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临沂市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朱庆才
2011年临沂市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编号:
构建高效信息教育教学课堂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转变信息评价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自主学习,评价方式方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信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善诱,让他们欲罢不能。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教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时,注意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和情景,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教学“照片的处理”时,我采用创设问题“观察两幅照片,一幅有漂亮的文字主题,另一幅则没有,让学生对比哪一幅更好看,学生当然说第一幅好看,怎样才能让第二幅和第一幅一样好看呢?”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练习,让学生讲解添加文字的方法。完成之后,出示课件杨万里的小池,并提供素材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给小池添加合适的图片,探索调整照片大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实践,展示并交流调整方法,教师接下来提出母亲节快到了,让学生为母亲节制作一幅精美的照片送给母亲,教师提供素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赛,看谁制作的精美。教师选择好的作品展示,并发表对母亲的感言,渗透爱父母的思想教育。
二.转变信息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1、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一是问题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二是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图文并茂的网页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网页,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网页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Dreamweaver8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网页。”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三是对比式。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学时,我将两幅幻灯片进行对比,第一幅文字版,第二幅图文并茂,哪一幅更好看?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第二幅,从而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2、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一是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二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禁锢;三是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记录成长的足迹博客”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博客的注册与qq号码和论坛的注册的方法是基本一样的。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回忆以前注册QQ号和论坛的方法结合课本知识,自主探究博客的注册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注册QQ号和论坛的方法自学掌握博客的注册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功倍。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气氛中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错误文字巧修改”一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我的一位学生是个小马虎,经常写错文章,我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呢?出示错误一,文章“校园的早晨”,通过自读课本,完成添加文字与删除文字任务。然后播放歌曲“虫儿飞”,出示歌词,让学生自读课本,完成文字的选定、移动和复制任务。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自读课本完成查找与替换任务。最后出事错误的操作文档操作,让学生结合课本,说说怎样避免错误操作,完成撤销与恢复的操作任务。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些具体任务,学生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1)、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设计环节,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巩固练习。(2)、分段教学
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巩固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多媒体资源来源广,教学设备先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信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教学服务,创造有利于教学的多媒体环境,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信息课堂更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目前,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很不平衡,每班少数学生操作水平高,多数一般,还有少数较差。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有的学生平时接触电脑少,不经常练习。主观原因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强,悟性高,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差、懒惰,悟性差,时间长了,就更不喜欢动手,而只喜欢看别人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生受用。如何培养呢?
1、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制作渐变动画”时,教师通过课件变魔术,让灰太郎图像渐变由大而清晰到消失,吸引学生探索兴趣,从学生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探索兴趣,达到调动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目的。2、尝试自学,动手实践。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材上,而是把精力放在知识与技能实践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识,进行独立学习,发现问题,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自主学习新知识。如在进行“眨眼动画”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预习后,通过分发制作眨眼动画的材料,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制作过程,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独立实践,展示交流,师生总结。完成本课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他们的自学的能力。3、实践总结,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如教学“奔跑动画”时,教师通过制作奔跑动画的过程幻灯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体验制作过程,小组制作典型发言,然后个人独立实践,形成能力。掌握了制作奔跑动画的技巧。学生乐于实践,体验深刻,记忆牢固,体验到制作成功的乐趣。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四.转变评价方式。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21世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通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二种是评价方法上的“越位”。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2)、简单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教育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学生。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独立的人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以下评价方式,供参考。
1、作品评价: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每一课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品,如文档、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等。
2、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3、文件夹评价: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密切配合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总而言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张祥群《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3、谢莉娟《浅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国期刊网、2010年第7期
4、朱惠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5、刘淑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来》
6、王彩云《浅谈分层教学》
7、于世超《高效课堂的标准》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
第二篇:朱良小学优秀班干部评选
朱良小学优秀班干部评选办法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我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学校每学年评选优秀班干部,制定如下办法:
一 评选标准
1、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努力维护班级荣誉。
2、努力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分忧,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帮同学解难。工作积极肯干,有工作实绩,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3、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A以上,其他学科良好以上。(各科成绩在A以上的优先考虑。)
4、所在班级荣获学校先进班级称号。
二 评选办法
1、每学年末班主任根据评定条件,提出本班候选同学名单。
2、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班委会讨论通过后上报教务处审核。
3、教务处审核后报学校审批。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就像演说家演讲一样,精彩的开头可以激起听者的兴趣,触动听者的每一根神经。一节课的开场白,同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或好奇,他们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探索和研究,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①直接提问导入,②范例导入,激发兴趣。
三、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五、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采取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演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范例展示法,竞赛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良好兴趣。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步曲”
河源市源城区下角小学 孙柳青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设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探究性任务,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步: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首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课堂任务不是单纯为了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教授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同学们,下角小学在刘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努力下,越办越好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了解我们学校。作为下角小学的一份子,我们深感自豪,那么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位名片设计师,设计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的名片吧。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被充分地激发。
二步: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课堂任务的敲定,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确定任务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本节课的相关信息。比如利用百度搜索一些名片或网站,欣赏和学习别人制作名片的方法和技巧,再进一步设立方案,确定小组制作个人名片的任务。在整个设立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步: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在教授四年级第5课《我画我家》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协作,用绘画工具绘制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家,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探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兴趣地驱动下完成一副副梦想中的家园,从而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 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步: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当然,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比如制作小名片,我会在平台上展示比较突出的作品,让学生出来讲解制作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
在整个课堂教学四步曲中,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参与度高,同时,知识储备也会不断地完善、更新。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上接第173页)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 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演示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小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课程,它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