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初探
试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初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开始受到关注。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在中国的中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构成上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因为这门课程多侧重于教育学的形式和方法,并没有把心理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整个社会的认可度并不很高。本文试图将心理领域的团体心理辅导恰当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以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1、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特征
1.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有很多,最普遍认可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刘勇老师所下定义,他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针对个别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由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各种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技术,给成员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指导的咨询活动。
1.2 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特征
团体心理辅导除了具有优于个别心理辅导的高效性、经济性之外,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2.1 专业性
团体心理辅导综合了团体动力学、团体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指导者必须要有与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同时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要会用并能用好相对的专业知识。
1.2.2 开放性
团体心理辅导在其形式、方法上都具有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讨论等)相结合的形式,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中可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方法、团体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并没有一定的限制。
1.2.3 互动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为基础的,团体内的成员在此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
1.2.4 目标性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教育性与发展性为总体目标,每次团体心理辅导也都有其针对特定团体问题的分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来帮助其成员解决各种相对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和作用
2.1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教育功能。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成员借助各种语言、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受,这有利于成员的社会性的发展。另外,辅导的过程也是成员主动学习、自我整合、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些有利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教育。
(2)发展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的总目的之一就是它的发展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的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
(3)预防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通过团体辅导,可使成员加深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不适性行为,并加以纠正。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流。
(4)治疗性功能。在团体方式下,由于治疗的情境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与现实状况,因此在团体中处理心理问题更易产生效果(例如,社交障碍问题)。
2.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Capuzzi和Corey在他们的《20世纪90年代心理咨询展望》一书中,描述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八个方面:第一,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第三,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的哲学;第四,能容任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第五,学会问题解决和正确决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第六,能敏锐的感知他人的需要;第七,增加关心他人的能力;第八,学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3、团体游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教学设计
3.1 促进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1.1 促进同伴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心有芊芊结
课程目标:通过团体协作游戏,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的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
活动程序: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指导教师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指导教师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指导教师会叫停,学生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形成许多结。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钻、跨等)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3.1.2 促进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解救人质
课程目标: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得以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座椅板凳若干,一块较大的挡帘,一打小卡纸。
活动程序:每十对亲子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家长与学生分别坐在挡帘两侧,挡帘完全把两侧隔开,不能看到对面。给每个家长十张标有序号的卡纸,告知每个家长卡纸序号即为家长序号并告知其不要发出声音。指导教师问家长他们孩子相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你的孩子有什么缺点?),家长在卡纸上作答,并有指导教师把不同序号的卡纸答案念给学生,让学生猜出那个序号的家长是自己的家长。猜对的学生成功“解救”出自己的家长,没猜对的继续进行。最后,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进行亲子关系的论坛。
3.2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2.1 完善自我概念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找到真实的我
课程目标: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完善的概念,更加客观的评价,形成与客观自我相符的自我概念。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卡纸若干。
活动程序:给学生每人发三张卡纸,让其在第一张卡纸上写下20个“我是一个„„样的人”,尽量写一些能够反映出个人人格、性格特质、观念的词语来补全句子。让其在第二张卡纸上写下“我的优点有„„”在第三张卡之上写下“我的缺点有„„”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2.2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闪出我的小行星
课程目标:通过找到自己的长处,体验个人荣誉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间互相支持,从而勇敢面对更大的挑战。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桌椅板凳若干,塑料花一支,鼓。
活动程序: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来选出同学,让其发挥其特长来表演个节目,并让其它同学加以评价,教师对那些腼腆的学生进行鼓励。
第二篇: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一的应用
初中新生班级心理辅导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提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二、初中生入学适应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应根据中学生的适应心理特点进行,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前首先来分析初中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
1.初中生主要的心理不适应表现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活动一:我们的学校
目的:了解学生在新环境中的感受,增加学生对新学校的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了解,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心理相融。
活动步骤:
(1)室内讲座
①教师介绍学校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学校的光荣传统、学校的名师、历届优秀毕业生。
②教师介绍学校的各种机构和服务设施。
③教师介绍学校的文化建设、校纪校规和各种奖励措施。
④教师介绍本班任课教师情况。
(2)室外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文体活动中心、食堂、浴池等。
(3)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交流
我对学校的印象。
假如我是校长,我们的学校发展是_______
②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两学生互换角色,重来一遍。
③讨论:你按照要求摔倒了吗,如果你没有做到,解释为什么。你信任你的合作者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者吗?你更愿意做摔倒者还是救助者?谈谈本次活动的体会。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果需要在辅导后进一步巩固,使学生将在辅导中学来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所以辅导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作业。如,写每次活动后的体会,将自己在辅导活动中的成长与进步记录下来。给同学打电话,到同学家拜访,几个学生合作为班级做一件好事等等。
三、辅导中需注意的问题
初中生的入学适应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一天的活动中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及班级的情况,每周开展一次或两次辅导活动,系列活动最好是在新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完成。
每次辅导活动前,教师需说明本次活动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会把活动误以为是游戏,玩玩而已,活动过程中不认真,活动后也不能细心体会与反思,不能达到辅导的目的。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重要的是活动后的经验分享,因此,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考虑活动时间的使用,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体会。
第三篇: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一、心理训练目标:1.协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将此种领悟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2.更好地接纳自己及他人。3.使学生学习降低生活环境的干扰,使其能减少自寻烦恼的机会。4.使学生学习达成行为改变和基本的认知改变,包括学习如何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学习接纳自己成为孰能无过的正常人。
二、训练方法:运用挑战、提问、议论、鼓励,甚至命令等方法来促使学生面对和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三、活动过程:我们的感觉无疑受到了外在事件影响,受到身体化学变化的影响,受到了过去的冲突和创伤的影响。不过,这些理论是以这样一个观念为基础的,即我们的情感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当你说我就是对自己的感觉方式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不仅使自己成为痛苦的牺牲品,而且是在自我愚弄,因为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感觉方式。假如你想获得更良好的感觉,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正是你的思想和态度--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感觉。你现在就可以学习改变你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1.为了证明思想和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只要考察一下你对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以许多方式作出的反应就行了。2.假定我告诉你:我真喜欢你,你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请你说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3.令你感觉不好的绝大多数消极思想实际上都是天真和不符合现实的。4.下面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十种天真的思想方式。请仔细阅读。把你家庭作业中写的、引起你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失真的思想信念与之对比一下,看看属于哪一类:(1)非此即彼:你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事物。例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你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2)以偏概全:你把某个单独的消极事件,诸如考试不及格,或同学不理你,看作是一种无止境的失败,一提到这件事情,你就用上了总是或从不这样的字眼。(3)心理过滤:你挑出某个消极事件的细节,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于是在你眼里整个现实变成了黑暗,就像一滴墨水弄脏了一池清水一样。(4)贬抑积极事物:通常坚持以为它们是不算数的,你拒绝了积极的经验。如果你干了一件出色的工作,你仍以为它还不够好,或别人也同样能做好。贬抑积极事物,抹杀了生活的快乐及自己的长处,使你感到无能为力及得不偿失。(5)仓促下结论:在你的结论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你对事态作出了消极的解释。瞎猜疑: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你武断得出某人对你冷淡的结论。瞎预言:你预言事情将变得糟糕。在考试之前自言自语道:我肯定是考不好的,要是我不及格的话,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郁郁寡欢的话,你会自忖道:我的心情再也好不起来了。(6)夸大其辞:你过份夸大了你的问题和缺点的严重性,或者你过份轻视了你的可贵品质的重要性。(7)你断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如我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是很恐惧的;或者我感到内疚,我首先是一个堕落的人;或者我感到愤怒,这证明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我感到自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或者我感到失望,我肯定是没有希望的。(8)虚拟陈述:你以为事态的发展迎合你的希望或期望。一位学习优异的同学在做了100道数学练习题后,她自言自语道:我不该错这么多题。这使她感到沮丧,以致她一连几天也不再去做习题了。必须、务必、不得不都是相似的罪魁祸首。针对自身的虚拟陈述导致内疚和挫折,针对他人和世人的虚拟陈述则导致愤怒和灰心丧气。如他不该那么固执己见和争强好胜。许多人试图用应该怎样和不应该如此的话语来激发自己,就好像他们是一些懈怠者,在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及遵守课堂纪律之前,必须对他们作一些惩罚,教案《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教案》。我不应该上课讲话,虚假陈述使你往往难以克制,并且你会有去做某件恰好相反的事情的冲动,因此虚拟陈述往往是起不了作用的。(9)贴标签:贴标签是非此即彼思想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是给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如我是一个没用的人,你还可能给自己贴上一个傻瓜、一个失败者、一个笨蛋等标签。贴标签是完全非理性的,因为这个标签同你的所作所为是不相符合的。人类是存在的,但是傻瓜、没用的人、笨蛋是不存在的。这些标签是毫无用处的抽象的事物,它们只会导致愤怒、焦虑、沮丧和缺乏自尊。你也会给别人贴标签。当某个同学冒犯了你的时候,你会自忖道:他是一个混蛋!,于是你觉得问题出在那个人性格或本质上,而不在于他的思想或行为。你把他贬得一无是处。这使你对改善事态怀有敌意和不抱希望,没有给事情变好留有余地。(10)人格化和责怪:当你对并非由你完全控制得了的某件事情负责的时候,就产生了人格化。当一位班里的中队长得知此次中队在全校体育比赛成绩不佳时,她并没有仔细地寻找失败的原因,而是自责道:这证明我是一个不称职的中队长。当一个同学遭到爸爸毒打时,他自忖道:要是我平时听他的话,不惹他生气,他就不会打我了。人格化导致内疚、羞耻和不胜任感。有些人的行为正好相反。他们因自身的问题而责怪别人或责怪当时的条件。他们忽视了有助于解决那些问题的各种途径。我之所以没被评上三好学生,是因为老师看不上我。责怪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别人将拒绝做替罪羊,而且他会以牙还牙地对你进行大肆攻击。5.自我意识练习(1)老师提示:首先,是你的思想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情绪;其次,是你特定的消极思想信念引起了特定消极情绪;再次,令你感到忧郁、焦虑、内疚、愤怒或沮丧的消极思想信念往往是失真的,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要认识到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情绪之间的这层重要关系是消除不良情绪的第一步。(2)自我意识练习将使你注意各种失真的思想信念,这些失真思想信念往往同各种消极情绪有联系。愤怒:①请你想想你在生气愤怒时的情景,把你生气愤怒时的那种情况简要记录下来: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生自己气还是生别人的气?②请记录下你当时的消极思想信念与情绪;你是否感觉受到了伤害?厌烦?沮丧?你头脑里闪过了什么念头?你是否暗中诅咒对方是个无耻的家伙?或诅咒他是自私的家伙?亦或诅咒他们对你太不公平,不讲道理?③对照前面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生气愤怒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例如:虚拟陈述:他不应该如此说,或她没有权利那样想。贴标签:他是一个混蛋。心里过滤:她竟然对我毫不尊重。责怪:这全是他的过错。非此即彼:在这件事上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以偏概全:她从来都是只想到她自己。请把你的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a.b.c.焦虑和恐惧(1)请你试想一下感到焦虑和不安时的某个情景并作简要记录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否对某次重要考试或你不得不作的讲话感到惶恐不安?(2)请找出消极思想信念:你当时自言自语些什么?你当时提了些什么?也许正在想着即将发生的某件糟糕事情,也许你正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焦虑和恐惧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例如:瞎预言:我是那样紧张不安,要是我昏厥过去或精神分裂那该如何是好呢?瞎猜疑:如果别人知道我这么紧张不安的话,他们会看不起我。虚拟陈述:我不应该感到惊慌失措,这是不正常的,我这是怎么的啦?情绪化推理:我感到害怕。所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是太可怕了。夸大其辞:真是太没脸见人了,我们班的球输惨了!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a.b.c.紧张(1)试想一下当你紧张时的某个情景。(2)请找出你的消极思想信念。(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紧张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例如:瞎预言:我将一事无成。非此即彼:我要把老师交给我的工作做得完满无缺。虚假陈述:我不该犯任何错误。贬抑积极事物:我今天什么事情都没做。瞎猜疑:老师在我爸妈面前告我的状,让我爸爸妈妈打我。夸大其辞:我在班级里做的事情数不胜数。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a.b.c.d.请在下面表格里作是或否的回答:消极情感是否1.悲伤或忧郁2.恐惧、担心、焦虑、害怕3.厌恶、急躁、不满或生气4.挫折、沮丧5.压迫、强迫6.内疚或羞耻7.失望或泄气8.无能或自卑9.精疲力竭、劳累、厌倦、一蹶不振10.枯燥乏味、无动于衷、漠不关心11.孤独、让人爱怜、孤单12.其它情绪现在不期望你能够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只要求你专心致志地做好这些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你思想观念和感觉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有更多的了解。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01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测试题
【心理健康教育】01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测试题
o o o o 1.(c)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
A.学校心理教育
B.学校心理咨询
C.团体心理辅导
D.心理课
答案正确!
o o o o 2.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可以(d)
A.随时与其班主任沟通
B.随时与其家长
C.随时与同行沟通
D.在遵守保密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其班主任、家长沟通
答案正确!
o o o o 3.“人本主义”的倡导者是(c)
A.马斯洛
B.温勒
C.卡尔·罗杰斯
D.皮亚杰
答案正确!
o o o 4.团体心理辅导的“暖身阶段”重要的任务是(b)
A.辅导者了解成员基本情况
B.成员间相互认识,消除紧张感
C.了解成员存在的问题 o
答案正确!D.说明辅导主题
o o o o 5.心理辅导者是(d)
A.教育者
B.评判者
C.指导者
D.协助者
答案正确!
第五篇:叙事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叙事治疗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将叙事治疗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方法:采取一名面临降级学生为例,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结果:通过团体辅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均收获了面对困难的办法;结论:将叙事治疗应用与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叙事治疗 团体心理辅导 鹰架对话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QYJY20170118);课题名称:叙事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41-01
一、叙事治疗简述
叙事心理治疗来自西方福柯的语言即是权利的哲学思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改变使其获得重生。在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Epston)创始。与传统心理治疗比较叙事疗法更注重“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以解决问题为焦点,关注来访者的语言,不去深究根源性问题。其快速、直接的后结构主义的治疗方式受到了众多心理工作者的青睐。解构式倾听、外化问题、寻找特殊意义事件等叙事治疗方式将人与问题分开,使来访者以第三方的角度重新看待受困扰的问题,重构生命价值与意义。
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符合中国儒家的“省”和禅宗的“悟”,更适用于善于自律的国人,叙事疗法不仅使人们看到受困的问题,更看到了自身的闪光点和价值。通过语言的建构重新找到有价值的自我,正如建构主义学派的皮亚杰所说,人们是在与周围互?拥墓?程中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发展了自我。
二、团体心理辅导简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游戏等活动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大学校园内,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共性大于个性,但碍于面子学生不愿走进咨询室,更不愿与他人暴露深层问题,但情绪的长期压抑会对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而叙事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恰恰填补了此空白。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问题外化”使受困学生和团体其他成员一起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弱化问题对人的影响。此种发展性团体成员通过讨论、见证、分享,掌握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预防同类问题的发生,并为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彼此的联结,促进人格成长。
三、叙事疗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实例
“鹰架对话”的灵感来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观点是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在社会合作中有经验的个体为其他成员提供成熟的建设性意见促进其他成员成长。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绝不是一个自我独立发展的过程,而是在和环境、周围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创造自己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为了让受困者摆脱自身困境,团体成员的互动就是搭建鹰架(scaffolding)的过程,鹰架为个案提供掌握跨越困境的经验,在团体成员的见证下拉开与受困问题的距离,迈向新的可能。鹰架的意思就是一种支持受困者努力的系统,且非常敏感地融入受困着的需要。下面为一例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小S为一名大三男生,目前因学业问题面临降级,不愿意上课。特组织叙事治疗团体并截取鹰架对话如下:
咨询师:不良情绪如何影响你?
小S:过去很紧张,面对这么多科非常焦虑。看书看不进去,看到别的同学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自己着急。现在无所谓,没太多感觉。
咨询师:那在你面对那么多焦虑、紧张时候你是怎么陪伴自己的?
小S:我先告诉自己要放松,然后听歌和跑步。
咨询师:告诉自己要放松对你的紧张和焦虑有怎样的支持?
小S:他们帮助我更相信自己,告诉我不要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但是现在没什么效果了已经。
咨询师:大家做过什么帮助自己提高成绩?
小A:就是上课注意听课,下课完成作业,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感到压力大,就挺挺就过去了,坚持一段时间。
小B: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多琢磨。
小C: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好朋友聊天,看电影。之后心情好了就能学习了。
小D:给我爸爸打电话,我爸爸经常鼓励我,感觉能好点。
咨询师:听到大家的分享,你看到了什么是你之前没看到的?
小S:听了大家的话,最主要的感受就是我父母不相信我,从小不认可我,成绩也一直不好,每次考试之前都很紧张,即使看过的都想不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听了小D的我很羡慕很希望父母给我鼓励和支持。可是,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候只想告诉他们好的一面,告诉他们我现在很好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可现状却恰好相反,压力很大。小B说的多观察和多琢磨我没想过,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在战斗,很无助。小C说的我更多的时候时自己一个人抗,很少和朋友吐露过心声。谢谢大家给我这么多启发,并且让我看到主动解决问题是一种高很棒的感觉。
咨询师:你想想10年后的你对现在的你会说些什么?
小S:放下你的心魔,没什么大不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咨询师:现在的你听到10年后的你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什么?
小S:觉得再大的困难都会过去,而且现在也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我想改变就会有所改善,好的改善。
咨询师:现在的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S:我觉得现在的经历也很珍贵,它促使我改变和面对,可能是面对父母,也可能是面对不好的自己,但是现在没那么恐惧,有力量些。我知道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现在愿意尝试,听大家的意见觉得自己有出路了。
四、讨论
叙事治疗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格交融碰撞的时期,既稳定又动摇,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被长期压抑后果严重,而面对和分享则是化解问题的良药。通过叙事治疗的问题外化、见证、寻找特殊意义事件等方法使团体成员受益。在团体中让来访者看到了问题或许并不是问题,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在团体辅导之后,该生制订了学习计划,并定期参加心理辅导,考试通过。团体其他成员也表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觉察。
参考文献
[1]肖凌.李焰.叙事治疗的西方哲学渊源.心理学探.2010-5-第30卷.29-33.[2]蒋继华.从语言到话语―当代文学批评外转的机理研究.学术论坛2017-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