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雄英教学反思、教案和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案设计
杨雄英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二、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⑴结合讲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6×10= 30×12= 42×30= 51×80= 40×61= 21×70=
2、笔算(请同学们算完后说一说计算过程)42×12= 23×21=
3、我们刚才完成的这几道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方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学习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总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
(1)小黑板出示问题: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学生齐读)
(2)棋盘上纵横线条相交的点叫做交叉点,怎样才能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呢?你能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围棋的棋盘面有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所以每行有19个交叉点,共有19行,交叉点一共有19个19,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9×19。
4、猜一猜:
⑴请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 20×20=400 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那我们想明确的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呢?同学们能计算吗?
三、展开
1、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方法写在本上。
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下面开始交流。
2、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说给大家听,老师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 9--------9 1 1 9
--------2 7 1(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5、学习笔算过程。
让学生看板书,然后全体同学在下面说计算过程。(1)数位对齐(写好竖式)。
(2)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9去乘第一个因数19,九九八十一,进8写1,一九得九,加8得17,乘得的积是171.(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19,一九得九,九要对着十位写,一一得一,乘得的积是190,0省略不写。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71加190得361。
6、老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齐读)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练习
1、笔算各题(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18×14= 19×32= 25×36= 36×28= 15×27= 85×14= 2.判断正误。
3.一个工人每星期工作35小时,12个星期共工作多少小时? 4.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方法,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评课稿
杨雄英
我校进行数学教研活动,听了莫凤棉老师上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深受匪浅,对此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感受。
一、复习铺垫
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必要的铺垫。上一节课开个好头很重要,也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教师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成功地导入能扣住学生的心弦生疑激趣,促成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旧知向新知迁移
新课标中指出: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出发。而课始莫老师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整十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中来,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莫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这样的设计在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估算之后,老师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准确计算19×19,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师重点突出笔算方法和过程:①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竖式,并口述笔算过程,说一说“为什么1乘19得数的末数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特别突出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算理,深刻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个别学生的笔算方法的展示到全体学生了解笔算过程和算理,使全体学生初步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扩展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之中的过程。之后,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系了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过程,借助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在算理的探索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讨论交流,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因此,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三、巩固新知
在练习设计这个环节中,莫老师共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填一填。让学生先掌握最基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二道题是判断正误并改正,莫老师让学生先计算并判断错误原因与改正,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心,不要马马虎虎。
四、不足之处:
一、水撞在石头上才会出现美丽的浪花,我们教育行业也一样,一堂精彩的课就要老师如何面对生成问题,在预设与生成中又是如何处理,而不是一节很顺利的课。如:在教学例题19×1 9 的计算过程中,在出示2种不同的正确计算过程后,不是不所有同学都是这样算的呢?此时可以呈现错例,请学生检查改错,学生在检查改错活动中,既可以合理的利用了课堂资源,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二、老师没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教学反思
杨雄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认识到这节课要想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必须先弄清算理,在此基础上掌握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在教学完本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始老师给学生讲有关成语“专心致志”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恰如其分的渗透思想教育,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进位,让学生掌握哪一位满几个十就向前位进几个十,并且记得把进上来的数加上去。教学中,我没有直接给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后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小组讨论如何计算19×19,再进行交流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因此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方法。
3、敢于呈现错误算法。
在巡视过程时,我发现了一些学生错误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及时将这些学生的做法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发现问题,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比较复杂,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特别容易出错。所以我要求学生书写要清晰,计算过程中要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特别要关注自己易出错的环节。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
1、算法单一化。
对于19×19这样一个算式,当学生只想出了笔算方法时,我由于担心时间紧,没能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不能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
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牢,在完成“12×21和23×32”这两题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在复习这个环节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讲不出算理现象,导致有部分的练习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完成。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才能进步。
第二篇:英 语 评 课 稿
英 语 评 课 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刘老师这节课,听了刘老师上的这一节阅读课,收获颇多。刘老师这节课是通过阅读一篇文章来展示阅读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是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课前准备新颖,学生情趣高涨
刘老师在上课之前领着学生进行一段舞蹈,既让学生热了身,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下一个环节。
2信息技术的成功使用让本节课效果事半功倍,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本节课,刘老师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进入新课时,电脑先后出示的漂亮图片以及视频、多个幻灯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生动的电脑画面,听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3、设计科学实用,过程衔接连贯,层此清晰,形式多样,善于质疑。刘老师针对教学任务,把本篇文章非常精细又有层次的分为略读、扫读和精读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而且在读后的任务中加入了一篇小文章,把本节课要传授的精神思想进一步的升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有效地提示,有效地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方式完成任务、突破难点,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4.教师素养高,学生情绪涨
刘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深受学生的喜欢。在刘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倾听,对于任务,学生都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的思想,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总而言之,刘老师这节阅读课无论从设计方面还是从完成方面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第三篇:评课稿雷玉英
在“简单”中追求“不简单”
——评莫焕水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这学期我们六年级组开展了研讨课,四位数学老师同课异构上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相比较而言,莫老师这堂课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他从容的教态,慢条斯理的讲解让每一学生都能听动学会。综观本课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概括其特色的话,就是趣、实、活、,具体体现在。
一、趣
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人教版的教材直接认识生活中的百分数,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以及分数的意义很难区分。莫老师他采用人教板的例题,从学生喜欢的投篮活动看一看谁投得最准?命中率分别是19÷25,37÷50,75÷100,学生用分数表示命中率,再通过通分比较出谁的命中率最高。再引导学生不但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这样轻松地过度到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或百分比、百分率。
莫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
二、实
深挖教材,步步深入,体现数学的本质属性。数学最内在的特性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
学课堂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直观感受,体验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如“老师的身高是XX同学的1.3倍,老师和XX的身高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知道将小数1.3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用百分数来表示。学生举例“妈妈的体重是我的2倍,也可以说成妈妈的体重是我体重的200﹪。
正确处理接受和探究的关系,关键之处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新课程虽然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能主动探究的,有些知识任然需要自学书本的,如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三、活
活用教材,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生一但走进生活,就容易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阐述的本堂课的优点。这堂课我认为不足之处:
1、老师的语速应抑扬顿挫会更好些。
2、学生的近视率制成条形统计图会更便于比较会更形象直观。
四十分钟时间一晃而过,给人留下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雷 玉 英
2013年元月10日
第四篇:画风教学反思评课稿
《画风》评课稿 通关小学
鲁宏萍
听了鲁老师的《画风》一课,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被鲁老师精彩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的表现而感动。在执教时,老师始终以生为本,以读为主,运用情景激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一、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设计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掘了学生想象的潜力。
三、读悟结合,读中有思。
本课教学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等,并指导学生读出特定的语气,感悟三个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四、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
激励性的恰当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付老师不时地把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送给同学们,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设计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
老师在教学中把她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快乐与体会传授给学生,这些最鲜活、最具感染力、最有示范性的教学对学生是最有价值的。虽然付老师没有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她那朴素的语言、简单多样的方法,讲解中情景的设计,启发中的恰到好处,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的原生态。而这些,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五篇:评课和教学反思
评课与教学反思
通过观看我的教学视频,我发现自己从开始讲课到后面录视频,有很大的进步,知道在课堂上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教学,以前认为老师很容易,很轻松。但接触试讲过后,我深知作为教师的责任,要去给别人传授知识,必须自己要把知识搞懂,并且要对知识有扩展。
对于自己这堂课我有如下评价: 优点:1.准备充分,很有条理性。
2.本堂课知识所对应的实验应用较好。3.声音洪亮,表情自然。
缺点:1.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思考时间。
2.在讲课的时候,和同学们的眼神交流较少。
为了尽快走进新课改,走进新课程,我在教学设计时,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1.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放手学生实践,由课堂实验到概念的得出,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2.本节课,力求做到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探究法,最后通过学生的实验展示,交流与讨论,总结得出探究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再通过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