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合作氛围 提高合作效率
创设合作氛围 提高合作效率
柳娟
在语文课上,我们总是设计各种教学方法,力求面向全体,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和每个学生共同交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部分好学生他们面对老师的引导,反应灵敏;对于老师情感的激发,能够细腻的体会进而达到了情感的高潮。与此同时,随着课堂进度的层层加深,随着教师和部分优等生情感的逐渐契合,而大部分学生则成了学习的“配角”。他们或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却无法融入其中;或熟视无睹,游离到了另一个空间。
由此可见,同在一节课上,学生的差异就体现了出来。优等生在情感和知识上逐渐积蓄,比其他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刚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学生们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于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上自主的学习,为了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经常让学生在各自质疑的基础上,老师辅之对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仍未解决的问题或仍存有争议的问题拿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按座位就近组合进行讨论。
但经实践发现有的组讨论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有的小组的同学一说讨论就撅着嘴皱着眉,有的根本不讨论而是一双眼睛紧盯着别的小组的同学。最后终于悟出:在教学中,我们最常使用的,而且一直在备课中认为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最有利的合作的形式---仅仅是按座位就近组合的小组讨论,这样的学习小组其实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强行组合到一起的小组,换句话说是为了教师的教学而服务的学习小组。
而真正意义上小组合作学习,应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一种氛围—一种建立在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上的合理的有效的搭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组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小群体成员间的合作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后,总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情趣缔结成许多的小群体。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熟知彼此的想法、行为上有着超乎寻常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利用学生的这种自然组合。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创造的宽松氛围中,自由而认真的进一步的相互促进,进一步享受着精神上的互动。
如在学习《雨》一文时,因为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好词佳句,在老师引导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时情感已达到了高潮,于是他们就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需求,此时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情感。于是这时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自己寻找倾听交流的伙伴,共同交流对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
学生们组合速度非常的快,马上教室里就听到了悦耳的琅琅的读书声。并且深入到小组中,能听到学生互相之间推心置腹的交流----那是一种对彼此的欣赏。细心观察可见,学生们就是凭着一种信任、熟悉找到了自己平时的好朋友,当他们的情感达到饱和时,他们最想在自己的小群体中展示自己,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而这样的组合对他们来讲就像一场及时雨。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他们在课上也有了公开碰头、交流的机会,经过课上的组合后竟被同学们评选为了最佳小组。从他们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强了。这些差生间的合作说明:由于他们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优等生间的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注意调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在学生中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创设一中良好的竞争氛围,并在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估,学会欣赏他人,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健康、主动发展。那么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可以进行课上的随机合作。
如:在学习《雨》一文时,在小群体组合的基础上,经过全班展示汇报后,有的同学的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了其他组的几个在朗读方面较出色的同学。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对他人的欣赏和与其合作的欲望,于是马上组间交换。学生们,不用老师的过多组织,马上就拿着书,找到了自己的合作对象,并主动提出:“咱们一起读吧!”在汇报后学生们的掌声告诉了他们:合作是成功的。同时这也满足了他们的进取、展示的愿望。
(三)差异学生间的合作
学生在学习的能力上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果在教学中按一般学生的水平施教,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那么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优等学生间的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好学生间的合作 由于他们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如: 在讲《捞铁牛》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怀丙和尚利用浮力原理捞出铁牛后,很多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的好学生马上提出了很多疑问:“捞铁牛时把船上的沙铲到河水中,这样不合理!”“其实,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捞铁牛!”……很明显,这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探索的欲望,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胆的质疑和创造。于是我马上,安排这样的同学成组进行讨论。怎样能捞上铁牛的同时不向河内铲沙拥堵河道?
经过短暂的讨论,一条条方案,一个个精美的创思出现了:做个大木桶,下面挖个洞,堵上塞子,给桶内加满水,然后拔开塞子,渐渐把水放掉。这时铁牛就能从淤泥中拔出来了。取之于河还之于河。多么精妙的办法。
分组合作学习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组织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教学程序,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在参与中,提高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水平较高的的学生不限制,鼓励冒尖,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促进发展。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一种宽松的氛围和必要的指导。实践证明,这样的合作,大大发展了学生思维的个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的满足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激励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四)差生和优等生间的合作
其实,差生也有和优等生合作的欲望。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也向往着完美、进取、喜悦、成功。
如:在学习《雨》一文时,差生在听到读的好的同学读书后,激发了较差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这部分学生在自己理解水平上的进一步提高的欲望,于是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同等层次学生所给予的理解,而是渴望和那些层次更高同学的合作。于是在此时我又安排了好生与差生间的交叉合作。这些差生,他们抛开了平时的很多顾忌,去找那些读书能力较强的同学合作(其实,这时的合作是一种模仿,是一种向往)。可见他们有一种强烈表达竞争的欲望。这样通过优生的带动,差生们也都能在自己的头脑中欣赏到那美丽的雨景,也获得了和那些好学生同样的美的、喜悦的感受。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经过这样的合作方式的合理组合,会发现学生们变得爱学,乐学,群体学习的氛围更好了;学生们更爱提问题,也善于提问题了,对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更全面,更深入了;学生们也初步地具有了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以帮助,在别人有了错误的时候不指责、不埋怨。更多时候,学生间流动着的是理解。
合理的组合形式还有很多种,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并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得以发展。而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感关系中学会与人共处。总之,我们教师不是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安排出种种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的是一种个性的、科学的、简洁而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创设合作氛围[范文]
创设合作氛围,构建教师团队
现代管理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经营管理方面的流行术语是组织文化,那么,团队工作则成了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的流行概念,无数实践也证明了: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比任何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效果。面对幼儿园这样一个以女教师群体为主的组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管理中,我们更多地渗透以合作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以良好的环境来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在园三年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温馨、和睦,充满友情;合作、竞争,充满生机”的园风建设目标,围绕这一核心,近两年来,我园党政工团齐心协力,为构建一支新幼教师团队而共同努力。
一、以制度来巩固团队建设的方向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搞好团队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制度是团队建设的一个良好的形式载体,起着重要的维护和巩固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全园教师的共性特点和思想现状,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逐步制定团队建设的目标和制度,通过确立管理的理念来加强对教师凝聚力的培育。
1、创建目标,激发动机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达成教师个人对一个团队、学校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我们通过中层干部会议,切实了解教师对人际环境的期望和需求,分析了我园这支教师团队的现状问题,大家都认为: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合作又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幼儿园里都是青年女教师,青年女教师的特点是好胜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但过分追求竞争往往会导致猜疑、排斥和妒忌等负面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间的合作。大家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关系融洽、善于沟通、乐于合作的人际环境是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认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只有“我行、你也行”或“我好,你也好”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人生态度,在以女教师为主要群体的幼儿园,更要提倡这种健康的人生态度。针对我园人际环境现状和“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我们确立了《新幼人际交往准则》,即“尊重、宽容、欣赏、合作”,要求教师在相互的交往中,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抱有一颗“宽大宏量的心”,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乐意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组员进行合作。通过目标的统一,使教师们能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努力。
2、规范行为,形成模式
教师在园内接触的对象除了教师,还有家长、幼儿乃至来宾,随着交往面的扩大,教师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向各年级组征集了教师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礼仪规范,以促成教师一种共同的合作行为模式。通过筛选,我们又出台了强调合作规范和理想的《新幼教职工文明礼仪须知》,内容如下:“
1、语言文明,举止轻柔;仪表端庄,适度淡妆。
2、遇事冷静,切忌冲动;坦诚相待,及时沟通。
3、接待家长,态度热情;说话委婉,讲究艺术。
4、宾客来园,主动相迎;得体大方,有礼有节。
5、关心时事,开阔视野;勤于读书,提升内涵。”
3、创设环境、注重熏陶,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我们将一年多来教师团队活动的照片及相应的幼儿园合作条例展示出来,在两楼连接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通道中创建了“合作文化”长廊,以直观的形式强调幼儿园团队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观,强化教职工对团队管理的心理认同感。同时还创设各种隐含幼儿园团队管理理念的文化设施,利用橱窗、黑板报版面等,使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激发合作进取的意识。
二、以活动来提升团队建设的内涵
1、搭班合作,提倡换位思考
我们所提倡的团队合作,首先从每个班的两位搭班老师之间抓起。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已经改变了两位搭班老师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学科的淡化,课程的整合,要求搭班老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主题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建立了“班主任每日商议制”,鼓励两位搭班老师每天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搭班工作列入到月考核中,期末开展“最佳搭班奖(配合默契奖)”评选活动。很快地,我们就发现两位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工作默契了,不和谐的音符消近年来
2、提倡自主,共享班组远景 幼儿园的团队精神更多地体现在班组内的合作和分享,任何有突出表现的班组团队,也都是以共享远景与价值做后盾的。在创建园优秀班组的基础上,2003年下半年,我们将班组团队建设的构思权和管理权交给各个条线的组长,与他们签定了承包班组管理的责任书,自主开展组风建设,团队合作等班组活动,让她们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团队建设的魅力。
围绕“尊重、宽容、欣赏、合作”的园人际交往准则,各班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组管理计划,建立了各自的远景目标。使班组远景成为全体组员的共同期望。如:大班组提出了“微笑多一点、心胸宽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爱心献一点、理解多一点“的组风建设口号,她们在办公室墙上创建了“教师风采秀”栏目,定期展示每个组员的特长及同事对她的赞赏,为同事间的相互欣赏和理解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当两位组员因为一个小小误会而产生摩擦时,“友情麻辣汤”的团队活动在同事们的出谋划策下就应运而生了,全组教师围坐在其中一位当事人的家中,面对暖暖的火锅,所有的不快和矛盾在不经意中都烟消云散了。
中班组以创建“文明、诚信、欣赏、合作、勇创”的班组五好家庭为目标宽松而自然的“办公室咖啡文化”活动为同事们带来了家的温馨,而园工会的“教师生日庆祝活动”、党团共同合作的“我工作着、我快乐着”系列活动,更为教职工们增添了一份新的甜蜜和温馨,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2、人人参与,共创班组集体
本学期,在听取了中层干部的建议,我们进一步扩大了总部和分部、教师与教师合作交流的范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如全园性的节日娱乐活动、教职工亲子活动,教师们自主结合的学习小组、在业务上相互交流的合作伙伴活动、由园下拨经费和组员自筹经费相结合的班组合作活动。在团队活动中,我们也打破了以往各班组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各班组在活动中积极邀请其他条线和班组成员参与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活动形式也由原来的纯娱乐形式自发变成为他人着想的“送温馨“活动。中班组的“让新幼人亮起来—围巾相赠活动”、“后勤组的“让教师们悉心备课—手套制作活动”,还有大班组的“友情麻辣汤”、小班组的“亲子一日游活动”等,将“温馨、和睦,充满友情;合作、竞争,富有生机”的氛围充溢着新幼的每一个角落。
一年多来,我园的班组文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富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增进了组员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班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注重提升,创建学习型团队
1、扩大沟通渠道
由于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们在紧张和忙碌中已逐步减少了在办公室逗留和碰面的机会。我们就在各办公室的墙面上创建了文化栏目,既为教师创设沟通的渠道,又扩大了教师学习的信息面。在组长的构思和策划下,各个栏目办得有声有色:“集思广益”栏,定期张贴同事们在实施二期课改方面的体会,“信息传送”及时传达园内外的各类信息,“幽默一刻”中的笑话给教师在紧张的工作送上一贴轻松剂。“休闲与休闲”栏目则经常为教师提供礼仪、美容方面的小常识,提醒大家做一个穿着得体、言行规范的人。
2、丰富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幼儿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给幼儿一杯水的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输进新鲜的长流水。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师已自发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师凝聚力工程实施建议的挣集活动中,有的教师提出了要成立一个园书友社,开展以书会友活动,我们在听取了部分教师的意见后,及时采纳了这一点子,将它纳入了工会特色工作中,在工会主席、书友社社长和信息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下,新成幼儿园“知音坊“以精致、温馨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教师们汲取精神食粮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团队建设为新幼教师的工作面貌带来全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那就是如何将“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引入到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使其形成新幼一种独特的“合作文化”,通过合作文化本身的一种凝聚力和感染力,来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引导教师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并准备申报我园的管理课题“构建幼儿园‘合作文化’的探索与思考”,在原有合作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内涵,重视了合作文化的环境、精神和制度方面的建设,促进教师与家长、幼儿、乃至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三篇: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时代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学习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成为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面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注重团结协作。合作和乐于合作是当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和习惯。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应该从小时抓起,从学生时候抓起。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那么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哪些策略和方法,具体的操作模式应如何选择,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呢?现就这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成立合作小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改变老师讲得唾沫飞扬,学生听得魂不守舍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是这样做的。先通过竟聘选出科代表名,小组长名,兼学科辅导员,再按成绩、能力、性格不同进行组长选人搭配,每组人(可以含组长,也可以不含),再由科代表分别负责管理个组长。学生合作的基本方式:A.学生自愿组合;B.同桌之间的组合;C.前后四人小组的组合二、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激发合作意识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为理想框架下,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悦愉的过程,一个自觉投入学习体验探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一个对心智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过程。所以分设情境是首先,情境中包含疑惑和问题。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广播课前花不少时间精心制作好配有音乐、图片的学生人人能诵的唐诗宋词。学生看后,都念了起来,并说到“真漂亮!” “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 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 “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 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请同学们以小组 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 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此可见,要提升合作学习的含金量,最紧迫也是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中与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上上之策。或者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涵盖面大的主问题情境;或者创设录象音响情境;或者创 设回忆情境……这些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合作的兴趣,使学生遭遇理智的挑战,更重要 的是营造了一种宽畅而又若渴、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合作学习氛围。有了这种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份”,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善意的建议,愿意 与同伴一起分享群体成功的快乐。
三、积极旁观,点拨合作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够
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旁观,点拨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如先引导学生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再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每个成员在讨论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修正他人的缺点,敢于质疑,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小组汇报时,应该是向大家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不是谈个人的想法与收获。其他小组成员还要学会分享、倾听,融合等合作技巧,适时挑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以便灵活地组织学生的更深入的合作学习。
如在教学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通过 小组中的合作,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学习,得出“保存文件” 的三种方法:①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时,其方法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 的“保存”按钮,之后都是按“回车”键或点击“确定”即可;②打开菜单栏中的“文件”,执行“另存为”菜单命令,以下仍然是按“回车”键 或点击“确定” 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了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以上这两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学生很快就学习会了。老师积在极旁观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第三种保存文件的方法时学生陷入困境,这时对学生及时进行了如下的点拨:先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再介绍如何建立和操作文件夹。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商讨后,此时已有一学习小组恍然大悟,由这个小组去带领全班学生学会了第三种“保存文件” 的方法。即:③打开菜单栏中的“文件”,执行“另存为”菜单命令,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或寻找已经存在的文件夹),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通过以上的小组合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或一个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四、小组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窗口操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讲授的:老师先简单介绍Windows中常见的“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画笔”、“游戏”、“娱乐”等窗口,接着由教师随机选择一种窗 口操作讲授:窗口的打开、退出、大小变化、位置移动等等。那么,其他几个窗口的操作是怎样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结果每个学习小组在 协作操作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各自都有发现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得出了不少的经验和结论。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教师已经讲过的窗口操作知识,通过对几个窗口的比较、研究、操作、总结,从而掌握了窗口的通用操作方法。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启示:很多知识是可以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学会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就会自觉运用合作去探求新知。通过小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五、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有效调控
1.情景创设的策略
在合作式的课堂中,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
2、学法指导的策略
A、教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
B、激励机制
C、精心设计讨论点
我们认为讨论点确立的依据的共性主要是:第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主要依据之一,其难度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起码有重点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是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课堂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四,讨论点还可以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可能不同,若能把典型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则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第五,易混易错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讨论点确立的方式:一是教师课前确立;二是课上根据学生临时的闪光点或出错处确立。
D、及时把握讨论时机
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最好能安排讨论。
E、合理调控讨论过程
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寻找典型范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作用。
F、灵活运用讨论方式。
G、力戒讨论的“假”与“浮”
3、学习评价策略
4、活动设计策略
制作学习小组标志,要求每一学习小组自主制作他们的小组标志。标志要求美观大方、有立体感。如“孔雀开屏”、“脚踏实地”、“太阳花”等。
五、课外延伸,拓展合作空间
“教育与生活”这一命题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是难以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合作技能往往也得不到多维地、立体地实践、体验与提高。课外延伸,让合作学习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拓展了学生合作的空间,而且在具体可感的充满生活情趣的合作氛围中,合作意识、合作技能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又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充当了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集体智慧是个人创新的源泉,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团结合作”这一未来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良好品质
第四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实施时有的老师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准确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间举行学习方式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操作策略等,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评优树先,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时,要做到心平气和,能够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基础。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学生在学习时,当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才有价值,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教师引导解决。
五、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目标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会更加高涨,效率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六、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第五篇: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范文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我们自已要努力去学习,去主动实践,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合作学习;生活经验;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生2:盖房的图纸有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生3:电视中经常播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冠的镜头,那是从正面看的。通过激烈的发言,学生对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并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发现数学内在规律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研究《平方差公式》时,我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供小组讨论。师: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前结果应该是几项?生1:我认为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前结果应该是四项。如(2a+3b)(a-2b)=2a2-4ab+3ab-6b2,(x+2y)(4a-3b)=4ax-3bx+8ay-6by。师: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并在黑板上写出来。生2: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认为,两个两项式相乘,经过合并后结果可以是三项,也可以是两项,比如:(板书)
(4x+y)(3x-2y)=12x2-8xy+3xy-2y2=12x2-5xy-2y2,(1+2x)(1-2x)=12-2x+2x-(2x)2=1-4x2。(x+a)(x-a)=x2-ax+ax-a2=x2-a2,(a+3b)(a-3b)=a2-3ab+3ab-(3b)2=a2-9b
2师:非常好!请各小组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小题,思考两个二项式有何特征,合并后结果又有何特征?生3:两个二项式中一个式子相同,另一个互为相反数,合并后结果是两个数的平方差。生4: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生5: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十分透彻。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挖掘数学课本素材,探索自主创新方案
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充分地挖掘出来,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七上教材中有一道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对于这种一题多解的问题,我在两个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案。一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事先进行预习,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正方体,然后用一个平面从不同的位置去截,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他们中大部分人看不懂图形,更无法想象出截面的形状,作为教师的我讲的很认真,但也从学生的目光中读出了太多的疑问,的确,让他们充分理解太为难这帮可怜的孩子了!一节课在那么多的疑问中草草收场。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午的豆腐菜给了我启发,于是在另一个班上课前,布置各学习小组带着切成正方体的萝卜、苹果等各种瓜果,在课堂上每个同学自已动手去体验、去尝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已的橡皮切成几个小正方体,把同组同学所讨论的情况都做了一个模型。“老师,看我们组切出的截面!”“老师,我这样切行吗?”“老师,我们组通过切出来的几种模型,发现有这样的规律……”“老师看我们组的……”在各小组学生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