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背上了新书包》说课稿
《我背上了新书包》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特点: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的综合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的、乐于探究、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不再是追求道德与生活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原本就综合在一起的少年儿童社会出发,以少年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努力让儿童道德的学习不在从事不关己的符号中进行,而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
《我背上了新书包》一课体现了人性化、生活化、趣味化。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让孩子体会成为小学生后的具体生活变化,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新生活的快乐。整个课程将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生活、劳动、手工等课程内容高度整合起来,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因而兼备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重教育功能与价值。
2、教学对象特点:
一年级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他们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小朋友对于小学新生活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同时伴随着对小学新生活变化的心理不适应。应注重他们对学校生活情感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适应问题。
3、教学目标: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能与同学分享成长和变化带来的喜悦,并能表现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
熟悉校园环境,尝试了解校园设施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关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现在生活和以前生活的不一样。难点:想想自己的愿望并把它画下来。
二、说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启发补充,多维互动。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我在这节课中创设了学生在家里的情景,学生在学校的情景,学生在社会中的情景。
3、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活动安排:
活动一:回忆开学第一天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1、说说你在开学那一天,谁把你送到学校?有什么样的心情啊?
2、上学了,家人都和自己说了些什么?
3、上学的第一天,你看到了什么?学校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
活动二:不一样的生活
1、讲讲自己在幼儿园或上学前在家的生活的故事。比一比上学前的生活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2、翻开自己的新书包,拿出文具盒、新课本等,比一比现在的学习用品和幼儿园的用品有什么不同。
3、看看教室,摸摸课桌,体会自己使用的物品有什么变化。活动三:我的愿望
1、教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2、教师提示性指导,启发学生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大家分享。
4、把自己美好的愿望画下来,互相欣赏。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录音:开学了,我们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和我们一样,小兔贝贝也和我们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了,电脑动画,一只小白兔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跑出来向大家招手。教师:听,小兔贝贝和我们说话了:(电脑录音)嘿!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小兔贝贝:现在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的心里特别高兴,你们呢?
教师:同学们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吗?(观看新生入学的录像)开学第一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你是什么心情?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你说了什么?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小组间说一说。请同学汇报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况。
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小组间互相交流,请同学到前边汇报 汇报时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给全班。
工人做工,农民种田,解放军保卫祖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工作。(放录像,解放军边防站岗,工厂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录像。)我们是小学生,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呢?
我们来到新学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想法?小组间互相交流然后把未来自己的形象画出来。画完之后,全班互相展示。选出好的作品到前边展示并贴在展板上。
让我们以我们都喜欢的歌曲来结束我们的第一节课。(电脑放录音同时配有动画 《上学歌》)同学们跟着学唱。
小结:你们喜欢上学吗?请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反思
《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的首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熟悉校园的环境,并逐步做到适应新环境下的新生活。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进行的。
开始播放一首〈〈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学生说的很好。我就学生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和情景模拟。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今天很高兴,可是就是不认识同学。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先是同桌互相认识,然后再去认识你想认识的朋友。课堂中,其乐融融。有的同学谈到我们发了很多新书。我就说:“你们喜欢这些新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新书呢 ?”孩子们纷纷回答我的问题,并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这门课程,认识了我,认识了好多自己的同学。还知道做为小学生怎样爱护自己的新书本。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自己的设计意图还是正确的。但是在备课中还要细致一些,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第三篇:我背上了新书包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上学后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幼儿园有玩具,学校没有,幼儿园可以睡觉,学校不行等)师:幼儿园以玩和休息为主,我们现在就应该以学习为主了。
二、打开书第4、5页
观察图: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九月一日,学校门前)
有谁在干什么?说一说。
1.上学了,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你说了什么?
2.上学的第一天,你看到了什么?学校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
3.你们第一天来上学时心情是怎样的?
课间活动:《唱上学歌》
观察书第6、7页的图
图上的小朋友上学时做了什么事?你们做了什么事?(安排了座位、发了新书、抄了新课表)
三、老师讲《小猴上学》的故事来结束课。
第四篇:《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反思
《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反思
第一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上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来教学的。
第一页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兴奋的唱了起来,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歌,是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
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上学第一天的心情和自己生活的变化,孩子们说的也很好。这时,我就随着孩子们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和情境模拟。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今天很高兴,但是我还不认识我的同学。这时,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同学,告诉学生要与别人认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我让孩子们从同桌开始认识,课堂中一片其乐融融。在下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就谈到了,我们发了很多新书,我就问,你喜欢这些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由于孩子们初入校门还不够适应,所以40分钟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很有收获,孩子们在宽松逾越的氛围中,认识了《品德与生活》,认识了熊老师,认识了自己的同学,还知道做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课本。
第五篇:品德《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背上了新书包。一个题目就很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背上了新书包,就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了变化,自己的身份变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变了,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变了,学校这个大家庭是快乐的。我们成为了小学生,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教学中通过看录像,回忆自己入学时的快乐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并且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在高兴幻想之余,没有忘记明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活动二让学生比较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的不同,有自己的新课桌,课程表,还有新书,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小学生就要按照课程表上所安排的课程来学习各种知识、各项本领。这也是小学生与幼儿的不同。期间,学生就谈到自己发了新书,我问他们,你们喜欢这些新书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惜课本呢?
第三个环节利用课件让学生认识校园中的各种设施,如图书室,操场,还有校园文化墙。有的学生会背三字经,我告诉他们文化墙上有三字经的内容,虽然你们会背,但字却不认识,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就能看懂上面的内容了。
最后以一首学生喜欢的歌曲《上学歌》结束本节课。学生情绪高涨。这节课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让学生喜欢上学,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小学生活当中。
不足之处,教师说的太多,总是牵着孩子走,不能放开,在以后的课堂中,尽量让孩子多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