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滑轮》教案3
《我的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滑轮、测力计、钩码等器材作简单的定滑轮、动滑轮观察、比较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获得科学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能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乐于用学到的滑轮知识 改善生活。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初步感知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指导利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教具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线、测力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吊车模型、木滚(代表重物)、支架、两个滑轮、三根绳子、两个钩码、一个平板测力计(以上演示、讲解用),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一个支架(上面带钩)、两根绳子(两端打环)、两个滑轮、四个钩码(两个代表重物,两个代表拉力)、一个平板测力计、研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咱们生活中高楼大厦是越来越多,你知道建筑工人是靠什么机械把建筑材料从低处运到高处进行建筑的? 生:吊车、起重机、滑轮……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工地上经常用到的吊车模型,想不想看? 生:想。
师(边操作边提出观察任务):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吊车之所以能提升重物是因为它的哪个部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上面的轮子。
师:像吊车上这样的轮子叫滑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滑轮》(板书:我的滑轮)
二、认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个滑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滑轮,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可能会发现诸如是圆的、能转、上面有钩、边缘上有凹槽等特点。
师:(演示)像这样把绳子绕在一个轮子周缘的槽里,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滑轮。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组装两种滑轮(交待观察任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滑轮的组装方法(后面的实验我们要用到)和它们的不同。(边讲解边演示)把滑轮固定在这个支架的横梁上,把绳子绕进滑轮的凹槽内,绳子的一端挂上一个钩码代表重物,用手拉绳子的另一端,用手拉的时候,注意要是两根绳子尽量保持平衡,以减小摩擦力。好,再拉一次,我把这个滑轮叫做1号滑轮。老师再来组装第2种滑轮,把绳子的一端系在支架上,用钩码代表重物挂在滑轮的下面,把绳子的另一端绕进凹槽内,用手拉绳子的另一端。注意在拉的时候,两根绳子要尽量保持平行,再来拉一次,我把这个滑轮叫做2号滑轮。通过刚才老师的演示,你能发现1号滑轮和2号滑轮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能发现利用1号滑轮用力往下拉,重物就能往上走,2号滑轮用力向上拉的时候,重物也跟着向上走。还能发现这两个滑轮最大的区别是:1号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2号滑轮能跟着重物一起移动。
师:因势利导出,像1号滑轮这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像2号滑轮一样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板书)。
三、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师: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能提出像这样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好处?它们都能省力吗?
师:接下来我们就着重研究这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观察这两吊车,你看到上面有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
生: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用手指出)。
师:吊车能把那么重的货物运到高处,上面的滑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请你来猜测定滑轮、动滑轮可能有什么作用?
生:猜测1:定滑轮省力,动滑轮不省力;猜测2: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四、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分组实验,交流实验。
1、小组谈论实验方案,交流方案,教师引导完善方案。
师:到底哪一种猜想正确呢?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家在动手之前总要先动脑筋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再来动手。我们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来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我们该怎样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是否省力以及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讨论)。
师: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引导。研究定滑轮:先组装一个定滑轮,把分别代表重物和拉力的钩码挂在绳子的两端,看看滑轮左右平衡时,绳子两端各挂几个钩码?比较代表拉力和重物的钩码数量。研究动滑轮:先组装一个动滑轮,把重物挂在滑轮的下面,用测力计拉绳子测出拉力(再次强调拉的时候两根绳子要平衡,两根绳子角度 过大,就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再单独测一测滑轮拉的重物的重力。然后比较拉力和重物重力的大小。解释: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拉的重物应该是动滑轮和重物的总和,生活中由于动滑轮下面的重物很重,动滑轮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钩码的重量太轻了,动滑轮的重量不可以忽略。
2、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学生实验前老师的建议:(1)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最大的收获.
(2)回忆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力均匀,让测力计和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静止时读数,视线要与指针相平。还可以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
(3)及时地记录发现,以有利于我们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证据.再强调一下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问题。
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板书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4、让学生初步感知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都知道了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那究竟为什么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呢?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杠杆知识来思考原因。
生:定滑轮不省力是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动滑轮省力是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多媒体演示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帮助学生理清上面的仅有个别同学想到的原因。和学生一起找出定滑轮的力点、支点、重点,可以看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从而知道了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和学生一起找出找出动滑轮上面的三点,画面可以看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知道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理论上讲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由于摩擦和实验误差的原因,做实验所测得的数值会有出入。
五、巩固练习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认识单独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局限,认识滑轮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在我们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都住上了二层小楼,秋收刚过,农民朋友就把打晒的粮食从一楼运到二楼,你能不能给农民朋友提一个好的建议:使用什么机械能让他们既省力又方便的把粮食运到二楼呢?
生:由于学生没有滑轮组的知识,很多学生想到的是单用动滑轮,理由是它能省力,或者是但用定滑轮,理由是方便。个别同学可以根据吊车模型想到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结合起来使用。师:因势利导,定滑轮、动滑轮各有各的好处,但生活中如果单独使用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困扰。
第二篇:滑轮教案
滑轮1、1、知识点:
(1)(1)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2)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中n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
(G物+G动滑轮)其2、2、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理解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就是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不包括通过定滑轮的绳子段数。
(2)
理解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与定滑轮不同:定滑轮的支点位置就是固定轴,它位于动力和阻力的中间位置。
(3)
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不在动力和阻力的中间,而是位于滑轮的一侧,即动力和阻力的一侧,它是动支点。
3.重点难点: 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根据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段数,推断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能根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
1、如图,人对绳的拉力都是F,将各重物匀速提起。不计动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A、G1 B、G2 C、G3 D、G4
分析与解:
图(1)是定滑轮:其作用是不省力。拉力大小与物重相同即G1=F。
图(2)是动滑轮:其作用是省一半力,拉力F是物重的,即G2=2F。,图(3)是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段拉力F是物重的 即G3=3F。
图(4)的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是物重的,即G4=2F。
答案:物重最大的是G3,正确的选项是C。
例
2、如图所示,若每个滑轮重均为1N,在绳的自由端用力将重25N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N?
分析与解: 滑轮A是定滑轮,滑轮B是动滑轮,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是总重的 即F=
例
3、如图所示,某人用一定滑轮将一重力为G的物体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自由端的力分别为F1、F2、F3,则()。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分析与解: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它的作用是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力F1、F2、F3的方向虽不同,但力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B。
例
4、使用图所示的滑轮,将重200N的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20N,则拉力F=________N?(绳子、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
=13N。
答案:拉力F=13牛。
分析与解:图中所示的滑轮是动滑轮,其作用是省一半力,即拉力F是摩擦力f的。F= f= ×120N=60N,答案:拉力F是60牛。
例
5、如右图所示,若加在绳的自由端的拉力F=G/3,试画出绳子的绕法。
分析与解:若使拉力F=G/3,则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段数应是三段。绳子的起始端应先勾在动滑轮上,然后,再依次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如右图红笔所画。
例
6、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分析与解:
图(1)是定滑轮,其作用是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即物体前进过程中所受的地面摩擦力f=F1.图(2)是动滑轮,其作用是省一半力,拉力F2是摩擦力f的 或F2=。,即f=2F2图(3)是动滑轮,拉力F3是摩擦力f的2倍。即f=
比较F1、F2、F3可知,F3>F1>F2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D。
或F3=2f。
例
7、如果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是90N,用一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力可以是__________N和___________N?(不计摩擦)
分析与解: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提升这个物体,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种是由2段绳子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所用的拉力总重的,即F=G总/2= =45N。
另一种绕法是由3段绳子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即F= G总/3= =30N。
答案:所用的力可以是45牛,也可以是30牛。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中:A是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上图中的每个滑轮重均为2N,在绳的自由端用20N的力F可以将重_________N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
3、3、如图(甲)所示的滑轮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若F=25N,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G=________N。如图(乙)所示的滑轮中的_________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若物体重力G=25N,则F=_________N(不计摩擦)
4、4、是非题:
(1)使用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只能省一半力()
(2)使用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的滑轮组,若竖直向下用力提起重物,则所用的拉力只能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四分之一。(不计摩擦)()
5、5、如图所示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若弹簧枰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_N?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的拉力是物重的_________。
如果把重物提高1m,绳子的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
7、用图中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A时,怎样绕线最省力?画出绕线图。
巩固练习答案:
1、动,定,滑轮组,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38。(∵F=,∴G=2F-2N=2×20N-2N=38N)
2、AC,50,BC,25,4、(1)×(2)√
5、动,270(提示∵F=,∴G=2F-G
动
=2×150N-30N=270N)6、1/3,3m7、
第三篇:《我的滑轮》教案2
《我的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2、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旗手的操作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看着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格外激动)咱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你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红旗的乐趣呢。(想)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2、教学活动一
(每个小组都有1根50—60厘米长的细线、回形针和废旧的线轴各一个、钩码一个、铁架台和剪刀。)
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一根线、一个回形针或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 请注意游戏规则:
①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②小组内可以合作。
③可以加工回形针,可以把线剪成两段。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方法多。将方法画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活动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再次利用。)
3、分组游戏,记录数据。
4、组织汇报
你设计出了哪些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5、讨论: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吗?请举例。
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揭示课题:我的滑轮(板书)
二、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1、出示滑轮。
师说:“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讲述: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回答(方便、省力)
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学生会说:定滑轮使用方便,因为,重物提升的方向与我们用力的方向相反。动滑轮使用不方便,重物提升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一致。
板书:定滑轮能改变方向(方便),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不方便)
3、“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它是否有特殊的让人们迷恋它的魅力?
(1)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各个小组打开试验盒,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表)提问:测力计应该怎样用?
(2)小组讨论:大家想一想,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时是否省力呢?小组讨论。
(学生不会的,参考书上63页,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①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致平衡。定滑轮两边所挂的法码一致,也就是两边的力一样,所以不能省力。
②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请大家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分组实验
师:请各个小组利用本组实验盒里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填写实验纪录表。
4、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不方便省力
5、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
6、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定滑轮不省力但方便.
三、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
1、讨论: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也就是既能做到方便使用,又能省力呢?
2、学生分组试验。
3、展示回报:你们又是如何组装的?介绍给大家。
4、小结: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板书: 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出示滑轮组图)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
5、书上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带游戏。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
(鞋上的穿带孔就像是动滑轮,当用力拉鞋带时,穿带孔就从鞋的两边向鞋的中间移动。绕绳游戏是滑轮组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请同学们在课下,多注意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我的滑轮》参考教案
我的滑轮
要点
利用滑轮等简单器材进行滑轮使用原理的研究,体验机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目标
(1)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实验记录。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教学过程
(1)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自制滑轮。游戏比赛“自制滑轮提放重物,看谁方法多”,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滑轮,进行比赛。此环节较为重要。文中出示的材料有铁架台、曲别针或废旧的线轴,重物可用钩码也可用玩具或文具替代。在学生提升放下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方法,可能是定滑轮,亦或动滑轮。本环节看似游戏,实则让学生在组装过程中自行认识滑轮,初步体验,与下一环节有机衔接。
教学时,应当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装,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初悟滑轮的作用,切忌一步步带着学生实验。活动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的再次利用。
(2)观察认识各种滑轮,猜想使用滑轮的意义。认识各种滑轮是建立在交流活动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文中出示了升旗的滑轮、提重物的两种滑轮,明确了滑轮的含义,引发了学生对滑轮使用的种种猜想。
教学时,可将这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动手组合后进行汇报,汇报方法的同时认识滑轮,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起重机等处的滑轮。
(3)实验验证,使用滑轮省力吗?“使用滑轮能否真的省力”的实验验证环节,使学生发现定、动滑轮提升物体在方向与用力等方面的各自特点。进一步训练他们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并做出记录的能力。
教学时,这个环节是重点,学生已经有了杠杆省力规律研究的经验,又学会了使用测力计,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达到技能训练
/ 2
的目的。教学时注意:学生可能只总结出一点点规律,也可能找不到规律,需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对每种情况多实验几次,多记录几次,便于分析和归纳。
(4)拓展活动,滑轮的组合。拓展活动,安排了定、动滑轮的优点重新组合。绕绳游戏与系鞋带活动分别是定、动滑轮的应用(鞋上的穿带孔就像是动滑轮,当用力拉鞋带时,穿带孔就从鞋的两边向鞋的中间移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体会滑轮的广泛应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教学此环节时,滑轮组的组合、绕绳游戏可以分组进行,而系鞋带活动则可单人进行(我们系的鞋带一般是动滑轮的利用, 绕绳游戏是滑轮组的应用)。
应变参考
(1)在“自制滑轮提放重物,看谁方法多”的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组装成定滑轮(将曲别针或线轴固定在某一位置),也可能组成动滑轮(让曲别针或线轴随重物移动)。聪明的孩子也可能组装成滑轮组。教学时注意,这几种组装都可能出现。如果这样,(1)教师应及时将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自然点出,并与下个环节合并,然后讨论“你认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会怎样呢?”猜想后进入实验验证阶段;(2)也可以让学生边汇报边穿插“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滑轮的使用吗?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待认识与猜想完毕后进入实验验证阶段。
(2)关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即可。
(3)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研究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有计划进行。
(4)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本地区本校的教学条件进行。如对滑轮不感兴趣,可自编轮轴、齿轮或斜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只要能达到技能训练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即可。
/ 2
第五篇:我的滑轮教案
我的滑轮
【教学目标】
1、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实验记录。研究定滑轮、定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机械中的最后一课“我的滑轮”
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机械?(省力、方便)
二、动手操作
老师谈话:每周一早上,我们全体师生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旗手的操作下冉冉升起,那位同学知道旗手在升旗时是向上用力还是向下用力? 生:向下用力。
师:为什么旗手向下用力,而五星红旗却向上升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师: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位同学读一读我们的游戏要求和规则。生:用一根线,一个线轴或是回形针将桌子上的东西(玩具或是钩码)提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在稳稳地放回原处。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四人为一小组)
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可以对工具随意加工改变。
小结:我们利用的线、线轴提升砝码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就是滑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边缘有槽的轮子。
师:人们利用滑轮干什么呢? 生:提升重物
师:那么滑轮是什么? 生:滑轮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三、揭示定、动滑轮的概念
讨论:刚才做实验时,我们就利用了滑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使用滑轮提升砝码的?你都想到了那种方法?
师小结:人们利用滑轮提升重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滑轮,一种是动滑轮。
四、体会定、动滑轮的特点
1、讨论定滑轮是否方便?(方便)
2、实验是否省力
(1)实验要求:利用定滑轮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将实验记录填写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辅导(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定滑轮特点: 定滑轮:不省力,方便
3、讨论动滑轮是否方便?(不方便)
4、实验是否省力
(1)实验要求:利用动滑轮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将实验记录填写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辅导(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总结动滑轮特点: 动滑轮:不省力,方便
师:我们来观察动滑轮,它在提升砝码时有几根绳子承担着砝码的重量?(有两根绳子承担着砝码的重量,所以动滑轮省力。)
五、学习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能不能取长补短使得在提升物体时既方便又省力呢?
(1)学生分组实验滑轮组合(2)汇报。(3)总结:
像这样吧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方便又省力。
六、联系实际
结合生活中说一说你都在呢见过用滑轮提升重物?
七、教师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滑轮
定滑轮:方便
不省力
动滑轮:不方便
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