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筑新课标下的作文创新平台论文
构筑新课标下的作文创新平台
论文
广州市赤岗中学 娄红玉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一个面孔,一个腔调,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教师的教学概念化,程式化,标准单一,致使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僵化。耗时低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误区,迫切需要冲出困境。此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标突出了作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同时又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论从教育理念上还是从操作技术上都给作文教学指出了全新的方向。
一 作文创新教学的目标
总体目标:在作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作文能力。具体目标:
1、实现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
(1)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关注人的发展,由注重教“文”转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3)由狭义的作文教学转变到广义的作文教学上,即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图书馆等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广阔空间。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通过对心灵的挖掘和对社会的思考所写下的文字就是一篇篇生动活泼的人文教材。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写作、评改、反思、讨论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他们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道德修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3、养成体验生活、善于表达的习惯。
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学生只有获得并且学会了去攫取鲜活的生活素材,激动并且学会感受、体验创造性情绪,才会“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因此,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他们从生活细处着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生活,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作文千篇一律,就是因为没有新颖独特的东西,缺乏个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反对模式化的倾向,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潜能,尊重创新个性,发展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二 作文创新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氛围的营造,作文题目的制定,作文立意与构思的创造等都应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教给阅读方法,指出感悟途径,尊重学生个性,训练作文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入写作的殿堂。
2、实践性原则。
作文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作文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将写作运用于生活能力的形成,学以致用是一条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规则。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书信交流、广告设计、自我推荐、歌词创作等形式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练笔,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民主性原则。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是以独立人格作精神支撑的人。我们应以宽容、民主的态度来评估其自由发表的意见。创设民主和谐的作文评改氛围,尊重学生人格,让每个学生都精神愉快地走进写作教学中来,让写作成为他们终身相伴的习惯。
4、多元化原则。
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个性是最独特的。写作应是学生彰显个性,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快乐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建立一种正反纵横、对立统一的多元化思维方式。
5、发展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育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提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支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一方面提高了文化品位,升华了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则把阅读习惯和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主体需求之中,为学生继续学习乃至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作文创新教学的途径
作文教学的创新,应吸收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化个人的教学风格,创建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1、欣赏式
由于年龄关系,学生在写作上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模仿性。他们往往靠从佳作中吸取经验作为写作提高的一项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可通过朗读美文、印发名篇、欣赏习作等方式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和讨论,在鉴赏中体会写作的妙处。
2、对话式
学生的作文常常只有一个读者和评者,那就是教师。因为只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比较单一,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再进行交流:让作者谈写作意图,让读者谈阅读感受,实现读者
作者
评者间的多次对话,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形成。
3、互评式
学生的作文一般由老师评改,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渐渐失去了对作文的有效关注。采用作文互评法,进行个人评、小组评、班级评等,鼓励学生据理力争,各抒己见,并且自行总结每次写作的得失。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文章质量,还学会了评判他人的文章优,懂得了文章修改的方法和意义,更好地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4、专题式
教师可根据写作纲要将知识分成若干“点”,然后视情况分派给学生主讲。要求他们针对专题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整理讲义,然后作专题报告。这种方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精神,还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5、实践式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收集材料,调查情况;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写出文章。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更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国家、民族及人类未来的终极关怀精神。
6、改编式
对原文进行改编解读,将古诗改编为散文,将故事改编为剧本,或续写文章的后半部分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各种文体的技巧。同时由于改编是一种再加工过程,融入了改编者的理解和创造,最大限度地鼓起了学生创作的愿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融合式
语文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体现在教学上则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所喜爱的方面入手,写科普小品,评绘画心得,表音乐之情等。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8、读写式
读与写本来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国外甚至提出了“通过写作来学习”的教育方式,即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落实到写作上,用写作来促进和强化学习。可见读写结合,于读与写都有好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契合点,以读助写,以写助读,运用读写、改写、编写、质疑、论证、研究诸方式,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教《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拟定下列题目让学生写作;《谈于勒的“良心”》《菲利普夫妇的无奈》《悲剧是社会造成的》等,这样,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又训练了阅读,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写的兴趣。
9、激励式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被欣赏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完成作文教学目标为中心,灵活地采取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并获得成就感,使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文有情趣有收获的教学方法,来大面积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具体方法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作讨论和鉴赏;对处于弱势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在班级的“美文园地”上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约稿,并指导他们多写多改,多投稿,多参赛。
10、争鸣式
同一主题,学生的反应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及时捕捉到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还可组织辩论会,让学生们在相互的讨论争鸣中,打开思路,拓宽主题,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在引领学生进行作文创新实践的平台上,教师应注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一要适当有效,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三要体现作文创新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我们相信,有了广大教师对作文创新的精彩演绎,作文教学繁花似锦的春天必将到来。
第二篇: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摘要: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改造旧的教学方法,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高效、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创新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1、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
1、1 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1、2 教法创新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
1、3 教法创新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4 教法创新应与学法创新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1、5 教法的创新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运动,又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体育老师。
2、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2、1 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同时又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在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将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2、2 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这强调了体育教学内容不等于原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运动项目,也不等于专家编写的体育教科书上的某些教学内容。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如为了激发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中引进纸球投掷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形式的玩法,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2、3 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贯串在教学任务中,是融入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目标评价法”、“学习情感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发现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或目标,它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身体练习的形式、身体练习的运动量、学习时间以及评价学习成果的方式。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学习目标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情感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个人情感运用于教学、学习评价实践的尝试。“情感教学方法”是当学生元认知结构无法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时,通过教师的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情感意味,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正是通过教学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低的水平向更高水平上引导。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将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转变为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气氛与情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审美意向和创造性,进行形成性和激励性评价,加以鼓励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创新机制构筑平台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创新机制构筑平台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近年来,**老干部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我市老干部的思想实际、队伍现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筑新的平台,努力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新、做活。广大老干部思想稳定,精神状态良好,并以不同的方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秀美**继续发挥作用、贡献余热。
一、以创新机制为抓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针对当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我们注重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务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好效果。
1、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年会制度。为进一步加大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近两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召开全市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市委分管领导、组织部长、无锡市局领导、全市各单位、部门分管领导、专兼职干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250多人参加会议。全面分析当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趋势,交流做好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年会的定期召开,大大增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分量,各地、各部门纷纷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部门党建目标考核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推进和落实。
2、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机制。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近两年,我们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上,推进了三项工作创新,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一是统一编 发党课学习资料。每月我们都要为全市6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统一印发党课学习参考资料,刻录发放时政专家讲座VCD光盘。这样既减轻了老干部支部书记的工作压力,又实现全市范围内学教活动的同步化、规范化,受到了老同志们的广泛欢迎;二是建立党支部书记经费补贴制度。07年,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各单位要根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不同规模,每年向老干部支部书记发放一定额度的经费补助,有效增强了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建立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均要1-2次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他们到理论辅导、外地考察,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帮助他们拓宽工作视野。将每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考核前十名的支部书记,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交流支部工作中好的经验,共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支部工作经验和办法,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推荐和宣传,以此实现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平衡性和同步性。
3、开办“老干部大讲堂”。为增强老干部思想教育的多样性,我们积极利用活动中心阵地建设较为先进的教育阵地,开办了“老干部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干部讲授党的重大理论、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和科学养生、生活情趣等知识。并鼓励、支持在城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自发组织,利用“老干部大讲堂”的平台,几个支部联合起来上大党课、搞大活动,交流学习体会、传播先进文化、传授个 人技艺等,提高活动频率,增强学习效果。“大讲堂”开办后,做到了每周有活动,自发组织和统一组织相结合,老同志们普遍反响良好。
4、开展“送学帮学促学”活动。近两年来,针对农村和行动不便的孤老、居家养老的老干部,我们部署开展了“关爱老干部,亲情进家门”活动。依托社区居委和村委的工作平台,整合社区资源,成立老干部社区(村委)服务站,由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定期送学习资料和政策法规、送医疗、送保健、送话疗、送家政服务进老干部家门,使每个老干部无论生活在哪里,组织关心的触角都能到达,都能及时得到思想教育和生活关爱,都能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二、以主题教育为载体,确保思想政治学习经常性
开展好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老干部实际的主题教育,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们注重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创新主题教育形式,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使我市开展的主题教育具有**地方特色,促进了全市老干部的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1、突出活动主题的时代性。对于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我们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就是坚持将老干部的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决策和全市发展的大局上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产生、增加和谐因素、发挥老干部作用。本着这样的工作原则,每年我们确定活动主题都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去年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建和谐秀美**,谱人生晚霞新篇”。今年我们又以“和谐**夕阳红”为主题,通过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部署开展“评选学习型老干部、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庆祝建国60周年老干部征文、演讲、书画展”等五大系列活动。鲜活、特色的活动主题,增强了老干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接受教育,保持思想常新。
2、突出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在选“精”课题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夯“实”内容。每年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注重围绕 “六个老有”,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全市重点老干部工作相结合,确保主题教育有序进行。二是与当党和国家及本市时政大事相结合,增强思想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实效性。三是与开展文体活动和为老服务结合起来,让教育出成效,老干部得实惠。四是与发挥老干部作用相结合,利用主题教育这一载体,调动老干部奉献余热的积极性。
3、突出主题活动的实效性。为确保活动实效性,我们不断加强服务和督查,保证全市活动开展得有点有面、各具特色。一是每年年初均要召开主题教育创新方案交流会,使新颖特色的活动方案在各老干部支部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每季度召开主题教育推进情况交流会,树典型、促后进,并使每个阶段的活动,环环紧扣,不断深入;三是将主题教育列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考核目标》,分列组织计划保障、政治理论学教、精神文化、老有所为4个基本目标,建立台帐,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计分考核,作为年终市委组织部和老干部局评选先进党支部、先进个人的首要依据,大大增强了各单位、支部开展活动的压力和动力,保证了面上的活动效果。
三、以构建平台为基础,确保思想政治建设实效性 发挥好老干部作用,组织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是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旺盛生命之所在。老干部党性强、威望高,有文化、懂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些都是老干部的独特优势。为此,我们积极构筑老有所为的新平台,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奉献余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1、深化开展“六个结对”活动。近两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六个结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旨在形成我市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通过支部间结对、老老结对、老少结对、与社区、学校结对等形式,既有效提高了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又为老干部关心教育下一代、参与社区建设、帮助青年干部成长、互助学习教育等方面发挥余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400多名高龄体弱等老同志结对开展互教助学,有40多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多个学校、社区、村结对共建,爱心捐助15万多元,共资助130多名青少年学生。今年,我们进一步引导开展特色结对活动。农林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挥业务特长,与种粮大户、水果蔬菜基地进行结对,送科技、送知识到田头、到果园;卫生系统的老医师,与乡镇基层卫生院结对,定期下乡进行专家会诊,为基层群众提供专家级的医疗服务;法院离退休干部与所在社区居委结对,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用法律知识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和个别帮教,等等。这样一些特色结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组建成立老干部宣讲团。为进一步挖掘、发挥老干部队伍的 思想政治优势,我们新组建成立了老干部宣讲团,聘请宣传部老部长、党校老教师、新四军老战士等理论功底深、宣讲能力强的老同志,作为宣讲团成员,定期深入社区、学校、基层老年活动室、农村村级组织等,宣传党的政治理论、重大决策、时政形势;宣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效;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文明新风新事。老干部宣讲团,既发挥了老干部的积极作用,又展示了老干部的独特风采。宣讲团所到之处,受到了一致欢迎。宣讲团成立半年多来,已经面向不同对象宣讲50多场次。
3、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用身边发生的先进事例来感染、启迪和激励老干部,是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完善宣传信息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网络。组建了局机关来稿编审组、组建老干部通信员队伍(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名信息员),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宣传信息网络。二是建设阵地。在原有《老干部园地》、“**老干部”网站的基础上,新增出刊《**老干部工作动态》,形成“一刊一站一园地”比较完备的宣传阵地。三是完善考核。每年举办宣传信息培训班,下达宣传任务,提高信息编写水平,并将宣传信息列入年终考评内容,提高信息工作表彰和奖励的标准,不断增强对宣传信息工作的动力和压力。
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在内部刊物“一刊一站一园地”上开设了宣传专栏,不定期地宣传老干部的先进典型。还主动联系《无锡日报老年生活周刊》、《**日报》等报纸刊物,扩大了宣传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将一个个具有个性鲜明的先进典型、先进集体事迹,呈现给 全市老干部和广大市民。如:去年全市老干部为汶川地震爱心捐款、缴纳特殊党费97万余元;离休干部唐炳元、孙速建为抗震救灾分别个人捐款2万和1.8万元;91岁离休干部史克平不顾年高体弱,长期担任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等。为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联合拍摄的专题片《晚霞秋色亦灿烂》,在**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播放,进一步激发了全市老干部学先进、当先进的政治热情,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情况,不断创新机制,有效搭建平台,将老干部思想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相结合,将政治学教与老干部的思想动态相结合,将思想教育与引导发挥积极作用相结合,不断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一、加强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显示。在化学课堂中,许多学生在进行被动学习,没有化学学习的热情,大大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转变,解放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用实际行动去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让高中化学教育局势得到逆转。首先,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中的权威,而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与学生讨论有关于甲烷的问题,讨论甲烷在生活中的存在、其存在的积极意义等。教师通过抛砖引玉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会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我表现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去自然地关注学生的变化,肯定学生的优势。高中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也会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得到建立。一位平易近人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依赖。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对待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轻松和谐。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跟着自己进行化学学习。当学生勇于表达观点时,哪怕存在错误,也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肯定,激励学生与自己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导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大大提高化学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解《氨硝酸硫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三种化学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并利用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三种物质的用途。当学生对其具有基本认知时,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得以创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对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四、加强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让化学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各学科学习模式的相似化,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过于枯燥。作为一个自然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且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讲解《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总结尽可能多的能源利用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抢答的方法去回答能源应用方面的问题,以计分的方式决定胜负,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接受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加强以人为本思想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会让高中化学课堂更加活跃,也让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第五篇:谈新课标下如何创新英语教学
谈新课标下如何创新英语教学
岑溪市实验小学
李莉莉
摘要:在新课改下如何创新英语教学,怎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关键词: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引进教育技术;探求教学新模式;注重情感教育。
关于李岚清副总理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一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我们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说明实施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了,摆在教师前的一个严竣话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探索式研究性学习。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充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在新课标下如何创新英语教学呢?下面就本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谈点体会和做法。
一、设疑启智
营造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认,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培养自立探究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在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ile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们就会进行
guess ,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课文教学中,教师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以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 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李如密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对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教学模式。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以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五、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思维
在现阶段,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笔,不仅使老师教得枯燥无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勉强为之只是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做法,变纯粹“传授性”教学方式为“探索性”教学。这就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场所。同时在夯实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我们要把英语学科教学当成是学生学会使用外语的过程,因为这种方法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优化过程,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如此,学生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各方面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六、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科研知识的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吸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听、说、读、写诸种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一旦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七、提高自身素质
引进教育技术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师则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良好的教学素质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为师之初,必须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德才兼备,这样对学生来说才更有亲和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从而使他们爱上英语课。在此基础上注重教法创新,不但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其想象、创造能力: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因为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挖掘人的潜力,培养现代化人才,从宏观上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譬如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兼备的电化教学设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融教法、学法于一体,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达到化枯燥为趣味,转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八、探求英语教学新模式,拓宽学习英语渠道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英语渠道。
一要创新课堂设计。对不同的课型结构,进行专门的课堂设计,突出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二要创新课程训练。依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专门的英语学习辅导材料,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 要创新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有所收获。
九、注重情感教育
激发感情共鸣
情感教育是一种融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激发为一体的教育方式。它以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在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自主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直接性接受,更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严爱”的招牌下以罚代教,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师生间产生疏远感,甚至造成情绪对立,导致学生放弃所学的科目,从而不利于正常有效地开展教学,因为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利用爱的教育能力,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因为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譬如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的去,作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使自己与学生心心相通,学生在爱的力量的感化之下,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同时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可以通过充满情感的眼神、表情、语言激发学生幸福、快乐、奋发的激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你所教的学科他们自然愿意学,尤其对差生他们自卑较强,信心不足,极少体验表扬滋味,一旦给他们一点温暖、鼓励,效果更明显。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