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张启芝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的土壤是什么呢?当然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老师,这项任务显得任重而道远。专业教育或许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绝对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可用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不能把学校当成是一个作坊,生产整齐划一的产品。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灵感得以充分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必要性作用做法
一、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
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当代社会的信息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学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独立的意识很强。学校是实现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客体,每个学生,不管学习成绩的好坏,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意志、有抱负、有个性的社会成员。因此,德育工作是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在管理班级时极力地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边激发其潜能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严重地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的教师管理班级的观念陈旧、落后,他们只重视学生群体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低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死记硬背多,独立思维少;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探索少;约束学生多,感染沟通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有进取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青春期不仅是人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才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个性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与智力发展、神经系统的类型及情感活跃程度有关。一个人的个性形成,是以先天素质为前提,通过后天的熏陶,影响和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因此青春期是个性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个性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主要靠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尽管先天遗传素质是人的个性的物质基础,但只有良好的遗传素质,没有良好的环境影响 1
和教育不会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当然,这种环境影响和教育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但青春期对人的个性形成、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导向作用
在青春期教育过程中除讲解必要的性知识,解除孩子的迷惑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有利的心理指导和个性培养。进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不仅重新认识了自我,而且重新认识了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的方式,指导他们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性身份,按照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及各自特点培养良好的个性。性格是个性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青春期有利于培养性别角色意识及男女同学不同的性格,避免出现性格异性化,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取向。
2.调节作用
青春期的到来给青少年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不仅表现为情绪烦燥不安,心情矛盾抑郁,而且常常出现心理障碍。由于性心理因素的困扰,会出现对异性的倾慕、思念,甚至对有的青少年来说,与异性在一起成了他们强烈的心理需要。这种性心理如得不到及时调节,可能会导致对异性的过分向往和追求,从而导致不良后果。有些人在个人的个性心理需要与客观社会道德规范矛盾时,或者在得不到倾慕者的理解,而受到打击时,出现心情抑郁、自卑,这种心理状态如长期得不到调节,会造成心理变态,出现对异性的厌恶和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苦恼是由异性引起的,甚至有的人可能将这种厌恶和排斥延续到成年以后,与此同时,他们的个性表现是孤独、冷漠。因此家长要注意对青少年的性心理进行及时调节,使他们达到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心情愉悦的目的。
3.心理保健作用
青春期开始进入性成熟时期。有些青少年由于对性敏感、好奇,受到黄色书刊、录像等诱惑,出现情绪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萎靡,思想呆滞;甚至有的出现单相思,神经衰弱,性敏感以及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健康的心理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无法进行个性培养。家长亦可以通过青春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上述心理疾病,起到心理保健作用,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激励作用
青春期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制性生理冲动,使之对性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和升华,这便大大地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融洽。于是他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轻松和喜悦之感,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使之进一步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从而更加积极上进,充满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新的努力,用新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达到新目标。这种激励作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富于理想和创造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1)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把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要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并善于把社会生活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立足现实的价值观。
(3)在培养学生价值观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自
我的选择。
(4)多表扬少贬斥,突出鼓励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兴趣,兴趣能促进成功。赞赏和认可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基础。因此评价学生时要根据学生上进心和荣誉感强的特点,采取“多褒扬少贬斥”,为学生留“面子”。“一滴水珠虽小,但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同学赞赏的眼光中,激励的语言中,获得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和蓬勃发展的动力,个性特点才能逐渐发扬光大。
(5)尊重差异,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启发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被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和情感力量。”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刺耳的字眼。
(6)极其重视教师自身价值观的塑造。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而教师是直接与学生发生关系的那个人,一个教师本身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如果出现了问题,他培养的价值观就可能会有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本身思想行为不好的教师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想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就必须保证教师的价值观健康。所以要极其重视教师自身证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质量。
总之,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个性,仅仅培养一批“听话型”的学生并不是成功的德育。学校要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学生冒尖,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意所在。
第二篇:重视和培养幼儿个性的发展
重视和培养幼儿个性的发展
高州市第一幼儿园(广东 高州 525200)陈德姬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有关,对成人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学习化的时代,而我们幼教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孩子们固定的思维,而是转向塑造幼儿新型的自由人格。幼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及学会如何生存。要重视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以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认为以个性化教育为特点推进幼儿素质教育。
一、为幼儿创设新型的个性化教育环境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改变以往教育理性专制的特征,改变以往强调人性依附与服从的“自觉原则”。即提高幼儿的“自愿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要转变旧的教育模式,教育者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最核心的问题是师生互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活动设计,要落实到孩子身上,促进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师生的平等的、愉悦的、民主的、共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个性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活动计划中,扩大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多让幼儿手脑并用,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发展幼儿个性创造条件。教师不应死板地规定幼儿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而应改变以往偏爱循规蹈矩的孩子的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权威也将不再建立在幼儿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于幼儿积极参与服从幼儿的自然本性的发展。教师不再是主体和主导的作用;而应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如:幼儿园教室的人性化布置有利于幼儿愉快成长。教室的整体布局的开放性更能培养幼儿心灵的开放。还可以要求幼儿亲自接触自然和社会,通过观察、亲近、触摸、交流、体验等,获得认识,得到发展,另外,教师努力做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建立亲密、平行的相互关系,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享受爱的幸福,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教师将成为“向导、妈妈、朋友和参与者”而不是管理者。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不断发展着的个体都有各自发展的特点和潜能,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了解、评估,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高一层次发展。只有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幼儿。
二、教育的中心环节应是个性化教育
教师要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明确地意识到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出发,重视每个孩子的语言、行为,对每个孩子的活动、学习都予以充分的肯定,绝不对某个孩子妄下结论。因为幼儿在某个方面的灵敏性、真挚性、感悟性、纯朴性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等,甚至是成人所不及的。
此外,教师还应搞好随机教育,幼儿有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幼儿的好奇心及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及时恰当的回答,不能搪塞,不能敷衍,更不能嘲讽、挖苦或粗暴地加以斥责。否则,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就会被扼杀,不管什么事,幼儿做对了,要加以表扬,做错了要及时批评。这样,对与错幼儿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对每个幼儿都不能忽视或轻视,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的发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幼儿学习各项活动的情境,它包括组织游戏活动,语言表达活动,创设活动氛围,营造心理状态,选择知识框架,以及关注个人情绪等广泛内容。教师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等等,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但主要以突出个性发展为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幼儿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嚼”好的东西塞给幼儿,应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试验式、参观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幼儿的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在积极思考中得到启发。
要重视幼儿亲身获得的经验,就必须让他亲自动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自力更生的机会,教给幼儿自理生活的能力。如教他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收拾玩具等。我们要培养幼儿那种肯学、肯动手的精神及行动上的独立性。对于幼儿来说,只要不是危险的、贵重的、有毒的东西,能摸的让他摸,能看的让他看,能做的让他做,不要在乎手是否脏了,东西是否坏了。孩子只有通过手、口、耳、眼等感官来感知自然界获得知识,教育幼儿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他能做的事绝不替他做”。这一点对他的个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从人的心理年龄阶段来看,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游戏固有的趣味性及丰富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兴趣,更重要的还在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模仿角色言行,实现角色的愿望,满足求知欲。游戏不仅能促进个别幼儿自信心的形成,而且增加了老师对幼儿个性方面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
三、不可忽略的家庭参与
家长是幼儿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幼儿的教养者,在教育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小,能力差,在家中事事处处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就应该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如:能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收拾学习用具等,使家长克服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而包办代替的思想,注意让孩子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看清孩子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玩什么。如果玩积木,家长不要随意指导,看着孩子玩,适当引导,若孩子插出个花样,要及时表扬;如果是看书,要让孩子自己看着图书讲故事,即使与原故事不相符,也无妨,只管按照他的思路听下去,若进行不下去了,再加以提示或辅导;如果是听音乐,就让孩子随着节拍摆身体,上下挥舞手臂,只要节奏准确,身体协调即可,做家长的,要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的机会。
总之,个性教育与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是相同的,人的全面发展适合社会的发展,也包含着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在学前期就开始形成,这时期形成的个性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的幼儿教育已从过去的“智力中心”转变为重视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经常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引导每个幼儿去从事与其个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陈德姬,女,广东高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高州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工作积极,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百优园长”、“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爱国教育最佳园丁”、“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园长”、高州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她是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幼儿评估专家、茂名市学前教育专业委会员理事长、高州市政协委员等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如何指导学生个性习作发展
王五镇龙头小学符炳光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只有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写作也是如此的,写作中只有学生发展他自己的本身个性,做他作文的主人,才能写出他特色的亮点作文。
发展学生的个性,做作文的主人,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人人皆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要想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得真实材料,做生活的主人,而不做生活袖手旁观者。这样学生就会去体会、去感受生活才能获取更多的素材,以此之外,还要注意锤炼学生的语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因为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重要想象空间,能够调动其所的感官。用他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社会生活。品味人生,把他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源有之水,有本之木了,让学生知道他每天都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地向人生展示生活的真谛,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只有大胆让学生去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他的主观想法,拮取他在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以便为他们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
二、指导学生主动探究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能激发人主动探索,而处于少年期的学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因此如何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新 1
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过程。这都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所追求。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常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他上的是一堂口语交际作文课。上课铃响后,他却没有先进教室,他巧妙设置,请其他教师进教室,告诉学生因为校长要开会,所以呆会儿再来上课。这种情境无疑大大激发了显示说话的情趣。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主动学习过程。再如这位老师上写建议书时,他也用创设一个情境;他首先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访问校长、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良好的建议。他把表达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表达。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扎实。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适时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的被动转化为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无意识地进入角色,展现自我。
三、指导学生自由写作习惯
现在许多小学语文老师都喜欢按习作要求拟订作文题目,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作文,便于讲评,也能应付考试,这样做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恰好学生在写作这方面上没有更多的积累,而硬着逼他去完成作文,到头来只是抄写范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怕写作文。因而,我们的老师们要给学生的写作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如把书信作为课外作文的载体,把作文“书信”化了。即以书信代替作文,把作文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学生对写信很感兴趣,可以作为一种训练写作方式。因为写信是学生比较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收到信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幸福的,在写信中学生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四、培养学生课外写作习惯
有很多语文老师都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课外作文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其实我们更要看重课外作文。因为学生有很多知识在课堂上是看不到的,应该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指挥海洋中去拾珠吸露,及时搜集,真实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好比枝秀叶繁的园林,浩翰的海洋一样。比如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时,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对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学生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此外,还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写作材料,比如可以有目的组织学生去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访问各界人事,当小记者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就会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来。
五、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是很有限的,作为语文老师要认真批改好每一篇习作,实在不容易,而且收效甚微,不如把时间集中在指导学生修改上,共性的问题、典型的问题由教师来作重点讲评和指导,字词句段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修改,改好再相互批改,并说出批改的缘由以及对方习作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在这方面教师要花多点时间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是修出来的。这样一来,可以把教师单方面的精批变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在同学们充分修改好后,教师再出一些典型的,有弊病的词句或段落。如学生作文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
顺的句子,引导学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让学生从他人的作文过渡到评改自己的作文,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的。有了感性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了显著提高。
学生逐步成为作文的主人,教师要参与到作文探究中去,与学生平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平台。不把现成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写作和批改的主人,更不能应付而被迫写作,要让学生从写作修改、点评、欣赏中,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变得生动有趣,才有实效。
六、指导学生先说后写的习惯
在习作之前,先要求学生列提纲,想好开头结尾;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说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就写什么,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倾诉表达,相互启发纠正,再选派构思新颖的同学作文,并由同学共评议教师再指导评说。
写作前让多名同学登台演说作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让小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能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打开思路,避免千篇一律,展开个性风采。这种作文教学形式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参与作文的欣赏与点评,从开口说话,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探究的气氛,鼓励学生个性化习作,体验写作的愉悦。
总之,我们在作文中,尽量做学生的创导者,鼓励者,指引者,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写出他那富有特色的亮点作文,做作文的主人,这样我们就能从他们习作中感受到更多的喜悦和欣慰。
第四篇: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全方位培养
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全方位培养
职业教育是否应受到重视,答案是应该,这一点毋庸置疑。
国务院两次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指出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所做的培训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通过塑造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能在总体上决定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
沟通能力、团结精神、时间管理能力、是否具备执行力、适时的自我激动、乐观积极的态度、竞争意识等等,这些职业素质也许在大学教育中不能得到满足,却在很多的培训机构中能够得到锻炼。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讲,以上所述的这些基本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教育所提供的培训,不仅是让参训者能够提升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参训者“敬业和精业”。
“敬业”包含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精业”包含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在青岛参观德国人100多年前建造的总督府就会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德国制造”,100多年了,那里不仅一砖一瓦都能用,就连开关、窗帘都没有坏过。
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进行培训,技能与素质方面的培训,这样达到敬业与精业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高校的教育虽然体制非常完善,但是大学生们实际操作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很多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实践,也不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造成的结果,便是刚刚工作,不知从何做起,学电脑的不知道电脑出现故障如何快解决;学外贸的不知如何报关;学农艺的不知如何使树木长得更好„„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要在工作中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学习,从很基本的操作开始学起,而等到学习好了,就想着跳槽到下一个公司,第一个公司仅仅只当作自己一年学习的跳板;很多企业没有耐性去教授这些学员学习,当然也不会承担将一个生手变成熟手便离开的风险。
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参训者合理毕业,在公司愉快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问题,更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社会只有中等收入的人群占了大多数,这时形成的“橄榄形”的社会收入结构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目前,除了“学术性”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青年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进入就业市场。至少目前的状况是80%—90%。因此,只有成功的职业教育,即有足够规模和质量的职业教育,才能够促成这种“橄榄形”社会收入结构的形成。可见,这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国能否平稳进入中等发达的发展阶段。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学习技术,掌握一定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改变,使自己的收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使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第五篇: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学区文峰小学 魏志琴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征。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个性就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多项思维和创造力。因此,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学生的个性培养,不但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需要。
目前,在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现象,就是缺乏个性的典型反映。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不要以太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同学生一起分析写作要求,研究不同的写作方案,鼓励学生写出不拘形式而内容丰富、具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来。
一、以趣促写,开发潜能
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究其原因是与枯燥乏味的写作和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有关。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及想象真实的表达出来。而学生要进行这种言语表达活动,首先需要由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其倾吐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挖掘其兴趣的激发点,以生动的授课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思考,发现自我,展现自我。例如,在教学命题作文《我心爱的玩具》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文具、玩具、生活用品、艺术品……)带到课堂来。上课后,我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吗?为什么喜欢它?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想说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抢着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选好范文,指导独创
运用范文,学生可模仿生活形成一种“内部轮廓”,为以后作文构思提供材料和模仿的准备。我们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从中学到一点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范文的选择上要讲究,尽量避免范文的消极作用:生搬硬套、束缚思想。在范文的提供上可多选几篇,让学生体会同一现象,可有多种观察方法,可用多种写作方法和不同语言描绘叙述,鼓励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求异思维,想人所未想,敢发人所未发,从而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植物时,我以写“荷花”为例,找来了写荷花静态、动态品格的不同范文,让学生感悟不同的观察方法、不同的写作方法和不同的语言描述出的事物的个性特色。这样的方法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逐步走上轨道。
三、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它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会灵活,语言就会丰富,习作时也就会文思泉涌。因此,作文教学从起步就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其独创动机。对小学生来说,奇妙的想象来自丰富的表象,必须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为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准备条件。但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相应的语言,就会使学生的想象和表达受到局限,无法转换为生动形象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既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又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两者相辅相 成,同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结尾讲到狼向小羊扑去时便嘎然而止。于是,我让学生借助童话手法续编故事,并鼓励他们突破常规的禁锢,写出独特的、奇异的、小伙伴们从没听过的新童话,事实证明,孩子们笔下的童话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四、从说到写,相互促进
从某种程度上讲,口头能力是一个个性化特征的载体。口头作文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的思维少受限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步骤的口头作文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勇于尝试的个性特征。为此,我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有意识地布置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如洗衣服、炒土豆丝、大扫除、做手工制作等,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操作的过程及感受,并在教师的点拨作用下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从说到写,以说促写,使两者相得益彰,达到由表及里的升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化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