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统器械介绍及方法使用
器材名称:滑板
器材介绍: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训练要点:抬头、挺胸、腹部支撑紧贴滑板、保持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操作过程中大人在一旁保护,避免幼儿滑行过程中摔倒 变式一: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飞状。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30秒钟。变式二: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变式三: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变式四: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变式五: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少100次以上。变式六: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变式七: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变式八: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变式九: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变式十: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变式十一: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2—3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变式十二: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变式十三: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2—3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30—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器材名称:滑梯
器材介绍: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
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由于滑行过程中速度过快,危险性加大,大人要在幼儿两侧进行保护,以免摔倒发生意外 变式一:俯卧滑滑梯
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1)推球
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2)取物
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和运动企划能力(3)扔物
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
(4)取物——扔物序列活动
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5)击打
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6)穿帘
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7)推墙
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墙壁”。(8)穿隧道
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9)捡球
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10)捡球——抛球序列活动
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变式二:坐姿滑滑梯 变式三:蹲姿滑滑梯 变式四:立位滑滑梯
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变式五:逆上滑梯
(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2)仰卧逆行(3)坐姿或站立逆行
器材名称:独脚凳
器材介绍:由塑料做成的平衡器。
主要功能:主要是锻炼身体平衡感觉,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孩子坐在独脚凳上面左右摇摆、做伸臂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在幼儿训练过程中幼儿难以掌握平衡,容易摔倒,最好在地面铺上地垫,同时大人在一旁保护 变式一:坐独脚凳
让儿童用手扶起独脚凳,慢慢将屁股坐上去,放开手,双脚支撑保持平衡。两人对坐着玩拍手游戏,看谁能够稳得住,不歪倒;也可两人离得稍远一些玩抛、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尽量抛得准、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变式二:踢腿运动
当儿童在独脚凳上坐稳后,让他双手叉腰,双腿轮流抬起双手伸展:双手伸展平举或上举,再交替踢腿,手摸脚背:踢腿时伸手向前尽量去摸踢起来的脚背,先用对侧手摸,再双手一起摸。
器材名称:平衡踩踏车 器材介绍:类似于自行车的小车
主要功能:训练儿童关节、肌肉讯号输入加强,培养协调能力及信心。有助于集中儿童注意力,适用于多动儿童和笨手笨脚的儿童。
训练要点:让儿童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再用脚的力量进行踩踏,使踩踏车向前或向后行进、倒退。
导∕馈:在孩子熟练之后,可以将扶手拆下来,让孩子在没有扶手的情况下随意的踩踏车子前进、后退。
安∕卫:起初成人要进行看护,防止孩子摔倒。
器材名称:平衡木
器材介绍: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的儿童。
主要功能: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安∕卫:由于训练过程幼儿需张开双臂,遂可能平衡失控,摔倒,地上需要铺上地垫,大人在一旁保护
变式一:将平衡木排成一排,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可要求孩子伸展双手,或双手抱球进行
变式二:将平衡木排成平行的两排,让孩子两只脚各踏着一条平衡木前进 变式三:将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条曲折的道路,中间还留有一定距离的空当,让孩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过。
变式四:将平衡木两端用绳索吊在平行杠上,让儿童伸展双臂走过。
器材名称:袋鼠跳
器材介绍:直径48cm x 70cm 主要功能:强化前庭一固有感觉;促进手脚协调、本体感觉发展。
训练要点: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协调不好的孩子,往往出现身体往前倾,双脚却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容易跌倒。先不宜要求孩子跳得太快,让他慢慢体会手足协调,重心平衡的感觉,然后再加大跳跃的幅度,改变跳跃的方向。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比赛跳,看谁先到达终点。根据孩子的体力,每次训练跳5—10个6米左右的距离。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由于操作过程中双脚同时离地,且容易绊倒,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着急,每一步稳当
变式一:让孩子进入袋中,双手提起袋沿,一起往前跳动。
器材名称:海洋球池
器材介绍:由许多各种颜色、软硬适中的塑料的小球堆积组成
主要功能:可用于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强化前庭平衡、身体协调能力及脑干部机能。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一般针对学龄儿童,触觉敏感刚开始接触,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培养他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克服了胆小的情绪障碍等问题。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球池的球要多,太少容易摔疼幼儿,球质量要好,表面光滑 变式一:进入球池
让儿童以他自己的方式进入球池,可以是轻轻地跨入,也可是用力跳入。变式二:藏身其中
让儿童慢慢坐下或躺下,将身体全部藏人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加强对全身触觉系统的刺激和锻炼,以修正其触觉防御,强化触觉方面的本体感。变式三:球池中运动
(1)在球池中转动手、脚,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摆动头部、颈部,在浮力状态中,调整身体的重力感信息;
(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承受不同重心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儿童以某种规定的动作(站着走、蹲着走、爬行、单脚跳、双脚跳)或沿某条规定的路径达到目标;
(3)在球池中藏一种或几种其他质地或大小的物体,让儿童寻找。可将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多;
(4)还可在球池中作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太空人漫步、抛接球等游戏,以强化他的运动企划能力。变式四:球池综合游戏
(1)在球池旁边放置一个高约 1米的台子,上方悬挂 3个皮球,红、黄、蓝三种颜色各 1个,让儿童自己登上高台,由高台上跳下,先用手打击吊在球池上方的皮球,再跳人球池中。
(2)在距离球池较远处放置一个高台,在球池与高台之中的上方悬挂一根绳索,让儿童登上高台,双手抓住绳索,像荡秋千一样荡到球池的上方,跃人球池中。(3)将球池与吊缆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让儿童先在吊缆上做各种动作,然后再从吊缆上跳下球池,对儿童的重力感、触觉反应及运动企划能力帮助都很大;(4)可用塑胶颗粒、泡绵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人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中代替球池,也可将干黄豆、绿豆、大豆、玉米粒等放人合适的容器中代替,发挥相同的功效。
器材名称:阳光隧道
器材介绍:由布和支架组成的圆柱形用于儿童钻趴的筒
主要功能:有助于儿童正确判断自己身体的形象,调节前庭感觉。尤其适用于本体感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儿童。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训练幼儿胆量及四肢肌肉力量 安∕卫:隧道里面要无不相干障碍物,干净,且隧道质量要好,避免倒塌砸到里面人,而且不要在隧道里追逐打闹
变式一:让儿童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提醒儿童注意自己手脚和身体的运用。
变式二:让儿童采用脚在先,头在后的方式倒着爬进去,通过隧道从另一端爬出来;
变式三:在隧道内放置毛巾、积木、海棉垫等,让儿童以顺着或倒着的方式从一端爬进,另一端爬出,体会在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变式四:在隧道内放置很多东西,要求儿童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变式五:让儿童一只手或双手拿着东西从隧道的一端爬进,从另一端爬出; 变式六:当儿童在隧道中爬行时,轻轻转动隧道,让儿童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等关节的固有感觉输入,加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
器材名称:跳床
器材介绍:感觉统合训练基本配备器材,训练儿童的本体感。刺激儿童本体与重力,提高四肢的协调性与跳跃能力。扶手高度65-100cm可调节。
主要功能:促进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训练手眼协调。跳蹦床还有助于儿童的情绪稳定。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的毛病。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刚开始训练,老师可以背着孩子一起跳跃,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惧感如果是亲子一起做,对租金亲子情感有很大帮助。可以练习跳跃时前后左右和旋转等等。孩子可以俯卧或仰卧在跳床上。可以让孩子抱球在床上跳跃或和老师做跑接球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在床上跳跃时将球丢入设置好的蓝内,此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手眼协调,对自理运动和运动企划帮助很大。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锻炼腿部力量
安∕卫:跳床质量要好,且跳床不宜离地面过高,跳床 周围无其它障碍物 变式一:由指导者和儿童一起坐在蹦床上,利用蹦床的弹性,以身体为支撑进行上下摇动,对于不敢上去的儿童,为减少他的恐惧,开始可由家长或指导者背着儿童一起在蹦床上跳跃;
变式二: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由指导者站立跳跃,将儿童弹起,让儿童体会蹦床上下起伏的感觉;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头颈部用力抬起,胸部尽量抬高。可以强化前庭体系的感觉,促进全身肌肉本体感的形成;
变式三:让儿童在蹦床上进行自由的跳跃,或双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跃,或与指导者做抛接球的游戏;让儿童在蹦床上一边跳跃,一边将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在蹦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气球,让儿童每次跳起时击打目标。还可在蹦床上方悬挂一个网篮,让儿童跳跃时投球入网,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儿童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固有感觉;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及身体形象的帮助很大; 变式四:让两个儿童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跃,或共同拉着一个小呼啦圈一起跳跃,从而训练与对方协调运动的能力,通过跳动中的眼球对视,增强视觉的稳定性。
器材名称:滚筒
器材介绍:空心的筒,幼儿钻进筒训练的器材 主要功能:促进儿童本体感的建立,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提高感知觉平衡觉
安∕卫:速度与频率要根据自身强度而定,且周遭无障碍物,以免幼儿不小心滚出来碰到产生意外 变式一:俯卧滚筒
让儿童俯卧在滚筒上,姿势与俯卧在大笼球上相同,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做前后晃动,要求儿童努力抬起头、颈部,伸展双臂。变式二:站立平衡游戏 将滚筒竖立,让儿童自己爬上滚筒上面,分开两脚,伸展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指导者在一旁注意保护,有困难时适当给予帮助。变式三:滚筒隧道游戏
把滚筒当作隧道,自己玩爬进爬出的游戏,可以头在先,脚在后,顺着进去,倒着出来;也可以脚在先,头在后,倒着进去,顺着出来;还可以蹲在里面转弯,掉头,提醒儿童注意手、脚和身体的运用。在滚筒内放置毛巾、地垫、小塑胶颗粒等,让儿童在爬进爬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在滚筒中放置一些积木、玩具小动物等,等他爬进去后,由指导者在筒外发出指令,请他将指定的物品扔出来或拿在手中爬出来。变式四:筒内滚动游戏
让儿童爬进筒内,指导他将手指和手臂张开,注意保护头部,同时颈部用力支撑头部,不要把头靠在筒壁上,指导者轻轻推动滚筒转动,可来回小幅转动,也可先顺着一个方向慢速转动若干圈后,稍作停顿,再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若干圈。变式五:滚筒内摇晃
将滚筒口朝上立起来,让儿童蹲坐或站立其中,由指导者扶住筒口进行前后、左右摇晃或顺时针、反时针方向的旋转。
器材名称:平衡圆
器材介绍:四个半圆组成,可分解后组合,多种训练方式 主要功能: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儿童
训练要点:不同的组合对于儿童的训练目标也不同,训练儿童的平衡、前庭、触觉、重力、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等。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提高运动积极性,增强幼儿本体感和前庭觉,掌握平衡能力
安∕卫:在训练过程中大人需在一旁进行保护,大人手握拳竖起拇指,让幼儿紧握拇指
变式一:整圆:让儿童在上面正走、倒走、闭眼走、拍球走或抱球走。变式二:半圆:躺在里面晃动,站在上面晃动,两个孩子对坐在里面晃动。也可以在晃动过程中接抛球:半圆站立,让儿童攀爬或钻洞。变式三:四分之一圆:当作平衡台站在上面晃动并作抛接球,攀爬。变式四:C型圆(平放):主要锻炼孩子平衡能力,让孩子在上面行走。变式五:S型圆(立放):让儿童在上面做上下攀爬动作。
器材名称:蜗牛(太极)平衡板 器材介绍:类似蜗牛圈的平衡板、球
主要功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和视觉追踪能力。可以矫正重力平衡,促进前庭固有体系的活化。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进行强有力的统合,孩子为求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身体姿势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训练要点:
1.由于蜗牛平衡板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才能控制好,所以3岁以下儿童不合适。
2.蜗牛平衡板是钢化塑料材质,所以易碎,训练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3.应为蜗牛平衡板直接接触孩子的脚,所以一定要定期的清洗和杀菌。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了解其趣味性 安∕卫:上去时要在成人的扶持下。变式一:站在上面摇动,让球出来或进去。变式二:用双手晃动平衡板,让球进去或出来。
器材名称:大笼球
器材介绍:弹性强,塑料厚实,球大小直径不同。球面有特殊设计的软质颗粒,和光滑的区分。
主要功能:促进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尤其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1.对刚开始训练孩子和特殊敏感的孩子,一般选用光滑表面的,时间长了可以选用表面带颗粒的刺激更强的大龙球。2.通过大龙球在孩子身体上滚动产生压力,挤压不同部位,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压力和身体的接触不断的变化,可以强化大脑处理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刺激,激活大脑神经网络系统,促进感觉系统。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感知觉 安∕卫:在成人指导下进行 变式一: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整。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儿童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变式二: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变式三: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儿童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右推动。也可扶着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些的儿童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上下振动。
变式四: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动和压挤,对儿童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变式五: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放置于儿童前面,儿童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协助儿童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帮助发展儿童语言展和自我控制能
变式六: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儿童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器材名称:88轨道
器材介绍:呈8字型的轨道、配合球训练
主要功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视觉追踪能力、以及注意力等。训练要点:两手端平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寿宴协调能力,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不要让儿童误食小球
变式一:两手放在手把处当球滚动至S形轨道的末端时,迅速改变轨道的方向,接驳球的运行,让球在2个变换转道上持续地运转不掉落,训练动作的灵活反应。
器材名称:上下转盘
器材介绍:环保塑料材料制成、配合小球使用
主要功能:手眼协调以及视觉追踪的训练,培养注意力集中,适合于笨手笨脚,但是不敢表现的儿童。训练要点:注意力要集中
导∕馈: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和注意力,掌握更多技能 安∕卫:注意不要砸到对方
变式一:双手转动转盘,保持转动并且球不会脱落
器材名称:抛接球器
器材介绍:环保塑料制成,两个接球器和一个球 主要功能: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发挥孩子创造力。
训练要点: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示范,强调动作要点,再指导幼儿练习项目;通过练习能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提高运动积极性,掌握更多技能 导∕馈:训练中注意不要砸到打到对方,双方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安∕卫:注意防止抛得过程中砸到儿童
变式一:两个手握住,将球向上抛起,再接住。变式二:可以两个儿童一人握住一个,互相抛接。变式三:单人双手交替接球
器材名称:平衡踩踏石
器材介绍:塑料材质,由一个切面和一个弧面构成,弧面与地面接触,每一个踩踏石穿有一条绳子,幼儿提绳行走,类似于高跷。
主要功能:适用于多动症和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针对前庭、平衡感不足和本体感不足,对两侧协调手脚配合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要点 :让幼儿站在踩踏石上,进行前后左右走路训练。
导∕馈:问幼儿会不会害怕。如果害怕要先降低训练强度,问幼儿站在踩踏石上和站在平地上有什么不同,在踩踏石上走路和在地上走路有什么区别,能走稳吗?将踩踏石反过来,让脚和弧面接触,问幼儿和原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安∕卫:1.幼儿应脱掉袜子,防滑。2.教师应在一旁保护,以免幼儿站不稳摔跤或崴脚。
变式一:将脚踏石排成一排(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正反)当作过河石,让孩子再次上面走过去,主要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变式二:将脚踏石加上拉绳,用手抓住绳子保持平衡,双脚配合绳子的拉动往前走,主要训练手脚配合能力和平衡能力。
器材名称:羊角球
器材介绍: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
主要功能: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能力发展。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让幼儿坐在球上进行训练。
导∕馈:关注幼儿在坐羊角球跳跃时身体是否稳,在规定路线时观察幼儿的反应速度。
安∕卫:羊角球的大小要适合幼儿的身高。地面要柔软,以免幼儿从羊角球摔下磕砰到。教师在幼儿周围跟随保护。
变式一: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变式二:指导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弯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变式三:规定路线,让儿童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儿童跳过去;可让两个儿童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儿童往返跳若干次,看谁先完成;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再旁边绕圈,让儿童看着引导者手中的彩旗等做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他看,训练儿童眼前控制力。
变式三:羊角球互动击体。两名幼儿背对背站立,分别用手握住羊角球的犄角,由相反方向向对方的身体击打。也可向同一方向击打。
器材名称:跳球
器材介绍:由一个塑料踩踏板和一个充气皮球组成。皮球在踩踏板中间,双脚踩在踩踏板上夹住皮球。
主要功能:训练幼儿身体平衡性,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点:幼儿双脚踩在跳球的踏板上,双脚夹球,身体保持直立向上跳,根据跳球落下时球与地面的接触和幼儿屈膝用力,又向上弹起。反复进行。导∕馈:观察幼儿有没有不敢跳,或是跳不起来。站不稳,或是从踏板上滑落。当跳球落下时又没有摔倒的趋势。
安∕卫:幼儿应光脚训练。开始教师应扶幼儿踩上去,当幼儿跳起时再松手,逐渐让幼儿自己跳,教师在一旁保护。
器材名称:触觉球
器材介绍:大小不一,颜色不同,有表面光滑和表面附着颗粒状两种。充气而成的。
主要功能:对幼儿进行触觉训练,刺激幼儿全身神经。
训练要点:将触觉球从幼儿的脚部缓慢滚动腿部,胳膊,上身,颈部,脸部,循环按压滚动。让触觉球触及到身体各个部位。对于敏感的儿童开始可用光滑的触觉球训练,慢慢过渡到颗粒状的触觉球,对于不敏感的儿童可直接使用颗粒状触觉球。根据幼儿自身状况调节。
导∕馈:在幼儿身上滚动的过程中询问幼儿哪些部位感觉更明显一些。那些地方没有太大感觉。安∕卫:在训练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破坏触觉球,以免伤到幼儿。
变式一:海洋球池。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对幼儿进行皮肤触觉和视觉敏感性训练,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身体协调性等。变式二:淋球雨,你拉我扯,海洋洗澡。变式三:助动跋涉,跳水。
变式三:跋涉,球池戏水,沉船游戏,匍匐潜行,双球池互动。
器材名称:平衡台
器材介绍:长宽约30cm×40cm,高约20cm,底部略呈弧形的方台 主要功能:有助于统合平衡感觉、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有老师在台下缓解摇动平衡台。观察孩子头脚、手、躯体为保持平衡所作的伸展姿势。孩子为求平衡所作的姿势调整,对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统和的调整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可以在台上保持身体平衡时可以做跑接球的动作,次数和难度逐渐加强 导∕馈: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平衡台晃动速度。
安∕卫:开始教师一手扶幼儿身体一手扶平衡台。下平衡台时双脚同时向前跳。变式一:平躺摇晃
让儿童仰躺或俯趴在平衡台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台自然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左右摇动。变式二:匍匐摇晃
让儿童匍匐在平衡台上,自己进行左右摇晃。还可在平衡台上放置物品,吸引儿童自己爬过来取。变式三:跪坐或静坐摇晃
让儿童坐或跪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左右摇晃平衡台。变式四:平衡台互相扶持
指导者和儿童共同站在平衡台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变式五: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面,双脚分开,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使平衡台左右晃动。
变式六:主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双脚分开,重心交替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自己控制平衡台进行晃动。变式七:平衡台上蹲起运动
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进行自主的摇晃时,由指导者发出口令并示范,让儿童随着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动作。变式八:平衡台上的移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先进行自主摇晃,然后指挥他移动身体,如往前进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转,向后转等等。平衡台游戏刚开始时,可练习摇动 10-20下,以后逐渐增加,到60下时,平衡效果较容易发挥。再根据儿童的情况逐步增加到 100或200下。
器材名称:大陀螺
器材介绍:有凹槽的陀螺状塑料器材。
主要功能: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和自闭症。在训练时旋转陀螺,让孩子自由放松地接受信息的刺激,对固有前庭感觉的输入和调整帮助很大,有助于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
训练要点:平衡能力不佳的孩子,进入陀螺会惊慌失措、经常大声惊叫或拒绝在踏进去,呈现运动企划的灵活度和成熟度不足。训时的速度为每两秒一转,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调整,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回转后完全不晕眩或眼振持续时间很短,或完全没有的,表示前庭体系的严重迟钝。
导∕馈:开始教师可缓慢左右晃动,通过问幼儿感受,如果幼儿没有眩晕感可尝试整体摇动,由慢到快如果幼儿有不适或强烈的眩晕需减弱训练强度。安∕卫:让幼儿双手抓紧大陀螺边缘,教师一扶幼儿一手扶陀螺转动。变式一:坐陀螺中
让孩子坐在陀螺中,注意臀部应位于旋转陀螺的中心凹处,孩子的手抓住陀螺的两侧边缘,保持平衡,转的时候可以多样化,可左右交错旋转,回转中也可以中断,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让孩自己移动身体,调整重心是陀螺旋转起来,这一训练对儿童运动企划能力有很大帮助。变式二:趴在陀螺中 变式三:陀螺加球
器材名称:横抱筒
器材介绍:固定在铁架上的圆柱,内有实心圆木,外面用帆布包裹,长约200厘米,直径50-60厘米,悬挂高度距地面25-30厘米为宜。
主要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增进平衡、视动协调、运动企划能力。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孩子。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的活化,并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刺激,在摇晃中可改善企划能
训练要点:孩子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环保圆筒,有指导老师做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三分钟,停下休息三分钟,在接着摇晃,如此反复5-8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一只手抱紧一种手抓取地上的物品,也可以一只手抓紧一只手用棒击打地上的物品,还可以做在上面荡秋千。
导∕馈:在教师晃动横抱筒时询问幼儿会不会害怕,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晃动频率或幅度。
安∕卫:教师应教会幼儿双手抱紧横抱筒,双脚夹紧横抱筒,教师一旁保护,当幼儿下横抱筒时应身体转向下慢慢下来。变式一:俯卧环抱圆木柱
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先让儿童趴在木柱上体会木柱自然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3分钟,停下来休息3分钟,再接着摇晃3分钟,如此循环5—8次,刺激儿童的前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边放置一个空纸盒,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变式二:骑木马
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这项游戏有助于姿势和平衡的建立。本体感觉不足,身体平衡能力差的儿童,一般不能自如地骑在上面进行活动,有的甚至连坐都不敢坐。
(1)让儿童骑坐在木柱的一端,用手抓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平衡,由指导者协助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可在木柱的一侧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每摆动一次,就自己用脚蹬木板一下,借助木板对蹬力的反作用力来保持木柱的摆动。
(2)也可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圆木柱上,圆木柱两侧各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自己用脚蹬木板,依靠木板对脚的反作用力推动木柱的摆动,且两个儿童蹬木板的力度要接近,才能保持木柱较好摆动,若力量相差悬殊,则木柱总是歪向一侧。
(3)在圆木柱的一侧放置一个纸盒,里面装有积木或小球,要求儿童在晃动的过程中抓取指定的物品,并投掷到指定的位置。
(4)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木柱的两端,进行上面的游戏,还可由一个儿童抓取目标物后交给另一个儿童,由另一个儿童完成投掷任务,而后交换角色。
(5)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一手扶着绳索,一手拿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动木柱和身体运动。变式三:圆木柱秋千
让儿童抓住两侧的绳索,横坐在圆柱上自由晃动,也可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来。
(1)由指导者和儿童手牵手并排横坐在圆木柱上,让儿童另一只手抓紧绳索,可让圆木柱自由晃动,也可两人协同摇摆来,或借助手的力量和身体的左右摇摆使圆木柱左右晃动。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2)可在圆木柱秋千的前方放置目标物,如悬挂气球或绒布玩具等,要求儿童在荡动的过程中用脚趾部踢指定的目标物。变式四:立位秋千
让儿童站立在圆柱上,双手抓住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让圆木柱自由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前后左右摆动或旋转。
(1)平衡掌握得比较好的儿童,可尝试只用一只脚站立,并用另一只脚去踢指定的目标物。(2)若有较大的圆柱木柱,可两人手牵手站立在圆柱上,各抓住一侧的绳索,一起前后荡起来或进行左右摆动。活动量可由 30—200次不等,摇动方向可由固定到不固定。
器材名称:竖抱筒
器材介绍:由一个圆形实木底座的圆柱,外面用帆布包裹,悬吊固定于铁架上,悬挂高度距地面25-30厘米为宜。
主要功能:活化前庭—固有体系;强化触觉体系;矫正重力平衡。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孩子。尝试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的活化,并强化触觉体系,在摇晃中前庭可以获得大量刺激。
训练要点:孩子屈曲身体,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点仅仅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老师的协助下左右、前后晃动,再以圆筒为圆心连续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交错,也可以360°旋转。
导∕馈:教师在晃动过程中询问幼儿有何感觉,调整自己的晃动幅度,在旋转时,根据幼儿具体情况设定旋转速度。对于眩晕感强烈的幼儿应适当调节。安∕卫:双手双脚夹紧竖抱筒,不能松动。变式一:坐姿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作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促使前庭体系保持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变式二:站立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前、左右摇晃及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高的运动企划能力。变式三:坐在圆筒帽上
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可丰富前庭固有感觉。还可让儿童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能力。
器材名称:网缆游戏
器材介绍:由缆绳,缆杆组成。网缆固定在铁架上,垂直下来离地面10-20厘米为宜。
主要功能: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意力。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的孩子。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训练要点:孩子可以用俯卧或卷曲仰躺的方式,置身于网揽,指导教师可以协助做前后,左右,旋转摆动。在网揽下设置一个特制的插木棍的盒子,盒子有一些小圆木棍和一块布满圆孔的木板,让孩子在摇晃的时候可以同时各取一根木棍,这一训练可以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对视敏度、手指运动精细度、完成为那个任务的条理性都是不错的训练。
导∕馈:首先要让幼儿在网缆上找到平衡并保持,随时问询幼儿的感觉,以增减速度。
安∕卫:帮助幼儿把身下的网缆弄平,不要有褶皱之处,在儿童初步接触时,要由慢到快,让幼儿逐渐适应,引导者一手扶着幼儿,一手扶着缆绳,增加保护。变式一:摇篮游戏
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变式二:吊缆秋千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或旋转。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20厘米为宜。摆动或旋转时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可以一边摆动一边跟孩子交谈,以改善孩子眼球的注视及耳朵的倾听等视觉、听觉的低层次处理。可以再网缆的下方放置积木或小球,要求孩子在摆动时伸手去拿,也可以让孩子手拿木棒,要求他在网缆摆动的同时,用手中的木棒去击打指定的目标,以强化运动企划能力。变式三:吊缆插棍游戏
让孩子俯卧在网缆中,前后晃动网缆,在网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的木板,要求孩子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年龄较小的孩子和手眼协调能力较差的孩子刚开始可能会显得很忙乱,可以先不晃动网缆让他插棍,然后再小幅晃动,指导孩子每次前后晃动时抓起木棍,往前晃动时按顺序将木棍插入孔中,中间尽量不要间歇。做这项游戏时要求孩子俯卧抬头,注视目标,可使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改善眼的注视,对于促进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视觉及触觉的发展,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变式四:直立网缆游戏
让孩子直立网缆上,双脚撑住网缆底端,双手扶住网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由教师推动网缆做前后、左右的摇摆和360度大旋转,对前庭平衡和身体形象认知帮助较大。
器材名称:手摇旋转盘
器材介绍:基座一个(小);基座一个、高低地盘各一个(大),手摇旋转盘是一个四周有把手的圆形的旋转盘,他有大小之分,小的适合单人使用,四周有两个把手,大的适合单人和双人使用,四周有四个把手。
主要功能:适用于3岁或3岁以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可以锻炼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训练要点:做在旋转盘上,双手抓住把手,以手摇动旋转盘使其晃动活旋转,增进孩子身体协调及平衡感,让孩子体会旋转的感觉,加强大脑前庭平衡觉的刺激,做在平衡台上,左右摇晃,平衡器官的刺激和肌肉反应张力必定也高,可强化前庭感觉得刺激对关节、肌肉等本体感觉的发展旋转时的身体活动,借由肌肉伸展反射信息对运动企划的养成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导∕馈:随时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增减速度,调整训练强度。
安∕卫:刚开始幼儿可能有些害怕,可以先由成人抱着幼儿坐在上面进行晃动,待幼儿逐渐适应之后再放幼儿独自坐在上面,引导者扶着幼儿肩膀进行,逐渐放手。
变式一:坐位晃动
由成人抱着幼儿坐在转盘上,进行晃动,代幼儿逐渐习惯后放幼儿独自坐在上面,引导者在旁边晃动转盘,逐渐加速。变式二:仰躺俯趴摇晃
幼儿躺在或趴在旋转盘上,引导者在旁边晃动,逐渐变为幼儿自主转动。变式三:站立摇晃
幼儿站立在旋转盘上,利用身体平衡、协调性进行转动。变式四:站立抛接球游戏
幼儿站立在旋转盘上,进行转动的同时,引导者在下面对幼儿做抛接球训练,让幼儿手眼脑共同作用。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器材名称:花生球
器材介绍:由高强度PVC橡胶制成,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充气球类。主要功能:训练幼儿触觉,前庭、本体感。对于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注意程度和灵敏性,发展下肢力量和弹跳性。
训练要点: 对于小点的孩子可让妈妈抱着孩子坐于球上弹动,弹跳力别太高,然后让孩子自己坐在龙球上,妈妈扶腋下辅助弹跳,再来就站在球上,辅助弹跳。坐着大龙球上丢接球。花生球训练方式多样,要找到适合不同儿童的训练方式,随时调整训练强度。
导∕馈:注意幼儿的反应,在幼儿一些比较敏感的地方,要减轻力度。在幼儿不敏感的地方,要加重力度。当幼儿有些害怕时,要进行安抚或者更换游戏方式。安∕卫:老师的脚一前一后站立,前脚放于大龙球下面,一手扶孩子腰,一手扶球,前后左右旋转,一般老师的手(虎口)要扶于孩子的腹部和背部,特别是旋转时。
变式一:拍打花生球
孩子平躺(趴)于地,教师拍打花生球,从孩子裸关节开始,往上进行拍打,老师左右手协调,(注意力度)球不能打上孩子的脸。或者一群孩子全并排平躺于地上,老师用花生球,挨个儿用球从孩子身上弹过。
变式二:仰卧(俯卧)花生球
孩子仰卧(俯卧)于花生球上,手脚自然放直,老师抓住幼儿双脚做前后左右旋转。同时要求幼儿抓住地上的东西。变式三:带球前进
幼儿趴在花生球上,身体与花生球紧密接触,双手置于前面,身体带动花生球往前爬行,从腋下开始,到脚踝处,再退回来,注意控制好速度。变式四:你夹我踢
两个孩子,一个坐在地上,用双腿夹紧花生球,另一个孩子使劲踢。训练一段时间后双方互换。变式五:坐位抱球拔河
两个孩子同时面对面坐在地上,中间放花生球,孩子在花生球两头进行拔河游戏。
变式六:挤压花生球:
让孩子站在墙角,用花生球先对他进行背部挤压,再做正面的挤压。或者让孩子与老师背对背,中间夹一花生球,同时使力挤压。
器材名称:平衡踩踏车
器材介绍:平衡踩踏车是一种手扶踩踏车,有两个块踏板、四个轮子和两个扶手组成。平衡踩踏车和脚踏车很相似,孩子可以用脚踩是车子随意前进活后退,扶手拆下,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主要功能:适用于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的孩子、而且对于膝关节也可以进行锻炼,可以促进腿部肌肉人发展,身体协调及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发展。训练要点:让儿童用手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在用脚的力量踩踏,让踩踏车向前或向后行进、倒退,在孩子熟练的时候可以不用扶手的帮助也可以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孩子一边踩踏车一边和世道老师做跑接球游戏,在踩踏的过程中可以做投篮动作。
导∕馈:开始儿童不敢进行时,可以老师扶着慢慢开始,先让儿童适应,在要求儿童自己进行训练,并随时询问儿童的感觉,调整训练方案。
安∕卫:老师需时刻陪在幼儿身边,当儿童身体失衡时可以紧急保护。
器材名称:平衡触觉板
器材介绍:环保工程塑料 产品规格:长49cm ×宽13.5cm×高7cm,8片曲线+8片直线,是带有触觉点的触觉板组成的各种变化的步道。
主要功能:训练触觉、四肢协调、手眼协调、平衡感、视动统合、空间知觉等。改善儿童触觉敏感或迟钝、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爱哭、胆小、情绪化、怕人触摸、平衡感不好、无耐性等。
训练要点:对于触觉敏感的幼儿,要让他先穿着袜子或者软底鞋在上面走,对于触觉不敏感的孩子,直接让他光脚在上面走,不同的儿童,要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导∕馈:随时询问幼儿感觉,增加训练强度。安∕卫:教师在触觉板旁扶着幼儿,继而逐渐撒手,让幼儿自己找平衡。变式一:将平衡触觉板摆成不同的形状,让儿童脱鞋,脚尖顶着脚跟走在上面,使脚底得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变式二:让儿童双手侧平举,头顶沙包,在平衡触觉板上行走,要求沙包不能掉落。
变式三:将平衡触觉板摆成随机形,指导者在前,拿体能棒带着后面戴眼罩的儿童在触觉平衡板上行走。前面的儿童可以用语言或肢体接触来指挥。变式四:在地面上,无规则的放着平衡触觉板作为障碍物,让儿童戴上眼罩,手拿体能棒来探索道路,从起点到终点避开地上的障碍物。
器材名称:平衡步道
器材介绍:规格:长148cm x宽30cm x 3cm高由塑料横杆组成的步道,每组4串4种顔色,可相互串连。
主要功能:刺激触觉接收器和本体的运用
训练要点:让幼儿在上面尽情爬、走、跑、跳、刺激孩子脚底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应。
导∕馈:随时询问幼儿感觉,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案。
安∕卫:教师在步道旁扶着幼儿,继而逐渐撒手,让幼儿自己找平衡。变式一:将平衡触觉板摆成不同的形状,让儿童脱鞋,脚尖顶着脚跟走在上面,使脚底得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变式二:让儿童双手侧平举,头顶沙包,在平衡步道上行走,要求沙包不能掉落。变式三:将平衡步道摆成随机形,蒙住儿童的双眼,引导者用语言指导儿童进行行走。
变式四:让儿童在平衡步道上进行爬行。
变式五:让儿童在平衡步道上行走时进行抛接球训练。
器材名称:吊台
器材介绍: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主要功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发展。尤其适用于重力感不良的儿童。
训练要点: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刚开始时,可以家长带领幼儿坐在上面感受,待幼儿习惯后,独自放幼儿坐在上面,轻轻摇晃,继而逐渐加速,旋转,增加难度。
导∕馈:要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态度,当幼儿情绪急躁时,马上减慢速度。安∕卫:引导者一手扶住幼儿,一手扶住绳子,避免幼儿失去平衡或者绳子断落出现意外。变式一:站立摇晃
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进行前后左右晃动或360度旋转。做360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 10圈为宜,转转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变式二:蹲、坐、跪、躺、卧
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还可在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变式三:滑行游戏
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2)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器材名称:脚步器
器材介绍:PVC材料,大小230*120CM,一组六张 主要功能:锻炼幼儿平衡感,有助于幼儿矫正走姿。
训练要点:让幼儿按照脚步器的表示进行走路训练,脚尖着地,脚跟着地,双脚交叉走,侧跳,前跳,后跳等。
导∕馈:教师监督幼儿是否按着脚步器上的标志走的,进行演示,提醒。另外也可以提出要求,让幼儿按照教师不断变化的要求进行训练。
安∕卫:教师要时刻在幼儿身边,防止失衡造成的伤害。让幼儿不要过于着急,以免崴脚。让幼儿脱了鞋袜,增大摩擦,防止摔倒。
器材名称:万象组合
器材介绍:组件种类多,兼顾儿童感官、肌体、前庭平衡,精细动作及创作游戏互动等各种能力资源开发需要。分种组件,分开使用可促进孩子基本动作发展,混合使用时则能增进较多变化的身体协调统合。动作计划,训练更高层次的运动。主要功能:身体协调不良、本体感不佳,缺乏柔韧性、力量型的孩子 训练要点:2-3岁:爬圈,走平衡木,跳(脚印)
3-4岁:跳,阶梯走,爬圈和走独木桥
4-5岁:跳,阶梯走,爬圈,单脚跳,跑,跳和投篮,弯腰过障碍,过河石,6岁以上:过河石,弯腰过障碍,跳,跑
导∕馈:对于不同幼儿,要使用不同的训练种类,时刻关注幼儿的情况。安∕卫:要求幼儿双脚下跳,不能单脚蹦下。
第二篇:感统介绍
感觉统合训练是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 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功能:感统训练对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稳定情绪、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提高学习成绩等具有明显的效果。感统训练目的是让孩子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中感到快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设备:滑梯、滑车、圆形跳床、大陀螺、平衡触觉板、摇滚跷跷板、跳袋、独脚凳、平衡台、圆筒吊缆、羊角球、跳跳球、大龙球
第三篇:感统教师介绍
感统教师介绍
感统教师指的是在亲子园、幼儿园、儿童医院或感统馆对2-12岁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和治疗的教师。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人生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感觉统合学习贯穿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需要。
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大都市生活的拥挤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迅速缩小,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时不刻不在干扰者年轻父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了剖腹产,使得刚刚出生的宝宝就处于一种触觉饥渴的状态,忙碌的工作生活使得家长们与宝宝共同游戏的时间减少,甚至直接把对宝宝的教育交给爷爷奶奶这些老年人。这一系列的生活方式使得孩子的身体潜能被压抑,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也正是这个原因,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就表现出感统失调的行为。
感统教师就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感统训练器材,设置有针对性的游戏运动课程,将运动、游戏、学习、生活、智能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感统训练帮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幼儿大脑、培养性格、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激发内在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已经出现失调行为的幼儿进行感统治疗和矫正,帮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感统教师,通过专业的训练学会各种器材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进行训练时的操作方法,引导家长利用器械预防和矫正宝宝出现失调行为,运用专业的训练方法打通各种感统通路,使信息顺利输入大脑,并作出适应性反应,促进宝宝大脑和身体发育。感统教师专业的感统训练,可以从根本上系统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专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行业交流群:110568011 亲子、奥尔夫、蒙氏、福禄贝尔、小玩童。。
第四篇:家长会感统介绍
感统介绍
“小孩不笨,就是不爱学习”!“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家儿子挺聪明的,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不是孩子智力或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统合失调”。
一、感统失调的表现有哪些?
1:上课开小差、坐不住、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不能很好的使用剪刀、筷子,不会扣纽扣、系鞋带等。
3:爱看动画片,却不喜欢看书; 4:“在家是老虎,出外是老鼠”
胆小怕事、有退缩行为(常说“我不行,无所谓…”,无主见) 5:喜欢一个人玩(性格孤僻),在学校不喜欢集体活动;
6:经常写错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写字慢,常把数或字写颠倒,列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有朋,常抄错题或抄漏题,写字串行、大小不一,写字出格,阅读困难,计算出错;丢三落
四、作业磨蹭、考试丢题等。
7:对别人的话听无反应、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五音不全、语言理解能力差、答非所问、听而不闻。
二、感统失调的原因
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缺少了“产道挤压”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触觉接触,没有母乳喂养,孩子的皮肤缺少与母亲的“肌肤相亲”,都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触觉发育。
此外,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还有:
① 母亲怀孕期间活动不足,情绪不稳定,胎位不正,早产,刨腹产;出生后摇抱少,爬行不足。
② 小家庭生活使孩子丧失了友伴,局限了他们的经验,无法和其他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幼儿活动空间不足,不利于感觉学习。
③ 都市化生活方式,如冷气阻碍了触觉学习,造成了神经体系无法健全发展,大脑功能有成长不全现象。
④ 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过于严厉,使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要么过分溺爱,过于保护。
三、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的关系:
本体感不足----方向感不强----空间思维能力、想象力不足
本体感不足----对舌头运动方向感觉不良----舌头运动障碍----言语能力差 本体感不足----对肢体运动方向不敏感----笨手笨脚----常被责骂、耻笑----不自信
前庭统合失调----手指控制能力差----很多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差----遭受挫折----对学习没兴趣
前庭统合失调----视觉控制能力差----专注力差(阅读跳行跳字) 前庭统合失调----平衡感不足----通过不断的活动来满足----坐立不安 视知觉统合失调----对字符的意思不能理解(容易颠倒字符)----学习困难
听直觉统合失调----对语言不能有效理解和记忆----丢三落四
四、感统失调的比例:
感统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就像成人晕车晕船一样,是会跟随我们一辈子的。由于在中国内地人们对感觉统合知识的认知度不到20%,所以对婴幼儿的感统训练重视严重不足。几乎95%以上的家长是当孩子在6、7岁时出现症状后,在医生那里知道的什么是感统失调。然而孩子在0-6岁最佳的感觉统合开发期已经过去。因为,人的感觉统合在婴幼儿时期已经打下了几乎80%的基础。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感觉统合概念的认知度高达95%以上,几乎每一家幼儿园和小学都有感统训练室。
五、如何应对感觉统合失调?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是说孩子智力有问题或是身体不健康,但是这些问题却会造成孩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这样的孩子即使智商正常或超常,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和动作的完成,导致孩子心理障碍,所以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让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如:学习钢琴你首先要具备手眼协调的能力,听觉分辨的能力,左右脑统一协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如学生要学习数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人生的头几年里,大脑处于“组装”阶段,由于人的各种感觉是协同工作的,大脑负责处理纷繁复杂的感觉信息,如果大脑网络建立不良,感觉统合不足,就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发展。
六、怀疑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可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一次感觉统合测评。专业指导人员会对存在感统失调现象的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感觉统合训练,采用游戏的方式,特定环境、特殊的器材与孩子的交互作用,针对孩子的薄弱方面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即刺激与运动相结合,达到刺激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儿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来玩、来学习,促进他们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他们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创造力、毅力、挑战精神、胆量和勇气。这种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症颇为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滑梯帮助孩子找回“注意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
如:班级案例
第五篇:感统失调的表现及改善方法
感统失调的表现及改善方法
应很多家长要求,我利用暑假时间搜集了关于孩子感统失调的症状资料,希望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种: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有: 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游戏
1.花式拍球游戏
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比如,对3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此外,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说图游戏
和孩子一起看一幅图画,然后把图盖上,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副图,说得越多越好。孩子说完后,再让他看看图,找出他没有描述出来的细节。然后,再让孩子利用这副图编一个故事。无论孩子讲得怎样,都请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细小进步,鼓励他,表扬他,让孩子自信起来,逐渐学会准确地表达。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他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他的需要和感受。3.“主人翁”游戏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等,这不仅是锻炼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游戏外,玩滑梯、跳绳、踢毽子、游泳、跳房子、滚铁环和捉迷藏等游戏,都对孩子感觉统合发育非常有益。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训练计划。在感觉综合训练中要让孩子感觉愉快,所以迷宫游戏、拼图、星球大战、飞镖、交通模拟、机器人等游戏便成为训练内容,对游戏的过程进行短时顺序记忆训练、辨别力训练、注意力维持训练、视觉追踪训练。感觉综合训练通常能够有效改善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障碍、提高他们的记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能够减少这些孩子的冲动和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