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内蒙古教师招聘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内蒙古教师招聘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学习歌剧经典片段,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认识歌剧音乐的艺术价值,增进对歌剧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欣赏歌剧片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运用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式进一步认识学习中国歌剧。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认识中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及音乐特征。
二、教学重点
欣赏歌剧片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中国歌剧的艺术魅力及价值。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歌剧的特点,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播放歌剧《白毛女》的视频片段。播放完毕,教师提问:谁对这段视频有所了解,并能解说一下?(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做总结:播放的视频片段中所演唱的是《北风吹》,选自歌剧《白毛女》。1945年,《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我国新歌剧的许多剧目陆续诞生,而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学习其中两个代表剧目的代表作品。
(二)新课教授
1.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播放视频片段,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
①选曲中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明朗愉快,对二黑的思念)②通过欣赏,大致说一下其中包含了哪些艺术种类?(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教师总结:选曲来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于1952年。《小二黑结婚》讲述的是某抗日根据地的民兵队长小二黑和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愚昧落后的父母反对。坏人设计陷害,二黑和小芹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同封建迷信和旧习俗抗争。最后,终打击了坏人,教育了父母,幸福的走到了一起。而《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第一场于小芹出场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所唱的抒情性唱段。选曲刚开始为慢板,曲调婉转明朗,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后逐渐转入中板的叙述性,再来速度转快、情绪激动,表现了对二黑强烈的思念之情,把情感的波澜起伏表现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整段不仅有力刻画了小芹的纯朴可爱,也间接刻画了二黑的形象。这部歌剧的音乐多以山西省多种戏曲音乐或民歌为基础,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民族色彩。
唱段中除音乐表演外,还包含了戏剧、文学、美术等等艺术门类,这也体现了歌剧的一大特点。只不过还是以音乐为主,而且是以音乐中的唱为主。
(2)再次播放选曲的音频,学生跟着音频小声哼唱,加深对选曲的印象。2.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1)播放视频片段,播放完毕,分小组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课前手边所搜集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整合梳理。
①大致梳理一下选曲的背景? ②选曲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小组进行回答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
教师总结:《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表现赤卫队员们战斗胜利后所唱得一首男声合唱。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带领群众与敌人英勇顽强斗争,最后配合红军主力,消灭彭霸天为首的地主武装。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中,汲取最富有生命力的乐汇进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就充分表现了赤卫队员们风趣、诙谐、活泼、开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播放音频第二段,学生小声学唱。
(3)将学生分成两小组,一小组负责领唱,另一小组负责齐唱部分,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3.总结中国歌剧的一般特征
根据这两首代表性作品找学生大致总结一下中国歌剧有哪些特点。举手发言,之后的学生只需补充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
教师总结: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我国的歌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歌剧音乐不仅有力的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剧音乐具有个性化和角色化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中还有很多其它著名的选段,例如《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小曲好唱口难开》等等。现在分四小组进行排练,可从中任意挑选选段进行表演,可以是歌唱、舞蹈、戏剧等任何艺术形式,大家自由发挥,过后分小组进行表演。
(四)小结作业
中国歌剧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同时有些也借鉴了西洋歌剧的一些创作经验,学生课下搜集一些西洋歌剧欣赏,并分析剧中人物特点,下节课做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中公资深讲师谢曼丹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第二篇:《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
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加以评论,并就其中的精华即背景音乐和插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赏析。最后简要阐述了中美音乐剧的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和舞台剧版的情节基本一致,描述了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中,背景音乐的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特定时间和空间出现的背景音乐,如在一开始的拍卖会上,当拍卖品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时,音乐突然闯入画面,管风琴严峻的演奏营造出了突兀诡异的气氛。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随后旋律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很好地表现给观众当年歌剧院热闹的场面以及非凡的气派;
二、表现角色心理活动的背景音乐,当舞台上魅影的面具被克里斯汀揭下时,随着水晶吊灯的坠落,魅影趁机将克里斯汀带入地下。在这里,前面出现过的多个主题音乐被连缀在一起并进行了变奏,音乐的紧张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体验出女主角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得复杂起来;
三、表现角色外在情感的音乐,由于克里斯汀被带走,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寻找她的下落,在这里,由双簧管的连续跳音构成主旋律,节奏欢快跳跃,旋律诙谐幽默,这段旋律充分体现出了众人的不知所措,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这段音乐还采用了传统歌剧的演唱方式,既有独唱,又有重唱,把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音乐的修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魅影》中的插曲因为融会了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其中《Phantom of the 0pera》、《Think Of me》、《Angel of Music》、《Music of the night》、《A11 I Ask of You》等歌曲韵味十足,是欣赏者体会剧中感情最直接的方法。就其中的《A11 I Ask of You》进行分析,夏尼子爵劳尔和克里斯汀从小一起长大,互相爱着对方,夜晚,在剧院的顶楼上,两人互诉心中的爱意,尾随而来的魅影看到了这令他嫉妒的场面。这首男女声二重唱是这部剧中最著名的唱段,歌曲分为两部分,A段旋律平稳流畅,B段用大幅度跳进音程同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B段这种大幅度跳进音程的旋律恰似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感。整首歌曲的伴奏基本是由木管和弦乐构成.舒缓的演唱和开放性和弦伴奏与飘雪的画面组成一幅充满浪漫气息的夜晚美景,使观众深深地陶醉其中。
纵观《歌剧魅影》的音乐艺术,不仅音乐风格和乐器实现了多样化,表现方式也是十分丰富,且带有许多深情、阴暗、幽默的表现成分,渗透出不同的情感。歌曲表现上表演者更是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以有意识的表现给人们一种艺术化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把现实中一个人的具体的喜怒哀乐情感升华为某种普通的,可供大家共同感受的形式,使听众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表演者的深情演绎使观众在音乐欣赏中产生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
最后再简要谈谈对中美音乐剧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差异的理解。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大多讲述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即使是以动物、以想像的人物为角色的音乐剧,也在心底下有着灼热的现实关怀,而中国音乐剧则大多演绎神话般虚幻的故事,易将人物神化。此外,原创华语音乐剧的音乐偏向流行歌舞歌曲,缺乏音乐剧所需要的音乐戏剧要素,这也是有待发展的地方。
关于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歌剧属于古典音乐范畴,一般指以歌唱为主,以管弦乐队伴奏,有舞台布景、化妆与舞蹈动作的戏剧,有时还加独白、对白等。歌剧是综合性艺术,包含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设计、化妆、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音乐剧则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
总的来说,音乐剧称得上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现如今,很多经典的剧目已被创造出来,点缀着艺术殿堂和人们的生活。通过观赏音乐剧,我们在为精彩情节及优美音乐与舞蹈沉醉的同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系别: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班级:化工本101班
学号: 100610401010
姓名:林朝娟
第三篇:音乐鉴赏——歌剧艺术&刘三姐
歌剧的简介
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西洋歌剧的故乡是意大利,第一部歌剧《达芙妮》(佛罗伦萨作曲家培里创作于1597年)在那里产生。其后法国(17世纪,奠基者吕利)、英国(17世纪、代表人物亨利?珀赛尔)、德国(17世纪,开创者序兹)等国家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无合唱及舞蹈场面。
18世纪,意大利,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19世纪20年代,法国)、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
18、19世纪,意大利)、乐剧(声乐、器乐并重,用音乐描写戏剧,强调声乐、器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19世纪下半叶,瓦格纳所创)等类型。通常情况下,歌剧全剧由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间奏曲、舞曲等因素构成。
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
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和交响乐、室内乐等纯音乐形式不同,是综合了音乐、戏剧和美术等各门类艺术的体裁。没有文学剧本这个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没有戏剧表演(演员的动作、方位的调度或者舞蹈场面等等),就不可能生动而明确地体现出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没有美术(包括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也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歌剧剧情所发生的环境。所以,我们为渴望进入歌剧世界的朋友们再提出一个除了“多听”以外的要求:了解每一部歌剧的故事。
歌剧艺术的两大特征
其一,是综合性 歌剧融文学、诗歌、戏剧、表演、声乐、交响乐、舞蹈、舞台美术于一体,是最具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种多重的审美视角,也使歌剧具备了既有经典性,又具有群众性的双重属性。
其二,是音乐性 而这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歌剧诸多构成元素中,音乐是一种主体表现形式,是歌剧的载体,它的贯穿性与逻辑性,是歌剧的特征;
(二)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所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以极具个性的张扬,形成了歌剧的独有风采;
(三)歌剧以声乐为主体,以美声为其演唱风格,易于充分发挥它的歌唱性;
(四)歌剧的交响性拓展,使其音乐组成多层次多线条的构架,更易对欣赏主体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歌剧的音乐构成
正因为音乐是歌剧的载体和主体表现形式,所以有必要来认识一下歌剧的音乐构成。
序曲(前奏曲)即歌剧开幕前演奏的器乐曲。它们有的概括了剧情,有的集中了剧中主要的音乐主题;有的渲染戏剧基调和气氛,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境界;有的甚至结构完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成为交响音乐会的曲目。
舞曲 在歌剧中配合剧情中的舞蹈场面而编演的乐曲,其结构往往完整而有特色。
场景音乐 在剧情中演奏的器乐片断,作为场景的描绘和人物感情的延伸。
咏叹调 歌剧中主要的独唱曲形式,常用于表达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特别是在戏剧展开的关键时表达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的性格,是歌剧音乐的精华。
喧叙调 歌剧人物在叙述与对话时所使用的一种音乐化的朗诵与道白。
重唱 也是歌剧中人物进行交流的一种表现方式。将不同人物的不同音调组合成重唱曲,各自表达各自的心情。互相间可以是同
一、可以对比以至对抗。从二人二重唱到八人八重唱。
合唱 是常用于歌剧中的群众场面的一种表现方式,包括场景合唱、背景合唱、幕后合唱等,具有人物场景的特定性。
1.歌剧(Opera)诞生于何时何地?它是怎样诞生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2.歌剧的前身是哪些音乐形式?
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宗教神秘剧、奇迹剧,文艺复兴的牧歌套曲、田园剧、幕间剧等形式。
3.简介幕间剧(intermedio)、田园剧(pastoral drama)。
幕间剧是在戏剧两幕之间演出的有音乐的短剧。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有音乐的舞台剧。
4.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597年由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取材于希腊神话。但乐谱已遗失。
5.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6.在最早的歌剧中音乐形式是怎样的?
声乐部分以接近于朗诵的宣叙调为主,由少量乐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乐形式较为简单。
刘三姐
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被老渔夫救起。她用歌声歌颂劳动,讽刺地主老财。恶霸地主莫怀仁妄想禁歌,三姐设计和莫怀仁对歌,把请来的三个秀才个个击败。莫怀仁施毒计反三姐抢到家中,三姐在阿牛和群众的帮助下连夜离开莫家,又到新的地方用山歌鼓舞群众斗志。
影片《刘三姐》创作于1960年,是当时国产音乐片创作的鼎力之作,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影响久远。后来在港、澳及东南亚放映时,被誉为“山歌片王”。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奖。而这最佳男子表演奖30年过去了,长影迄今仍无第二人。
影片《刘三姐》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景美、歌美、人美的完美境界,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创作,乔羽同志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古装民歌影片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的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本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明白畅晓,朗朗上口。作曲家雷振邦在创作中深入生活,广泛搜集了广西壮族民歌曲调,又根据影片需要,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创作出一首首与歌词,与人物身份、情感十分贴切的,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优美旋律,为影片中的音乐增添了光彩。本片的摄影郭镇铤和尹志,充分领会了导演为影片规定的,以情动人、情景交融的创作基调,精心选择每一个镜位,充分运用漓江的有利环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把“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婀娜多姿,鬼斧神工,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拍得美不胜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景色成为影片的一个有力的形象。
影片《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而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以得到观众认同这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人物的理想化色彩,不表现得太实,这是创作者在影片中匠心独运之处。
第四篇:音乐鉴赏——歌剧《猫》
歌剧《猫》
一般而言,音乐剧的剧本要与音乐相匹配。所以在音乐剧创作之前,剧本作者要与曲作者讨论商议,达成一定的默契,然后剧本作者才能开始创作,以期创作后的剧本能给曲作者最大的空间来施展音乐才华。
《猫》的诞生则有些与众不同。《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这首诗作是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所以诗句比他的其他诗作都要简单易懂得多。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开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了38年。在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诗作竟会在12年后成为音乐剧的剧本。
诗人艾略特创作了大量诗作,重要作品有《肌肉萎缩》(Sweeney Agonists)《岩石》(The Rock)《大教堂凶杀案》(Murder in the Cathedral)《家庭团聚》(The Family Reunion)和《四首四重奏》(Four Quartets)等。
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他这样做完全是源于对小时候读过的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完全没有创作音乐剧的念头。因为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
他为这首诗写了好多片段,时常在聚会上用钢琴弹给朋友听。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这些诗里,就包括了后来十分出名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艾略特之所以没有把这首已经完成的诗放进诗作里,是因为他觉得这首诗对孩子来说太悲伤了。可就是这样一首诗,却给韦伯带来了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遭遇正是故事的主题所在,如果加入进去,就可以构成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
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诗作更适合表达情绪,而音乐戏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作来做剧本无法起到表达剧情的作用,况且诗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从来没有过事先的沟通。而韦伯的态度则是,我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不用剧情来打动人。
韦伯找来了一批能人,导演由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担任,他在剧中解决了许多人们认为无法解决的戏剧问题。还有舞蹈设计是吉莉安.莱尼(Gillian Lynne),她在观察了《猫》之后,发现猫具有孤癖,冷淡,多情,充满柔韧性与神秘感等特征,于是他将这些特征融进《猫》中,创作出了富有新概念和充满能量的舞蹈。还有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他于1980年11月开始了他的设计工作,并设法创作了一个猫儿们聚集一堂的场景。他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结合了猫和人类的因素,为每一只猫设计了服装。绝大多数的服装都是柔韧而易于移动的,而且带有强烈的舞蹈特质。
经过这些人的协同努力,在1981年5月11日《猫》正式登场了,首演于新伦敦剧院。正如人们一开始预计的那样,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在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投资赞助,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
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打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那些忐忑不安地为《猫》剧投资的人们,收回了几百,几千倍的回报。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当时各大报纸纷纷刊登《猫》成功演出的消息: 导演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和舞蹈设计吉莉安.莱尼(Gillian Lynne)构思了一部令人激动,丰富多彩的演出。在音乐剧中独树一帜。
《回忆》:
比起其他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一定是《猫》。原因不在其他,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对于中国听众而言,这首歌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猫》。大多数人也是听了<回忆>之后才知道了音乐剧的《猫》。
<回忆>这首歌是由剧中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演唱的,这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个情景下,她演唱了这首<回忆>。在她唱完之后,猫儿们都被感动了,一致推选她升上天堂,全剧落下帷幕。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首歌在剧中所占的份量,可以说,它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因为所有的猫对“格里泽贝拉”的看法都将在这首歌后发生改变,如果这首歌不感人,无疑就是全剧的失败。据说在首演已经临近的时候,导演努恩依然对剧中这个高潮点的音乐不够满意。他总觉得这个音乐还撑不起整部剧目,应该是一首更感人,更能让观众投入的歌曲。韦伯起先并不愿意重写,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听从了导演的要求。他当时告诉努恩,不要对下一首抱太大的希望。第二天早上,韦伯在钢琴上给努恩弹奏了他整晚熬夜写作的音乐。努恩听完后,对旁边的人说:“请你们记住这一刻,因为你们听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称为传奇的乐曲。”这首曲子,就是后来在音乐剧中流传最广的《回忆》。
在当时,《回忆》还没有歌词,只是一个旋律。同其他《猫》中的歌曲不同,《回忆》并不是根据艾略特的诗作编写的,也没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诗。为此,努恩找了三位词作者写作《回忆》的歌词,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努恩看时间已经不多,于是决定自己来写作《回忆》的歌词。他来到自己在乡下的别墅,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重读艾略特的诗集,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诗作《风夜狂想曲》()为参照,写出了这首动人心魄的《回忆》,也更明确了整部《猫》的主题。格里泽贝拉猫成为了《猫》剧的感情出口。她在《回忆》里表达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经的快乐和美丽,以及最后对温暖的渴望。简单的歌词中传达了太多的情感。
努恩不仅写作了《回忆》,对艾略特的诗词也进行了微小的改动,比如“杰利克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就多了八行歌词的重复。此外,“楔子”、“伯里克狗的行车曲”(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格里泽贝拉猫”(Grizabella)的故事,都是从艾略特尚未出版的故事里找到的。
事实证明,这首<回忆>确实起到了感化人心,支撑剧情和终结全剧的效果。每个听众听完了《回忆》后都服服帖帖地认为应该让“格里泽贝拉猫”升入天堂。
格里泽贝拉猫(Grizabella)的最初扮演者是著名英国女演员朱迪.登切(Judi Dench),后来她在排练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跟腱炎,所以才不得不在首演前五天替换了著名的伊莲.佩吉(Elaine Page)来担任这个角色。伊莲.佩吉在扮演了“格里泽贝拉猫”后大红特红,之后就在音乐剧舞台上一帆风顺20年,如今她已被认为是音乐剧舞台上的第一夫人。
至今,已有250位艺术家录制了《回忆》,其中既有流行歌星,也有古典明星,包括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巴里.马尼洛(Barry Manilow)和帕拉契奥.多明戈(Placido Domingo)等。《猫》的音像和唱片销售也已经突破了惊人的4千万张。
第五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学习歌剧经典片段,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认识歌剧音乐的艺术价值,增进对歌剧的兴趣。【过程与方法】
欣赏歌剧片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运用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式进一步认识学习中国歌剧。【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认识中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及音乐特征。
二、教学重点
欣赏歌剧片段,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中国歌剧的艺术魅力及价值。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歌剧的特点,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播放歌剧《白毛女》的视频片段。播放完毕,教师提问:谁对这段视频有所了解,并能解说一下?(学生举手发言)教 师做总结:播放的视频片段中所演唱的是《北风吹》,选自歌剧《白毛女》。1945年,《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 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我国新歌剧的许多剧目陆续诞生,而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学习其中两个代表剧目的代表作品。(二)新课教授
1.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播放视频片段,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
①选曲中主人公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明朗愉快,对二黑的思念)②通过欣赏,大致说一下其中包含了哪些艺术种类?(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教 师总结:选曲来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于1952年。《小二黑结婚》讲述的是某抗日根据地的民兵队长小二黑和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愚昧落后的 父母反对。坏人设计陷害,二黑和小芹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同封建迷信和旧习俗抗争。最后,终打击了坏人,教育了父母,幸福的走到了一起。而《清粼粼的水来蓝 莹莹的天》为第一场于小芹出场时所唱的抒情性唱段。选曲刚开始为慢板,曲调婉转明朗,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后逐渐转入中板的叙述性,再来速度转快、情绪 激动,表现了对二黑强烈的思念之情,把情感的波澜起伏表现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整段不仅有力刻画了小芹的纯朴可爱,也间接刻画了二黑的形象。这部歌剧的 音乐多以山西省多种戏曲音乐或民歌为基础,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民族色彩。唱段中除音乐表演外,还包含了戏剧、文学、美术等等艺术门类,这也体现了歌剧的一大特点。只不过还是以音乐为主,而且是以音乐中的唱为主。
(2)再次播放选曲的音频,学生跟着音频小声哼唱,加深对选曲的印象。
2.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1)播放视频片段,播放完毕,分小组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课前手边所搜集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整合梳理。①大致梳理一下选曲的背景? ②选曲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小组进行回答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
教 师总结:《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表现赤卫队员们战斗胜利后所唱得一首男声合唱。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讲述的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带领群众与敌人英勇顽强斗 争,最后配合红军主力,消灭彭霸天为首的地主武装。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门、沔阳、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中,汲取最富有生命力的乐汇进行创作。不仅 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就充分表现了赤卫队员们风趣、诙谐、活泼、开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播放音频第二段,学生小声学唱。(3)将学生分成两小组,一小组负责领唱,另一小组负责齐唱部分,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进行即兴表演。3.总结中国歌剧的一般特征
根据这两首代表性作品找学生大致总结一下中国歌剧有哪些特点。举手发言,之后的学生只需补充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
教 师总结: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我国的歌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 良传统。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歌剧音乐不仅有力的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 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剧音乐具有个性化和角色化的特点。(三)巩固提高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中还有很多其它著名的选段,例如《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小曲好唱口难开》等等。现在分四小组进行排练,可从中任意挑选选段进行表演,可以是歌唱、舞蹈、戏剧等任何艺术形式,大家自由发挥,过后分小组进行表演。(四)小结作业
中国歌剧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同时有些也借鉴了西洋歌剧的一些创作经验,学生课下搜集一些西洋歌剧欣赏,并分析剧中人物特点,下节课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