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说我的简约课堂
我谈竹韵课堂之简约
在昨天下午参加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上,看到了这样两句话:一是:看似简单的语文,其实不简单。还有一句是:洗尽铅华始见真,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样两句话,其实都是在倡导语文课的简约之美,呼唤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自从我们学校提出简约、灵动、合作的竹韵课堂之后,我也在网络、书籍上看了一些文章、资料,关于简约和合作这两个关键词,广大教师以及许多专家有很多论述,我今天要说的只是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及感受,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说得一定很在理,很正确,所以内心还是有一点惶恐的。若有不当之处,大家一定要给予我批评指正噢!
在我刚上班的两三年里,每一次听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就觉得那样的课堂真精彩:课件精致,学生表演生动有趣,小组合作热热闹闹,还有迁移啊,拓展啊,我很佩服执教老师对文本的解读之深刻。一度,自己也想拥有那样的课堂,庆幸的是,我还没能努力实现,就接触到了接触到了“扎实”这个词,明白了评价一节课,应该透过外架子看学习主体的收获,明白了有一种课堂智慧叫简约。
对于简约课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他还提出了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指导简要”的“六简”好课设计观。
在薛法根老师的“六简”中,我想重点说说教学内容的“简约”。在《新语文学习》这本杂志上看到,为什么语文教学到现在还在讨论教什么,那是因为语文课可教的内容随意性太大,甚至是大到没有边际。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做过试验,他把同样一篇课文交给了五个不同地区的几十位教师解读,确定教学点,最终汇总来的教学点竟超过了一百处。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用慧眼去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我昨天在跟雷老师一起备《狼和鹿》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时候,我们在充分考虑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为:三处对比: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狼和鹿“功臣”、“祸首”地位的对比,教学时,我们只要能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因和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弄清两种关系:狼和鹿的关系: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那么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就水到渠成了。当然为了内化生态平衡的重要,课堂也可拓展美国政府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野狼放生到凯巴伯林区的故事,以及《补充习题》上的阅读题,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我觉得确定这样的内容,就可以避免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繁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这样下来,一节课上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多少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这就是我对竹韵课堂简约的肤浅理解,也许我的课堂离竹韵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我会不断学习,继续努力。谢谢!
第二篇: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享受新课程 我说新课堂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人们的脑海里已打下深刻的烙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探讨关于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该如何驾驭的问题。如果把新课改萌动时期的课堂教学比喻成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小婴孩的话,那么现在它应该早已过了闹腾的时候了。如今的新课堂对于我们这批从事在教学前沿的工作者来说,可算得上是一锅蒸得热气腾腾的小汤包子,急着吃会烫了口,还需我们大家共同坐下来,慢慢地嚼,细细地品这其中的滋味儿。下面我将从四个
方面来解读我眼中的新课堂。
一、新课堂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独具个性的人,最终使其全面发展。上课插嘴、喝水、出去小便、随自己的意愿选择同桌、发言不必先举手、考试能再来一次。这些被传统课堂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在我们的新课堂上是不是可以被扶正呢?事实上已经存在,我曾看到过一篇报导就说上海某一小学的学生上课可以插嘴、喝水。我认为这种注重学生人性化的管理,正是我们新课堂应该推崇的。新课程目标之一正是要强调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我也曾亲眼目睹过国家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上课,他就是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给学生主动权,善于从学生错误的想法中引发思考,开启他们心灵的灵感,并且黄老师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数学的魅力。我想只要我们自己也能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化着手,势必也能达到“新”、“趣”、“活”、“实”、“美”的课堂效果。
二、新课堂既有生活的味道,又有数学的味道。
新课堂不能去掉数学的本质,体育运动为什么会脉脉相传,那是因为体育本身是一种真实的运动,只有真实的运动本质才能感染人,才那么具有运动的美。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无庸置疑。但是,注重数学本身的内在价值不能只注重生活,不能去掉数学的本质和内在的东西。例如《统计图》一课,我在教学前先提供给学生们一些活动有趣的动物图,让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它,然后将讨论搜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并制成统计图。整个过程既有对生活价值的讨论,更有对数学本质的探讨。其实,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这样做的,甚至有的老师将数学课演绎成美术课、手工课,但是在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下,我们依然看得到数学本质问题的回归。
三、新课堂真正要新,教育首先要不断创新。
作为新课堂的驾驭者,我们要敢于大胆实践创新。首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广泛学习、搜集各种信息。同时要注重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曾经就有人批评过“我们中国的教育=背诵”。
为什么西方式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超过我们呢?这里我想举一个小故事:一列火车停了,软卧车厢里坐着三个人(英、日、中)。中途,有一个人手里拎着一条活鱼上了车,英国人就问他:“你这条鱼在科学上有什么价值?”而日本人问:“你的鱼有什么用途?”中国人却问:“你这条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炖好吃呢?”„„其实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反映出我们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思维方式要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
其次,我认为我们老师要认识到人才观的问题,不能单纯按学历、分数来衡量人才,事实上历史上多位伟人他们都曾有过功课不及格的经历。我们往往都在对学生进行一种听话教育(包括我自己),都是只要孩子、学生听话,家长、老师就会格外喜欢。当然听话有好的一面,但过于听话等于盲从,是会阻碍创新的。只要我们关爱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具个性的潜质,并且慢慢把他们开发出来,创新就是有价值的创新。
当然,教育方法也要创新。比如拿美术课举例,美术课教学生画苹果,我们自己会边讲边画,告诉学生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可是在国外可不这样。日本的教师:进来时手上举一个苹果,告诉学生这节课画苹果,大家先看一下,自已画画。美国的老师:提着一筐苹果进来,每人发一个,看一下,然后开始画画。结果:我们的学生画的苹果最像;但却只是一种单一的模仿,后两者尽管画得不像,但却是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成果。我们把美术课堂标准定位在了“像不像”,而他们的标准却是“好不好”。显然教育方法不同,创新能力就会有不同的发挥和发展。
四、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我认为新课堂并不是否定过去课堂教学的一切,而是正确处理新课程理念与我们自身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关系。当我们走进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着。3000年前的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人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是的,新课堂每个学生都获得自由认知的上课方式,孩子们喜欢从最里圈开始,一圈一圈地逐步认识他们周围的这个庞大的未知世界。而我们教师不会再对着课本,从头讲到尾,而是经常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实在的东西,打开他们知识的心门,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
享受新课程,开辟新课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让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新课堂得已凸现吧。
第三篇:我说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
我说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
白杨小学 向连运
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和不断地摸索,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一、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学习小组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的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合作是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培训好一个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无论是老师编排还是学生自编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同组异质”优于“同组同质”。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性别、来历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要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开始学生不熟悉,可由教师指编,熟悉后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整体控制。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四、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应该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不应该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不应该仅偏重于对学习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张榜公布。可设计各种表格便于记录,公布之后予以奖励。
当然,在学习小组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这里也不能一一详述。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改进,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成功,在高效课堂这个阵地上获得成功、收获喜悦,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最终绽放异彩。
2014年6月
第四篇:简单模式 简约课堂
简单模式 简约课堂
——有感于余映潮老师语文高效课堂
武汉市十一滨江中学 欧阳娟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简朴的教学情境、简明的教学语言、简约的教学环节、简洁的教学手段,无不折射出教师精湛的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并把它植根于浓郁的自主氛围与人文情怀中,这样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澄澈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摘自名师经典话语
2012年2月12日,余映潮老师前往武汉市青峰小学执教《丰碑》一课并做了一场专题报告《谈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让我受益无穷。余老师的课,好像没有技巧,但正是技巧的极致,是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不论是导入,还是板书,不论是引导学生“学知识”还是“练能力”,都自然、得体,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无不折射出教师精湛的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体现教学的最高境界——简约。
一、教学选点“精”
一节阅读课,没有象我们那样去齐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进行人物分析、概括文章主旨等,而是选取课文的关键处(对丰碑的理解)、知识内容丰厚处(对人物形象的概说)、手法巧妙处(对写法进行品析)等三个“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从而达到对课文特点、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深透理解。
二、教学环节“简”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致使教学环节臃肿。学生在这种环环相扣的“线性序列”安排下,缺乏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没有更多感受和回味的时间。余老师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40分钟的课堂有机的形成4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落实生字生词——分析题目——人物概说——写法品析,使这节课结构清晰、布局完美、分层推进、内容厚实,也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学习活动。
三.提问设计“精”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这节课上,余老师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进行充分地语言实践活动,体现他时时关注能力训练的教学理念。如1:高大的石碑,在课文中比喻。很自然带着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解读。问题设置之巧,令听课者赞叹不已。2:他是一位无名战士,冻死在云中山冰天雪地的行军路上。教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概说”的活动。这样提问,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又增加学生语言训练的比重,一举两得。3:为了表现“老战士”的精神,课文中这个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引领学生从写法上对课文进行品析,虽然学生的评点较肤浅,但老师精彩的示范,在五年级的学生心中种下一棵小小种子,为以后语言品析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我们现在的课堂缺的就是老师精要的提问、精细的品析、精妙的讲析。象余老师那样提问,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品析,同时自己又能做必要的讲析,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乐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课不能随意连问,简单追问,习惯性碎问,而要问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有“效率”
余老师的课堂没有热闹的场面;也没有激情澎湃的表演,更没有花样翻新的课堂形式。他是凭借他的睿智和学识、他的恬淡与从容,他的经验和能力,“润物细无声”地把学生带进他创设的“问题王国”之中,学生在他的独具匠心地引导和无痕的点拨下,智慧的火花时时迸发出来,师生产生强烈的共鸣,问题被一一突破。从课堂上最后2分钟,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和对自己自信的肯定,我们听课者都知道这是一节高效率的课,是一节普通老师花2节课也不一定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好课。
我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折服于余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环环入扣;折服于余老师有效问题的设计精练简化而能够统领全局的妙绝。同时,我还折服于他的睿智、踏实,他的从容、潇洒,折服于他的微笑提携后辈,诲人不倦,折服于他的精湛学养,高超教学艺术。我将向余老师学习,“扎扎实实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练一点本领,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第五篇:“简约课堂”的魅力
“简约课堂”的魅力
—参加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体会
肖青香
2016年3月26日,我和吴敏,甘小梅等一行八人奔赴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有幸参加了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孙贵合、徐长青、夏青峰的课,课后他们还作了精彩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徐长青教授讲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我的简约教学》讲座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课的开始用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张纸撕两下〃让学生猜想变成几片<学生猜4片。展示验证:4片。老师再取其中的一张纸撕两下会是几片<学生猜是7片。教师展示验证:7片。思考:怎么撕的<结论:只撕其中的1片变成7片。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16片吗<学生茫然。徐老师及时引导用华罗庚老爷爷的话引出: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退”是为了“进”。
学生自主解决。先猜想:会是1、4、7、10、13、16、19、22、25、28—— 学生再用手中的纸进行验证。结论:正确。当学生撕到28片时〃学生有的已经不撕了<老师问:为什么<生:可以找规律。学生找出了规律并且探究出这数列可以用代数式3n+1表示。学生还讨论出:不能撕成2016片〃因为2016-不是3的倍数。
在探究数列的过程中〃徐老师教会了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列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即: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问题。同时还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之后又郑重其事的举行了“赠法宝”仪式。
紧接着徐老师抛出1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很快想到:退一步〃借助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来研究多边形内角和。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但最后的结论并没有说出〃只是说这个答案已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已。虽然答案没说出〃但我相信这个答案学生已经是心知肚明了〃不说答案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既然老师说答案已经在学生心中〃那么学生到了课下就可能急迫的想知道他们心中的结果是否一致〃这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这节课中〃徐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止是多边形内角和的知识。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数学中猜想验证〃迁移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整节课中。
徐老师课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活泼〃肢体语言及其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轻松的度过〃徐老师的课太精彩了〃从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爱学。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所有的听课老师都被吸引、被折服了。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在徐大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渊博的知识积淀、诙谐幽默的风格、自然得体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让学生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的过程〃相信参与这次上课的学生们对于“一张纸能否撕出任一个数和一个n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学习会深深印在脑海中〃更相信这些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会让这些学生们终生受益。
当听完徐老师的讲座《我的简约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正如徐老师这节课那样〃徐老师仅仅借助一支粉笔、一张白纸和一张嘴就把课上的如此棒〃这不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吗<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探究〃虽然成不了名师〃但我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有一个发展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