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合格人才
浅谈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合格人才
一、素质教育概述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学术界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经过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国内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是我们推进教育改革面临主要难题。素质教育的一波三折,促使了人们开始反思“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应试教育”中是否含有“素质教育”的成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模式,两者的对立不仅表现在操作层面上,而且表现在对人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思想方面根本的差异。
如果单单从操作层面来看,无论对于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都是—项基本的内容,而考试是作为评价和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存在的,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态势而言,考试还是检查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重要手段和方法。而区别在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考试这种手段应用的不同。
从两种教育模式的目标来看,“应试教育”指向的是“英才教育”,是为少数学生服务,其评价的标准单一的指向了分数。“唯分数是论”抑制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以牺牲大多数人受教育权为代价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而“素质教育”是以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的,它是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比较注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培养,培育全面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马克思曾经强调了在社会实践中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问题,他指出:“教育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结合,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有效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改革开放的领路人的邓小平同志一直关心我国的教育工作,他提出的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实质上就是对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之所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根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有
1“应试教育”仅仅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其实质是一种淘汰式教育,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而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从培养“四有”公民出发,以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正是国民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造成当前国内素质教育推广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教师素质因素,以及科学教育评价机制缺乏问题,等等。
(一)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习惯上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取得高学历,甚至取得什么“家”,才能算人才。社会和家庭也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依据,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为了应对考试,提高学生分数成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让学生补课,在得到高分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承担着超额的学业负担,他们本来美好的童年都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苛责和督促下度过,这是教育的悲哀。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并下达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系列文件,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疾呼给学生减负,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二)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从当前的教师队伍的状况来分析,教师队伍的政治和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思想落后。由于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在培养学生的意识方面,习惯于关注少数“尖子生”,对“差生”缺乏信心,甚至厌恶和遗弃;在教学内容上,老师们已经习惯了考什么教什么的模式,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活动课、实践课以及最新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的引入,忽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教学多以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三是教师普遍缺乏素质教育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深度、教学科研能力、操作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强调教育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评价要遵循全面性原则,而现在不少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实质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部需求,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制度。因此,现阶段我们无法完全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应试教育肆虐的结果也造成“会议上说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做的是应试教育”的现象,使素质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三、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改变落后的社会人才观念。要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现今社会并不是只有大学生、工程师、艺术家们才是人才,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需要专门性人才,更需要大批的专业性人才。要认识到只要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都应该是人才。帮助公众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型观念。要全面抛弃“好生”与“差生”的观念,而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和富有潜能的人,对他们的发展充满信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家长和教师要转变以“升学率”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而代之以实现学生“五会”(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和审美)为目标的新型教育观念。同时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学校和教师们应摒弃“应试教育”的落后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
第三,学生家长要改变传统的理念,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不唯“分”是从,更要杜绝盲目给孩子制造压力,要认识到“杀鸡取卵”、“拔苗助长”的应试教育,那样只能害了孩子,害了我们的教育。
(二)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马克思说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社会先进的思想观点的传播和发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和生存。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可谓举足轻重。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例如,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育科研活动、对他们实行综合素质的绩效考核,等等;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勤于思考,讲求奉献,努力把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相结合,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努力工作。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支持体系
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并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要使素质教育的推广落到实处,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主要在于共同构建素质教育的支持体系。首先,积极进行教育环境建设。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其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投入体系,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保证。构建新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加快研究并建立起一种能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努力将学校的办学成果与升学率分开;第三,逐步改革社会的用人制度,积极倡导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 赵伍,李雪梅.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及对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01).[3] 赵启新,高鹏.教学生做人与素质教育[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第二篇: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
思维是人的高级的理性的心理要素,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最高级的部分,是产生创造性学习成果和研究工作成果的主要加工器,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指导者的角色,学会科学运用思维,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主动性,引导他们培养好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一个质性跨越的教育目的。
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创造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相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阻碍和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多著名的研究者如。。在发现创造性思维培养上有很高的成效)
(三)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载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使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引用文献:《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方法的探索 》国家督学、天津市教科院院长 张武升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了一种“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和独创性品质,以及创造性个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品质。该模式由10种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策略构成:
1、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就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再进行比较鉴别,集中选优的教学策略;
2、定势打破教学策略:就是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供特殊的变异,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关键在于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势,使思维变得灵活、变通的教学策略;
3、反思教学策略:就是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培养学生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4、创造过程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创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时,不仅讲其知识内容,也要讲其创造产生的过程,以使学生从中悟出创造奥妙的教学策略;
5、创造主体教学策略:就是在讲创造性作品时,不仅讲其知识,也要讲其创造者(主体)其人其事,见物见人,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的教学策略;
&
6、容忍教学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学生提出令人尴尬、甚至错误的问题,以创造民主宽松教学气氛的教学策略;
7、辩论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正、反方进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的教学策略
8、科际整合教学策略:就是将不同的学科整合在一堂课中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教学策略;
9、类比教学策略:就是通过类比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策略;
10、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就是组织学生扮演所讲知识内容中的各种角色,通过身临其境、身为其人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创造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这一创造性教学模式经过在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四川等地数百所学校的多年实验,证明对
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突出的效力。
第三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千万不要仅仅理解为动手能力的教育。应用人才包括动力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适应复杂多变情况的应变能力,适应自我学习和再创造的能力......等等,这就要求从应试教育和应试状态下解脱出来。当然这要教育硬件、软件都有大的发展作基础。从教育观上讲,人们再不是为了升学、为了高分、为了考大学而学习,而是为了适应工作要求而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讲,学习者有学习的内在要求,是“让你学”变为“我要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儿童要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受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搞好素质教育,我们的前辈为儿童开出了“解放”的秘方。可几十年来,这一“解放工程”进展并不理想,实有重提之必要,一是把儿童从“名次”束缚下解放出来。长期以来,考试分数成了家长的“命根子”。“分分分”,使孩子始终生活在重负之下,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学校要真正为孩子们“减负”,注重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二是把儿童从“呵斥”高压下解放出来。现在,有些家长和教师动辄“呵斥”孩子,使孩子处于长期“呵斥”的高压下,产生逆反心理,阻碍了其智慧的开发和提高,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展孩子的优长。三是把儿童从“溺爱”中解放出来。善于把孩子放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放开手脚,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培养其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精神,更好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你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教师和学生大概都知道阅读的写作,认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仍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我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只承认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作者-文本-读者”的四维结构,而这四维结构的核心就是思维,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是作者的一处脑力劳动,是作者的某种思维运动过程,阅读者应是课程和作品的主体和开发者,学习者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阅读是一个心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 思维才能够真正地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阅读是一次思维与情感的过程。
第四篇: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实施方案
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
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通辽一中高二年级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及目标责任书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用中央精神指导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两项活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创新载体,使两项活动更加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价值观。努力塑造一支“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职教师资队伍,坚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贯彻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常规工作相结合,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预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做好 “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
2、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4、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三、活动原则
扎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贴近实际、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主要原则。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
庭教育方法。这两项活动是面向儿童、面向家长具有特色的道德实践品牌活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如何开展好这两项活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统观全局,准确把握活动定位。
开展好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发挥各自优势,精心组织。要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提高基本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科学准确地思考、定位和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为重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之中,引导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要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为重点,突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好基础。
2、要深入研究,加强对活动的科学指导。科学研究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开展活动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及时总结各地在开展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加以推广,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扩大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
3、与时俱进,推进活动创新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优化载体,创出特色,打出品牌,发挥效应。只有不断创造新理念、新形式、新机制,才能使活动保持生机与活力。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创造了“三优”知识传播与实践行动、小公民道德建设、“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体验教育、中华大地行、爱心帮困、关爱女孩等许多行之有效的项目和工作品牌。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要善于总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新经验,不断运用这些成功经验,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4、强化服务,使家长和未成年人切实受益。为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服务是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把家长和儿童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把推动解决家长反映强烈、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作为“第一抓手”,把养成未成年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新家长观念和转变家长教育子女行为作为检验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尺度。
四、具体实践活动计划
1、召开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和个人才”为内容的家长会,请通辽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专家李萍老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2、召开“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家长座谈会,并请各班家长写座谈会后有感,将家长的感悟总结整理,张贴于墙,提高各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爱父母之情。
3、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征文比赛暨优秀家长
评选活动。期望通过次活动能更好地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进一步探索家庭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家庭教育典范,交流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4、带领学生现场倾听邹越老师“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活动,培养学生心中的爱国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的热情,并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
通辽一中高二年级组2012年9月30日
第五篇:办好青年党校,培养合格人才
办好青年党校,培养合格人才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及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等新变化,使得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斗争日益增强。再者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就业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新的形势,使青少年学生因此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处于关键地位的教育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身为教育最前沿的工作者,只有站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的高度,充分了解形势,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方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再度发展。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现有30个团支部,1900余名团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政治热情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帮助优秀青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从1995年以来,我校团委已办了两期青年党校学习班,共毕业52人,其中有3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人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我校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历史。为了进一步办好青年党校,现将前两期的做法和效果作一简要总结。
1、党校组织健全,培养目标明确。
党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各处室领导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共同领导党校工作,保证了党校各项工作能更好地与形势相结合,与学校德育相配套,与学校党建工作相协调。同时,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德高望重的教师担任党校教员,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党校教育的高质量、高层次。
党校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学员都是经过团支部、班委、学生会、班主任考查推荐的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青年教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党,了解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个人素质,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政治上要求进步,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进而带动校风的进一步改善,实现高层次教育和低层次教育的有机结合。
2、教育内容形成体系,突出时代特征。
为了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结合培养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作了认真的研究。其一,突出一个“党”字。在教育内容上围绕党的基本知识进行教学,主要是使学员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党的历史和任务,了解党员的条件和义务,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二,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其三,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素质教育、国际形势、道德品质、成才意识、学生管理方法等与学员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提高学员的个人素质。总之,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力求有重点,讲实效,形成体系,具有时代特征。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为提高青年党校的办学质量,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愉快之中把党校的要求和理论变成学员的内部动力,变成他们成长的内因。其一是和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学好理论基本知识,把党校作为政治课的深化和升华;其二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让学员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每人要写一篇实践论文。我们先后组织学员到河南奔月集团、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工地、贫困山区、驻济部队及山西大寨、刘胡兰家乡等地参观考察,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其三是充分利用影视教育资料,组织学员观看《邓小平》、《反腐倡廉纪实》、《开国大典》、《雷锋》、《屠城血证》、《中国周边环境》、《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世纪之光----航天技术》、《军事揭密》等教育片;其四是结合学员年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党的知识竞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及“爱我中华”诗词朗诵比赛、“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4、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办学形式上我们遵循学校工作规律,坚持严格管理,力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1)制定了《青年党校管理制度》、《学员守则》、《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试制度》等,并严格执行。(2)每期学习班开学之前都认真讨论,制定出教学计划,并发给每位任课教员,让他们按计划备课,准时上课授教。(3)要求教员每堂课必须有授课教案,学习班结束后由团委统一保管,校领导定时检查。(4)每期学习班三个月,学员经考查合格后发给入选通知书,按时开班。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至两次。(5)校长、副校长定期检查教学情况,了解学员思想动态。(6)每期结束时进行考试,学员经考试合格,党校予以登记,写出个人鉴定,发给结业证书。(7)根据学员各方面考核情况,择优向学校党组织推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入党培养对象。
青年党校自创办以来,已培训6届学员300余人,其中有6人在校加入了党组织,有20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有200余人进入大学后不久就加入了党组织。这些学员,像点点星火,带动了全校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