义上讲,宽带技术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延伸,但是,考虑到宽带技术对通信文化的潜在影响十分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啻于是一场新的通信文化革命,所以我们特别将其剥离出来,以表征这种特殊性。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听到末尾,我还发现近代这么多伟大的发明居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人。我感到很悲哀,可能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状况所致。但是在将来,在这和平的年代,我相信一定会有中国人在通信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第四篇:测绘技术发展史

从先秦到隋唐——看中国古代测绘的发展与沿革

建管2 吴凡 2012010167 从远古盘古开天辟地、女娲五色石补天的传说到现今现代化的测量仪器、科学化的测量技术,中国测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渐进的过程,站在今天的高度去看过去数千年的测绘技术,或许会感觉粗糙简单,但是,正是一步一步的积累,一点一点的沉淀,才有了我们今天测量学的完善。

一、先秦 远古的历史大多已不可考,史记将三皇五帝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开源,在这个时期,测绘存在的痕迹大多隐藏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如伏羲测北极高下、量日影长短、定南北东西,黄帝度四方而作指南车,羲和绳九道之侧匿等。存在于文字中的有测绘雏形出现的例子是史记中 “夜中星陨如雨”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商代已经有了金文和甲骨文的出现,考古发掘过程中找到了许多关于阴阳历、日食月食记录及观测新星的记载,在殷墟的发掘中还发现了十进制的商制象牙尺。总而言之,到商代止,人们已经具备了辩测四向及测度距离和高下的水平,同时也有了绳、表、尺、规、矩等测量工具,在科学技术方面,十进制的产生使得简便的测量计数成为可能,测绘也已广泛用于疆土丈量、田亩划分、天文观象等方面,但是,限于生产力的水平,测绘技术的水平只能是原始和低下的。

商朝象牙量天尺

到了西周,统治者以地图作为版图,通过地图实现其统治;经过长久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科技得到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井田制和土地分封制,推动了土地测量、界线测量、农田水利测量的发展,据史书记载,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土地的转让,这需要确定地界,用封树做出标识,这就对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期也有了专门的地图测绘职官。

春秋战国时期则见证了一段文化和科技腾飞的历史,频繁的战争使得国土疆域的改变快而迅速,发展的军事理论也使得测量的重要性得到彰显,《孙子兵法》中关于天时地利的提出说明了当时对军事测绘的重视和军事地图的发展。道家、阴阳家、墨家,诸子百家典籍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涉及宇宙、大地的记述。先秦时期,测量完成了从“神化”到“人化”的蜕变,通过对大地的丈量、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获得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二、秦汉 秦汉时期,测绘管理成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在秦朝,御史中丞衙门就是中央级的测绘管理部门,在汉代,由大司空管理国家地理山川,太史令掌管天文观测。

秦代在原本的六国地图的基础上,编制了秦地图,这是中国已知的第一幅“天下之图”.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绘图水平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地图的种类增多、数理精度和制作工艺得到提高,地图制作更加精细,反应的内容更加准确。

汉代则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发明水运浑天仪的张衡等。在这个时期,各种天文观测方法得到推广,如晷影法、表绳法、浑天法、璇玑法、空竹法。成熟的天文观测为历法的编制提供基础,同时星图的绘制成为可能。

水运浑天仪 七衡星图

秦汉时期,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秦汉时期的科学发展洪流中,测量学是得到飞跃的学科。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时期的延续,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值得歌颂的学者,他们为测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裴秀领导和主持了晋初的地图编绘工作,制成了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按照比例缩绘了《方丈图》,并对制图方法进行了理论性概括,提出“制图六体”,成为一套完整的制图规范,为古代制图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方丈图

北魏郦道元,开测绘地理调查之先,实地考察水系,寻图访碛,撰写地理巨著《水经注》,书中记述了1252条河流,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脉分布、古今河道变迁等都作了详细记述。

郦道元与水经注

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考课推移,终于编制出精密的大明历,其推算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148日,与今推测值仅差46秒。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工作者注重实践,深入探索,在实测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天文观测新成果。如岁差的发现,太阳和五星运行不均匀性的揭示,更加精密的历法的制定,若干天文常数的精化,都说明这一时期的天文观测和推算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隋唐 隋唐时期是中国测绘继汉代以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对隋唐时期测量的成果介绍也是这篇小论文的尾声了。

隋唐时期测绘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其先进程度体现在下面诸多方面成果中: 1)统一测量尺度:隋文帝以西晋勖尺为标准再次统一了尺度,对测量起到了积极作用。2)天文大地测量:唐朝开始实地进行大规模纬度测量,开创了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地球的道路。浑天黄道仪等天文测量仪器出现。

浑天黄道仪

3)历法:隋唐时期制订了许多的历法,主要有《皇极历》、《大衍历》。4)疆域和土地测量:隋唐进行了大面积的疆域和土地测量,隋书地理志详细记述了垦田面积、四方距离、四至疆域、政区设置变动等。5)建筑的工程测量:隋朝开始,建筑的建设开始有了城市规划的概念,隋长安和唐洛阳、开封等在建设时均具有完整的城市布局与规划,施工之前也进行过精密的测量工作。6)水利测量: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工程等,隋唐时期先进的水利测量为这些大规模的工程提供了便利。7)地图制图:敦煌星图、险要图、分野图等。

敦煌星图 8)图经图志编撰:大唐西域记、蛮书、诸州图经集等。

五、结语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一路风雨,一路文明,测量学一直伴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在天文、地理,工程、军事,历法、图表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影响。在科技日益发达,高精尖仪器、技术辈出的当今,测量学也依旧具有其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位置,未来测量学的发展又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王树连 秦汉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2).[2] 喻沧 隋_唐_五代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4).[3] 喻沧 先秦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6,(3).[4] 王树连 魏晋南北朝测绘史考[J].测绘工程,1997,(3).

第五篇:英国电影发展史

英国电影发展史

英国人参与了电影的发明,1889年,W.多尼索尔普在英国制造了摄影机和转动架,拍摄特拉法尔加广场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发明了“动力灯”,拍摄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赛马、牛津和剑桥两校划艇比赛、基尔运河通航典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纪录片,但当时没有放映机,没能及时映出。R.W.保罗1896年 3月26日在奥林比亚大厅里为观众作了电影的首次商业性映出,上映的节目是他自己拍摄的《多佛海的狂浪》。后来,保罗摄制了许多喜剧短片,其中有《大兵求爱记》,可放映一分钟。保罗在索思盖特还建造了制片车间。配备了特技效果的设施.对英国早期电影最有影响的是布赖顿的几位摄影师。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这几位电影先驱,后来被人称为布赖顿学派。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过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断的旋律》保存下来。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采用特大特写镜头,银幕上出现了放大的走动的表、笼中的金丝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现警察提着灯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汉、行窃的小偷,他用摄影机代替人的眼睛,把它变成了活的东西,这种新的手法,可以说是现代蒙太奇的开端。威廉森则在新闻片中自由地交替变换事件地点并采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归来》和《战前和战后的后备兵》两部影片,描绘了真实生活片断,在银幕上首次提出社会问题。

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革新家还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写的《活动摄影术——或电影摄影入门》,是世界上最早电影论著之一。他曾改进冲洗影片器具、印片机和胶片打孔机。1898年他拍摄了《铁路切断中的快车》;接着拍摄的《艾丽斯漫游奇境记》(1903),长800英尺,分16场景,场景间交融衔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摄影机述说故事,结构复杂,采取了分镜头剧本的串联、剪辑、摇拍、低角度摄影等技巧;1907年,他还设计过录音系统。同一时期摄制故事片的还有F.S.莫特肖。他的 《抢劫邮车》、《白昼行劫》(两部影片均摄于1903年)奠定了惊险片在英国的地位。

早期英国电影除纪录像片和故事片外,还出现了风景片,如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颇受欢迎。1914年,英国电影工作者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G.皮尔逊导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据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摄的第一部侦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尔塔斯——死里逃生的人》(1916),则仿照法国影片《芳托马斯》样式,是第一套动作惊险连续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摄了《阿尔夫的纽扣》(1920)和其它几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时。皮尔逊制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爱情生活和笑声》(1923)以及《起床号声》(1924)。英国无声影片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B.鲍尔芾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另一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为杰出而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对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制片人M.巴尔康、导演V.萨维尔、剧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区柯克,A.以及当时为大家喜爱的好莱坞女明星B.康普逊合作的结果。希区柯克在20年代后期在盖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执导《快乐的花园》(1925)和《房客》(1926)两片而成名。这家公司的成功产品还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鲁内尔的《英国老家》(1927)和《永恒的仙女》(1928)。与此同时,也崛起了另外几位新人:导演兼制片人H.威尔科克斯继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后导演了影片《十夜谈》(1924)、《唯一道路》(1925)、《涅尔`格温》(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导演了《她》(1925);M.埃尔维导演了《阿尔芒蒂埃尔来的小姐》(1926)与《海军将帅的副官》(1926)。

随着电影制片事业的发展,英国的电影放映场所逐步脱离游艺场而建起可容几百观众的影戏院,当时还雇用钢琴师和小乐队在放映电影时进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开办起来,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本国影片只占全国上映总数的15%,因此,英国既不能从国内电影市场收回大量资金,又没有充足财力投入制作优质影片、同外国影片争夺国内外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生产更受影响。从1916年起,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更为不利,电影事业进一步遭到危机。大战结束后,美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因此一些著名制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于1924年关闭制片厂。为保护民族电影,政府当局于1927年正式通过了电影法案,规定限额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须达到总数的20%,使英国影片在全国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时,新的制片厂如戈蒙特公司、英国国际影片公司和英狮公司先后成立。到20年代末,英国又摄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区柯克的《决斗场》(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为定额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补空档,刺激英国电影出现了一番兴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为了供应市场紧缺的需要,出厂的产品仍然是大批质量差、省工省时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声影片问世。英国面临的问题同其它各国大致相同,如录音方法简陋,设备笨重,影片内容从头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对白,就是接二连三的歌曲。希区柯克导演的《讹诈》,拍了一半而改为有声影片,他在运用声音效果方面,匠心独运,这部被公认的英国第一部有声片,对其他导演很有启发。此后拍摄出了一批较成功的有声片,包括:希区柯克的《谋杀》(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达特穆尔》(1930)、《正告英格兰》(1931)和《跳舞吧,美丽的女郎》(1931),萨维尔的《W——计划》(1931)和《办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罗马快车》(1932),威尔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复兴同出身于匈牙利的制片家柯达,A.大有关系,他于1933年定居英国,创办伦敦电影制片厂以后,摄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宫艳史》,1933)为最。他用新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提出社会出路问题,迎合观众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该片在国外享受的盛誉,远远超过英国其它影片。更为重要的是柯达孜孜不倦、勤奋进取的精神,促使所有电影业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他为英国影片开拓了向国外输出的广阔前景,又给电影事业灌输了乐观与奋发的风气。他的公司还在世界各国收罗人才,礼聘他们来英国工作,推进了英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德国导演P.津纳执导的《凯瑟琳女皇》(1934)、美国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国导演克莱尔,R.拍摄的《鬼魂西行》(1935)、美国导演兼美工设计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来世界》(1936),都是引人瞩目的影片。这家公司制作的影片如Z.柯达导演的《河上刺儿头》(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达本人拍的《伦勃朗传》(即《画圣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这时期英国的其它制片人和导演纷纷紧步柯达后尘,由M.巴尔康监制、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万事通》(1934)、《三十九级台阶》(即《国防大秘密》,1935)和《破坏》(即《薄命花》,1937)都极为成功。此外,萨维尔的《好伙伴》(1933)、《长青树》(1934)和《铁公爵》(1935),威尔科克斯的《涅尔•格温》(1934)、《老德鲁里的假腿》(1935)和《维多利亚女皇》(1937),L.门德兹的《犹太人苏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铎•罗斯》(1936),B.维尔特尔的《罗得岛》(1936),均获较高评价。到1937年,英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长,大多数制片人不讲求质量,拍摄的影片没有票房价值,加之多数资金来自借贷,年终结算,很少获利。到1938年,生产骤然下降,英国议会为挽救这个局面,在这年又通过新电影法案,规定提高英国影片在国内上映的分配定额,从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滥拍成本低、质量差的影片;允许外国资金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根据这个条款,美国米高梅公司和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都投放了它们的资金,在英国开办了几家联合制片厂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资的《一个美国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卫城记》,1938)和《再见,奇普斯先生》(即《万世师表》,1939),福斯公司投资的彩色片《晨之翼》(1937)等。这些影片全都由好莱坞导演执导、好莱坞明星主演,英国方面只提供场地、摄影器械、技术人员和个别演员。英国电影导演这期间也拍出了几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卖花女》(1938)、希区柯克的《失踪的女人》(即《琼花劫》,1938)、里德,C.的《银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达的《四羽毛》(1939)等。

这几年,英国电影事业也实行了明星制度,相继登上明星宝座的是:霍华德,L.、劳顿,C.、G.菲尔兹、唐纳,R.、M.奥勃朗、M.洛克伍德、费雯丽、哈里森,R.、奥立弗,L.等。

1929年格里尔逊在英帝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下,导演了一部纪录片《飘网渔船》,反映北海捕捞鲱鱼渔民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使他成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他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在于社会教育,并认为苏联电影是表现电影社会功能的实际事例。他从工商企业得到经济上的资助,并吸收有志于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工作者参与这个运动。格里尔逊纪录电影学派的人员中有P.罗塔、B.赖特、E.恩斯特、A.埃尔顿、H.沃特、D.泰勒、S.莱格、A.卡瓦尔康蒂等,他们的作品反映英国社会出现的尖锐问题,如失业、劳动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等,在艺术处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邮政总局的电影机构被新闻部合并,成为皇家电影机构,给了纪录像片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良机,他们拍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如卡瓦尔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宁斯和H.瓦特的《伦敦必胜》(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标》(1941)、J.福尔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宁斯的《火已点燃》(1942),R.博尔廷的《沙漠大捷》、P.杰克逊的《西方进军》(1944),还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国人G.卡宁合导的《真正的光荣》(1945)。这些纪录片在战时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还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纪实或宣传的性质,如P.赫斯特和布鲁内尔 3人合导的《雄狮添翼》(1939)、鲍威尔,M.的《第49°纬线》(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导的《我们所在的队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亲》(1942)等。其它有关大战题材的故事片还有里德的《铁血忠魂》(1944)、鲍威尔的《壮士春梦》(1943)等。与此同时,也拍有不少其它题材的影片。较突出的有柯达的《巴格达窃贼》(1940)、迪克森的《煤气灯》(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尔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奥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绅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斋志异》,1945),还有豪华历史剧《恺撒和克列奥帕特拉》(又译为《璇宫艳后》,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见恨晚》(1945)等。

J.A.兰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崛起的英国电影事业家。早在30年代,他开始从事宗教电影的摄制工作。1935年,创办英国全国电影公司,摄制了第一部商业性电影,同年他与C.M.伍尔夫合办电影发行总公司。1941年兰克已掌握有英国 3大电影放映网中的两大放映网。大战结束时,他的总公司扩展成了势力雄厚的联合企业,拥有英国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的大部分实权。他雄心勃勃,计划建立巨资故事片厂,包括儿童片、动画片部门,摄制新闻纪录连集片,开办电影学校,专门培养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资大片打进美国市场,把英国电影事业从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来,1947年,他去美国谈判推销他的影片。不料英国政府却在这时颁布法令,要征收国外进口影片75%的税收,美国各家制片公司坚决抵制,好莱坞影片全部停止输往英国,使各地影院减少了大量片源。兰克想在美国打开市场的计划也成为泡影,英国电影界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英国政府于是敦促兰克和其它制片人增产影片以填补空缺。但是英国电影业经济拮据,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为数不多。1948年,英国政府只得撤销外国影片的进口税,美国影片又立刻大量涌进,英国影片在本土银幕上仍无容身之地。英国政府再度规定:美国影片从英国所得利润必须将其中的一定数额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这种办法又让美国电影势力进一步深入英国电影事业。此时期,兰克影片公司和别的制片厂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据狄更斯小说拍摄的《锦绣前程》(即《孤星血泪》,1948)和《雾都孤儿》(1948),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阶梯》(即《太虚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译为《思凡》,1947)和《红菱艳》(1948),奥立弗自导、自演的《王子复仇记》(1948),里德导演的《虎胆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个人》(1949),还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后》(1949)等。

为了维持和保护本国电影事业,英国政府只得仍旧采用上映定额分配办法,规定从1950年起,分配英国影片上映的定额要增加到30%,可惜当时娱乐捐税仍保持战时标准,电影事业所得实惠甚微。英国政府乃于1949年成立国家电影筹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将钱借给电影事业;接着1950年又创立英国电影生产基金会,专门支配从电影票上征收的捐税,作为补助电影生产。不过,这时候电视越来越受群众欢迎,电影院的上座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从5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由巴尔康主持的“伊灵喜剧影片”。伊灵是制片厂名,位于伦敦西郊。伊灵喜剧表现实际生活,敢于打破常规,描绘反对官僚主义的人物的各种遭遇,以新眼光观察生活,温和地批判贵族阶层和人情风俗的繁文缛节。最成功的作品当推哈默的《善人与贵族》(1949),麦肯德里克的《清洁的小岛》(1949)、《白衣男子》(1952)和《专门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莱顿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护照》(1949)、《日内瓦的妇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声》(1950)等。

英国政府限定了美国影片所得利润的高额百分比要投资在英国事业以后,美国公司开始恢复营业,与英国合作拍片。这一阶段英美合拍的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儿》(1950)、R.沃尔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后号》(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杰出的作品则是利恩的《桂河大桥》(1957)。这是一部当时上座率最高的战争片。

美国的部分电影工作者由于遭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纷纷离开好莱坞。导演J.洛西到伦敦定居后,接踵而来的又有卓别林,C.、R.莱斯特、库布里克、吕美特等。这些人为英国电影艺术作出了贡献。

英国电影事业多年以来得不到振兴,1959年,一伙年轻人以林赛•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尔•赖兹为首发表宣言并摄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导自由电影运动,这次运动和反对文学与戏剧中传统价值观有联系,也与“愤怒的年轻人”运动的政治和精神抗议相结合。它的基本内容是要求用积极态度来表现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资产阶级的唯美主义。他们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观,如J.克莱顿的《屋顶阁楼间》(即《金屋泪》,1958),理查德森的《愤怒的回顾》(1959)、《蜜味》(1961)和《长跑家的孤寂》(1963),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这种运动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还有施莱辛格,J.的《恋爱有术》(1962)和《骗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电影的调子有所变化,把反抗仅作为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方法而不再具有社会性含义。这种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汤姆•琼斯》(1963)中表现得最为鲜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电影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运儿》(1973)。在这两部影片里导演在表现当代社会冲突时把敏锐的观察和独创的概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国利用美国的资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J.李•汤普逊的《纳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T.扬的《乌有博士》(1962)、P.格伦维尔的《绳环》(1964)。其它英国名片有G.格林的《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儿子和情人》(1960)、克莱顿的《无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个雨天下午的集会》(1964)和《L形的房间》(1962)、施莱辛格的《亲爱的》(1965)和《远离狂乱的人群》(1967)、L.吉尔伯特的《阿尔菲》(1966)等。

英国国会在70年代又通过一个新电影法案,把本国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额提高到30%。增加了电影筹资公司的预算,因为美国投向英国电影事业的资金数额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随着电视越来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断降低,尽管提高票价,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历史最低点,同年,英国订立一条税法,规定外侨影片制作者在全世界范围收入的75%要交纳所得税,从而阻塞了国外投资。这一年,英国故事片生产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国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国导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儿》(1970)、C.迈尔斯的《处女与吉普赛人》(1970)、R.波兰斯基的《麦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顿波罗,R.的《青年时代的丘吉尔》(1972)、M.弗兰克的《阶级烙印》(1973)、库布里克的《巴莱•林登》(1975)、拉塞尔的《汤米》(1975)、库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后期,英国制片业在美国资本牵制下,松木和爱尔斯垂两大制片厂虽也自己投资拍片,主要还是出租场地去同美国合作。美国著名连集卖座片《超人》、《星球大战》等是在这两个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拍的,还有一部分英国电影创作人员去外国拍片。

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事业有所好转,1981年的《火的战车》和1982年的《甘地》两片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教育丽塔》(1983)、《当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获得好评,1986年,艾非里的《一间可以看见风景的房间》和乔菲的《使命》更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这期间英国影片市场仍然被美国电影所垄断,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国影片仅占10%左右,许多影片在国内的收入仅能收回投资的10~40%。

英国的大电影制片厂有“松木”、“爱尔斯垂”、“金波顿”和“图克南”。主要电影教育机构有伦敦电影学校、民族电影学校,皇家艺术学院、伦敦电视电影学院。主要电影研究机构为英国电影学院(BFI)(建于1933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是世界著名电影节,每4年举办一次,为非竞赛性的。主要电影出版物有《画面与音响》(1932年创刊)和《银幕》(1959年创刊)。

下载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共五则范文)

    浅谈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摘要:文章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光纤通信,波分复用,光接入网,全光网 Abstract:The paper......

    二重的技术发展史范文大全

    一、技术发展历程: 1.组织机构 1958年工厂动工兴建,成立技术处,下设设计组,主要负责厂基建非标准设备设计。1959年六月,升格为技术科,除承担原来的设计任务外,开始着手进行产品设计......

    大航海时代的帆船技术发展史

    大航海时代的帆船技术发展史18.1 桨船 16世纪初,船舶的发展状况很有意思。那时,伟大的现代航海探索事业已经开始,开辟了全球贸易的海上航线,并通过海上贸易在接触到的其他民族......

    1心理测验学技术发展史(述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1期 编号13203 心理测验学技术发展史(述评) 郑建民 中国.福建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 心理卫生科 (福建福州)350005 张璐斐中国.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现状(5篇)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现状 制作学生:孔露森 学号 2220***【内容摘要】 光纤通信符合了高速度、大容量、高保密等要求,但是,光纤通信能实际应用到人类传输信息中......

    液压与气动技术发展史感想范文大全

    读《液压与气动技术发展史》感想 什么是液压与气动技术?当初我并不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才知道这些。原来液压与气动技术就是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统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

    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史讲座有感

    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史讲座有感 讲解人: 宋庆国教授 2014.12.17 下午两点半20110211375 空管1102 刘昊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已经并且还在因飞行而改变。航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

    印花技术的发展史(优秀范文5篇)

    印花技术的发展史 2010年03月24日 生意社3月24日讯纺织品印花技术的发展进程古老绵长。在人类纪元的第一个千年中,我们的祖先在织物印花技艺的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