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声音

时间:2019-05-15 04: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 声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 声音》。

第一篇:第二单元 声音

第二单元

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二)过程与方法

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题“声音”。“声音”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板书“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在这里让学生自由质疑“到底要听见的是什么声音”)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2.检查读书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1-5段。默读1-5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一部分的“小问号”特别多。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自由练读这一部分,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声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爱、多么神奇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这么美妙、可爱、神奇的声音你听到过吗?让我们来读一读6、7段。

2.细读6、7段,并进行质疑: 学生自由读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经关闭?”(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就没有听到。)

引导学生朗读6、7段。适时处教师来范读帮助学生读出惋惜、失望的语气。3.细读8-11段。

知道了我们没有聆听到这些声音的原因,你想说点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轻轻读、细细品)4.齐读12段。

三、再读全文,深入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自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完本文,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听一听这世界上美妙的声音)出示课件:画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图画、声音(下雪了风呼呼地吹着;婴儿睡觉时那柔柔的鼾声;小猫伸长舌头舔水喝时发出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了吗?快拿起你们的笔,尝试着把听到的声音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

这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用心去聆听,把你听到的更多的声音仿照书上的样子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无时不在

声音(丰富、美妙)用心倾听

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喜爱音乐的白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营救白鲸时的过程,从而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鲸鱼的课件、图片、文字资料;音乐《蓝色多瑙河》。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1.交流对白鲸的认识引入课题。白鲸非常擅长口技,有海上的金丝雀之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2.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 3.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小声读课文。读课文时,把字音读准,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1.学生读文

2.开火车检查读书情况。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读的是否准确。生读。3.检查生字。4.出示白鲸图。

三、研读理解

这一群可爱的白鲸就是在这里的楚可奇海快活的玩着,可是呀,危险却在悄悄的向它们逼近。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从中能读懂什么,能明白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默读第四自然段。2.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他们在那里玩的很开心,回去的路上,来了一股寒流,他们被冰层堵住了,就用脊背撞冰层,但是冰层太硬了,撞不破,然后就叫起来了。相机理解“突然” “转眼” “绝望”如果没有救援的话,白鲸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3.研读白鲸得救一部分。

师: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后面的课文,看看白鲸是怎样得救的?读完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1)生读文。师巡回指导。(2)学生读完后以小组形式汇报。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一谈,白鲸是怎样得救的?哪个小组来?注意:本组的同学可以随时起来补充。其他的同学也要认真的听,看看他哪里还没有说到。

引导把白鲸被救的过程完整的说一说呢?

四、朗读体会,自感自悟

在整个营救白鲸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场面是最令你感动的,可以和同位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

1.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巡回指导。2.指名谈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五、小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谈学习后的感受。

2.自由读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3.小结全文

师:有了这群喜爱白鲸的人,白鲸得救了,大海有了白鲸,就变得更加美丽,那么人们有了这群白鲸,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这样相处、相互依存的。

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追赶鱼群遇陷——凿冰抢救无效——开出通道鲸不动——播放音乐鲸获救

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感悟生活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

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展开讨论学习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明明知道 碰→响→发

掩耳盗铃 掩 伸 偷

没想到碰 → 发觉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滥:引申为蒙混。)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读一读,演一演加深理解。

“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三、阅读,理解寓意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一起吹 一个一个吹

充数 溜走

真才实学 第二单元习作:写声音 习作要求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2.听声音编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象声词、打比方等方法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2.指导学生围绕最喜欢的声音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如何选材。教学难点

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老师准备一些贴纸鼓励孩子、铝片琴。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导入,感受声音

1.轻轻地摸摸、揉揉小耳朵开始工作了,请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播放各种声音)你的耳朵非常敏锐!热闹的鞭炮声总会让我们想起快乐的新年。呼呼的风声吹来,就像一阵阵海浪涌上岸滩。你真是个善于捕捉声音的孩子。

2.原来声音如此丰富,声音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听,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在这个有声的世界里,肯定有一种声音是你最喜欢的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补充板书:最喜欢的)

二、倾听体验,描述声音

1.好,同学们,先邀上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声音?(板书:是什么)

2.指名说。(板书:是什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声音?表扬第一个说话完整的孩子。)(自然现象、动物、植物、江河湖海、四季的声音)(生活中人的声音、物体的撞击声、加工制造出来的声音)

3.指名三、四个学生后,相机问:那你最喜欢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板书:怎么样的)不仅描述了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还用了个词描述。我们把模仿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可以用象声词描述,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我们合作读一遍。(老师读一个你们接着读下一个。)还有谁加上象声词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4.我们周围的声音各种各样,请听,这是什么声音?这是瀑布的声音,用象声词模仿,谁能?瀑布的声音可以用象声词描述,还有别的办法描述吗?(学生说到其他描述声音的方法,也许是具体描述听到声音的感觉,也许是用上打比方的方法描述,教师相机评价)

5.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瀑布》,这是第一节,大作家是怎么描述声音的?(多媒体出示句子)自由地读一读吧,(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指名读,你发现了叶圣陶爷爷描述声音的方法吗?来,我们一起读读。(合作朗读)(小结:声音既可以用象声词描述,也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接下来说的同学可以把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声音和怎么样的连起来说一说,试一试。

6.同学们用心感受生活,感受不一样的声音,现在,老师更想知道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声音?(板书:为什么)想一想,先自己说给自己听。

7.谁来聊聊?相机问:听到这个声音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声音在哪听过?什么时候听过。

三、范文指导,描绘声音

1.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声音王国里,也有一种是老师最喜欢的,今天,我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声音带来了。(出示铝片琴,敲打)听,这就是铝片琴的声音。(老师示范敲打)每敲打一片,声音都不一样,有高有低,非常好听。连续敲打,更是美妙!老师喜欢它,也有自己的原因。我用了一段话描述,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看大屏幕,想想老师是怎样来写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的。(出示范文)2.老师朗读范文。

我最喜欢听铝片琴的声音。“叮——”、“当——”,我的女儿又坐在小凳子上敲琴了。她每敲打一片,都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好像清泉在唱歌,有的好像雨水在玻璃窗上跳舞,还有的好像风儿亲吻着铃铛……清脆又悦耳的琴声从书房飘了出来,一下就跳进我的心里,让我不由得愉快起来。我爱琴声,我爱我的女儿。

3.老师是怎么写这段话的?先写了什么?(点击范文变色)学生复述板书 4.接着写什么?(我用了象声词,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同学们读一读。5.再写了什么?(小结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原因)6.小结:是啊,老师就是用这样的一段话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我先写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再用象声词和比喻的方法来描绘声音是怎么样的,最后我还用了一个具体事例写出了自己最喜欢它的原因。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复印教材,看到笔下生花第一项内容,我们来写写自己最喜欢的声音,可以按老师的,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到班上去,完成这篇习作。

板书设计

最喜欢的声音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喜欢

教学反思

第二篇:声音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来,交流。

教学后记: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声音,开始关注声音。通过活动这个重点任务完成地不错。我注意到,本单元的难点是建立音量和音高的概念,特别是建立音高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音量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概念。振动、频率、振幅,这些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观察描述起来也不容易,不仅耳朵要有较强地听音能力,眼睛也要尖、对振动不是很明显的变化,要瞧得出来。难!教材呢,其实也非常关注这个内容,在第1课,就开始让学生接触这方面的观察了:不用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长短不一的铁钉。为把难点化整为零,本课我着重指导记录,以及听音的顺序、方法。记录用一个字,高、低、强、弱,然后一个单元都统一用这四个字描述声音,清晰的描述为清晰概念打好了基础。按顺序听记,又给出了科学的探究声音的方法。

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后记:

我的教学主要流程是:想办法让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想一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寻找尺子和橡皮筋发声时的共同点→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课上下来,觉得这样的流程走,学生的思维发展轨迹还是很清晰的,但是,集体备课时交流了这一课,觉得自己有两个地方没有把握好:

1、想法让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学生有用尺子磨擦桌子的、摔在地上的„„其中有一大部分发声的方法很难观察到振动,这无疑给学生发现振动增设了障碍。

2、观察到振动后,没有让学生具体地描述振动,只是给出了振动这个词,恐怕在一部分学生的心里,对什么是振动还是有疑惑的。我听到同组的老师提出的一个方法,让学生用手的动作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模仿出来,再给出像这样来回运动叫做振动的概念,这种方法非常好。于是,我在后面一课里补了这个环节,很遗憾,补的就是补的,效果不如预期的好。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

3.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单元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时,确实是障碍重重。首先,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较轻,学生的习惯还是没过关,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做实验,给听音带来了不便,第一个实验中,拨尺子的方法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一定要用一只手用力地在桌子边缘处按住尺子,防止拨动时尺子敲打桌面发声,干扰实验。其次,部分学生观察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活动一再走入低谷,听出用力不同,尺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后,再问:“两次实验中尺子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没有人能答得上来,再重复实验,也只有少数学生注意到“振动的距离”不同,此时乘机让学生用手的动作模仿了一下,给出了振幅的概念,觉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不同,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观察,这才堪堪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再后面,就更加举步维艰了,首先,用四个杯子听音,有一部分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根本听不出来,为强化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力,我觉得可以用一种乐器先来让学生听听高低不同的音,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我在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阶是没法试了),然后,橡皮筋拉得不同长的音高音低,也有许多听不出的,同样的,用眼睛,也没有几个学生能看出橡皮筋振动地有快慢,这一环节的结论得出,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学生有太多的不确定。

第四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学后记:

备课时,我觉得这课在单元中出现得莫名其妙,明明是与上一课的重复嘛,上完上一课,我觉得编者可能也预料到了学生对音高变化的探究会很难,所以才又加强了一课。但是,怎么说呢?通过细化的实验,学生对尺子振动的快慢倒是观察到了,但是,听音高变化,本来就有一个音乐素质的差异,分不清的学生还是分不清,所以,这课嘛,加强是加强了,但从特地花一节课来强化对音高的研究的力度来看,课堂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的。

第五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教学后记:

按书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这样的概念,要再细化,比较难(本来说预期他们了解金属传播能力最强的)。而且铝箔纸棒,做起来很难,要特地去买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改成铅丝了。

土电话是非常好玩的一个实验内容,我把教材里的线加长,加长到30米,让学生对着话筒轻轻说话,他们惊讶地发现,听筒里能听到!这比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要好得多,因为在教室里,本来就能听到互相的说话声嘛,还要电话干嘛啊!好玩之余,学生也对固体传声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第六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鼓膜”的振动时,按照教材上的实验器材组装后,用音叉的振动使空气振动,然后引起橡皮膜振动使完全不可能的。

我用PV管做了一个管道,一头按上橡皮膜,上面放米粒或沙子等,然后在另一头让学生连续发出“a----”的声音,就能看到皮膜上面米粒在跳动。当然也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在远近不同(离口不要超过5厘米)和强弱不同时不同的振动情况。效果很好的。如下图装置。

第七课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发音罐降噪”实验觉得不用安排的,没有什么用处,学生都能理解。倒是让学生观察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降噪、吸音”的装置比较好。如:电影院墙面粗糙、装吸音板、装布幔;汽车排气管上装上消音器等等,教材配套光盘中最好也增加一些这方面的视频资料。

第三篇:第3单元 声音

第3单元 声音

17、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2、学生准备: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2、接下来做一个抢答题,看谁说得多,说得快:从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2)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课题: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筛选,选出最先要解决的为题,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学会 “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停!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2、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意图: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3、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小组互相帮助)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1)判断:

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

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生跟着师做、说:“你好”、“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生尝试后写感觉)

讲述:

2、结果反馈

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

3、总结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

18、声音的强弱 19声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底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材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铁、口琴、铝板琴。

学生准备:声学实验盒、铃铛、小锤、装水多少不同的试管。【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其他同学,在你们中间找几个人喊他的名字,看他能不能根据声音把你们认出来。(生喊前面同学的名字,前面同学很快辨认出他是谁。)

师:看来你的听力很灵敏,你为什么能根据声音把他们认出来呢? 生:他们的声音我听习惯了,而且他们的声音也不一样。师:上节课我们也曾自己制造声音。比如:拍桌子时发出“啪啪”的声音,吹瓶子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其实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决定声音的几个因素。

(二)、自主探究

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师:你是怎样理解声音的强弱的?(用小锤先轻后重敲三角铁)

师:听一听哪一次声音强,哪一次声音弱? 生:第一次声音弱,第二次声音强。师:声音强弱指声音的什么?

生:声音强弱指声音的大小。

师:那你认为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有关。生: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师:是这样的吗?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想知道真相,需要进行实验。师:实验之前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实验计划1。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注意安全。

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实验。生:要及时做好记录。

师:还要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总结,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讨论实验过程,填写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操作,师巡视指导。)师:你能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说一下吗?(生汇报操作过程,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师适时点拨)声音强 用力大 距离近板书: 声音弱 用力小 距离远 师:你能到前面演示一下吗?(生到前面演示)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强就是音量大,声音弱就是音量小。

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发出低音。师:音量并不能决定声音的特点,你是怎样理解声音的高低的?(用口琴和铝板琴演示高低不同的声音)生:声音高就是声音尖细,声音低就是声音粗厚。师:那么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你们桌子上有两套器材,一是盒底做的琴,琴弦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可以用塑料片拨琴弦;二是装水多少不同的试管,可以用小锤敲打试管。大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套,先根据器材做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完成实验记录2。(生讨论并操作,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实验过程。

师:你认为物体什么情况下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发出低音? 生:物体短粗时发出的是低音,物体细长时发出的是高音。高音 短 粗 板书

低音 细 长

师: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高就是音调高,声音低就是音调低。

三、小结

影响声音的因素除了音量音调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掌握好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制造出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乐器,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进行演奏,我想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0、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的成果自己制作一个能够发声且具有一定音调的小乐器。2.通过制作小乐器,加深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问题的理解。教学重点:怎样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小乐器。教学难点:能找出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师备:

各种乐器的实物或图片,各种乐器声音的录音带。生备:

鸡蛋壳、瓶子、橡皮筋、树叶、纸张、铅笔、硬质管子、贝壳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研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也探究了怎样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小乐器呢?”

二、探究内容:

1.研究乐器的发生方式。•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说说乐器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起什么作用。2.收集身边的材料自制小乐器。

•说说自己打算怎样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小乐器,打算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或小组制作小乐器。•介绍自己制作的小乐器。3.怎样使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调? •了解什么是音调。

•说说为什么乐器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做实验研究怎样使发出的声音高、怎样使发出的声音低。•调试自己制作的小乐器。4.研究怎样放大乐器发出的声音。•说说乐器的音箱有什么作用。•说说各种乐器的音箱在哪里。

5.召开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用自制乐器独奏或合奏一段简单的乐曲。•大家一起评选最佳演奏奖,最佳乐器制作奖。6.评价小乐器。

•自己评价或小组评价自制小乐器,可以从乐器发出的音调、乐器的外观和性能方面进行评价。

•找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的不足。

•说说与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相比,真正的乐器的优点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针对自己找出的自制乐器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修改和进一步加工。

21、声音的传播

22、传输器的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活动一:1课时;活动二:1课时;活动三、四: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提出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究:

1、多媒体课件引入:

A生: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B生:据说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师:那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

2、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探究任务———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

1、活动1:钟罩里的收录机(1)介绍实验的方法

此实验为演示实验,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2)预测实验的结果

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生:讨论并猜测问题。(3)观察实验的现象

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

师:透明玻璃钟罩里还有空气时,我们还能听到收录机的声音,但当里面成真空状态时,它的情况和月球上的情况差不多,都听不到声音,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分析问题。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小结板书)。

2、活动2: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1)师: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什么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讨论并猜测。

(2)教师接着做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让学生分组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或站立水槽旁听,当然,学生很容易听到声音。

3)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液体、固体传播(小结板书)。

3、活动3:做个“土电话”

(1)出示已做好的“土电话”,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师:这是个土电话,老师小的时候经常做来玩的,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师: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因为我能听见他说“做鬼脸”的指令。师: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自己做一个土电话,看谁做得又好看又实用。(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

(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4)教师评价并小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用“土电话”时,棉线要尽量拉直等等。)

4、活动4:两用喇叭筒

(1)多媒体课件出示江(刘三)姐在山峰间与人对唱山歌的片段。

师:大家猜想一下江(刘三)姐为什么要用双手合在嘴前来唱山歌呢?大家试一下做一个两用喇叭筒,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2)学生制作。

(3)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5)教师评价实验结果,并提出喇叭筒本身没有扩大声音的作用。

(三)引申与运用:

师: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 生:谈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如声控走廊灯)并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并结束课程:

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

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

23、回音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回声是一种声音的反射现象。能力培养

能够通过实验,了解产生回声的条件。通过实验,发现声音可以被反射。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回声现象发生的条件、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体会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钦佩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能听到回声吗

通过实验探究在哪些环境中能产生回声。活动二:声音能被反射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反射现象知道声音是可以被反射的。

24、生活中的噪音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流程】

讨论——提问——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出原因。(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播放“动物的鸣叫声”音频。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小结: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第二课时

四、导入:噪声通常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自己有没有经常在制造噪声? 我们可以减少制造噪声吗?可以怎么做? 小组讨论减少噪声的具体做法。

小结: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干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减少对别人的影响。

五、出示一个闹钟,让学生想办法把闹钟的声音降低下来。

我们在减少噪声时,通常会用一些隔音材料把噪声隔离,这样噪声就会大大减少。可是,用什么材料的隔音效果最好?

让学生对棉布、报纸、塑料布等三种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进行排序,并说说理由。各小组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的效果和发现。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

六、拓展 :在平常,我们在什么见到过隔离噪声的装置?应用了什么材料?

第四篇:初一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聆听黄河的声音作文

初一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聆听黄河的声音作文

自然中有很多种声音,无论是鸟鸣,还是风声,我都觉得它们如日子一样平淡。但那来自黄河的声音却让我刻骨铭心。

春之声

“轰隆隆„„”黄河的春天到了。

冰封的黄河,在暖阳的安抚下,被长长地撕开了一道裂缝,一道、两道„„那碎裂的冰块,或巨硕,或玲珑,你挤我,我推你,满河床地碰撞着,交叠着,响亮着,“轰隆隆”地响起,仿佛在歌唱着所有的希望和美好。拉门声,开窗声,鸡鸣声,狗叫声,邻居间的对话声,学校的响铃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共同谱成了一曲春满人间的交响乐。

瀑之曲

壶口瀑布,这是黄河的呼唤。

黄河之水一壶收。黄河像一条巨龙腾空而来,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峡谷里,一直汇入壶口瀑布。壶口瀑布裂地奔流,揽天泼水的旷世奇观,使我们有缘亲近伟大黄河磅礴的魂魄!走近壶口,闷雷之声隐约传来。再继续往前走,眼前为之一亮。经过千里奔腾的黄河,夹着万吨的泥沙,在这里一泄而下,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吼声,这声音和瀑布激起的黄褐色的水雾,把所有的人都包裹起来,就像母亲张开双手,拥抱远行归来的儿女。黄河,以一种特别的声音呼唤儿女!歌之音

课堂上,我们聆听《黄河颂》。

一曲《黄河颂》在课堂上响起,在同学们的心中升起。“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支流纵横„„”,聆听着这雄壮有力的黄河的赞歌,我们仿佛看见了中华先民在岸边围着篝火欢跳的场面,仿佛看到炎黄子孙在逐鹿中原的画卷,仿佛听到了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仿佛听到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抗日壮歌,仿佛听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第五篇: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

2021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出声音的(物体)不同,声音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特点。其中,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还有音色的差别悦耳、刺耳等。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

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5.在“1、2、3”

这三个音节中,“1”的声音是最低的,“3”的声音是最高的。

do、re、mi

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3>2>1)

6.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7.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路径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举例证明:(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是(空气)

振动发出声音。

6.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7.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答:因为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也就不能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3.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7.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到耳朵里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

(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3.耳朵各部分的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

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4.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6.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答:纸喇叭模拟的是耳郭,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聚集声音,纸喇叭能使听到的声音更强。

听诊器头端的薄膜,能够感受振动并帮助聚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

答:声音的强弱是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形成的。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4.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

伸出(长),振动(慢),声音(低);伸出(短),振动(快),声音(高)。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影响弦乐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弦的松紧、弦的长短、弦的粗细)等。

(紧)的弦,(短)的弦,(细)的弦,振动频率(快),音高(高)。

(松)的弦,(长)的弦,(粗)的弦,振动频率(慢),音高(低)。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1.我们可以用(碗、吸管、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2.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壁,不断往杯里加水,声音会越来越(低)。

3.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短铁管)。

4.制作完小乐器后,要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下载第二单元 声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 声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那么神奇。走进大自然,聆听那奇妙的天籁之音,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开头就引人入胜!而且有文采!好!) 雨 滴答滴答显示那么几滴,......

    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那么神奇。走进大自然,聆听那奇妙的“天籁之音”,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开头就引人入胜!而且有文采!好!) 雨 “滴答„„滴答„......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近义词 阻挠——阻碍 要挟——威胁 周密——周到 竣工——完工 藐视——轻视 轰动——惊动 反义词 周密——疏忽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讥笑——赞扬......

    第二单元作文

    《梦见十年后的家乡》 日月如梭,时间像飞箭,转眼间暑假又溜走了。假期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家人一起回家乡。这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回到家乡,突然眼前一亮。还记得前几年......

    第二单元 水彩画

    第二单元 水 彩 画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让学生初步知道水彩画的悠久历史;知道铅笔淡彩是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之一;进一步了解水彩画有色彩明快,色水交润和绚丽多变的性能与......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

    第二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1、《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

    第二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 一、单元检测情况分析. 六(1)班有23人,总分1973分,平均分85.78分,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95.66 %,优秀人数13人,优秀率43.48 %,最高分99分,最低分51分。 本章试卷为数学(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