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名画欣赏计划2011.3
校园名画欣赏活动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创设艺术教育氛围,引导小学生欣赏世界名家名画,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活动安排
1、欣赏内容:
本学期主要欣赏古今中国画家的优秀作品,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欣赏形式:
集中欣赏与自主赏析结合
3、活动时间:
每月第二周周二1:00---1:35,美术教师通过校园网络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并利用校园艺术廊进行作品展示和介绍。
4、欣赏内容
(1)《捣练图》张萱(唐代)(3月)
绢本,设色,37厘米 145.3厘米《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不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2)《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4月)
(局部)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 500 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还绘制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梢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3、《墨虾》齐白石(近代)(5月)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4、《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
关山月(近代)(6月)
《江山如此多娇》高约
6米,宽9米,是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1959年专门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画面体现了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词意。画面中,一轮红日照耀祖国锦绣山河,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贯穿整个画面。整幅画作境界恢弘,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江山如此多娇》创作完成后,毛泽东在画上亲笔题词“江山如此多娇”。
第二篇: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名画更是美轮美奂,让人如痴如醉,古语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种意境真叫人身在其中流连忘返。
本人在看到画卷展开效果时,突生灵感,根据自己所学的技术做了四个不同画卷展开效果的flash,其中用了四幅中国古代山水名画以供大家欣赏,并配以一曲高山流水来体现各种意境,增添了中古文化的氛围。
通过这次的flash制作,让我深深的体会的了flash的强大和有趣。让我对flash制作有了一些深刻的了解,并决定以后要努力学好flash,做出更多好的flash作品。
第三篇:欧洲文艺复兴名画欣赏
欧洲文艺复兴名画欣赏
文艺复兴最早是由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来的。有人指出,这个提法并不严密,原因是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振兴与恢复,也不仅仅局限在文学艺术的范畴之内。
14世纪下半期到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精神解放的最重要标志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精神的解放引出包括科学、哲学、文艺在内的巨大历史进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正是在这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和盛期文艺复兴绘画两个部分。
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兴起于意大利。对于有关新生活意义的观念来说,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理想土壤。这里产生了诸如马萨乔、勃鲁内列斯奇、多纳太罗、达?芬奇、米开朗其罗、拉斐尔等绘画巨匠及勃鲁内列斯奇的透视理论,这些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写实为宗旨的文艺复兴早期绘画,到了15世纪下半期,伴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风行,更进一步要求对客观事物作如实摹写。艺术家以科学的严谨性来表现自己的作品,他们对透视法、人体解剖学、绘画颜料及各种技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当时许多颇负盛名的画家工作室,同时也是自然科学研究场所,人们称这些画家为“绘画科学者”,是不无道理的。
当时,意大利的绘画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同时,在意大利中部,还有锡耶纳画派、安勃利亚画派和佩鲁贾画派,在意大利北部,也活跃着威尼斯画派、巴图亚画派和斐拉拉画派。波提切利、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等,成为人类艺术史上著名的绘画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是极其独特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已处于磨难之际,而整个16世纪初的威尼斯,却保持着宗教的自由和社会的祥和。这里的人们天生具有欢乐明朗的气质,他们喜欢饮酒、狂欢、享乐,以奢侈浪费而名闻遐迩,威尼斯的妇女更以酷爱修饰和自由无拘束的性格为荣。这里的一切,为绘画提供了阳光灿烂的、充分欢乐自信的、色彩艳丽的环境。威尼斯的画家们认为,只有用欢乐、狂热、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绘出他们所置身的色彩明丽而又欢乐开朗的威尼斯世界。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文艺复兴盛期绘画最为典型的标志,是乌比诺的数学结构方法与佛罗伦萨大胆精美技法的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公认的盛期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自15世纪至16世纪,就绘画而言,尼德兰和德国已成为盛期文艺复兴的重要基地。
尼德兰,包括莱茵河、缪司河、歇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即今日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时期,随着经济迅速繁荣,尼德兰的艺术获得长足发展。从14世纪开始,尼德兰的艺术活动便和法国的联系密切起来,许多艺术家曾活跃在法国,他们受曾经在法国盛行的意大利锡耶纳画派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虽然宗教绘画仍有着强大的势力,但它们的神圣已逐渐被世俗取代。这里指的不是被世俗画,而是被现实生活图景所笼罩,无论是外部特征,还是精神状态,都以现实生活的优美形式表现出来。
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除了早期的绘画大师布罗耶拉姆及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者凡?埃克兄弟之外,还有诸如罗尔?康宾、罗吉耶?凡?德?幸登等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主要描绘尼德兰平原美丽的风光及世俗图景。希罗尼穆斯?博斯、老彼德?勃吕盖尔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杰出画家。他们的艺术曾影响了欧洲美术史的进程。老彼德?勃吕盖尔的《通天塔》
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萌芽于15世纪。
15世纪中期,一大批激进的画家涌现出来,他们摆脱了教会的专制控制,以偷梁换柱的手法,把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融入宗教绘画模式,使宗教绘画带有了世俗生活的色彩。
16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深深地振动了德国的艺术家。他们的宗教绘画已经成为表现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借题。譬如,克拉纳赫的《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完全无视宗教故事本身的内容,而画成令人陶醉的风景。
德国画家醉心于美丽幽静的田园风光,他们擅长用极为细腻逼真的技法,画出抒情诗般的山川、森林、城堡等美丽的景色。著名画家丢勒的作品,处处都带有文艺复兴的气息,表现着一种古典精神与哥特式虔诚的混合;小汉斯?荷尔拜因是德国最有天才的肖像画家,他的画风亦有着盛期文艺复兴的强烈冲动。此时,尼德兰绘画也涌入了德国,几乎风糜整个德国画坛,推动着德国绘画的发展。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自画像
同时,在德国画坛上还出现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瑙河画派,它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增添了新的色彩。在这一画派的作品中,不再有意大利式的严谨古典风范,也看不到尼德兰式的浓烈的北方乡土气息,画家们把自己故乡多瑙河畔的优美风景和风俗人情,像浪漫诗一般在画中大加赞颂。著名画家阿尔特多弗的宗教题材绘画,以大面积的风景为主题,宗教画事实是变成了风景画。即使是室内环境的宗教画,他也着力于对室内空间的描绘和梦幻般色彩的表现,因而,他的画曾一度被称为“室内风景画”。
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曾经历了两个高峰:一是在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前后的以丢勒为代表的高峰;一是16世纪中期以荷尔拜因为代表的高峰。但是,自此以后,德国的文艺复兴绘画进入了低潮,哥特式的传统艺术重新复活,并与宫廷贵族艺术融为一体,出现了一批宫廷艺术家,虽然他们的绘画风格没有承续德国文艺复兴绘画的优良传统,却推动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形成。
爱与纯洁的战斗
佩鲁吉诺
意大利
这是一个颇富哲学意味的绘画题目:爱与纯洁之战,最终是爱与纯洁的统一。画家把这个题目形象化与艺术化,画面中有战斗,有胜负,却没有死者与伤者,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场二者合一的精神舞蹈。佩鲁吉诺是文艺复兴时期佩鲁贾画派的代表性画家,画风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不同于佛罗伦萨的写实风范,又不同于锡耶纳画派的装饰趣味。此画即是典型的一例,伤感的情调,优美的造型,恍惚的背景,洋溢着一种静谧的情感。背负十字架的基督
希罗尼穆?博斯
尼德兰
这件作品不同于其他尼德兰风格的绘画。人物夸张、变形、扭曲,显示出在基督受刑之后,“群魔”乱舞,兴高采烈的情形;只是耶稣基督的面部描绘依然是尼德兰的绘画风格。这种手法和风格在文艺复兴绘画中极少见到,一反尼德兰绘画的冷漠、凝重、繁复和雕琢,从而渲染耶稣基督背负十字架的悲壮场景。
黄金时代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
德国
画家以一贯运用的怪诞意味,表现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精神。画中人物造型变形稚拙,令人玩味,而更引人瞩目之处是:不仅人物都是以对偶的方式出现,连动物也是以雌雄对偶的方式出现。成双成对的裸体男女、嬉戏的雌雄动物,与花草河流及巨大的围墙构成了一个“乐园”式的天地。载歌载舞的男女们,虽然无拘无束、自由地坦露着自然的天性,但并无狂欢般的放荡,显示出有节制的反禁欲精神及对人类自由天性回归的向往。
圣母子与罗林首相
扬?凡?埃克
尼德兰
这是一幅类似东方细密画的《圣经》故事画,事家以卓越的技巧表现圣母玛丽亚、圣子耶稣与罗林首相。人物刻划生动,造型严谨,色调深沉,色彩辉煌不失沉稳。特别是画家对背景的刻划细致入微,华贵的殿堂及远处的城市风光,表现了画家对于美感的追求和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死去的基督
安德烈亚?曼泰尼亚
意大利
这是以典型的古典技法绘制的作品。盛行的蛋彩画法细致却未免有些僵化地刻划了死去的基督。显然,基督刚刚被他的信徒们从十字架上卸下来,安放在床上,左侧两信徒悲痛至极。冷灰的色调、死去基督“十字架”式的姿态,简洁方正,舍去细节,使主题鲜明。画家以情绪刻划来渲染这个惨烈的场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正面透视的画法,无疑增加了处理的难度,画家却执意选择这个角度,以造成现场感。
田园合奏
乔尔乔内和提香
意大利
《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是乡土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不仅体现了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探索,还反映了16世纪以来威尼斯绘画风格的审美理想。这件作品先是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景,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的向往。
很多年以后,印象派画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可以明显地看出此画的影响。
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
此画是马奈最有名的代表作,却被1863年的沙龙打入了冷宫,当它出现在落选作品沙龙时,引起了许多的流言蜚语。尽管作品的主题是以高尚的学院派先例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为蓝本的,然而它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慨,因为那古典的田园式的主题,已经被现代意义的形象语言代替了。乔尔乔内笔下的仙女成了马奈笔下的女模特儿,一个是裸体的,另一个半穿着衣服。她们与两个衣冠楚楚,但“显然”又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艺术家在树林中消遣。此画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密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的地方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的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项点。马奈在技法上抛弃了库尔贝的厚涂法,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此画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的女人的白皙皮肤的色彩表现作了某些新的尝试。这幅画的历史意义与其说是在艺术技巧上,不如说是在艺术家所表现的勇敢精神上,它是一个象征,一个敢于向传统的审美挑战的精神之象征。
第四篇:美术教案 名画欣赏
美术教案 名画欣赏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准备: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
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
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9)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
逗留在这里。
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
这幅名画所传递的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对话也很精彩,特别是在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
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
到目前为止,幼儿已进行了六次的名画欣赏活动,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还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有的能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有小部分的幼儿甚至能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
要解决的问题。文档仅供参考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第五篇:名画欣赏教案:梦
大班美术教案:名画欣赏《梦》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欣赏活动中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体验。
2.体会美术作品中线条与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对色调的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3.有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梦》。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舒缓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谈梦导入活动。
你们做过梦吗?都做过什么样的梦?心情怎么样?
二、师生共同欣赏,引发幼儿感受和体验。
1、有一位西班牙画家,他叫毕加索,他画了一幅关于梦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点击不让响)
2、画家画了一位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她在做什么?
3、“闭上眼睛,听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上的阿姨。(帮助幼儿理解画面——我困了,这儿有个红色的沙发,软软的好舒服,坐在上面,身体也变得软软的,很松很松,我就睡着了„„)提问:刚才我们学画上的阿姨,你有什么感觉?(点击右键)
小结:听着舒缓的音乐把我们的心情变得很宁静,身体也很放松,感觉很舒服。
三、感受美术作品中线条与色彩带来的不同体验。1.感受线条。
(1)“现在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么样画这幅作品的,先来看一看他的线条。提问:“这些线条看起来怎么样?”(柔软、圆滑的曲线)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线条,“把我们自己变成一条线,用动作表示圆滑的曲线。”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当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变得软软的、松松的,身心都很放松。2.感受色彩。
(1)教师:“看完了线条,现在我们来看看他的涂色。”
问:“这幅画上什么颜色最多?”(红色和黄色)“看到红色和黄色,你想到了什么?”(花园、草地、沙漠„„)“这两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暖洋洋)”
小结:红红的,软软的沙发,衬托出阿姨粉红色的手臂,画家把它画得大大的,主要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暖色的调子,给我们一种很放松、很舒服的、很高兴、很暖和感觉。
(2)“阿姨舒服地躺在红色的沙发里睡着了,她正在做梦,我们看看阿姨梦见了什么?(背景出现蓝色夜空):梦见了蓝色的夜晚,现在阿姨睡在冷色的调子里,不但睡得温暖、香甜,而且还很安静。(3)她还在做梦呢?她梦见了什么?梦见了她睡在沙漠里,红色为主的沙漠给人什么感觉?(炎热的感觉)
(4)她还梦见了什么?绿色的草地,以绿色为主的草地,让我们感觉空气很好,阿姨睡得很舒服。(5)她还梦见了什么?她梦见自己睡在海边,蓝色的海水,让我们感觉海边好像有风要吹过来,很凉爽。
四、尝试运用不同颜色,让幼儿自己为作品设计背景。
1、阿姨还会梦见什么呢?(幼儿自由交谈)不同环境的背景色彩给我们的感觉不同,请你也来试试看,把阿姨请到你们为她设计的梦里。
2、指导:
(1)对没构思好的幼儿,帮助其建立构思。(2)对不太敢表现的幼儿,鼓励其大胆表现。(3)通过表扬提示幼儿大胆使用色彩,涂画背景。
五、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