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者:王 静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1期
琴棋诗画,琴居首位,六艺之中,乐列第二。可见,音乐的重要地位在古代就已经确立了,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推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感知能力为主要目的。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成为我们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备课需要认真细致,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特别要设计好解决难点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很多教师都觉得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容量很大,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有些捉襟见肘。学案导学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现代京剧一课为例,可以把现代京剧的定义、当时的代表剧目、各个唱段的剧情介绍等内容,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放在学案中,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学了解;在上课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听、赏音乐作品上来,感受京剧艺术的美。
学案导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案中的问题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每道题目力争通过小组同学共同讨论、总结才能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小组内的同学一般都会群策群力,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的问题。上课时设立的抢答环节,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而最后的评比环节在提高同学们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学案导学一定要划分学习小组,而且需要设立评价环节,才能学案导学,互助学习。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很多高中生音乐学习存在断层现象。小学、初中没有正规上过音乐课,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了解,甚至不识谱,更别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只按照教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材的内容和进度生搬硬套地讲、听,就会使音乐课成为“说话课”或者“睡觉课”。因此,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课之初,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音乐课的认识,描述自己心中音乐课的模式,提供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艺术领域,都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导向性信息,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生活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强求一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生动直观的视频音像资料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尽量不用简单的问题式提问,因为学生多半会不回答,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时候,再加上一点教师的个人展示,会很快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活跃起课堂气氛。
以京剧课为例:课堂导入部分,我请3位学生穿上不同行当的戏服,一下就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给抓住了,引起了大家对京剧学习的兴趣。作品赏析环节中的每个唱段都是从网上精心选取下载的视频,意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节奏练习环节中,在带领全体学生读熟节奏的基础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锣和板鼓让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物打击,更具体地让学生感受伴奏乐器的重要作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师生共同交流、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意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教学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新课标中也提到:“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音乐领域各方面的融合,也应重视与文学,美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教学。这对高三的基本能力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
总之,我认为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在课堂中注意把听、唱、动、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将音乐课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才能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第二篇:音乐与素质教育
音乐与素质教育
管理学院会计0901班吴伟琪U200916669
周末,走在绿树环绕、环境幽静的校园里,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欣赏校园的风景,别有一番趣味。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 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 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 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 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 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 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 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 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他自己的领域中登上
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 点,把思维引向深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 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 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音乐如同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 身于大自然中,使大脑完全放松。而学生在紧 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那么音乐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质。
要想使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质素养。
1。小组性音乐活动
根据部分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组织音乐兴趣小组,如音乐舞蹈队、合唱队、艺术类考生考前辅导训练班,这些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时间定地点地开展活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等,可谓一石多鸟。.2。专题性音乐活动
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样性,活动形式有时代性的特点。如:“少先队队列歌曲演唱会”,“爱我中华歌会”,用诗和歌舞串联起来,以演唱、齐唱、合唱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感情。
.3。竞赛性的音乐活动
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巩固了音乐知识,有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唱学习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音乐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介绍国际、国内音乐信息、中外艺术家对社会对艺术的贡献、音乐动态、音乐游艺、最新音乐作品等,通过办报让学生长知识,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有通过卡拉OK独唱比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同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
4。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活动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听、唱、奏、跳,兴趣得到满足,才智得到发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音乐猜歌名、辨别乐器音色、即兴编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们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音乐的兴趣和才能。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辩、实践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音乐,除了要掌握认识过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感知过程。目前,很多家长,尤其是中小学学生家长,把考级作为衡量孩子音乐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业余教师为迎合家长的考级心态,填鸭式地教学,学生机器人似的学习,愿打愿挨,各得其所,其结果是几乎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学生只感觉到枯燥练习的痛苦,剩下的是家长老师的功和利。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先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判断能力,然后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应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譬如,唱歌、演奏乐器等等,音准感、节奏感、声音表现力在音乐进行中要善于运用速度、力度、音色、肢体语言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只有紧密围绕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才能真正让音乐学习者收获无穷尽的愉悦。
第三篇:音乐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年来,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无疑,它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激发情感,突出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例如:在《国歌》一课的合唱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当学生初步会唱这首歌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歌词,曲调。通……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这一作用?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征,我认为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是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 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式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 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 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其的有里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结构 缩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老师应主动发挥教材有时,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
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竞赛”评比的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 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你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 对动物也是这样。但这并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 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 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的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 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声,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是音乐情绪 是欢快的”,“这首歌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有人说过:“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 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毛组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音乐教师在 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 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节奏美,粒度美。。。以教师的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 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表现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二 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辩”这就是说,一个人喜欢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 音乐是因人而已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
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 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 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 音乐教学富有不断扩大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
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 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人们 常说:“音乐是没有国家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 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 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 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欢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 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做了这样的到入尝试:1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 蛋糕上点燃蜡烛,2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 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的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 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 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 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 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男女老少 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 ”。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的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 老;一首好的歌曲它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欢它!”
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 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过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 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 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段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
音乐视野。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 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主要早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追终目的。接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素质教育观的确立和实施,为确立音乐教育应有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鉴于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三、音乐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之人人成功。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但必须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口风琴是融吹奏、弹奏于一体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它比较简单易学,但也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还需掌握右手(掌关节隆起,五指直立如握球状)正确指法的弹奏如:顺指、扩指、穿指、跨指等键盘演奏技法。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基础较好的孩子吹奏主、副旋律,其余的孩子吹奏和弦与低音,或者为乐曲配置节奏乐器,使全体学生都在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当乐曲达到了声部和谐,节奏整齐,吹奏出有强弱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感受时,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演奏的美妙乐曲所感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欢心鼓舞。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例如: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合唱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室的讲台前,布满了鲜花绿草。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投影出巨幅森林画面。照明灯上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的光线适度,柔和。黑板上挂着工整,清晰的大歌片,十分醒目。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林中的小兔……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之动感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感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着传大祖国的名山大河之美妙。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无疑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充满生机美丽山谷的形象,也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儿童的综合审美素质。
第四篇: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邹会峰1李祖锋
(商南县十里坪九年制学校,陕西 726306)
摘要: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观点方面的作用,以及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寻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的快速转变,保证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推进。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任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等;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智慧潜能的开发,形成的以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善的素质教育统一体。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培养新一代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任务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体协调发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明白关心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观念;三是使学生掌握生活中重要的运动技能技巧,并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运用;四是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发展学生对动作力量的运用能力,对动作的空间感应能力和时间的把握程度,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养成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要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即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的观念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以便于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而教育作者简介:邹会峰(1983—),男,25,陕西省商南县十里坪九年制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E-mail:zouhuifeng1983@126.comTel:1399248238
5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教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起到增长知识、调节感情、锻炼意志的作用。体育教学除了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说明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
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设置的一门课程。因而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性;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控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2.体育教学促进智力开发,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展,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大脑的均衡性与灵活性,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既放松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使得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同时,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开展体育教学使各科知识充分而紧密地结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我们前行。另外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这些都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从而推动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2.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如学生在玩“拔河”游戏时,就要求各队队员保持动作整齐一致性,既用力时间、用力方法一致,讲究团结、配合的队伍才可能获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讲述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教育学生要养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共创佳绩的习惯;同时体育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品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承受着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克服各种困难。如器械、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还要调节好人与人、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与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2.4.体育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沉浸于充满活力的体育锻炼这一精神氛围时,就会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发奋努力的情感,其心态就会得到优化,情操得到熏陶,从而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体育教学活动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普遍、涉及面最广、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的活动;其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事实上,优秀的体育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负载起培养学生多方面优良素质的任务。那么,怎样的一节体育课才算的上是优良的体育课呢?又是如何实施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我国应试体育的扬弃,是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一个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优化教学策略方法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3.1.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体育的框架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始终贯穿“以教学为中心,健康第一”这条主线;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学生健康的发展水平。只有政府领导、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民教育,把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终身利益连接起来,为学生走出学校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做好前提准备。
3.2.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追求的是综合效益,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顾及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他们的个性。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时代气息,有代表性,又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而非传统的以智力开发为重点的教育模式。
3.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育恰恰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一个宽松和健康的舞台。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情景塑造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一定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学生的“本能”动力,不要限制、压抑了他们的这种“天性”,适当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要精讲多练注重让学生动起来,进一步培养和挖掘学生各自的特点和潜能,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与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自身的素质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大事。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为教师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稳定、宽松的条件和环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
伍建设,尤其是在基层教育中,不能让非专业体育教师来代替体育教师的职务。让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振兴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的一半。
3.5.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之不竭的动力。作为青少年一代,在他们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和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亲身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通过自己设计、自我评价,体会创造的滋味,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形成习惯,就能达到培养创新素质的目的,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小结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统一体;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教育推向深入,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继宝.深化体育素质教学改革实验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2] 吴忠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 陈青,余振风.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 刘景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
1999.06
第五篇: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是从培养人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教育。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站在历史与时代的至高点俯瞰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本文对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陈述己见。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审美教育。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问题要开放和评价要延时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3.加强理论学习,改小语文为大语文,变封闭的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具体做到两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4.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创新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一项紧迫的任务是要摆脱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的轨道。①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为依据的教育模式,使得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偏离了自己的目标,服务于选拔考试的需要,导致了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片面发展,被动发展。难怪日本青年在与中国青年举行辩论后说出了警世之言: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不如我们日本青年。②而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途中,应充当排头兵,彻底解放自我,更新观念,真正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双轨”运行,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目前语文教学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真正落到学生身上,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教育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③这种说法反映了不少学校搞素质教育课内课外两张皮,表面文章多,实在东西少。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
语文教师要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高屋建瓴地驾驭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的实际应用,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还要让思想 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内容像春雨一样随着语言训练的春风,“潜入”学生心田,做到自然贴切,“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不但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而且人格健全,品质高尚,能够胜任愉快地承担未来社
会的工作、学习、生活。具体应该做到:
1.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调整人们的行为的准则规范,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不是完全自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语文学科教育在形成人的良好道德情操和品德方面较其他学科教育要独特得多,有利得多。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这一道德品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另外道德情操教育具有继承性,虽然道德具有历史性、阶段性,但是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现阶段的精神产品,并不完全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而是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继承了先人几年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比如孟子的“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语文教材中闪烁着光辉、照彻着学生的心灵。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在不朽的篇章中体现出来,如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它们都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引着青少年前进的方向。再者,道德情操教育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初级层次为: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思想行为;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高级层次为:公而忘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在语文教材中,反映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道德情操的文章有很多,教师合理地恰当地运用这些例子,有利于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精神,《人民的勤务员》中的雷锋精神,《母亲》中的勇敢斗争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楷模。所以语文教学中的这些陶感染力,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是有巨大作用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塑造自己灵魂的榜样。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知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引导学生鉴赏美。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抓住情之根,才能转变学生之意,从而体味到寻幽揽胜的乐趣,使学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并能自觉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作品作出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创造美。由感知美、鉴赏美到创造美,这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而这“输出”就是创造。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为基础,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的途径很多,比如作文、周记、课前演讲、课内讨论等。用优美的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贬恶扬善的同时尤为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在提高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逆向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江总书记曾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
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④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从人类社会的进步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力很强的复杂劳动。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格。它是师生间在课堂上以和谐共融的形式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提高效率、共同创造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但是,我们的教育被太多的“标准化”统治了!且不说“标准化”的考试,就是本应该焕发出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也让教参一类“标准化”的东西来个五花大绑,循规蹈矩。如一位老师教《皇帝的新装》。有一个问题“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皇帝'?”学生答:“知错不改。”老师说:“不对!”又答:“坚持错误。”“不对!”“顽固到底。”“不对!”“顽固不化。”这下对了!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再这样要求“统一”,岂不是与之背道而弛吗?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课堂只是“老北京的传说”,那么,讲台下面就只会是“死海一片”。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静止的“产品”,只有在师生的创新运用中,才能焕发出其生命的活力。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我们的教学?问题要开放和评价要延时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如这一个教学片断:幼儿园的老师这样问小朋友:“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最漂亮。”第三个小朋友说:“她伸懒腰,就把花骨朵儿顶开了!”突然,第四个小朋友问老师:“老师,你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笑了。那笑脸比花儿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儿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⑤ 课堂教学,就是要像这位幼儿园老师那样保护这种积极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果地思考问题,就是培养这种洞察的敏锐性,哪是虚假和错误的,将感性认识暴露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⑥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例如:语文阅读教学,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它的教学模式很多,具体教法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的学习过程。学生要主动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而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中,教师搭桥点拨,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矛盾,从新旧知识间发现矛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观念,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创立新理论。这样,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积极、有效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情。” 21世纪是一个呼唤个性、呼唤创新的年代,作为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相结合的语文学科,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语文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加强理论学习,改小语文为大语文,变封闭的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 根据教材的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努力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要让语文学习成为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语文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应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使家庭、社会的信息流向课堂。教师要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新的体系要求在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具体做到两沟通:
1. 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生活是语文素养最鲜活的源泉。语文学习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我们可以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图景,应该怎样吸收呢?关键是培养敏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春夏秋冬的景色更替,风云雨露的无穷变幻,日月星辰的阴晴圆缺,世间万象的兴盛衰亡……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无穷无尽的变化。只要你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你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表达素材。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观察不光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去体验。总之,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要用脑去思考,要透过生活的表象,看到生活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逐渐丰富腹中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从而挥洒自如地表达自我。此外,善于倾听不仅仅是语文能力较强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从别人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或者得到某些启迪;另外,还可以学到新鲜活泼的语言,不少文学家就非常善于从他人的谈话中学习语言。值得注意的是,泛泛地听效果并不很好,要多向水平较高的人学习,特别是向那些知识丰富、出口成章的学者、老师们学习。他们新颖深刻的观点、严密清晰的思维方式给人的影响是受益终生的。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接轨,提倡课内外结合,提倡实施“大语文教育”。
2、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之后,不无启发地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道出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长和学校强加的升学压力,甚至从上幼儿园时就被家长或老师人为的送入了考试分数的竞争大军之中,以至错过了对他们阅读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了新一代“功能性文盲”(指受过教育却不会阅读甚至讨厌阅读的人)。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学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从四年级到九年级,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⑦
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不要为了孩子一时的考试分数,而让他们错过未来岁月里更大的发展机会。给孩子留一些纯粹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时间。每周可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广泛的阅读并不就一定是为了成为什么五经博士,而只是借别人的火照亮自己的路,于轻松之中得到不尽的益处。读书要讲效率,讲效果。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过之后,第一要记住点什么,第二要懂得点什么。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思考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光读不想等于不读。但是,随着世界知识总量的剧增和各种出版物的迅速出现,人们要想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涉猎更多的书籍,必须提高速读能力。此外,要养成寻章摘句、勤于积累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如果不适当作些笔记,就很容易遗忘。即使记得一些,也不一定精确。一旦想用某方面的素材,就很难用得上。另外,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谚云:“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要小看平时这一点
一滴的积累,只要坚持不懈,语文素养就会越积越丰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
总之,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该把眼光放宽,从课内教学的狭窄范围向课外延伸,使语文教学在与生活、与社会、与现代化结合中搞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把现代电化视听觉工具应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综合性的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多年来,教师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一种传统。但是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的媒体被应用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它既注重“双基”教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围。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他的“经验之塔”理论中曾提到三个问题:
1、学习要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缺乏具体经验而去学习抽象的概念之类是注定要失败的。
2、学习不能停留在具体经验的水平上,必须向抽象发展。
3、视听工具的言语“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⑧
从这一理论来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经验、依赖于形象。另一方面,从人的思维方式来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运用左脑来思维工作,而运用多媒体,它能够开发人的形象思维,左右脑并用,让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和谐地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较多的信息,其中许多信息是读书、听讲所无法替代的。这就为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而学生在学习中把视与思结合起来,采取开放式的学习,灵活自主地选择信息进行学习。或循序渐进、或跳跃前进、或随时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拓展,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如教学《负荆请罪》时,笔者剪辑了电视剧《战国故事》中一段关于“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学生欣赏。而后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准确掌握了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点,大家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被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人格力量所深深感染。于是有的同学给蔺相如、廉颇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形象、有的则根据故事内容排演小话剧,结果画画得惟妙惟肖,小话剧演得栩栩如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化了语言训练,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又如在教《江雪》时,教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语文教学课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直接在屏幕上点出知识点,整堂课图文并茂,用图形、图象、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补充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醒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使思维发展、提高认知能力。总之,我们必须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注释:①《中国教教育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13印发
②《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第二期2000.2.③《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陶行知.1946
④.《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 1999⑤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8 第七.八期合刊.⑥⑦[瑞士]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 ⑧[美国]戴尔.《视听教学法》
参考文献:陶行知.《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参看《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瑞士]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5 [美国]戴尔.《视听教学法》
6《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
7《中国教教育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13印发
8《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第二期2000.2
9《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8.第七.八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