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专题一教案 [1500字]
教学内容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酸、碱、盐大多是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2)、酸、碱和盐大多是电解质;大部分气体(co2、so2、nh3等)和大多有机物(蔗糖、酒精等)为非电
解质。
(3)、是否为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难溶物质是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方法:(1)左边:化学式 中间:等号 右边:阳离子,阴离子——离子所带的电荷与相应的化合价相同,原子团不能拆开写,如oh-,so42-等加号连接它们。
(2)阴、阳离子前面配上系数——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3)检验“=”两边是否守恒(质量、电荷)
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胶体的性质
一、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物理方法)
二、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原则: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
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二、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1.过滤
过滤是分离 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组分,过滤装置如图: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过滤的操作要点
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
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2.蒸发
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蒸发装置如图:
(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桌面 上,以免烫坏 桌面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
②当蒸发到析出大量 晶体、剩余少量 溶液 时,应停止 加热,利用 余热 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
3.结晶和重结晶(1)冷却法
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比较大,如kno3。(2)蒸发法
此法适用于 溶解度变化不大 的溶质,如nacl
(3)
义
重结晶、过滤 等步骤,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萃取和分液(1)定 ①萃取:利用物质在 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 溶解度 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②分液:将萃取后两种 互不相溶 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萃取与分液所用的主要仪器:
5.蒸馏(1)
蒸馏原理
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液体混合物,使沸点低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 冷凝 为液体,以除去
易挥发、难挥发 或不挥发杂质的方法。
①装置:如下图所示。
②仪器: 酒精灯
5、常见离子的检验
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2)
检验鉴别化学物质有哪些原则?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cu2+、fe3+等
1.nh4+检验
(1)原理:nh4+oh=== nh3↑+h2o,nh3可使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 变蓝。(2)实验:氯化铵、硫酸铵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
①实验步骤
取氯化铵、硫酸铵各1 g,分别放到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管,并将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或 ph试纸)靠近试管口上方。②实验现象
+
-
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变为 蓝色。③实验结论
氯化铵、硫酸铵中含有 nh4。2.cl检验
(1)原理: ag+cl===agcl↓,agcl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2)实验: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再加入2 ml蒸馏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注意】 检验cl-时,加入稀hno3的作用是 排除co3、po4 等的干扰。co3 po4 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沉淀 能 溶于稀硝酸。②实验现象
氯化铵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白色 沉淀。③实验结论
氯化铵中含有 cl。3.so42-检验
(1)原理: ba+so4===baso4↓,baso4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2)实验: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晶体,再加入2 ml水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注意】 检验so42-时,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 排除co3、so3 等的干扰。co3、so3 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盐酸。②实验现象
2-
2-
2-
2-
2-
2+
2--
3-
2-
3-
2-
+
-
-
+
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 白色
③实验结论
硫酸铵中含有 so4。4.焰色反应
(1)定义: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特殊颜色的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可见焰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而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主要用于钠、钾等碱金属及其离子的检验。
(2)焰色:钠:黄色 色;钾: 浅紫 色(隔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钠产生的黄色火焰干扰)。(3)实验:焰色反应器通常可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制成。每次焰色反应操作之后,都要用 稀盐酸 洗净金属丝。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生成金属氯化物,而金属氯化物在高温时可挥发。
实验步骤
①灼烧: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里灼烧,直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②蘸烧:用铂丝蘸取欲检测的试液或试样,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③洗烧:测试完毕,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在外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为止,以备下次用。
6、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电子天平或 托盘天平、100 ml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等。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nb=cb·v(2)称量(3)溶解:将称好的物质放入 烧杯 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 玻璃棒 搅拌,并冷却至室温。(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 玻璃棒 引流转移到 100 ml容量瓶 中。(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 容量瓶 中,轻轻摇动 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 离容量瓶颈刻度1~2 cm 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将容量瓶内的溶液倒入洁净、干燥的试剂瓶中,在瓶体上贴好注明溶液名称、浓度的标签,备用。
三、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下表是配制naoh溶液时某些操作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
附: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2)俯视刻度线(图2)。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浓度偏高。
四、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 1.容量瓶的标注内容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所以只有在指定温度下,容量瓶的容积才是标准的。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及1 000 ml。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容量瓶的“五不”:不能进行加热;不能进行溶解;不能进行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液。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查漏: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塞紧瓶塞,倒转,若不漏水,放正后再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倒转,看是否漏水。
(3)称量naoh等易潮解、腐蚀性固体药品时应在烧杯等玻璃仪器中进行。(4)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有明显热效应时要等溶液恢复至室温时再进行转移。
(5)转移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并将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洗涤2~3次后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下1~2 cm处。洗涤时可不要用水过量!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教案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silicon)单质
1、存在形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2、晶体结构:正四面体形
3、物理性质:灰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质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好的半导体材料。
4、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反应:
非金属单质:Si+2F2==SiF4
酸:
Si+4HF==SiF4↑+2H2 ↑
碱:
Si+2NaOH +H2O == Na2SiO3+2H2↑(2)高温下的反应:
Si+O2 高温 SiOSi+2Cl2 高温 SiCl4
5、硅的制备(1)工业上制粗硅
SiO2 + 2C(2)由粗硅制纯硅
Si+2Cl2 高温 高温
Si+2CO ↑
石英砂
焦炭
电炉中
粗硅
SiCl4
SiCl4+2H2 高温 Si+4HCl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SiO2)(1)存在SiO2 是硅的重要化合物。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通称硅石。
(2)用途 结晶型:石英 玛瑙 水晶。
无定形:硅藻土
①、制光导纤维
②、石英玻璃制化学仪器
③、石英表、石英钟 ④、水晶制光学仪器和工艺品
⑤、玛瑙制精密轴承和装饰品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不溶于水,纯净的SiO2 晶体无色透明(4)结构:空间网状结构(5)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与强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 CaSiO3 与HF的反应:SiO2+4HF==SiF4 ↑+2H2O ○3 弱氧化性:SiO2+2C○
高温 Si +2CO↑
(工业上制粗硅)高温 4 与某些盐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高温 CaSiO3+CO2 ↑(工业上制玻璃的主要反应)[思考与交流]
1、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2、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NaOH溶液能与玻璃中的SiO2 反应生成Na2SiO3,使瓶塞部分粘结而无法打开。因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
2、硅酸(H2SiO3)硅酸是一种比碳酸还要弱的弱酸,它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A)H2SiO3也是一种很弱的酸,我们也可以用硅酸盐来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
Na2SiO3+H2SO4==Na2SO4+H2SiO3 ↓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
(酸性
H2SiO3 < H2CO3)
B)如果对硅酸加热,其可以分解生成SiO
2H2SiO3
△ H2O +SiO2
三、硅酸盐(silicate)
1、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最简单的硅酸盐是硅酸钠。
2、硅酸钠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或泡花碱。(2)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燃烧,不易被腐蚀,热稳定性强
3、表示方法:
原则:金属氧化物(较活泼------较不活泼)找组成元素
○2 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方法:○3 原子个数比不变
○4 检查有无遗漏
○硅酸钠: Na2O·SiO2 石棉:3MgO·CaO·4SiO2 长石:K2O·Al2O3·6SiO2 普通玻璃:CaO·Na2O·6SiO2 黏土:Al2O3·2SiO2·2H2O 4 传统硅酸盐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水泥 黏土 玻璃
石英 陶瓷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案全套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引言
实验复习首先是要对教材中的每个基本实验,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及注意等项。对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常用装置或操作进行归纳和适当延伸。如探究怎样使验证实验更加操作简单,时间短、污染少;在规范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第二是要注重教材实验的开发与整合,以提高创新实验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失败原因探讨与诊断,引导观察分析“异常”,或结合信息材料,概括实验目的归纳实验结论。总之要学会分析,注重表达。专题一 常见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安全 知识点
《高考考试大纲》
对应教科书内容 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了解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安全标识、安全措施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
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一、重点知识解析
1.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硬质玻璃管。特点:受热面积小、材质易均匀分散热量。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圆底平底及蒸馏烧瓶)、锥形瓶等。特点:受热面积大,不均匀分散热量。【计量仪器】
(1)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精度0.1 g。称量前调“0”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称量干燥的固体应放在两盘等质量的纸上,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度0.1 mL。无“0”刻度。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或进行化学反应,量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观察刻度时眼睛平视。
(3)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前首先检查瓶塞是否漏液,往容量瓶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应冷却到20℃,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4)滴定管:用于做酸、碱中和滴定。精度为0.1 mL。刻度由上向下一般为0~25 mL,但容积大于25 mL。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碱式滴定管不能装氧化性试剂,用前应先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液。
(5)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水银球不能触及反应器壁,不能当搅拌器使用,注意温度计的量程。
【分离仪器】
(1)普通漏斗:用于转移液体或分离固体液体混合物,也常用于防倒吸装置。
(2)长颈漏斗:主要用于装配制气反应发生器。使用时,长管末端插入反应液面以下。(3)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也常用作反应器的随时加液装置。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液,分液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4)干燥管: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气流由大口进小口出。(5)洗气瓶:用于干燥气体,或不纯气体的除杂。也可用作测气装置、储气装置等。注意气体的进入方向,除杂:“长进短出”,排水储气:“短进长出”。2.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一)
教学案例
娄烦中学 李照亮
亚铁离子的检验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的综合开发研究与实验提到了首要位置。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上课前,要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钻研课标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过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当学到元素化合物时,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事先精心准备了实验。用煮沸的蒸馏水新配制FeSO4 溶液和NaOH 溶液,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
实验3-9取少量FeCl3和FeSO4,然后滴加NaOH 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
做完FeCl3 中加入NaOH溶液,准备做FeSO4与NaOH的反应,当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准备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同学们低头耳语,有大胆的学生提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1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师的演示动作错误?我本想就实验目的给学生做出口头解释,但忽又喜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疑点,勇于质疑,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啊,应该尊重学生的疑问,让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此时,学生们用惊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实验结果,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踊跃发言,归纳出如下几条原因:
(1)FeSO4 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易被空
气氧化。4Fe(OH)2+2H2O+O2=4Fe(OH)3
(2)在滴加NaOH 溶液过程中引入了氧气。
(3)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没有用橡皮塞,没有与空气隔
绝。
(4)两种溶液中溶有氧气。
学生们提出制取氢氧化亚铁关键应该是保证氢氧化亚铁不与氧气接触。改进方案有:
(1)加热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赶出溶液中的氧气,并趁热滴定。
(1)长颈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最好伸入FeSO4 溶液中,并慢
慢挤出。
(2)把FeSO4溶液表面加保护层,如煤油、植物油等。
面对学生们积极探究的热情,面对热烈的课堂气氛,我对学生们大胆设计,勇于探究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和肯定,同时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了评析,给予了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寻找出最佳方案,并重新进行了实验。
把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绝空气,再加将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好的NaOH溶液,用长颈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面下,慢慢挤出NaOH溶液,实验现象出现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状沉淀,而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与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时,我与学生都露出了喜悦而轻松的神情,好似我们共同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本节课达到了高潮,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更让人高兴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的质疑和对教师教材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教学片断很多。如金属铝与酸的反应,喷泉实验等。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片断,学生将会受益匪浅,教师也会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
一节课在激情中开始,在兴奋中结束。虽然下课了,但我仿佛还处在学生有条理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中,当然这节课带给我深刻的思考:
(1)摆正位置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相信学生的能力。以前,虽然也探究,但只是对课文中有探究活动时才进行,大多数是以讲习互动为主,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很强,是很有潜能的,一定要让他们每节课都动起来,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能力。
(2)相信学生
学生的探究、讨论、归纳,给我很大启示,学生的潜能和可塑性很强,对其能量的培养,主要不是学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引导,能不能给予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着课堂的绝对主动权,很少给予学生发挥的机会,总认为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讲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去思考、去掌握、去讨论、去归纳,给
学生创造一切可能与机会,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索和实践,获得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祖国在我心中00字
祖国在我心中2000字
永远不变的一句话:祖**亲,孩儿永远爱您!
“嘉陵江水,巴山野风。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以雪满白头,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余光中在散文中这般写下他对祖国的眷恋,那种将对祖国的思念融入血液中汩汩流淌的情感令人敬仰万分。然而是什么令诗人如此魂牵梦萦?又是什么让听众感慨万端,心潮澎湃呢?
也许是华夏大地那雄奇的千山万水吧!八达岭那雄奇的起伏展现出她的巍峨和磅礴,大漠草原的平坦展现出她的宽广和辽阔。驿道古渡的悠久坎坷,重峦叠嶂的高耸奇特……五岳之壮丽已不必多说,就是家乡的一座山峰也许都蕴含着千年的人文风情和独有的自然风光。中国人自古就是天人一体的信徒,人们从自然中提炼哲思睿语,而自然又带给人们丰富的资源和深刻的启迪。祖国的河山大川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我们也有幸徜徉在祖**亲的怀抱中,血液中已经融入了昆仑的雄奇和天池的澄澈,古铜色的皮肤更是和黄土高原融为一体,我们有青藏高原演化的脊梁,有黄海渤海包容的胸怀……这便是中华的山河,这便是令无数龙族朝思暮想的厚土。
也许是炎黄子孙悠久的文化吧!神农尝百草,医天下病痛之民,荆轲刺秦王,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伍子胥屡谏吴王,铮铮不屈,项羽兵败乌江,愧对江东父老,别姬自刎;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苏轼、陆游、文天祥、辛弃疾、谭嗣同、李大钊、方志敏……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在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她是那样的沉重,她是那样的崇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古老的中国现在也展现出文化的百家争鸣,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和时尚的英姿。
也许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吧!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
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
年里,祖**亲迎来她60岁的大寿。改革开放三十年刚过,这三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
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长江三峡等等不胜枚举。
回顾新中国成了六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xx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
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xx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xx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四川特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