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动人的笔触,记叙了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老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刹时,伸开双臂,用本身的身材保卫四论理学生,而本身却献出了名贵生命的动人事迹,显现了他恪尽职守、同心专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淳厚动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常而又巨大的老师的歌颂与崇拜之情。全文共12个自然段,定时间次序分为四个部门:第一部门第1自然段,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和寻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部门第2-7自然段,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暂时,用本身的身材掩护四个学生的动人颠末;第三部门第8-10自然段,写地震后救济职员、得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门第11-12自然段,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蜜意歌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生死攸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

1.朗读贯穿法。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2.品词析句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4.读写结合法。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写话训练,使读写结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本课共教学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简介汶川大地震以及谭千秋老师的生平,了解课文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课题入手,提挈主线

1.揭示课题,问:课文写的是谁?板书:谭千秋

2.问:这“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是灵魂句,所以一开始就把它提挈出来,作为贯穿教学的一条主线,使教学一直紧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细读句子,分层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

1.引:谭老师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个句子:①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灾情即将来临,平静中隐伏着不平静,指导读得低沉。②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这是地震刚开始,出人意外,指导学生关注两个感叹号,读得紧张、急促;③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震越来越强烈,引导学生读好句子;④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极。

2.指点: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让我们感受到地震突如其来,愈演愈烈,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大爱无疆

1.引: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让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批注。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体会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

②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让学生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和另一个词语“立即”细细品悟。老师补充介绍:谭老师本已和大多数学生向楼下疏散,但当他得知还有四个学生没有离开时,立刻从三楼返回四楼,冲进教室。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裂成两半,逃生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拉学生躲在课桌下。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板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这一壮举,再说说从谭老师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以此体会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设问:如果没有谭老师这样保护,这四个学生会怎样?再次体会谭老师用无私的大爱撑起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师相机点拨:这是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姿势。

3.整体朗读2-7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三)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师述:就在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时候,楼上的水泥板塌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谭老师身上,谭老师的右臂顿时血肉模糊,鲜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还不停地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要坚持住……余震不停地在发生,水泥板、烂砖、灰尘一次次地坠落到谭老师的头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时候,谭老师停止了呼吸。当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员前来营救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什么?引出句子:“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让学生找出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读一读。问: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是后脑深凹、血肉模糊,但他还“死死地”护着。问: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崇高精神。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2.指导学生读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飞身”一词,体会谭老师面对危难,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点拨:课文引用了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体会侧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引: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指导学生关注§11句1和§1,并老师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体会谭老师的爱女儿爱学生爱工作。师再述§11后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张开手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问:这“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什么?引导学生联系§12读,理解诠释着一个老师的爱与责任,一种高尚的师德,所以课文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带领学生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5.问;谭老师曾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点:他不但言传,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懂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己。问:因此人们赞颂他什么?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千秋万代永放光芒!(在板书的”千秋“两字上描红)指导齐读,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三、拓展激情,升华情感

1.介绍: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出示图片,形象感受)。

2.问: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倾吐内心真情。

3.交流。

4.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另外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第二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的姿势》,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谭千秋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演绎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让我们记住了那个令世人难忘的最后的姿势。

二、说学情。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学生们都从新闻报纸等传媒中知道了这一事件,但对于其中英雄人物却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而今再回忆起来,或许只剩下了个模糊的影子。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过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

五、说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法

六、说过程:

1、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说朗读的重要。而现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可见朗读的重要。

在学习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厌烦。我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法,比如: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阅读等。

在本课中,谭老师在地震中张开手臂舍生救学生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教授中比较多的进行朗读。在教学第二段中,联系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感悟谭老师平凡中的大爱与责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中感悟体验。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拿好笔进行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从对词语的品悟上升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这样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阅读感悟为主体,攻破本课重难点。另外,画出本段中的环境描写,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交流理解了人物的形象品质,体会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舍己救人的品质之后再进行个别读,集体读等。让学生的情更深、读更美。

另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进行范读。从老师的朗读声中,学生的感情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一些关键句子上,采用了是引读,生接读的方法,并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的强化朗读,便使得学生不易遗忘。2.以练促学,感悟内在。

我一直认为,上好一堂课,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较多的有效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在教授本课时,我预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1)读的练习:正如上面所说,采用不同形式的多样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读激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2)说的练习:在教学课文第三段侧面描写时,让学生说说把这一段侧面描写去掉行吗?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以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真实的画面。(3)课题质疑:在理解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理解了“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把目光回到课题上,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以这样一个问题巩固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五、说作业设计。

因为这是一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的美文,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们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用演讲的方式诵读。另外,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想谭千秋老师这样的有着无私的大爱的人们,课后请同学搜集资料。读一读地震中的其他英雄事迹。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守 正面描写

舍己救人 侧面描写

无私大爱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一个提炼,简洁明了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再回顾板书,巩固理解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所在。以及文章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第三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今年刚添加的一篇新课文,写的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谭千秋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前,演绎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让我们记住了那个令世人难忘的最后的姿势。

二、说学情。

汶川大地震时,学生们都从新闻报纸等传媒中知道了这一事件,但对于其中英雄人物却只有一个浅显的认识。而今再回忆起来,或许只剩下了个模糊的影子。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准备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主要设计这样的目标:在学习了本课9个生字和两个二类字,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地震中谭老师以生命保护学生的无私的伟大情操。

四、说教法学法。

(1)背景导入,创设情境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通过PPT图片,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揭示课题,走近人物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的理念长此以往,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课堂上,这些图片的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3)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学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在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学法:(1)自主探究法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

能力

(2)自读自悟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这样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3)合作探究法

以“感”和“悟”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PPT图片导入,再让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看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让学生读课文,老师出示要求: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读正确、流利既可深化字词的理解,也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四)、课题引领,再读课文。

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题目学生自己往读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由于学生最有效的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

(五)、深入课文,理清脉胳

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根据时间顺序理清层次。

(六)、总结

谭老师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却用他特殊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师德与责任,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希望我们能秉承这份爱,让爱的鲜花开满大地。

七、说作业设计。

因为这是一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的美文,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要求学生们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平凡 谭千秋

伟大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一个提炼,简洁明了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再回顾板书,巩固理解谭老师的大爱与责任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所在。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东张小学

第四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在教学时,我首先先对上一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然后直接切入第一部分的教学,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这样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运用自主圈画批注式的方法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此外,学习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有三处写到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护住学生首先,学生找第一次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品“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镇定、临危不惧、以学生安危为重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请学生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这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大公无私课文第三次(最后的姿势)在十一自然段,是学生们在回忆中咀嚼着痛苦,从学生们的角度丰满了谭老师的英雄形象用引读法深情读完这一小节,而后学生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自己此刻的感受由此达到“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12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个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重点学写“憾、凹、漱”三个字;体会二类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初步感悟反衬的写法。

2.搜集当年抗争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情感价值目标】

了解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难点)

【切入和主线问题】

谭千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引导学生感悟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无私精神。2.“地震时,眼看教室就要倒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谭老师的 英雄壮举。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谭老师的恪尽职守及无私大爱。

【拓展读写】 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补充资料】 谭老师简介,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详谭老师那样舍己救人的英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交流。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谭千秋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2.交流对“5.12”地震和谭千秋的了解。学生交流汶川地震的有关的资料,教师投影出汶川地震的惨状,相机补充资料,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谭老师就是地震中涌现出的舍己救生的楷模。学生交流对谭老师的了解。指名读资料。

①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谭老师

洗漱

废墟

坍塌

震撼

凹下去

感受

诠释

生死攸关

眼含热泪

血肉模糊

预设 :

①“漱”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②“憾”学生容易把右边上面的部分写成“成”或者少写“ˉ”,可以采取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凹”的笔顺容易写错,要通过教师范写,学生反复书空加以强调。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3.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对于学生概括不全或者说的啰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精读课文

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谭老师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你从哪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这种精神?

1.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大爱无私

2.默读8、9、10、11自然段:反映了谭老师的什么品质?请用小标题概括。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誓死救生------大爱无私--------恪尽职守

㈡你觉得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默读课文,细细地读,静静的想、画出有关的句子,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要地写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第8段)“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

⑴指名学生谈体会。

⑵教师引导:“震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场的人都震撼了?

⑶相机引导学生:这一感人至深的场面你是怎样了解到的?(救援人员的话)这里引用救援人员的话,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这种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谭老师高尚品质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那种舍生忘死,恪尽职守和大爱无私的精神。(1、“地震时,眼看教室就要倒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2.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⑷激情朗读8----10段:短短的几句话,蕴含着多少的敬佩、悲痛和泪水。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深情朗读。

预设:重点指导段落二:(第11段)在学神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⑴学生自由谈感受。

⑵去掉一个“再也”并江结尾的“!”改成“。”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反复的写法更能让我们体会到谭老师的恪尽职守,更能体现学生们对谭老师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读出对老师的热爱和思念来!(练读、指名读、齐读)

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为什么说这个姿势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交流、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们永生难忘。)

⑷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片真情。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谭老师的精神。

三、谈感受,感悟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和大爱无私的精神。

1.学了这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恪尽职守

誓死救人 爱生如子

(小结: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亲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四、布置作业:

1.有声有色读8----------11自然段。

2.继续搜集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3.抄写课后2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8、9、10、11自然段-------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谭千秋的品质。

三、升华

你从谭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交流搜集的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及小故事

五、小练笔

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回顾全文,以“谭千秋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习方法进行运用,实现读与写的结合。

1.学生进行习作。

2.交流点评。

3.修改。

4.交流修改后的习作。板书:

6最后的姿势

誓死救生

恪尽职守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大爱无私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学到了谭老师恪尽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私的高尚品质,明白了“英雄不死,精

神千秋”的含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时学会了侧面烘托正面的写作方法。表情朗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可谓受益匪浅。

下载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说课稿(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是我国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故事。其中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自从学习了第6课《最后的姿势》之后,我的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千秋老师那最后的姿势在我的脑海里不......

    《最后的姿势》读书笔记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他那为学生支撑起的通往生存的空间是那么的宽广,而他的身躯成了一座丰碑,永远的屹立在......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总评:感情真挚,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句意不通,表意不明,读起来很难受,如同走在乡下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不小心就容易跌一跤。作者的文笔不错,可能做事不够细心,如......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刚领完新书回来,闲着没事干,便拿出新语文书翻了起来。突然,一个特别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就是《最后的姿势》。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他是一位恪尽职......

    最后的姿势教案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