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吧孩子,和妈妈一起做一盘小饼干
来吧孩子,和妈妈一起做一盘小饼干
带小丫头参加几个朋友的周末家庭聚会,午餐结束后孩子们还想约着一起玩,但家长们纷纷表示时间很难安排,下午小朋友还有兴趣班课程,问了问,最多的,每周有七个兴趣班,也就是说,除了小学生基本学业外,每天都排满了。朋友很惊讶地问:你们孩子怎么不参加兴趣班?我却很想反问:急切盼望孩子成材的心理催生的林林种种的兴趣班,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他们真的需要这些课程吗?
喜欢犹太人那句话: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缓慢发生的,比如鲜花的盛开,比如潮涨潮落,比如爱情。我相信孩子的成长也一样,我愿意慢慢等待,和她一起享受这路上的每一分钟,让这过程成为一种美好。就像现在,在夜晚的闲暇时光里,不去考虑明天的学业和工作,不去计算性价比,和她一起动手做一盘手工小饼干。
第一次和她一起做饼干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小丫头提出买一罐曲奇带去参加六一的庆典活动,和同学们交换小零食。当时正好有空,我提议:丫头,要不我们自己动手做好不好,比买现成的更有意义。小手工她一直很喜欢,立刻开心地答应了。于是乎妈妈和丫头立刻找出厨房秤和面粉,忙碌起来。
饼干制作可以算是家庭烘焙的入门教程,也是最不容易失败的,因为不需要考虑蛋白的打发或面粉的起筋和发酵程度,脆一点硬一点只要不烤糊了就都能吃。考虑到是节日的小礼物,我挑选了可爱的笑脸娃娃饼干的方子。我的那部分,是负责将黄油、糖、面粉、鸡蛋混合好,用手捏成一块块饼干胚子,入烤箱烘焙,丫头负责将黑巧克力化开,用牙签在烤出来的圆形小饼干上绘出娃娃的脸。孩子创意往往超乎大人的想象,丫头手下的娃娃饼干,不是方子图片上那么精致标准的圆,而是有椭圆、半圆的,甚至还有多边形的奇形怪状。表情也不是单一的笑脸,有惊讶的,有哭丧的,有俏皮的。的确,生活怎能只有一种表情呢?巧克力在室温下凝固后,一盘子可爱娃娃各种卖萌的姿态令小丫头和妈妈都相当有成就感。找出透明小袋,几个一组地包装好,再用彩带系上一个蝴蝶结,饼干用无任何添加的健康材料制成,口感酥甜,加上巧克力的香滑,已经很满足味蕾的需要了,更重要的,这是孩子自己和妈妈一起动手的作品,这样的小零食,什么样的场合都能漂亮地拿出手!
那以后,每逢节日前夕,我们都会启动烤箱,一起做各种小饼干。圣诞节的圣诞树饼干和姜饼,元旦的小鸡烧果子,朋友生日的银珠小星星饼干。简单的材料,在我们手下,仿佛过家家般,变幻出各种美丽的形状。毋庸置疑,小丫游戏的童年里,有妈妈的身影。也许,当她长大到不再需要游戏的年龄,她会记得,她有过一个精彩的、缤纷的、游戏的童年,而在这童年的游戏中,还有一个陪她一起嬉戏、慢慢等她长大的妈妈。
第二篇:我和妈妈一起做帆船作文
[我和妈妈一起做帆船作文] 今天是星期五,我很早就放学了,回到家里我就打开《趣味玩具手工制作》的书,我看着看着,发现一个核桃帆船很有趣,我和妈妈一起做帆船作文。于是,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做一个核桃帆船,我们一起做好吗?”妈妈回答说:“好啊,不过要以你为主,妈妈只给你帮忙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道:“行”。接着我们就开始忙呼起来,妈妈劈筷子,我就把纸剪成船帆的样子,又买来了强力胶,现在就只差做船底的核桃壳了,我家又没有怎么办呢?我纳闷了„„有了,我们家不是有乒乓球吗,我拿出一个乒乓球要妈妈劈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就可以做船底了。材料齐全了,我把几根劈开的筷子用强力胶贴在船底上做夹板,还有两根筷子竖贴着,一高一矮,它们就用来做船帆的柱子,然后,我把剪好的白纸贴在柱子上面,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小帆船就做成了,它看上去是那么栩栩 如生,我高兴极了,小学六年级作文《我和妈妈一起做帆船作文》。◆分享好文◆ 我和妈妈一起做帆船作文300字
第三篇:一个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感受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感受
每天睡前,都会和孩子一起阅读,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书中让孩子懂得应付危机和挫折,培养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同情别人的不幸遭遇;学习建设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书籍广阔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理想。
读书能促进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童心回归,陪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故事情节,学习书中处理分歧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想象不同场景的奇妙,追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孩子从虚幻的故事体验中,学习和体会努力、理解、帮助、忍让和宽容之中的含义。孩子因为有家长的陪伴在知识的海洋里信心百倍,无所畏惧。家长在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的解释,正确的引导。
和孩子一起担当书中人物的不同身份,一起讨论,让孩子自主发挥想象,模拟故事的延续,培养孩子大胆创新的能力。现在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安逸幸福的氛围中,缺少困难和挫折的体验,然而图书,可以让孩子充分的体验那种历尽千辛万苦的不易,和苦尽甘来的快乐。培育孩子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不退缩,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挑战自己,永不言败的性格。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影响最深刻的人生领路人,能培养孩子喜欢阅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邹秦奇家长
第四篇: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
小的时候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但在那个条件有限的年代,一本小人书往往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想多读书是可望而不可及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增长了,社会进步了,物质条件也有了巨大的改善,琐事多了,但书却读得少了。于是人的性情也逐渐的浮躁起来了。
忘记什么时间了,无意间,听到女儿在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细细听来,就像一股细细的清泉流入干涸心间,莫名有了一种想读书的冲动。不由得拿过文章读了起来,其中有些不太懂的地方还的问女儿,女儿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教的有模有样,再有不明白的只有问百度了。读得多了,也就背过了。女儿很惊奇,自己也很惊奇,想小时候背过一篇文言文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而且背过也很容易忘记。仔细一想,兴许是小时候只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而背诵的,至于作者是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文章要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根本不去考究,所以不能入脑入心,以至于考试完后很快忘记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那以后一发而不可收,从女儿课文上的优秀文章,到书店购书一本本的读了起来,女儿受到了我的感染,也不甘落后。读《百年孤独》,我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一起感受感受拉丁美洲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领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无穷魅力;读《文化苦旅》,跟秋雨先生游览祖国的文化遗迹,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读《岳阳楼记》,品“小范老子”文章的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读《徐志摩诗集》我们和诗人一起贯彻新月派诗词的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于是慢慢便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觉,体会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深遂意境。
读书中,我和女儿亦师亦友,一问一答,其乐融融,兴趣盎然。读书,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孩子学习起来不再枯燥;陶冶了情操,使孩子在读书中快乐的成长。同时自己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现在闲暇的时候,我都要在网上搜集一些优秀的文章,下载和女儿共读,同时还把这种方法向她学习的其他学科延伸,使孩子的学习活动逐渐生动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与孩子共同学习,是提高孩子素质的有限途径,让我们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读书吧!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造就人,也改变人,作为父母,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一旁吃喝玩乐,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作为家长又凭什么义正言辞的去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你家长乐此不疲的事,你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要求孩子。五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比作业可诱人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行,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也就聪明起来了。我们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做父母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抱怨说:“家里买的什么书都有,可就是不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读书,相比小伙伴间的游戏,精彩的动画,读书也太枯燥无味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下班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开始,是我给她讲,后来让她给我讲,慢慢地她讲的越来越多,我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巨大的“自我表现”诱惑下,读书也就成了孩子的生活必需。
作为家长,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路。我们不识字,可以让孩子教。试想,一位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妈妈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呢?不仅如此,为了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从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总之,作为家长,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让我们负起责任,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