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鸡吃食》试卷
综合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7+()=7
5.()+5=8
9.3+()=5 2.2+()=7
6.7+()=10
10.4+()=9 3.()+3=8
7.()+2=9
11.4+()=7 4.()+4=5
8.6+()=10
12.3+()=3
二、在括号里填上“+”或“-”.
1.4()4=8
5.5()5=0
9.7()3=4 2.9()6=3
6.5()2=7
10.10()6=4 3.3()7=10
7.6()2=4
11.5()4=9 4.1()8=9
8.10()5=5
12.8()2=6
三、先摆一摆,再填数. 1.
3+()+()=()
2.()+5+()=()
3.9-()-()=
四、填空.
210(8(1.4()))
1(85(2.7()))
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7+(0)=7
5.(3)+5=8
9.3+(2)=5 2.2+(5)=7
6.7+(3)=10 =9 3.(5)+3=8
7.(7)+2=9
=7 4.(1)+4=5
8.6+(4)=10 =3
二、在括号里填上“+”或“-”.
1.4(+)4=8
5.5(-)5=0
2.9(-)6=3
6.5(+)2=7
=4 3.3(+)7=10
7.6(-)2=4
=9 4.1(+)8=9
8.10(-)5=5 =6
10.4+(5)11.4+(3)12.3+(0)9.7(-)3=10.10(-)611.5(+)412.8(-)
2三、先摆一摆,再填数.
1.3+(2)+(4)=(9)2.(2)+5+(3)=(10)3.9-(3)-(2)=4
四、填空.
21.10(8(4(8)2))1(7 2.8)5(3)7(1)
第二篇:小鸡吃食反思
《小鸡吃食》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小鸡吃食》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拨一拨、算一算整理出有关 10的加减法算式。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2.通过做游戏—手指操,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3.让学生猜电话号码,提高了计算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1.教学过程不够生动有趣,学生没有全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2.亲和力还是不够,不能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去。3.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在拨一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合作,没有动起来。4.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做的不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如2和8合在一起“变成了”10,在这里用“变成了”不够准确。在手指操中,用“弯一下”不准确,最好用“弯一根”或者“弯一个”较好。
第三篇:小鸡吃食说课稿
小鸡吃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小鸡吃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前面1-9的学习,已经为本课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同时10的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实现学生由看图数数计算到想数的组成计算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迁移的应用。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掌握,我希望本节课能够达到以下3个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10的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流程
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出示数字卡片。对已有知识10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交流)
十的组成。
小组讨论十的分法。看看有哪些分法?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灵活多样。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我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短,为此课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数字游戏,即复习巩固了新知识,也锻炼孩子们的手口协调能力。本环节原本是作为收尾活动。研讨中得力与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做课中活动更为适合,也更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教学中我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虽然我们提倡慎用情境,但慎用不等于禁用,慎用更说明我们对教学情境的高要求、和知识的高契合、实际应用的高效率。再设计的主线是“新课教学——反馈练习——深入巩固——总结全课。知识脉络清晰,环节流畅,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第四篇:小鸡吃食说课稿
《小鸡吃食》说课稿
王团圆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小鸡吃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小鸡吃食》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整理出有关 10的加减法算式。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拨一拨、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课标中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几经研讨和修改。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先出示几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说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再复习8、9的组成,对已有知识8和9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设计意图】:为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作出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学生先是根据小鸡吃食课件进行分法列式训练,从列式中体会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43页拨一拨,填一填珠子图,让学生自主探究10的组成,再填好43页的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10组成,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倡创新思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去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游戏活动,同桌共同完成教材44页第5题说一说做一做的练习。巩固10的组成。【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了新知识,也锻炼孩子们的手口协调能力。
第三环节:分层练习,拓展运用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时我采取了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1、让学生寻找所有和10有关的加减法素材。
(1)、出示44页第一题图片,要求学生说出算式。
(2)、出示44页第二题《爬台阶》图片
要求学生边动作边说出有关算式。
(3)、学生完成44页第3、4两题,进行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2、深入拓展、延伸练习
学生在经历了上面的练习之后,已经对练习有了更多的兴趣和更丰盈的自信,所以我会适时、适量的进行扩展和延伸。如:把1、2、3、4、5、6、7、8这8个数分别填入□中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内化知识
学生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四、教学评价:
基本完成预定任务,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第五篇:小鸡吃食教案
《小鸡吃食》教学设计
饭庄部小学 宫丽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3至4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教学重点:能自主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表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多到户外晒晒太阳,瞧!小鸡们也跑出来以边玩耍一边晒太阳了!可是玩了一会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景吧!
2、板书课题——小鸡吃食(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定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样的问题,教师相继板书。师: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9+1=10
1+9=10
师:真了不起,不仅能说清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还能列式计算,老师奖励你一个可爱的鸡宝宝。
2、说一说,摆一摆。
师: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边去吃,看看你又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小朋友们用学具代替小鸡来摆一摆,并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比比谁摆得快,说得棒?(学生动手操作,并和同桌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8+2=10
2+8=10
10-2=8
10-8=2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算式。
3、师:看每组算式都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8、10)2和8合起来凑成10。
4、拨一拨,填一填。
学生先利用计数器自主拨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好伙伴,四**六一起走,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9+1=10 生:1+9=10 师:10-9=1 生:10-1=9(同桌之间练习)
四、愉快活动,巩固新知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1,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
2、机灵狗爬楼梯
师: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师: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玩得都很开心,请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和收获吧。
六、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
8+2=10
2+8=10
10-2=8
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