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好的体育课
什么是好的体育课?(摘录毛振明教授的文章)
Post By:2011-3-18 12:34:00
一、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1、教学指导思想不能有错误
(1)“要淡化运动技术”的错误思想与说法举例: 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要淡化竞技性运动技术教学; 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色彩; 运动技术教学不用正规;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也不会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体育课程中对于运动技术的教学过分强调层次性和系统性(2)否定教师作用的错误思想与说法: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 学生是上帝;教师是辅助者 学生是超市的顾客,教师是导购者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助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给学生一只篮球,给他一片场地,难道学生会束手无策地看着篮球发愣吗?不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用品,如壁球、板球等,学生照样会去玩,只不过此时学生的技术是不熟练。(3)其他错误的教学指导思想与说法: 在任何层次都要目标统领内容 学生跑得快、跳得远与健康没有关系
从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从结果评价、甄别性评价转为发展性、激励性评价
一般标准评价是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这是不公平的,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
2、不能否定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否定体育学科性质和体育教学 基本规律的现象:
体育课中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或锻炼的过程 体育课中没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没有必要的运动量 体育课中没有任何体育知识传授
体育课中没有让学生体验到任何运动的乐趣 体育课中没有发挥集体的教育因素 体育课中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3、体育教学和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实际 体育课脱离实际现象的举例: 体育课要用很大的场地 体育课要用过多的器材和器具
体育课前要进行复杂的场地设计和布置 体育课中的教学过程过多
体育课中要用复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探究、合作和自主教学法 体育课的设计过于复杂对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 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
4、不能错误地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接受性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课程标准没有提倡过无限制的、脱离体育性质课程资源开发提出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
5、不要防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防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 发 展的体育课动向: 体育课的幼稚化倾向 体育课的虚无化和放任化倾向 体育课的小品化倾向 体育课的无劣化倾向 体育课的问题化倾向 体育课的复杂化倾向 体育课的非体育化倾向
二、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1、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错误说法: 不能写成教学目标,而要写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一定写在教学内容之前; 每节课都要写全五个领域目标;
2、教学目标不能含糊、笼统和没有操作性(要可以检查和评价)含糊的教学目标例:“养成克己的内涵修养” 笼统的教学目标例:“奋勇向前”、“百折不挠” 没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
1、急需、需要、不需和不能开发的体育教学内容例: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内容,例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
教材等。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
不必开发的内容:一般性的游戏、准备和放松活动练习,没有本质变化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小八路学本领”、“保卫家园”、“抗洪抢险”等情境教学教材,没有特别意义的游戏、没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拼图等。
不能开发的内容:失真的情境教学题材非体育性(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多米诺骨牌、棋类、电子竞技、魔术、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用的背景、头饰、多余的挂图和照片等。2当前要抵制的体育教学内容例
幼稚的游戏多米诺骨牌棋牌类内容表演性内容劳作性内容
四、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负荷适宜,对各项的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1、教学设计要合理
精彩的体育教学设计例: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王仲生老师的前滚翻教学 荒唐的体育教学设计例:“扫把教学” 2、教学的分段的主要逻辑
体育课堂教学分段不宜过多,通常为三段或四段。课堂教学的分段要有逻辑性,通常以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为逻辑线索,体育教学的主要线索。3、教学设计要符合逻辑,分段不能过多
体育教学不要形成意义不明、逻辑不通以及过多、过杂的课堂教学程序,4、教学组织不严密的,教学方法无效, 教学步骤过粗和过细的课不是好课 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方法无效、教学过粗和过细的课例:
教学组织不严密的例:农村小学的投掷 教学步骤过粗的例:农村小学的投掷 教学步骤过细的例:跳箱分腿腾越
教学方法无效的例:农村小学的投掷
5、教学负荷不适宜,对各项的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不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的课不是好课
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组数与次数”的纵栏,要在每个身体练习的后面都注上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在教案的结尾部分要有对运动负荷(平均心率估计)和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上课总时间)的预计,由于心率曲线难以精确和评价,则可画可不画。
6、体育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利用不经济、不实用、无效和不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的不是好课。1.非体育的器具(扁担、南瓜、扫把)2.没有意义的服装道具(幼稚的服饰)3.走形式的挂图
4.无实际意义的多媒体课件 5.费力不讨好的场地布置
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1、要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共同的前置词是“体育学习”。“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不是对立的。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主导性”越强,“学生主体性”也越强。
错误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与说法: 要加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学生是上帝,教师是服务者、指导者、捧场者
学生是购物者,教师是导购员,教材就是玲浪满目的商品,学生愿意买什么就买
什么。
教师的“主导性” 与“主宰性”的区别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性”的区别
2、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3.在课堂评价中,能够正确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它评价方法,给学生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将甄别性、选拔性的评价转向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将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所谓“无劣评价”更是错误的。有评价就必须有甄别 甄别与激励、发展并不矛盾 无劣评价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
评价为了激励,但激励方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
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部分
4、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与体育教学质量无关甚至有害的活动 没有教学布置和要求的自由性活动 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 放任在危险之中的活动 低级的探究活动 非体育性的活动
六、能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1、能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学中的“共性尊重”和“统一要求”是绝对的,它是为保障大部分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的形式平等而做出的努力。
现代的体育教学也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体育教师也只能根据学生集体的一般情况来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正态分布”的原理成为判断体育教学效果是否合理的基本评判标准,而“少数服从多数”则成为判断体育教学是否公平的可行性原则。应该说,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共性尊重”和“统一要求”是绝对的,是为保障大部分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形式平等的努力,换言之,“共性尊重”和“统一要求”也是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需要。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为基准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具象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具有共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体育教师的权威,具有统一的教学方法,具有强制性的教学要求,必要的时候还要为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舍弃小部分学生的利益,这应是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个性尊重”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授课制是各学科的主体教学形式,而其他多样的教学形式则是辅助性和补充性的;
“少数学生利益服从多数学生利益”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而“同时照顾少数学生的利益”则是最高原则之下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通常,共同的教学内容和共同的教学进度是国家规定和要求,而有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国家规定学业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学业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是客观的和绝对的,而反映更加良好教学质量的理想分布则是相对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尊重”和“因材施教”是相对的,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追求全体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实质性平等的努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尊重”和“因材施教”是相对的,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追求全体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实质性平等的努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着只注意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忽略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的状况,这些状况大概反映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过分地注重了班级授课的体育教学形式,对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方式、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提倡。
过分地强调了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和自选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过分地强调了体育学习效果评价的一致性,过分地强调了考核的统一性,而缺乏对学生进行个体性评价的重视。
过分地追求了体育教学的表面上的整齐划一性,追求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上的公平,而对体育教学的实质性的公平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分地追求了体育教学的表面的效率性,对体育教学的实质性效率缺乏足够的认识。
但是,在当前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偏废,是在强调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尊重”的时候,又出现了否定对学生的“共性尊重”的不良趋向,这些趋向在教改中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恰当地夸大非主体性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如“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不恰当地淡化了主体性的班级体育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率。
2、不恰当地提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选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必要的计划性和统一性,使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无序、纷杂和蜻蜓点水。
3、不恰当地否定结果性评价,不恰当地否定体育学习效果评价的一致性,不恰当地否定统一的考核,过度夸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的作用,使得对统一考核这一主体性体育评价的研究受到严重干扰。
4、错误地理解和不恰当地提倡“探究性学习”,过度否定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既失去体育教学的实质性的公平,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上的公平。
七、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1、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略: A热血运动的效益 B即时评价的善用 C成功体育的思想 D 高峰体验的实效
2、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略: A连接社会适应的桥梁:学习集体适应 B集体精神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共同的目标士气领导核心职责分担规则共同的活动
八、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1.理论:两种运动技能和两种不同的运动技能教学 a.“ 会”和“不会”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b.“ 会”和“不会”之间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2.体育教师的真本事:教会学生运动技能 3.范例:游泳的学会
4.要点:各个运动项目的 “学理研究”、30-70学时的教案。得当的体育课堂常规
整队集合:集合迅速、队伍整齐、精神饱满。
师生问好: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问好声调,教态端庄又富有感情。
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用启发和鼓动的语言简要报告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并讲明
学习教材的意义,使学生心知肚明。
点名或清点人数:学生能意识到老师用点名与自己相识和相知,具有亲近感和期待意义;或用很简便的方法了解缺勤情况。
安排见习生:从见习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内容和辅助教学任务
检查服装与佩带物:学生理解检查的安全意义,感受老师的关爱,主动配合,严肃认真。
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检查认真,提示简明、针对性强,使学生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集中注意激发情绪:方法得当,能吸引学生注意,语言富有鼓动性,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准备活动:根据基本教材的性质、气候与学生等情况,创造性地做好准备活动。不得当的体育课堂常规
整队集合:动作迟缓、队伍不齐、精神不振;
师生问好:师生问好缺乏感情,声音平淡,面无表情,应付了事。
宣布课的任务内容:声嘶力竭地喊出本课的任务,教学内容与学习要求表达不清。学生不清楚具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要完成什么学习目标。
点名或清点人数:应付差事和拖延点名时间;天天点名仍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念错学生的名字或发音不准。清查人数马虎,查而不清。安排见习生:随意地安排一下、或放任不管
检查服装与佩带物:或马虎从事,或过于挑剔,学生厌烦,故意隐瞒不安全携带物。教师不以身作则。
安全检查安全教育:检查马虎,提示啰嗦、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学生不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集中注意激发情绪:缺乏有效的方法,光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提出一般号召和要求。
准备活动:不考虑基本教材的性质、气候与学生等情况,总是老一套的慢跑加几节选手操。
安全措施得力、有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安全保护技能,这种技能包括:(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
第二篇:好的体育课什么样?
好的体育课什么样
一一访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
体育课在中小学课程里显得比较另类。一是体育课远没有语文、数学、外语这些课程受重视也不像音乐、美术这样的艺术课程受到家长的追捧。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毛振明体育在教育里头的确比较另类。说它另类是因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中发展起来的,比如很少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喜欢数学、外语甚至很少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想去学习什么乐器,虽然天才除外。但一个孩子要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这些都是必须学习的。是孩子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必须学习的一些技能和本领。
体育与这些课程的区别就在于体育是沿着人的本性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人的本性是玩,为了玩得好、玩得有趣、玩得高兴人们发明创造了很多游戏。而游戏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游戏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从游戏发展起来的。比如最初人们只是拿一个球玩,后未变成了投篮,然后有了篮板和篮筐,并且有了规则,以便人们在平等公平的状态下去玩……,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规则,在公平竞争中享受运动的快乐,这就是体育的作用。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快乐才会感兴趣。
既然体育是顺应人的本性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是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到快乐的一种教育形式,那么体育课也应该是孩子很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可为什么现实中许多孩子对体育课并不感兴趣?
毛振明中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是客观现实,广大教师要认真反思。这里有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最终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教学能力问题。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不够、教学能力低下、不能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提不起兴趣就会感到体育课很枯燥无味很折磨人。
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很少上体育课,即使上体育课也是让我们跑跑步、做做操或者给一个篮球或足球让我们随便玩,老师也不怎么讲规则。所以我到现在对篮球和足球的规则都不清楚,对这两项运动也不怎么感兴趣。
毛振明你对足球、篮球没有兴趣是你的失败更是教师的失败、体育教学的失败。失败的根源在于教师投有真正理解体育,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低下。
比如说足球教师应该让每个同学都能够进球,都能够体验到射门的快惑。当同学们都过来拥抱你把你抬起来欢呼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所在。当然了,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对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感兴趣,这样的要求不现实也不可能。我是搞体育的,但也不是对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喜欢。比如在篮球方面我就是失败者,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篮球的乐趣在哪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它。我在清华附中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打篮球打到45分钟结果是对方20领先,我们这边十几个人忙活半天一个球都没进。我没进过球,没有体验到打篮球的成功,感觉没有享受到乐趣。为什么打不进球呢?第一是因为篮球架太高,那是成人比赛用的篮球架,对初一的小孩子不舍适。第二、篮球太大,初一的孩子手小抓不住,第三篮球筐太小我扔不进去,第四也轮不上我扔,因为队里有比我强的同学,球都让他扔了。
看来学生对一项运动能不能有成功的体验,能不能享受到乐趣与我们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规则有很大关系,是不是可以通过改变教学设施和教学规则来改变现状。
毛振明可以的。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个例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篮球教学设施可以做一些改变,让这些设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使用。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我甚至见过在标准的篮筐上面又套上了一个更大的篮筐,并且这个特大号的篮筐两边还分别安着两个篮筐。一个篮板上有三个篮球筐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进球概率。
在球场上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进球,并不是很难的事,稍微改变规则就可以做到。比如用刚才提到的有三个篮筐的篮球架,把球投进中间的篮筐给两分,投进两边的篮筐算一分,比如打得好的学生投进一个球只给一分,打得不好的学生进一个球给5分,这样学生当然会把球传给进球给分多的同学了。慢慢地打得不好的学生也会有了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要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在追求乐趣中得到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对某项运动的兴趣,养成一生的运动习惯。
好的体育课的标准懂、会、乐、练
“体育课要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在追求乐趣中得到教育”这是判断一节体育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好的体育课究竟是什么样的?
毛振明要想明白好的体育课是什么,首先得明白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门课程。
强调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是说体育课内容的取舍问题。比如多米诺骨牌、国际象棋等这些,不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项目就不能纳入体育课。强调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因为现在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健康教育、生理卫生教育上的内容太多了。这些课应该有,但不应该是主要的。不应该总在室内上体育课。体育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热爱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术,最后达到通过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好的体育课要达到这样的四个教育目的懂、会、乐、练“懂”,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锻炼身体。当身体不舒服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学生知道用什么样的锻炼方法来消除这些不适,消除不健康状态促进身体健康。比如说我现在没劲那就要判断是役有耐力,还是缺乏绝对力量,根据不同的症状有针对性地练习。搬东西搬不起来缺的是绝对力量,干活干不长缺的则是耐力。
下面就涉及到练习的方法问题了。练力量有好多种方法,练上肢、练下肢、练腰、缚肩,针对不同的部位有很多种练习的方法,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器械来进行辅助练习。
我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要说明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懂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懂得用学到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来保护自己在运动中不受伤害,懂得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愉悦自己的身心。另外还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包括懂得观赏看一场比赛,不仅看热闹还要看出门道来。这些都属于懂的范畴。
一堂好的体育课还要看有没有知识点。如果一节体育课光让学生练习身体了是不行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关节,这是什么肌肉,这个练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早上跑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早晨跑好还是晚上跑好。为什么等等。这样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比如长跑后休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长跑压该注意什么,是在马路上跑好,还是在土路上跑好,为什么?老师最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的膝关节的结构和发育知识,在马路上和土路上跑步对人的膝关节的冲击程度等等。这样的话学生通过这堂课,知道了跑步的好处,知道了跑步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的膝关节。这就不仅仅是锻炼身体了,学生还懂得了很多身体保健的知识。
第二个是“会”。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课程需耍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你不会打篮球怎么能知道打篮球的乐趣在哪里?怎么懂得通过打篮球锻炼身体、愉悦自己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会技能。
我们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一直都是以让学生学会技能为宗旨的,但做得不太好。一是因为老师教的内容比较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太高,还有达标的干扰。教学达标活动和身体练习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什么。达
标和身体练习结合不起来,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实际上,这是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比如达标测试中有长跑,你就只让学生练习长跑,其实定向越野里不就有长跑吗,踢足球不也是长跑吗?这个项目练的就是耐力嘛。打篮球的时候你让学生练习快速带球跑,或者带球变速跑,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这样的练习方式比让学生一遍遍机械地跑,有意思得多学生也会喜欢。
学生到高中毕业的时候要学会一到两项比较擅长一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再学那么十几项基本技术就行了。
第三个是“乐”。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体育教学如果把体育的乐趣去掉了,谁还来学呢?乐趣是什么?乐趣就是竞争,乐趣就是表现。
学生在运动中挑战自我,与他人友好竞争,赢了我很高兴,输了表明我技不如人,还要继续努力。如果我的成绩比以前提高了,赢了我自己,这也是乐趣和成动的体验。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体验和乐趣,体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
教育是要给学生带来乐趣的,但乐趣不是嘻嘻哈哈。我们主张的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磨难,经历挫折、但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教育活动。我们反对那些牧没有成功体验,只感受到无趣和失败的体育教育活动。
同时我们也反对那些表面上看着有乐趣,但没有实际意义的肤浅的教学括动。
最后一个“练”就是体育课一定要有运动量,一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一定要让学生出微汉。脸发红、出微汗是好的体育课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说学生练完以后大汉淋漓,脸煞白入都快晕过去了,这就不行。
总之,好的体育课的,一是要抓紧任何一个烟节,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抓紧时间传授知识文化技能等他们需要掌握的东西。二是一定爱把我们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化。教学单元该怎么设计,该设置多少课时,教程一步一步是怎么来的,教学步骤要清楚,讲解示范要明确,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练得出来,练得好。这样的体育课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第三就是学生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很有收获,很高兴期待着下节体育课的到来。第四一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用一个适宜的练习密度和适宜的运动组合。密度太小基本都不练,都在那里站着就不是好的体育课。练了半天汗都没出也不行。反过来密度太大,学生一直在哪里喘,太累了,接下来的文化课都上不了了,这也不是好的体育课。
学生在每个学段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就可以了,再基本掌握其他几项运动就行。比如一个学生的排球打得好,篮球和羽毛球打起来还可以这就不错了。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决定。
但教师每个学期都应该教会学生一项运动,至于是哪项运动,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自定。有关部门的检查要跟上,你要告诉我,你的学生会什么,你说会篮球那好打一场让我看看。
目前的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来。有问题是正常的,因为体育教学在我们国家也才商105年的历史。l903年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才规定大中小学校每周要开设两节体育课程,那时候叫体操课.,这105年内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地研究发展也就是这些年。所以也不能苛求教师,得慢慢来。
教师既要有运动技能还要有教学能力。上好这样的一节体育课,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裁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上好体育课
毛振明老师要具体的素质是与一节好课的标准相对应的,也要“懂、会、乐、练”。”懂”是指教师要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身体运动机理的运动生理学、肌肉运动规律的运动解剖学、新陈代谢的生物化学,人的着力点的运动力学、紧急救治的运动医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要掌握,社会科学方面的就更多了,也要掌握。比如社会中的体育是什么?奥林匹克是什么?学校体育都应做哪些工作?体育教学中都有哪些规律等等。这些课程教师都要学好,才
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渗透给学生。
教师-定要有把这些知识合理地、聪明地编排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接受。比如上一节羽毛球的练习课,你可以问学生你掌握的关节是那个关节,引出腕关节的生理知识,这就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会”就是体育教师自己首先得有技能。教师什么都不会,怎么会有体验呢,教师自己都没体验。怎么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生呢,有人说我不会游泳,我也能教出世界冠军。是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项目是体能型的,他告诉你练多少次,运动量上去就行了。他没教你技术因为有专门的教练教技术。
现在北京市正在搞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过关活动,有一个硬指标,教师的技术如果不好就下岗,这个措施挺好,教师是一定要掌握运动技术的。
当然体育教师仅仅有了体育技能还不够,还要掌握好教学技能,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姚明篮球打得好,就一定能当好老师吗?不一定。对7岁的孩子应该先教什么?对11岁的孩子先教什么?这是教学技能,姚明投学过怎么练习。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还包括口令、示范、站位。教师怎么站,学生才能看得清楚,怎么站,才能不出危险这都是技能。
第三个是“乐”老师首先得自己弄明白什么是运动乐趣,然后才知道学生的乐趣在哪里。以足球为例踢进球了,学生才有乐趣,踢不进去,就没有乐趣,就不踢了。日本小孩玩足球球场上一边设置三个球门,三个防守这好玩吧。这样的足球比赛增加了学生进球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足球的乐趣。但可能有人会问这是足球吗,我进了球就是足球啊。在学生阶段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
要把运动技能练习和兴趣结合起来方法有很多。比如跑步教师可以让学生抖着空竹跑、推着铁环跑都行,你让学生一次班机械地傻跑谁都不愿意跑。
第四个就是“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比如教单杠中的引体向上肯定有些学生上不去。没关系,你先让学生做做俯卧撑,做做臂卧撑,练练臂力。学生的肌肉发达了,做单杠练习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第三篇:一堂好体育课的标准
一堂好体育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站在不同的角度,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不一而终。自从在中国教育研修网上听了教育学博士韩立福专家的讲课之后,使我豁然开朗,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的感觉。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一堂好的体育课也是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想像的空间。老师要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是一节好课。
我当了20多年的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总认为一堂好的体育课只要教学环节齐全,教学组织严密,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声音宏亮有力、哨音吹得富有节奏感、讲解清楚、动作示范准确、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达到了就是好课。说真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应该无可非议。可是,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能体验到什么,我们体育教师很少考虑。很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体育课中也很难得到体现。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有了很大改变,所以像我们这些老教师,应该与日俱进,开拓创新。对新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优劣。
一、体育教学内容是否学生所需要的
我们上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难度是不是适当,是不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教师所选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生存需要,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要对学生终身有益,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否则不能算是好课。二、一堂好的体育课是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一堂好的体育体育课必然是建立在好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上出一堂好的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归纳起来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体育课堂教学步骤要清晰、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要严密、体育教学方法要有效、体育课堂教学讲解和示范要正确、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要简练和生动、学生课堂上的运动负荷要适宜。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体育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以体育教师的“表演”是否“出色”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有活力、有感染力,突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就是创设“优化课堂内部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创设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教学情境等。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并以这些为体育课的重点。要充分体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满足教师自己的表现欲望。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唱“主角”,让学生当“配角”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
1、学生喜欢体育与健康课
2、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而有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很少去考虑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坚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等等。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如果许多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与健康课,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那么,只能将这样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差一类的教学。因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所以说,能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由于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看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是否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看课堂上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好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主让学生一生受益,只达到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才是好课,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七、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是否有突破
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应把创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体育课堂教学也应如此。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体育课都习惯于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加之以往只能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而有的体育教师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则可能会被认为是“教学不规范”、“放羊式教学”等等,这些很多都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想。新体育课程将给予体育教师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创造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不能照搬照抄一些优秀公开课的教案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从头到尾都只用一种教学形式上课,应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应该深刻理解其他教师优秀课中的主要理念和有益的经验,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因此,教学是否有新意也是衡量一堂好的体育课的标准。
八、看学生的练习密度、运动量和强度是否达到
传统体育课要求的运动量、密度、强度、运动时间、学生的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新《课标》改革下的体育课,同样需要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密度,只不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量和度。因为体育课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得不到锻炼不能称之为好课。
九、看体育课中场地器材运用是否合理
无论是公开课、研讨课还是日常课,都要有一定的器材准备,器材太少就无法上好体育课,太多也不现实,更没有必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今后的一种必然趋势,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应用,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去购置,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对体育课来说,运用多媒体应该更多地是让学生在课后、课余时间去观看、欣赏、操作,去查找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知识、正确动作等。同时在体育课上运用一首好的音乐,应该说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情操、放松等都有很大作用。十、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要有课堂评价。
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时实时的真实的体现,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我学到了什么?我还需要学什么?怎样可以让我学得更好?通过反思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和完美,所以一堂好的体育课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进取、努力上出更多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课。
第四篇:一堂好体育课的标准
一堂好体育课的标准
1.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要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有活力、有感染力,突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就是创设“优化课堂内部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创设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教学情境等。
2.看课堂常规
符合学生安全、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教学常规还是要坚持。如对服装的要求,总不能戴帽子、穿皮鞋、穿紧身裤上体育课吧?再如上下课的整队、集合、报告人数,还是必须的。队列队形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有助于健身,还对组合自组织纪的教育和精神面貌都大有益处。至于队列、队形练习内容,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来选择,不是说实行了新《课标》,这些传统的东西都过时了、都抛弃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3.看客商的练习密度、运动量和强度等
传统体育课要求的运动量、密度、强度,时间差学生的运动情况,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新《课标》改革下的体育课,同样需要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密度,只不过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量和度。如果只看学生是否“热”了,是不够科学的。
4.看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上,对传统教材的更新与改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了亲情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选择学生学习的内容呢?
(1)目标统领教学内容;
(2)学习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学习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所选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生存需要,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要求对学生终身有益,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
5.看体育课中场地器材运用是否合理
无论是公开课、研讨课还是日常课,都要有一定的器材准备,器材太少就无法上好体育课,太多也不现实,更没有必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今后的一种必然趋势,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应用,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去购置,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对体育课来说,运用多媒体应该更多地是让学生在课后、课余时间去观看、欣赏、操
作,去查找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知识、正确动作等。同时在体育课上运用一首好的音乐,应该说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情操、放松等都有很大作用。
6.看课堂上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如民族体育项目和地方上一些传统的项目等,有的教学内容就没有思想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的内容穿插到课的某一内容中去。因为思想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评价一堂课要看教师是否重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五篇:一节好体育课的标准
一节好体育课的标准
作者:小白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
1、教学目标明确。按新课标要求,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明确立体目标。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特长生与体育差生的不同情况所及教学环境制定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目标。
2、教学方法科学。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都有它的特殊作用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情况来决定,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4、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5、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校本教材如何体现于日常的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中?
作者:小白
校本教材要体现在日常的阳光体育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目标创意,首先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一个让学生在运动中增进健康,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建立健全组织、责任到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挂帅,校长室、教育处、德育处、少先队、体育艺术组齐抓共管,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征求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负责,课外体育活动课由正副班主任 老师组织,体育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各年级保证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两课、两操、一活动”:“三课”即各个年级每周 2节体育课,“两操”即每天做广播体操、自编操,两次眼保健操;“一活动”即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安排 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实施《体质健康标准》、课间活动、社区活动、家庭体育锻炼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掀起全体学生健身运动的高潮,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热情,督促那些锻炼意识差的学生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使上课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课外得以实现,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沿革和落实思考
摘要者:小白
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下称“中发7 号文件”)下发以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如,有的地方把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作息时间表;有的地方对中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作了明确时间限制。但是,当前还有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对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进展没起色的情况,更有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削减、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这些突出问题深深制约了“中发7 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严重阻碍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进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7 号文件”中提出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本文在回顾“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历史沿革基础上,阐明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涵,并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沿革
(1)缘起。
经查阅文件,发现关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最早见于20 世纪50 年代,而且当时不是为了鼓励学生加强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提出来的,反而是为了限制学生过多地参加课外活动,避免影响身心健康提出来的。1951 年8 月6 日,根据当时全国各级学校由于功课过重,社团活动过多,加上伙食管理不到位,卫生工作注意不够,学生身体严重不良,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状况,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提出:“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原则。通勤学生可酌量减少。学生从事生产劳动时,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20 世纪50 年代后期我国实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即“劳卫制”,60 年代至70 年代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体育遭到破坏,关于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规定在各类文件中很少提及。(2)列入立法。
“文化大革命”给当时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学校体育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场地设施被严重损毁,学生体质状况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恢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1978 年4 月14 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78 教体字319 号),这个通知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央三部委发出的第1 个体育卫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国学校体育自20 世纪70 年代末后工作的起点与基础。
通知中提出:“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每周最少要有两节列入课表;每天平均保证有1 小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该通知明确了两个方面:一是,从加强和确保的角度要求学校每天平均保证学生有1 小时的体育锻炼,不是限制学生过多地参与课外及体育活动,而是鼓励和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要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内容,把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了1 小时。1978 年9 月22 日,教育部发布《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78 教普字928 号)中提出:“学生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锻炼)每天要有1 小时。”
在1978 年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酝酿着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也就是1979 年5 月15~22 日召开的“扬州会议”。在“扬州会议”之后的一些文件中进一步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和内容进行明确与巩固,并逐渐走向法制化。1979 年9 月25 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主要精神的通知(79 教体字019 号)中提出:“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活动,认真做好5 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抓好每天1 小时的锻炼。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提高做操质量。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保证每天平均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1979 年10 月5 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关于试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的通知(79 教体字020 号、体群字45 号),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关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提出:“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学生要坚持每天做好早操和课间操,每周参加2 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未开体育课的3 年级以上学生,要有领导地组织锻炼小组或运动队,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各年级学生都要保证平均每天有1 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却没有明确提出关于1 小时的要求。1982 年6 月12 日,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通知》(82 教育普一字002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必须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 小时的体育活动。为了进一步保证全体学生每天1小时的有组织、有领导、有安排的体育活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82 教体字007 号)中再次明确了1小时的内容包括:“一是每天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或早操); 二是每周上好两节体育课;三是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都要安排1 次课外体育活动。此外,要保证学生课间10 分钟到室外休息或活动。”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凡是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都要安排1 次课外体育活动”,在此以前的一些提法,只是说要保证有课外体育活动或每周至少要安排2 次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提法,实际上,又是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拓展。
在教育系统努力推进和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同时,国家体育系统也加大了落实的力度。1983 年5 月15 日,国家体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3 个文件的通知”(83 体群字35号)提出:“要配合教育部抓好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的贯彻落实工作。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环节,花大力气抓好。要有步骤地进行,条件好的要求先达到,条件一时不具备的,可以先做到平均1 小时,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做到1 小时。为了使这项活动有科学依据,拟协同教育部和科研单位,对保证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活动,提出科学论据,并大力宣传。”
1990 年3 月20 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实施了由国务院1990 年2 月20 日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提出了要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 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这次通过法规的形式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没有提出硬性要求。在内容方面,明确了1 小时主要以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而且中小学每周要至少安排3 次课外体育活动,但没有对每次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提出具体要求。(3)全面实施。
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内容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也成为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在随后的10 多年中,各种学校体育文件中也基本上按照“条例”的规定重申或加以明确。
2005 年8 月19 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教体艺[2005]10 号),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相关要求,并进一步明确学生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内容中的“课间操”变为“大课间体育活动”。2006 年12 月20 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 号),提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2007 年5 月7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中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对其相关方面提出了要求。2009 年10 月1 日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又明确提出:“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 小时的体育活动”。
我国学校体育实施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到现在全面实施都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不过20 世纪50 年代是基于营养不良的情况提出每天不要超过1~1.5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现在是基于运动不足,要保证每天1 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由部门文件列进国家法规,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到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范畴。其内容也从单纯的课外体育活动到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再到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到现在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目前,随着“中央7 号文件”和《全民健身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且已成为当前开展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关键。、“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涵
根据我国多年政策的延续和学校体育的实践经验,“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指由学校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集体锻炼的时间,主要包括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通过这一阐述,可以反映出几个特征:
(1)“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1小时,所以,有些学校把学生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和在家里、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计算在内是不妥的;(2)1小时必须是由学校有计划组织的集体体育活动,有些学校把学生自由的课间活动和个别学生自发的体育锻炼算作1 小时是不对的;(3)只有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有组织的集体课外体育活动才能算作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具体来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落实学生每天1 小时锻炼的主渠道,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l~2 年级每周4 课时,小学3~6 年级和初中每周3 课时,高中每周2 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特别是毕业年级更要开足上好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和条件与学生特点,以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练习来安排教学内容,体育课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教学行为,适度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注意运动安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学生练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保证,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 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 次,每次不少于30 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掀起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课外体育活动热潮;要努力建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周末、假期坚持体育锻炼。农村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3)严格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内容,它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学习疲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学校要每天至少统一安排25~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1 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形成制度;要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要因地、因校、因时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用错时、分段、分年级等方法,想方设法为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建议
1)深刻认识做好“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发7 号文件”和《全民健身条例》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方面;是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和增强学生体质工作的重中之中;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志; 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落实学生每天1 小时锻炼时间,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最低要求,是一项硬指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明确1 小时锻炼时间的工作范畴和基本要求[6-8]。“中发7 号文件”提出:“通过5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体能素质明显提高。”现在距离实现“中发7 号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的时间越来越近,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进一步增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2)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领导。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统一领导,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按照“中发7 号”文件及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措施。要把做好“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作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当前的重大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抓。特别要加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提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落实工作的教师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指标,尽快配齐体育教师。积极实施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轮训制度,并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要按同工同酬的原则,合理计算体育教师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量,落实并提高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学校要提高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他学科教师对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并合理分工,形成落实工作的教师合力。
(3)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创造落实工作的条件。各级数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并做到每年要有增长。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配足建好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工作所需的器材和场地。高等学校要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满足学生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需要。
(4)全面实施“校方责任保险”,切实加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校方责任保险,解决学校、家长及教师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校园安全的教育。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要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全保障。
(5)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的科学评价方法。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科学研究,不断丰富1 小时体育锻炼的内容,积极探索1 小时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开发1 小时体育锻炼的科学评价方法与手段。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科学的运动生理及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依据和简易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排能让学生喜闻乐见,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
(6)加大宣传,赢取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性及典型和成效,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氛围,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要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好的单位、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要组织学校开展交流会、推进会、观摩会等活动,通过交流学习,真正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采用多种方式“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赢取社会更大的支持。
3)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督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督办机制。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督导内容、职责和程序,提高督导实效,确保“中发7 号文件”的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1)要列入各项教育督导内容。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要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的重点内容,要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强督导检查。、(2)要列入考核评优评先工作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领导、校长工作考核的内容,要在对县(区)、学校的合格性评估、示范性评估、评优评先工作中实施一票否决。
(3)要实行全面督导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经常性督导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主动督促与接受公众监督相结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要求和计划向社会公布;各级督导部门要将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告,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要对督办的事件做到全程监控、跟踪管理、定期通报;要拓宽“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监督渠道,把政府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工作的合力。
综上所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经过50 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而且是贯彻落实“中发7 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还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关键措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关注并确保学生每天参加至少1 小时的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使青少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