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第一单元 4《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第二篇:小学语文:4、《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二、学情分析
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言语,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互解疑难:指名试读课文,回答析题时的问题:按自然段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教学要求:
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
五、学一带一
六、指导课外阅读 教学后记:
课堂上抓住一位学生质疑的契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在解疑的同时,深化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作品发表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教学后记
在学生大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教者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悟“诗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美妙的艺术情境,对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有效的净化和提升。
第三篇:2018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二、教学目标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教学重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泪满裳 愁何在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
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板书设计
示儿 万事空 悲九州 定中原 告乃翁
课后札记
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而我的这节课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我的语言不能吸引到学生们,并且语言过于重复,唠叨,造成无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更是使师生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率。从这节课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一堂课教师的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他们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中仍认为听讲是一种难耐的“煎熬”。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如果能做到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这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小学语文: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谈
教材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幻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未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这两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欲狂” “白日放歌”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陆游在《示儿》中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这两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白如话,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读起来节奏鲜明,声韵铿锵。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介绍陆游的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课外阅读。
第五篇:小学语文: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苏教版六年级上)
对比教学中品味一“喜”一悲的爱国情感——《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时,我主要运用了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
一、不同之处:
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
3、抓住插图,一是“意气风发”,一是“抱憾终老”。在教学中,我觉得书上的插图也应发挥作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幅图中,诗人一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诗书”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直观。而《示儿》一图则显得哀伤而凄凉。弥留之际的陆游,在孤灯残烛的映照下显奄奄一息。在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挥之不去的是遗憾之愁云。在这样的画面映衬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催人泪下。
4、抓住“诗眼”,一是“喜”,一是“悲”。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围绕“喜”字展开,诗人为何而喜?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诗人因何而悲?从哪些词句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悲伤?
5、抓住文体,一是律诗,一是绝句。教学中,可相机让学生认识律诗和绝句的区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而《示儿》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相同之处:
虽然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学生通过比较、诵读,很好地把握了这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并又收集了一些相关爱国诗句,进一步进行比较,既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丰富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