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时间:2019-05-15 05:3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第一篇: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

第三篇我们简单介绍了婴儿智能发育的规律,为了便于专业人员以及广大家长比较容易掌握这些规律,并自觉地去促进婴儿的智能发育,在这一篇里,我们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列出不同领域的教育训练具体操作计划,以便于大家根据婴儿不同年龄的发春某王实施爪点的、具体的早期教育。

我们所提供的这一套教育训练计划是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综合了国内外一些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它基本上是比一般的发育情况超前一个月左右(即稍稍提前一点)进行训练,以促进他们的发育。这一套教育训练计划已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实践结果和科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此后我们又进行了具体的补充。只要家长真正掌握了这一套教育训练计划,并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自觉地去做,一定会收到成效。如果在此基础上依据婴儿的实际再有所创造和发挥,效果将更好。

在实施训练计划中应当明确,婴儿的发育是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二者是统一的。阶段性是指婴儿的智能发育并不是匀速一个阶段可能某一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最适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 往往使婴儿本来具有的发展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智能的各方面都是持续发展的,有时好似暂时中断了,实际上仍在发展,只是速度慢了一些,仍需要持续的进行教育。

从婴儿智能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的教育大纲按1-6 个月的间隔分阶段编写,所列出的内容是每一年龄阶段普遍的重点内容。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很多内容都是在不同年龄阶段连续的二为了避免重复.在相邻的年龄阶段不再列人。但应用者要有连续性的观念,要把前后年龄阶段的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另外,我们所列出的各年龄段的内容是代表大多数婴儿的情,况婴儿智能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一定是平行的,有的方面快一些,有的方而可能慢一些。婴儿之问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在某一年龄阶段的某一方而婴儿“超前”发展了,可按下一年龄阶段的要求提前训练。如某一方面在这一年龄阶段还达不到这些要求,也并不代表婴儿不正常,而是要继续进行训练,使婴儿不断的进步。

0-1个月

新生儿自生下来即具有奇妙的能力,这已在第一遍介绍了,这里介绍如何促进新生儿能力的发展。

视听刺激

新生儿有看和听的能力。当新生儿觉醒时可以和他面对面的谈话,当新生儿注视你的脸后,慢慢地移动你头的位置,设法吸引小儿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方向。在新生儿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轻轻呼唤你的小宝宝,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小塑料玩具或颜色鲜艳的小球等吸引小儿听和看的兴趣(见图5 一1)。每天定时在新生儿床头上方挂上些能晃动的小气球、小花布头等,品种可多样化,但应经常更换,可锻炼小儿看的能力。

平时,无论喂奶或护理新生儿时都要随时随地和小儿说话,使他既能看到你,又能听到你的声音。特别是当小儿哭的时候,首先用言语安慰他,很多孩子会停止哭,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新生儿感受言语。

要往意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约14-20小时,新生儿很容易疲劳,表现为对视听刺激无反应,此时训练应暂停,休息片刻等新生儿对刺激有反应时再训练,一般每次视听训练约10分钟。总之,在新生儿觉醒时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视听刺激,能够促进新生儿视听能力的发展。

和成人交往

年轻的父母首先要想到你的小宝宝是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的,所以要学会和新生儿交往,注意细心观察新生的哭声、设法理解小儿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母亲还应注意新生儿的部表情,如皱眉、微笑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母亲对新生儿需求的敏感性将大大有利于婴儿 智能的发育。

在小儿哭闹时.可用说话、用手按抚他的腹部、握住双手、或者抱起来等方式进行安慰,使你的小宝宝懂得成人的安慰,懂得等待成人满足他的要求。比如,小儿饿了,哭着要吃奶,你可以边准备边和他说话,如”宝宝等等.我在给你准备呢!”反复多次后,新生儿也会懂得暂时不哭,等待成人满足他的要求:这就是最初条件反射的建立,这就是新生儿学习的方式。总之是要把新生儿当作懂事的孩子来对待,以促进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2 个月龄的婴儿可以卧床抬头稍离开床面至45 度,甚至更高,头竖立时间逐渐延长,由数秒至数分钟。高兴或烦躁时四肢舞动。手指能自己伸展或握拳,手在胸前时自己看手玩。

平卧在床上,眼睛会追随移动物体, 会转头寻找声源,对新的声音和新的环境开始觉察。研究发现,2个月已有红和绿两色视觉,2-3个月时注意图形模式的内部结构,这意味着图像识别的开始。他们喜欢看正常人脸,不喜欢看将五官颠倒摆放人脸面谱,两个月时能安静躺着听音乐,2~3 个月时能区分“音高”(即音的高低)。

开始发出“咿呀声”,和他说话时偶尔能出声应答。

对成人的逗玩有时会笑。能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逐渐认识母亲,表现为母亲抱时少哭,比较安静。

运动

学抬头、练头竖直。婴儿主动运动发展是从抬头和头竖直开始的。所以从出生后开始.就进行抬头和竖头练习。

俯卧抬头。从出生到l 个月如果注意练习抬头,到2 个月时可以抬头45 度甚至到90 度。练习俯卧抬头,一般在空腹情况下,即奶前l 小时、觉醒状态下进行,俯卧的床面要平坦、舒适,婴儿在俯卧时,他的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家长可用一些带响的和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前逗引,激发宝宝抬头。每次训练3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每天可练习数次。这种俯卧抬头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婴儿颈部和背部肌肉力量,而且有助于增加婴儿的肺活量(见图2)。

头竖直。每日适当的竖起抱婴儿数次,让婴儿练习头竖起。一般2 个月婴儿头竖直几秒钟至1 一2 分钟。练习竖头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还可将婴儿背部贴住母亲胸部抱,一手扶住宝宝胸部,一手托住宝宝的臀部(见图5-3),使婴儿面部朝前,面前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引起婴儿的兴趣,使他更加主动练习抬头。如果他累了,可以把头靠在妈妈的怀内。

手足运动。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遵循人类运动能力发展的顺序和大体的发展时间表,但对某一个儿童运动能力出现的早晚,受环境的影响作用很大。如果缺乏练习的机会,会使运动发展出现迟滞。一般来说,运动能力发展迟滞对智力发展有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神经一肌肉运动向脑提供的刺激作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是启动先天素质或遗传结构的动力因素。在练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让手和手指充分活动。第2 个月小儿的手经常握拳,但有时张开。宝宝不认识自己的手,有时会凝视自己的小手。要让婴儿自由活动手和手指,不要用布或手套包起来。因为,手的活动,是进一步练习抓东西的基础。看手,不断地活动双手,在这时期很重要。

让宝宝练习握玩具。当宝宝能张开手,又能看手时,可以给他容易抓握的玩具玩。有时把玩具握在手里,又很快掉下。通过握东西,促使手的张开和进行触摸刺激。

让两条腿自由活动。2 个月时双腿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时可给婴儿穿开档裤,以便活动。在洗澡以后,或更换尿布时,母翻以用手按摩孩子的腿部,并用手拉拉婴儿的双腿,使之上下活动、这有利于运动机能的发展。

认知

丰富的视觉刺激。视觉训练可用以下方式进行:婴儿仰卧时,可在他的上面20-30厘米处,悬挂一些婴儿感兴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环、铃和气球等,最好是红色和绿色或伴有响声的,每次放1 一2 件。在婴儿面前摇动或触动玩具,以引起他的兴趣。使其视力集中在这些玩具上。在婴儿集中注视后,可将玩具边摇边从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玩具要经常调换和变换位置,使婴儿感到新奇。也可给宝宝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因为宝宝视觉通路不成熟,每幅画只有一个主题,如动物,人像或食物等,将这些挂在墙上,每次挂3 一4 幅,竖直抱宝宝观看,一面看,一面说图的名称,每天重复1-2次。宝宝逐渐会对其中某一幅呈现特有的兴趣。每周更换一组照片。也可以给宝宝看适合婴儿看的画报。让宝宝平卧在床上,将画报放在宝宝眼前约20厘米处,你可以发现他的眼会注视画报,表现出新奇的表情。

语言

多和婴儿说话。全世界的父母和小婴儿说话似乎都用相似的言语。这种和婴儿说话的言语有什么特征呢?声调较高,速度较慢,短语间有较长的停顿,较多使用重复的话语表示亲昵,如宝宝、妈妈、娃娃等,因较高频率的声音适合于婴儿早期听觉的适应范围。以爸爸和妈妈的语声比较,婴儿更加喜欢母亲的语声。语声的重复,音节间的停顿和缓慢的速度有助于婴儿去确认、分析和记忆。随着婴儿成长,可以逐渐过渡到用规范的语言,促进他们的听力发展。

和婴儿说话的姿势很重要,如指着某人说:“看!谁来啦!爸爸!" 这种姿势对婴儿的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会起重要作用(见图5)。

当妈妈和婴儿说话时,如果发现宝宝发出似应答的声音,这时妈妈应停顿片刻,以增加 婴儿参加到母亲一婴儿的“交谈链”中的机会。这种母一婴间的言语交流对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语言加工能力是必需的。因此,和婴儿多说话是语言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多与婴儿说话,还可以增进母婴联系,有利于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妈妈对宝宝说话或宝宝听妈妈说话,对婴儿来说,都是社会交流中很重要的部分,有利于婴儿社会化的发展。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母婴关系对孩子日后的个性、与人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常常是终身的。

因此,无论从智力开发的角度,还是从儿童社会化的角度看,妈妈对婴儿多说话都是非常有益的.生活与交往

生活规律。婴儿来到世上,首先要保证他的健康与生长,所以培养生活规律:建立良好的“生物钟”非常重要。家长要注意了解婴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并定量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晚间睡眠时间可逐渐延长,尽快建立昼夜节律。对婴儿的大小便要注意观察其时间规律、颜色、形状、量等,逐渐掌握孩子的生活规律,使他得到恰当的照料。

情感交流。除了生活上关心之外,家长也要与婴儿有情感的交流,要用亲切的语调多与婴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他的注视。在婴儿安静睡觉时,或有发音等活动时要抱一抱婴儿,以示关怀和鼓励,不要待婴儿啼哭时才去抱他。注意观察婴儿不同情况下的哭声,逐渐的了解他,以便正确满足他的要求。

在7 一8 个月前的宝宝需要抱时去抱抱你的宝宝。有的父母怕“宝宝一抱即会养成好抱的习惯”而克制自己不理宝宝。对婴儿的情绪发展表明,如果母亲对孩子的哭或其他信号如交流性表情,发声和动作经常忽略,就会使婴儿对抚育人的信任感产生怀疑,形成焦虑的人格。这种焦虑型的孩子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和内疚感,不能照顾别人,缺乏感情反应,社会成熟性晚,学习能力差。相反.如果抚育人对婴儿的哭或其他信号经常表示关注,并做出反应,那么,就能使孩子发展成安全型的人格,这类孩子往往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独立性强,智力发展正常的特点。

3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头竖直时间延长,有时能转头向四周张望。俯卧时头能抬起来,两只手腕能支撑上肢,有的 5 可以做到挺胸抬头,躺着时能从仰卧位自动翻转到侧卧位。

醒来时挥动小手,接着能长时间吸吮自己的手,有时还能悄悄地看自己的手指,双手可接触在一起。看到物体手臂舞动,企图触摸玩具,手握玩具时,可放进口内“探索”。

耳目更加灵敏,逗弄他知道笑,有时会“啊!握!”喃喃细语,好似与爸爸妈妈“谈话”。知道喜欢或不喜欢了。饥饿和疼痛时,大声啼哭,饱足和舒适时,则手舞足蹈,尽情撒欢。

运动

学抬头和翻身。

俯卧抬胸。在婴儿能够俯卧抬头45 度后,他(她)的颈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双臂的力量也在增强,很快的他(她)可在俯卧时将头高高抬起,与床面呈90 度角,头保持稳定。继而他(她)的前臂不仅能够支撑头部,而且能够支撑着将肩部、胸部均抬起,头部稳定并自如地向两侧转动,此时家长可用玩具在不同的地方逗引他(她)去转头寻找。

翻身(仰一侧)。3 个月前小儿 主要是仰卧着,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活动。注意一定不要给婴儿捆成像一个蜡烛包,以免限制了婴儿的活动,在适当保暖的情况下使婴儿能自由的活动。在仰卧位时家长可分别在两侧用婴儿感兴趣玩具逗引他,训练婴儿从仰卧翻至侧卧位。每次可训练数分钟,每日训练数次。

认知

视线转移。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他的眼睛会越来越明亮。他可以一下子就注视到前面的玩具,并能灵敏的追随。此时可用两个玩具和两个人来逗引婴儿。让婴儿先注视一下一个玩具和人,然后拿出另一个玩具和人,训练婴儿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在婴儿在集中注视某一物体和人时,迅速移开物体或人脸,训练婴儿在注视目标消失时用视觉寻找。

喂奶时教孩子。妈妈利用喂奶的时间要和宝宝多交流。在喂奶前你可以说:“宝宝饿了吧!妈妈给你喂奶,那我准备一下好吗?”在喂奶过程中,你可以抚摸一下宝宝的小手、小腿,将小手放在你的乳房上或用他的手摸摸你的脸颊,给他哼些歌曲。当宝宝快要吃饱时,你可以更多的用眼神和她交流,和宝宝说话,如“你吃饱了吗?再多吃点,快快长大,妈妈的奶好香啊!”等等,总之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使喂奶成为轻松愉快的事,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使宝宝更快认识妈妈的面容,记住妈妈的话语,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建立 母子依恋的感情。

创造良好的环境。婴儿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智能发育。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住室内空气要新鲜,春秋天要尽量躲开门窗,夏天要通风凉爽,如有空调,温度保持在25~28℃,不宜过低。冬季保暖,室温不宜过高,应在18~22℃为宜。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使婴儿呼吸更多的氧气。通风时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婴儿。在婴儿床的附近,可适当贴挂2~3张色彩鲜艳、内容形象合适婴儿特点的图片。床前挂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转动会响的伞花等,每次挂2~3种,定时变换花样和调换位置,以激发婴儿观察的兴趣。经常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或童曲,音量要适度,时间在30~60分钟。注意避免噪音。

户外活动要选择空气新鲜,有些树木花草,非人群聚集和远离马路的地区。根据气候选择适宜场所,使宝宝经常沐浴空气和阳光、观察室外多种多样的树木花草、人物和车辆,增加丰富的环境刺激。

玩玩具。

从拍打到够取玩具——婴儿在卧位时,将色彩鲜艳、有响声、大小适当的玩具挂在小床上方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抱座位时,将玩具放在宝宝胸前20厘米左右,摇动或弄响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使他企图击打、够取、抓握、触摸玩具。当婴儿想要动手但又不成功时,可将玩具放进他的手中,并弄出响声,激发他的兴趣。当宝宝用视觉捕捉目标或者偶然击打、触到玩具时,要用自然而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欣喜的赞扬语调加以鼓励。

脚蹬玩具——床脚部位上方,在宝宝视线以内,挂上一个带响的彩色玩具,玩具上方用松紧带系住,玩具下方用松紧带系在小足踝部,当宝宝蹬脚时玩具能活动并发出响声,使宝宝看到玩具活动和听到响声,产生兴趣。开始时让宝宝重复练习,使他记住蹬脚和玩具动、响之间的联系,以后宝宝就会高兴地自动玩这种游戏了。

还可以在床脚部位悬挂上1~2个彩色塑料球,高低能适合宝宝用脚蹬踢到的位置,当踢到球时给予鼓励。

语言

笑出声-发元音。家长要在婴儿情绪愉快时多与婴儿说笑,逗引他(她)发音。可用不同的语调与婴儿说话,如亲切和蔼的声音、命令式的声音、激动的喊叫等,训练婴儿分辨不同的语调,做出不同的反应。除了母亲外,家庭其他成员也要多和婴儿说笑,使他(她)感受多种的声音、语调,促进他(她)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生活与交往

强化婴儿的笑。3个月的婴儿对成人的逗引会抱以甜蜜的微笑,这是最早的社会性微笑,最泛化的,也是婴儿与人交流,得到亲人喜爱的一种手段。要经常的逗引婴儿笑,对他的笑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保持愉快的情绪,使他这种交流的手段得到强化。

学认爸爸妈妈,培养亲子感情。很多妈妈体会到,这一月龄的宝宝已经有了“偏爱”。妈妈抱着不哭,特别到晚上,别人抱了就哭。对妈妈笑得多,有事一着急能偶然发出“妈妈”的声音,宝宝无意识的发声,妈妈听了高兴。这是应该及时亲亲宝宝并说“妈妈!我是你妈妈”,加以强化。父母抱宝宝时,如“宝宝!我是你妈妈啊!叫妈妈!”也可以将宝宝抱起来,用手指着爸爸,让他看看爸爸,并说“看!爸爸来了!”因为这时婴儿的视觉焦距调节能力仍然较差,所以父母的脸和宝宝距离近些,约20厘米,使宝宝看的清楚。4个月以后,他们的视觉能力增加,和成人相近了,稍远也能看得清楚了。经过反复强化这种学习,增强婴儿的辨认能力,而且在欢快的情绪中培养亲子的感情,传递着父母和婴儿之间的真挚的爱。

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良方——笑。笑有利于体格生长——婴儿总是笑眯眯,说明婴儿的需要大部分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发展很顺利,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体格发育。反面经验已经证明,长期精神压抑可以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使生长缓慢,身材矮小。

笑促进早期婴儿认知的发展——快乐情绪使婴儿处于放松状态,倾向于接受外界事物和与人接近,将注意指向对象,也容易产生对事物的兴趣,为认知事物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笑是与人交往的桥梁——婴儿对成人笑,受到成人的喜爱,让成人不由自主的和宝宝逗着玩,这给宝宝提供了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为以后容易和人相处、待人友好、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4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4个月龄的婴儿俯卧时能用前臂支撑抬头和胸部,直抱时头能保持平衡,逐渐能从仰卧位翻身到侧卧位或俯卧位,能从成人手里拿玩具,会注视自己的手,能抓住玩具和把玩具放入口中。

视觉机能比较完善了,能逐渐集中于较远的对象。开始出现主动的视觉集中,并开始形成视觉条件反射,如看到奶瓶会伸手去要。听到声音能愉快转头,能注意镜子中的自己,对逼近物体有明显躲避反应。研究证明,该年龄段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知觉了。开始积极地“倾听”音乐。比较喜欢听“愉快”的和“听起来比较美”的音乐。听音乐时总伴有身体的反复运动,运动和音乐还不能同步,还不协调。自言自语,咿呀不停,对成人的话有反应。向母亲伸手要抱,在成人逗引时能笑出声音。

运 动

翻身(仰卧-俯卧)。4个月婴儿能在仰卧玩耍过程中,有机会不知不觉地俯卧过来,有时还不断地挣扎着要翻身,这时可以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他身旁,当他想把身体旁边的玩具拿到手时,就会翻过身来。开始婴儿翻过身后一只手臂常常压在身体下面,家长可给一定的帮助,慢慢地训练婴儿自己将手放好,灵巧的翻身,自由的选择姿势。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向左右两个方向翻。通过翻身,变换姿势,使宝宝变更方向认识世界。

拉坐。经过了俯卧抬头、翻身等动作的进步,婴儿颈部、前臂及腰部等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宝宝要求改变姿势的主动性越来越明显,此时可试着将婴儿拉坐起。

方法是:婴儿在仰卧位,家长抓住宝宝的两只小手,让他自己用力配合,家长仅稍稍用力帮助,将婴儿拉到座位。这种活动每日可做几次。家长用力逐渐减少,训练小儿仅握住家长的手指能主动坐起来,这样可以锻炼小儿肌力。认知

视听训练方法:

看人脸听人声。除经常面对面注视和说话外,可以变换方向或距离,吸引宝宝注视和倾听。注意他对熟人和生人有什么不同反应。

变换玩具花样。从大到小,使宝宝能注视较小的物体,如红色衣扣和小绿豆等,用不同的玩具吸引宝宝的视听兴趣。

经常到户外活动,丰富宝宝视听刺激。使宝宝多多接触大自然,看看初升的太阳,傍晚的月亮,看看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木和青草,看车辆行驶,小狗奔跑,树丛中鸟儿飞翔,使他学习视觉追踪。边看边说,红花多好看,小汽车开过去了,等等。

看图片和画报。从画片或画报上补充实物的视听刺激不足,选择图画和书上的画要大一些的,色彩鲜艳,形象真实,有美感,一边看画,一边用最简单的词语讲图画的名称。

听婴幼儿录音。选择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听,或听有自然界各种声音、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带,也可听读汉字学发音的录音带,让孩子感受各种声音,特别是优美的音乐旋律对孩子的智力 9 发育,美的情趣培养均十分有益。注意不要听节奏太快、声音过强的音乐,防止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

练习手抓握,促进手眼协调。四个月的婴儿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对有响的玩具,如花铃铛,一抓握即响的小动物玩具,更加有兴趣。在宝宝觉醒时,用上述1~2种玩具逗引他抓取,经常练习,可使宝宝手眼调节能力发展,能更快更加准确地抓握到玩具,随着会抓玩具,经常将抓住的玩具用嘴啃或用舌头舔,这是宝宝在用嘴和舌进行探索呢!家长不必紧张地将玩具从他口中取走。只要事前清洗干净,可以让宝宝那进口内探索一下,以利于他感知能力的发展。

看滚球,追视手电光,使视觉灵敏。抱婴儿坐在桌边,观看皮球从桌子一端滚向另一端。婴儿注视滚动的球,头也随着视线转动。在傍晚天渐渐黑时,抱婴儿坐在膝盖上,大人打开手电筒轻轻晃动,使手电筒照在墙壁移动,大人指着手电筒光说:“看!看!亮光在哪儿?在哪儿?亮光跑到哪儿了!” 语言

强化宝宝某些发音。如宝宝偶然发出“妈妈”声音,就要亲吻他,搂抱他,说:“妈妈!我是你的妈妈呀!”鼓励他重复发出这些有意义的名词语声。

咿呀作语。语言在婴儿智力发展中有特殊的作用,但是要经过训练才会听懂和表达,所以言语特别重要,言语训练从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开始,在4个月时更应该加强。因为4~8个月年龄段是咿呀作语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在发元音基础上会发b、p、n、g和k等辅音,和da-da、ba-ba和na-na等重复音节,偶然出现ma-ma和pa-pa等声音,好像他们在叫“爸爸”、“妈妈”呢!除日常在生活中多对婴儿说话外。可以将教说话和叫婴儿认识环境活动结合起来。生活与交往

自己扶奶瓶。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了,这时候要在生活中让他体验手的工具作用。在吃奶、喝水时,可让婴儿自己扶着奶瓶,当然他尚不能自己拿住,那也要让他扶一扶,这样既锻炼了婴儿手的活动,又可使婴儿有触觉体验,同时还是婴儿生活自理能力最初的培养。表情反应。在和婴儿玩耍时有意识对宝宝做出不同表情,如笑、怒、淡漠等等,训练婴儿分辨这些面部表情,使他逐渐学会对不同的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学会真确表露自己的感受。照镜子,观看面容。母亲抱孩子到大镜子前,指着镜子中母亲的影子说“这是妈妈”,指着婴儿的影说:“这是宝宝。”孩子会伸手触摸镜子,对它笑,发出声音。经常照镜子的孩子会在镜子前作鬼脸,看镜子中人也做鬼脸就会开怀大笑。

打哇哇,发音和动作配合。大人用手在自己的嘴巴打哇哇,然后握住孩子的小手在他的小嘴上打哇哇。使他手的动作与发出的声音配合,孩子一面做一面笑,亲子同乐。

找朋友,发展交往能力。抱婴儿在户外活动时,让他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学习走。先让他在远处观察,渐渐走近。如果宝宝在笑,表示同意小朋友接近,让他和小朋友握握手。如果宝宝扑倒母亲怀中,表示他害怕,不要勉强,只让他在一旁观看,直到他出现笑容时才让他与别人亲近。此外.在户外活动中,让宝宝多和周围成人接触.习惯和更多人交注。

配乐摇摆,培养节律感。在优美音乐伴奏下,家长用双手放在宝宝的双液下,悬空扶起宝宝,按着音乐节拍使宝宝左右摆动。渐渐减少往左右摆动的力量,观察宝宝能否自己使劲,使身体左右摆动。以后再按音乐节拍做旋转动作,使宝宝学习旋转平衡。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个月龄的婴儿能比较熟练地从仰卧翻到侧卧位,再翻到俯卧,可以背靠着坐片刻,独坐时身体前倾。仰卧时抬起双脚蹬踢。

手摸、摇晃、敲打东西、趴着抬头挺胸环顾四周。望着镜中人笑,会藏猫猫玩。对那些直接满足机体需要的物品如奶瓶和小勺等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会抱住奶瓶。能听懂责备与赞扬的话,能发出喃喃的单音节。

开始认人,能认识妈妈。对周围的人持选择态度。知道认生,不喜欢生人抱,能辨认出妈妈的声音。听见妈妈的声音,表示高兴并发出声音。当父母离开时会转动头和眼寻找。

运动

靠坐。到5 个月时,躯干肌肉已可支持脊柱直立片刻。练习靠坐时,将婴儿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凳上让他靠坐着玩儿。或放在床上,身后放一些棉垫练习靠坐,以后慢漫减少他身后靠的东西,使婴儿仅有一点支持即可坐住或是扯开你的支持独坐片刻。注意此时婴儿肌力弱,不能坐很久,以免他们脊柱弯曲变形。为了练习肌力,此阶段可联系爬的动作。直立跳跃。新生儿在扶成直立位时,有自动迈步的动作、这一种先的原始反射动作。以后这种反射消失,接着婴儿开崛主动的支撑和活动。练习直立跳跃时,家长取座位,双手扶住婴、的腋下,使婴儿的双足在家长的腿上一蹿一蹿跳跃,每次一分帆右,每天可练习l 一2 次。这既是一种肌肉力量的锻炼,又是婴JLt 快情绪的体验,为早期学习站立做准备。

认知

玩是宝宝的正经事。随着婴儿的成长,玩耍逐渐成为他们活动的重要内容,他们一起玩耍。父母和他们打交道不仅在于生活料理,而是开始同他们一起玩耍。他们要在玩耍中学习运作和感知,会对客观事物产生认知和感受,不断探索外部世界。

父母应该知道陪婴儿玩耍是多么重要。事实上父母逗孩子玩耍就是在教育他们。向他们提供玩具,就是与他们上学时提供学习具有同样的意义。父母陪他们玩的内容,也与血统上学的课程同样重要。这个年龄的婴儿最喜欢与父母一起玩耍,父母的微笑和声音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父母在婴儿面前,他们可以做许多他们独自不能做或不敢做的活动。因此,父母要花一定的心思和时间陪孩亏玩,选择一些能引起和维持他们兴趣以及适宜他们年龄的游戏。

在与婴儿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愉快情绪。觉有兴趣,技能玩耍的首要目的是让婴儿体验愉快、欢乐和感训练和知识获得不是第一位的。父母要记住婴儿参与任何活动,都是为了让他们处于快乐的体验之中。

控制与婴儿玩耍的速度。婴儿的反应要比成人缓慢得多,与他们玩时,应配合婴儿的步调。比如,父母拿出一个玩具,等他费尽力气伸手来拿时,父母已经等得不耐烦,而把玩具塞到他的手里。这样做,实际上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较好的做法是给他时间,让他自己伸手去拿,让他成功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才能使他提高自己的能力。

玩耍要适合婴儿的性格。对每个婴儿的游戏刺激要适度,应该是他们感兴趣。有的孩子喜欢剧烈运动,有的喜欢父母安静的面对他们,给他哼唱一首儿歌,讲故事或看图片。

选择适合的玩具。通过玩具了解世界上更多的事物,玩具可以使他们认识物体的特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意识到他们百己和物体的关系,加深自己行为和与其结果的认识。

准确抓握。经过第四个月的练习,婴儿这时已经能比较准确抓到面前的物体了。但仍然要继续练习抓握动作。成人可抱他在膝上,面对桌子,前面放不同性状、不同大小的东西,让他练习一下子准确抓起来。可把玩具放在不同的距离,一定是经过努力可以够到的位置,让婴儿凭自己努力去够取玩具。还可将玩具放人一个大筐(盆)内,让婴儿到里面去抓取,需要什么自己取到什么,这样锻炼婴儿手眼协调能力。

学习自己玩。婴儿这时能抓到玩具了需要成人教他玩。婴儿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但不能独立地玩玩具,看看、摇摇、摸摸、听听,这不仅可以发展视、听、触觉等感知和手的动作,也会发展认知龟力一这时玩具特点最好是能发响的玩具。成人要以愉快、亲切的表情选 一个玩具给婴儿看,同时给婴儿讲玩具的名称,并教给他如何拍拍或敏打小玩具,使它发出声音,如摇动花铃棒,反复做示范动作引起婴儿兴趣.鼓励池模仿,或把着手教他玩。当婴儿做好某-动作.要适时亲亲或搂抱宝宝,同时以赞扬的语气加以鼓励,以强化婴儿的行为。经过几天或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自己玩了。婴儿自己玩,有助于发展婴儿的感官、注意力及手的动作,而且激发对玩具的兴趣,也为从小培养婴儿独立活动打下基础。

观察环境。婴儿于4 个月以后睡眠常在夜间进行,白天清醒时间延长,这标志着大脑的生理成熟。这使得婴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事物,获取信息。这么大的婴儿头能竖立,视野扩大了,他们的视觉敏感度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不像以前只能看较近的物体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抓握和摆弄物体的能力也增强。此时期的嚼儿已成为热切而积极的学习和探索者。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环境。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又为婴儿直觉,注意,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素材。

如何引导婴儿观察环境呢?成人可以让婴儿看周围环境.从内到室外,从人到物进行观察,如廿亲教他认移室内接触到的物品、玩具,尽管婴儿还不会说话,也要让他在看的从础,听到物品明称、颜色,并让他看家里人的活动。到室外观察,婴儿也是最高兴的。他充满着好奇心,有兴趣地东张西望:,活动着的人、汽车、花草、树木。、小动物等都可让婴儿观察,成人可用语言及动作来启发引导他观察。

藏猫猫。5-6 个月孩子对“藏猫猫”的游戏很感兴趣二,宝宝吃饱喝足以后,很希望和成人玩。让孩子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膝盖上.用一块手绢蒙住自己的脸问孩子:“妈妈(爸爸)在那里?' ‘当孩子寻找时掉手绢露出你的笑脸,并叫一声“瞄儿’,此时孩一会高兴地笑。然后将手绢蒙住孩子的脸,让他学一着将手绢拿升,全家人都会笑起来。反复这样做,孩子就会反复笑。婴儿喜欢“藏猫猫”游戏,表明婴儿的智力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小于5~6 个月的婴儿,对外界的东西,只有在他看到时才存在,一旦物体消失,他就认为东西不再存在了,所以他不会去寻找,并将视线转向别的物体上去了。这是因为外界的物体(一种形象)他的头脑里没有形成“表象”(表象:物体在头脑中的形象,如我说“长城”,你的脑子里就有长城的形象)。婴儿到5~6个月左右,对外界物体在他的头脑里形成形象即表象,可以保留一个短时间。

藏猫猫的游戏让孩子意识到,爸爸或妈妈的脸虽然被手绢挡住了,但仍然存在,他会等待再出现。当真出现时,他显得特别兴奋,如果改变方式,你将脸从手绢的一边探出来,并说:“喵儿”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用他的目光等待你常探出脸的那一边,说明他已经记住了。如果你换到手绢的另一边露出脸时,他就会感到惊讶或疑惑,但是,这种表现很快会消失,以后就不再惊讶。表明他真正理解了物体从一方消失后,可以从另一方出现,物体总是存在的。

“藏猫猫”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婴儿愉快积极的情绪,也有助于他想象力的发展。寻找掉下的东西,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寻找从视线中突然消失的东西,培养观察能力。用一个滚动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从桌子一头慢慢滚到另一头,让他自然落地而发出声音,看看孩子能否用眼睛随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寻找。5个月的孩子开始对突然消失的东西产生寻找的欲望,有了看不见的东西并非消失的意识。于是他会伸头去桌旁观察发出声音的地方,是否有他的玩具。平时母亲可以故意把金属勺子、小汽车等掉到地上,发出声音,看看他是否会伸头去寻找。当他看到勺子时,母亲要用夸奖的语气说:“啊,在这儿,宝贝会替妈妈寻找,真棒!”通过表扬,使孩子更加愿意寻找失落的东西,发展这种观察能力。

拉线团,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先将会滚的红色或绿色线团用带子系上,让线团从桌子近端滚到远端孩子够不到的位置,家长把带子将线团拉回来,让孩子模仿抓带子一头将线团拉回来,使宝宝认识线团和绳子之间的关系。

一手抓一个,练习双手抓握能力。抱宝宝坐在桌前,在桌面宝宝手能够到的地方,放两个核桃或两个小玩具,孩子会伸手抓取一个,家长可以帮助他用另一只手抓另一个。事前,要清洗玩具,因为孩子抓住东西后,会马上放入嘴内啃咬。语言

咿呀学语。婴儿经过了发元音、发辅音的阶段,对语言的感知更加清晰,发音也更加主动,好像已开始咿呀学语。有时他会自动发出一些不清晰的音节,如啊-吗-吧不等,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教他(她)发一些音,引导婴儿模仿发出一些声音,甚至可以是咳嗽声,咂嘴声等。这阶段仍主要是与婴儿多说话,一边干一边说,看到什么说什么,特别是对一些经常接 触到的事和物要反复说,说的同时指给婴儿看,或拿着婴儿的手去指,让婴儿更多的感受这些语言,并逐渐认识这些事物。

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首先要将孩子的名字固定,最好从一开始就用正名称呼而不用小名。如果家长一会称他宝宝,一会儿称他正名,或者其他什么爱称,孩子就不知道大人到底在呼唤谁。

当你想和宝宝玩时,可以在一旁呼唤他的名字,孩子听到呼唤声转头看时,可以说一声“在这里,在这里”,和孩子逗着玩。妈妈呼唤多次以后,他就知道是呼唤自己的名字了。以后再呼他的名字,他就能立刻做出反应。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在第5个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不然,可能要晚2个月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生活与交往

照镜子游戏。镜子可以作为婴儿时期的一个学习工具。不知家长们是否会有些顾忌?过去,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从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认为给孩子照镜子不好,甚至说婴儿会做噩梦,今天看来这种说法根本是没有道理的。镜子可使婴儿第一次看见自己,尽管他(她)还不能认识自己,他(她)会把镜子中的自己当做另一个人来与之微笑,玩耍,镜子中还可使他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五官,此时家长可教婴儿认识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一年零段的孩子不一定能指对,只是家长指着这些器官反复对婴儿说,使他(她)初步的接受这些概念。自喂饼干。此时的婴儿手已能抓住东西,消化功能比以前增强了,牙齿也开始变硬,所以他们不再只满足奶品,而是要吃一些“硬一点”的东西,可给婴儿一些小饼干(一定要好拿、易溶化的),让婴儿自己将饼干喂到嘴里。这是对婴儿手的动作的锻炼,也是自我生活的锻炼。

认人。孩子认人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3个月婴儿见到成人的面孔,在他的脑中已形成清晰的影像。这时任何人面对他笑和说话时,他都会报以微笑。但在晚上哭的时候,只有母亲抱起才能立即停止哭闹,而别人抱时则不能。这是由于他已经熟悉了母亲的语音和气味,也可以说他开始认识了母亲。到5~6个月时,随着对面孔辨认的细致程度增加,他对 母亲更加偏爱,而对陌生人显出警觉和回避反应。这就是会认人了,就是说孩子感知、辨认和记忆力提高了。这也是婴儿社会性的重大发展。

此时应该训练他和成人交往,认识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先教他认识家庭成员及与他的关系和称呼。如认识妈妈、爸爸和奶奶等。结合成人的活动来训练,如奶奶来了,可指给他看,并叫着他的名字:“亮亮,奶奶呢?”,“奶奶抱!”。妈妈给他喂奶时,可以说:“来,找妈妈!”,爸爸出门上班时,成人可以拿着他的小手招招手,说:“亮亮,说爸爸再见!”。平时还可以训练他认找“爸爸呢?”以后可以逐渐扩大范围。外出看见阿姨、小哥哥时,可以指给他看,或拿着小手向他们招一招。经过训练,虽然婴儿尚未能发出称呼,但可使他逐渐辨认自己的家人。

宝宝见生人害怕时,应让孩子逐渐和陌生人接近,不要让他一开始就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只要父母能从容面对陌生人,孩子便会很快消除顾虑,这是因为孩子对陌生人的好奇心超过了他们的惧怕。

旋转在音乐声中联系身体位置变动和平衡能力。在音乐伴奏下,家长抱起孩子按音乐的旋律跳舞旋转身体,使宝宝转动360度,并向上下移动身体。孩子非常喜欢这种运动,不但不哭,反而会开心地笑。有时会活动四肢表示快乐。在乐曲声中活动使孩子学习按照音乐节奏活动的能力。6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6个月龄的婴儿能独坐片刻。大人扶着站立时,两腿会作跳的动作。有爬的愿望。会用双手同时握东西,能摇发响的玩具,抓悬挂的玩具,玩具从一手递给另一手。

会扔、摔东西,捕捉并拍打镜中人。开始能理解成人对他说话的态度,并开始感受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要东西,拿不到就哭。用身体动作并表示到外边玩。可自由地将奶瓶头放入口中。

能无意发出“爸”、“妈”等音,同事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e、i、o、u,好像要说话,会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多陌生人表现出惊奇、不快,把身体转向亲人。运动

靠坐到独坐、翻滚和打转。许多研究证明,早起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通过练习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靠坐到独坐,锻炼头颈腰背肌肉。每天经常让宝宝练习双手拉着你的两个手指坐起来,用枕头等垫着宝宝的背部使其靠坐,在宝宝能教稳的靠坐后,逐步移走后边的靠垫。把玩具放在够着出,让宝宝坐着玩一会儿。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开始5~10分钟,每天练习3~4次(见图5-9)

翻滚、打转,训练全身肌肉运动及感觉和运动协调性。翻滚:在平坦不太软的床上,或地上铺席子或塑料地板块,宝宝先仰卧,用一件新鲜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从仰卧变为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让宝宝翻身打滚,但要注意安全。打转,让宝宝俯卧床上,大人用玩具在宝宝一侧引诱。这是宝宝会以腹部为支点四肢腾空,上肢想够取玩具,下肢也着急地摇动,身体在床上打转转。认知

俗话说:“心灵手巧”,也有人把手指比喻心灵的前哨。精细动作是指手的动作,手的拇指食指对捏的动作对人类有特殊的意义。人类许许多多的技巧动作主要靠它来完成。手是制造工具的工具。因此,要多多给婴儿练习手的动作(见图5-10)。改年龄段手的动作练习主要内容为积木传手和抓取小东西。

积木传手。通过积木传手,练习手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宝宝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等他拿住后,再向同一只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后,再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后再拿新的。练习几次之后,他会学到了这本领。

抓取小东西。用手指抓小的东西,可以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这是促进神经系统反应的必要条件。手抓东西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先学会全手大把抓以后拇指和其他指对捏捏取,到9个月左右会拇指和食指对捏捏取很小的物体。拇指食指对捏动作开始出现的年龄额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如果一个婴儿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抓取细小东西,就可以怀疑他的智力发育障碍。

家长要让宝宝练习用手抓东西,每天数次,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变小。选择小的物品,要以卫生安全为原则,以免误食口内发生危险。可以选小饼干、小米花等,即使吃进口内也会立即软化变软。不能用纽扣、硬豆或药片。抓取活动练习持续数月,直到会灵巧捏取很小的东西为止。

最初对物的记忆。一般婴儿最初对物的记忆是灯。当成人说:“灯在哪里?”他会用眼睛看灯。

认识灯的训练方法:母亲抱着孩子在灯前用手开关灯,使灯又亮又灭,一面慢慢说“灯”,初时孩子盯住母亲的脸,渐渐目光落在母亲手上。他觉得灯在闪光,目光渐渐转移到灯上。每天练习5-6次,直到你一说“灯”,他就用眼睛盯住灯。母亲可抱孩子在室内不同位置,看着孩子的目光是否仍能找到灯。

有些孩子对灯不感兴趣,可选认任何一种物品,如果他常常爱看一副猫的图画,就可以把“猫”作为第一个听声认物对象,孩子喜欢认发光的、会跑的、色彩鲜艳的东西,以他的兴趣作为目的物则效果最佳。当孩子学会注视以后,要拿着他的小手去抚摸的物,从而过度到听声指物。语言

教婴儿听懂更多的话。这时期与孩子说话仍然很重要,要使他懂得语言和很多动作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动作时还要加上语言。在给孩子进食时说“亮亮!吃饭了”,“哎!好好吃呀!”,“可好吃啦”等等。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狗来了”“啊,花开得真好看呀!”“妈妈在做家务时,可以将孩子放在旁边,边做边唠叨说“妈妈要晾衣服了,你子啊一旁好好等着。”

教物品名称。反复教孩子认识他熟悉幷喜爱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可以教他认识小被子、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奶瓶、手绢;坐小车时说“这是小车”等。教婴儿认识物品,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反复教,如给婴儿戴帽子外出,成人不仅拿着帽子给他看,还告诉他这是“帽帽”、“亮亮的帽子”;吃饼干时认识饼干、吃苹果时对宝宝说“这是苹果”。在玩耍时教各种玩具的名称。

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慢慢地他能听懂很多话,对日后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发爸爸、妈妈声。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或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ba-ba,ma-ba,da-da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练习,为他(她)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幷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这一语词的意义,幷建立起对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幷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就会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婴儿语言发展有一定规律,到4~8个月时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并发出连续音节。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发现这时婴儿除发出元音外,增加了辅音成分加b,p,d,k等,还有ba-ba,da-da-da等重复连续音节。此时期孩子会偶然发出ma-ma,pa-pa声,常被成人误会以为在呼叫爸爸,妈妈呢!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发音。

唱儿歌做动作,有利理解语言。让宝宝面对面坐在成人膝盖上,大人与宝宝手拉手一面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爸爸去,妈妈去,小宝宝也要去。)一面前后摇动,作拉锯样。念到“也要去“时人宝宝身体向后倾倒。以后每念到“也要去”时,大人不动,看宝宝是否将身体向后倾倒。其他儿歌也可以配合动作,动作只在某一句上做同样动作,但不能每句都做动作。6个月的宝宝只能学会一个儿歌做一个动作。

生活与交往

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当孩子用哭声求组时,伸出你的手,孩子会倍感温馨。但手如何伸的确又是一门艺术。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也许就会由此悄然而变

也许是在孩子6个月的某一天,母亲发现儿子趴在床上,努力去抓前面的玩具,但是他不会爬,感觉很吃力,这时孩子看见了母亲,他开始哭,想求得母亲的帮助。此时如果母亲直接把玩具拿给他,下一次孩子一定还会这样求助,而放弃为拿到玩具做到努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失去了连续爬行的好机会,而且也失去了独立性的培养,事事只得依赖他人的帮助,遇到不如意的事容易啼哭。而如果母亲这时过去用手掌轻轻顶着孩子的小脚丫往前推一下,不仅同样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他会为拿玩具不断努力学习爬行,逐渐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体会到自己本领的不断增强,从而培养自信心。能干、自立、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在不断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对孩子的哭声报以冷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孩子还很小,有很多困难是他们不能克服的。在他感觉到饥饿、疼痛、孤立、惧怕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与充分的关怀和爱护,让他感到温暖、安全和幸福,但是切切不要忘记,这不是关心孩子的最终目的。为了父母的责任是他孩子养育成人,若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稍加思索,便有可能是孩子受益一生。

认人。婴儿经过对人的泛华人认识后,逐渐有了分化的认识,开始出现怯生的表现,这是婴儿的进步。此时要多给婴儿接触人的机会,观察他(她)对熟人和生人的不同反应,教会他对熟人微笑或发音来打招呼,对生人逐渐适应。多与人友好交往,逐渐增加熟人的人数,减轻他的怯生反应的强度。

捉迷藏。是孩子快乐和反应敏捷,增进亲子感情。妈妈取座位,让宝宝面对面的做他她的腿上,妈妈一手扶住宝宝的髋部,一手扶着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妈妈的背后,让宝宝一只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只手抓住妈妈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宝宝抓住的手,当宝宝朝这边看时,爸爸却从妈妈背后另一边突然叫“亮亮”,当宝宝砖头找到爸爸时,会笑出声来。点头、摇头、学会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意思。经常用点头动作表示、对啦,用摇头表示,不对或不好。当大人做动作是要加上口头语,对或不对,宝宝会渐渐学会模仿大人的表示方式。当宝宝要吃东西时,大人给宝宝拿好吃的,叫宝宝点头,并说对对。然后那另一个包包不喜欢的,教他摇头并说“不对、不对”。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宝宝就会主动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7-8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7-8个月龄的婴儿坐得较稳、会爬。开始用上肢和腹部匍匐爬行,爬时上下肢不协调,以后学会用手臂和膝盖向前协调爬行。能拉物站起,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大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分开对捏,开始有目的地玩玩具。

对周围环境兴趣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感兴趣的事物和玩具,并采取相应的活动。喜欢在街上看汽车,看天空的小鸟。会找藏起来的东西,所拿的小匙落地后知道寻找。有初步模仿能力。

能发出简单音节如“打打”、“妈妈”和“爸爸”等,开始懂得语意,认识物体,如灯、书和笔等。

已经开始认人、能区别熟人和生人。部分婴儿能模仿成人摇手表示再见。能辨别成人的不同态度、脸色和声音,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运 动

坐。这么大月龄的婴儿会独坐,这给婴儿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座位与卧位相比,婴儿的视和听觉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坐着时视野开阔,有利于认识周围事物。从着看东西,他的视角和视线与所注视的物体处在相对平行的位置上,不像仰卧时只能面向房顶,婴儿注视的物体只能处于斜位方向。所以座位对于形成对物体的主体形象有很大好处。婴儿的双眼视线处于大体对称的位置上时,有利于双眼的辐合和协调,对视知觉的发展更为有利。座位对听觉发展的作用也与此类似。婴儿坐直位时,双耳与外界物体也大体处于对称位置。声音进入双耳的协调操作对音调的知觉有利。此外,座位时头部的自由转动有助于婴儿确定声音的方位。座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把婴儿的双手更好地解放出来,对双手的协调操作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均极为重要。

坐对婴儿的智能发展有这么大的好处,因此,在婴儿醒着时,如果愿意坐,尽量让他坐着玩。

爬行。爬行是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极好的

全身运动。爬行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参与活动,锻炼肌力,为站立和行走做准备。当宝宝爬行时,他需要昂首挺胸,上下肢支撑身体,动作要协调才能保持平衡。由于姿势的经常变换,还能促进小脑平衡运能的发展。爬行促进宝宝眼、手和脚协调运动,从而促进大脑发育。从心理发展来说,由于爬行使身体可随意变动位置,促进婴儿的运动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的发展。8个月孩子充满了好奇心,爬行是宝宝向外界更加主动的探索,克服“距离”的障碍,去接近他感兴趣的人和事物的既自然又有力的方法。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加认识事物的机会,有助于发展他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爬行后母亲有了距离间隔,为了和母亲交流,就要利用表情、声音和姿态等方式寻求情感信息,因此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有些父母担心宝宝到处爬行会出危险或很脏,总喜欢宝宝安静地坐着。殊不知在婴儿时期缺乏充分爬行,到了学龄期,就会显得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游戏能力不如同伴,动作发展也不及会爬行的孩子。

综上所述,爬行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爬行的良发了安全小天地,鼓励和发展婴儿的爬行活动。在床上爬行时,床不要过软,并注意安全。最好在地上铺好垫子练习爬行,这样就没有摔跤危险。开始爬行时,多往后倒退。这时可以在孩子前面放个他喜欢的玩具,并在前面呼唤他的名字,引导他向前爬。也可以将手顶住婴儿的双足,给他一定的阻力,有助于他向前爬行。起初婴儿爬时,不但没有前进,反而会倒退。开始向前爬时,孩子的腹部不离开床面,匍匐前进,以后会手膝爬行。动作也会由不协调到协调。(见图5-11)。

拿起放下。婴儿能准确抓握,又能将玩具倒手了。为了让他(她)玩的东西更多,可训练婴儿拿起一个玩具,放下一个。这一般有个过程,开始婴儿不会有意识地撒手放下东西,可能只是随便的张手将玩具扔掉。这时家长可给予示范拿起、放下的动作,并反复强调“放下”,教婴儿模仿,训练婴儿把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如放在桌上、放在某某人手上、放进小筐里等等。

寻找游戏。婴儿会坐、会爬后,活动的范围增加了,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增强了,此时可与婴儿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可先将有趣的玩具让他(她)玩一会儿,然后当着他(她)的面将玩具藏在你的身后或遮盖起来,再引诱婴儿寻找,找到后要赞扬他(她),鼓励他(她)再玩儿。这不仅使他(她)对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初步理解物体的永恒性,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他(她)的好奇、乐于探索的心理品质及学习与人合作与交往。

捏取。继续给婴儿一些小物品,让婴儿练习捏取。此时他(她)会用拇指与其他指对在一起去捏,开始可能较笨拙,每日给他(她)几次练习的机会,慢慢地他(她)就会用拇 指与食指相对准确地将小物

品捏起。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婴儿捏到一些硬物,特别要防止婴儿误投入口中造成危险。

寻找玩具发展智力。4个月以前的孩子是“眼不见,心不想”。一个玩具子啊前面,她会注释这个玩具,如果用布把玩具盖起来,他看不见,就不会去寻找,而将目光投向别处。4-7个月时,婴儿目光会随玩具移动,当玩具落地,他不会去寻找。如果物品只有部分被隐藏,他会找到它。8-10个月的婴儿,在玩具掉在地上时,她会去寻找。说明这一个阶段的婴儿有了“客体永久性”概念,即当物体在婴儿视野消失后,他能知道这个物体不是不存在,二是藏在某个地方。正是有了这个概念,婴儿才会去寻找藏在枕头下或盖在布下的玩具,这是婴儿智力发展的第一阶段。

7-8个月的婴儿会做、能爬,活动的范围增加了。他的好奇心和搜索能力也增强了,这时可与婴儿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可先将有趣的玩具让他玩一会儿,然后当着他的面,将玩具用布蒙起来或用纸盖住,再引诱婴儿去寻找,找到后要赞扬他,鼓励他再玩。婴儿会非常有兴趣重复玩这种游戏。因为他的直觉思维已开始萌芽,他知道通过自己的动作寻找,可将玩具寻找到,从而体验到有趣、好玩的感受。通过这种游戏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欣赏大自然。到了这个月份就已经可以带她到离开住处稍远的地方如去街心公园或者附件公园接触大自然。到公园中看看树木、花草,他们都能吸引婴儿,他们会很有兴趣地去看。也还可以让婴儿看看下雨和刮风等自然情景,如雨点不断地滴在地上和树叶上,风摇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等。一般有色彩的、动态的自然景色,均能引起婴儿的注意,为婴儿所喜爱。加载带婴儿观赏自然时,要充分利用婴儿的这种特点,选择婴儿感兴趣的对象让婴儿看。

父母保证孩子或推着童车,带着与婴儿共同欣赏大自然的舒畅心情,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把这当作经常的活动。在这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既可增进婴儿的健康,又可提高婴儿的认知能力。

让宝宝自己玩。7-8个月到1周岁的婴儿,运动能力增强,逐渐能移动自己的身体,表示要自己独立活动的愿望。他充满好奇心,喜欢搜索周围的环境,简直是见什么抓什么,抓到东西就放到口内咬,不喜欢成人对他的摆布和限制。这时,宝宝自己会玩一会儿。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成人应给他创造尽情搜索的机会。

首先要给他准备一小块地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准备一个“百宝箱”,将如小球、沙 包、不倒翁、小人、木制的各种小动物、积木、Mac起动的小汽车以及小饭碗、小勺、小盘、小瓶子、小桶和小篮子等玩具都可放在里面。让宝宝自己在哪儿玩,他会专心致志地玩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厌其烦地吧他们一样一拿起来,有一样一样放进去,或者悄悄低将一个东西放进另一个小容器中,或者把一件东西反复地打开、合上。有时可能故意滚动一只球,然后再去找,又重新拾起来。有时,宝宝玩的开心,对你大笑。家长应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向他提供所需的帮助,促使他通过自己玩的过程,发展大脑潜能。

指拨玩具,联系手指动作。让宝宝坐着,你用手把住宝宝的食指,教他拨弄玩具,如小转盘子、小按键、算盘珠子等,使玩具转动,或发出声音,引起他拨弄的兴趣。也可自己做一个练习抠洞的硬纸盒,纸盒上面有趣的图画,在上面开一个个小东,让宝宝用手指抠洞玩。

语言

认物和找物,理解语言,认识物品。将玩具3-4种放在宝宝够得着的地方。成人说:“给我娃娃”,“给我小车”等,让宝宝找玩具递给成人。如果宝宝还未明白,或者不知道玩具的名称,成人可以把玩具拿给他,告知他名称,再让他拿给成人。以后游戏可以扩展为取物品、去食物等,使宝宝认物范围不断扩大。

拿起放下,建立语言和动作的联系。此阶段的婴儿能准确抓握,又能将玩具倒手了。为了让他玩的东西更多,可训练婴儿放下一个玩具,再拿起一个玩具。这样做一般有个过程,开始婴儿不会有意识地撒手放心东西,可能是无意识地张开手把玩具扔掉。这时,加载做“拿起”和“放下”的示范动作,并反复强调“放下”,教婴儿模仿。训练婴儿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或放在妈妈的手上或者放进小筐里等。

练习发连续音节,将音与人和物联系起来。成人每天同宝宝聊天,发错“爸爸、妈妈、娃娃和拍拍”等音节,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模仿,发音同时指相应的人和物,或同时做出动作。如玩娃娃时,说:“拍拍娃娃睡觉。”“拿拿”,伸手去东西。“咳咳”时,咳嗽几声。有的娃娃当听到“怎么咳嗽呀!”时,他会发出咳嗽声。

碰碰头,促进语言和动作联系。面对你的宝宝,扶着他的腋下,用自己的额部轻轻触及宝宝的额部,并亲切愉快地呼唤他的名字说:“碰碰头”。重复几次后,当你“碰碰头”时,他就会主动吧头凑过来,并露出愉快的笑容。

生活与交往

用杯子喝水。婴儿吸吮是天生的本领,随着他的发育成长,牙齿也开始萌发。此时,要逐渐减少用奶瓶吸吮的机会,训练他用杯子喝水。为什么在长牙以后要少用奶粉吸呢?最近的研究发现,乳牙的龋齿。有龋齿的婴儿常因牙痛影响进食,进而引起全身营养失调。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用奶瓶喂养特别是在睡前用奶瓶喂奶或糖水是原因之一。因为婴儿在吸吮时,婴儿的舌头前伸超过下前牙,奶瓶中的液体或奶冲刷手舌头保护的下前牙以外的所有牙齿,当液体中含有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发酵,产生有机酸使牙齿脱釉质发生龋齿。其中,上门牙最先受到侵犯,称为“喂养龋”。还在长大了,扔用奶瓶,还可能改变婴儿的口型,同事影响牙齿的发育。

因此,在长牙后,要练习用杯子喝水或者喝奶,以利于保护牙齿看到液面。先由成人扶着给婴儿喝水,同时教婴儿双手扶杯,成人协助,逐渐过渡到婴儿自己扶杯子喝水和喝奶。

“再见”、“欢迎”学交往。这阶段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已经开始理解语言,要帮助他逐渐建立语言和动作的联系。这时要说、学平行,教宝宝学习和大人交往。爸爸要上班了,对宝宝说:“再见”,同时,握住他的小手臂摆手表示再见。奶奶回家了,说:“欢迎”,同时,握住宝宝的两只小手拍拍。爷爷给宝宝拿来香蕉,要说:“谢谢”,同时,握住宝宝的两手使其合在一起,上下摇动表示感谢爷爷。总之,在任何场合和机会,反复教婴儿做这些经常交往的动作。慢慢地,婴儿会听懂妈妈的话,只要妈妈说:“再见”,他会自动摆手,说“欢迎”,他会拍手。说“谢谢”,他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每次做对时,要亲亲宝贝加以赞扬,以巩固这种语言与动作的联系。

指鼻子,认识五官。成人抱宝宝在镜子前,拿着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说:“鼻子”,然后再拿他的小手,指成人的鼻子,让宝宝模仿。如果他指对了,就亲他一下说:“对!宝宝真聪明!”学会指鼻子后,再指眼和嘴,一样样学,不要一次学几种。

懂得“不”。婴儿喜欢把东西放进口内吮吸,到这一年龄应该阻止,不然会养成不卫生和不安全的习惯。成人要一面说“不”,一面摇头摆手做出不许的表情。如果宝宝听懂了不继续干,就应该马上说:“好宝宝,真听话!”如果继续做,就要一面制止活动,一面板着面孔说“不好”。如果婴儿抓不该抓的东西,要给予“不”的警告。有时宝宝在伸手取物之前,常常要看大人的表情,这时大人会摇头、撅嘴,或有不高兴表示,宝宝就会懂得不,停止取物。有时宝宝实在憋不住,仍想继续干,这时大人应当严肃说:“不”,给予制止。如果此时宝宝不听,就要强行把他手上的东西拿走,不能怕宝宝哭闹,让他养成不服从的“毛病”。有过一次宝宝哭闹大人让步的先例,以后宝宝会用哭闹要挟,养成不良习惯。如果宝宝偶然 打了成人的脸,成人立即笑了,还让他打,就好埋下打人的祸根。因为成人的笑脸对婴儿是一种鼓励,婴儿在成人的鼓励下会形成打人的习惯。以后不管见谁都打,长大后就会惹是生非。

应当在婴儿时期,严加制止打人。当他打人时就说:“不能打”,给他看不高兴的脸色。错误行为得不到强化,以后就会逐渐消失。当婴儿伸出手想要人抱时,如果父母做出不抱为好的决定后,不管他怎样哭也不要去抱。要耐心地等待婴儿自身边哭边稳定自己的情绪。总之,要从小培养他哪些不可以做的习惯,让婴儿从小就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7—12月益智玩具和书刊。这一年龄段的婴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能力发展很快,座位从靠着坐进步到坐稳,从会翻滚到爬行、到能站立、到独立行走。手的精细运动发展起来了。从大把抓握东西到拇食指对捏抓起小物品,会用食指抠穴洞,并懂得成人一些言语,开始学习叫“爸爸,妈妈”。此时,玩具的选择要适合他们的特点,发展他们的认知、活动和言语能力。

玩具。(1)选择原则:同上个月。(2)选择类型:

①必备玩具。指拨玩具,小人和小动物,响的不倒翁,各种形状的动物,有图积木,软硬球。

②参考玩具。敲响玩具,拖拉玩具,小推车,大蜡笔,滚筒,玩偶,小娃娃等。

③家中可充当玩具的实物。塑料碗、匙、各种小型餐具、厨房用品、各种瓜果、蔬菜如茄子、小西红柿、黄瓜,各种清洁的小布料物品等。

(3)玩教方法。

将玩具放在平面上或硬板床上,让婴儿翻滚、爬行或扶行获取。

让婴儿坐着,由大人把住婴儿的食指,教他摆弄玩具,使其转动,在他不察觉 P143 时将玩具放在其后,引导他寻找。

教给孩子认识家用实物的名称,动物名称,模仿动物的动物叫声,指认玩具娃娃的五官等。

图画书刊。图画书刊种类比0—6个月时多,并可教孩子指认图

9~10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9~10个月龄的婴儿坐得稳,爬行好,会扶着站立,扶着梯

步。手的活动更灵巧,会用拇指捏取小东西。

看镜子里的自我形象,认识自已的存在。会探索周围环境

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和构造。会将手指放入小孔中,把玩具放进

器,能从抽屉或箱中取玩具。懂得一些词义,建立了一些言语和动作的联系,懂得“不”字

的含义。交往能力增强,会拍手表示“欢迎”,摆手表示“再见”。运动

扶站-独站。你的宝宝长到此时会越来越不安分,他(她)已不愿总是一个姿势或总在一个小范围活动。这时可给婴儿准备一些活动场所,如带栏杆的小床、活动圈,或是沙发前、床前空出一块地方,让婴儿扶着或靠着练习站立。开始他(她)可能像个不倒翁,摇摇摆摆,家长可在其两侧用些力扶着他(她)站好,并鼓励他(她)练习独自站立片刻。或者,开始时训练婴儿销靠着物体站立,以后逐渐撤去作为依靠的物体,让婴儿练习独自站立,哪怕只是片。但注意一定要保护好,以免摔倒而影响下一次的练习。

扶着坐下。在婴儿处于扶站姿势时,可有意识地把一些玩具放在他的下面,鼓励婴儿坐下去拿,这需要婴儿手与身体的稳定配合动作。开始婴儿可能是一下子摔坐下去,要注意保掮好,逐渐的训练婴儿自已慢慢地坐下去取东西。

自由活动。给宝宝准备一块安全自由活动的地方,最好在地上 床边或沙发边铺好垫子。先让宝宝仰卧,用玩具逗引。由仰卧变 俯卧,再由俯卧坐起,将玩具移开一段距离,使宝宝爬过去取玩具。以后,锻炼使宝宝抓住床边站立起来。总之,在婴儿觉醒时鼓励婴儿自已活动,不要经常抱着,限制婴儿活动的机会。

拉起蹲下。成人站在宝宝的对面,握住宝宝的双手,拉起宝宝 站立,再放下宝宝让他蹲下,来回运动。边做边说:“起立“,”蹲下“。

扶站和迈步。让宝宝扶着沙发或横排椅子站起,然后用小车或 球,诱导他迈步去够取玩具。蹲下捡玩具。让婴儿扶栏蹲下捡物,再次站立起来。进而要求宝宝单手扶栏站立,再蹲下捡物,再站立。有时玩具移动需要迈步才能捡起。成人可先放一些不动的玩具,让宝宝蹲下捡到,获得成功和快乐,再放一些滚动玩具,使他扶着迈步去取。

9~10个月到1岁的婴儿有一种天然的兴趣反复做这些动作,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可做婴儿操配合运作锻炼。认知

为了训练婴儿的双手小肌肉控制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使手的动作更加灵巧,需要有意识让 宝宝玩以下游戏:

投进容器。在婴儿能有意识地将手中的玩具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婴儿将手中的一些小物品投入一个大容器中,比如将彩球投入到小盆或小桶中,将木块放进小盆子里。也可选择一些带孔的玩具,让婴儿将一些小东西从孔洞中投入,将小米花放进小瓶子里。

双手配合玩。该年龄段的婴儿模仿能力增强,可学习双手配合 各种玩具,如拿两个小玩具相对击,两个小桶对套起来。学习开瓶子盖和盖瓶子盖,家长可多次示范,让婴儿模仿。当他学会把两个玩具对在一起时,他会非常高兴,并经常重复这样的动作。

好奇心。好奇心是婴儿智力发展的动力。这个阶段的婴儿对新异或新奇的东西很感兴趣。当新异事物出现时,他会做出重复的动作去认识它,如用手摸摸,用嘴啃啃。对已经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的东西产生习惯反应,不再去注意它,即使很漂亮的玩具,已经玩过多次,就不爱玩了。你给他,他就会扔掉。相反,他对一根小塑料绳很感兴趣,反复玩弄,拉一拉,咬一咬,玩得很起劲。由于宝宝喜欢新异的东西,好奇心驱使着他,什么都想摸一摸,动动。看别人吃就饭,要抢勺,抓碗;看别人写字,也要拿笔;凡是他够得到的东西就会去拿和扔掉。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去阻止他。因为,宝宝就是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更多的事物,逐渐了解到“动作”和“结果”的联系,从而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

成人如何去对待宝宝的这种“好奇心”呢?首先,要保护和鼓励这种好奇心。遇到上述情况时,不要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拿”,使宝宝的好奇心被一连串的“别动”所压抑住。正确的做法是,凡是没有危险的东西,都可以让宝宝摸摸,玩玩,也允许他把抽屉里的东西扔到地上。我们可以准备一抽屉的生活上常用的小东西,让他自由地玩和扔,以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有利于培养婴儿的初步思维活动。但对有危险的动作或东西,用语言和表情加以制止,告诉他不要动,甚至让他自已体会一下,如热水很烫手,轻轻摸一摸,以后就不敢再动有危险的东西了。

意识到自我存在。婴儿意识到自我存在,可通过照镜子的反应表现出来。

达尔文在1877年曾经观察过自已的孩子在镜子前的反应。他发现当位于镜子前的婴儿听到自已的名字时,他会转身去看镜子中的自已。当他靠近镜中的自已时,会发出“啊”的声音。达尔文认为这是婴儿表现出的最初的自我认识,大约发生在婴儿9个月的时侯。研究结果把4~12个月婴儿在照镜子时的反应分为4个阶段,即:

“妈妈”阶段。发生在4个月左右。妈妈抱婴儿照镜子时,婴儿对自己的镜像兴趣不大,但对妈妈的镜像有反应,对它发出微笑,注意观看,同时咿咿呀呀叫个不停。“游戏伙伴”阶段。4~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的镜像表示兴趣,他把镜内自己的形象当作可与他进行游戏的伙伴来看待。这些反应说明,以上阶段的婴儿还没有自我存在的意识。

“镜像伴随我行动而行动”阶段。大约在7~12个月左右。当婴儿照镜子时,他把自己的镜像同自己联系起来,如通过张嘴,他看见镜像也在张嘴,于是他把镜像认同为自己,认识到镜像中的动作是自己发出的。还能把自己的镜像和其他婴儿的镜像区别开来。

“主体我”阶段。婴儿1岁以后会毫不含糊地区别自己的镜像和其他婴儿的镜像。孩子的家长们!可以观察一一上,你的宝宝在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我存在? 有明显记忆。人类个体的记忆在胎儿时期已经产生,在孕期8个月起给胎儿听音乐,出生后通过吸吮方法证明,对所听的音乐有记忆力。

出生以后,婴儿的记忆力逐渐发展。1个月内能认识奶瓶,喂奶前看见奶瓶就兴奋和激动。据研究,2个月婴儿已有明显的记忆力。

9个月婴儿出现延迟性模仿。让9个月婴儿按压一个键使小玩 具发出响声,在24小时后再给他这种玩具,他仍然记得按压这个小玩具发出响声。9个月以后,逐渐使延迟模仿能力更加稳定。1岁左右能再认相隔十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事情。对于自己的父母,如果离开后,经常提起,给他看照片,即使相隔半年到一年也能认识。

婴儿的记忆能力和特点是早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婴儿的这些特点,家长可有意识地教婴儿一些知识和动作,如认字、唱歌、跳舞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等。但必须提醒大家一点,无论教什么东西,都必须在孩子情绪饱满的时候进行,要重视“寓教于乐”,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不能让孩子感到是一种负担。

最初的思维能力。抱一个10月左右的婴儿坐在桌前,桌上放着一个婴儿很有兴趣的玩具,让玩具放得较远,以致婴儿的手够不到。好在桌子上铺有台布,他偶尔能牵动玩具下面的台布,布会牵动玩具朝向婴儿方向。几次后,婴儿开始把布拉过来,最终够到了他喜爱的玩具。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首先,婴儿想要玩具,但是够不到,这就提出了问题。后来,他通过拉布,将玩具拿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萌芽。问题的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最一般的形式。这种思维和直接行动有关,称为直观行动思维。

了解这点后,父母应从这年龄段开,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注意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日本儿童专家提出“障碍训练法”,要求家长在和婴儿一起游戏时候,给孩子设置小小的障碍,促进孩子动脑筋克服障碍。如6~7个月时,在婴儿面前用布或被单裹住发声的 玩具,让婴儿去寻找。当婴儿去掉玩具上的布而看到玩具时,他会非常高兴。稍大时,把玩具放在离开孩子较远的地方,用线把玩具系上,另一头放在孩子的手边,让孩子用线把玩具拉过来,也可以玩具和婴儿之间放一个障碍物,如被子或椅垫等,使孩子看到玩具,又不易够取到。成人再鼓励孩子去取,看看孩子用什么方法能够取到。总之,家长可以想出很多办法,启发孩子的直观行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婴儿年龄还小,大脑发育不成熟,我们要有意循序渐进,寓教于游戏之中。

学玩乐器,理解事物间的联系。教宝宝打击乐器玩,如小木*小鼓,开始敲不准确,逐渐能敲出声音。也可以学吹小喇叭。孩子通过自己的手或嘴,知道用力大,声音就大;用力小,声音就小。并能用手拨弄和探索玩具的构造(见图5-12)。

翻书页看画册,促进动手和认识能力。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给他简单的画报看,如动物、人物、家具等画画。妈妈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指着画面说“这是狗,这是猫”,以引起孩子的看画兴趣。孩子能自己翻书时,可让他自己去翻,如果有几张连在一起,也不要紧。可以教他一口气翻完一本画册。当他翻书页停下来时,可指给他看书上的画。这时他也会学妈妈的样子指着小动物,有时还会模仿动物的叫声。

语言

加紧学习听和说。9~10个月为婴儿学话萌芽阶段,这时语言能力的增长最快,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也是加紧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时机。宝宝开口说出第一批司来得缓慢,而他们对词的理解进展迅速。他可能学会几十个词义,且只能说出1~2个词。如果你的宝宝将满1周岁时只能说出1~2个词,也不要认为他说话晚。

其实,他在听,在学着去理解。

满周岁前3个月是帮助宝宝学会听和说的宝贵时间。要提供宝宝最丰富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要不断对宝宝说话,说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面对面和宝宝说话。说话要清晰,节奏较慢,最好说普通话。宝宝和成人一对一地不间断地说话,可能使宝宝早些说话。要与宝宝说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果你说的东西在眼前或你说的动作正在做,这样容易使他建立语言和事物的联系。

·要说那些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的事物名称容易使他记住。

·说某些东西时,要用手指给他看。对所说东西指指或动动,当宝宝指着他想要的东西,要帮助和鼓励他,边指边把想要的东西名称说出来。

·要试图理解宝宝的话。如果宝宝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讲话,他讲话如果你能理解(有 时靠猜),就会激发他讲话的积极性,他会乐意把“自己的话”向你倾诉。不要急于去纠正宝宝的话,要他愿意说,敢说。

·当宝宝说出1~2个词时,要抱抱或亲亲宝宝,表示赞扬,使他感到成功的乐趣。·要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愉快时,就会咿咿呀呀学语。宝宝语言正是在咿咿呀呀学语中发展起来的。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愉快的孩子比不愉快的孩子学话要快些、好些。

认图、认物、命名要正确。为了使婴儿建立准确的词语概念,教宝宝认识各种玩具,如在玩具堆里挑出电话或小鸭子等。但是仅仅指认和说出自己生活中的物品是有限的。这时,可通过教婴儿认图来认识事物,从而增加认识事物的品种。作为认图教材上的图像,更形象真实、准确、色彩鲜艳、图画单一清晰。每天让婴儿只指认几种动物和物品,每天1~2次,每次时间不宜太长。让婴儿留下印象,反复练习,逐渐积累。也可以用多个小动物模型玩具和实物与图像对着辨认。婴儿认识几种图片后,家长翻开几张图片,教婴儿从中指出或取出家长所指的图片,譬如说:老虎在哪里?让孩子在几张动物图片中,找出老虎来。在家长准确词语指导下选出图片,是教婴儿认识事物的一种好方法,并为准确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打下基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教婴儿准确的名称,如认识手表时,要教他“这是手表”,不要对着手表说:“几点钟了”。不要让婴儿误认手表的名称是“几点了”。当然,你可以在教会他认识手表的名称再让他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钟了?”,教会名称后,再教手表的用途。教其他东西时也是如此,首先教他认识东西的名称,再教东西的用途或特征等,避免婴儿将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混淆。

竖起食指回答问题。教宝宝竖起食指表示“1”,成人问“你几岁啦?”,教他竖起食指表示“1”。成人接着说:“宝宝1岁了”。家人作为一种游戏经常问他“几岁了?”当他伸出食指表示1时,大家会高兴地笑起来,宝宝也会很得意,喜欢重复做这个动作。

模仿动物叫,发展语言能力,练习发音。选定几张动物图片,教宝宝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名称。然后告诉他不同动物的叫声,如小猫叫“喵喵”,小狗叫“汪汪”,小鸭叫“嘎嘎”等。每当宝宝拣出图片时,让他学动物的叫声。平时不看图片时,也可问宝宝公鸡怎么叫?青蛙怎么叫?等。

生活与交往

学习用小勺吃饭。吃饭时宝宝很喜欢用小勺玩,因势利导,教宝宝自己用小勺吃东西。开始时,可以手把手地教他用小勺取些饭菜送进口内,宝宝都喜欢这样做,不要怕会弄脏衣服或桌子。鼓励宝宝自己用勺吃一些东西,同时成人用另一个勺子帮助他吃饭,随后,再让他自己吃一些。按这样的方式培养下去,一般至1岁后,孩子便能自己吃饭了。如果完全依靠成人喂饭,有的孩子到2岁时,还张嘴等着喂,不会自己动手。

大小便坐盆。婴儿这时能坐得很稳了,可以开始训练大小便坐盆。

将婴儿的便具放在一个易辨认的较固定的位置,定时带婴儿*坐盆。注意不要让婴儿坐盆的时间太长,如这次坐盆没有解出大小便,可过些时间再坐盆。慢慢使他建立起这种行为模式。有了便意时,能主动表示,然后帮助他坐盆。应避免坐盆时喂食,也不要将便盆放在黑暗处。冬天便盆不要太凉,避免给婴儿的不良刺激。

穿衣主动配合。成人每天要给婴儿穿衣、脱衣、和洗澡等,在婴儿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并懂得一些语言的基础上,培养他的配合能力。开始时,可以用游戏形式,如穿袖子时说:“宝宝把小手从洞里伸出来,”穿裤子时说:“让脚丫子从山洞里钻出来”等等。教他穿上衣服时主动伸手,穿裤子、袜子和鞋时,做到主动伸出脚来。洗澡时也主动配合,高高兴兴乐意洗澡。

会察言观色。3~4个月婴儿已会辨别妈妈的不同“脸色”。如果你对他微笑,他会高兴地用微笑回报你,如果你故意表情淡漠或表示生气的样子,他会收起笑容,目光从你的脸部移开,不愿意再注视你了。会察言观色是指婴儿懂得了非语言的的信息交流。研究表明,在信息的总效果中,音调产生的效果占38%,面部表情产生的效果占55%,可见这两种非语言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多么重要。

心里学家的追踪研究表明,婴儿到10个月左右会看母亲的脸色,懂得笑容等于“认可”,怒容等于“责备”。所以,从9~10个月开始,父母可以利用这种非语言的方式教育孩子。譬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亲切的微笑,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鼓励。当孩子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时,父母生气的表情,加上阻止语气,能使孩子停止活动。

至于对孩子的态度,应以鼓励为主。但对于婴儿不好的行为,如打别人的脸,或摆弄有危险的物品,应严加制止。家中成人应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婴儿从小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培养良好的习惯。

玩娃娃,学习关心他人。给宝宝一个玩具娃娃和一块小毛巾,告诉他:“娃娃困了,要睡觉。”让他把小毛巾当被子,盖在娃娃的身上,再拍拍。过一会儿,给宝宝小饭碗和小勺,告诉他:“宝宝该起床吃饭了。”让他给娃娃抱起来坐着,用小勺喂娃娃“吃饭”。

学指挥,训练节奏感。选择一首节奏鲜明的乐曲,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背靠着你,从他背后握住他的前臂说:“指挥。”然后合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手臂的幅度大小。当音乐停止时,动作同时停止。反复多次后,当他听到音乐时,你说指挥,他就会有节奏的挥动手臂。

11~12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11~12个月龄的婴儿能扶着栏杆站立起来,扶着栏杆迈步,许多婴儿会独站。成人抓着他一只手走路。

手能翻书货摆弄玩具及实物,并能用手握住笔涂涂点点。会用手势表示需要,用手将盖子盖上或打开。仔细观察所见的人、动物和车辆,模仿大人做家务,随音乐或歌谣做动作。

听懂较多的话,会指认室内的很多东西,会听成人的话拿东西,如拿娃娃,会指认申通的五官。口内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有些婴儿会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等。

能熟练用摆手表示“再见”,拍手表示“欢迎”。穿衣和脱衣时会主动配合。自我意识萌芽,有时不同意妈妈意见,说“不”。

运动

学站和走。独立行走是婴儿发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能站立和行走后,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能力和活动范围大大增加。能独立行走的时间,在婴儿之间的差别可以很大,从11个月到1岁半,都为正常范围。

为了促进婴儿独立能力的成熟,可给他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开始时,安排一些可扶或可靠的家具,让他练习扶行。家长在不同位置呼唤他,或用有趣的玩具逗引他,鼓励他向前扶着行走。也可让婴儿推着椅子练习走,或在婴儿身上系一条带子保护练习走,或拿一根小棍子,让宝宝牵着小棍子的一头,成人牵着另一头慢慢走。独站的练习可先让宝宝靠墙独站或在扶站时逐渐离开支撑物,独站片刻。

独立行走的练习最好在包包能够独自站立、蹲下、站起来,并能保持身体平衡时开始。

独行的练习,可在草地上、铺垫的地板上或硬床上进行。两头都要有人保护,不要因为开始时不安全,给婴儿造成恶性刺激,而要在愉快的气氛中鼓励婴儿积极的练习独行。家长问学步车能否帮助孩子学走路?实际上某些学步车名不副实,因为孩子放在学步车内,虽然不会摔跤,但不利于婴儿的全身肌肉协调平衡能力的发展。据研究,坐学步车是日后孩子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之一。学步车只是家长需要腾出手来做某件事时,为了使宝宝安全,暂时使用。认知

认识五官。

婴儿出生后,虽然已能看到很多周围的人,但他只是把人当做一个整体的轮廓来认识,5~6个月时,能从人脸中分别出熟人的脸和生人的脸。随着月龄增加,对人脸的观察更加细致了。

这时可教婴儿认识五官的名称,先认识自己和别人的眼睛。可先让他指玩具娃娃或别人的眼睛,然后在镜子前,看镜子中自己的眼睛,用手指指自身的眼睛。不断重复,学会一样后,再指认鼻子、嘴巴、耳朵等。如问宝宝“嘴在哪里?”他会张口;问“耳朵在哪里?”他会用手扯耳朵;问“舌头在哪里?”他会伸出自己的舌头。通过上述方式,逐渐认识自己的五官。

在玩玩具中学习。

从7~8个月开始,应鼓励婴儿自己玩。近1岁时的婴儿,模仿行为日益发展,又能听懂一些日常语言,这时可以教婴儿玩玩具,在玩中学习。

同一种玩具有不同玩法,如一个小皮球,可以教孩子如何丢球、抛球、滚球、投球和拍球等。婴儿稍大后,还可以叫他数球、分辨球形、认颜色和踢球等。有一种“小套筒”的玩具是婴儿爱玩又有意义的玩具。套筒从大到小有很多层,而每一层的颜色都不相同。我们教11~12个月的婴儿打开套筒,再把它们一个个套起来;或将套筒叠起来;或将小的放进大的套筒内;还可教婴儿认哪个大哪个小,数数和辨认颜色等。

玩具可以作为婴儿认识学习的入门,它有益于婴儿思维的发展。我们也可考虑使用替代物,能把小椅子排起来当成“火车”,来玩坐火车的游戏。这类玩法能促进婴儿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生和发展。

找到不在眼前的物品。

近1岁的婴儿记忆力有很大的发展。婴儿能用行动表现出初步回忆能力,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

成人拿出一个小玩具如一个塑料小白兔,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盒子。先当着宝宝的面将小白兔放进一个盒子中,然后将两个盒子在宝宝的面前调换位置。问宝宝:“小白兔藏在哪里?把它找出来!”看看宝宝能否直接找到小白兔,如果找到了,要搂抱宝宝,亲亲宝宝,33 说:“真棒。”还可以当着宝宝的面,把玩具藏在枕头下,让他去找,他能找出来,1岁左右的孩子甚至能找出不在眼前的已知物体,如不给孩子看到的情况下,将小白兔放在枕头下,他也能找出来。有时能帮助成人找到想要的东西。

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婴儿认识世界的第一道大门。注意是感知觉、记忆、学习和思维等不缺乏的先决条件。研究证明,婴儿时期的注意力水平同以后的认识能力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婴儿注意力好,则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

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婴儿视、听、嗅觉和触觉等被动地被外界刺激物所吸引。有意注意是婴儿的感觉器官主动地指向外界物体。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有了注意能力,但新生儿和婴儿早期,为无意注意。随着婴儿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意愿、需要和偏好,则能诱导有意注意。

如何培养婴儿注意力呢?下面几点将有所帮助:

婴儿要处在觉醒状态。生理期的得到满足,使婴儿感到很舒服,这时他们变得很机敏,也就是说大脑皮层处在优势兴奋状态,好像一盏聚光灯一样使他们的心理活动清晰,容易集中注意力。

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刺激物。

在生后几个月,以无意注意为主。但研究证明,即使1~3个月婴儿也有了选择性注意力,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偏好人脸模型,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喜欢看结构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物,喜欢看活动着的物体等。因此,父母的面容,画面单一的动物像、脸谱,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的玩具,容易吸引婴儿的视觉注意。此外,母亲的高频语调,中等强度、优美的并有鲜明节奏的音乐,也可引起婴儿的视觉注意。

在6个月以后,随着运动能力的发展,婴儿逐渐学会坐、爬行、扶物站立和走,他们用手抓握和摆弄物体的能力也发展起来,这使婴儿的注意选择性不仅表现在视觉方面,而且,注意选择性还表现在够物、抓握、操作和运动方面。注意对象大大扩展了,这时可让宝宝选择他喜爱的玩具。在婴儿专注玩时,不要打断他。在给他讲图画时,用手指点,引起他的注意。在认图识字时,不要播放点事或收音机,尽可能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婴儿的注意力。

六面画盒,培养观察和语言理解能力。用长45厘米的纸箱、在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图画。让宝宝扶着纸箱站立,成人问他:“小猫在哪里?”宝宝会扶着纸箱来回转动,直到找到小猫为止。如果找不到,成人便告诉他爬过去寻找。

画“画”,学习握笔试画。用一张白纸铺在桌上,成人用彩笔在纸上划一道或一个圈,然后将笔递给宝宝,成人握住宝宝的手一起画,然后放手让宝宝自己画。当宝宝在纸上扎点

时,成人说:“这是星星。”当宝宝画出道道时,说:“这是面条。”大家一起笑,鼓励宝宝再画。

认“红色”,学习辨认颜色。

在不痛颜色的玩具中,取出一件红色的玩具,如红色小球,反复告诉他这是红色小球。然后把小球混在不同颜色的玩具中,让宝宝从中拣出红色小球。宝宝会了以后,就认红色的小盖或红色的小布块。认识以后,将红色的东西全部混在玩具中,让宝宝将红色的东西都拣出来。在平时,在任何时候,只要见到红色的东西如红色汽车、红色气球时,都可以让宝宝认。学了红色以后,再让宝宝认绿色和蓝色。

语言

宝宝的语言游戏。有的宝宝会说出1~2词后,就很想像大人一样能说很多话。他们常常会装着会说话的样子,模仿大人的强调,说出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话。可以说他在做独特的言语游戏。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常常和谐悦耳,抑扬顿挫,非常富有感情。他有时自言自语,并不打算让别人听。有时,他以便玩玩具,以便口里唠叨。他常常用一个真正的词开头,然后便轻松地、流利地、富有节奏地说出一大堆他自己发明的“词”、“短语”和句子,同时还打出很多手势。实际上,这是在模仿你对他说话的语调和方式,这种练习说话的自娱游戏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到2~3岁。此时,你最好不要去打断他,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他说话的机会,教他说出真正的词汇来,可以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当他们正在玩一个玩具时,你可以用简单的言语,说出他所玩东西的名称,告诉他正在做什么样的动作。和他一起玩耍时,尝试让他按你的要求去玩,以发展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要多给婴儿一些模仿说话的机会。每天要给他朗读1~2个优美的童话故事、儿歌或诗歌,也可放些儿歌或讲故事的录音给他听。此外,当你和他接触时,如帮助穿衣、吃饭等事时,不能静默,一定要与他说话,词语必要简要。如你说到新词时,一定要用宝宝能理解的手势,去强调新词的含义,并像做游戏一样不厌其烦重复这些新词。

对宝宝来说,书是一种能打开合上、又能说话的玩具。每天要挤出一定时间和你的宝宝一起看图画书。一面看一面讲书中的故事。给他看的书的字体应当大一些,图像要大,图画要清楚、色彩要鲜艳,每一页的内容不要太多,语言要简短生动,多次出现,便于模仿,这样,他会对学说话越来越感兴趣。

讲儿歌。

说儿歌是发展婴儿语言能力的好办法。可选择几首简单有趣的儿歌,经常给宝宝念。儿歌的每句最后一个字要既押韵又容易发音,如儿歌:“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念时故意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并将前面的字连着,如念成“小娃-娃”,强调最后那个押韵的字“娃”。紧接着要宝宝学着说:“娃”,然后你再念

一遍“小娃娃”,故意不出第二个“娃”字,等着他说出来。如此反复进行,使他逐渐跟着你,把最后一个押韵的字说出来。

最好说儿歌时,带着丰富的表情,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如当说到“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大人用两只手放在头顶摆动摆动,逗引宝宝发笑;当说到“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时,扶着宝宝让宝宝跳跳。

学习儿歌,最好学会一首再学另一首,不要同时教几首,这样有利于宝宝记忆。听故事,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成人每天要给宝宝讲故事。讲的图书要以画为主,每页上只有2~3句简单的话。开始可以反复讲同一本书,让宝宝听熟。有时,可以一面讲,一面问:“谁来了?”,“带来什么?”,“他们要去哪里?”等,让宝宝会指图回答,说明他听懂了。如果不能回答,成人就再讲给他听,逐渐引导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宝宝的兴趣。

生活与交往

与人分享。

我国大多数家庭,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每个成员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经常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孩子要的东西都设法给予满足,这对年龄小的婴儿自然也是应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1岁时,如再不加以注意,孩子会错误地认为,有什么东西,先要给他,或只有他一个人才能享用。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就比较难以纠正。对此,家庭每个成员尤其做父母的必须认真对待,因为良好的行为要从小塑造。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开始产生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条件培养他与人分享的行为模式。如吃苹果了,教他将苹果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孩子会乐意去做,边做边说:“大的给爷爷,小的留给自己”。家庭中,每次吃东西时,尤其吃一些平时不易得到的食品,或孩子爱吃的东西,都要教育孩子和大家分享。如果孩子做到了,要给予表扬。为此,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有可能养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最初的交友。

婴儿和同伴交往有着与成人交往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婴儿和同伴交往可以更快提高其交往技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初,婴儿从父母那学习和人交往的初步能力,如见到同伴时,发出声音、向同伴微笑、高兴地拍手、友好地抚摸、关切地注意等。由于对方也是婴儿,他们的反应不像成人那样明显和有目的。婴儿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才能引起对方的应答,使交往顺利进行。与亲子交往比较,婴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双方年龄相近,身心发展水平类似,社交地位平等。要求婴儿间的社交行为必须是积极和友好的。因为婴儿与同伴交往的情景和场合多种多样,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各不相同,婴儿不仅有更多机会学习,练习社交行为,而且还有更多机会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去掉不友好的行

为,使之向更加友好和积极的方向发展,以获得同伴的肯定和接受。通过与同伴一起玩耍,可以互相模仿,学会玩具的多种玩法,扩展对物体和事物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认知、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和同伴交往如此重要,那么婴儿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友为好呢?研究证明,婴儿早期交往的发展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在6~10个月时,婴儿之间见面,常常互相不理睬,或只有及其短暂的接触,如看一看,笑一笑或抓抓同伴。他们间的交往大多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注意对方的反应。将近1岁时出现简单交往,婴儿常常用微笑和大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如抚摸、轻拍同伴身体,推和拉等),或走到同伴身旁,玩与同伴相同或类似的玩具等方式交往,做这些的目的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与同伴取得联系,并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这就是最初交友的开始。这一阶段家长应创造条件让他有机会接触其他年龄或稍大的孩子,妈及称呼周围熟识的人,能认识常见的事物,知道自己的名字,用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会用勺装上食物放入口中,要坐盆中或裤子湿了会表示。开始对小伙伴感兴趣,会把玩具给人或与人争夺玩具。

产生独立心里,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见陌生人开始出现害羞表情,喜欢显示自己成功而自豪,做错事情会感到内疚起来。

运动

独立行走。这个阶段是婴儿学会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他(她)可能仅是慢慢的行走几步,她会很愿意的经常走起来。家长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可逐渐拉长距离练习。可与婴儿一起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在地上玩耍,肚子蹲下捡东西,独自站起、并稳定地独自行走。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路和倒退几步。

扶手上下楼梯。在婴儿能够独自行走以后,可拉着他的手联系迈楼梯,开始婴儿可能抬腿费力,身体不平衡,家长可用较多的阻力帮他迈上楼梯,以后逐步减少家长的助力,锻炼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迈上楼梯,下楼梯也是如此。此期婴儿还掌握不好身体的平衡,只是拉着他体会高和低的感觉。认知

动手游戏。婴儿长到1岁已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

这时可以和婴儿万多种动手游戏,如叠积木、叠小套筒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告诉他“我们来搭一个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叫她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

增加。此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玩的时候可教婴儿将铅笔插入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逐渐教他学会插入小口的笔筒,或者插入仅可一支笔的笔座。还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入小口径的容器中等,主要是训练婴儿手脚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自发图画。继续鼓励婴儿自己拿笔涂画,此时可先教婴儿学会拿笔,主要是指教他会掌握住笔,笔尖向下画,同时教他学画,使婴儿能够自己主动的画出笔画。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随便乱画。不要生硬地制止他,而是鼓励他模仿着画出一些笔画,告诉他这些像什么。此时并不要求婴儿画出什么,主要是培养婴儿运用笔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见图5-13)。

图5-13 写写画画 语言

命名物体。这时婴儿已开口说话了,家长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他正确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简单的用途。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他自己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即正确的命名物体。对各种东西家长都要问:“这是什么?”启发小儿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时要清楚的告诉他,反复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表达。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小儿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示自己的意愿,比如拉着大人的手去干某些事情,这时家长要坚 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婴儿多是说—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是代表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如“拿”可能是“把东西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家长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他(她)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表达。生活与交往

学用勺子及拿杯子。家长要给婴儿自己做些事情的机会,即教她学着做事情。首先是从吃饭开始,教婴儿学会自己拿勺子从碗中取饭碗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子很不准确,会洒得很多,但仍要给她(他)机会尝试,可单独给他(她)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家长仍可保证喂饱婴儿。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中可少放些水,叫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家长可适当的给与帮助,以后逐渐有婴儿自己完成。家长不要因为怕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戳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最初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一起玩。

随着婴儿活动范围的增大,使他的交往机会会越来越多,要有意识的让婴儿和一些小伙伴及家长一起玩,也可叫她将娃娃当做伙伴。此时婴儿虽然不能你来我往的合作玩,但要他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养婴儿与别人一起玩得愉快情绪。

1-3岁益智玩具。1-2岁的小儿会走路以后,拉车、球类玩具是必须的,也要准备一些小动物等供小儿放在车上玩。此时小儿的活动范围加大了,模仿生活能力加强了,可玩的玩具更多了,如小汽车、小框、小铲、小桶等,还有一些整套的过家家玩具、仿制的水果、蔬菜、小电话等等,可教小儿做一些相互合作、模仿生活的游戏。

2-3岁小儿开始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如大小、形状等,手较前更加灵活,此时可给小儿准备一些简单拼插积木、打桩床、简单的图形镶嵌软塑、有各种形状孔洞的智盒、串珠、简易拼图、可穿脱衣服、鞋子的娃娃、交通、水利系列的玩具等。可帮助小儿学习识别颜色、形状等概念、扩大知识范围。还可给小儿准备小三轮车,锻炼小儿的协调动作能力。

对于什么样的玩具是好玩具,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判断。有位教育家提出,如果玩玩具的活动有90%是孩子的,10%是玩具本身的,就是好玩具。反之,只有10%的活动属于孩子,而90%是属于玩具的,就不是好玩具。比如电动玩具,开始小儿会觉得很新鲜,但很快他(她)就会厌倦了,因为小儿除了按电钮外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所以引不起小儿长时间的兴趣。有些玩具看起来很简单,价格也比较低,但可使小儿反复探索,不断玩出新花样。比如一种由6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塑料制成的小套桶或套蛋,从5-6个月小儿会抓握开始就能玩,最初是注视它的大小及不同的颜色,幷练习抓握,以后可自己一个一个的打开。或者将小的放在大的里面,可拿着两个多敲或对套在一起。到大一些时,小儿还可以用它来认识颜色、识数字或叠高,还可以让两个小儿比赛看谁套得快等等。在玩这个玩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小儿手的灵活性,又是认知和概念学习的过程,这确实是一种智力玩具,可以称得上是好玩具。

家长也可按小儿的兴趣自己制作一些玩具。有的时候小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用具比较感兴趣,比如一些小盒、小瓶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也可对此稍作加工后给孩子玩,或让小儿自己创作性地玩。从小儿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玩具给小儿带来的快乐幷不与其价格成正比。家长在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对培养和开发小儿智力有益的玩具。

玩玩具时还应注意:一次不要给小儿太多的玩具,因婴幼儿期小儿身心发展水平还很低,容易集中注意玩具1-2件玩具,如一次给的太多小儿容易分心,不能培养比较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16-18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16~18 个月龄的宝宝走得很稳,能蹲下捡东西,接着站起来再走,很少摔跤,可抬脚踢球,扶栏上几步楼梯,开始学跑。会抛球。能模仿画出线条,可将小物放入小瓶并从小瓶取出。会翻书看书。

会说许多能听懂的单音或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说出自己的名字,某些要求和一些实物。

认识常见的实物和图片。认识五官。

会脱去简单的衣物,白天不尿裤子,喜欢和小伙伴玩。在镜中真正认识自己的存在。开始产生对黑暗和动物的恐惧感。

运动

扶栏上楼梯。原来是婴儿拉着家长的手迈上楼梯,现在可以鼓励他自己扶着栏杆上楼梯。开始时要注意保护,先从2~3阶楼梯开始练习,家长可在上边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并给婴儿鼓励,使婴儿逐渐增强力量,自己扶着栏杆迈上多阶楼梯。待能较稳定地扶栏上楼梯后,可教婴儿学习下楼梯,开始是扶着婴儿练习,使他(她)掌握深浅,以后教他练习自己扶着栏杆下楼梯。下楼梯一般不好掌握,且较危险,家长要慎重教婴儿练习。

行走自如。此时期婴儿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地上了,可与婴儿在地上玩多种游戏。次阶段球是婴儿最好的玩具,可与婴儿相互扔球、接球、滚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婴儿在独立行走中学会自如地做各种动作。还可以让婴儿推着婴儿车玩,教他(她)学会推车前进、后退、转弯等,使婴儿行走更加熟练、稳定。认知

生活模仿游戏。婴儿渐渐长大些了,玩的花样也多起来,这时家长可与婴儿玩一些生活模仿游戏,如“让娃娃睡觉了”,“我们来做饭”等等。在玩的时候,家长要边玩边讲,教小儿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幷教会他(她)和大人合作玩,玩完后和大人一起把玩具收拾好,这样即锻炼了婴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看书、翻书。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老师,在重视人才培养的今天,有很多书可供孩子们来学习,从小就可养成婴儿看书的好习惯。要多给婴儿看图画书,用婴儿能理解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道理,此时他(她)不一定能听懂,但可以培养他注意听,幷反复向他提问,加强婴儿

的记忆力。看书中让婴儿学会自己翻书,教他灵巧的、一页一页地翻书,让他(她)找自己喜欢看的图画。语言

懂语言命令。此年龄婴儿已能听懂许多语言了,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多用语言的指示调动他的活动。如让宝宝“把杯子拿来”、“给爸爸拿拖鞋”、“我们到外面去”等等。使婴儿建立这种按指示做事的概念。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否定性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让小儿真正懂得“有-没、要-不要、是-不是”等概念,幷学会用语言正确的表达。

接背儿歌。为了促进婴儿言语的发育,可以经常给婴儿念一些儿歌,儿歌里既有一些可供婴儿理解的句子,又可以押韵的形式教婴儿学习发音,特别是有些儿歌配有一些图画,更可引起婴儿的兴趣。在多次念某一首儿歌后,婴儿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此时他(她)会记住其中一些重要的字音,当你念到这些音时,他(她)会和上你的音念,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语言

双字词。小儿在在经过了一段单字词语后很快向双字词语发展。这个双字词不是指两字的重复。如“抱抱”,“拜拜”等,而是一些既有名词又有动词,能完整表达一定意思的词,如“妈妈抱”,“拿来”等等,要多教小孩学会这类的词语,多鼓励小儿自己表达,是他(她)能够较准确地使用一些词语。

懂得自我。1岁以后随着小儿独立行走及言语的发展,才能逐渐将自己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客体分开。此时可教小儿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包括姓,并教会小儿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能知道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事情是“我”做的,使小儿建立起初级的自我意识。

生活与交往

熟练用勺及杯。吃、喝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是小儿最早掌握的自我服务活动,家长要使小儿有机会尽快掌握这一生存的本领。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她)已能比较熟练地用勺及杯子了,吃一些简单的饭菜时尽量让他(她)自己吃,或至少让他(她)自己用勺吃掉一半,然后家长再将其喂饱。喝水时给小儿选

运动

跑。小儿在刚学会走路时即踉踉跄跄,步伐显得比一般走路要快,但那并不是跑,而是身体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在他(她)能够较好地控制住身体,能平稳走路后即开始学跑,起

初他可能动作较僵硬,速度可能慢一些,经常鼓励小儿练习,逐渐地使小儿较平稳地、协调地跑,速度可逐渐加快。还可教小儿学习转弯,让小儿练习持续地倒退走。

倒退走。小儿能倒退走也是运动稳定、协调的表现,可经常与小儿一起玩拖拉玩具或做一些游戏,让小儿练习持续地倒退走。

认知

培养一般能力。此时期的小儿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已经向整体、多方面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及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小儿的认识能力。教小儿去观察一些不同的事物,在观察中教会他一些概念,如物体的大与小、位置的上与下等等,使小儿对这些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时期小儿的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可让小儿有意识的记一些东西,家长在不同的时候给以提问,培养和锻炼小儿的记忆力。

笔、纸活动。为了锻炼小儿手的活动,除了一般的玩具外,纸、笔也可成为小儿的活动工具,在让小儿学画中教会他(她)正确的握笔姿势,教他(她)模仿在纸上画出一定的笔道。当然这时小儿控制笔的能力还较差,画图的意识也不成熟,尚不能画出一定的图形,但我们可教小儿画各种笔道,培养小儿的模仿能力及控制手的能力。此时还可与小儿一道玩折纸的游戏,不要折的太复杂,一般只折出横线、竖线、斜线即可。家长可多次示范,让小儿来模仿,以锻炼小儿的动手能力。

不念完整,启发婴儿接着背,如大马路,宽又.......警察叔叔站......等。这既教婴儿学习了语言,又锻炼和检验了婴儿的记忆能力。生活与交往

戴帽、脱袜。婴儿又长大了一些,他(她)开始学会自我服务了,可先锻炼他(她)自己戴帽子,开始可能戴不好,家长可让他在镜子里看自己服务的效果,逐渐教他自己戴正帽子。上床时教他自己脱袜子,也可把鞋带解开教他(她)自己脱鞋。从小他这种自我服务的愿望是很强的,因为这是他学习本领的过程,注意一定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养成的懒惰的坏毛病。

生活规律。过了婴儿阶段,小儿的饮食和睡眠均较前有很大改变,他(她)可以吃一些加工细致的普通食物,每日睡眠时间和次数也明显减少。这是可按小儿的生活节奏,安排好他(她)

一天的作息时间,培养小儿晨起高兴洗脸;按时吃饭、睡觉;睡前洗脚、洗脸等好习惯,使小儿生活形成规律。

19~21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19~21个月龄的宝宝,除会向前走稳外,还能稳定地倒退走和侧方向走。游戏时会蹲下。跑步时,可控制速度及可绕开障碍物跑。

会把圆、方、三角形放入形状相同的盒孔内。

能自然地把2~3个字连贯地说,如“上街”、“没有了”,会背一句儿歌,会背数从1~5或1~10,能指认两个数字。要吃、玩或要大小便时会说出来,会有勺子把碗中的食物吃干净,能拉你去找需要的东西。

择好合适的杯子,每天定时给他(她)放好开水,让他(她)自己喝完水并将杯子放好;也可以让他(她)把纸盒里的食品取出来(见图5-14)。

主动交往。小儿既能走路,又能用言语表达了,这时他(她)会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好奇,而怯生的程度已大大减轻,他(她)会对一些新的面孔发生兴趣,此时可鼓励和创造机会让他(她)学习主动和别人接触,特别是和他(她)年龄相仿的小儿交往。他(她)可能会相互接触,或交换玩具,就是这些简单的活动,他(她)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家长不要强迫小儿用某种方式与别人交往,而是让他(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别人,这种简单的交往会给他(她)带来很多好处。22~24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22-24个月的宝宝跑的稳,很少摔跤。能独立扶着或不扶着栏杆上楼梯,开始学跳。能打开门闩,会折纸,逐页看书。模仿画竖线或圆,可搭起7-8层积木。细化说话,能说出三个字的简单句。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还会和人对答话。能背一些儿歌。注意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赞扬,能按成人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喜欢模仿成人做简单家务,自己穿简单衣服。会说大小便,晚上不尿床。有初步是非观念,如懂得打人不好,脏东西不能动等。运动

双脚跳。小儿经过了走、跑的阶段后该学会跳了,可用玩青蛙跳跳、小兔蹦蹦等游戏来鼓励小儿练习双脚跳起。开始小儿可能双足能同时抬起,家长可经常给小儿做示范,特别是有意让他(她)跳起够一些东西,逐渐训练小儿双足同时抬起跳离地面。

独自上楼。你的宝宝长到这时本领更大了,他(她)已经可以自由活动了,只是有时候动作还不够灵活,身体的平衡性还差一些。为了能使他的本领更增强,这时可训练小儿独自上楼梯。开始小儿可能有些些胆怯,家长要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意地往小儿的手里放些东西,使他无意中不能扶,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小儿有了信心和把握,可以稳定上楼梯了。在初期训练时可从少数几个阶梯开始,以后逐渐增多,这也是小儿锻炼身体的好机会。认知

手的操作。手是小儿的重要认识器官,动手操作是小儿的主要学习方法,这时还是要每日有一定的时间与小儿玩动手游戏,搭积木,插插片均可。有时家长要给小儿做些示范,由小儿模仿,并启发他有创造性的玩,此阶段他可以小心翼翼的搭起多块积木不让它倒下;他可以把很多拼插玩具插在一起,甚至说他插的是某样东西,比如火车、大象等等。对小儿创造性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多给鼓励,并帮助丰富他的想象力。为了锻炼小儿手的灵巧性,还可与小儿一起玩穿袜子游戏,最好是一些带孔的小木珠,教小儿用带子把它一个一个窜起来,只是切记,玩的时候,一定要告诫和看紧小儿,防止他将珠子误塞入鼻腔和空腔内。

识别颜色。小儿虽然很小就能分辨颜色,但他并不认识它。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他知道了颜色的名称,这时可教小儿真正识别颜色。开始要与实物结合,在玩玩具时注意教他认识不用颜色的玩具,如这是红皮球、这是小黄狗等等。使小儿逐渐建立这些颜色的概念,能够把它抽象出来,既不管看到什么物体都能看到正确说出它的的颜色,当然对这个年龄的小儿,只能要求他能识别红、黄、绿等几种鲜艳的颜色即可。语言

简单句。学会了用单字、双字词,再把多个字词连在一起就是句子了。此时可教小儿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来表达,如“我上街。”“我妈上班”。“我要吃饭”等。开始小儿可能只是用单或双字词来接你的话,家长可有意地、清楚地说些简单句教小儿模仿,使他逐渐学会运用完整的 简单句来表达。

看书、理解简答故事。教小儿学语言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书。这个年龄段可以看些简单情节的图书,家长利用图书给小儿讲些简单的故事。这里有可事物关系、生活常识、简单道理等,44 使小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更增强,并教小儿自己叙述图书中表达的意思。

生活和交往

生活自理。为了从小培养小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此时就可以锻炼小儿自己做些简单的事,如自己吃饭,喝水,在主动配合穿衣、穿鞋袜的基础上,可试着教小儿学习穿脱简单的衣服,如解开扣子,由小儿自己脱下外衣,自己脱袜子等。不要嫌小儿笨,做不好,一切由家长代劳,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小儿自己尝试着做,做不好时家长再给予帮助。

是与非。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中教小儿一些简单的是非观年,如“打人不好”,“脏东西不能动”等,使小儿初步懂得一些正确与不正确的事情。注意一定以小儿能理解的方式教他(她)分辨,并用行动来表明家长的态度。对正确的事要给予鼓励,对不正确的事情要制止,或转移注意力,切记不要简单粗暴,防止不自觉地对小儿不正确的事起到强化作用。

25~30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25~30个月龄的宝宝能稳定地上下楼梯,会双足离地跳,用足尖走,在窄道上行走,能单足站稳,学骑三轮车。会穿袜子和将积木组合成火车、塔和门楼等。看物辨上下、里外,知道大小等。

能背数到10,唱1~2首儿歌。拿图书要求你跟他讲。能用动作和语言表示眼前所没有的东西。

非常重视自己的东西。禁止做的事情知道不去做,有一定控制能力。表现出自尊心、同情心和怕羞,不顺心时发脾气。喜欢同1~2个朋友玩,但易发生冲突。自己会穿松紧带裤子,会扣上和解开纽扣。

独自下楼梯。在小儿能够比较稳定地独自上楼梯后,可训练小儿独自下楼梯。因下楼梯较难把握,可先让小儿从较矮的楼梯开始试,使他(她)体会下一楼梯的感觉,学会保持身体平稳,这样从几阶矮楼梯开始,逐渐独自迈下一楼梯。此时小儿上、下楼梯可能是一足迈上,45 另一足跟着迈上同一阶梯,即一步一踏。

骑小三轮车。为了培养小儿手足配合的协调能力,从此年龄开始可教小儿学习骑三轮车。开始可扶着小儿教他(她)用双足蹬,如力量不过可稍加力推他(她)前行,使他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前进的喜悦,以后逐渐培养小儿独自骑三轮车玩。这样不仅使小儿全身的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小儿眼、手及全身动作的协调。

两足交替走上楼梯。在小儿身体比较灵活后,可教小儿两足交替地走上楼梯,即一足迈上一台阶,另一足再迈上另一台阶,这需要小儿有一定的肌肉力量,所以要给小儿一些机会,鼓励他自己锻炼,先从很少几阶梯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

从台阶上跳下。在小儿能够稳定地双足跳离地面基础上,可教小儿从一台阶上往下跳。当然,我们只是从和小儿玩时创造一些机会,使小儿有所锻炼,不要总和小儿做这一活动,防止小儿不知深浅地尝试。

模仿画画。在这个年龄,小儿手的控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并且能辨别一些简单的图形了,这时可以教小儿画一些简单的图形,比如模仿画垂直线、水平线、圆等。小儿画的图形不一定很规整,但要培养小儿模仿话的意识和能力。可反复多次的教小儿画,并将这些图形形象化,如可以说“我们来画些栏杆、画个大马路、画个大皮球”等等,以培养小儿画画的兴趣。

识别简单图形。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他(她)已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此时可教小儿识别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对这些图形小儿可能很早就看出了它们的不同,但却不能认识它。首先可教小儿识别这些形状,即家长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后,由小儿来挑选,“给我找一个圆形”,“找一个三角形”等,以后逐渐地教小儿自己命名这些图形,即家长指着某一图形问小儿“这是什么行”。对这些形状家长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物来教小儿辨别,或用一些镶嵌及投空的玩具来学习。此时小儿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图形,对一些较复杂的图形还不能很好掌握,家长注意不要一下子要求太高。

分辨大小。小儿到了这一年龄开始逐步掌握一些对应的概念了,首先教小儿学会分辨大小,可用一些实物,特别是日常生活中

背儿歌。

儿歌是教小儿学习语言、学习认识事物以及道理的好方法、为了小儿的成长,成人吧很多东西编好写成好听、易懂、易学的儿歌供孩子们学习,所以现在耳洞读物很多。小儿在2岁以后,不仅能认识一些图画,而且能够使用一些语言了,此时教小儿背一些健康、活泼的儿歌对小儿语言的掌握及认识事物均有大好处。每天可以用一些时间来教小儿背儿歌,反复强化,一首首掌握,真正学会一首后再背一首。有的家长喜欢教小儿背诵唐诗,这当然也很好,但唐诗多不易理解,小儿只是机械地背。如教小儿一些实际、易懂的儿歌,像“大公鸡”“小手绢”等儿歌。小儿就不仅是在机械地记忆词句,同时也学习了认识事物。

用形容词

小儿在学会了用双字词后语言的进步会非常快,接着可说出多个字的词句,小儿模仿语言的范围更加大了,此时可教小儿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达。比如说“这是一个大红球”,“这个玩具真好”,可在语调上强调这些形容词,供小儿模仿,以使小儿的语言更加丰富。

说出物体的用途。

随着小儿语言的进步,她(他)可以命名许多物体了,在她(他)正确的掌握了这些名称后,可教小儿学会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如教小儿被子是干什么用的、梳子是干什么用的,等等。教小儿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一些物体的用途,注意一定要按正确的名称来说出它的用途,不要将用途和名称混淆。

叙述简单是件。

小儿怨言进步较快后要给小儿一些语言表达的机会,有些事要让小儿主动来表达,特别是已经发生过的事,甚至是1~2天前的事,教小儿用语言来简单叙述,这同时也加强了小儿的记忆力。在小儿能准确表达时,教小儿学会用一些关键的词,使小儿尽快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生活与交往

诉说大小便。

小儿在能够用语言表达事物后,要教小儿用语言来表示大小便,白天不仅能表达,而且能够自己及时去蹲便盆或上厕所,在中午和晚上睡觉前要让小儿养成先上厕所的习惯,这

样小儿就会更早地控制夜间不尿床。

帮别人一起做事。小儿在有了一定本领后很愿意帮着大人做一些事,这是家长千万不要嫌乱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教小儿和大人一起做些事,比如把玩具或小椅子等东西帮助大人一起收好等。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热心为自己和他人 服务。

学会穿鞋

小儿在生活方面,首先学会了脱衣服、脱袜子、脱鞋,以后才学会了穿衣、穿鞋,主要是那些不系带的鞋。先教小儿拿起鞋子,将脚伸进去,然后努力将鞋跟提起,开始家长可与小儿一起用力将鞋穿好,以后多鼓励小儿自己去做,使小儿学会自己穿鞋。

和同伴合作玩。

小儿虽然很小就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那只不过是平行的,各玩各的,在这个年龄段即可教小儿学习与同伴合作玩,比如两个人一起搭一个东西,或把我的东西放在你的盒子里等等,彭阳小儿的这种互相合作的意识。

31~36个月 智能发育特征

31~36个月龄宝宝能双足交替的上、下楼梯,会用足尖地走一小段路,能单足战力几秒钟,能跳远约30-50厘米,并能试着学跳高。能模仿画出简单图形如圆形、十字等,能分辨长短、懂得前后方位,会点数到3.会说出自己的姓名,会说较完整的句子即有主谓语以及宾语和补语,会用一些形容词,能说出自己的性别,懂得你我他并会正确应用。

会自己洗手、擦手、自己解衣服扣和系简单的扣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有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做事懂得要按顺序,可排队等待,可玩集体游戏。

运 动

会控制重心。

小儿在有了跑跳的能力后,活动更加稳定,这是可教小儿一些活动动作,锻炼她(他)很好地控制身体,比如教小儿用足尖走路或单足站立,观察小儿是否此时仍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做这些动作要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单纯让孩子模仿时她(他)会没兴趣,可以对她(他)说“看!我们来学个小燕子(抬起足跟、伸出双臂向前行)”或者说:“我们学大公鸡抬起一只叫(单足站立)”等。

跳远。

小儿在能双足跳离地面,又能从台阶上跳下后,可教小儿在原地往前跳,鼓励小儿用力向前跳,和她(他)比赛看看谁跳的远。尽管此时小儿可能跳不了很远,但这只是让小儿学会有意识地向前跳,这也是锻炼小儿掌握身体的平衡。

两足交替走下楼梯。

在小儿楼梯比较灵活后,可教小儿两足交替地走下楼梯,即一足下一台阶,另一足再下一台阶。这种学习要较慢地进行,视小儿身体的情况,而且是坡度大太大的楼梯,以免发生危险。

跳高。

在小儿能够有意识地向前跳后。也可叫小儿向上跳。即跳出一定高度。这种练习课在一些小门槛或拴上一个小绳子来练习,但绳子一定要栓得松或用橡皮筋。一般这么大的小儿可能跳出5-10公分的高度,认 知

掌握长短的概念。

长和短也是一对简单的对比概念,这一概念也可在实际生活中用一些实物来教小儿掌握。比如玩具中的两根小棒、家中的两根小棍、或者是两只笔都可以教小儿学会分辨长短,49 以后即可教小儿分辨画出的线条的长短以及衣服的长短等等。

学画画。

小儿以前花花可能只是模仿画一些线段,逐渐的小儿开始画出一点有形的画,这是可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问他自己画的是什么?或者大人花花粗一些简单的图画,由小儿说出这项什么。也可由大人画出一些图画,有意思地少画一些东西,由小儿自己来补充。比如话一个人脸,缺少眼睛;画一个小猫头缺胡子等,让小儿来观察,锻炼小儿识别图形的能力,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并教小儿如何添加这些图。

懂得基本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方位的用途,此时可有意识地教小儿掌握一些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里、外等。在和小儿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小儿把某一玩具放在xx上面或xx下面,把某样东西放在xx里面或拿到xx的外面,使小儿初步理解这些位置的意义。

学数数。

数字概念的掌握受年龄限制较大,只有到了一定的阶段才能到达数量的守恒,否则不易教小儿掌握,当然这也有个体差异问题,有的小儿掌握的早一些,有的小儿掌握则晚一些。小儿在会说话后很快就能背出1、2、3……10,但这不是对数字概念的理解,而在接近3岁时,小儿才开始学习识数。首先教小儿1的概念,即经常拿出一样东西给小儿,告诉她(他)这是1个,并和多个进行比较。以后教小儿点数1、2、3,即收口一直的点这某样东西来数,使小儿真正理解这几个数字的意义。

语 言

说出自己和别人的姓名。

第二篇: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3岁早教讲座材料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华安县计生局与华安二幼共同举办的“0-3岁早期教育”系列活动,今后我们将一起共同学习,与您及您的孩子共同探讨0-3岁早教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卫生保健、教育要点、科学喂养、亲子游戏及热点问题,希望通过这样有益的早教活动,帮助您走出家教误区,树立科学的早教理念,掌握适时、适度、准确、均衡、全面的教养方式和内容,给您带来实际而有效的帮助,伴随宝宝和父母们共同成长!

先讲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一位2岁半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去找达尔文,向他询问有关育儿的问题,达尔文惋惜的告诉这位母亲:“很可惜,你已经晚了2年半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基础的奠定,在婴幼儿时期的效率是最高的。难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2002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确定了三项主要目标,其中二项是“每个孩子都毫无例外地应该拥有一个最好的人生开端”和“每个孩子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联合国孩子基金执行主任卡罗尔.贝拉米认为任何政府和个人都应把早期孩子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正所谓教育从零岁开始、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家庭中,父母一般绝不会把即将考中学,大学的孩子交给一个蹩脚的老师,甚至为了上一所好学校,不惜重金。但在3岁前,他们却将孩子交给一个语言不通,甚至无知的小保姆或者交给传统观念极强的爷爷,奶奶,由于老人文化层次的限制和溺爱心理,只能使孩子在家里不磕不碰,年轻的父母白天因工作繁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下班后,由于身体劳累,也只是跟孩子说说闹闹,不多时又到了孩子睡觉的时候,由于宝宝每天都是跟自己家里人在一起,这种环境也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性格孤僻,怕见生人,自私,缺少跟同龄宝宝的合作交往,自己的玩具不给小朋友们玩,更遗憾的是让宝宝痛失了良机,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大好时光白白丢掉,而这个时期却偏偏是属于他们最容易把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影响的,也是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竞争的前沿,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3岁前,在婴儿的摇篮中,希望年轻的爸爸,妈妈从自身做起,帮助宝宝从0岁开始发展早期教育,让您的宝宝赢在第一起跑线上。

今天主要和家长谈谈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段经历,很理解现在家长的心情。我也经常会遇到好多家长跟我诉苦:“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犟得很,特别不听话。他特好动,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动,试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您说我们该怎样教育他。” 有一次逛街时,我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套装另一侧的一双旅游鞋抱着不放,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气呼呼的一边走一边说:“没见过像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你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丢死人了。”

我说的这两个案例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

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样面对呢?是大声呵斥,还是静下心来讲道理。那么你的做法见效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案例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乖巧,不听话呢?

一、要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岁幼儿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爱跑、跳。(举例:哪儿不好走哪儿,马路呀,有水的地方、凹凹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如:孩子搭积木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作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孩子买你的账吗?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源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原来幼儿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儿幼儿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

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可谓百依百顺。这样容易促使孩子任性。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举例:早晨为了让孩子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习惯,爸爸妈妈和孩子说好每天七点起床,但是妈妈爸爸每次在休息时孩子上幼儿园都要迟到,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

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咬你、爸爸妈妈不要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使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例如: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保暖衣,可小一班的文雯却非要穿裙子,妈妈说:“今天外面特别冷,穿裙子会感冒的,感冒了要发烧打针的”。整个早上,母女俩为了穿衣服来幼儿园来得很晚,妈妈没有说服文雯,最后还是穿着一件纱裙外面裹一件羽绒服来了幼儿园。的确,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您的话孩子是否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听,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都有他一定的道理。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作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

孩子有时不听话会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听而不闻”。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别的事。对于这一点,作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缓冲。

2.当家长总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听不见”,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3.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出现紧张。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最要紧的是把这一年龄特征视为正常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总要长大。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要多一分理解。父母只要有足够的理解,孩子往往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少一些“不听话”。

四、对付孩子不听话常见的几种方法

1.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用于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案例: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一天天色很晚,该上床睡觉了,可浩浩根本一点睡意也没有,无论我们怎样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不,我还要玩。”浩浩一个劲地嚷。

时间太晚了,我们不得不强迫她洗脸洗脚上了床,可上床后她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满脸泪痕,不盖被子。看来强制手段行不通。

于是,我灵机一动,说:“浩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浩浩一听妈妈没有批评他,反而说做游戏,一下子止住了哭声说:“怎么玩嘛!”

我顺手抓起桌上浩浩的小警察帽扣在头上:“妈妈当警察,洋娃娃当妹妹,你当哥哥,好不好?”

浩浩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这时,“警察”用严肃的口气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光着脚丫的小娃娃,是不是?”

洋娃娃妹妹说:“没有呀,我的哥哥是个乖娃娃,它的脚丫才不会放在外面呢。”

这时,做哥哥的浩浩一下子被吊到游戏中来了,并在“妹妹”的积极暗示下,马上把小脚丫伸进了被窝,乖乖的盖好了被子,并说:“警察阿姨,你弄错了吧!”

我在心里暗暗一笑,又装作很懊恼得样子说:“唉,这里哪有不乖的孩子嘛,浩浩分明睡了,又是哪个小孩谎报军情,让我去找他。”

于是,“警察”拍拍“哥哥”的头,摇摇摆摆地走了。这个游戏把浩浩逗得哈哈大笑,并忘记了所有的不快,很快的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浩浩又说起昨晚的游戏,忍不住笑起来,于是,我趁热打铁,跟他讲了不对的道理,在很愉快的气氛中,浩浩爽快地承认了错误。

转移注意力后再进行沟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让亲情得以双向交流,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另外,要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深刻体察孩子潜在的行为动因,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6.父母教育统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不听话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7.让孩子选择。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如买玩具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多年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有“淘气”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象、去活动、去创造。

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了关于3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相信在座的家长通过讨论、交流,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希望您把您的收获介绍给您身边的家长朋友,让更多的宝宝在快乐中成长,让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作为一个从事幼教事业的人,以下几点和各位家长共勉: 1.每一位父母都有养育和教育孩子的“本能性”能力,对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爱孩子、有责任感,凭着你的本能去照顾孩子,其实教育就在其中了。例如,当你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把他当成一个交谈对象和他说话时,你就在帮他建立起对父母的依恋,建立起一种对他今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就在发展他的语言;当你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时,他藏你捉,然后你藏他捉,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让你们双方享受着天伦之乐,也让你的孩子学习一种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双向”思维:站在捉者的角度,推测藏的人可能认为藏在哪里不易被发现;站在藏者的角度,估计捉的人可能不会到哪里去捉。

2.仅仅靠本能性能力养育和教育孩子是不够的,要学习科学育儿知识,起码不要犯“卖了鸡蛋换麦乳精、方便面给孩子增加营养”“用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等等“贵的就是好的”式的营养方面的错误。

3.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科学育儿的理念和心态更重要。家长们心胸要开阔些,眼光要长远些,要放松心态,不要紧张,不要焦虑,更不要拿媒体上塑造的小天才、小神童来比对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儿童的发展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但每个孩子又都是不同的。只要有正确的理念、良好的心态,相信大家就会在享受养育子女的快乐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的心放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谢谢大家!

第三篇:员工潜能开发

为什么学习本课程

在如今竞争日趋激励的中国市场,人才已经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在竞争对手之前抢得先机,能否在市场争夺战中保持不败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棋子。通过本课程,你将体会到人的无限潜能,你将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你将学到解决企业问题的策略,你将掌“指令监督让人用手工作,技能培训让人用脑工作,职业规划让人用心工作,家庭和谐让人用情工作,职业定锚让人用魂工作。”要想长久的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的心,让人才用心、用魂来工作。

● 课程提纲

第一讲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1、潜能的概念

(1)“潜能”通常的意义是指人的潜在的能力,即指经过训练开发就可以变成现实能力的可能性。

(2)“潜能”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本来就已经具备了某项能力,但是由于受到错误观念的局限,他认为自己无法做到,因此就放弃不做了,使得该项能力被埋没了。

(3)“潜能”的第三种含义是指人的创造潜力。

2、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的潜能可以从四个纬度来透视:

(1)人的体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人可以学会任何技能

(3)人的每个器官都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4)人的大脑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第二讲 人的潜能释放受阻的原因

1、自我观念的局限

2、价值观不匹配(大脑无法兴奋起来)

3、没有目标(缺乏潜能释放的动能)

4、缺乏训练、教育背景不足

5、缺乏激励

6、环境制约(人际关系的制肘)

7、情绪问题的困扰

8、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的运行原理

9、不良的生活方式

10、坏习惯的控制

11、错误的心智模式

12、缺乏自我实现的意愿

第三讲 怎样开发员工的潜能

开发人的潜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多层面上展开:

1、让每个员工做他喜欢的做事,实现价值观相匹配;

2、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训练

3、创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4、突破“我不能”的局限

5、协调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即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协调;

6、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7、对员工正面激励

8、允许员工犯错误

9、教会员工有效沟通

10、教会员工有效思维

11、教会员工利用思维导图

12、利用视觉化的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3、利用音乐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4、教会员工在工作中放松

15、调节员工工作与休息的关系

第一章 员工要善于自我开发潜能及自我激励

1.认清人性的弱点

2.学习一点成功学——潜能开发和创新的学问

3.敢于做梦,不甘心于现状

4.潜能开发的第一方面——“诱”

5.潜能开发的第二方面——“逼”

6.潜能开发的第三方面——“练”

7.潜能开发的第四方面——“学”

第二章 管理者要牢固掌握有效激励的理论和方法

1.激励机制原理介绍与分析

2.有效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3.激励的平台方案措施分析

第四篇:2到3岁幼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2到3岁幼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1)观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较长短。也可在纸上划线段,教小儿比较长短。还可比较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和短铅笔,长凳子和小方凳等。

②比较厚薄。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③综合比较。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点,来培养小儿观察比较的能力。(2)发展幼儿注意力。

教小儿按成人的指示、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种游戏。成人提示任务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明确注意的目的,在儿童完成作业时成人可不断给予帮助,赞许,鼓励幼儿正确的行为,表扬孩子的成绩。可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性,鼓励他集中精力。

2、记忆力的培养

(1)利用游戏培养记忆力。

将几种幼儿熟悉的玩具,如小动物、汽车、球等摆在桌子上,请小孩说出玩具的名称,然后用布把玩具盖上,成人从盖布下取走一个玩具,再将盖布打开,让幼儿看一看,少了什么玩具。也可以地上放几个圈,每个圈中放一个小动物玩具,表示小动物的家,然后让幼儿记住每个动物家的位置,并请小动物出来玩,最后再叫幼儿将小动物逐个送回“家”——即原来的位置。

(2)图象记忆。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然后将图片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住的不多,还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飞的有哪些?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儿记忆。

如小儿游玩回来,让孩子回想一下玩了什么东西,遇上了什么人,经过了什么地方,等等。还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小儿按成人说的先后次序去做,逐渐可用语言指导小儿按指令先后做更多的事情。

3、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会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2)利用语言促进思维。

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了直观具体性思维,并有了简单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会对各种物体或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概括。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经常用 “为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办?”等,引导小儿思考。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从而教会孩子去思考、推理并学会应当怎样做,如冰糕一直拿在手中会怎样?让孩子先预想一下事情的结果后,做做实验看看。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1)角色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加强,孩子逐渐能理解并模仿人们之间的关系。此时可引导小儿做扮演角色的游戏,可以让他注意现实生活中角色的特点,来丰富他的游戏情节,如上公共汽车观察售票员是怎样工作的?到理发店理发,留心观察理发师的一举一动,等等。

(2)绘画。在幼儿能画出一些线条和形状后,成人可引导小儿将他所画的东西同实物作比较,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在绘画中想象、构图。

(3)音乐。培养孩子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孩子在唱歌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歌曲提供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独脚站立练习,两脚可交替训练,使双下肢力量均衡。

开始时小儿可能要扶着人和物才能抬起一只脚,逐渐地训练小儿不依靠人和物自己能够单足稳定地站立几秒钟,并逐渐训练小儿单足独站由几秒到10秒左右时间。可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小儿,使小儿能够逐渐地较稳定地单脚支撑。

2、跳高、跳远练习。

可在地上放一张纸或划二道线,要求小儿向前跳时不能踩到纸张或线内,调节纸张或两条线的宽度,训练小儿向前跳跃的距离。还可训练小儿跳高,可在地面上设置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如一本书或一块砖,让小儿跳越过去,并逐渐地增加难度,如再加一本书或一块砖,变得更高;或两本书或两块砖平放,变得更宽,让孩子练习。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给予适当的防护。

3、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泥塑、拼贴画,既可发展小儿手动作的灵巧性,还可促进小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教会孩子搓、揉、压、卷、捏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各种物和人的形象。家长可适当给于指导和帮助,从容易的形象学起,以发展小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创造的能力。三轮童车是这个年龄段小儿特别喜爱的玩具,骑三轮童车既增强孩子的体质,又培养小儿胆大心细、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借此训练小儿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良好的反应能力,并能帮助小儿理解交通常识。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小儿练习自己穿衣服,认识衣服的前后,并试着穿好衣服,扣上简单的扣子。脱衣服时,先自己解开扣子,再脱掉衣服。可用一些较宽松的外衣先让孩子练习,一般小儿先学会脱衣裤,再学会穿衣服。还要教小儿试着自己穿鞋子。教会小儿能够明确的表达要大小便,可训练小儿自己脱裤子蹲盆或上厕所,教小儿如何才能不弄脏裤子,并教小儿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觉时知道先去厕所。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与人交往。

可教小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做集体角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培养孩子建立起与同龄人的关系。在指导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时,家长可帮助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教幼儿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项义务,在角色游戏中领会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丰富生活经验。例如,扮演保育员的孩子,应该温和地和孩子说话,给他们玩具,哄他们玩等,而扮演托儿所孩子的,则要认真听“保育员”的话。

2、发展语言能力。

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3、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

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在大人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他们常常只是重复父母或老师的看法,以后才慢慢地学会独立分析。教育孩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尊重长辈、尊重老师、爱祖国、爱劳动、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教孩子遇到困难应努力克服并培养孩子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美的感受。

4、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

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②发展语言能力。

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他*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找妈妈”等。

5、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独自上、下楼梯练习。

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励小儿上楼,使其能不依*家长或栏杆自己上、下楼梯。可选择无扶手、只有3~4层的阶梯练习。②双足跳练习。

成人可牵着小儿两只手,教小儿蹦跳,逐渐训练小儿不要扶持,双足能同时抬起跳离地面。③独脚站立练习。

开始时让小儿扶着人和物抬起一只脚,逐渐地训练小儿不依*人和物自己能够单足稳定地站立几秒钟,并逐渐训练延长时间。④继续让孩子多做动手游戏,发展手部动作。

可用积木搭楼房,和孩子玩比赛拾物,比赛用绳子串珠的数目,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等。

6、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 ①与人交往。

可教小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做集体角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训练:孩子建立起与同龄人的关系。在指导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时,家长可帮助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教幼儿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项义务,在角色游戏中领会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儿歌、交往等方式教孩子用“谢谢、对不起、您好、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可一直接示范让他记忆,也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让他记住再练习。②教小儿练习自己穿衣服,认识衣服的前后,并试着穿好衣服,扣上简单的扣子。

脱衣服时,先自己解开扣子,再脱掉衣服。可用一些较宽松的外衣先让孩子练习,一般小儿先学会脱衣裤,再学会穿衣服。还要教小儿试着自己穿鞋子。教会小儿能够明确的表达要大小便,可训练小儿自己脱裤子蹲盆或上厕所,教小儿如何才能不弄脏裤子,并教小儿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觉时知道先去厕所。贴心提示:

①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耍,还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如 “对,真好!”“真棒”等,以巩固孩子正确的行为。

②父母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就不说话,那是错误的。婴儿的语言理解、表达等就是从看似不懂的训练开始发展起来的。同时,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结合肢体语言,这能帮助婴儿理解话语的意思。

③父母和孩子讲话时要讲规范的话,要不用或少用儿化语音或自造词,要在孩子学话之初,就教给他规范的语言。

④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他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千万不要不耐烦,那会把他的童心、好奇心一块毁掉。

第五篇:0~3岁家庭早期教育方法指导策略

0~3岁家庭早期教育方法指导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促使家长们盲目跟风,甚至冲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理念,争先恐后地报读各种各样的早教班,“早早教育、及时效应”“重智力轻品德”等诸多误区严重影响孩子发展!就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早期教育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方法

一、正确理解家庭早期教育的内涵

1.早期教育的含义与要求

早期教育是对0-6岁的幼儿进行一定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发展打下基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育内容与要求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早期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浅显的,它源于孩子或贴近孩子的生活,立足于培养孩子终身受用的品质。

2.家庭早期教育的内涵

家庭早教,即在家里由父母或其他人对孩子实施的早期教育。家庭早期教育不只是孩子早期在智力、艺术和言语方面的训练,最重要的是为明天塑造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可用人才。而这样精细全面的早教计划必须是父母才能为孩子实施的,不能由任何老师去替代,这也是对父母本身的素质和责任感的考验。家庭早期教育的长期、正确实施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和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树立,也能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让孩子充分地汲取各种知识养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正确认识家庭早期教育实施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作为全国家庭早期教育实践研究基地,我们选取了部分0-3岁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情况进行追踪,家长文化层次有高中、专科、本科、硕博士等,在连续追踪半年后,整理出了24份个案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家庭早期教育存在几个共性问题,比如,家庭早期教育理念方面的误区,占所选案例的45.8%;家庭早期教育方法不当占所选案例的45.8%,内容不当占8.4%。如何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早期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念的误区

(1)把家庭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

很多家长喜欢用“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会数几个数”等标准来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然而,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其内容还包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促进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2)早期教育是早教机构和老师的事情,忽略家长的角色作用

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花钱报个早教班,让孩子的祖辈,甚至保姆,带孩子参加早教课,完成“陪读”角色。科学早教需要家长领会了早教要领后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父母是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早教课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和开发智力;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协助孩子感受新事物;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技能等。

2.教育方法的误区

(1)溺爱与专制管教,将成人思想强加于幼儿

现实生活中,溺爱与严格管教这两种行为对孩子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溺爱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任性、娇蛮;社交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等。相反,我们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孩子,就要从小做起,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只给绿色的。孩子想要玩泥巴,妈妈却觉得脏兮兮的不如看绘画书,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斥责、批评。日久天长,孩子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就会变得畏畏缩缩、胆小怕事。

(2)不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忽略幼儿各个敏感发展期

家长不明白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片面认为孩子“不听话”,因此采取不当措施影响孩子心理发展。所谓敏感期是指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

(3)言行不一,忽略自身行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如同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婴幼儿常常是无意识地模仿,在潜移默化中模仿着成人的言行,逐渐形成语言、行为的习惯。家长做事负责、有条理,孩子做事就不会马虎随便;家长勤奋、爱劳动,孩子就能吃苦耐劳……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表率”,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父母必须“言行合一”,避免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自己就没有做好,要求孩子如何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接受教育,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三、掌握科学的家庭早期教育方法与策略

人的语言发展、性格发展、动作发展、音乐发展、图形记忆等关键期在0-3岁;人的求知欲望、思维习惯、想象力、品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从1岁开始的。0-3岁家庭早期教育关系着孩子今后的发展;科学的家庭早期教育应该是立足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基础之上的,立足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教育,以幼儿的“兴趣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家庭为载体,这样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协调、长远地发展。家长们应早日走出误区,遵循以下原则,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早期教育引导:

1.转换角色,更新观念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家庭早期教育的主体,不能片面依赖于早教机构,更新科学的早教理念,在生活中善于抓住每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在注重培养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孩子情感、意志、性格、社会适应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孩子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2.掌握技巧,寓教于乐

家长在早教中要掌握教育技巧,注意方式,关键的是要寓教于乐。我们提倡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通过感官体验快乐,从而开发、培养孩子的各种潜能。尤其不要太约束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不训斥、不包办、有耐心,从激发孩子兴趣做起,注重思维能力训练;从生活的每个细节做起,全面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3.全家动员,创造环境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曾有一种说法是“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早期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各方面尚未成形的孩子来说,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充满爱,能给予信任、鼓励和支持,则容易使个体在与人初次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有助于个体与人的顺利交往。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儿童智力发育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于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2)家庭早期教育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常常会导致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造成教育真空,孩子也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所以家庭早期教育中,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家庭成员之间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避免“有人教,有人护”的现象发生;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包办、替代,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叶好琴.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2(01).编辑 谢尾合

下载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岁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培训开发潜能[★]

    体验式培训开发潜能,突破自我 6月15日早上7点15分我们在公司门前集合,大约八点多钟我们就到达明阳天下拓展训练目的地。我们被分成四个队,各队由自己的教练带领,一路唱着队歌,喊......

    开发潜能:创业成功

    提到要运用潜意识的方法,我所知道改变潜意识最快的方法,就是运用潜能开发机,因为要改变潜意识,世界上最快的方法,就是运用催眠。 相信大家一定在电视上或是在现场看过看过......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湖南省澧县六中 傅勇 开发人内在潜能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英语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潜能开发论文大全

    只有拼搏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验潜能开发论文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富尔顿学院陆哥·赫胥勒教授用无限感慨的口吻发出世纪遗憾的声音:编撰20世纪人类历史的时候,可以这......

    如何开发员工潜能

    学习课程: 学习课程:如何开发员工潜能 单选题 1:人和人相互理解就是数学中的极限,永远接近, 1:人和人相互理解就是数学中的极限,永远接近,但是永远无法达到 人和人相互理解就是数......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产品及培训创业项目计划书[★]

    幼儿早期教育项目计划书第一章:摘要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090万。以深圳市为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

    青龙桥社区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青龙桥社区0—3岁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认为: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青龙桥社区0—3......

    对2―3岁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有效策略

    对2―3岁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目前,幼儿的早期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已向2-3岁的幼儿开设托班早教服务,本早教中心以“满足幼儿家庭需求,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