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教案

时间:2019-05-15 05:5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奥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奥数教案》。

第一篇:奥数教案

课题 :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知识点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 解应用题。教学目标

1、分析思考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教 学 内 容

【典型例题】

例1:一根绳子原来长20米,第一天剪去3米,第二天剪去的和第一天同样多,剩下的米数比原来短几米?

解题策略:这题要求剩下的米数比原来短几米,通常我们用以下的数量关系来解: 解法一:20-3-3=14(米)20-14=6(米)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聪明的小朋友是否考虑到“剩下的米数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剪去的米数,这样只要用一步计算就能解答。解法二:3+3=6米

这种方法是不是更简便?

【画龙点睛】

解答应用题时,我们不但要多动脑,分析思考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还要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来解答,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应得更聪明。

第2课时

【举一反三】

1、水果店有52箱水果,卖出16箱,又运进23箱,现在水果的箱数和原来比多了还是少了?多或少几箱?

2、饲养场养的羊比牛少36只,牛比猪少29只,那么羊比猪少几只?

3、把两条长38厘米的纸条粘在一起,成为一条长72厘米的纸条,中间粘贴部分的纸条长几厘米?

4、小明、小李和小红三个朋友做红花,小明和小李共做27朵,小明和小红共做32朵,小李和小红共做25朵,问:三个小朋友各做几朵?

5、五(1)班有20名少先队员,而五(2)班的少先队员比五(1)班多9名,问两班共有多少少先队员?

6、一道既简单又复杂的题:游戏开始了,请你们快速计算:

一辆载着16名乘客的公共汽车驶进车站,这时有4人下车,又上来4人; 在下一站上来10人,下去4人; 在下一站下去11 人,上来6人; 在下一站,下去4人,上来4人;

在下一站又下去8人,上来15。

还有,请你们接着计算:公共汽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下去6人,上来7人;在下一站下去5人,没有人上来;在下一站只下去1人,又上来8人。

好了,记住你的计算结果,回答:这辆公共汽车究竟停了多少站?(不要重新计算哦)

7、商店共有61千克红糖,第一天卖掉19千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4千克,商店还剩多少斤红糖?

8、买来17米布,做床单用去7米,做衣服用的和做床单用的同样多,还剩几米?

9、小王买了一只文具盒花了2元,又买了4个作业本,共

课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画图法解应用题 知识点

1、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 解应用题。

2、用画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帮助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教学目标

1、分析思考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受数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典型例题】

例1:小明的钱不到5元(是整角数),如果买6枝铅笔,钱不够,还少5角。小明原来最多有多少钱?

解题策略:问题求的是“小明原来最多有多少钱”。由题意已知小明原来的钱不到5元,但加上5角后就超过5元,且能被6整除。假设每枝笔8角钱,6枝则是48角,不到5元,所以不能;如果每枝9角,6枝就是54角,再减去少5角,原来最多49角。算式:6×9-5=49(【画龙点睛】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不认真思考,提笔就做,很容易出错。所以应该先从条件或问题入手,仔细分析,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

【举一反三】

1、一盒糖果,总数不超过20颗,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余2颗,这盒糖最多有几颗?最少有几颗?

2、停车场里原来停放的轿车比卡车多12辆,后来轿车开走6辆,卡车开进8辆,这时停车场里哪种车多?多多少辆?

3、有大、小两桶油共重50千克,两个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10千克和6千克。大、小两个桶原来各装油多少千克? 第二课时: 【典型例题】

例2:小明有10枝铅笔,小红有4枝铅笔,要使两人的铅笔同样多,小明要给小红几枝铅笔?

解题策略:我们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 小明: 小红: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明比小红多6枝铅笔,把多出来的6枝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即6÷2=3,所以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

【画龙点睛】

用画图法解应用题,特别是解技巧性较强的题,能形象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构建出解题思维的模式。

第三课时 【举一反三】

1、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枝铅笔?

2、小红有4枝铅笔,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小明有几支铅笔?

3、一根12米长的木条,锯3次,每段几米?

4、小红妈妈到水果店买苹果,她的钱若买3斤多1元,若买4斤少1元5角,问妈妈带了多少钱?

6、二(1)班同学做早操,每行人数相等,小李的位置从左边数是第3个,从右边数是第4 个,从前边数是第4个,从后边数是第2个。问:二(1)班有多少同学在做早操?

课题: 等量代换法 知识点

1、等量代换的思想: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替。

2、2、运用等量代换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接受等量代换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精神风貌。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典型例题】

例1、1只河马的体重等于2只大象的体重,1只大象的体重等于10匹马的体重。1匹马的体重是320千克,这只河马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解题策略:

1匹马的体重是320千克,10匹马的体重就是320×10=3200(千克),这也就是1只大象的体重。又知1只 河马的体重等于2只大象的体重,用2只大象的体重代替1只河马,则这只河马体重是3200×2=6400(千克)

【画龙点睛】

也可以这样想:1只大象的体重是10匹马的体重,即2只大象的体重就等于2个10匹马的体重,即20匹马的体重,因为2只大象的体重与1只河马的体重相等,所以1只河马的体重就是20匹马的体重。320×(2×10)=6400(千克)

第二课时 【举一反三】

1、已知1个 =3个 , 1个 =5个。那么1个 =()个

2、△+△+△+□=25,□=△+△。求 △=? □=?

3、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2只梨的重量,也等于4只香蕉的重量,还等于2只苹果、1只梨、1只香蕉的重量之和。那么1只菠萝等于几只苹果的重量?

4、一条鱼,鱼头重9千克,鱼头重量等于鱼身一半加鱼尾的重量,而鱼身的重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问:这条鱼重几千克?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1.一根20米长的木条,把它据成4段,要锯几次?

2.商店有480本练习本,又运来500本,卖出去360本,商店还有多少本练习本?

3.小明的爸爸年龄比妈妈大5岁,妈妈今年3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小明 出生时妈妈30岁,小明今年是多大?

4.○+○+○=21 ☆-□=38 □+□+□=15 ○+○+□=18 ☆-△=45 △+△+△=12 ○-□=()□-△=()□+△=()

5.一个数加上4,减去4,乘以4,再除以2,结果是2,求这个数。

6.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0天时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是第几天?

2.4瓶水全倒出来能装满3大碗,5杯水正好装满2瓶。装满3大碗要几杯水?20杯水能装满几大碗?

第二篇:一年级奥数教案

第一讲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初步经历从场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顺序数数的方法。2.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呢?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 初步感知。

(1)问:图上画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3)描述: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玩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3.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4. 按顺序抢答。

(1)据图意找用不着、2、3、------10表示的东西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好!(多媒体课件同步演示,从主题中逐个抽取出其不意0幅片段图)

(2)自己看着陆0幅图说图意。5. 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如点子,有一个滑梯就用一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

(2)讨论: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法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 门票游戏。

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6个小萝卜、7个小蕃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

过渡: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2. 找数活动(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向上藏着多少数?(找到后与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学校藏着多少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它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第二讲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一)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二)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3.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三讲 有关20以内退位减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计算规律的总结和应用,让学生更准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的运算。

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并产生用函数关系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思维的深度和缜密性,深切体会算法的多元化。教学重难点:

利用函数关系和被减数个位与差的变化规律,正确、熟练的进行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小黑板 方法步骤: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11-9=(2)17-8= 12-9= 16-8= 13-9= 15-8= 14-9= 14-8= 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其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二、自主探索

1、引导发现

仔细观察每组中的四道减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可适当的提出:每组中的被减数是怎么变化的?差又是怎么变化的?

分两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每组派一名代表仿照例题出题。

教师小结函数关系:当减数不变时,被减数怎么变化,差就跟着怎么变化。

2、利用发现一气呵成

(1)11-9=(2)11-8= 12-9= 12-8= 13-9= 13-8= 14-9= 14-8= 15-9= 15-8= 16-9= 16-8= 17-9= 17-8= 18-9= 让学生快速完成,开火车报得数。

教师小结:利用上面的发现,我们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你把每题的第1题给计算错了,那可就事倍功半了。

3、深入观察 仔细观察每一组中被减数的个位与差的关系。学生仔细观察,指名说出发现。

引导说出:减数是9的算式,差总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大1;在减数是8的算式中,差总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大2。

4、抽象概括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9=△+()① 1△-8=△+()②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讨论适用范围

在哪些条件下我们可以选择利用函数关系帮助我们运算;什么时候利用规律①②更方便?

三、拓展应用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7=△+()1△-6=△+(1△-5=△+()

2、快速口算。

18-9= 11-7= 12-6= 16-9= 13-7= 12-5= 13-9= 16-7= 12-3=)第四讲 找规律画一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及运用规律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设计的卡片若干。请个别学生上台摆一摆。

你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二、观察发现规律

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组交流: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在小组里交流。小组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用四种学具图形)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小组展示、汇报:说一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四、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6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小组摆一摆再讨论。

集体讨论。生边说,师边演示。

照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学生上台演示,并填写在书本上。

做一做:请你仔细观察题目,找出他们排列的规律,想一想,填出下一组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讲评。

五、练习反馈

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发现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2、二十三第1题:寒假里,小明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案,你们瞧

同桌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助同学解答这些疑问?

第五讲 接着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平移的距离、找出对应点。教学难点:旋转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搬水”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

录像引入:一学生拿纯净水的场面,先是拖动,再是滚动。(1)问:这位学生在干什么?她是怎么拿的?

(2)其实拖动在数学上我们也可以说是平移,滚动也可以说是旋转。(板书课题)

(3)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平移和旋转。

二、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和区别

1、出示风车

(1)风一吹,风车就运动了,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

(2)突然有一天,风车坏了,只能是这样动,这时还能说是旋转吗? 那风车的运动算是什么呢?

(3)其实自然界的物体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

2、出示书本上图例

(1)你能说说他们各是什么运动吗?

(2)这口钟上,下面的钟摆该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旋转实验

(1)出示一根线,一头系一小球。

(2)请你拿着线的一头将物体旋转一周。

旋转三圈;旋转半圈;旋转半圈中的半圈。

(3)师模拟出错误的旋转,让学生与正确的旋转进行区别。(4)我们俩的旋转有何不同?

为什么我的这种运动不是旋转?(5)学生再次体验旋转,即钟摆的感觉。

4、辩别: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5、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动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小组交流

三、平移运动

1、出示小房图

(1)动态演示:小房图向右平移6格。(2)平移了多少格呢?同桌交流一下。

(3)产生意见分歧,各说说是怎么看的?

(4)慢动作演示,验证结果。分析结果,看对应的点。

(5)让学生找一找各个对应点,说明,物体平移了多少格,得看对应点之间的格数。

板书:对应点。

(6)将小房图向上平移5格。让学生说说平移了多少格,为什么?

2、出示金鱼图,火箭图(1)动态演示

(2)说说分别平移了多少格。(3)指出:对应点。

3、完成想想做做4,说说各图形平移了多少格。

4、总结:平移有什么方法吗?指出:位置变化了,大小,形状都不变。平移了多少格就看对应点之间的格数。

四、平移运动的画法

1、将 向右平移五格。

(1)你打算怎么平移?同桌交流一下方法。(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线段。

2、将 向左平移6格

(1)先交流方法,再动手画一画。

(2)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下,找出对应点。

3、将 向下平移5格;将 向上平移6格。

4、总结:画图形平移的方法。

五、思考题:

1、将 旋转一周,想像一下会是什么样的?

2、将 旋转半周,想像一下会是什么样的?

第六讲 数一数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难点:学会数线段的快捷方法。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你们去过杭州吗?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出示:一列火车从义乌到杭州的途中要停靠诸暨、萧山2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1、大胆猜测。

2、说说想法。

3、可以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标出4个点,数数共有几条线段。A B C D

4、独立数,小组交流。

5、汇报。

(1)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

(2)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两条;AD则是含有三小段的线段,只有一条,所以共有3+2+1=6(条)。

第一种是按A、B、C等一定的顺序,依次为左端点,往下数,即按序数数;另一种是按线段的组成不同来数,即分类数。

6、“一列火车在从义乌到上海的途中要停靠8个站„„”如果再按此法来数,你有什么想法?是否有什么简捷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先来研究数线段。

二、展开

1、填表

(1)独立填(2)小组交流,汇成公认的表格(3)汇报

2、探索规律

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1)基本线段数=点数 — 1(2)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下去,直到1为止。(点数 — 1)+„„+2+1(3)线段总条数就是1到基本线段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3、试做。

线段上共有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 99+98+97+„„+2+1=4950(99+1)x 99 ÷ 2

4、我们用”点数x基本线段数÷ 2“的方法更简便。

三、自主学习。

1、试做求票价题

2、图中有几条线段,你怎么想出来的?

四、延伸方法,拓宽知识。

1、数一数,下列图中各有几个角?

2、数一数,下列图中各有几个三角形?

问:从数角、数三角形和刚才的数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末小结,画龙点睛。给本课取个题目。巧在哪里?

第七讲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第三篇:六年级奥数教案

思源学校第二课堂(第六周)

判断与推理 2 授课人:雍尧

教学要求:(1)理解逻辑推理的四条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分析、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练习法。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的习题例2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3

甲乙丙三人被蒙上眼睛,告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帽子的颜色不是红的就是绿的。然后,就去掉蒙眼睛的布,要求每个人如果看见别人(一个或两个)戴的是红帽子就举手,并且谁能断定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谁就马上离开房间。三人碰巧戴的都是红帽子,因此三个人都举了手,几分钟后,丙首先走开了,他是怎么推导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的?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

(3)分析:此题关键:注意到甲乙两人没有立即离开房间这个事实。丙推理,我的帽子如果是绿的,甲根据乙举手立即知道自己的帽子是红的,那他应走出房间,乙会做同样的推理离开房间。甲乙不能很快判断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我的帽子不是绿的,而是红的。(4)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3、比较前面例2例3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教学例4 学田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都对了一半错一半。他们各得第几名?(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3)分析: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去推理判断。

第一种假定“丙第一错,乙第二对”出现矛盾。照此推理“丙第一对,乙第二错”没有出

现矛盾。所以丙第一,甲第二,丁第三,乙第四。(4)每人口述推理过程。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立体几何教案奥数

第九讲 立体几何

知识导航:

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外,还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直圆柱体,直圆锥体、球体等,并且知道了它们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归纳如下:

在数学竞赛中,有许多几何趣题,解答这些趣题的关键在于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设计,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经典例题:

例1:下图是由 18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求它的表面积。

例2: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 2 厘米,表面积就减少 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例3: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为 1 米.若沿正方体的三个方向分别锯成 3 份、4 份和 5 份,如下图,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 块,这 60 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米?

例4: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下图.已知它的容积

神经依旧制作贡献 为 26.4π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的酒精的液面高为 6 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为 2 厘米。问:瓶内酒精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升?

例5:一个稻谷囤,上面是圆锥体,下面是圆柱体(如下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9.42 米,高 2 米,圆锥的高是 0.6 米.求这个粮囤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例6:皮球掉在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桶中。皮球的直径为 12 厘米,水桶底面直径为 60 厘米.皮球有一半浸在水中(下图).问皮球掉进水中后,水桶的水面升高多少厘米?

例7:下图所示为一个棱长 6 厘米的正方体,从正方体的底面向内挖去一个最

神经依旧制作贡献 大的圆锥体,求剩下的体积是原正方体的百分之几?

课堂练习

1、大、中、小三个正方体形的水缸都盛有缸水,它们的内边长分别为 4 分米、3 分米、2 分米.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浸在中、小水缸的水中,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 4 厘米和 11 厘米.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浸在大水缸中,大水缸中水面将升高多少厘米?

2、一根圆柱形钢材,沿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相等的半圆柱体,如下图.已知一个剖面的面积是 960平方厘米,半圆柱的体积是3014.4 立方厘米.求原来钢材的体积和侧面积.

3、在一只底面直径是 40 厘米的圆柱形盛水缸里,有一个直径是10 厘米的圆锥形铸件完全浸于水中.取出铸件后,缸里的水下降 0.5厘米,求铸件的高.

4、在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的每个面中心打一个边与正方体的边平行的洞.洞口是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洞深 1 厘米(如下图).求挖洞后木块的表面积和体积.

神经依旧制作贡献

5、如下图所示一个零件,中间一段是高为 10 厘米,底面半径为 2 厘米圆柱体,上端是一个半球体,下端是一个圆锥,它的高是 2厘米.求这个零件的体积

6、塑料制的三棱柱形的筒里装着水(如图(1)是这个筒的展开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厘米).把这个筒的 A 面作为底面,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的高度是 2 厘米(如图(2))问:(1)若把 B 面作为底面,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水面的高度是多少厘米?(2)若把 C 面作为底面,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高度是多少厘米?

7、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 10 厘米,底面直径是 6 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下图.圆孔的直径是 4 厘米,孔深5 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神经依旧制作贡献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奥数教案

三年级下册奥数教案

导语: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小的孩子了,你们要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所以才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三年级的奥数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做题哦!第一课时

1、一只树蛙爬树,每次往上爬5厘米,又往下滑2厘米,这只青蛙这样上下了5次,实际往上爬了多少厘米? 答案与解析:

实际上青蛙每爬行一次只前进了5-2=3(厘米),5次共前进了3×5=15(厘米).导语: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小的孩子了,你们要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所以才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三年级的奥数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做题哦!

2、有两桶油,从第一桶倒20千克给第二桶,两桶就同样多了。已知第一桶原有50千克油,求两桶油共重多少千克? 答案与解析:

第一桶油倒20千克给第二桶,两桶就同样多,说明第一桶比第二桶多了2个20千克的油,一共多20*2=40千克油,他们一共有:50+50+40=140千克油。

第二课时

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案与解析:

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4、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答案与解析:

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解: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列综合算式:560÷5÷(336÷6÷7)-7=7(辆)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

第三课时

5、在两座楼中间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了20棵,这两座楼之间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在两座楼中种树,首、尾两头都不种树。

(1)一共有多少个间隔?

20+1=21(个)

(2)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21=63(米)

答:两座楼之间的距离是63米。

6、一条小道两旁,每隔5米种一棵,共种202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202÷2=101(棵)

101-1=100(段)

5×100=500(米)

答:这条小道长500米。

第四课时

7、某校三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每种4棵树之间的距离是9米。照这样计算,种18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4棵树之间的距离是9米,相当于在9米长的距离上平均分成3段,那么一段长的距离是9÷(4-1)=3(米)。种18棵树,相当于把一段路平均分成17段,再根据“总路线长=株距×段数”把这个数量关系求出总路线长。

解:种4棵树,把9米分成了几段:

4-3=1(段)

每段的长是几米:

9÷3=3(米)

18棵树的距离分成了几段:18-1=17(段)

18棵树的全长是多少米:3×17=51(米)

答:18棵树的距离是51米。

8、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的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的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第五课时

9、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答案与解析:

分析: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一等奖就是每个三等奖的4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我们把每个三等奖的奖金看成1份,那么,总奖金就相当于分成了2*4+2*2+2=14份,因为这时的一等奖奖金是3080元,也就是说三等奖奖金是每个308/4=77元,所以总奖金等于14*77=107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还是以每个三等奖的奖金看成1份,那么这时总奖金就被分成了1*4+2*2+3=11份,每份三等奖奖金就等于1078/11=98元,所以,这时的一等奖奖金等于980*4=392元。

10、甲乙两队共同挖一条长8250米的水渠,乙队比甲队每天多挖150米。已知先由甲队挖4天后,余下的由两队共同挖了7天,便完成了任务。那么甲队每天挖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分析:余下的由两队共同挖了7天,这7天中,乙队比甲队多挖了150*7=1050米,那么,我们可以把总数减去1050米,然后看成甲和乙每天挖同样多,这样,就相当于甲队一个队挖7*2+4=18天,共挖了8250-1050=7200米,说明甲每天挖7200/18=400米。

第六课时

11、华侨小学某班有60人,在收看“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实况时,他们着装白色或黑色上衣,黑色或蓝色裤子。其中有12人穿白上衣蓝裤子,有34人穿黑裤子,29人穿黑上衣,那么穿黑上衣黑裤子的有多少人? 答案与解析:

分析:有34人穿黑裤子,那么穿蓝裤子的有60-34=26人,有12人穿白上衣蓝裤子,说明还有26-12=14人是穿黑上衣蓝裤子,有29人穿黑上衣,那么,有29-14=15人穿黑上衣黑裤子。

12、三年级一班选举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人。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如果得票比其它两人都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那么甲最少再得到多少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答案与解析:

分析: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说明一共统计了17+16+11=44张选票,还有52-44=8帐没有统计,因为乙得到的票数只比甲少一张,所以,考虑到最差的情况,即后8张中如果没有任何一张是投给丙的,那么甲就必须得到4张才能确保比乙多。因此,甲最少再得到4票就能够保证当选了。

(这里特别要注意到“保证”两个字,必须从最坏的情况考虑)

第七课时13、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个,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名? 答案与解析:

分析: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个,就是说每人每小时加工(90/3)/5=6个,那么一个人10小时可以加工6*10=60个,540个零件在10小时做完就需要540/60=9个人。

14、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答案与解析:

分析: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说明这条公路的工作量按每天计算有20*15=300人次,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20人修3天完成了20*3=60人次,那么总工作量还剩下300-60=240人次,这些剩下的工作给15人做,每人就还需要工作240/15=16天,这样,前后加起来,实际工作就有3+16=19天。

第八课时

15、小明一家五口人去登山,带了2个包,五人轮流背,走了15千米,则平均每人背包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15×2÷5=6(千米)

16、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答案与解析:

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4==11,说明有11人。

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导语:三年级正是拓展思维的好时机,多做奥数题有助于我们这方面能力的锻炼,所以同学们要每天坚持做奥数练习。

第九课时

17、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答案与解析:

第90个球为白球,第100个球为黑球

18、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与解析:

做对第一题的13个人里,有8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22个人里这8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个人。算式: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27人。

第十课时

19、一只鸡有1个头2条腿,一只兔子有1个头4条腿,如果笼子里的鸡和兔子共有10个头和26条腿,你知道鸡和兔子各有几只吗? 答案与解析:假设10个动物都是兔子,那么就有10X4=40(条)腿。但实际是26条腿,与实际相差40-26=14(条)腿。每将一个兔子变成一只鸡总的腿数就减少两只,需要转化14(4-2)=7(只)那么鸡就有7只,兔子就有10-7=3(只)。

导语: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小的孩子了,你们要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所以才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给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做题哦!20、明明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发一封信,要贴2角钱的邮票。他手中的邮票有1张1角的、2张8分的、5张4分的和2张1分的。那么明明要把这些邮票经过搭配选出2角钱的邮票来,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

答案与解析:明明手中的邮票可以按下面的几种搭配方法,得到2角钱的邮票。

1张1角的、1张8分的、2张1分的,合起来是2角。

1张1角的、2张 4分的、2张 1分的,合起来也是2角。

2张8分的、1张4分的,合起来也是2角。

1张8分的、3张4分的,合起来也是2角。

5张4分的也是2角。

由以上分析得出:贴2角钱邮票,共有5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第十一课时

2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答案与解析:

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2、“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答案与解析:

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第十二课时

23、红红、聪聪和颖颖都戴着太阳帽去参加野炊活动,他们戴的帽子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黄的,一个是蓝的。只知道红红没有戴黄帽子。聪聪既不戴黄帽子,也不戴蓝帽子,请你判断红红、聪聪和颖颖分别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答案与解析:

先确定聪聪既不戴黄帽子,也不戴蓝帽子,那么他戴的只能是红帽子,红红没有戴黄帽子,而红帽子已经是聪聪戴的,因此红红戴的是蓝帽子,最后剩下黄帽子肯定是颖颖戴的。

24、一条大河上游与下游的两个码头相距240千米,一艘航船顺流而下的速度为每小时航行30千米,逆流而上的速度为每小时航行20千米。那么这艘船在两码头之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答案与解析:航行中的速度有两种,然而所求的平均速度并非是这两种速度之和除以2。

按往返一次期间的平均速度,就要分别计算总航程与经历的总时间,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意义求出答案来。

解 总航程 240×2=480(千米)

总时间 240÷30+240÷20

=8+12

=20(小时)

平均速度 480÷20=24(千米)

答 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航行24千米。

第十三课时

25、一个三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3 倍,它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2倍.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如果百位是 1,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3倍,个位就是3;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2倍,十位就是 2,这个数就是 123.如果百位是2,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3 倍,个位就是6;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2 倍,十位就是4,这个数就是246.如果百位是3,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3倍,个位就是9;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的 2倍,十位就是6,这个数就是369.这样的数有3 个,分别是123、246、369

26、某部队战士排成方阵行军,另一支队伍共17人加入他们的方阵,正好使横竖各增加一排,现共有多少战士? 答案与解析:

后来的战士加入方阵时,是在原方阵外侧横竖方向各增加一排,那么有一个战士要站在这两排的交界处,计算横排竖排的人数时,对他进行了重复计算,也就是说现在每一排实际人数是(17+1)÷2=9(人),因此可以求出总人数:9×9=81(人).第十四课时

导语:多做奥数题有助于我们数学思维的拓展,也能让我们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哦!现在就开始做奥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道题吧!

27、小明、小华和小光三个人都是少先队的干部。他们中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他们的一百米赛跑的结果是:

(1)小光比大队长的成绩好;

(2)小明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

(3)中队长比小华的成绩差。

根据以上情况,你能知道小明、小华、小光三个人中,谁是大队长吗? 答案与解析:

根据(2)小明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3)中队长比小华成绩差,我们可以知道,小明和小华都不是中队长,那小光一定是中队长。

又根据(1)小光比大队长成绩好,也就是中队长比大队长成绩好。还根据(3)中队长比小华成绩差,我们可以知道,小华不是大队长,那么小华一定是小队长,当然小明就是大队长了。

28、小花猫钓到了鲤鱼、草鱼、鲫鱼,三种鱼一共12条,放在小桶里往家走。路上遇到小白猫。小花猫问小白猫:“你最爱吃哪种鱼?”小白猫说:“那当然是鲤鱼了。”小花猫说:“好,你只要从我的桶里,随便拿出3条鱼来,一定会有你最爱吃的鲤鱼。不过,你可要先告诉我,我钓到了几条鲤鱼?”这下可难住小白猫了。小花猫钓了几条鲤鱼呢?不过聪明的小白猫,稍稍动了动脑筋,就说出来了。小白猫到底怎样想的呢? 答案与解析:

小花猫一共钓了12条鱼,只要知道草鱼、鲫鱼各几条,那么要求出钓了几条鲤鱼就容易了,难就难在不知道有几条草鱼,也不知道有几条鲫鱼。别忙,想想小花猫还说了什么话?对!小花猫说,随便拿出三条鱼,就一定会有鲤鱼。解答这题就从这里突破。

小花猫的话可以这样理解:至少有一条鲤鱼,含意是也可能有2条鲤鱼,或者3条都是鲤鱼。这就是说,小花猫钓到的三种鱼中,草鱼、鲫鱼是各有1条,其余的12-1-1=10条都是鲤鱼。

要是钓到的草鱼和鲫鱼合起来是3条或是比3条多行吗?不行!要是合起来是3条或是比3条多,那么随便拿3条就不一定有鲤鱼了。你说对吗?

29、把一根线绳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对折后的中间处剪开,这根线绳被剪成了多少段? 答案:对折一次: 2*2-1=3段

对折二次:4*2-3=5段

对折三次:8*2-5=11段

绳子被折成8股,因此相当于未对折时被剪8刀,应该成9段吧

一方面三折以后成8股,中间一剪成16;

另一方面,第一折产生1个弯头,第二折产生2个弯头,第三折产生4个弯头;

最后剪成:16-1-2-4=9根。

第十五课时

30、用数字1,1,2,2,3,3拼凑出一个六位数,使两个1之间有1个数字,两个2之间有2个数字,两个3之间有3个数字 答案:312132 231213

31、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 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答案与解析:

分析 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

第十六课时

32、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答案与解析:

分析: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33、妈妈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40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妈妈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答案与解析: 要求妈妈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必须先求出每一层楼梯有多少台阶,还要知道从一层走到6层需要走几层楼梯。

从1楼到3楼有3-1=2层楼梯,那么每一层楼梯有40÷2=20(级)台阶,而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6-1=5(层)楼梯.解:每一层楼梯有:40÷(3-1)=20(级台阶)

妈妈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20×(6-1)=100(级)台阶。

答:妈妈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100级台

第十七课时

导语:今天奥数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试题,希望同学们在找到乐趣的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数学能力,同学们加油吧!

34、今有101枚硬币,其中有100枚同样的真币和1枚伪币,伪币与真币和重量不同。现需弄清楚伪币究竟比真币轻,还是比真币重,但只有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那么怎样利用这架天平称两次,来达到目的? 答案与解析:

答案:分成50、50、1三堆:

第一次称两个50,如果平了,第二次从这100个任意拿1个(当然是真的)与第三堆的1个称,自然会出结果;

第一次称两个50不平是正常的,第二次我们把其中的一堆(或重的或轻的都行)分成25、25、称第二次:

1、把轻的分成25、25,如果平了,说明那堆重的有假,当然假的是超重;如果不平,说明这50个轻的有假,假的是轻了;

2、把重的分成25、25,道理同上。

所以两次可以发现轻重,但是找不出哪个是假的。

35、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 答案与解析: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分钟出发.考虑小张以75米/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

50×10÷(75-50)=20(分钟)·

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

75×20=1500(米).答: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米.还有一种不少人采用的方法

下载奥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奥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奥数教案——循环小数

    小学奥数教案---循环小数 一 本讲学习目标 1、掌握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还要掌握该法则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2、会进行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 3、掌握分数与循环小数的......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教案

    2015.12.19 三年级周润泽 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1、熟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读题,弄清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 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写出答案2、掌握应用题......

    小学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小学奥数 第1讲 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2讲 年龄问题 第3讲 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讲 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

    六年级奥数教案3

    第二课堂牛吃草问题(2)练习课 一、课堂例题: 5. 快、中、慢三车同时从A地出发,追赶一辆正在行驶的自行车。三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4千米、20千米、19千米。快车追上自行车用了6......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 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

    小学数学奥数教案

    绿藤星教育(***)----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第1讲 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 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 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 弃九法 第6讲 数的整......

    小学奥数教案——循环小数

    小学奥数教案---循环小数 一 本讲学习目标 1、掌握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还要掌握该法则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2、会进行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 3、掌握分数与循环小数的......

    五年级奥数教案上册

    速算技巧(一) 教学内容:速算技巧(一) 教学要求: (1)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