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5: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第一篇: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摘要】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才会产生效果。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效。

【关键词】主体作用 互动 地理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才会产生效果。苏霍姆林说: “我们所应当关心的是:当儿童跨进校门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这说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与教师的教法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潜能的开发也跟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潜能呢?这是一种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过程。

1.什么是个性化教育

1.1 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心理倾向,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以及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个性状况和个人优势为依据、以最大化发展其潜能为目标实施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造性教育。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做到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的。然而,大多的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性化理论的突破和个性化重要性的研究上,而对中小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对个性化教育方法的研究尚嫌不足。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教育有矛盾和冲突,当然也有自身的缺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1.3 个性化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今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过于控制人的个性发展。由于个性受到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就不敢“为天下先”,这只会做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去做别人不做的事。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人说,每个正常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天才,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引导;还有人说,创造力这颗种子,必须从小就播下种,每一个成长的时期都需要精心培育。中学生正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发展的时期,因此教师就应该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大力发现、培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要为不同秉赋、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长知识、增智慧,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有人把学生的某种特殊见解或做法看成是“违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规则确实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按“规”限制学生不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不去想别人不想的问题,不越雷池半步,就会导致学生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就必将严重压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全体”是由一个个组成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还要着力于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因材施教。

有人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自信,敢于怀疑、敢于竞争。要创新,更需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

2.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受碍的主要原因

2.1 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对于当前国内推行个性发展教育有相当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对个性发展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开放、创新思想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国人养成了封闭保守的心理特征,不重视信息交流,相信自己的经验感觉,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性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独特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这直接不利于个性发展教育的开展。

2.2 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大力推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看重多的也是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在这种氛围下,所有的一切教学都是为升学、就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思想品德教育,扭曲了智育,限制了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学校迫于升学率或就业率的压力,就是在当前国内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也不敢贸然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从一个方面讲,在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包括学生个人,对于素质教育都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者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创新教育的发展步伐,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推行与发展。

3.地理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的途径

3.1 思想体系方面

尊重人的个性多元化,重视个性差异,尊重每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现实而具体的,直接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人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独特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遗传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特经验,及尊重张扬个体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必过分受制于传统文化的思维影响。

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平面。社会民主与人的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因为社会的高度民主氛围可以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纵横广阔的时空,使人个性发展的潜能获得最充分的挖掘。教育民主是民主这一范畴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学校教育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专业教学、学生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承载体。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建构学生在整个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和一切所需要的条件。

调正考试的导向性,淡化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托点。教育考试具有教育性,因而也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这种功能发挥得如何,关键在于考试的导向作用。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必须改变人们往往对基础教育主要是打基础的,基础即共性的,因而教学要求学生各学科平均发展的惯性认识。必须纠正考试中注重给学生排出名次,强调测量共性,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无视学生个体已经显露出来的某些个性优势,甚至将带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个别差异视为“短处”,认为无发展前途、并以冷眼相待的扼杀学生个性的态度。

3.2 改变学习方法

学生入学时,一般都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善于总结归纳,缺乏学习技巧。普遍还存在于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代替意义识记,这些都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我认为: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改进学生学习行为,教会学生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当务之急,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记住这些知识。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手段,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制造认知冲突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已经知道:流域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就大,水位就高。若问“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与1954年差不多,但l998年的长江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0.9米,形成全流域的特大洪涝,这是为什么?”就形成了认知冲突;或者通过比较提出问题,比如在“埃及”的教学时,提出下述问题:“在古埃及,每年6月的17日或l8日早晨,尼罗河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这时埃及人举行庆典,而历史上我国的黄河的泛滥却给人们带来恐惧和灾难,这是为什么?”这一问题由于与我国的黄河联系起来,学生很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创造难忘的学习环境,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独立完成课题或合作完成学习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而知之”,从而加强他们的情境记忆。尽量使用动态符号,顺口溜、多媒体课件等,如讲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时用顺口溜:“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高越明显”来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教学内容一定要条理清晰,组织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线索.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这样,学生就对地理有兴趣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3 课堂上体现“互动”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贵有疑,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认识地理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三圈环流”教学时,由于学生刚学过“热力环流”,而“三圈环流”正是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原有知识为“三圈环流”教学服务。如果从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来看,属于下位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这样进行:在复习“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地球仪提问:从全球来看,哪个地区较热?哪个地区较冷?当学生分别回答了“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时,教师请同学在黑板上的全球轮廓图(其实就是一个大圆圈)上画出这个“热力环流”,这就是“单圈环流”。这样,学生不单理解了所要求学习的地理知识,并且便于形成了一种思路,一种能力。互动的课堂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做出如此评价: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读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教学合一”。这应该说对当前我们在素质教育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做法的最好总结。

3.4 注重知识迁移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问题: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如讲河流下游三角洲地貌形成时.可让学生观察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恒和三角洲的成因,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三角洲的位臵,思考三角洲的成因。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已有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类比迁移,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能力。在《走向创新教育》一书中强调:学生需要的理解与宽容包括:一是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二是允许充分表达自己;三是允许一定的行动自由。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大胆地思考、想象,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激发出不同的“思想火花”产生截然相反的理解。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享受它,而不应该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因为生活处处是地理知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在地理之中。

4.总结

个性化教育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学生是能动的而不是顺从的。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必然有一天,学生是不需要老师这根“拐杖”的,或者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更多的“拐杖”,以天下为师。这就水到渠成的实现了学习终身化。

因此,老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顺境和逆境中奋斗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成功后继续求知的精神。要引导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自制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瑞祥,沈晓良.《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 苏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3】 陈时见.《走向创新教育》[M].教育变革的反思与前瞻人民教育出版社.【4】 黄崴.教育的超越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年第3期.【5】 李士度.地理教学的艺术个性[J].教学艺术,2006(10):69-70.【6】 张贤玲.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09(29):124-126

第二篇: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教学设计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教学设计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忠

提纲:

一、学生个性发展概述

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三、透视美国的个性教育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生个性发展概述

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用“个性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的建议。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呢?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二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据专家预测,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实行工种就业准入制度,就业不再凭“学历”而凭“能力”。依照职业资格贡献定薪酬,不再有“劳动力”和“人才”之分。北大校长说:“能使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学生的个性有健康的个性和不健康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克服不健康的个性。健康的个性,如: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学习动机;高雅的素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诚实守信、乐观,坚毅勇敢;有较强的思维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理想远大,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善于交往,与人合作等。矫正不良个性,如:习惯性差、意志薄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韧性、耐性等。

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1、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培养特长,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包涵着学生个性的战略思维。“面向现代化”是向“新”思维,要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的学生;“面向世界”是向“外”看思维,科技无国界,我们的学生要具有追赶标兵的能力;“面向未来”是向“前”看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个性特长。

3、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孔子“有教无类”就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就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观就是反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要将千古不变的“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观念,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了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6、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7、我国著名教授叶澜指出:“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 就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概念,就能克服教育中的完全趋同,整体划一的弊病。”整体划一的教育是补短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8、建构主义理论。青少年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形成个性,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全面发展。

三、透视美国的个性教育

《东方早报》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现在,王楠子在知名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工作。这些年,他的履历中,又添上了光辉的几笔。他拿了两个全美电视设计的金奖,还被《体育日刊》评选为“创新人物”。再看看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在诺贝尔奖109年历史上,共有811人和22个国际性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美国有335人,占了40.2%。面对以上真实的事例和令人信服的数字,联系那个令国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天才?”

我一直在反思:王楠子为什么在国内被称为差生,到美国后就变成了“天才”?为什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居世界第一?中美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我国的教育究竟有哪些不足?美国的教育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

2010年1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二十二位齐鲁名师赴美国康州进行了教育考察,康州是美国第一富县,经济发达、教育一流。在这里,共考察了七所学校,五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另外还有几所著名大学。听课六十余节,参与教学研究四次,与校长、教授、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座谈十余次。考察了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通过全面考察与深入思考分析,发现美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着较大的差异,各有优势和不足。虽然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理念,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传承仍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应试、选拔、功利的成份更大一些,加之班额过大,又注重整体划一,机械训练,是一种格式化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缺乏独特的创 造性和实践能力,教育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是缺失了最核心、最长远的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和可发展性价值。个性,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的独特性。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虽然在世界上排名仅为第28位和30位,但他们的教育却恰恰抓住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价值”——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原则,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是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去培养学生,而且机会均等。顺学生之天性培养人,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不同学生的健全个性。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适合每一个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合教育。在发展人的健全个性方面,美国教育抓住了人的最核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等等。

人的个性都是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切成熟和成材的人都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那么,美国是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特别是培养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并使之走上成材之路的呢?这里除了有着良好的教育体制等因素之外,下面几个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积极思维,驰骋想象,自由发展,张扬个性。

据了解,美国制定了平等政策,学校设有平等委员会。学生不管什么国籍、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和文化背景等,都一律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人平等。课堂上是讲究民主的,学生是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形成健全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新镇的七所学校,真正感受到了平等氛围条件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落实,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每一个学生,哪怕是身体有残疾、智力低下的学生,没有谁会歧视他们,大家都会得到公平的待遇,受到相同的教育。除了平等,学生在课堂上也十分自由,师生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与对话,学生可以质疑一切,包括给老师挑刺,其学习氛围轻松自由。课堂上,学生只要在思考、在参与,怎么做都可以。学生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就发展了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滋养了 个性。

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个性的自由发展会使人达到一种理性上的自觉主动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者也认为,创造要有“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而如果用整齐划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教育中的自由逐步丧失,学生会按照社会需要的格式化教育统一发展,甚至就像在流水线上生产成品一样,必然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张扬,从而使创造力减弱。杨振宁先生说过,美国是放任开放、讲究个性的教育,对学生的各种放肆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管得过严过死,都是要扼杀创造性的。

(二)、开拓多种培养渠道是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的关键

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七种不同的智能。而每人的强势智能又会各不相同,这就会使每个人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开拓利于每一个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途径并重点培养,让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形成健全个性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设立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是充分发展个性的关键。

我考察的这一地区,共有学校、社区和家长俱乐部三条训练体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多种锻炼和实践的途径。

1、开设多元化课程,为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课程的价值就在于能满足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兴趣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适合学生兴趣需求的多样化课程。学生要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认识世界、适应生活、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强势智能,从而形成健全个性。

七所学校,除了州里规定的语言、写作、数学、科学等必修课程之外,学校都有开设课程的自主权。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需求,不管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都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自选课程。如“新镇高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了“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微机修理、橱艺、电脑音乐制作、园艺、办(印刷的)报、摄像、照像、手工制作、器乐、合唱、球类运动”等几十种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特点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因为开设的课程多,涉及的生活面广,学生少,基本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据一所学校的老师介绍,学校仅有两个学生想学一门课程,但没有这门课程的专业辅导教师,结果学校就千方百计聘请了教师,开设了 这门课程,满足了这两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另一所小学,我看到一节陶艺课上仅有三位学生在学,但课程照开。

这里的选修课,完全是为学生个性发展着想,是从适合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设计的。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深、学精,发展个性的独特性,满足兴趣需求。

2、提供时间和空间,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新镇的中、小学校都是下午三点准时放学。三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到自己感兴趣的学校社团或家长俱乐部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这里的学校社团和社区俱乐部数量很多,完全能满足学生需求。

这里的社团和俱乐部都给学生提供了专业水准极高的辅导教师和服务人员,有的是学校的专业教师,有的是水平极高的家长,还有学校外聘的高水平专家等。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时间充足,有很多课程学生每天都可以进行训练。学校和社区俱乐部会提供发展个性的场地,加上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高水平的辅导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每个人的特长水平自然发展迅速,真正张扬了学生个性。

3、建立校外俱乐部,为个性发展开拓路径

仅有学校这一条培养途径也是不够的,而有了社区和家长的全面参与,就有了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形成学校和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在这里,社区有各种适合孩子发展的学生俱乐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路径。

首先,这里有正规的社区俱乐部。一个周六下午,一位老师带我参观了一所“社区赛车俱乐部”,在这里我观看了该俱乐部组织的一次“童子军车模比赛”。这所社区俱乐部地方虽然不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但比赛设施却一应俱全、且科技含量高,什么电子计时屏、电子赛道、广播设施等十分正规。附近学校的小学生平日和周末都可以在这里训练和比赛。来这里训练的学生和工作人员着装统一,都穿着俱乐部统一配发的工作装。比赛时,家长、学生加油呐喊声不断,气氛相当热烈,俨然一场国际正式比赛似的,颁奖仪式等也是有板有眼的。

这样的社区俱乐部,通过训练和比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大家相互切磋,互帮互学,车模技术自然提高很快。在这样逼真的竞争舞台上,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然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这里还设有专为学生服务的家长俱乐部。一所小学的“家长里德俱乐部”就为学生提供了游戏、运动、创作艺术、实用艺术、学术活动和服务他人等课程,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作用,为有各方面 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平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社区和家长俱乐部既可弥补学生节假日无人辅导的不足,又可以形成一个学生发展的多元培训和服务网络,益于学生个性发展。

4、举行多样化竞赛,为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在这里,校内外的竞赛活动是多样化的,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竞赛活动应有尽有,学校、镇、州、全国定期组织各种竞赛或演出,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各种形式的比赛安排得科学合理、有条不紊,且开展得如火如荼、丰富多彩。

(1).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竞赛和演出活动。在这里,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召开音乐会。我参加了一所小学举行的音乐晚会,参加音乐晚会演奏的都是5、6年级(该小学只有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据校长介绍基本上是全员参与。家长聆听了此次音乐会。音乐会上,小“演奏家”们训练有素,演奏曲目多,技艺高超,听众掌声此起彼伏。学生平日的训练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精彩的展示,其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提高了技能、陶冶了情操。学校在音乐比赛方面获得的奖项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2).校际之间也经常组织常规竞赛,切磋技艺。我参加了一次镇与镇中学间定期组织的初中学生的常规篮球比赛,其中一场直到最后8秒才分出胜负,其精彩和激烈程度堪与NBA媲美,双方啦啦队水平同样不亚于NBA的篮球宝贝。学生高水平的技术、战术素养,要不是亲眼目睹,简直难以置信!

(3).地区以上的部门也会定期组织大赛。我参加了该地区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大规模的“护旗队”表演(一种有棋、刀、枪的类似体操的比赛)竞赛选拔大赛。来自州里各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护棋队都来角逐,前三名将代表州参加全国大赛。选拔赛上,各代表队的必选动作、自选动作独具特色、各有优势,令人大开眼界。学生们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队形变幻多样,动作自由灵活,富有想象,表演出色,令人眼花缭乱。比赛结束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这里的评奖特别公平,评委一人一个地方,分散到场地的各个角落打分,打完分接着有人取走)。

另外,我还看了电脑音乐制作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各种高水平的比赛检验了孩子们的训练水平,让学生得到了个性心理满足,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功的归属感,而这种成功感又会给他们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与激情。从这些参与竞赛学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王楠子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科比、乔丹等一大批篮球巨星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国音乐大师莱斯·保罗正从这里起飞,还仿佛看到了一批批未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成功身影„„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根本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总是寓于独特的个性之中。人的个性具有创造性。个性的独特性不仅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而且更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没有个性的独特性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每个人都需要创造,人人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层次。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个性健全发展的根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千百万人们今天却正在发现,他们创造活动的两个组成因素(思想和行动)都已经瘫痪了„„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1]日本政府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美国教师认为,学会创造性地思维才是最核心的和最首要的。

一个人只有具备创新性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察美国中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从小学就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性思维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批判性思维即不迷信、不盲从,凡事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辨证地看待问题;发散性或开拓性思维,则是不依据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美国的中小学,根本见不到背标准答案、机械训练的现象,他们认为这么做等于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1)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也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有问题就意味有思考,创新活动实际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启动思维,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而展开。[2] 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曾经说过,如果科学研究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结束,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必将以肯定结果。1938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内心创造的需求与兴趣,在强烈的创造动机驱使下,激励其进行积极思考和创造,直至解决问题,达到创造目的。首先,这里的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听了多节阅读课,学生特别喜欢提问题,也非常会提问题。在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上,我看到执教老师没有任何锁碎的讲解,也没有单调的一问一答,有的只是学生分组之后静静地阅读。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在读过的每一页书上贴着一张6厘米见方的小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问题。临近下课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解决这些问题。在一节高中的地球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元素,我新看到老师总是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提问、表现及成功的体验机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从来不会批评学生的奇思异想,而是给予充分鼓励和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学生除了向书本和老师提问外,还不断向生活质疑。有一个班级在墙壁上专门设有一个“问题专栏”,学生只要有问题都可以贴在上面,每天老师都会抽出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一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都要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独立思考来完成。

再其次,学生甚至不放过一切质疑机会。一次我到一个三年级班听阅读课,这个班就“你最喜欢读什么书?这些书内容怎样等问题”向我提了二十多分钟的问题,让我看到了三年级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很强。到一所高中也同样遇到了学生们的提问。在这里,随处可见美国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关注。

(2)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中国教育因忽视个性而造成了思维中的从众定势。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培养听话的孩子,强调教育的整体划一。同样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标准来衡量智商、兴趣、爱好、个性迥异的学生,经过我们的教育之后,一个个原本各具特色的学生变成了“标准件”,缺失了个性和灵性。缺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们不敢求异,也不敢标新立异,更不敢挑战权威。

在美国,你很难看到这种现象。培养学生不畏权威,不盲目崇拜,并且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与挑战,是美国教育的主要特色。教师不会把一成不变的、固定死板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分析、批判、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观点。课堂上,学生们不迷信权威,甚至可以找老师的问题。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欣赏学校组织的合唱录像,找出改进的办法。第一遍看,学生从演唱声音、技巧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改进看法,有的学生从合声 的角度谈,有的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声部谈等;第二遍将录像快进,再看,学生们又从演唱学生的表情、动作等非音乐元素发现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找出了老师指挥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老师不但没批评学生,反而表扬了学生。学生通过欣赏这个录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在培养音乐素养的基础上,还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等创新性思维能力。

另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孩子想像力培养等,这都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依据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个性的有效措施 中美两国的两种教育理念是不同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是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孩子,而是整体划一式的教育,是众人一样的教育。而美国的教育则是从每一个学生需要出发,适应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教育。通过选课制、走班制、分层教学等,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发展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这里的学校,都按照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基础等会各不一样。绝对区别于我们国家的行政班分层。下面从阅读角度看美国的分层教学。

首先,就阅读的书目分层。这儿的学校学生读书从一年级就开始分层了。教师将学生阅读能力分成红、黄、蓝、绿四个不同等级,并将教室里的很多书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片以标注区分等级。再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红、黄、蓝、绿四个层次分类进行摆放。学生按自己的能力类别选择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家里也是如此,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按能力大小阅读适合自己能力等级的书。

其次,读书的进度分层。在4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上,我看到老师将学生分成了多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读的书和进度各不一样。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图书,再按能力、适合自己的进度进行阅读。超出本年级阅读能力的一组读的进度快一些,达到本年级阅读水平的按本年级的阅读速度读,能力稍差的进度更慢一些。这些小组中,能力特别强的、能力最差的一组都有老师进行特别指导。读完后,再按小组进行交流。

实施潜能早发现、能力倾向持续跟踪指导计划,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潜能和能力倾向进行早期诊断与评价,建立跟踪电子档案,及时发现学生潜能和能力倾向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制定个别化的指导与培训方案,确保了学生潜能早发现、早开发,能力倾向早发现、早跟踪、早引导,保障了每一个学生潜能和个性沿健康方向最大限度地发展。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五)、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发展个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他以打仗做比喻:放弃正面攻击而采取迂回战术能减少军力的消耗。同样的道理,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无数事实表明,把学生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题海中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将学生变成缺乏灵性、缺乏创造性、缺乏个性的“考试机器”的同时,也使基础教育本身丧失了最根本、最长远的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和可发展性价值。中国学生的知识量要比美国学生多得多,也复杂和深入得多,但中国的知识大多与社会发展脱节,并且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不到实践中,一接触到社会,感到现实社会与书本中所学的并不一样,并且所学知识也大多派不上用场。相反,美国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比中国要浅显得多,容易得多,但却能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认识也会现实得多,进入社会后,实践能力特别强,显得得心应手。

在美国的学校里,我看到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学校都有实践活动课,我在小学看了一节学生亲自动手用木头等材料制作照相机的动手实践课;在初中看到了学生专门用来进行实践的多用途活动教室;在高中看到了学生的橱艺课,并亲自品尝了学生学做的各种午餐„„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对现实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分析社会问题,并且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美国“学生志愿者”也是学生了解和服务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1月份海地发生了大地震,美国新镇高中一位副校长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志愿者一起赴海地进行了救援;学生还要定期到社区做义工,进行无偿服务,既能融入和了解了社会,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只有了解社会,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驾驭和改造社会,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此,要想培养具有个性的天才学生,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实 践的意识。明确学校的职责在于依据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决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教育。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学环境。只有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教育教学民主化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关注孩子的眼前利益比较多,关注长远利益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关注学生的长远利益;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思考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否则获得诺贝尔奖永远是一个梦,钱学森之问将成为我们永远的遗憾!

我们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价值观是:全人发展与健全个性;课程文化观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课程设计观: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观:师生共同缔造;课程政策观:从集权走向民主等理念应该成为全新课程观的基本内涵。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这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但我们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意识和思考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将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新课程观的必然指向,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天才”。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故事:《让兔子奔跑》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后来,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看来,猫头鹰真是一个智者!

掩卷沉思,是啊,我们身边的大部分机构,学校、家庭、单位,不都有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优点与特长。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有缺点的人身上,旨在帮助他减少过失。父母师长注意的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并发挥优势。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个公司的缺点,这个公司就更优良。可悲的是,只注意改正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缺点,而不 重视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那么,对于我们教育人来讲,是不是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哪个方面都十分优秀,我们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特色、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言:每个学校,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好,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属于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是不平常。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地方。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正因如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

认识了这些,当然剩下的就是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当然还是从改革评价方式入手。每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记不得了,讲的是一个学区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色,这所学校学生体育发展好,比如篮球、乒乓球、体操;另一所学校则是在足球、武术方面有特长;而另一所学校则注重学生的礼仪培养及中华经典文化修养,比如古典乐器、古典文化等;这样,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做得更特、更优秀。因为每个学校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做好。这样,家长择校,除了保证就近入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特长来选择入学。这样也不失为一种思路。记得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每学期只开一次校长会,各校长来,必须要找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在哪里。然后一句话,坚持把自己的特色做好。)发展学生个性方式方法很多,只要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1、教学民主,追求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教学民主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小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学生问“为什么影视及文学作品写和尚破戒都是吃狗肉?”一老师说:“没有什么可质疑,作者就是喜欢这样写!”另一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得出结论是:①佛教中,吃狗肉是最不敬行为;②鲁智深、济公、少林武僧既是礼佛的人,又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人,写他们吃狗肉是为了突显他们的性格。③对比鲜明,更显文学魅力„„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少独具个性的科学家、发明家一般都敢于质疑问难。

1935年9月1日生于中国沈阳的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小泽征尔的成功始于他的大胆质疑。

3、利用成功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吕型伟说:“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是对毁灭个性和特长的平均主义教育的批判,是对只着眼于少数尖子学生而放弃不能升学学生的教育的批判”。成功教育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成功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愿望,主张人人可以成功,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是发掘人的潜能的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据说,有一种鸟能飞行几万里,特别是在飞越太平洋时,它需 要的只是一小节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节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节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节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小节简单的树枝!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有许多老师都知道自己学生在这个世界上将会面临许多的挑战,就像这只鸟将要飞越太平洋。于是老师们就为学生的“飞行”做了许多的准备,为他们准备“鸟食”、“鸟窝”等旅行中所需要的用品,他们给学生一副黄金打造的翅膀,可是却忘了这样翅膀会让孩子无法飞翔。身为教师的我们能为学生做的,应该是给孩子“一小节树枝”,这节“树枝”可以让孩子们飞得更远,能帮助他们找到在逆境挫折中勇敢向前的力量。给他们以成功的教育。

4、创新性教育激发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人的创新性的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分不开的,同样,人的个性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张扬、凸显和完善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新,创新是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没有自身的独特、鲜明、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过,“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教育的规律,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一项专长或本事,才是教育的正道,也才是教育的本事”,“世界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正因为这样,作为作家,我一直把这样的格言奉为创作原则: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努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作品。只有敢于创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门。哦,独创可贵,贵在创新!”

故事《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军方要求产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跪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为0!合 格率立马变成100%!这就是创新。

5、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负担重,作业繁多,严而密的考试,让学生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个性很难张扬。教师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负担。如:教师跳进“题海”精选习题让学生“精练”、“巧练”是好办法。教师要有“减负增效”的理念,还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个性。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1、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1)、引导学生纵向发展

按考试成绩排名并张榜公布是横向比较的一贯做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多的横向比较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嫉妒心理的产生,严重的将扼杀学生个性,造成学生精神失常。苏霍姆林斯基告戒老师,对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

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尽量少进行不恰当的横向比较,多引导学生纵向发展。

所谓纵向发展,就是引导学生将今天走过的路与昨天走过的路或者现在走过的路与过去走过的路进行比较,从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设计未来要走的路或者所要取得的成绩。

(2)、选择最佳发展区

所谓最佳发展区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努力而能够达到的那个目标。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从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设置目标:一是根据各人现有的水平,设置不同的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各人发展速度的快慢,分阶段设置不同的奋斗目标。

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都能选准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此激励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A、选择最佳发展差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最佳发展差度,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实现目标的最短距离。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引导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选择最佳发展差度,给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表扬或鼓励。

B、选择最佳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发挥特长 最佳发展方向,是指一个人在现有水平中最为突出的智力优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个性特长。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为班级学生创设教育情境,使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得到全面显现和发展。

例如:一路闯关的刘玲同学

树立中学生形象演讲:学校、片赛、区赛、市预赛、市决赛。上干部学院、宣传部工作、处级干部,开着小车回来看望老师。

演讲的题目:爸爸妈妈你们别再“打”了

主题揭示中学生形象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打”的含义:打麻将;打离婚;打人。这种环境对中学生形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负面作用,且在民间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她选择了“爸爸妈妈你们别再„打‟了”的现实主题,一举成功!

(3)、多元化评价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智能: 一是数理逻辑分析智能;二是语言技巧智能; 三是音乐智能;四是身体运动智能;五是空间位置智能;六是人际关系智能;七是认识自己的智能。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日本有一位名人,暮年志成,可大半生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在绝望时,想到美术老师给他某次作业的评语:“你的画几乎无可取之处,但构图还可以。”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就不停地画,直画到提前释放,直画到名声大振!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何等的重要。

2、引导学生有效地发挥个性长处(1)、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A、教育者要“蹲下来”看学生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多从正面给予学生的积极评价。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必须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必须“蹲下来”。例如:金鱼缸里养小鸡——白痴; 幼儿园里的美男子——傻瓜; 美美一听音乐不能自主——好动症;

70年代末的宁泊是福建人,少年才华出众,对天文地理十分感兴趣。上了科技大的少年班,一年后选专业,他选了南京大学的天文专业。可是,科技大的领导批示说:既来之,就安之。把他分到物理专业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三次考研,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默默无闻,经不住市场的诱惑,下海经商两年,又回来教书。精心研究佛教。于2003年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副主持。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发现学生的长处并提供发展机会是多么的重要,宁泊的长处是天文地理,而要他学物理,导致他奋斗没有成功而出家。可见,扼杀学生的长处是多么可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篇报道讲的是华师一附中一个柳姓天才学生,在北大毕业后,获得了去美国哈弗大学深造的机会,他依然放弃,而 选择了出家!

有人感到叹息,所以,报道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是我们的教育不当所导致的结果。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好就说瞎猫碰个死老鼠;翘尾巴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教育者要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少揭学生的短处,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既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也要懂得为自己取得成绩而自豪的作用。教师适度地鼓励学生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长处。请看老师带头演说自己的长处:

我虽然不是先进分子,模范教师,但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学生,虽有一副严父的面孔,却有慈母的心肠······

实践中许多学生读书读了几年,没有机会上台表现自己,但检讨写了不少,培养了一批检讨人才,有的几乎成为“检讨专家”。

(2)、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

A、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用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给予肯定和赞美,要找到一点就肯定一点,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B、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进步

周弘“赏识教育”的成功,不仅为家庭带来新的教育观念,也为学校带来新的教育观念。

家长对孩子要赏识,教师对学生也要赏识,学生有了一点成绩就要给予鼓励,再有一点进步,再鼓励,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学生即使是在前进的道路中摔倒了,教师也要热情地扶起他们,鼓励支持他们站起来,再朝前走,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A、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是要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组织各项活动,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参加活动的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全部过程; 二是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多种多样具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小组。

B、为学生展示特长提供机会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尽其所能,为班级学生展示特长提供机会。一是开展专业特点的活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特点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得到发展;二是重用有特长的学生。班级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场所,班级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展示自己,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担负起一定角色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创造思维的培养

所谓创造力,就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或新事物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是建立在创造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才有创力的产生。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 ①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② 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③ 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 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 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A、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发展紧密联系,互相制约。得到鼓励或赞扬,将导致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或挫折,则会由于失去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弄坏了父亲的指南针而未受到批评而成为科学家;

美国一学生在上生物课要求尝蚯蚓加分而成为生物学家······

B、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破旧立新

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就是要鼓励学生敢说,敢于向旧的或现有的东西挑战,不受现状制约。

例1: 老师讲完《蔷薇》课文后,向学生提问: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学生回答:我想应该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老师对第三个学生大加赞赏。数年后,前两名学生都无所作为,惟有第三位学生闻名遐迩。因为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激发了他的创造欲望,才取得了成功。

例2:孩子弄坏母亲金表的不同看法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例3:一篇作文的故事

王聪(化名)的《春天》与全班其他60名同学的不一样,那些同学的作文 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

而王聪理解的春天是:“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孽生;春天 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作文交到老师那里,王聪挨了批评。老师不点名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有的 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就是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某小学的”一篇作文的故事"。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一个题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

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如“看图写话”。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捉蝴蝶。”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学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老师就判错。

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的人的思想。语文教学变得如此僵化和教条,语言和文学的“神”怎么能存在呢? C、正确对待有创造性的“顽皮生”

“研究和实践表明创造潜力较强的学生多数有以下几个特征:淘 气、顽皮和不受约束;所做所为不合常规;处事难免有嬉戏的态度。”有这些特征的学生被斥之为“调皮生”、“捣蛋鬼”,如果学习不好,就叫做“双差生”。特别是在课堂里,老师容不得“顽皮生”的“越轨”行为。

据报道:南京一所小学外国专家正在听课。中国老师拿出一只乌龟让学生观察。坐在前排的一位男孩竟然学着乌龟爬行,逗乐了外国专家。可是中国老师不停地给男孩示停止,可是男孩子照爬不误。直到下课了,老师还一脸的愠色。可是在评课时,外国同行对小男孩倍加赞赏。男孩不仅观察深入,而且具有创造性。如果一味压制,也许将一个富于创造的天才扼杀在摇篮里。

3、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五十多年前,淘行知先生就倡导儿童“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解放儿童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添满,让儿童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所以,要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1)别让课外作业“吃掉”了学生的快乐

班级教育管理者相互协调,特别是班主任要整体把握,做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工作,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使学生完成作业后,还有空余时间留给自己自由支配。武汉晚报2010年2月报道:成都一个13岁女初中生做作业直至凌晨3点钟还在做,其父亲忍无可忍,愤怒地撕了她的作业本。写道:“老师,别再透支孩子的生命了!”报道后,相关老师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2)别让小课堂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要想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寻找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别让小课堂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和周边的环境,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方案。

(4)、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A、建立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激情

B、不怕失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试”

C、鼓励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一切能正面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都是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学生设计班级学期活动:召开师生、家长联谊会、墙报、竞赛活动、读书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班级公共关系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列昂节夫说:“没有活动就无法形成个性。”看到的容易忘记,听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刻骨铭心。学生在活动中才会放飞自己的的梦想,彰显自己的个性,使各种隐形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班团队活动;文娱、体育、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活动等。

《追求忘我》,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女孩的好奇心却把自己的瘫痪症治好了。温馨启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结束语:

识才的指挥家,能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中听到最美的音色,而去发掘他,使他成为独唱家。

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为最骁勇的战士。识才的伯乐,能从一群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识才的教师,能把每个学生调教成天才。

老师们,让我们做一个识才的教师,把每个学生都调教成天才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论文

【摘 要】培养学生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应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个性培养 战略性任务 基本途径 运用各类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我在一次听课中,一个老师讲“逃之夭夭”,老师误写成“逃之天天”,老师看着“逃之天天”讲“逃之夭夭”,结果全班同学就举着“森林般的小手”(老师训练有人听课全都举手)回答“逃之夭夭”的知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们一个班的小学生面对“逃之天天”只有一个感觉,那是“逃之夭夭”——因为老师在教“逃之夭夭”。小学生本来是天真活泼,但一个个成了小木偶,没有了灵气,没有了个性。

据说,上海一个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变化》,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报告,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计划生育,到国际大环境无所不包。你透过文章看到的不是一张爱思考、有个性、青春稚气的脸,而是会议桌前的官员或新闻播音员。

美国卡耐基促进教育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波伊认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首先应进行教育思想的转变。[1]可见举足轻重的语文教育改革也该让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一番反思。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说:“需要有个性的,即有某些特点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如果在一个组织团体中,它的成员都互相赞同,那是不行的。作为企业来说,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具有不同个性人们的长处以取得最大效果。”显然,培养学生个性已成为战略性的任务。

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

首先,教师必须把 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花。”[2]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贵的探求精神,多启发,多质疑,多创造。这样的探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创性。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上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2)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个性

首先,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找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络点,激发学生的共鸣,以完善个性。

其次,开展如演讲、辩论、朗诵、故事会等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

此外,学生必须阅读面广,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如秦文君的《人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芬兰的伊娃 ·里斯· 乌利欧的《充满歌声的寂静》、美国的安· 希妮的《阳光女士》、H · 索洛姆科的《校长向我道歉》、俄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吴蒂的《一道叫洛克的风景线》、台湾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台湾余光中的《乡愁》、萧红的《手》……凡是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帮助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教材。

(3)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之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3]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作文题目局限,一些作文命题,由于限制过死或范围过大,不是使学生无法展开思路,就是使学生觉得漫无边际,捉摸不定,不知从何入手。而有些作文题目过于陈旧,使学生望而生厌。如:今天写《我的爸爸》,明天写《我的妈妈》;今天写《假期生活》,明天写《校园见闻》……从高一年级一直写到毕业,这些反反复复出现的题目令学生头疼、反感,激发不起写作兴趣。学生往往是胡编乱造,即使写的是真实的事情,也缺乏真情。作为语文老师,何不选一些学生最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呢?如:《如何消磨时间》、《孤独》、《回家》、《你行吗?》、《对作弊者的忠告》、《假如我是校长》等等,这些题目难道还不比《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假期生活》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吗?

老师应该带他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三、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1)“讲解法”,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法。可怜的是我们有些老师还在大力地单一地使用。它具有一种“八股”式的程序:作者——背景——字词解释——分析课文——归纳中心——罗列写作特点。常常是学生在草草的接触课文之后,老师便开始大量的灌输式的讲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鉴于对“讲解法”流弊的认识,许多人开始了新的尝试:“自学辅导法”、“分组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导读法”、“评点法”、“问题——思维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这些方法的产生对“讲解法”是观念上的冲击。与“讲解法”相比,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化,由重教师的讲解向重学生的活动转化。但是,任何一种课堂教育模式,如果只是简单照般,模仿抄袭,再聪明的老师都会弄巧成拙。

(3)“教有法、教无定法”,作为要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首先要有自己教的个性,不要盲目追从。作为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讲,要反对单纯的知识传授,反对冗长的分析,反对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准”结论;问,要精心设计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辐射性较广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

(4)作为语文老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如:适当地运用录音、电视机、计算机、幻灯片等电教设备,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的提高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4]语文教学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创设氛围,开辟途径,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祖国的大花园中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校才会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注 释:

[1]夏宗光:《谈语文课堂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成才》,(2001年第12期)

[2]祁 茵:《教什么 怎么教》《成才》,(2001年第8期)

[3]丁学东:《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人民教育》,(1997年第11期)

[4]郑福祥 鄢岚岚:《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南平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① 陈浩莺编:《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华文出版社,第1-4页、19-20页

②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4-37页

③ 《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第1辑,山东教育出版社,第2-3页

④ 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培养计划

学生特长培养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开设艺术团、合唱)、美术(开设绘画和书法)、体育(篮球、乒乓球、田径)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开好学校艺术节,学生社团成果展活动,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今后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部署,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活动(文艺会演、主题班会等班级组织的活动)----校级活动(社团活动、体育艺术节等)

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社团活动;另外,通过举行学校体育艺术节,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⑵体育方面:

在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常年坚持训练;

⑶科学技术:

学校成立小制作社团,进行学生社团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情趣,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五篇: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

个性即一个人的特殊性。它是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重要标志。个性有唯一性,但往往又有矛盾性、复杂性,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甚至都难以准确概括。但我们要了解人、研究人,还必须从把握其个性入手。

学生的共性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进步,以便最终达到自己或师长期待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学习成绩好,考上好学校。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社会和家长的“弃儿”。他们在很多时候已饱受了人们的冷眼,有的被誉为“猪脑袋”、“死脑筋”,有的号称“打架的大王”、“情场的高手”。换句话说,他们都很有“个性”。

面对这些“另类”,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高压、严打,企图将那些十几年的“个性”在短期内矫正扭转,结果是有一部分学生“惹不起,躲得起”,受不了管制干脆辍学走人。还有部分学生“改变斗争方式”,来个绵里藏针,师生关系紧张,班级难以管理。二是“和稀泥”、“吃软柿子”,得过且过。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班级稳定,师生关系和谐,而实际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树立不起教师的威信,“内疾”一旦爆发,将难以“医”治。我们提倡的做法是培养、鼓励、转化,从其个性特长入手,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一、观察个性,因材施教

要想了解学生,必须要关注学生。一男生入校不久便大打出手,经查,系“惯犯”。但此次“犯事”却因打抱不平,有“正义”的成份。在学校受到处分而“扬了名”,该生却谈笑自若,习以为常。班会时间,当他正等着“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时候,笔者却当着全班的面,叫着他的名字说:我要表扬你!因为由此可以看出你的正义、率直和勇敢的个性。如果今后遇事再冷静成熟些,你一定会很有出息。

还有一男生上课总爱睡大觉,学习兴趣不高。某日,在篮球场上一起打球,笔者见其左冲右突灵活自如,运球上篮一气呵成,好个小球星!再上课,笔者总会盯着他说:嘿,球星,给个面子吧。他便会睡意全无,乖乖听课。

某女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入校很久却很难融入班集体,上课也无精打采,几欲辍学,师生对其意见很大。一次,笔者无意发现她文笔优美,很有思想,于是以此切入,大加赞赏。后来她积极向上,似乎换了一个人。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教育上的以人为本。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首先是因为他尊重学生,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一句话,因材施教。人的才能、兴趣不同,而社会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对人材的最大尊重。

二、正确看待,理性评价,放手培养,为“我”所用

学生往往在乎教师的评价,在意教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实、一视同仁。鉴于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位置、角度、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二是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期待。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四是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体会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上述那位“打架男生”后来成为了该班纪律委员,为维护班级秩序做出了很多贡献,让笔者省心省力。那位“睡觉男生”,笔者鼓励并帮助其竞选成为了学生会体育部长,此后成功组织了多次篮球赛事,成了校园明星。而那位女生,她的文章在校报上频频发表,笔者又帮助其做播音、主持,令人刮目相看。

三、还学生真实自我,培养创新意识

有人说,学校有多少个班主任,就有多少模样的学生,甚至说,什么样的校长造就什么样的学生。试问,千人一面,丝毫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如何肩负振兴中华民族之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独立人格。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因此,要注重学生差异、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并为学生个性才能的发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创造条件。基于此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鼓励创新思维,允许学生“想入非非,异想天开”。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解除束缚学生的有形或无形的枷锁,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张扬。就一个同样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勇敢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还学生真实自我。

学生不仅要成为课堂文化学习的主人,而且应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校园文化建设,事实上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为它是课堂文化学习的延伸,它又可以反过来对课堂文化学习进行促进。一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二是让学生参与活动组织;;三是让学生参与宣传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由学生直接参与,使广大同学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校园“活跃、和谐、求实、创新”的氛围,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愿意观察,总会发现其闪光点。无论是“打架男生”、“睡觉男生”还是“内向女生”,他们所具备的个性特长是他们自身拥有的,但更是要教师发现和激发的。激发的结果就是不但他们自身发生了逆转,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全班甚至全校,营造一种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

没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能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美在于发现”。对教师而言,美也在于大度与仁爱。有的懒惰而善良,有的任性而坦诚,有的急躁而勇敢;有的口齿伶俐,有的文笔清丽;有的朗诵播音极佳,有的运动场上骁勇。对于职高的学生,我们的目光绝不能只盯在课本上、教室里,职高生更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其综合能力,鼓励其先“成人”再“成材”。我们应努力做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校发展。

李 志 芬

浅谈特长培养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的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含和核心所在,个体的发展表现在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小学阶段是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们眼下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学校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在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云:“一着先,吃遍天。”这里所指的即是人的特长和优势。“特长”,是经过长期训练或长期从事某项活动而获得的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某方面的经验,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往往是人的兴趣浓厚带,是人的潜能挖掘和能力发展的方向,是构成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将来赖以生存的支柱,也为走向“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特长生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他们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学生个性共同发展的活跃因素,同时也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成果。对于服务社会来说,具有一定特长往往能为将来顺利工作奠定基础,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效益。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保证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这对学生整体个性的健康、和谐地发展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长培养的主要阵地是课外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特长”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特长不等于个性,特长只是组成个性的因素之一,即“能力”的一个方面,培养和发展特长,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人的主体个性的健康发展,为素质的综合提高服务,因此要求我们在培养特长的过程中要把个性发展作为目标,尤其不容忽视的品德、意志等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课外活动体系,在培养学生特长的同时,做到个体与群体的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二、处理好特长与个性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特长不是孤立静止的。它往往随着人的兴趣、理想、认知等特征的变化而转移,尤其是小学阶段表现得极为明显,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是课外活动的开展方面)既不能强行压制,也不可放任自流,要从理想、认知、意志等方面入手,培养其相对稳定的兴趣,要其明白特长的获得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另外,特长领域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气质方面的特征,如活泼、兴奋型的同学选择体育、音乐等类活动较为合适,而安静、内向型的同学选择绘画、电脑、钢琴等类效果较好。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特长与个性的其它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特长的孤立发展必然导致人的发展的不平衡,这样的实例,这样的教训也是很多的。憙

三、处理好特长与能力的其它方面之间的关系。人的能力是多方位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难点,课外活动中如何通过特长的培养来达到能力的综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长是个体能力中相对突出的部分,并非以绝对高度加以衡量。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应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力得以尽情展现,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空前活跃崐的过程。

“特长”在人发展及服务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特长培养与个性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而在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中应占居应有的地位,其中在教育评价中所占比例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兴趣是有倾向的,在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培养特长,在特长的培养和特长的展示过程中发展个性,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是培养人才的“捷径”所在。

论 文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

下载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写作应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董驻 美术教学评价是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在教案中从......

    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精选5篇)

    如何指导学生个性习作发展 王五镇龙头小学符炳光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只有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写作也是如此的,写作中只有学生发展他自己的本身个性......

    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个性

    利用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也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一名新时期......

    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举国上下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书育人的教育者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有的教师总是不讲不放心,以为教学......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合集五篇)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具有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种能力。而在当今各种因素......

    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写作教学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养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下面结合学生考场作文,谈谈几点个人看法。一、......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努力创设活动情景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考生姓名:张秀芳准考证号: 090105101218 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小学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