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

时间:2019-05-15 05: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

第一篇: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

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实训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积木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际动手、工程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积木式教学;柔性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5-0093-02

我国普通高校、高职、中职都设有机电一体化专业,长期以来该专业基本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的,并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十分有利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在职业院校却存在不足之处。中、高职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被分配到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以及排除故障等,在学校里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派不上用场,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学生又不具备。因此,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拟提出一种应用于机电一体化实训环节中的积木式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积木式教学方法

积木式教学方法分为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即系统集成、积木式分解和分步教学。

(一)系统集成

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集合起来,选择一套典型的生产过程将其展示出来。在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中,主要知识点一般包括机械系统、传感器检测系统、执行器系统、控制器系统、接口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六大知识点。

笔者根据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实训内容,选择柔性装配生产线作为典型的生产教学过程。该柔性装配生产线集合了原料供给单元、传输单元、检测单元、搬运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仓储单元等。在这套系统中,涉及的机械系统包括带式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模拟数控钻铣车床等部件,基本上能将涉及的机械组装、调整等知识融入其中。涉及的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位置传感器包括微动开关、电感式与电容式接近开关、通过型与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位移传感器包括旋转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等;执行器包括电动机、气动装置等,其中电动机包括AC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气动装置包括电磁阀与各式气缸等。控制器包括PLC,接口技术包括从控制器到执行装置的接口线路等。网络技术包括PLC工业总线网络。

(二)积木式分解

积木式分解是将完整的教学装置依据教学点进行分解。分解的原则是功能完整、接口标准。功能完整要求分解的单元是不可再分解的最小部件集合,能独立完成一定的实训任务。接口标准主要包括硬件接口的标准及电气接口标准。硬件接口标准要求拆分的单元安装位置能够灵活可变,能与相配套的其他单元兼容,接口标准要求拆分的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可以直接对接,无需增加转换环节。

根据这一分解原则,拆分后的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机电集合特性每个单元为与其他单元对接,要求其自身有独立的设计和电气设计,我们称之为机电集合特性。根据这一特性,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就转换成一个个独立的积木式结构。在针对系统中的某一环节进行讲解时,可以直接将其抽取出来,进行单独教学。如在讲授变频器的操作时,可以直接从系统中移出变频器单元,由学生独立操作,既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合,达到学用合一的教学目的。

灵活多样性由于所有的环节都是标准化设计,这样原本一套工业系统可以根据教学环节分解成若干个系统。如柔性装配生产线可以分解为供给系统、装配系统、搬运仓储系统等。同时,基于这种标准的接口,同一个器件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完成不同的功能。如果原先系统中设计的旋转编码器主要用于检测传送带的传送距离,基于这种标准化拆分后,旋转编码器可以用于搬运系统进行速度检测,这样既丰富了教学,也能让学生在组合中进行自我锻炼。

(三)分步教学

将系统进行积木式拆分后,可以将教学计划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然后,按照教学过程分步进行。

例如,根据拆分后的单元,磁性开关与气缸是组合的最小单元,因此,在教学计划中,位置传感器和气动装置可同时进行教学;变频器和交流电机是组合的最小单元,因此,在教学计划中,交流电机的知识与变频器的知识可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学成果

2008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天津市中职机电组的选手,以这种模式在此装置上训练了3个月。其中,两组(2人/组)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分别获得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电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2009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天津市中职机电组的选手,以这种模式在此装置上训练了3个月。其中一组(2人/组)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获得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电组一等奖。

2010年,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天津市中职机电组的选手,以这种模式在此装置上又训练了3个月。其中一组(2人/组)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获得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电组一等奖。

总结近3年的教学实践,积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便于教学,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针对工业系统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6).[2]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3]何龙,祁传琦.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连香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机电工程技术,2006,(9).[5]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6]王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7]王宏颖,朱自勤.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8]张超,刘爱云,王娜,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作者简介:

方强(1975―),男,福建闽清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机电装置。

第二篇: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简介

内容摘要:【摘要】 针对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语境不足、母语干挠等问题,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大纲要求,经过反复探究琢磨,借鉴四路八方的经验,试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建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又有成效的方法 — 积木式教学法。

【摘要】 针对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语境不足、母语干挠等问题,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大纲要求,经过反复探究琢磨,借鉴四路八方的经验,试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建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又有成效的方法 — 积木式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正在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材语境不充足,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

二、来自母语的干扰;

三、耗时过多,效果不佳;

四、交际只是组成了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 五.用学习第一语言的方法学习外语行不通;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教师对新时期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认识不足。

2.师生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无力对教改探究深透,不敢有大的行动。3.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方式有待改革。4.信息化平台不普及(硬件不够),缺乏研究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环境。5.由于对教改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部署,课件制作各自为阵,不系统,部分课件多次重复,而且质量不高, 好的课件资源又不能共享。

二、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设计的目的、理论依据及可借鉴的经验

鉴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开辟新的途径来弥补目前一些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利用多媒体开发语言建构体系的目的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汇资源,语言实践环境和有效的方法。

2.大量增加目的语的输入,吸收和建立目的语认知习惯和培养语感。减少母语的干扰。3.突出重点,避免平衡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认知负担过重。4.使词汇学习能系统上口训练,较好地解决语言输入如何吸收,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的问题。5.为教师创造作为组织者、指挥者、评判者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外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外语教学研究应围绕这一现实要求进行,最终指导外语教学实践。语言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存储,技能的运用就是知识的有效提取 — 在实践中成功的运用。我们的认知对象是中国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此研究的层面应该是基础语言的吸收和产出。

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地调整,运用“一纲多本”的原则,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直接取用学生生活语言作为教材的一部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产品。使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心理高原期来临之前,增加目的语输入的强度和灵活度,避免低层次重复。因为兴趣一旦减弱甚至消失,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实不同学习者在优势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上存在个体和类别差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照顾到这些差异,外语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开发积木式教学法是我们对以上目标的尝试,试图有效地解决第一部分所提的问题。积木式教学模式创建过程,每一步都包含着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根据课型,课程内容,教学对象,吸收、消化国内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独特的风格。我们借鉴国内各种英语教学法,兼收并蓄,吸各家所长。我们和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反复切磋,并跟踪他们在珠海地区所开办的各种英语口语学习班,从幼儿园到成人班,以及他们在中学执教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我们继承了上个世纪 70-80 年代的成功经验,和 90 年代以来推行的人教版教材交际教学法的长处。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好的课案设计使教师和学生进入一种很自然的英语语言氛围,得益于适当的媒体运用。由于非语言信息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合英语学习形式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丰富相关语境至关重要。在多年的摸索中,借助我校的多媒体环境,研究开发,试图建立一个语言构建的学习体系 — 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它产生于我们的教学课堂实践,前几年是初步探索,现在通过不断努力使它系统化。它适合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教学使用。建立一个理想的语言建构环境。它设计灵活、简单,容易操作,掌握一定的规则后便可设计使用。

三、积木式教学法构建的方式与特点

积木式教学法取名是因为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语言素材时总是以不同色彩的各种块状出现,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来建构语言,犹如儿童用积木根据自己想象建构物体一样。中学生对单词的含义已有明确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需要太多的实物图片来培养感性认识。如果说砖是建构房子的原材料,那么词汇就是建构语言的砖。对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词汇在句中的位置和单词的词性变化为主制定游戏规则。将词汇学习纳入句子的习得过程,在注重词类用法的过程中突出语流,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句子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表意单位,包括了语音,语调,词形和语用。学生如能轻松自如地用无数个正确的句式表达意思,单词、词法、语调、句型结构等都已蕴含其中。只有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感,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灵活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交际和写作中才有可能做到脱口而出,挥笔而就。

积木式教学法特点是活化语言,突出重点:只给原材料(以“积木块状”呈现词、短语、图片)和句子结构,任何一种设计都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认知环境,难度不大,但总有变化。为具有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提供选择,为组织语言,迅速内化做准备。在特定的语境下,可生成许多新的句子。学生能有效地,灵活地,有所侧重地反复训练目标词汇或句型,但每次都有新的含义,新的意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核心知识的落实,牢固地树立“举一反三”中“一”的概念,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使核心知识在持续内化的过程中达到自动化。为日后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和亲身经历思考,为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教师能从不停地解释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成为新角色 — 指挥者,评判者,组织者有了可靠的保证。

在着重研究英语和汉语句子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后,将重点定在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反复强化,突出关键部位,以消除母语对外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例如: 1.英语人称的主格与宾格,形容词性所有格和名词性所有格有区别。(汉语没有)2.英语主语的单复数引起谓语形式的变化。(汉语没有)3.英语的时间状语对谓语时态产生影响。(汉语没有)4.被动句式的各种人称时态变化形式。(汉语没有)

5.在英语的系表结构中,人称代词作主语,表语是形容词时,“be”动词容易忽略。(汉语没有相对应的词)

6.英语的许多短语、习语与介词、副词是固定的搭配关系,强调固定结构,通过媒体突出它的可变化部分以加强对英语句式的正确把握。以上是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难以掌握的几个方面,抓住这几个方面做好设计,每天让学生在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轻松的操练稍带变化的句式,既可避免枯燥的重复,又强化了应该变化的部分。这种灵活的基础训练应该贯穿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全过程。有时在课堂上练口语好像是浪费了时间,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称与数的变化形式是外语习得者在初学阶段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就容易犯错的部分。有的人因为方法不当学了数年还是出口就错,积木式教学法恰好突出了这些容易犯错的部分,使错误暴露明显,老师及时做些适当的纠正,持之以恒的训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口头上能准确流利表达的句子,写起来犯语法错误会少一些。

积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口语化而设计的,能够配合各种教材使用,深化教学内容,可用作预习或复习,也能独立使用。我们要使它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伙伴和得力助手。我们为有限的课堂多设计有效的、有趣的、有侧重点的口语练习,使学习者能很好吸收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四、设计模块举例

一、以词谋句(第一屏)

1.先出现目标词组“enjoy doing” 2.出现五幅带有短语的图片。

3.学生分组讨论造五个句子,并写在课堂作业本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另外造出自己的句子。4.学生派代表将本组讨论的句子先说出来,再写在黑板上。5.学生评价已写在黑板上的句子,教师做点评。6.朗读学生自己造出的、已确认正确的句子。7.学生在小组互评作业,并在自己评定过的句子后面签上名字,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后必需交作业。

第三篇:探索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李微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辩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辩论式教学方式的反思

辩论式教学需要课前较长时间的准备,课堂上大量时间的付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此方法,教师要切实从教材出发,结合国家和学生实际,慎重、恰当地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第四篇: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中的尝试

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中的尝试

摘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工作任务,要求从工作任务出发选择相关教育内容并确定相应教学方法,注重创建学习情景和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的完成,同时完成了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学习。《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经济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经济学基础》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解析原因并展示了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方法;经济学;经济学基础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

笔者所在技工学校学生分两个类型,一种是初起班(中职班),即招收初中毕业学生,学制五年;另一种是高起班(高职班),即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三年。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在普考里失败而无法顺利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所以他们的学习基础平均水平较高中比是要低一些的,还是存在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所以整体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低些。

经济学内容理论性强、数学模型多,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感觉难度有些大;另外,该课程中会出现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新的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难以理解。对于本科生来说都是个不容易的课,对于未上高中的技校中初起班学生来说就更难了,所以选择了教学内容上就有所删减难度低些的《经济学基础》,可学生们对有删减的《经济学基础》学起来也还是很吃力,举例说明。

例1:在供给与需求分析中,需求、供给的概念,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学生也相对易懂,可是在学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时候是相当的费力,在结合案例分析以后,学生当时反馈是懂了的,可是半个月以后提问这个问题时,36人的班级只有2-3位学生是能回答得上。可见回答不上的这些学生是没掌握的。

例2:在消费-价格弹性一章,学生们在需求-价格弹性的学习和计算多数是靠记忆而不是理解,在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中也是这样。所以一般过半个月左右学生就基本上忘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能改善这种情形,所以尝试一体化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或说任务引领法)。

二、教学效果分析及一体化教学法简单解析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状况原因分析

在需求和供给章中,学生对需求定理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因为需求定理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减少,随着价格降低而增加。这是生活中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消费趋势。

而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从字面上去理解和分析,很难区分,需求的变动难道不是体现在需求量的变动上的吗?其区别点的关键在需求量的变动是在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相关商品价格、政府政策及社会生产力不变等这些因素不变,由商品本身价格因素引起的。而需求的变动是非商品本身价格因素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也类似)。这是生活中所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来说,他们无法切实理解,结合案例分析,区分开了这两个概念是被动地接受了这样的概念区别,但并没有主动去找到区别点。

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的学习状况也是这样,学生们没有接触过需求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生活事例。

(二)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指的是工作学习一体化(简称工学一体化),在工学一体化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践实现学习。工学一体化课程也是结合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它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与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了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那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三)一体化教学中几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强调“思维”和“行动”的统一,情调“情境”和“发现”,以及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是学习者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和适应外界要求的结合。下面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 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现代岗位培训法。各种方法的详细介绍见《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三、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的尝试

教师要想把《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好,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突破经济学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中的一种)的教学方法。现以“价格-需求弹性的学习”为例,探讨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尝试。

(一)需求-价格弹性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叙述决定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2.掌握价格-需求弹性的概念和一些简单的运算;

3.掌握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

4.能对相关?Y料、互联网资源进行检索,本次任务。

情境案例描述:

农民们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利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课兆!

布置学习任务:

1.通过检索《经济学基础》相关资料、互联网资源或者通过实践的手段获取不同价格下的不同的消费数据,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2.利用需求弹性,分析谷贱伤农的的原因?

3.为什么有些商品可以薄利多销有更多的收益,有些商品却是高价有更多的收益?

1.学生分组,各小组以这样的流程完成学习任务:

自学。即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和收看视频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即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2.小组讨论和数据采集。

恰逢班上有5-6位学生家里经营菜摊,五金店,社区便利店等营生的。这样将这5-6位同学分在不同的小组,与家长沟通后,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分别以灌装加多宝、大白菜、米、方便面、毛巾为实验商品,统计两个不同的价格下的销售量,以销售量为需求量,估算出商品的弹性系数E。其中有一个小组采取了两个相同的晴天,不同的价格在校园内卖西瓜,统计两个不同的价格下的销售量,以销售量为需求量,估算出西瓜的弹性系数E。当然学生们采集到的数据并不具备完全的科学性、全面性及普遍代表性。这并不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也不影响学生们参与的热情。

3.学习成果展示。

各组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开始进行弹性系数,算得:毛巾E=0.83;西瓜E=2.77;方便面E=1.57;米E=0.22;加多宝E=2.54;大白菜E=1.11。

(毛巾:单价10元/条,需求量为11条;单价9元/,需求量为12条;西瓜:1.8元/斤,需求量为180斤;1.6元/斤,需求量为250斤;方便面:售价4元/桶,需求量为23桶,售价3.7元/桶,需求量为26桶;米:单价为3.9元/斤,需求量为80斤,单价为3.5元/斤,需求量为82斤;加多宝:4元/罐,需求量为62,3.6元/罐,需求量为80罐,大白菜:2.1元/斤,需求量为87斤,1.9元/斤,需求量为92斤。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各组展示各自的计算结果,激烈讨论自己的计算结果和书上参考的弹性系数有偏差的原因。

4.教师评价与总结。

学生们参与度很高,积极计算,并联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分析本次学习结果。对各组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了任务细化的评分,采集数据中遇到的问题也做了对应的分析和评分。

为了检测本次学习效果,笔者在期末复习里没有复习需求-价格弹性,而在期末测试里,这个知识点的一共是9分,1分判断题,2分选择题,8分的计算题。得分满分11分是有12位,8-10分的18位,6-8分的6位(全班共36人)。在所有的知识点中得分率是最高的。

五、本次教学效果总结

(一)学生都较为积极地参与到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自己讨?并超越本章的知识点,得出了谷贱伤农的原因有:(1)缺乏弹性:农产品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极大的减少对其需求量,但当其价格下降时,人们也不会大量的去购买,即是说农产品的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大,它取决于人们生活中的需要。

(2)在丰收的季节,农产品价格会下降:由于上面提到过的,农产品的是缺乏需求弹性、而供给具有刚性的物品,也就是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是比较稳定的。在农产品丰收时,社会中农产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由于供求不平衡,致使农产品不得不大幅度下降价格,这样,农民的总收入下降。

(3)真正的“谷贱伤农”:在丰收的季节,农民会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农民也会因价格下降而形成损失(包括成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等),当收入低损失大时,农民实际上就会出现亏损状态,这就是“谷贱伤农”,也就是“谷贱伤农”的本质所在。

(4)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小量的降价如5%,能带来大于5%的销售量增加,故而总收益增加;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适量的涨价如7%,只是3%销售量的损失,总收益是增加的。

这样的课程模式,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的探究和追寻原因,学生在分析出原因后非常的开心、非常有成就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本次课的是根据各组学生分析的过程来评价学生成绩的。这样的模式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了特别鼓励,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这样的方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小组中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学生不出力,而坐享同组其他同学的成果。在后续同样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将通过改善效果评价参数的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经济学基础.布拉德利?希勒(著)王福重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项目教学法[EB/OL].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

[5]李小梅.“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高职课程设计中应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美] 萧琛主译[M].人民邮电出版社,(著)

第五篇: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本文以贺州学院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着手,就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阐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48-02

新时期,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直接对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高校面临转型发展问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也是必然趋势。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进行优化设置,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教学理念的变革

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都将使就业岗位发生重大变化,人才培养结构亟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因此,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准确地定位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是专业人才,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主要偏重理论体系的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然而,应用技能型大学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区别。应用型大学主要是培养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做培训或训练,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学生学过相关课程之后就能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

正是借鉴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与研究。本文以贺州学院《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主要分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条件。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及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它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还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识图和绘图能力的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在大土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入门级基础课程。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发展相关专业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当前,很多高校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在理论教学上普遍存在诸如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1.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贺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交叉复合型学科。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及建筑制图方面的综合知识。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建筑制图与识图》是该专业一门与土木工程技术有关的课程。该专业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不同的是,它要求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深度不同。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应与其他专业的有所不同。而笔者在认真分析贺州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之后发现,现有的教学大纲与其他专业的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教学上的侧重点。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所取舍,主要教学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绘图和阅读建筑图纸、熟悉建筑基本构造等能力。

2.教学内容落后,未能与时俱进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取得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还要能够使其与建筑设计及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但是,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太过滞后,主要表现为新的规范已经出来,可是书本上的仍然是沿用老版本的规范,建筑施工技术和图纸设计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等等,这就造成教学改革的步伐跟不上建筑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使得现有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与时俱进。

3.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教学,轻动手实践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都采用讲授的方式,在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个人在给学生灌输知识,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环节,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兴趣度不高,课堂参与意识薄弱,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被动局面。而且这种不具启发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的失效也会导致教学工作滞后,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上理论课,再到实训课,有时甚至纯理论。这样就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活动陷入混乱,使得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既浪费学生的宝贵课时,又浪费学校教师的教学时间。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一体化设计思路

《建筑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和设置,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新规范要求的内容,让教材内容编排得更趋合理,从而避免内容重复,缩短教学过程所花费的课时,最终能够达到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性结合、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水平。为了达到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和就业岗位对接,设计一套基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1.制度保障和师资保障

要想加快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发展,高校首先要从制度上来保障。实施《建筑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设立有利于教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学校层面力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从而使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能够相互渗透,有效衔接,保证教学活动的统一调度和相互协调。

教师要进一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用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来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发展。教师要积极深入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高校要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拥有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才能有利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建筑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就是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实验课和实训课程的界限,将这门课的理论教学、生产和实践教学、技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全过程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学场所灵活安排。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增强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认识。绘图技能的学习安排在电脑房,以实际的建筑施工图纸为模板,让学生反复操练,能真正学到绘图技巧。

3.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保障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设好《建筑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室和实训机房。一体化教室应该配备制图模型、投影仪和制图教学配套用具,建成集课堂教学、专业制图教学和建筑模型制作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实训机房应配备网络设备并保证学生人手一台电脑,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电脑辅助绘图技能及从事工程建设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同时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亲自动手绘制图纸。这样既能加强师生互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下载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抛锚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链板式输送机www.xiexiebang.com 高职目前面临的生源压力和就业形势,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开创各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加强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开放......

    自主式一体化教学

    自主式一体化教学:破解高职教学质量提高难题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31日第5版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设用纸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

    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高广乐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职校为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育模式 ,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之......

    探讨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共5篇)

    探讨式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望谟县打易中学 杨 锦 [论文摘要]大力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生物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浅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摘 要:当今众多教学模式的创建大多是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建构,对职业教学来说,就形成了产教分离的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自......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在机器视觉中运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应用到越老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浅谈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 煤矿机械正处在一个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近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煤矿机械也处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