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阅读活动教案:第二块蛋糕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观察理解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改编故事的兴趣。
2、体验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感受,学会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份;
3、多媒体(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谁?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
2、看了图片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结伴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你们讲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有可能发生,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
1、看幻灯片(一半故事内容):
(1)看到些什么?还有吗?
(2)刚才你们都说狐狸偷了蛋糕,谁来找一找这幅图片!
(3)看到狐狸拿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会怎么样?
(4)理解、区别“偷”和“抢”。
2、狐狸抢蛋糕干什么?为什么不自己吃而送给老虎呢?老虎狼吞虎咽吃完了蛋糕,伸出了大拇指怎么表扬狐狸的?(哪个小朋友来做一做!)
3、老虎表扬了狐狸还会对狐狸说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4、听听老虎说了什么!(放录音)原来老虎要吃第二块蛋糕!
(1)明明是抢来的蛋糕却说是自己做的,为什么呢?
(2)狐狸听了怎么样?(刚才还是得意扬扬的,现在怎么样了呢?)
(3)这可怎么办呀?你们猜猜接下去狐狸会怎么样?(幼儿猜测)
(4)这个故事就藏在后面的小图书里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找一找好吗?
三、自主阅读小图书:
1、老虎拿到第二块蛋糕后怎么样了?
2、从哪里看出蛋糕很难吃?
3、老虎越吃越生气,越吃越生气,最后怎么样了?(感受火冒三丈。)
4、这只狐狸真是自作自受、得到了该得的报应。可我有个问题,它的两个蛋糕都是从小动物那里抢的,为什么第一个好吃,第二个难吃呢?出示第二次抢蛋糕图片:蛋糕被抢走了,小动物们怎么都在笑?(小动物们知道狐狸肯定还会再来抢蛋糕,所以就想好了办法,让狐狸上当。)
5、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完整欣赏
1、老师完整讲述故事(边看幻灯片边听故事。)
2、我刚才在想,要是狐狸没有抢到第二块蛋糕那结局会怎么样呢?(请几幼儿讲讲。)
3、对于这个不同的结局我们可以到区域活动中再去想一想、编一编,编一个不同的《第二块蛋糕》。
第二篇:阅读活动:第二块蛋糕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阅读活动:第二块蛋糕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设计力图通过对比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过程和结果,因此采用了第一段是老师带领孩子共同阅读,第二段是让孩子独立阅读的方式;而过程中有些情节是重复的,我就采用了用几幅图片进行对比的形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两次抢蛋糕的不同。如为什么第一次狐狸抢蛋糕的时候,小动物们急得追出去,而第二次小动物们还在笑呢?
二是力图通过一些假设性的提问,如:“假如狐狸第二次没有抢到蛋糕,故事又会怎么样呢?”既让幼儿对故事进行推理,又对续编故事作了一个能力的铺垫。活动目标:
1、幼儿能观察理解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
2、体验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感受,学着用语言及非语言进行表达。活动准备:
大图书、重点图片、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王老师请来了两位你们非常熟悉的动物朋友,瞧!是谁呀?(播放狐狸)
你们都很熟悉了解狐狸对吗?好!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
2、还有一位动物朋友,是谁呢?(播放老虎)
老虎,你们肯定也不陌生,谁来说说你所熟悉的老虎?
过渡:一个是狡猾的狐狸,一个是凶猛的老虎,它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自由猜测)
过渡:究竟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看看讲讲。
(一)ppt演示1—6幅图片,(第一、二幅老师做解说,“加进巧克力,放上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葡萄干,拌上白砂糖,小兔、小猪、小猫在做蛋糕。蛋糕考熟了,喷喷香。大家坐下来,准备痛痛快快吃个饱。突然,”再播放第三幅)教师提示:仔细看,边看边想,发生了什么事?
1、后提问:看到些什么?
2、你们说小狐狸抢走了蛋糕,这是哪幅图片?你从哪里看出狐狸抢蛋糕?
3、狐狸把蛋糕送给了谁?
4、老虎拿到蛋糕是怎么样的?(幼儿体验)
5、它还对狐狸说什么呀?听!(话外音:好吃!好吃!再做一块蛋糕,给我吃第二块蛋糕!)
6、这下狐狸怎么样了?(观察第六幅)
小结并过渡:是啊,狐狸不会做蛋糕,这可怎么办呢?你们猜猜狐狸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猜测)插:该段实录:
师:狐狸的表情怎么样?师:看到些什么呢?谁愿意跟大家来交流? 幼儿甲:我看到狐狸去小动物家偷蛋糕给老虎吃 幼儿乙:我看到老虎把狐狸踢到山下去了 师:狐狸共偷了几次蛋糕? 幼儿异口同声:两次。
师:好,我们先来看狐狸第一次偷蛋糕的事。从哪幅图片看出狐狸再偷蛋糕.幼儿甲:第三幅。我看到狐狸在逃。
幼儿乙:我看到狐狸的腿分得很开,说明它跑得很快.幼儿丙:我看到小动物在后面很着急,它们在叫:“快还给我们,这是我们的蛋糕。”
师:小动物为什么很着急呢?
幼儿丁:因为这是小动物自己做的蛋糕,给狐狸偷走了 师:狐狸把蛋糕送给了谁?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幼儿甲:送给了老虎。师:老虎觉得怎么样?
幼儿乙:老虎觉得很好吃,表扬它 师追问:老虎会怎么表扬呢?
幼儿丙:老虎说:“你做的蛋糕真好吃。” 幼儿丁:狐狸的表情是肚子疼.。幼儿戊反驳:狐狸是开心,很得意。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戊:我看到狐狸的眼睛闭起来,笑嘻嘻的。
师表扬:看得真仔细。咱再看看第六幅,狐狸的表情怎么样? 幼儿甲:狐狸吐出了舌头。师好奇: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甲:老虎叫它再做一块。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儿甲:我看文字上说:再给我做一块来。
师:是呀,狐狸又不会做蛋糕,怪不得有点犯愁了。谁愿意来表演这一段呢? 两个幼儿表演这段故事,教师念旁白。
师:原来,狐狸第一次偷蛋糕的事,是从第一幅到第六幅。好,我们从第七幅接着往下看,狐狸第二次偷蛋糕的事。
过渡:你们各有各的说法,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到小图书里去看看。(二)幼儿翻阅小图书。
后提问:
1、这次你们看明白了吗?狐狸又做了些什么?
2、老虎第一次吃蛋糕的时候,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次却皱起眉头,火冒三丈的呢?
3、这回,老虎一咬,满嘴都是烂泥。原来,这一次加的不是巧克力,是烂泥巴。老虎还以为狐狸是故意陷害它,越吃越有气,越吃越有气!结果怎么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样?(幼儿体验老虎的感受)
4、哎呀,朋友们,我真为这只狐狸大喊冤枉,你们觉得狐狸冤枉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5、狐狸不知道第二次蛋糕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他还以为跟第一次一样好吃呢!那第二次蛋糕怎么会变了味儿呢?(观察第10幅:偷着乐,让狐狸上当)插该段实录: 幼儿再次阅读。
师:第二次偷蛋糕是从哪幅图片看出来的?
幼儿甲:是从第9幅看出的。我看到狐狸又去偷蛋糕了。幼儿乙:狐狸偷蛋糕,小动物在笑。师:小动物为什么笑呢?
幼儿乙:因为小动物做的是一块烂泥巴蛋糕。
幼儿丙: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狐狸去偷蛋糕的时候,不给蛋糕装盒子呢?我们买的蛋糕都要装盒子的。
幼儿丁:狐狸去偷的时候,要跑得快。否则小动物要抓到它的。你满意吗? 幼儿丙点点头,表示满意。
师:狐狸第二次抢了蛋糕给老虎,这回老虎吃了怎么样?(观察12 幅)幼儿甲:老虎觉得很难吃。我看到老虎的一个眼睛都闭起来了 师:为什么会很难吃呢? 幼儿乙:这块蛋糕是烂泥巴做的。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幼儿乙:我从文字上看出(幼儿乙跑到黑板前,点着图片上的文字读了起来)师:你的本领真大,认识这么多字。第二次,小动物为什么做一个泥巴蛋糕呢? 幼儿丙:小动物知道狐狸还要来偷。所以做一个泥巴蛋糕 师:你们看狐狸的表情怎么样? 幼儿丁:狐狸很害怕,想逃。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师:你们看,最后老虎怎么对狐狸的? 幼儿甲:老虎把狐狸踢到山下去了
过渡:狐狸蒙在鼓里呢,挨了老虎的揍,实在太冤枉了。看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小动物,狐狸呀狐狸,你可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要改邪归正了!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三、完整欣赏。(完整播放ppt)
后:我在想,假如狐狸没有抢到第二块蛋糕,故事又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我们一起回到教室去想一想,编一编,好吗?
活动反思:
1、我觉得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效果很好:故事中的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事情有许多可对比的地方,这些正是这个故事的重点。如:狐狸第一次抢蛋糕,小动物在后面着急的追;而第二次抢蛋糕,小动物却在笑。还如:狐狸第一次把蛋糕给老虎吃的时候,老虎表扬它。而狐狸第二次把蛋糕给老虎吃的时候,老虎觉得很难吃把狐狸踢下了山。因此,我在第一个环节的设计上,就把狐狸两次送蛋糕给老虎的图片抽出来,让幼儿通过对比来想象可能发生的事。以故事的重点切入不仅引起了幼儿阅读这个故事的兴趣,也让他们在阅读故事时扫清了一定的障碍,可谓一举两得!
2、整个指导过程循序渐进,如第一段老师是带着孩子共同阅读的,这样给了孩子一条线索、一个思路,第二段老师就让孩子独立阅读。这样为孩子在阅读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扫清了障碍。
3、紧紧抓住了狐狸的心理活动:把蛋糕送给老虎时的谄媚——老师让他做第二块蛋糕时的为难——老虎把它踢下山去的“冤枉”,让孩子进一步来理解和感受。
4、注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反思技能的培养。如故事中老虎把狐狸踢下山去后,老师故意说:“这只狐狸真冤枉,你们觉得呢?”让幼儿对前面的情节进行反
优秀教案
陆家嘴中一班
王洁
思,黄炎说:“我觉得它很冤枉,前面它去抢蛋糕时,又不知道小动物放的是烂泥吧,它以为跟第一次是一样的呢!”等等。
5、注意对细节的处理。如故事中老虎第二次吃了蛋糕,一咬,满嘴都是烂泥巴,但除了文字上这么写的以外,从老虎的表情上根本看不出,那么对不认识字的孩子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就在画面上增添了“火”的记号,让幼儿感觉的老虎是越吃越生气,越吃越生气,并在老虎的嘴边花了一点脏兮兮的东西等,帮助孩子理解情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让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更到位些,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很有趣,老师可以和孩子共同进行表演,每个情节点都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来体验、表达,这样孩子会更进入角色情境,对故事的体验理解更到位。
浦南幼儿园
王洁
2005年3月23日
第三篇:中班早期阅读《第二块蛋糕》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狐狸两次抢蛋糕小动物露出的不同表情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在活动中,我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在中二班上的时候,我把两副图片放在整个故事的后面,起到的效果不大,我也没有刻意的去引导,因此导致幼儿没有真正的去比较。于是,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重点讨论了应该把图片放在哪儿最恰当,然后经过讨论,把两幅图片放在狐狸第二次抢蛋糕后小动物在偷偷的笑的图片后面,在中一班上的时候,我有引导幼儿去观察两幅图,但我给幼儿的机会太少了,而且教师的语气也过于平淡,收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随后又经过讨论,在中三班上的时候刻意让幼儿观察、讲述,幼儿讲的不错。这一部分也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部分,故事中狐狸两次抢蛋糕有很多对比之处,如:狐狸第一次抢蛋糕时,小动物在后面着急的追;而第二次抢蛋糕小动物却在笑等等。
整个活动指导过程循序渐进,第一次老师带着孩子共同阅读,让孩子一步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在三个班级完后,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如:在中二班上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学狐狸第一次抢蛋糕的情节时,孩子们很激动,也很投入,都学着小动物的样子边喊边追,而另外两个班却没有他们那么激动。但在让孩子们讲述的过程中,每个班却各有各的特色。第二次,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完整讲述,再次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情节。
本活动紧紧抓住了狐狸的心理特点,把蛋糕送给老虎时的喜悦--老虎让它做第二块蛋糕时的为难--以及被老虎踢下山时的冤枉,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握的不是很好,如:第一次上的时候把狐狸两次抢蛋糕的两幅图片放在最后让孩子讲述,好像起不了作用,经过讨论后把此环节提前,效果也好了很多。随后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修改后上出来的结果虽然有所提高,但教师的追问还有待提高。
在本活动中让孩子的情感体验还不够,应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出来。老师可以和孩子共同体验故事情节,每个情节点都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来体验,这样孩子可能更容易入角色,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更到位。
第四篇:大班活动设计分蛋糕
大班活动设计分蛋糕
作者:任倩倩
来源:大王镇中心幼儿园
点击:
498
时间:2007-5-2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3、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发现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活动准备]
1、印有蛋糕图案的材料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毛线、吸管、橡皮筋、橡皮泥、各种形状的彩纸、玉米皮、花生仁等。
3、课件:笨熊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初步尝试二等分。
欣赏《笨熊的故事》。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蛋糕。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蛋糕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蛋糕,还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呢。
师:“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蛋糕?”
教师提供印有蛋糕图案的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等分各种图形。
教师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蛋糕卡片,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幼儿操作,老师参与小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图形的各种分法。
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小组交流:鼓励幼儿在小组里讲述自己的分法。
(2)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不同图形二等分的各种分法,并画出经过验证的正确方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怎样证明这两份是一样大的?还有谁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蛋糕分成了一样大的两份?”
(3)引导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想想整个的蛋糕和分开的半个蛋糕哪个大?哪个小?半个蛋糕是整个蛋糕中的多少呢?请大家把等分半个的蛋糕拼在一起看看,成为了什么?
4、解决新问题:等分实物
为幼儿准备毛线、吸管、橡皮筋、橡皮泥、手工纸、玉米皮、花生仁等操作材料,幼儿进行二等分操作,并鼓励幼儿进行四等分的尝试。
第五篇:大班美丽的色块教案
大班美丽的色块教案1
活动目的:
1.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线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画中联想到的事物。
4.演示课件,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1)出现有基本形状的画面,这幅图画什么?在上面添加线条,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折线、圆圈。
(2)教师强调要点:从基本形状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添加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交织在一起,但线条不能太多太密,块面可以大一些。
(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只老鹰,就给老鹰涂上颜色,后面是五彩云,最后涂上底色。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记住,画的时候,想怎么画线条就怎么画,画好线条后,看看你们画的线条里藏着什么,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进行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别人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能按步骤去授课,学生进行探讨、发言,各步骤学生也积极配合,各教学目标均能顺利完成,即本公开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仍不容忽视、
首先是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不足。虽然课前让学生预习过,但课堂让学生阅读时间显得仓促,问题提出后,还不到几分钟因有学生举手,就进行了问题的解答阶段,让其他学生中断了阅读思考。朗读的成分也比较少,应该在重点段或精彩段安排学生集体朗读一下。
其次是知识的迁移拓展做得不够。本次的公开课可以说就文说文,没有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或者说没有把课文编入的课本的意图明确给学生,学生没有从中得到启示,应该让学生从该课文的学习中得到某种收获。
其三,课堂练得不够。除了在课堂上让发言回答外,还应该在写方面体现一下。语文课的完整内容应该在学生的听所读写下功夫,就像刚才说的朗读不够,同样写也被忽略了。
最后反馈方面也需要加强,应该在课堂上设置诸如选择一类的练习以竞答方式,来让学生反馈这节课学习掌握的情况。
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敬请各位给予指点。
小百科:色块,颜色块,在软件中用来设置颜色的方块。
大班美丽的色块教案2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色块》
活动目的:
1.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线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画中联想到的事物。
4.演示课件,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要点,进一步展现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1)出现有基本形状的画面,这幅图画什么?在上面添加线条,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折线、圆圈。
(2)教师强调要点:从基本形状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添加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交织在一起,但线条不能太多太密,块面可以大一些。
(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只老鹰,就给老鹰涂上颜色,后面是五彩云,最后涂上底色。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记住,画的时候,想怎么画线条就怎么画,画好线条后,看看你们画的线条里藏着什么,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进行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别人的作品。
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用盐巴玩游戏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盐的溶解和结晶。
2、能制做不同浓度的盐水。
二、活动准备
盐、糖、杯子、水、小勺、棉棒、实验记录表、已制作好的盐水画。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糖和盐,让幼儿辨别哪个是盐,哪个是糖?
2、启发幼儿进行观察:
盐和糖是什么颜色的?(当它们堆在一起是白颜色的,当它们放到水中是无色的)
盐摸起来感觉如何?
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什么样的?
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回想我们前面做过的为认识糖的颜色而做的实验。请幼儿说一说盐和糖是否都会溶解到水中?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4、将幼儿分成四组做溶解实验,让幼儿做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并学会简单地记录。
5、出示盐水画,让幼儿了解盐的结晶并激起幼儿画盐水画的兴趣。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回到班里自己制作盐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