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时间:2019-05-15 05: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第一篇: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 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

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河南省在职研究生网

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的----------。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

6、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有远大的教育理想

B.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C.具有符合时代 精神的教育理念

D.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话反映了---------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8、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9、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0、体现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统一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

B.参与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合作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近代教育史上,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课程理论上的分歧之一是经验论或--------。

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的趋势。

4、心理学家格赛尔进行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5、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在职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体育

2、校园文化

3、陶冶教育法

4、读书指导法

5、教学策略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在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2、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3、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情感。

4、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5、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实质是强调学生活动。

在职考研不懂?就去河南在职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对策。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请阅读下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

关于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发展思路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在职研究生全国联考历年真题

——一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关于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两基”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打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一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打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革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各地区城市对农村学习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民族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水平。

——以输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河南人自己的在职考研网

依据该文件:

1、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

2、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第二篇: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O3 R6 l)F* f8 C!O!@(u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探索教育规律 D.总结教经验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著作是我国的()。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b6 j B._% i& D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文化D.生产力8 R* U(O3 q0 Z5 N0 p# 4.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做是最早的()。, H(K9 p, s' J5 }$ O' S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33 z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6.2001年颁布的(),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 c1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方法》 7.提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观点的是()。9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7M A.《关于教师职业的性质》 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_9 H!@1 S$ C.《有关教师地位的决议》 D.《关于教师工作的性质》

9.“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观点,属于()。]_ A.道德原则 B.道德价值 C.道德目的 D.道德过程 10.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的出现,是在()。S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中期 h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________教育。2.在古代希腊,出现了雅典教育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9v 3.________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________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把儿童看作________。x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1q 2.人力资本& 3. 课程计划

4.常模参照性评价$C 5.德育方法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活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C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2.“帮助少年起飞”是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O)e$ s)g8 O-` 3.我国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

4.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在于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和职责。

5.使学生掌握知识是 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最终目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F 2.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8 _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我提前一星期,在班级宣布将进行班干部改选。由于以往的小干部竞选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最终人选却由老师决定的,所以大家对于这一消息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向大家郑重宣布:“本次改选当场唱票,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里。”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改选过程中,教室里的情景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的振振有辞,有的急不可耐,有的抢着上台,有的甚至情绪激动,热泪盈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平日调皮、颇为头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讲台,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张的唱票结束后。我审视黑板上的结果。票数相对集中的是班中的几位佼佼者,他们各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但是人数不多。接下来的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足有十几个,他们票数接近,多为有特长、有个性的男生。如果按原有的设想,从中选出八位学生作为小干部的话,一方面,产生的新班委与原有的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这个大群体中的绝大部分要落选。回想刚才他们演讲时的自信和期待,再看看现在的失落与灰心,我久久不语。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际闪过:如果增设一个班委,变成两个班委,那么就有十六位学生当选,那些有个性、有特长的、长期游离于“管理层”外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他们神往的“组织”,一展他们的风采,实现他们演讲中的设想与承诺,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我当即宣布“组建两个班委,选出十六位小干部。”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沸腾了„„

竞选选出的16位小干部,组成两个班委。再各增加一个宣传小组(4人),一个策划小组(4人),分别由各班委自己组建,小干部不能兼职。这样每个班委有16人组成,全班共有32位小干部。所选的两个班委按月轮流管理班级,互相竞争,互相协助。每月的月尾召开一次小干部会议(两个班委同时召开),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D 4.B 5.C 6.C 7.D 8.B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制度化教育 2.斯巴达教育 3.讲授法 4.知识逻辑顺序 5.权利主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2.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3.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4.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掌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掌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其成绩的优劣。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2.错。“帮助少年起飞”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3.错。它们属于综合课程。

4.错。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5.错。掌握知识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判断正确,给3分,解释酌情给1一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答: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限制;(1分)

(2)实践性不强;(1分)(3)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分)

(4)不利于因材施教;(3分)(5)教学进程程序化、固定化;(1分)(6)易造成人为分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分)(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1分)(结合实际论述,酌情给1一6分)

2.试沦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答:(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每小点3分,共9分)(2)教育民主化的现实意义。(根据论述酌情给1一6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答:(1)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3分)(2)“双班委”制,是班主任建立的新的班级常规制度;(3分)(3)“双班委”制的施行,一方面,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更多的学生,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一成不变向动态发展;(3分)另一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3分)

(4)在“双班委”制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负起协调的责任。

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灵感出现在创造活动的(B)。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酝酿期 D.验证期

2.提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心理学

家是(A)。

A.弗洛伊德 B.达尔文 c.詹姆斯 D.麦独孤

3.一般说来,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

个体的行为动机(D)。

A.强化 B.提高 C.形成 D.降低

4.下列属于封闭的动作技能是(B)。

A.击剑 B.跳水 C.打篮球 D.拳击

5.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A)。

A.位置 B.高度 C.方向 D.关系

6.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D)。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

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8.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B)。

A.同化 B.动作 C.适应 D.成熟

9.熟悉英语的人,在阅读英文材料时,可以一目十行,这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 体,这种现象叫(C)。

A.真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D.错动知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3.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功能固定—。

4.在意志行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第二信号系统—。

5.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标准化测验

2.知觉

3.再造想象

4.技能

5.液态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

3.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4.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6.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 调节。

3.根据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谈谈如何根据气 质类型因材施教。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1.B 2.A 3.D 4.B 5.A 6.D 7.C 8.B 9.C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意志过程2.语言3.功能固定(功能固着)4.第二信号系统 5.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

2.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 的直接反映。

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4.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

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5.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兴奋过程(2分);

(2)抑制过程(2分);

(3)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分)。

2.(1)最近发展区(2分);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分);

(3)学习的最佳期限(1分)。

3.(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分);

(2)观察的品质有: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4分)。

4.(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所掌握的是日常概念

或前科学概念(2分);

(2)通过课堂教学(包括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3分)。

5.(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3分);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2分)。

6.(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分);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分);

(3)能力结构类型的差异(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1)衰退理论(4分);

(2)干扰理论(4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2.(1)教师良好情绪标准的掌握(5分);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5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5分)。

3.(1)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每种类型的描述2分,共8分);

(2)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第三篇: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2.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A.环境B.教育C.遗传D.人的主观能动性

4.17世纪,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念而提出设置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洛克C.卢梭D.夸美纽斯

5.既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的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案

6.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了的教学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统一

C.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7.当前,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B.合作教学C.分组教学D.自主学习

8.在道德教育理论上,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的是。

A.杜威B.班杜拉C.柯尔伯格D.涂尔干

9.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B.案例法C.观察法D.调查法

10.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是。

A.单通道授受的关系B.朋友式友好帮助的关系

C.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系D.放任自由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

3.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4.目前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阶段性班级活动,可以分为和竞赛型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2.美育3.核心课程4.教学评价5.学校德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未来”是少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3.潜在课程也是真正的课程。

4.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价值观的核心是个性化的价值观。

5.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实现的。

I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2.试结合实际论述德育过程的结构与主要矛盾。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给“母亲”一个答复。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走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作者:张晓风转引自《现代语文(高中版)2004年第5期)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2、B3、A4、D5、C6、D7、A8、C9、A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问题2.个别差异性3.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4.实践能力5.工作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3.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种课程。

4.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对。(1分)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

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2分)教育方向的明确、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质量的评估等都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分)

2.错。(1分)“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2分)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因此,“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2分)

3.错。(1分)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这里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索。(2分)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1分)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1分)

4.错。(1分)教师的价值观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2分)他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2分)

5.错。(1分)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4分)

五、论述题(刨、题15分,共30分)

1.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2分)基本特点:(1)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2分)

(2)以解决问题为主题;(2分)

(3)学生自主选择;(2分)

(4)关注探究性认识过程;(2分)

根据论述酌情给分。(1—5分)

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o(4分)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智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1分)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同时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主体。(1分)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曼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1分)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实施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分)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分)根据联系教育实际的论述酌情给分。(1—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的气息。(3分)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分)

3.根据论述酌情给分。(1—8分)

第四篇: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试卷

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及以次指导人们行为的属性是指()。A.法律的普遍性 B.法律的规范性 C.法律的可诉性 D.法律的程序性 2.下列有关法的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 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 C.法律原则不能调整社会关系 D.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 3.法律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的拘束力 B.法律的溯及力 C.法律的继承性 D.法律的对事效力 4.把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的根据是()。A.法律设定的行为模式不同 B.法律保护的权益不同 C.法律效力的大小不同 D.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起源的共同规律的是()。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发展到各自独立 6.地方性法规是指()。

A.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D.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7.制宪机关是()。

A.宪法起草机关 B.一般来说是制定宪法的临时性机关

C.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 D.是具有广泛民意基础并通过任命产生的制宪机关 8.在总统制国家中()。

A.国会能够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总统辞职 B.国会有权通过弹劾或者通过特别司法程序免除总统职务 C.总统必须向国会负责 D.政府成员一般由议员兼任 9.根据我国选举法,人民团体()。

A.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B.只能联合推荐代表候选人 C.只能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D.不能推荐代表候选人 10.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税收和公共开支的机关是()。

A.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B.特别行政区政府 C.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D.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11.公民基本义务的性质表现在()。

A.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伦理与道德性质,不具有法律效力 B.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具有伦理与道德性质, 具有法律效力

C.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文本中直接规定的义务,因此具有法律效力 D.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些具有伦理和道德性质,有些具有法律性质

12.下列选项中,不属“六禁”内容的是()A.金禁 B.嬉禁 C.狡禁 D.宫禁 13.上请制度最早确立于()。A.西汉 B.三国 C.南北朝 D.隋代

14.唐朝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没有()A.大理寺 B.御史台 C.中书省 D.刑部 15.中国传统法律将无利息的借贷称为()A.出举 B.傅别 C.负债 D.便取 16.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含义是指()。

A.所有的平等社会关系,民法都调整 B.非法人团体参与的平等的社会关系,民法不调整 C.凡是公民、法人、非法人团体之间需由民法调整的平等社会关系民法均应调整 D.知识产权关系民法不调整 17.出生()。

A.不能由本人意思决定,因此是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B.可以由父母的意思决定,因此是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C.不能产生任何民事后果,因此不是一种法律事实 D.既是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也是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18.被宣告死亡的人生还,根据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人,原物不存在的,应()。A.折价全部返还 B.折价返还一半 C.不折价返还 D.折价适当补偿

19.依照《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止事由须发生于()。A.诉讼时效期间内 B.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1年内

C.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3个月内 D.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20.甲向乙定作红木沙发一套,乙在制作中不慎失火,将甲提供的红木原料烧毁.乙()。A.应赔偿甲的原料损失,但甲应支付保管期间的保管费 B.不应赔偿甲的原料损失 C.适当赔偿甲的原料损失 D.应赔偿甲的原料损失 21.修理、重作、更换的责任()。

A.只适用于违约 B.违约、侵权都适用 C.只适用于侵权 D.只适用于买卖合同 22.甲乙为亲表兄妹,欲结婚,登记机关()。

A.在甲乙保证不生育条件下,应准予结婚 B.即使在甲乙保证不生育的条件下,也不能准予结婚

C.查证如均已达到结婚年龄,可准予结婚

D.查证甲乙均为离异者并均有子女,保证不再生育,可准予结婚

23.甲以事先拟订的格式条款与乙签定合同,后双方对该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经法院审理,对该条款可以有两种不同解释,此种情形,依法应()。A.采用对甲不利的解释 B.采用对乙不利的解释 C.根据公平原则予以解释 D.确认该条款无效

24.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条规定中的“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属于()。A.定罪情节 B.量刑情节 C.犯罪构成要件 D.既是定罪情节也是量刑情节 25.盗窃信用卡又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在刑法理论上将之概括为()。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转化犯 D.吸收犯

26.根据我国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2年考验期内又犯过失罪的,应当()。

A.2年考验期届满后仍然减为无期徒刑 B.核准执行死刑

C.将死刑缓期2年执行与新犯的过失罪并罚 D.由法院裁定延长考验期2年

27.李某将肖某(女)绑架,意图带到外地卖掉。在去外地的途中,李某对肖某产生好感,爱护有加。二人到海南云南旅游一个多月后,各自回家。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属于()。A.绑架罪的既遂 B.绑架罪的中止 C.拐卖妇女罪的既遂 D.拐卖妇女罪的中止 28.香港某黑社会组织派人到我国内地发展成员,张某听过该黑社会组织人员的介绍后,便加入了该黑社会组织.对张某的行为依法()。A.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论处 B.以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论处 C.以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论处 D.不以犯罪论处

29.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该条规定的“本法”是指()。A.刑法典 B.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C.刑法、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D.我国所有的全国性刑法规范

3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将其新犯之罪判决后,与正在执行的刑罚的并罚方法是()。

A.先减后并 B.先并后减 C.并科执行

D.根据新判处刑罚和正在执行刑罚的性质,灵活适用不同的并罚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31.下列有关法学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B.实证主义法学的概念是“实证法”的概念 C.社会学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 D.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32.法律的可诉性特征是指()。

A.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起诉的根据 B.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辩护的根据 C.法律可以成为法官裁判的根据 D.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33.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非正式渊源的是()。A.政策 B.判例 C.习惯 C.行政规章 34.法治的含义包括相互联系的方面是()。

A.每个人服从且只服从法律的统治 B.国家权威机构必须根据法律行使权力与管理公共事务

C.法律制度严密和完备 D.为人们服从的法律是良法 35.“自然公正”的最基本要求包括()。A.任何法官的任职必须经过职业的培训

B.任何人不能自己审理自己或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 C.任何被告的上诉权利都不得被剥夺 D.任何诉词都要被听取 36.根据权利正当性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A.法律权利 B.道德权利 C.现实权利 D.习惯权利 37.法律解释可分为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下列属于无权解释的是()。A.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 B.国务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 C.自治区政府对自治条例的解释 D.权威学者对《选举法》立法目的的解释 38.以下表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 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

39.关于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B.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 C.执政党的政策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现 D.执政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

40.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答案应该是ACD)。

A.我国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法律法规违反宪法的建议 B.我国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法律法规违反宪法的要求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法规规章备案条例》规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备案审查制度

41.紧急状态下可以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克减,但是()。

A.克减必须以恢复宪法秩序为限 B.不是公民所有的基本权利都要克减 C.应当选择对公民权利损害最小的克减方法

D.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克减并不表明宪法不再发挥保障人权的功能

4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合作和协商的形式有()。A.以民主协商会、座谈会和谈心会等会议形式对中共中央提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 B.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参政议政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拥有立法倡议权 43.宪法序言规定的内容主要有()。

A.制宪的宗旨和目的 B.制宪的经过 C.宪法的修改程序 D.国家的基本制度 44.德国联邦宪法法院()。A.由9名法官组成 B.法官任期12年但不得连任 C.法官可以兼任大学教授 D.法官任期12年可以连任 45.宪法惯例()。

A.是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行为规范 B.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 C.不具有司法上的适用性 D.可能因时代的发展而被废弃 46.全国人大常委会(答案应该是AC)。

A.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人选

C.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D.规定、决定并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47.秦律规定“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不属于()A.公罪 B.私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48.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不是在()A.秦代 B.晋代 C.北齐 D.北宋 49.中国历史上规定以身高为标准承担刑事责任的不是()。A.西周 B.隋代 C.秦代 D.汉代

50.“十恶”规定于()A.晋律 B.隋律 C.唐律 D.北齐律 51.表见代理包括()。

A.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足以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代理人进行法律行为 B.根本无代理权的人冒充代理人进行代理活动

C.超越代理权进行代理活动,足以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D.根本无代理权的人冒充代理人,而被代理人知道后并未表示反对,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52.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权利包括()。A.生命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名称权

53.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包括(答案应该是ABCD)。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C.遗弃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D.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54.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有()。A.抵押权 B.质权 C.典权 D.留置权 55.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A.先占 B.添附 C.买卖 D.继承 56.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包括()。

A.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 B.债权人已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C.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债的内容发生争议 D.债务人请求债权人延长履行期限

5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A.自物权 B.他物权 C.用益物权 D.担保物权 58.知识产权的特点包括()A.专有性 B.无形性 C.地域性 D.时间性 59.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正当理由包括()。

A.正当防卫 B.不可抗力 C.被害人有过失 D.被害人同意

60.合同签订后,应后履行义务的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丧失商业信誉 C.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D.法定代表人变更 6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A.暴力性犯罪 B.走私犯罪 C.毒品犯罪 D.恐怖组织犯罪

62.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受贿罪又利用职务便利实施下列哪些犯罪的,不进行数罪并罚?()。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挪用公款罪

C.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 D.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63.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非罪事由包括()。A.防卫过当 B.紧急避险 C.意外事件 D.不可抗力

6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A.绑架他人又将人质杀害的 B.驾驶机动车辆向人群冲撞致多人死亡的

C.为骗取保险金将被保险人杀害的 D.驾驶摩托车抢夺他人财物导致被害人死亡的. 65.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A.将公款归本人使用 B.将公款归本人以外的其他自然人使用 C.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D.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66.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情形中适用数罪并罚的有()。A.犯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又构成其他犯罪的 B.挪用公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又构成其他犯罪的 C.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实施杀人、爆炸犯罪的 D.刑讯逼供将被害人殴打致死的

67.假冒注册商标罪中的“相同商标”是指()。

A.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 B.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相似

C.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 D.必须是伪造的商标 68.我国刑法规定的减刑制度包括()。

A.减轻处罚 B.死刑执行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 C.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应当减刑 D.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可以减刑 6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刑法理论和刑法规定的有()。A.刑罚的目的是消灭犯罪 B.贪污罪的主体与受贿罪的主体相同 C.对于累犯应当加重处罚 D.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相同 70.劫持航空器罪中的航空器包括()。

A.军事航空器 B.政府航空器 C.民用航空器 D.外国航空器 三.案例分析题

71.甲向乙借款人民币10万元,约定借期为2年,月息4‰。乙因担心甲到期无力还款,要求甲找人担保。甲找到自己的朋友丙做保证人,与乙签订了有担保条款的借款合同,但合同中关于担保的条款仅规定“丙对甲的还款义务承担保证责任”。2年后,甲未履行还款义务,乙即请求丙偿还借款本息,被丙以保证责任约定不明为由予以拒绝。

请回答以下问题:⑴本案存在几项法律关系?⑵丙是否有权拒绝乙的请求? ⑶丙是否应对借款的利息承担保证责任?

72.甲以开发“水变汽油”项目为由,向乙借款50万元人民币,利息高出银行同期贷款的10倍。乙考虑到风险太大,便请某律师事务所委派的律师见证,律师在未调查的情况下出具了见证书。后乙发现甲根本未搞什么开发项目,知是受骗。甲因诈骗嫌疑被捕,所骗50万元挥霍一空,无力返还。乙遂以律师见证不当为由将律师事务所作为被告诉至法院。1)此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2)律师事务所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法院应如何处理? 73.蔡某系某城市的下岗职工,因生活困难,遂产生了盗窃井盖卖钱度日的念头。某日晚,蔡某借一平板车,将该市某主干道机动车道及人行横道上的21个井盖盗走,价值6000余元,销赃后实得款720元。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请分析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74.某党报记者刘某在该报发表了甲公司产品质量有问题的报道。甲公司经理韩某看到后非常气愤,便让副经理刁某找到刘某,要求刘某刊登澄清文章,消除不良影响。刘某不同意,并称自己还有反映该公司产品质量差的更详细的资料,准备继续发表。刁某经与刘某讨价还价,同意付给刘某人民币40万元,刘某就不再继续发表该公司产品质量差的文章。第二天,刁某约刘某到一宾馆将人民币40万元交给刘某。因韩某事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刘某刚出宾馆即被公安机关抓获。请分析刘某的行为性质。四.论述题

75.简论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的原则。76.简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特点。77.简论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五篇: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模拟题二

第一部分 客观题

四、体育综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运动时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A. 加快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B. 加快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C. 节制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D. 节制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

32.在运动条件反射中,()的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视觉 B.听觉 C.位觉 D.本体感觉

3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是在()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A.延髓 B.下丘脑 C.小脑

34.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包括()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C.人体生物特点

D.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35.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K+停止外流 B. Na+迅速大量外流 C. K+突然迅速外流 D. Na+迅速大量内流

36.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37.下列哪些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38.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A.体育教学 B.课外活动 C.课外训练 D.课外竞赛

3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特点是指()A.自学 B.短期培训 C.函授 D.在职性

40.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41.超量恢复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42.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43.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为: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高度的实效性。第 三,()。A.战术的灵活性 B.战术行动的预见性 C.战术配合的协调性 D.战术行为的隐蔽性。

44.比赛时期训练负荷安排的主要特点是()A负荷强度大而负荷量较小 B负荷的强度和量都小 C负荷的强度和量都很大 D负荷量大而强度小

4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A、苏联 B、原民主德国 C、中国

D、原联邦德国。

五、体育综合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字母“A”上填涂,错误的在字母“B”上填涂,在其他字母上填涂的无效。每小题1分,共15分)

46.肌肉的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而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47.基本环节相同的动作或附属细节相同的动作,在练习中,运动技能可以相互促进或相互影响。()

48.在低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49.经过长期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粘度下降。()

50.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也不断加大。()51.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52.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53.持续法多用于非周期性项目的训练。()

54.《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55.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56.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57.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小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58.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59.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60.发展爆发力所采用的训练强度只能是小负荷,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第二部分 主观题 Ⅰ 运动生理学

一、论述题(15分)

详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要有效地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在训练中应遵循哪几大基本原则?同时阐述大负荷原则的生理机制。

Ⅱ 学校体育学

一、论述题(15分)

处于基础阶段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Ⅲ 运动训练学

一、论述题(15分)

试述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阐明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参考答案

四、体育综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1-35 C D B C D 36-40 C A A D A 41-45 C B A A A

五、体育综合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字母“A”上填涂,错误的在字母“B”上填涂,在其他字母上填涂的无效。每小题1分,共15分)46-50 T T T T F 51-55 T T F F T 56-60 T F T F F

第二部分 主观题 Ⅰ 运动生理学

一、论述题(15分)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被称做有氧能力。

(1)最大摄氧能力

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中供氧充足的保证,因此,心脏的泵血机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中,要求神经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各中枢间的协调性要好,表现为在大量的传人冲动作用下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与抑制有行律地转换。由于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训练方法:(1)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臣不问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由于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较大,需在运动开始后约3分钟才能发挥最高机能水平。因此,为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而采取的训练,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亡,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

(2)乳酸闭强度训练法

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阂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阂强度来确定。一般无训练者,常以其50%VO2max的运动强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加或赂有上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达到60%—70%VO2max以强度,而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

(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A完成的总工作量大;B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

(4)高原训练法

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上更为深刻,可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研究表明.高原圳练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耐力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1)大负荷原则

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阻力应接近(至少超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力2/3以上)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该原则的生理学机制在于,由于肌肉内各运动单位的兴奋性不同、当阻力负荷较小时,中枢只能调动兴奋性高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随着阻力的加大.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逐渐增多。足够大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同步收缩,肌肉表现出更大的肌张力。通常低于最大负荷80%的力量练习对提高最大肌力的作用不明显。

(2)渐增负荷原则

指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

(3)专门性原则

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4)负荷顺序原则

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乃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

Ⅱ 学校体育学

一、论述题(15分)

答:【要点】

(一)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

(四)除了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训练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

(五)在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不仅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而且要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尽量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相互干扰。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答:【要点】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Ⅲ 运动训练学

一、论述题(15分)

答:【要点】

1、训练的目的与任务:多年、全年及各时期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都 是根据训练目的确定的。

2、运动员起始状态与基本条件:运动员起始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包括运动员年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

3、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要求,比如:训练计划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劣变性、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与可控性等都要通过训练计划体现出来。

4、组织实施训练的客观条件: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营养与恢复条件等等都是实施训练活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答:【要点】

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在很多运动员的脑海中,都误以为比赛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十分理想,他们经常期待着一个非常完美的比赛环境。很可惜,每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那些未预料到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及水平的发挥,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及海拔高度的影响,都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造成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抽签的变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构成负面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模式化的训练”,亦即是尽量让运动员在同样的条件下从事训练,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最佳竞技状态的影响。例如,预早到达比赛场地以适应不同的气温或海拔高度,在平常的练习亦要养成风雨不改的拼劲等。总之,让运动员经历符合重大比赛实际情况的比赛或训练,是保证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手段。

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柏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尽可能纠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行为。

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例如,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极朋的压力,因而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支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身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的运动项目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了。

下载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