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

时间:2019-05-15 05: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

第一篇: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

《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兴起与共和国的发展

第八章 罗马兴起与共和国的发展

罗马古代史特点

1、奴隶制度得到充分发展,是古代各国奴隶制度发展得最典型的国家。

2、古罗马政体经历了从王政、共和、元首政治到君主制的完整演变过程,在政体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其贵族共和政体在各国同类政体中是最为典型的。

3、在经济上,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具有浓厚商品生产性质的以奴隶为基础的大庄园社会经济中居支配地位。

4、政治斗争比较激烈,并对罗马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5、通过征服罗马建立起古代世界版图最大的帝国,使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

6、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对近现代西方文化有深远影响,如法学、文学、建筑、神话等。史料

1、波里比阿《通史》;

2、阿匹安《罗马史》;

3、李维《建城以来史》;

4、塔西佗《编年史》。本章重点:

1、塞尔维乌斯•土里乌斯的改革

2、共和时代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参考书目:

1、何平:帝国的荣光——追踪古罗马文明,重庆出版社,2002年。

2、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3、(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出版社,1997年。

4、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教学纲要

一、王政时代和塞维阿改革

(一)罗马的起源

(二)王政时代

“王政时代”大体上是指罗马氏放制度解体并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度阶段。

(三)塞维阿改革 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四)共和国的建立

二、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一)原因

1、贵族把持了所有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外。

2、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土地的分配。

3、债务奴隶制引起下层平民强烈不满。

(二)成果

1、BC494年,平民保民官的设立。

2、BC451-450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3、BC367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的通过。

4、BC326年波提利阿法案的通过。

5、BC287年霍腾西阿法案的通过。

(三)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后果和影响

1、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2、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新贵族出现,氏族贵族与旧的平民概念消失,氏族制度的残余被彻底清除。

3、奴隶制城邦共和制的国家机构和制度逐渐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一)统一

1、维爱战争;

2、击退高卢人的入侵;

3、萨莫奈战争;

4、皮洛士战争

(二)罗马的统治制度

第一节 王政时代的罗马

一、上古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山脉从西北至东南纵贯半岛之上,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东部狭长地带背山面水,适宜畜牧,西部山势展开,有些平原,适宜农耕,南部和西西里岛也宜于农牧业,这种条件比希腊优越。半岛上多河流,以波河、第伯河最为重要,第伯河下游自古利于航行,古罗马城就在它的南岸,古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半岛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老普林尼认为他们是意大利最早的居民)大概从非洲经过今西班牙和法国一带来到意大利。公元前二千年代初(青铜时代),意大利人的祖先操印欧语的部落从东北方多瑙河沿岸和喀尔巴阡山周围,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拉丁人就是其中一支。

拉丁人居住在中意大利的拉丁平原,这里土质肥沃,适宜畜牧和农耕,拉丁人进入这里后,先后建立了许多城市,罗马就是其一,除拉丁人外,其它部族中最重要的为伊达拉里亚人,他们约公元前十世纪从小亚细亚进入意大利并建立了城市,主要居住在第伯河与亚努河盆地,以农业为主。公元前七世纪,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能制造青铜器,对外贸易已相当广泛,阶级社会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到公元前六世纪,奴隶制度已有相当发展,并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曾一度统治罗马。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进行移民,建立了叙拉古等城邦。公元前五世纪末,高卢人又从阿尔卑斯山北部进入波河平原,他们占据的地区后来被称为山南高卢。由于意大利半岛居民复杂,因此从南到北形成许多部落区域,如山南高卢、伊达拉里亚、萨莫奈、拉丁平原、坎佩尼亚等。

二、“王政时代”的社会

王政时代指早期罗马历史,当时社会的基层组织还是氏族,不过已处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罗马共有300个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罗马人称为库里亚),每十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特里布斯),这样罗马共有三个部落,它们构成“罗马公社”。这时期罗马的管理机构类似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军事民主制,罗马有勒克斯(王)、元老院和库里亚会议管理公共事务。勒克斯类似古希腊的巴赛勒斯,是军事首领,最高审判官和最高祭司,但不具备行政民政权,还不是真正的国王。元老来自各氏族的族长,是王对内对外政策问题的顾问,元老院有权批准和否决库里亚会议的决议案,有征税、征兵、决定战争的权力。库里亚会议是按库里亚召开的民众大会,由氏族全体成年男子参加,它有权宣布战争,选举勒克斯,有权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对判处死刑的案件做出最后决定等。每个库里亚有一票的表决权,所以王政时代实质上是一个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基础并从中发展起来的军事民主制社会阶段。

所谓王政时代,是罗马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这时候拉丁人虽然还是处于公社生活,但氏族制已走向解体。当时父家长制家族已在发展,并逐渐变成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家长有权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卖为奴隶,甚至有权杀死他们,虽然土地是公社的财产,但每个家族从公社领得一份土地耕种。这种分化与公元前七世纪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当时意大利已普遍使用铁器,农具普遍用铁器制造,同时手工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个人开始积累财富,这预示着私有制和阶级关系即将出现。所以在当时一些富有的家族就形成氏族贵族,他们利用特权,霸占公有土地和财产,把破产的氏族成员变成他们的“被保护人”,被保护人只能从贵族那里取得份地,并为其负担劳役和兵役,这样,在氏族社会内部,除贵族外,就产生了广大受贵族剥削和奴役的阶层,此外,除被保护人外,还出现了平民。他们不属罗马氏族成员,无权分得公有地,但得服兵役。他们有人身自由,有的从事农业,有的经营手工业和商业,但许多平民依附于贵族,向他们 租佃土地、贷款,时常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公元前六世纪,平民人数大大超过贵族,作用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强烈要求废除氏族和门第制度,按照财产多少重新划分等级,因此和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罗马发生了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塞尔维乌斯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王政时期的第六个王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公元前578-534年)依靠平民的支持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1)罗马居民,不论贵族和平民,凡能负担兵役者都按财产多少分为五个等级,五级以下的贫民被称为无产者,不列级,每级提供数目不等的百人队(军队编制单位),武器自备。(2)创设百人队会议,凡能服兵役者都可参加,从此原来按库里亚召集的库里亚会议,就失去了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库里亚会议的一切重要职权都转归百人队会议。表决权按百人队分配,每个百人队一票表决权。(3)把原来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四个部落。

通过这次改革,氏族贵族和氏族制受到打击,地域关系代替了血缘关系,罗马基本上完成了由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

第二节 罗马早期共和国

一、共和国的建立 据传说,王政时代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是伊达拉里亚人,他独断专横,其残暴统治激起了罗马人的不满,约公元前509年,罗马爆发了反抗斗争,一举推翻了塔克文的统治,并建立起了共和体制。

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负责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由于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它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并有权监督执政官的行动。百人队会议开会时只能就元老院审查过的议案进行表决,不能讨论。塞尔维乌斯改革后,虽准许平民参加百人队会议,但由于表决权的限制(会议的多数票被少数富有者控制),因此,百人队会议变成了维护贵族利益的工具。所以,罗马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成为贵族奴隶主的专政机器。

二、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

(1)政治上,贵族牢牢把持着国家大权,而平民则被完全排斥在政权之外。(2)经济上,贵族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享有公有地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平民不仅不能参加公有地的分配和使用,而且由于共和初年频繁战争导致破产、失地,有的沦为债务奴隶,有的被卖往国外。

(3)在社会、法律地位上,贵族靠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肆意加害平民,而平民被视为卑贱之人,不能与贵族通婚。

平民为了改变这种地位和处境,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保民官的设立与十二铜表法的制订

相传,公元前494年,罗马同周围邻近部落发生战争,急需平民援助,于是平民乘机提出废除债务法的要求。贵族开始口头应允,但随后又失信,因此平民全副武装离开了罗马,以此反抗贵族的背信弃义。平民的离去会削弱军队战斗力,因此贵族被迫让步,承认平民有权选出保民官,保民官的职责是保护平民不受贵族高级官吏的横暴欺压,如贵族通过违反平民利益的法令,保民官可以否决,不过保民官当时的作用仅限于依据当时的法律保护平民不受迫害。

当时的罗马法律为不成文的习惯法,解释权操纵在贵族手中。贵族法官常利用此为贵族谋利益,于是平民强烈要求制订成文法。经过长期斗争,贵族再次让步,公元前451年,罗马制订了成文法,它们被刻在十二个铜表上面,故称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典就其阶级实质来说,是保护贵族奴隶主利益的,但由于法律编制成明确的条文,且量刑定罪须以条文为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

3、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

十二铜表法制订后,平民经过继续努力,于公元前445年获得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但平民的土地和债务问题仍未解决,因此平民同贵族仍进行激烈斗争。公元前376年,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针对土地、债务和担任高级官职问题,提出了三项法案:(1)平民所负的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作为偿还本金计算,尚未偿清部分分三年还清。(2)占有公有地的最高限额定为500犹格(1犹格约合1/4公顷)。(3)取消军事保民官,规定在两名执政官中,一名应由平民担任。经过十年斗争,这些法案才被全部通过。它的通过,暂时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4、债务奴隶制的废除和特里布斯会议权力的扩大

公元前326年,在平民压力下,通过了波提利阿法案,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从此,平民免除了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

公元前287年,平民出身的独裁官霍腾西阿制订出新法案。原来罗马有一种按地域部落组成的会议,即特里布斯会议,此会由平民参加,决议只对平民有效。根据他的法案,特里布斯会议成为全体公民参加的会议,会议决议不必经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公民有法律效力,特里布斯会议分部落(特里布斯)开会,因为各部落中平民占多数,所以这个会议比百人队会议更民主一些。

至此,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结束。

5、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后果

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对罗马历史的发展影响重大。(1)平民能够担任各种官职和与贵族通婚,不仅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且打破了旧的氏族界限,消灭了罗马氏族残余,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了调整,从而扩大罗马共和国的基础。(2)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他们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得到了保障,从而强化了公民兵制度,为罗马对外扩张提供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3)新官职的设立和新法律的颁布,使罗马共和国的上层建筑日臻完善,使之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的需要。但是,关系到平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少量公有地的分配和债务的减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民的经济地位,平民的负债和破产迟早还是难以避免的,他们和大土地所有制间的矛盾和斗争将继续下去。平民参政只是对于平民上层而言,他们和原有贵族通过通婚的形式融合于一体,构成“新贵”,国家制度的实质仍是以元老院为首的贵族奴隶主阶级的专政。但是罗马国家机构的加强,为它的对外扩张和发展奴隶制度创造了条件。

三、对意大利的征服及统治政策

罗马建国之初只是第伯河畔的一个小邦,它的北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南边还有一些拉丁城邦的霸主。公元前四世纪中期至三世纪初期,罗马发动了三次萨莫奈战争,打败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萨莫奈人。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又进攻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移民城邦,罗马虽遭受到各地顽强的反抗,但它终于征服了这些移民城邦,从此整个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被罗马占有。

罗马征服意大利地区后,并没有立即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把各被征服地区变成它的“同盟者”和“臣属”,实行“分而治之”,维持其统治。

[教学提示]

1、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七个问题。(1)国家的产生。罗马国家不像雅典那样从氏族社会内部的阶级对立中产生,而是在罗马人公社同外人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塞维·图里乌改革是罗马国家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2)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土地、债务和政权三个问题。斗争的结果使贵族的特权逐渐缩小,公民的范围日益扩大,内部的矛盾得到了缓和,这对罗马以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起了很大作用。

学术争论:

1.关于共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 2.希腊、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对比研究 [思考题]

1、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概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试述罗马统一意大利的大体过程及统治政策。

第二篇:世界古代史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四、世界古代史(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原始社会):

1、人类的始祖:距今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2、晚期智人: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3、三大人种:

(1)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氏族的管理者;丈夫居于妻方;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没有贵贱贫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形成稳定的集团;财产由父系继承,有贵贱贫富之分,产生了阶级。

(二)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

6、大河流域的文明(东方文明):

(1)古代埃及(非洲):

①流域名称:尼罗河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3100年;

③文明成果:

a金字塔(最著名的历史遗产,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法老的陵墓); b象形文字(属于真正的文字,比楔形文字稍晚发明)。

(2)古巴比伦(西亚):

①流域名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1894年

③文明成果:

a《汉谟拉比法典》(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第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典);

b楔形文字(属于最早的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末发明)。

(3)古代印度(南亚):

①流域名称:印度河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2000年

③文明成果:

a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制度):从高至低排列:婆罗门(宗教祭祀)、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商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最底层

数字。

(4)古代中国(东亚): ①流域名称:黄河、长江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③文明成果:

a商朝的甲骨文、青铜器。

b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东汉;印刷术—唐朝、北宋;火药—唐朝、北宋;指南针---战国、北宋)等。

7、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处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便于农业、畜牧业发展。

8、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西方文明):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基本

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11、日本的大化革新(日出之国):

(1)时间:646年

(2)主要内容:

①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②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朝、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4)影响(作用):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穆罕默德与阿拉伯(新月之乡):

(1)伊斯兰教:

①创立时间:

7世纪初;

②地点:阿拉伯半岛(麦加);

③创始人:穆罕默德,(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④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

⑤经典:《古兰经》;

⑥标志:一轮新月;

⑦作用:促进阿拉伯民族的统一。

(2)穆罕默德的贡献:创立伊斯兰教和建立伊斯兰国家。

(3)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把阿拉伯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①时间:8世纪上半期(732年)

②内容: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确立了西欧封建制度。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封君封臣制(基础是封土制);

(3)西欧封建等级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成为骑士是中古西欧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⑥标志:十字架; ⑦基督的意思是“救世主”。

(7)丕平献土:

①经过: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法兰克国王,为了报答教皇,他把罗马附近的拉文地区送给教皇。

(10)琅城起义:

①时间:1112年;

②经过:法国琅城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向琅城主教和国王购买,后来主教和国王出尔反尔,琅城人民发动起义,打死主教,打败国王军队。国王不得不再次给琅城颁发城市自治特许状。③意义:使琅城获得城市自治权,促进城市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11)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①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②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③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12)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

堡,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5)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①帝国经济的衰落(查士丁尼的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丧失了经济基础;

②帝国自身的固步自封也使其不得发展,逐渐落后。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民的优点和长处。

(6)拜占廷帝国兴衰带来的启示:

①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4②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③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时代;

③罗马为争夺地中海世界与迦太基爆发的布匿战争-----

罗马取胜,促进罗马发展。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

17、和平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原因: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很大。而和平交流(作用)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所以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②罗马圆形竞技场;

③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特点:哥特式建筑---基督教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成为以后许多教堂的范本); ④阿拉伯的麦加清真寺(特点: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典型风格)。上述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5)希腊科学家:

①阿基米德: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成就)发明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他还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为保卫祖国贡献巨大才智。

②欧几里得: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几何学创始人,著作《几何原本》,被明末徐光启翻译到我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翻译的西方名著。

第三篇:2009级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案

渭南师范学院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教 学 系 历史与文化传播系 教 研 室 世界史 课程名称 世界古代史 授课对象09级历史学 授课教师 鲍秋媛 职

称 副教授

教材名称世界上古中古史

2009年8月26日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授课时间:第四周(6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授人类的起源与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解体及国家的产生等内容。

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具体过程;正确认识原始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婚姻、家庭的早期形式;了解和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知识、科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初始状况,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家庭形式;氏族社会的特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从猿到人

1、攀树的猿群

2、正在形成中的人

3、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

二、完全形成的人

1、最早的人属

2、直立人

3、早期智人

4、晚期智人

第二节 原始公社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

2、血缘家族

3、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4、族外群婚(普那鲁亚婚)

二、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

2、原始农业、畜牧业

3、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4、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原始公社的解体

一、金属器时代

1、金属器的出现:

①从使用天然金属到人工冶炼金属 ②青铜器的出现

③铁器冶炼技术的发明

2、社会大分工 :

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分离出来 ③、商业从生产性部门分离出来 ④、社会大分工的意义和影响

3、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

①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特征

②金属工具的使用改变了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③对偶婚的存在使得男子确知自己的子女 ④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公有制的解体形式

4、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前提 ②个人劳动能力的提高使得占有别人的劳动有了可能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

1、个体家庭

2、农村公社

3、军事民主制:

4、国家的产生:

①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四节 原始文化

1、文字的萌芽

2、科学知识的萌芽

3、原始艺术

4、原始宗教 思考题:

1、按照恩格斯的划分方法,人类起源与进化经历过哪些主要阶段?列举各阶段发现的主要化石。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3.何谓家庭?史前时代家庭形式演变的大体过程如何?各种家庭形式有何特征? 4.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5.社会大分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6、试析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形式。参考书:

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第三卷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2、9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第四卷

3、摩尔根:《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 1981

4、刘家和、何允清:《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北京师大学报 1981—6

第二章 古代埃及

授课时间:第五周(4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概况,要求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奴隶制的发展和衰落等内容。教学目的和要点:阐明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埃及国家政权的特点,分析埃及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原因,了解埃及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及其特征;古代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 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埃及帝国的形成与统治;埃赫那吞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埃及的自然环境

二、埃及早期的文明遗迹

第二节 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一、埃及向国家过渡

二、埃及早期国家的特点

第三节 早王国、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埃及

一、政治统治制度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

三、金字塔的修建

四、贫民和奴隶起义

第四节 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的埃及

一、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奴隶制的发展

三、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

四、帝国的衰落与后王朝时期 思考题:

1、古代埃及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2、概述古王国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3、埃及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统治措施是什么?

4、埃赫那吞改革的原因、内容、失败原因和意义如何? 5、古代埃及在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 参考书:

1、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第二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2、费克里 《埃及古代史》科学出版社 1956

3、张忠民:《关于埃及国家的诞生问题》史学月刊 1983---6

4、廖学盛:《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世界历史 1980—1

第三章 古代西亚

授课时间:第六、七周(6课时)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西亚地区各奴隶制城邦的产生、发展及政治经济制度。教学目的和要点:通过对古代西亚几个主要国家、主要历史时期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概略过程,主要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西亚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苏美尔文明的生产及其成就;汉莫拉比法典;西亚民族的复杂性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节 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及居民

一、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

二、古代西亚的主要居民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

一、苏美尔、阿卡德的奴隶制城邦

1、奴隶制城邦的发生

2、城邦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

3、城邦间的争霸战争和阶级斗争

二、阿卡德王国的统一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王权的加强

第三节 古巴比伦王国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二、汉谟拉比法典及其反映的社会

三、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

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

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扩张

二、新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三、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第五节 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一、腓尼基

1、城邦的建立

2、航海、经商和殖民

二、巴勒斯坦

1、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的兴衰

2、犹太教

第六节 波斯帝国

一、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二、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三、帝国的衰亡

第七节 上古西亚文化

一、文字

二、文学

三、自然科学

四、建筑与雕刻 思考题:

1、苏美尔城邦有何特征?

2、评乌鲁卡基那改革。

3、两河流域城邦是如何演变成统一王国的。

4、试论《汉谟拉比法典》及其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状况。

5、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有何特点?

6、犹太教是怎样产生的?其主要教义有哪些?

7、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化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参考书:

1、周谷城 《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世界 1979——1

2、杨炽 《再谈<汉谟拉比法典>》世界历史1990——3

3、李政 《论美索不达米亚文对赫梯文明的影响》人大资料世界史 1996——2

4、赵复一 《从犹太教看宗教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世界历史 1987——6

第四章 古代印度

授课时间:第七、八周(4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状况,要求重点掌握雅利安人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瓦尔那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孔雀帝国的扩张及其政治、经济制度等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对印度地区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详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不同的特点的认识,并探讨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哈拉巴文化;婆罗门教;印度种姓制度;早期佛教及其教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二、印度的居民

第二节 哈拉巴文明

一、哈拉巴文明的发现

二、哈拉巴文明的特征

三、哈拉巴文明的毁灭

第三节 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

一、吠陀时代

1、雅利安人与哈拉巴文明

2、雅利安人的南下与吠陀时代的开始

二、吠陀时代的社会

1、雅利安人的社会组织

2、雅利安人向国家过渡

三、种姓制度

1、形成

2、内容和特点

3、发展及其影响

四、婆罗门教

1、起源

2、主要教义

3、影响

第四节 列国时代

一、列国时代

二、摩竭陀王国

三、佛教的形成和传播

1、佛教形成的社会条件

2、佛教的创立

3、佛教的教义

4、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第五节 孔雀王朝

一、王朝建立

二、阿育王的统治

第六节 贵霜帝国

一、帝国的建立

二、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思考题:

1、古印度种姓制度述论。

2、试论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和实质。

3、古代印度文化主要有哪些成就? 参考书:

1、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第4章

2、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1959

3、季羡林:《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 1957

4、杨富学:《贵霜文明与世界文化》世界历史1993——5

第五章 古代希腊

授课时间:第八、九、十 周(8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发展与衰亡的历史。教学目的与要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城邦的特点和城邦的不同类型,以及城邦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同时,还要了解和认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希腊文化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克利特文明;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经济生活;希腊城邦的产生及其特点;海外殖民;斯巴达的社会经济制度;梭伦改革;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希腊波斯战争;雅典民主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城邦的危机;希腊古典文化;马其顿的兴起;亚历山大东侵及其帝国的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居民

一、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

二、古代希腊的居民

第二节 失落的爱琴文明

一、爱琴文明的发现

二、克里特和迈锡尼文化

第三节 军事民主制——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

1、荷马史诗与荷马时代

2、荷马时代的社会组织

二、荷马时代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希腊城邦的再次形成——古风时代

一、希腊城邦国家的形成

二、海外殖民

1、海外殖民的原因和范围

2、海外殖民的方式和影响

二、雅典城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1、提修斯改革和国家的形成

2、梭伦改革

3、西庇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4、克里斯提尼改革

5、雅典城邦国家的基本特征

三、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1、军事征服后建立的国家

2、政治制度与社会风尚

3、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希腊城邦的繁荣 ——古风时代

一、希波战争

1、战争的原因

2、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1、雅典的海上同盟——提洛同盟

2、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3、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经济状况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

1、雅典与斯巴达矛盾的发展

2、战争的影响

3、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

第六节 希腊城邦的衰落—— 马其顿—希腊时期

一、其顿的兴起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1、马其顿的兴起

2、希腊落入马其顿之手

3、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二、亚历山大帝国的后继者

1、托勒密埃及王国

2、塞琉古王国

3、马其顿控制下的希腊 思考题:

1、略论荷马时代希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概述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背景、范围及影响。

3、试论雅典国家的产生和民主政治的形成。

4、分析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5、分析伯里克利时期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6、概述古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及主要成就。

7、比较斯巴达与雅典两城邦在国家产生途径、阶级结构、政治制度、奴隶制度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8、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9、试析雅典民主政治之利弊。参考书: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四、五章

2、顾准《雅典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6

3、黄洋《希腊城邦土地制度研究》 复旦大学 1995

4、希罗多德《历史》商务1959

5、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1960

6、亚里士多德《雅典制度》三联1957

7、杨巨平《希腊文化对西欧的影响》晋阳学刊 1992—5

8、沈坚《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1992-3

第六章 古代罗马

授课时间:第十一、十二周(8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及罗马帝国的兴亡历史。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罗马城邦共和制度发展和消亡及帝制确立的历史过程,对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要予以重点的研讨;同时要了解罗马奴隶制得到充分发展的状况和原因,并认识其在罗马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和重点:伊达拉里亚文明、塞尔维乌斯改革、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罗马霸国的建立、奴隶制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苏拉独裁、斯巴达克起义、凯撒独裁、罗马共和国的覆灭、元首制的建立、3世纪危机、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戴克里先和君主坦丁的统治、罗马帝国灭亡。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罗马的兴起

一、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二、拉里亚文明

三、罗马城的起源和王政时代

四、塞尔维乌斯改革

第一节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扩张

一、早期共和国

1、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二、共和国的扩张

1、征服地中海

2、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原因分析

3、行省制度

三、奴隶制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罗马共和国的危机与覆亡

一、奴隶起义和格拉古兄弟改革

1、西西里奴隶起义

2、格拉古兄弟改革

二、马略军事改革

三、苏拉独裁

四、前三头同盟

五、后三头同盟

第四节 帝国时代

一、元首制的建立

二、屋大维的内外政策

三、帝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

四、公元3世纪危机

五、戴里克先和君士坦丁堡的统治

六、蛮族入侵、奴隶、隶农起义与西罗马帝国灭亡

第五节 罗马文化

一、原始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2、基督教的发展和演变

3、基督教取得统治地位

二、科学与哲学

三、文学与史学

四、罗马法学 思考题:

1、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概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试述罗马统一意大利的过程及统治政策。

4、试述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社会经济后果。

5、评格拉古兄弟改革。

6、试述斯巴达克起义。

7、恺撒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恺撒的历史地位?

8、试析罗马政体从共和制向元首制转变的原因及历史过程。

9、试论屋大维的统治政策和元首政治的实质。

10、试论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11、罗马三世纪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如何?

12、试述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13、罗马隶农制述论。

14、述评早期基督教。参考书:

1、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六、八章

2、《论原始基督教史》人民出版社 1961

3、于贵信 《古代罗马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8

4、杨其乐 《罗马史纲要》东方出版社 1994

5、恺撒 《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 1979

6、施治生 《从王政到共和兼论罗马城市国家的形成过程》世界历史1987---4

7、王建吉 《试论罗马王政与共和初期的军事组织》史学月刊 1988—2

8、尹振环 《西周与雅典、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比较研究》人大资料世界史 1989-3

9、马克尧 《罗马和汉代奴隶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 1981—3

10、王阁森 《论恺撒》世界历史 1987—3

11、房宪 《恺撒与专制》世界历史 1987—5

12、史亚民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和演变》东北师大学报 1980-2

13、于可 《原始基督教的政治思想》世界历史 1981-6

14、张纯明 《试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郑州大学学报 1964-4

世界中世纪史

第一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授课时间:第十三周(2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介绍了公元前后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阐述了民族大迁徙是古代社会条件下人类扩大交往、促进融合的一种方式。

教学目的与要点:掌握民族大迁徙的基本特征、意义和影响。明确在古代世界民族迁徙是扩大交往和联系的一种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族大迁徙的原因;西欧大陆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和整个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这两个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 利用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

第一节 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第二节

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第三节 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思考题:

1、分析亚欧民族迁徙的意义。

2、简述亚欧民族迁徙的过程及影响。参考书: 1、吴于廑:《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对于历史成为世界史的作用及其历史限度》—《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三期。

2、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六期。

第二章 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

授课时间:第十四周(4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简要介绍了东亚封建国家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明确华夏文明在东亚的领先地位。

教学目的与要点:了解日本和朝鲜封建国家的发展状况,明确中国文明在东亚的领先地位。朝鲜和日本均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便与中国有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因此,中古时期的朝鲜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也曾对这两个国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大化革新及其影响;朝鲜封建制度的发展;中国文化对其影响。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

第一节 朝鲜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大化革新及其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题:

1、试析朝鲜封建制度的特点。

2、论大化革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封建制度的影响。

3、举例说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参考书:

1、叶渭渠:《日本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王家骅:《儒家思想和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三章 南亚封建社会的发展

授课时间:第十四周(4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着重分析了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勾勒出南亚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教学目的与要点:了解南亚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情况,包括封建制度的发展、印度教的兴起、种姓制度的发展演变、佛教的传播。教学重点和难点:封建因素的产生、印度教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

第一节 印度封建因素的产生。

第二节 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印度教的兴起 第三节 佛教的传播

思考题:

1、分析印度封建制的产生及其特点。2、简述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参考书:

1、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印]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四章 阿拉伯帝国

授课时间:第十五周(4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以及辉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点:西亚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学习这段历史的内容时,应抓住这一线索,才能充分理解和分析有关问题。学习本章要求学生对伊斯兰教有明确的认识,对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有基本了解,认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制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产生 第二节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第三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思考题:

1、分析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

2、试述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社会政策。

3、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历史地位。参考书:

1、金宜久:《伊斯兰教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郭应德:《阿拉伯史纲:610—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五章东欧封建国家

授课时间:第十六周(4课时)

教材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和拜占庭封建制度的发展状况,展现出东欧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揭示出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发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对拜占庭和俄罗斯地区封建制的发展的了解,认识东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拜占庭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拜占庭封建制的形成、拜占庭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基辅罗斯地区封建制度的形成;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教学法方法与手段:讲授

第一节拜占庭国家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化 第二节基辅罗斯地区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思考题:

1、分析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

2、简析拜占廷文化的特点。

3、简述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参考书:

1、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列夫臣柯:《拜占廷简史》三联书店1962年版

第六章 西欧封建社会

授课时间:第十六、十七周(8课时)

教材分析:西欧是教材分析阐述封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重点内容。本章分析了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因素以及各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教学目的与要点:欧洲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正值欧亚大陆上民族大迁徙的高潮时期。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境内,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克国家长期统治西欧的历史后果。西欧的封建制度就是在民族大迁徙和罗马帝国内部两种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欧封建制的确立;西欧封建制的特征;教会和文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三 节封建西欧政治 第四节 西欧封建教会和文化

思考题:

1、简述西欧封建经济的特点。

2、简述西欧封建政治的特点。

3、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地位。参考书:

1、马克尧:《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马克尧:《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3、杨昌栋:《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杨真:《基督教史纲》三联书店1979年版。

第七章 蒙古帝(学生自学)第八章 新兴伊斯兰教国家

授课时间:第十八周(2课时)教材分析:主要介绍了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新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发展、演变情况。

教学目的与要点:了解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新建立的伊斯兰国家;同时认识伊斯兰教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而对当今的伊斯兰世界有基本的认识。在长达10个世纪之久的中世纪历史中,伊斯兰教地区始终处于极为动荡的历史变迁之中,国家兴亡、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宗教斗争诸种矛盾错综复杂,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教学重点和难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伊斯兰教派别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民族、宗教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

思考题:分析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参考书: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九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授课时间:第十八周(4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国介绍分析了西欧封建社会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的以及发展趋势。教学目的与要点:掌握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明确西欧各国封建化的具体情况。为客观地分析各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英法王权的加强;西欧城市;西欧社会的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第二节 英法王权的加强 第三节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 第四节 西班牙国家的形成。

思考题:

1、简述西欧城市的兴起的原因。

2、评价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作用。

3、分析西欧封建城市在西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比较英法议会政治形成的异同。参考书:

1、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第四篇:世界古代史教案8——亚历山大帝国

世界古代史教案8——亚历山大帝国

第七章 马其顿——希腊的兴起与扩张

一、马其顿的兴起与称霸希腊

马其顿地处希腊边疆,居民成分复杂,文明开始较晚,希波战争时期才开始与希腊人接触,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同希腊各邦往来日益增多,并逐渐随希腊的衰落而强盛起来。

马其顿是在腓力二世时期(公元前350—336年)发展起来的,腓力年轻时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也熟知希腊各邦间的矛盾。他执政后,控制了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加强王权,他还进行军事改革,创造了马其顿方阵,方阵两翼配有轻装步兵和骑兵,中间为纵深、密集的重装步兵队形。腓力凭借其富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利用希腊城邦间的矛盾,占有了爱琴海北岸广大地区。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大败雅典、科林斯、麦加拉等邦组成的联军,希腊各邦实际已处于被征服地位。次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了各邦会议(仅斯巴达未参加),会议宣布,希腊各邦保持和平,成立联盟,进攻波斯,并禁止重分土地,禁止废除债务等。马其顿从此成了希腊的领导者。

二、亚历山大东侵与帝国的形成

科林斯会议后,腓力还没来得及东侵亚洲,第二年就被刺死。其子亚历山大继位(公元前336-323年),即亚历山大三世。他曾师从亚里斯多德,深受希腊文化熏陶,颇具才能又野心勃勃。腓力死后,马其顿内部、北方部落、南方底比斯人先后骚动、起义,亚历山大全部予以残酷镇压。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首先占领小亚,接着向叙利亚推进,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抵抗。公元前333年秋,两军会战伊苏斯,波斯溃败,大流士三世的家属全部被俘,大流士三世要求议和,但亚历山大拒绝和波斯议和,南进腓尼基,公元前332年将其攻灭,接着进军埃及,在亚历山大表示保护和支持神庙祭司后,埃及祭司便宣布亚历山大为太阳神之子,古代法老的继承人,亚历山大轻而易举占领了埃及。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从埃及出发,进军两河流域,在高加美拉再与波斯决战,亚历山大大胜。大流士三世仓皇东逃,后被杀。亚历山大进入波斯本土后,洗劫了波斯几个古都的王宫和金库,取代了波斯帝国的统治。

亚历山大入侵中亚时遇到当地部落的顽强抵抗,公元前330-328年间都在中亚。这期间马其顿、希腊人中有人反对继续东进,受到镇压。亚历山大同时采取拉拢波斯和中亚贵族的政策,他自己娶一中亚贵族之女为妻。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从巴克特里亚向南亚次大陆进发,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他在此受到顽强抵抗,同时他的部下也疲惫不堪,无法再前进了,于是被迫退兵。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军兵分两路,于次年退回巴比伦城,该城成为亚历山大的都城。

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征服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波斯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已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很腐朽,因此亚历山大只经过两次较大战役就灭亡了波斯。

亚历山大帝国在短期中的征服中迅速建立起来,但是它同波斯帝国一样不巩固,因为他在继承波斯帝国的同时,也就继承了波斯帝国中的全部矛盾,而且加上了马其顿、希腊人与东方各族人民的矛盾,因此亚历山大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三、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的部将纷纷争夺地盘,互相混战,造成帝国迅速瓦解。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基本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

亚历山大死讯传到希腊后,雅典很快组织了一次反马其顿战争,并在开始时取得一定胜利。但从亚洲来的马其顿援军打败希腊盟军,希腊又落入马其顿之手。随后,亚历山大部将争权混战,马其顿王位几次易手,希腊各邦动荡不安。公元前276年,安提柯王朝统治了马其顿,公元前168年,罗马灭亡马其顿,希腊于公元前146年落入罗马统治之下。

四、希腊化时期的主要国家

五、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古代希腊文化的基础是奴隶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艺术和科学,”(恩格斯)从公元前四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为一些大小王国起,到公元前一世纪它们完全被罗马灭亡为止,这是希腊人统治近东文明古国的时期,这些王国的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有着继承的关系,当时各种著作也是用希腊文写的。不过,这一时期的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也是分不开的,其中包含了东方人民的贡献。以前希腊人的文化中心是雅典,而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是亚历山大里亚。

1、科学

自然科学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发展,这与东方古国天文、数学的长期发展分不开。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

欧几里德,长期执政于亚历山大里亚,撰有著名的《几何原本》13卷,奠定了古典几何学的基础。

萨摩斯人亚里斯塔克斯曾提出日为中心的假说,他认为,恒星和太阳不动,大地以圆形轨道绕日而行,太阳就在轨道的中心。不过,现存的他的唯一作品《论日月的地下和距离》却是以地心说为基础的。昔兰尼人厄拉托斯提尼曾任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长,不仅精于数学、天文、地理,而且长于历史、语言、文学、哲学,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论大地测量》中首次相当准确的算出地球的周长,并大体测出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和距离。

比提尼亚人希帕库斯研究天文观测中的视差问题,从而首次得出了可以测定日月大小和距离的实用的方法,但是他又提出了一套太阳和月亮运动的理论,为以后托勒密的地心说的先驱。

叙拉古人阿基米德既是多种机械的发明人,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在数学、力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障碍,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反,随着以后奴隶制社会危机的到来,这一切在欧洲几乎被遗忘了。

2、哲学

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三个流派,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出奴隶制城邦没落时期的特点。

伊壁鸠鲁,长期在雅典执教,是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德漠克里特的思想,他也认为万物皆由极小的原子构成,但他与德漠克里特又有不同之处,他认为,原子不仅有形状和大小的属性,还有重量的属性,原子除了作直线运动外,还可以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产生偏离直线的运动;在认识论上,他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他认为,人们在解释感觉时可能有错误,而感觉本身不会有错误,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要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就是要消除苦恼,促成快乐,而这种快乐不可能靠纵欲来达到,只能从心情宁静中去寻求;他视社会政治生活为苦恼之源,主张离群寡居以求宁静,这正反映了这位城邦没落时期的哲学家的没落的情调。

斯多葛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公元前335—263年),他20多岁时移居雅典,以后长期在雅典的画廊向游人讲学,得到很多人的信从,因此这个学派被称为“画廊学派”,意译为“斯多葛派”。这一学派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一方面,他们认为世界由火而生,由火而灭,很近似赫拉克利特的见解;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决定整个世界的是世界理性“逻各斯”(道)。这样,他们的哲学就又带有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色彩。这一学派很重视伦理道德说教,号召人们克己制欲,刻苦的生活,严肃的治学,他们在政治上已经摆脱了城邦的框架,认为人人都是世界公民,不论是哪个民族或哪个阶级在世界理性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过这种平等已不是城邦繁荣时期公民在权利方面的积极的平等,而是在世界理性面前或命运面前大家都很渺小的消极的平等,这在实质上是奴隶制城邦没落时期的一种悲观思想。这一派发展到罗马帝国时具有更浓厚的宿命论的悲观色彩,后来对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

犬儒学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安提斯提尼(约公元前455—360年),他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他的哲学主张是:快乐基于美德,美德基于知识,并且是可以教养出来的,凡是知道什么是美德的人就会行美德,凡有此知识的人就不会失去它。他强调美德和力行,重在伦理方面的说教。这一学派的实际奠基人是狄奥根尼斯(公元前400—325年),他从故乡西诺普逃到雅典,大概受了安提斯提尼的影响。他一生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却认为:快乐得自一个人本身自然需要的满足,得自以最俭最易的方法实现这种满足,凡是合乎自然的事皆不得视为下贱或可鄙,皆可并皆应于大众之前为之。他因为这样主张并这样生活而得了一个绰号“犬”,“犬儒学派”因此得名。这一学派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秩序都持否定态度,但不是用积极的斗争方式去否定,而是用消极的回到自然的方式以表示否定,这是奴隶制城邦没落时期失望的下层人民的消极思想的反映。

总之,公元前三到一世纪的文化与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有传统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以前的文化在多方面都表现了希腊各城邦公民对于现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总的倾向是积极的,而这一时期则表现出城邦没落时期人们消极的精神状态,这说明,希腊的奴隶制国家经过发生、发展而到了衰落阶段,希腊人的文化同样也经过发生、发展而到了逐渐衰落的阶段。

教学主要内容

1.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经过及影响。2.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地位、文化成就及特色。

学术争论:

1.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问题 2.关于希腊化文化的问题

思考题:

1、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经过与历史影响。

2、比较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的不同特色。

3、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第五篇:世界古代史问答题

一、史前人类:

1.简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2.简述现代人种的形成 3.简述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4.何谓农业革命?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5.简述畜牧业的起源 6.简述史前艺术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1简述苏美尔城邦的社会经济状况 2.简述苏美尔城邦的政治制度

3.乌鲁卡基那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5.简述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 6.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7.简述亚述帝国建立的原因和主要过程

8.简述亚述帝国灭亡的过程并分析其灭亡的原因 9.简述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10.简述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11.赫梯国王铁列平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2.简述腓尼基城市国家的产生 13.简述腓尼基人的殖民活动

14.简述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产生和传播 15.简述犹太教的教义和经典 16.波斯帝国是怎样兴起

17.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8.分析波斯帝国衰亡的原因 19.简述波斯帝国的历史作用

三、古代埃及文明

1.简述古王国时期埃及君主专制的表现 2.简述古王国时期的历史概况 3.简述新王国时期的历史概况

4.简述埃赫那吞改革的主要内容、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5.简述后期埃及历史概况 6.简述古埃及的宗教崇拜 7.简述古埃及葬墓习俗

8.概述古埃及象形文字形成过程 9.简述古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10.简述古埃著名建筑

11.简述古埃及艺术的主要成就

12.简述古埃及科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13.简述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度的新特点

四、古代印度文明

1.简述哈拉巴文化的年代、分布范围和主要文化成就 2.简述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 3.简述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 4.简述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概况 5.简述后期吠陀时代的历史概况 6.简述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和经典

7.简述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地位、职业、权利和义务以及种姓制度的特征 8.简述早期佛教的主要教义和众生平等的主张 9.简述耆那教的主要教义和该教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10.简述孔雀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11.简述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12.简述孔雀帝国的土地制度和城市经济 13.简述孔雀帝国的奴隶制度 14.简述佛教的传播

15.简要说明列国时代反婆罗门教思潮兴起的原因

五、古代希腊文明

1.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它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经济生活如何? 2.希腊城邦体制的特点

3.希腊海外殖民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4.斯巴达存在怎样的阶级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军事和教育制度? 5.简述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6.简述克利斯提尼的内容与意义

7.简述希波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影响 8.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9.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11.希腊城邦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12.简述亚历山大东侵及其帝国的建立 13.简述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14.试述希腊化时代文明的历史意义 15.简述古希腊宗教的特点和影响

六、古代罗马文明 1.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

2.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3.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4.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5.罗马从共和制过渡到帝制的原因及过程 6.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7.简评凯撒

8.简述奥古斯都的内外政策 9.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10.公元三世纪危机

11.戴克里先和君主坦丁的统治 12.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13.简述古罗马文化的主要成就 14.试论马略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1.简述早期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并分析基督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2.简述亚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及影响

3.试析古代史上落后民族常能征服先进地区的原因,并举例子加以说明 4.试论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5.试评查士丁尼一世

6.分析拜占庭帝国长期延续的原因 7.试述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试析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2.简述伊斯兰教

3.试述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及其影响 4.简述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状况 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6.简述阿拉伯文化的历史贡献

7.简述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8.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阿拉伯社会的等级制度

九、欧洲基督教文明

1.分析法兰克首任国王克洛维建国的过程及其巩固政权的政治措施 2.通过萨利克法典分析5-6世纪法兰克人的社会状况 3.试述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

4.简述8世纪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5.为什么说查理大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6.简述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和结果 7.简述中世纪西欧农奴制 8.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9.简述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 10.简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

11.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是从哪些方面对思想文化进行垄断的? 12.评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历史作用 13.简述中世纪西欧的文化

14.试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意义 15.试论中世纪西欧行会

16.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斗争经历的阶段 17.试分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结果 18.试分析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

19.如何看待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制定

20.中世纪英法两国的议会制度的建立、两者的不同 21.试分析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后果

22.试分析13世纪英法大起义的原因、纲领.、特点和结果 23.简述中世纪法国王权不断强大的过程 24.简述主教授职权之争

25.分析中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6.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历史发展的特点 27.试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和罗马教廷权威奠定的过程 28.试论英国《自由大宪章》的主要条款及其性质意义

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历史意义

2.伊凡四世改革及沙皇专制制度的建立 3.伊凡四世时期特辖区的建立及其后果 4.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及其初期的统治政策 5.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及其扩张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7.试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8.德里苏丹国的政权形式 9.德里苏丹国的土地制度 10.莫卧尔帝国的土地制度 11.试述印度封建制的发展 12.阿克巴改革 13.大化改新

14.幕府政治体制的出现及其特点 15.日本的锁国体制

16.中古日本文化发展情况及特点

17.试述莫斯科公国兴起的社会背景和中央集权化的进程 18.试论俄国农奴制的加强及俄国农奴制的特点 19.简述印度教的教义和实质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印第安人是如何起源的 2.简述玛雅人的社会发展状况 3.试述古代玛雅人的文化成就

4.试比较古埃及金字塔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金字塔的异同 5.简述古代阿兹特克文明所取得的成就 6.简述印加社会的基层组织和土地制度 7.印加文明取得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成就?

下载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共和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洛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世界中古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历史学专业普通本科生 洛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OO九年六月 《世界中古史》......

    世界古代史教案10.——罗马帝国doc

    世界古代史教案10——罗马帝国 第九章 罗马帝国 本章重点: 1.罗马对意大利和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变化 2.共和国后期的奴隶起义、土地运动和民主派与......

    罗马共和国的胜利与悲哀读书笔记

    人天性热爱自由,痛恨奴役凯撒 高卢战记 大多数人想要的不过是公正的主人,只有极少数人热爱自由 萨鲁斯特 历史 自相矛盾的共和国 西尔比预言书罗马人 国家秘密普通人敢抄录 沉......

    中学历史世界古代史总结

    一、古代东方 1.在东方出现的四大文明区域(四大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为代表)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 黄河、长江流域(中国) 2.世界古文字 两河流域的楔......

    世界古代史复习题1

    世界古代史复习题 【识记】 1、 人类的祖先可能起源于大约生活在根据外貌特征,现代人类通常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2、 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区别: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

    世界古代史 已打印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和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第一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复习题: 1.希腊的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和阶级关系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2.梭伦改革、克里......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 【课程编号】 【学 分 数】 【学 时 数】72 一、教学目标 【课程类别】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历史学 【编写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

    古代史教案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教案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 (古代史部分) 教 研 室:音乐系理论教研室 授课教师:张来敏 授课班级:2007级 第一讲 远古和夏商时期的音乐 授课内容:远古时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