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质教育与培养
素质教育与培养
一)自身素质培养
1.信心:关键因素,做任何事情最起码的先决条件要有坚定的信念。
2.耐心: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5分钟热血,要持之以恒。.细心:马虎大意是人类的天敌,凡事要小心谨慎,端正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4.虚心:谦卑的心态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别人的同时自己才能受到尊重,不耻下问,决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害人害己。多学多问,丰富自己的学识。
5.调整心态: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6.人际交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所发生的事情。
二)敬业精神:
1.积极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全身心的投入,服从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2.坚持原则: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公司利益为第一原则。
3.善于沟通:当发生任何事件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善于沟通协调,掌握其中技巧。
4.时间管理: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工作,合理利用时间,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5.吃苦耐劳:此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任何艰苦环境下无怨无悔,坚守岗位,且要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作风:工作不邂逅,懒散,更不要玩小手段小聪明,以掩人耳目。
自古有训,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反成大器者无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良好的自身素质及敬业精神是成功者走出的第一步,之后才有事业的辉煌。
第二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观后感(推荐)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今天早晨,我看了吉林教育电视台播放的“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电视专题讲座,主要教给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几个方法,分别有:数字编码记忆法,定位记忆法,巩固记忆法和习惯记忆法。并叫以为老师掩饰给我们看,用了数字编码记忆法和定位记忆法,那位老师只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就记下了普通人五分钟都记不下来的东西。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学习公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个公式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问题,而是跟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时间有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是智力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批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专家告诉家长们,应该找孩子考试失败的根源,及时改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巩固记忆法,顾名思义,当然就是让我们及时复习。人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遗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掉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记忆中的知识会越来越模糊,所以不复习是不行的。其实复习不必占用多少时间,复习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只需要利用下课三十秒的时间回忆一下。复习一天的知识,只需要三分钟左右„还需要自己准备一个遗忘本,及时记录下来自己遗忘的东西。
习惯记忆法,是最适合我们小学生使用的。几位老师还自己制作了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既非中国地图,也非世界地图,而是数学知识地图。这上面记录着我们一学期要学的知识,根据习惯记忆法的特点,只要把它挂在孩子间里,那么他(她)每天都会看到这张“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她)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记下上面所记录的知识,这招很灵吧?
其实这些学习方法就算完全掌握了,如果自己没有毅力与信心,还是没有用,所以说学习关键还要靠自己。
有些同学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上课不听讲,回家也不复习。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学习好的。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一天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孩子根本消化不了这些知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快乐,而在失去快乐的同时,也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害怕学习,这样到头来,不但没有帮他,反而还害了他。有一句话叫物极必反,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需要自己去不断得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毅力拉长学习时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铸就北大梦想!
第三篇:素质教育跆拳道 礼仪与礼节的培养
素质教育跆拳道 礼仪与礼节的培养素质教育跆拳道,将素质教育运用到跆拳道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跆拳道的学习过程中,也接受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跆拳道着重培养孩子的礼仪与礼节,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礼仪观念、性格及人格培养的最佳时期,该时期的小学员听从教练的安排,并且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加强孩子素质教育必须要从小做起。
礼仪与礼节的培养可分为讲解认识、执行与规划、习惯养成三个阶段。教练会根据小队员的年龄和能力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简单的一个鞠躬动作,包含了一个人的礼节习惯,表现着谦虚与祥和的心态,也彰显着一个人的大度与厚度。真正的武者,不仅要有优秀的肢体技法,更要有一个武者的智慧和礼节。
跆拳道讲求“以礼始,以礼终”。在跆拳道练习开始前,先向自己的对手鞠躬,表示我们的练习要开始了,我会将我所学尽数使用出来,请做好准备。结束时是感谢,感谢你对我跆拳道水平的检测,让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以礼始,以礼终”表现的便是跆拳道人的待人处事风格。
跆拳道的礼节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秉承谦虚谨慎的精神,这也迎合了现代中国家长培养孩子谦逊品格的需求。
素质教育跆拳道不仅仅教的是跆拳道,它所传授的是礼仪和礼节,秉承的是谦虚谨慎的精神。
第四篇: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一九九八年,党中央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上下重教兴教,教育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形成了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科研促教育,教育要科研已势在必行。为了配合省教厅的《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总课题的实验,大良镇教办组织了镇各科中心教研组,制定相应的科研课题,美术中心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一科研课题。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重点,开展美术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在《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总课题的基础上,再分几个子课题,如《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发挥想象力、诱发创造思维》、《记忆力、写生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用三年的时间分层次、不同形式地发开展美术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3、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4、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三、课题的实验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 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四项原则:
①、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②、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
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③、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④、创造性原则,这是研究的重点,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依“纲”还需靠“本”,三年来我镇使用的是岭南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往往是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4、实验形式灵活,体现民主与集中。
几年来,我们实验的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制定了详尽的教研计划,各组员分别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实验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个人研究两种形式,个人研究,就是平时组员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方法。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集体研究,每个学期都有三、四次全体组员集中研究活动,进行观摩教学、互相评课、技艺切磋、交流教学体会、参观学习等。尤其是观摩教学,我们力求有专题,并有针对性,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目的,解决教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在评课交流中,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出发点,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气氛民主和谐,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教研出成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镇的美术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会辨别区分美与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近几年,美术教师在参加省、国家级的美术课调教评比中,获得4个奖项,教师的美术教育论文6篇获省级、国家级的奖项或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名列市的前茅。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活动和书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获国际奖90多人次、全国奖220多人次、省级奖160多人次、市镇级奖
约330多人次。
五、探讨的问题
1、我区的美术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取得较好成绩的相对集中在几所学校,特别是集中在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一些偏远的学校,还没有配备美术教师、美术室也十分简陋或没有美术室。也谈不上美术教学研究。今后应该提高学校管理层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此外,美术中心教研组也尽可能把教研活动普及到美术教育薄弱的学校去,促进全区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2、面对21世纪教育形势的迅猛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校园网络化。要使自己不掉队,与时代同步,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前段,我们绝大部分的美术教师已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促进了大家的计算机学习,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根据教学教学的需要,设计制定相应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新的学年,我们在安排教研活动时,就注重开展有关美术CAI课件设计制作的讲座学习。同时也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踏踏实实为美术教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第五篇: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
勤工俭学与素质教育
勤工俭学是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改进学校教育观念,由单纯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强学生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起到重要作用。勤工俭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修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饱受知识贫乏的农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时代的落伍者,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学这唯一的出路上。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愿参加社会劳动,连自己的衣服和睡觉的被子不会洗和折叠,农村中小学校更是在升学率、优秀率上拼命做文章。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忽视心身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集体中去,学会求知,尝尝艰辛,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体会人类生存条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光凭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凭给学生念几篇所谓感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显然已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只有通过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八荣八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也只能让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去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能教育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将理论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桥梁。让学生到工厂听听机器轰鸣,看看师傅发愤图强的拼搏精神,他们的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小学生横竖都能背诵的诗句,现在又有几个中学生能够正真的理解和体会,所以他们可以随便乱倒饭菜,他们根本不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到学校农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一
次劳动,尝尝劳动的艰辛,听一下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说明,他们才懂得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爬山采一次药,使他们懂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顶峰;让他们种一棵树,并确保其根深叶茂的历程,使他们懂得在树下乘凉的快意和成才的欢乐;让学生参加一次夏(冬)令营活动,领略祖国秀丽山川、历史名城,感悟大自然和高新科技的奥秘,使他们懂得只有强国,才能兴家,从而树立“为国家之崛起而奋读书”的道理,也就是说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在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虽然他们生长在农村,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切都是大人包办代替,在小学生中不会做家务、不会洗手绢的大有人在,初中生不会使用铁锹、锄头、的学生不低于60%,更区分不了韭菜和葱,高中生连简单的照明灯头都不会接,这些不能不说与我们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在课堂上和校园内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以外,还有大量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是无法完成的,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无法掌握的东西。
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这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年龄而定。对高中学生来说,根据所学知识除必要的实验室实践外,要与校办劳动教育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教室去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有新鲜感,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使他们融汇在校学习的知识,从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初中生而言,组织学生到社会,到基地去学习劳动技术课,激发他们对某种知识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慢慢形成好钻研的习惯。对待小学生,要从爱做家务事教育开始,到劳动实践基地和勤工俭学菜地拔拔草,给小苗松松土,学习移栽小苗等,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某一项劳动任务的能力。总之,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学有所获,做有所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的教育结构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为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未来的农村。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未来几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将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就我们的国力来说,其发展速度应该是够快的了,但仍有85%左右的同龄青年上不了大学。而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力量。2005年5月,教育部在云南召开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周济部长强调,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基础。而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它不仅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大有作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农村“普九”和“普九”后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随着农村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降低学生寄宿就学经费开支,确保学生有足够营养伙食,这不可能完全靠国家去解决,而是要通过勤工俭学基地的产品和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有效地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更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用科技,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可能学会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做人的道理,不仅身心受到教育,良好的品行逐渐形成,而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锻炼,各种器官的协调功能得到训练,意志和毅力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磨炼,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真正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全面的发展。
勤工俭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素质教育中重点。有效的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全面提学生的素质与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