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时间:2019-05-15 05:3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内容,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现状。

2东汉衰亡原因及黄巾起义。

教学重难点:

东汉由繁荣走向衰亡的原因

时:一节

教法:讲授,讨论,归纳,练习(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阅读资料(幻灯片)东汉,刘秀,光武帝。

2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3讲授新

(1)“光武中兴”内容(学生从本中找教师总结)()

(2)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现状(材料见本)(,学生齐读,归纳)图片展示(学生观看,计算,归纳),材料归纳。

(3)黄巾起义,背景,时间,人物,了解过程,意义。()

二:小结:“光武中兴”内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引导归纳)

三:堂训练1-2(详见,提问回答)

四:后作业(配练)

五:后反思。

XX117

七年级历史(上)13说稿

紫来学校文综组王小华

本教案,为我原创教案。因为教材变动后,没有配套的教案及教参。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参照了练习册上的提示。

依据学校要求,采用一体机上,上网下载了,依我校学情做了大面积的压缩和修改,力争适合学生实际。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图片多,学生感兴趣。事实证明,学生对直观教学有很大兴趣,这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完整的,有新的传授,有堂的练习。堂上,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学会历史归纳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史可使人明智,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天。上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现象,对比今天,将历史学习纵深化,是历史学习的追求。

因为我们要完成考试,所以,上还要加强背诵,加大抽查力度。

初教历史,本人学识很浅。希望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我定虚心接受,采纳运做,为提高历史教学堂的“高”和“效”而努力奋斗!(XX119)

第二篇: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学习目标】

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一)自主预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光武中兴

1、王莽废汉建立新朝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光武帝

措施:释放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的负担,减轻__________;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民族矛盾

作用: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__________”的局面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原因:东汉中期以后,__________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

影响: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领导人: 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大起义

结果:历时9个月后失败,其余部斗争了20多年

影响:沉重打击了 __________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直击中考】

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东汉的首都在()

A.长安 B.洛阳 C.大泽乡 D.巨鹿

3.()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A.大泽乡 B.军阀 C.黄巾 D.外戚

4.“光武中兴”出现在()

A.西汉中期 B.东汉初期 C.东汉中期 D.东汉末期

5.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宦官专权 D.光武中兴

第三篇: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基础解读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建立: 9年

外戚王莽灭西汉;后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推翻。

2、西汉建立:25年

刘秀(光武帝)建立

定都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3、光武中兴释义: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影响: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三、黄巾起义(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时间:184年 领导者:张角 创立组织:太平道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拓展延伸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思考: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

知识小结习题处理

1.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黄埔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3、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火眼金睛找错误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第四篇: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执教:冠县清水中学 路银萍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知道东汉衰败的原因。

2.通过讨论“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相同点及启示,培养对历史现象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东汉兴亡原因的分析,认识到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对王朝的兴衰有重要的影响。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难点:从东汉兴亡中得到启示。【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中华历史五千年》主题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歌曲及视频导入本课。我们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兴亡更替,但统一是始终不变的追求,而秦汉奠定这个统一大家庭的基础,我们前面学过了秦朝和西汉,下面让我们穿越到东汉来感受东汉的兴亡事。

二、新授: 第一板块:初识东汉

请同学们速读教材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4分钟)。并给学生鼓励,相信你的预习能力!加油!

第二板块:感受东汉

分两篇章来进行学习:兴盛篇和衰亡篇。兴盛篇包括王朝建立与光武中兴;衰亡篇包括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兴盛篇

王朝建立:指导学生讲出东汉的建立情况,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讲述,知道从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的基本脉络并掌握东汉的建立情况。

光武中兴:

1.假如你穿越到东汉初年成为汉光武帝,面对以下情况,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改变现状呢?出示材料:

(1)东汉初年,田野荒芜,人口锐减,经济濒临崩溃。天灾非但频繁,而且特别严重,建武二年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景。各地“狱多冤结”罪犯”家属是要被没为奴婢的。奴婢增多,使东汉初年的社会劳动力奇缺,影响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2)东汉初,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吏治不完善,一批贪官污吏残害百姓,致使“生灵涂炭,无所依诉”。

由学生分析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出示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教师补充说出第三条措施。明确: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

指导学生识记后找三名学生板书措施。教师指导记忆方法。2.出示下面材料,比较分析得出光武中兴的表现。材料1:(东汉初)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后汉书 光武帝记》 材料2:(光武中兴时)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后汉书 光武帝记》

出示“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击鼓说唱俑”说明东汉的兴盛。

3.指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评价补充。

衰亡篇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出示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其寿命表格,并指出汉皇帝的即位年龄平均为9.5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24岁。以谈话的方式说明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并引导学生说出危害。

2.出示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认识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政治腐败。

出示材料:

材料1: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材料2:(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阅读这两则材料,面对这种情况,你觉得百姓会怎么做? 黄巾起义:

出示关于黄巾起义的问题:背景、时间、领导人、宗教、结果和影响,请同学们抢答,检测一下预习能力。

第三板块:反思东汉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毛泽东使我们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了,今天我们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要实现中国的强国复兴梦,东汉的兴亡对我们实现这一梦想有何启示呢?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归纳总结:看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三、当堂:

看下面的文字,并找出错误。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第五篇: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

一、光武中兴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阅读教材,回答。

(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黄巾起义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

2.材料分析。

材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1)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2)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击中考】 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东汉的首都在()

A.长安 B.洛阳 C.大泽乡 D.巨鹿

3.()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A.大泽乡 B.军阀 C.黄巾 D.外戚

4.“光武中兴”出现在()

A.西汉中期 B.东汉初期 C.东汉中期 D.东汉末期

5.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宦官专权 D.光武中兴

A B C B C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东汉的盛衰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2课 东汉的盛衰 学习目标: 一、知识:识记东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掌握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内容;了解东汉衰败的原因。 二、方法:阅读比较法 三、情感:通过本课的学......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学案 【课标要求】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一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练习题

    夏商西周的兴亡练习题一、选择题 1、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大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这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社会变革 B.组建政府和军队,制定法律 C.实行禅让制,民主程度 D.产......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说明:1、非全部答案,仅供教师参......

    _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word文档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