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本《是谁的肚脐眼》教案
《是谁的肚脐眼》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肚脐眼的由来及其作用。
2.在看看、猜猜、讲讲中,能够准确找出不同物体肚脐眼的部位。3.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ppt课件,各种水果蔬菜,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绘本封面,引起幼儿兴趣。(1)图上是什么?(肚脐眼)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肚脐眼的绘本故事,这个绘本的名字叫《是谁的肚脐眼》。2.播放ppt,理解绘本内容。
(1)师: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啊,你的肚脐眼在哪里?怎么会有肚脐眼的?(挠一挠)讲述:挠一挠,好痒啊!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啊。
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有一个小管管连接着妈妈,这个小管管就是脐带,宝宝是通过脐带来吸收妈妈的营养长大的,等宝宝出生以后,医生把脐带剪断慢慢的就变成了肚子上的肚脐眼了。
(2)宝宝有肚脐眼,其他东西有肚脐眼吗?我们跟着宝宝一起去找找。(3)找到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幼儿猜一猜)樱桃的肚脐眼在哪里?(4)依次出示ppt,了解苹果、西瓜的肚脐眼。
师:樱桃、苹果、西瓜都有肚脐眼,他们的肚脐眼有什么用?
小结:他们的肚脐眼和植物妈妈连在一起来吸收营养的,等到他们成熟后摘下来,和妈妈在一起的那一端就变成了肚脐眼了。
(5)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找一找它们的肚脐眼在哪里?(幼儿寻找并介绍)(6)播放ppt,理解好看的肚脐眼。师:“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 提问:花儿的肚脐眼在哪里?花儿的肚脐眼是花的什么?谁会到花的肚脐眼里来?来干什么?
小结:蜜蜂会来采蜜,蜂蜜酿好后就可以吃了。(7)播放ppt,理解奇怪的肚脐眼。师:这个肚脐眼好奇怪!(幼儿猜猜)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啊!提问:大门的肚脐眼在哪里?有什么用? 3.拓展 师:皮球有肚脐眼吗?在哪里?它的肚脐眼有什么用?哪里还有肚脐眼呢,让我们出去继续寻找吧。
第二篇:小班绘本《是谁的肚脐眼》
小班绘本《是谁的肚脐眼》
执教者:丁秀秀
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会说“这是××的肚脐眼”。
2、在看看、猜猜、讲讲中,简单了解各种肚脐眼的作用和特征。
3、懂得穿裤子时要将内衣塞进裤子里,保护自己的肚脐眼。活动准备:
课件、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神奇的洞”,引起幼儿观看兴趣。
(1)幼儿通过教具上的洞,说说看到了什么。(2)透过洞让幼儿观察宝宝的肚脐眼,幼儿大胆猜测。
师:原来这是宝宝的肚脐眼啊,你的肚脐眼在哪里?怎么会有肚脐眼的?
小结:宝宝在妈妈肚里要依靠脐带来吸取氧气和营养,当宝宝出生后会将脐带剪断,打个结就变成了我们的肚脐眼。宝宝们穿裤子的时候要将衣服塞进裤子里,保护我们的肚脐眼。
2、师:宝宝有肚脐眼,那其他东西有肚脐眼吗?走,跟着宝宝一起去找一找。师:这是谁的肚脐眼呢?(幼儿猜猜)依次出示樱桃、苹果、西瓜的肚脐眼。
变大了,变大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呢?(幼儿猜)又变大了,这又是谁的肚脐眼呢?(幼儿猜)
师:樱桃、苹果、西瓜都有肚脐眼,它们的肚脐眼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樱桃、苹果、西瓜的肚脐眼都是帮助它们了来吸收水分和营养的。
3、师:还有谁的肚脐眼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师:这是谁的肚脐眼呢?这么好看?(幼儿猜)提问:花儿的肚脐眼在哪里?(在中间)花儿的肚脐眼是花的什么?(花心)。谁会到花的肚脐眼里来?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花的肚脐眼是花心,很漂亮。它会吸引蜜蜂来采蜜,酿好的蜂蜜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4、师:咦,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小朋友猜猜看,它又是谁的肚脐眼呢? 提问:大门的肚脐眼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小结:大门的“肚脐眼”是为了插入钥匙,打开门。
5、师:门打开了,看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是谁的呢?你们来猜一猜? 师:猜对了!是菜包子的“肚脐眼”。你们都吃过什么馅的包子呀? 师:老师也带来各种馅的包子(各种各样的包子眼)。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提问:小朋友,你们来看看,这些包子的“肚脐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小结:这些包子的“肚脐眼”都不一样。是因为包子馅和做法不一样,所以包子的肚脐眼才不一样。
6、匹配:这是谁的肚脐眼
(幼儿随机抽选“肚脐眼”图片,用语言介绍“这是××的肚脐眼”,并与黑板上的图片进行匹配。)
7、师:老师把这些肚脐眼的故事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完整讲述故事)
8、结束活动出示皮球。师:很多东西都有肚脐眼,那皮球的身上有肚脐眼吗?在哪里?(请一幼儿上来找找)它的肚脐眼有什么作用?
小结:皮球的肚脐眼是用来充气的。我们一起回班上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有肚脐眼的吧!
第三篇:小班综合活动:《谁的肚脐眼》
雨花现代艺术幼儿园
中班综合活动:《小河马的牙》
执教:陈曼青
活动目标
1.自主选择角色,表演小河马的牙。2.根据刷牙经验,创编并学习刷牙舞。3.在表演中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中快乐。
活动准备
1.完整《小河马的牙》表演音乐。2.表演道具.3.演出顺序图及表演站位箭头。
活动过程
一、回忆《小河马的牙》角色及故事情节。
(播放封面图片)教师:这是哪本书?(小河马的牙)你演过里面的谁啊?(帮助幼儿回忆故事里角色,幼儿讲出一个角色出示对应图片)
二.根据刷牙经验,创编并学习刷牙舞。
1.根据刷牙经验,创编刷牙舞动作。◎回忆刷牙经验、模仿刷牙动作。
◎欣赏“刷牙舞”音乐、尝试和着节奏练习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舞蹈。◎依据幼儿创编情况,教师统一舞蹈表演动作并练习。
三、复习、巩固《小河马的牙》前期掌握的表演内容。1.播放牙舞音乐出示牙的图片复习表演动作。
教师:(播放牙舞音乐前奏)听一听,谁上场了?你们知道这舞怎么跳吗?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并将牙的图片贴在表演顺序图上)。
教师:这段音乐还是谁的上场音乐?谁先谁后?(水晶糖、牙刷、酸梅糖)接下来是谁呢?(蛀虫)最后大家一起跳?(刷牙舞)
(依次边听音乐,边出示表演角色的图片,完整复习动作并同时完成表演顺序图。)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佩戴胸牌,听音乐明确扮演角色表演的动作.◎教师:你们想演谁呢?(出示胸牌)今天老师还准备了胸牌,请你们来选一选吧!◎听音乐按角色,明确表演动作。
教师:我们开始表演咯,轮到那个角色表演请起立,站在小椅子旁边。听懂了吗?请仔细听音乐!
四、穿服装尝试完整表演。
◎教师:小朋友们看,我们做的表演服装就在这里哦。让我们好好打扮一下好好表演吧!记得你表演的是什么角色哦该穿什么衣服哦!小朋友请!
第四篇:中班绘本教案 谁藏起来了
中班绘本教案: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说说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忆能力。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小动物图片、房子底板
3.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认识动物,引出话题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动物朋友来和我们做游戏。为了表示欢迎等会儿见到他们要拍拍手哦。看,他们来了。
——数一数一共来了几位朋友?
——你们看到了谁?它长什么样?
小结:今天可真是开心,牛,河马,兔子,大象,猫还有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二、观察操作,大胆表述
1.猜猜是谁(从不同的表现及特征熟悉不同动物)
——现在动物朋友要和我们来玩“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它们可是要发生一些小变化的哦,看看你们谁的小眼睛最厉害!
预设问题:
——谁变得不一样了?他怎么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生气了?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谁转过身背对我们了?你怎么知道是它?
小结:不同的动物它的特征及表现是不一样的呢!
2.谁藏起来了(关注身体颜色了解不同动物)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呢?
把小眼睛遮起来准备游戏了。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色的地方,可能是哪儿呢?
——是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回是谁藏起来了?为什么到了橘黄色的地方牛和袋鼠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结:因为牛和袋鼠的身体是橘黄色的,所以到了橘黄色的背景前面它的身体就会看不见了!
——小兔和大象急了,“我们也要躲起来,我们也要躲起来”欸,它们可以躲在什么地方呢?
小结:不同颜色的背景能让不同颜色的动物藏起来哦!
3.谁回家了(从局部特征判断不同的动物)
(1)猜测
——玩累了,动物朋友要回家休息了,这儿有6间房,看看谁最先回家了?你怎么知道是它?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
——又有动物回家了,这回是哪两个?分别是谁和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操作
——看,动物朋友们现在都回家了,你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住在哪个房间吗?
——这里有一些楼房和小动物的图片,你去按照顺序摆一摆,一会我们来说一说,看看谁最会观察,记得最牢?(幼儿操作)
(3)验证
——把你的房子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呢?
——开灯喽,你摆对了吗?
小结:从眼睛的不同我们也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
活动延伸:
——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和它们玩游戏可真开心啊!
——这些动物朋友就来自于这本书,名字叫《谁藏起来了》,里面有更多的小动物能和你们做游戏哦,想和他们玩儿的朋友一会可以去看一看哦!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画面非常形象,动物们轮流藏起来,孩了们非常乐意去寻找这些躲起来的小动物。利用画而中不同的动物形象,让幼儿在看看、玩玩、猜猜中寻找躲起来的动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来找出每一只小动物。每张图中小动物隐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多次游戏,既加深了幼儿对动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节特征的认知,还发展了幼儿通过局部来判断整体的能力。
第五篇: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魏智渊∣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绘本热已经持续数年了(可以想象,还会继续热下去),许许多多年轻的妈妈,还有不少幼儿园及小学低段的老师,都很努力地将孩子引到绘本的天地中。
于是,网站上,尤其是微信中,关于绘本的信息铺天盖地。除大量的绘本推荐外,绘本的功能被说得神乎其神: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孩子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色彩敏感、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这些形形色色的诉求,一方面反映了绘本本身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对绘本理解的偏差。绘本不是万能膏药,绘本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是摆在父母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追问绘本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实际上就是追问:绘本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
绘本的核心是故事。
注意,不是文学性或艺术性(只有极少数绘本强调了文学性或艺术性,例如《一片叶子落下来》),而是故事。绘本的读者主体,是0-8岁的儿童(适合成人看的绘本当然也是有的,例如《爱心树》、《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是以象征性的方式来理解外部世界的,文学艺术本身的复杂性(更不用说形式化)特征无法成为他们的合适的营养。而绘本的故事(与《红楼梦》的故事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红楼梦》才是真正的文学艺术),突出的特征在于象征性(多数故事还适合自居),从而成为孩子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我的一把钥匙,或者说最好的营养。
换句话说,以故事为本质特征的绘本,就像儿童的精神奶粉,均衡地作用于儿童的精神发育,同时地促进儿童的认知、道德、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化水平。
那么,绘本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不少妈妈或老师,喜欢用绘本来进行“道德教育”或“习惯教育”,讲一个绘本,总喜欢总结其中的“道理”,或者在讲绘本的过程中,就不断地讲“道理”,结果,有趣好玩的绘本,往往成了道德教育的工具,这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有不少妈妈或老师,习惯用绘本来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通过绘本来教朗读,教识字,活生生地将绘本折腾成“看图说话”,颠倒了绘本的图文关系,这也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有一些专家,将绘本当成发展孩子美术鉴赏力的手段,并且乐此不疲地推广所谓的“鉴赏方法”:封面如何如何,里面的画如何如何„„这是将绘本当成了美术作品。实际上,绘本更远离绘画,更接近故事,或者说,绘本的本质就是故事,色彩、线条只是讲述故事的手段,作用和文字类似。因为低年级及学前儿童识字较少,所以这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讲述方式,更何况用色彩和线条讲故事,有用文字讲故事所达不到的效果。讲绘本误当成美术作品来鉴赏,是对绘本本身的异化。
……
绘本是用来做什么的?最切近绘本本质的答案或许是:绘本不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不是用来做道德教育的,不是用来做心理疏导的,不是用来教美术的,不是用来识字的,不是用来促进智力的,不是用来培养习惯的,不是用来承载知识的„„绘本本质上是“无为”的,但它因为“无为”而才能“无不为”。
绘本的“无为”,是指绘本不宜用来直接地达成某个明确的目标,那种精确的训练是学科学习的目标,而绝不是绘本阅读或教学的目标。将含义丰富的绘本窄化为某种指向明确目标的用件,是对绘本的异化或误用。
绘本的“无不为”,是指可以同时达成数个目标,它对于生命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有机的促进。但是,这种“为”是潜意识中完成的。而要在潜意识中渗透这些目标,唯一的可能,是讲好故事,让故事本身发挥力量。
所以对绘本来说,故事才是伟大的。绘本阅读的关键,是让故事活起来;绘本教学的关键,也是让故事活起来。一个妈妈,从孩子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坚持不懈地给孩子讲述精彩的故事(包括大量的绘本),坚持亲子共读;一个老师,在教室里让故事活灵活现;这些,都是最好的绘本教育。
这并非说绘本不可以用于精确化的教育(无论妈妈还是老师),而是说,对绘本来说,真正伟大的是故事本身,在保持故事本身的完整和鲜活之时,真正的高手也会有精确的点染:适度的停顿、合宜的问题、亲密的交流„„这涉及到另外的艺术,不是本文的话题。
最后,还想补充的是,我们讨论的绘本,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绘本本质的绘本,至于以绘本之名出现的大量知识读物(包括数学绘本)、将习惯规则培训形象化的所谓绘本,都不在讨论之列。
(原载《温州教育》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