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 《老鼠阿姨的礼物》
小班综合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活动目标: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材质的关系。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活动准备:
课件、糖果、糖果罐 活动过程:
.引出老鼠阿姨的礼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新朋友,看看他是谁?(小老鼠)小老鼠,在动物园里面在森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叫它老鼠阿姨。跟老鼠阿姨打个招呼。(老鼠阿姨早,老鼠阿姨早)老鼠阿姨说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鼠阿姨手里拿的东西你们看见了吗?是什么好东西?(礼物)猜一猜老鼠阿姨为什么要给小动物送礼物?(引导幼儿猜想后放音乐“生日快乐” 小结:原来是老鼠阿姨过生日了,要给小动物送礼物。2.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来拿礼物呢?一共需要几分礼物。
听,来了几个小动物?(4个)(和小动物打招呼,小兔好,小猪好„„)排在第一个的是谁?谁排在第三个?最后一个是谁呢?
来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4份,一起数一数)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小动物们拿了礼物可高兴了。小动物们都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我们一起来问问“老鼠阿姨这盒子里装的是?”(幼儿一起说)
老鼠阿姨说这个礼物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出示耳朵的图片,幼儿说出听的方法)2.第一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同样的糖果,摇晃时响的多。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教师摇晃红白两个罐子)
你怎么知道这个白的多?(白的声音响,声音响糖就多。)
老师再摇一次。请小朋友要給多的拍手。
3. 3.第二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糖装满了就摇不出声音了。小结老鼠阿姨说孩子们耳朵真灵。再送两罐糖给你们,这什么颜色?(绿色)。听一听哪个多?怎么这个罐子没声音呢? 打开罐子瞧一瞧,到底是哪一个多呢?(绿色的)为什么装满糖的罐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呢?(因为太多了,装满了,摇不出声音了。)
现在这里一共有几罐糖?第几罐是最多的?(第四罐绿色的最多)。
一、4.第三次听一听,猜一猜哪一罐糖果多,知道软糖的声音小,硬糖的声音大。
这一罐糖怎么又没有声音呢?到底是不是空的呢?你看到了?这是什么?(棉花糖)
糖装满了没声音的,可是这个也不满怎么声音这么轻?(因为硬硬的糖声音响,软软的糖声音轻)哪一罐糖多呢?(棉花糖多)
这么多糖,一共有几罐了?(一二三四五六,六罐了。)5.哪个罐子里糖最多?老师数,数到哪一罐最多,你就喊停,看看是不是这一罐最多?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这么多的糖糖拿回去送给,给谁?(小动物)小猪连忙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兔子也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小松鼠说:“谢谢老鼠阿姨,这句话可好听了,老鼠阿姨一听到这句好听的话就把糖全都送给小动物了,你们想不想要糖呢?你们也要说那句好听的话给我听,什么话?(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
我是老鼠阿姨吗?你们该怎么谢谢我呢?(谢谢老师,你真好!)这些糖全都送给你们,回教室要分给其他宝宝吃的。
第二篇:老鼠阿姨的礼物教案
《老鼠阿姨的礼物》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师:前几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老鼠阿姨给小动物们送什么礼物来?(橘子)
师:过几天是圣诞节也是新年,老鼠阿姨又给小动物们送来了礼物,(出示ppt1)看看谁来拿礼物(小兔、小鸭、小猪、小青蛙、小松鼠)师: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在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现数字宝宝,帮助幼儿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师:一共来了五只小动物,小朋友们仔细想想应该准备几份礼物? 师:盒子里装装的是什么礼物啊?[让幼儿来说,从而使幼儿融入到情景中。给幼儿创造了大胆猜测的机会。] {教师以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导入,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出示小动物时,渗透数的学习,将数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学习中}
(二)听声音,感知音量与糖果多少、材质的关系。
师:今天的礼物不能用眼睛看,要用耳朵听,老师把礼物拿来啦,听一听是什么?(糖果){让幼儿猜测礼物,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让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 幼儿对比听第一次:(a 2或3颗;b 少半瓶)
这两罐糖哪罐多,哪罐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回答}在孩子们猜对后告诉幼儿多的糖归你们,少的糖送给森林幼儿园的小动物。{糖对孩子们的诱惑是很大的,以此来激发幼儿猜测兴趣,及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小结:声音大说明糖果多,而声音小说明糖果少。幼儿对比听第二次:(c 多半罐;d 满罐)这两罐糖,谁多谁少?
小结:满罐的糖没有声音,半罐糖声音大。幼儿对比听第三次:(e 半罐;f 棉花糖)再送你们罐糖要不要啊?
小结:软软的棉花糖没有声音,硬硬的糖有声音。
师:有好多好多罐糖,咱们一起来数数到底有几罐?(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6,再次渗透数概念的学习)
哪罐糖果最多啊?小朋友找到后就把多的送给你们,剩下的送给森林幼儿园的小动物。{第二环节是重点,也是完成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反复倾听、猜测。第一次倾听,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次倾听,幼儿多数以为声音大的就糖果多但结果在孩子们的意料之外,更增加了一份神秘感;第三次倾听,又提升了难度,孩子们在猜想、验证中理解音量与材质的关系。}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观看ppt老鼠阿姨把xx颜色的糖果送给了xx,她高兴的双手接过礼物对老鼠阿姨说: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当讲到第三个时,教师停顿,让孩子们来说。随即渗透幼儿的礼貌用语)老鼠阿姨看到小动物们这么有礼貌非常高兴,把糖果都给了他们,你们说的好了,我也把糖果都送给你们。
教师为幼儿倒糖,幼儿说“谢谢老师,你真好”幼儿一直说,教师一直倒;幼儿停说,教师停倒。
现在我们一起和老鼠阿姨、客人老师说再见,说完后就找老师来分糖糖。
{让幼儿分享礼物。品尝糖果,感受活动的乐趣,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使活动流程完美结束,在分享礼物的过程中,渗透幼儿的礼貌用语,也是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第三篇: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说活动目标及难点、重点:
1、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重点:
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
(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三、说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
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说教学理念: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2
礼物,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也都收到过,收到礼物的心情呢?基本上也都是很开心、很兴奋的。这就让幼儿在第一时间对这个故事产生了一些幻想和好感,相信会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有帮助。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好玩的活动,这不禁让我有很多联想,又何况是天真烂漫的这群孩子呢?
这一篇语言教材——《老鼠阿姨的礼物》。其中蕴涵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值得我们的孩子去领悟、去欣赏、去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教材,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刻画是鲜明、生动的,故事始终围绕着“礼物”展开,因此,从文学的角度拓展,这篇语言教材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今天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加以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和学情
由于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觉和推理的基础,能较为正确的来根据感知觉进行简单的说明。小二班的幼儿对猜想游戏十分敏感,所以这个教材较为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
二、三维整合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大纲中所提语言教育目标的理解,我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理解画面内容,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眼、耳、鼻、口、手的作用。
3.在游戏中体验运用感官的快乐。
以上三个目标中,第一条为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条为学习能力、策略的培养,第三条为情感能力、积极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培养。符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的教育目标。
重难点的分析
根据对大纲的理解,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生活目标的分析,确定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为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制定依据:小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只有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眼、耳、鼻、口、手的作用。
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教会幼儿使用感知觉器官并不难,难的是引导幼儿在参与使用中感受和理解感知觉器官的重要和作用。
三、愉悦赏识说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语言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语言绘本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以游戏,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1.游戏法:在幼儿园的各种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游戏“猜礼物”。让幼儿也来试试看,幼儿通过对感知觉器官的运用和参与,感知礼物,进行猜测。
2.图谱教学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通过图片提示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在观察发现中,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玩玩、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四、顺应规律说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中,开始部分需要一段具有“唤醒功能”的活动,使幼儿从相对松懈、疲塌的“低唤醒状态”过渡到适中的紧张、集中、振奋的“高唤醒状态”。而经历了新授知识、技能的学习后,又需采用一些具有“恢复功能”的活动,使幼儿从相对疲劳、紧张的状态恢复到相对松弛、舒适的“低唤醒状态”。根据这种理论,本次活动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都采用了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以比较有效的产生“唤醒”和“恢复”功能,以顺应幼儿心理、生理的变化规律(适应性原则)。本着发展性原则,作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活动,则注意迁移以往的知识技能,使得新的学习活动能够建立在旧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
第一环节:聚焦礼物,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突显局部,仔细观察。
第三环节:猜测礼物,感受快乐。
其次,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教师是幼儿感受意境的桥梁。从眼神、姿态、动作、表情、手势,甚至是手指的小小的一个动作都成为表现意境的手段,每一个变化都成为精心设计的教学手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在这个活动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练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班下学期学习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2)教时:一教时(3)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活动目标
1、根据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重点: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3、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
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最后,猜测礼物,感受快乐。教师通过出示礼物盒,说明盒内就是老鼠阿姨的礼物,请幼儿戴上眼罩,猜猜礼物到底是什么,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进一步巩固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通过谜底揭晓,鼓励幼儿一起数糖的数量,老师有机整合一一对应等数概念,引导幼儿数数糖、数数小伙伴,感受“多和少”,当幼儿带着礼物愉悦离场时,之前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随新奇感的满足而结束。
纵观整个教学程序,我始终从幼儿好奇、乐玩的心理出发,将故事作为教学情境,通过故事悬念与幼儿尝试等相互交融开展教学,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多通道感知学习,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对五官和手的功能有着进一步的体会,并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待人接物、一一对应等教育价值,活动形式多元,内涵丰富。
教学反思:
在《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一活动中,我改编了绘本原有的画面主,把听一听作为重点,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去分辩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环节看画面,引发关注,采用PPT形式播放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还抱着一个大箱子)很形象的让幼儿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来送礼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关注着,都在猜测着是什么礼物呢。第二环节是听声音,猜测礼物。当老师摇一摇手中的瓶子,幼儿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让幼儿去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装在罐子里让幼儿判断,幼儿都能根据声音轻响来判断。但在当软绵绵的糖装在罐子时,因为摇起来轻轻的,所以幼儿就误认为里面罐子里是空的。结果当我打开一看,幼儿大吃一惊,满心欢喜的看着,因为罐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糖。让幼儿三次练习听,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循序渐进,让幼儿自己去猜,自己去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都是有关系的。在本次活动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领域:小动物排列的序数,动物与礼物数量的对应,幼儿从不同方向数数时的序数的变化。科学领域:礼物声音的响度与礼物的多少、材质有关。还包含了文明礼仪教育“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处就是幼儿个别讲述的机会较少,应该鼓励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完。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班下学期学习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2)教时:一教时
(3)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活动目标
1、根据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
重点: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
(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三、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学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第四篇: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小班语言《老鼠阿姨的礼物》
设计思路:
幼儿的感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种感知觉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幼儿发育正常,因此,提供感知觉均衡发展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老鼠阿姨的礼物》这节课就为孩子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简单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故事中四位不同特征的小动物,各自运用不同的方法猜一猜盒子里的礼物,画面中小动物的神态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及想象力。为了让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不同感官,活动中我们以“猜猜老鼠阿姨的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并给与他们大胆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感知觉带给自己的不同发现。活动用“老鼠阿姨送的礼物”贯穿整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调动了他们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及感官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动词听、闻、摸、尝。
2.能迁移故事情节,尝试用××的××短语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3.愿意猜测故事情节,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准备:
1.PPT 课件《老鼠阿姨的礼物》。
2.黑板上贴有小兔、小猪、小松鼠、小青蛙以及小兔的耳朵、小猪的鼻子、松鼠的手、青蛙的嘴的图片,还有“听、闻、摸、尝”的字和眼睛图片。
3.一个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老鼠阿姨的头饰,眼罩一个。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五官,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讨论送礼的话题。
师:孩子们,你有没有收到过礼物?谁送给你的?(可预设一些孩子的回答)
2.教师小结并导入主题。
师:对啊,爱你的人都会送礼物给你们的,今天也有人来送礼物啦,猜猜可能会是谁来呢?
二、观察画面,理解内容。
1.揭晓答案,引入下一活动环节。
师:我们来看,是谁来送礼物了?(幼儿看图后齐说:老鼠妈妈)你怎么知道是老鼠(妈妈)?我们还可以叫她老鼠阿姨,我们和她打个招呼吧,老鼠阿姨,你好!
2.设置悬念,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师:老鼠阿姨来送礼物咯,礼物在哪呢?(在她的手上)几份礼物?(我们数一数)有4份礼物,她是不是要送给4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她到底要送给谁?
3.根据画面提供的部分细节猜出动物名称。
①师: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长长的耳朵,是小白兔。)
②师:她又给了谁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鼻子什么样?(大大的鼻子是小猪。)(播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③师:已经出来几个动物了?还缺几个?我们看看还有谁来?你怎么看出来是青蛙的?(从它的颜色和大大的嘴巴看出来的。)
师总结:颜色是绿色的,大大的嘴巴是小青蛙。
④师:还有一个可能是谁?看!是谁呀?恩,它的颜色可能有点像小熊,但仔细看,它长得细细小小的手和脚,是谁呀?我们来看一看!看看,它有一条大尾巴,是松鼠。
师:现在四个朋友都到了,他们想干什么?
师:他们是怎么样去拿礼物的?(跑着去拿礼物)4.师继续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去判断礼物的内容的方法。
①师:今天老鼠阿姨准备了4份礼物,它要送给朋友。小兔、小猪、小青蛙和小松鼠高高兴兴的跑来说:“老鼠阿姨,我要你的礼物。”老鼠阿姨说“好的好的,一人一份正正好好。”“是什么呢?”“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老鼠阿姨说:“今天我要把礼物送给聪明的朋友,你们今天不许用眼睛看哦”)
②师:看!老鼠阿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师:把他们的眼睛都蒙住了,让他们用其他的办法来猜一猜礼物盒里装的是什么?
④师:哎呀!眼睛是多么重要啊,它能看到东西。(出示眼睛图片)
⑤师:礼物盒一打开我们就能看见里面装的东西,可是现在小动物的眼睛都被蒙住了,(出示动物图片)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动物猜出礼物吗?(幼儿商量讨论)
⑥师:小兔子会想什么办法呢?(用它的长耳朵在听)
⑦师: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PPT)真的耶,小兔子用它的长耳朵在听礼物盒里发出的声音。
⑧师:小猪会想什么办法呢?(大鼻子 闻)
⑨师:也许松鼠、青蛙也会有不一样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灵巧的手摸)(出示课件)
⑩师小结:小动物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猜,小兔子是用它的长耳朵在听,小猪用它的可爱的大鼻子闻,小袋鼠是用它的小手摸的,小青蛙是用嘴巴尝一尝的。(师幼一起讲述,并以此出示图片)
三、迁移经验,体验操作。
1.揭晓谜底,设置下一悬念。
①师:聪明的小动物们用不同的方法猜出了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出示课件糖果)
②师:今天老鼠阿姨也来给我们送礼物了,瞧!老鼠阿姨来了。
③老鼠阿姨:“小朋友好!我是老鼠阿姨,我来送礼物咯!如果你们能猜出礼物盒里的东西我就把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猜的时候不能用眼睛看哦。”
④师:你们想不想要礼物?我们怎么才能得到?老鼠阿姨刚刚是怎么说的?
2.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盒子里的东西内容。
①师:小朋友我们也用小动物的方法来试一试,谁想来试一试?你想用什么方法?
听一听?听到什么声音了?(哗啦啦)是一个还是很多?
闻一闻?闻到什么味道了?香香的
摸一摸?摸到什么了?是硬的还是软的啊?
问:可能是什么呀?(听上去哗啦啦的,闻上去香喷喷的,摸上去一粒粒的可能是爆米花)
师:我们倒出来看一看是不是爆米花呀?
3.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用不同的方法猜出了老鼠阿姨送给我们的礼物,耳朵听上去是哗啦啦的,鼻子闻上去是香香的,小手摸上去是软软的、一粒一粒的就是爆米花。
老鼠阿姨:小朋友真聪明,都猜出来了,那我就把礼物送给你们吧。
师:啊!真好!我们赶快谢谢老鼠阿姨吧。
师:小朋友跟老鼠阿姨一起用小嘴巴来尝一尝好吃的爆米花吧。(分享礼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时围绕《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个故事展开的,通过让孩子观察画面的细微处,以及细致的提问,每个孩子都能根据局部特点猜出故事里的小动物,虽然再猜测最后一个动物“小松鼠”时,有的孩子说是老鼠,有的孩子说是松鼠,于是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自己“你从哪里看出来是老鼠”“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松鼠”,孩子们又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它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于是都判断是小松鼠。当老鼠阿姨给孩子们送来礼物时,孩子们兴奋极了,老鼠阿姨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猜一猜礼物是什么,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运用自己的五官来猜测礼物,当孩子一直认为礼物是爆米花时,我从礼物盒里倒出礼物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最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吃的爆米花,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做到了互相分享。
当然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摸一摸中,应该和故事的情境结合的更加巧妙一些,直接渗透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这样在运用各种感官猜测礼物时,当孩子在摸礼物时,我们可以直接上来让孩子来摸一摸;当孩子在摸时,可以让孩子试着摸一摸是硬的还是软的,还可以让孩子直接上来闻一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猜礼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和探索,这样可能过程更加额紧凑和情景化了。
第五篇:绘本《老鼠阿姨的礼物》
老鼠阿姨的礼物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根据体验猜测礼物,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2.在看看、讲讲、猜猜、尝尝的过程中,体验集体阅读的乐趣。活动过程:
1.认识角色,激发兴趣
——今天,小动物要举行生日派对,小朋友来看一看他们在哪里举行派对呢?
(出示老鼠阿姨)
——在老鼠阿姨的花园里,它手里拿着什么? ——老鼠阿姨会把礼物送给谁呢?(出示小动物)——谁来拿礼物了?来了几个小动物呢?
——老鼠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才够呢?那数一数有几份礼物,够吗?
2.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小动物都得到了礼物,可是礼物盒里会是什么呢?(可从动物习性方面猜)
——老鼠阿姨蒙住了小动物的眼睛,它们还能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吗?
——有什么好办法能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吗?
——你觉得小动物们会有什么办法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呢?
——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的方法吧。
——小兔子长了一双长长的耳朵,它的耳朵特别厉害,你看它在干什么?(用耳朵听,出示兔子)嘘!小兔子说听到了盒子里的东西滚来滚去的,你们猜是什么?礼物盒里的东西是多呢还是少呢。
——看看小猪在干什么?用什么闻呢?小猪的鼻子特别厉害,它闻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可是小猪也没猜出来,请小松鼠来帮忙了。
——小老鼠用的什么好办法呢?它用小手在干什么?小松鼠摸到了一颗一颗滑溜溜的东西,会是什么呢?还有谁没有猜呢?
——小青蛙直接把礼物放到了嘴里,会尝出哪些味道呢?好甜呀,会使哪个礼物呢?
小结:就算不用眼睛看,我们也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放到嘴里尝,也可以猜出是什么礼物。
——老鼠阿姨说其实我给你们的礼物是一样的,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数三下。
——哇,是糖果。那收到老鼠阿姨的礼物高兴吗?应该给老鼠阿姨说什么呢?
——真有礼貌!3.经验迁移,加深体验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来猜一猜
是什么呢?
——先集体听声音辨别,其次请个别幼儿辨别。——最后,和小朋友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