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2019-05-15 04: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摘要】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教师作用: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评价学习小组、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恰当选择合作内容,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键词】小组合作 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和审美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认识。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注意学生的差异,灵活分组。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为了小组之间公平地进行各种评比与竞争,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力量要尽可能均衡,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和男女生比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

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在小组人数上,人数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考虑到上述因素,学生的学习小组划分原则遵循每组4人,个别小组6人,一般来说,前后位四名学生即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既便于教师管理,也便于学生活动。当课堂上需要开展合作时,只要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进行。当然,分组的方法灵活多样。如随机组合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各执己见,这时就可以让学生随机分成观点不同的两个小组,再组内交流后辩论。由于观点一致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为了驳倒另一组,他们便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一)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在划定学习小组后,合作学习就变成了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要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及分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中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要选出代表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这样,小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有了分工,合作活动就能有组织地进行,而且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重视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影响

小组讨论的进程。所以,选一个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组长是每个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组长选好后,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制定出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能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领导和协调组员活动,综合意见,与教师或外组联系等;其次要教给小组长一些管理方法,促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倡导者。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是一个抛砖引玉者。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师生双方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课堂交往中配合默契,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而消极对抗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制造混乱的行为,会导致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冲突,严重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小组合作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使教学高效有序进行。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与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才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并且愿意与小组的成员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也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组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在竞争时,教师应当随时做好记录,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课堂中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鼓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同时教师也应对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教师要正确评价学习小组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我目前采用的方式:一是小组加分(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加分、作业完成质量加分、作业上交及时加分、书写好的加分),二是扣分(课堂纪律不好的、不完成作业的),三是奖励。以一种很实际的冲击视觉的贴画的形式来奖励学生,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加分,对表现好的小组有相应的奖励措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小组合作的好处的同时保持合作的动力。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情况。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可以给予小范围的重申;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可帮助其他组完成;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应能以宽容的情怀作积极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高度碰撞。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交往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质疑,学会做人。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合作意识的淡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经常评比优秀小组、进步小组或者每节课各组推出最棒发言人等。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同学是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依赖于整个小组获得

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

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不要无休止地争吵,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敢说、想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学会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第三,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观点,对老师,同学们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并与老师同学争辩,如果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进一步的解释。

第四,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切不可学习一开始,就小组交流讨论。

(五)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水平相当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主要确定以下任务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

第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综合性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学生分工合作,观察社会,参与社会才会有所感悟。这样的知识仅凭个人的才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例如在做关于“如何与家庭成员沟通”,学生们在讨论“与父亲争吵后如何化解”问题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有个小组6名组员在组长的组织讨论中共写出十种方法:“等爸爸气消了再跟他讲清楚事情的真相”“请妈妈帮忙”“请爷爷帮忙”“在爸爸的书桌上留张字条,写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他们又对这十种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认为“留字条沟通法”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及保全了双方的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又能说出彼此的真实想法,有效地进行沟通。

第二,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答案多样化,很少学生能以一个人的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达到了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学生对外出旅行非常感兴趣,他们也一定很乐意描述一下自己的旅行

计划,可是如果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机会表达,那会花费很多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分小组合作。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并且帮他修改。然后每组选出一位最好的同学在班上描述一下自己的未来。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并且能激发他们的小组合作精神。

第三,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如对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就需要小组成员间合作。再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我布置给学生表演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这一节,各个小组立刻行动起来,制道具、排对话,课堂上把一个精心准备的课本剧展示在我的面前。这样的合作既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作文中可以运用。

例如,在讨论写作范围和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小组先讨论一下,这样在写作时,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五,背诵默写等复习中提高效率

知识的记忆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而背诵默写则是应试的基石。学生背书和默写的枯燥和孤独使他们非常抵触背书,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效果不佳。小组构成学习团体,教师把背诵默写的任务交给小组,然后展开竞赛。完成好的小组,小组及小组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以示鼓励,往往没多长时间,小组成员就能完成任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

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参考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百度文汇

第二篇: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理念的要求与兴趣探究性,逐一挖掘个人与集体间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态度、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分析学生们之间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真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兴趣所向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由于兴趣投入学习当中乃至把个人看成小组合作学习,阐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态度 小组合作 探究性学习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混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在如今学生面前根本就是司空见惯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一个人有了内心的怀疑与旁人的影响,那么说明他已经有了放弃自己的目标的想法。而任何教育方法在现在学生面前应经完全没有丝毫的作用了,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师自主,一个学生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念头,就算多完美的学习教育方式都只是竹篮打水。

学习态度完全表达如今一个学生能否真正努力学习的筑基,要激起一名学生对好的学习态度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然学生的学习理念就无法完全浸入学习状态之中,最后讲台之上教师蕴含无数人所传承下来的教学知识却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为什么学生们对学习态度完全没了积极进取的信心?一部分是因为社会现象在影响着学生,也或者一些学生们之间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举出了。而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却是如今教师的唯一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变教育措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让学生有着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活跃。但作为一线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热闹与自主背后透射出的放任与浮躁。

而现在教师的自主问题需要因情况而看待学生们,一个教师没有了权威,而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本存在的学习气氛因为没有教师权威,而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小组合作存在后放射出的严重问题。

那么,在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们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学生在小组中要彼此有着倾听不同的意见见解,要谦虚需求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一般需要一人分工,一人记录,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完整有序的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这时候的教师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要尊重学生们,这样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而在确立问题存在并提出解决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使其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不妨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挖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把教师职位暂时抛开融合学生们当中,适当转化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存,而小组合作存在也能更好的发展教学。

这就是我对于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文档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

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本年级的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二)、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学生合作学习,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课外实践,总结方法。语文教学必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用结合。”

2、主体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空间。

3、前瞻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未来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只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广泛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

4、活动性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学与做合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5、创新性原则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周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极为重视,业务校长亲自抓,不仅组织全体课题成员进行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和相关理论学习,还有专款专项作为研究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插上有力的双翼。这些都为我年级完成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每周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骨干。我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勤学、苦干、肯干,更能巧干,在各级观摩课及论文评选中获奖,这都为本次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的教室。我们能很好地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这些都为我校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课题审请人章静,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先进,有开拓进取意识,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带动着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撰写的论文《让阅读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等几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所参与的县级立项课题《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方法的研究》在2012年结题。

《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四年级组 2012.9.10

第四篇: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堂和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方式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转轨与转化。传统的课堂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而新课程则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与合作能力,组织并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形式,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作深刻的探讨、研究,所以合作学习常常只是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流于形式,合作中学优生是小组的代言人处于权威的角色,学困生没有参与的欲望,他们处在旁观者的位置,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倾听、不分享等;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新课程的潮流,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让进行小组讨论,造成学生无话说;有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讨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2.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三、研究目标

1.分析我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合作、竞争、交往等意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合作学习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法:运用观察、访问、交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

五、研究措施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分组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小组的规模、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规模以4——5人为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和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进行互换。

2.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敢说。(2)充裕的时空环境

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说、会说。(3)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合作中,免不了因组长组织能力偏低、组内成员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展开合作、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地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4)真情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产生合作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小组中由一人先汇报自己的见解,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组长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合作交流离不开表达,合作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小组长要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小组长。(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该用的时候运用,在适宜的时候运用才会收到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1)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时候

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2)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时,教师一遍一遍地讲,反反复复地强调,学生总是会记不牢。如果通过组织讨论,再加上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茅塞顿开,比如,学习某些数学公式,定义的时候。(3)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

单个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经历不够丰富,思维的开阔性也有限,学习中如果让学生相互启发,问题的解决或许会变得相对容易,尤其是解决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会很有效。(4)学生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往往不同,在遇到某些问题时难免产生分歧。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有可能仍然一头“雾水”,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八、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14年9月-----2015年7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实施时间为:(2014年9月-----2014年11月)学习理论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课题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组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做好前测工作。

(3)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笔记、组织研讨等形式,收集客观、现实的研究资料,并依据实际情况和资料分析,调整实验思路,使实验得以扎实有效地开展。实施第二次调查,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

(4)第四阶段实施时间为:(2015年7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七、条件保障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本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县获奖,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本人还担任过县级、市级、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3、我校正开展小班化课题的研究,也为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的许多便利条件。

八、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3.刘效萍、张承英《合作学习的取向》杭州〔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7-8月 4.李碧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月 5.赵艺平《走出合作学习误区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2月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实践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如果实现了这些特性的课堂教学,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我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因为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5.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进而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

照搬预设的问题。

同样,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6.一堂有效的课应当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例如有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10道题,一道一道地讲,刚讲完的时候,就下课了。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得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不会,但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教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作者单位......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含5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刘中香曾伟平自从我校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后我深刻体会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二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语文教学中对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思考 —— 以教授《琵琶行》为例 在我校推行“目标引领,四步导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成效成为落实......

    论文在合作中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合作法 博白县大垌镇石龙村小学罗维贵我们生存在一个和谐的年代,大语文教育观一直在倡导引进语文教学的和谐合作学习观,以培养能够参与未来社会......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

    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陶艺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进步,教学手段推陈出新,陶艺教学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当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