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不是指简单的音乐创编,而是泛指创新的意识、胆识、意识品质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和善想、善说、善做。聆听音乐、欣赏歌曲、节奏练习、乐段创作以及舞蹈律动等等,无不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
宜城 iyd
第二篇: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于都县葛坳初中 温月娥
内容摘要:美术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古今中外、伟人、普通人,都从不同程度上喜欢和接触美术。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美术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启迪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思想道德素质;二情意素质;三;智能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情意素质 智能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美术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美术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中国古代强调美与善的统一。一方面强调礼教在伦理道德上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对审美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乐教对于伦理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审美观点,学校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所以,要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培养学生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美术教学活动中,除知识的传授外,学习方法和思想、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通过教学,留心相关苗头、重点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习惯形成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具体如卫生习惯,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我感觉还是多注重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教师引导后学生往往会想出、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画。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一样重要。.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美术,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 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教育利用美的形象进行教育,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的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操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也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画家艾中信说的:“中小学美育更为重大而普遍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崇高的审美情操,这是人的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的方面,这是衡量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品德所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美术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美术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美术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鉴赏、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美术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如油画《父亲》,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美术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美术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美术教育与智能素质
人类的大脑,左右两边有着不同的分工。斯波利等人发现:一个人越是经常把两边的脑结合起来使用,每一半大脑因另一半闹的使用而获得的益处越多。而学习美术,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完成美术作品需要左右脑 一起工作。对于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大脑左边的功能包括逻辑思维、计算、排序和分析。大脑的右半边功能包括节奏感、想象、印象、色彩感、立体感等等。按照美国记忆专家托尼布赞的说法,“无论人受到过什么样的教育,人都具备上述各种有待释放出来的潜在本领”(摘自托尼布赞《记忆新法》)。科学家发现了人左右两边大脑同时开发,可以相互得益的规律。比如一幅美术作品,它既有完整的造型效果,又有严谨的逻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有着明确的阶段性、递进性和分析性,也就是说,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越能遵守、利用这些规律,越能把握造型的完美,也越能把握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越能灵活得运用这些规律,实现创造性的效果。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美术的爱好者,美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美术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美术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同时,训练学生“美术的眼睛”,能看懂美术,感受美术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文化学习成绩产生分化,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必然产生自卑心理,如若我们老师能以这些孩子身上挖掘艺术的潜质,进行培养,就有可能使其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
总之,中学的美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美术教育引入德、智、体、劳教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美术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
2、《美术概论》王宏建 袁宝林 主编
3、《西方画论辑要》杨身源 张弘昕 主编
第三篇: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词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
华德·加德勒看来,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个音乐家。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早在生存在母体内的胎儿时期,音乐就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成为联系胎儿与外界的纽带。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我们人类左脑掌管语言的发展,而右脑则掌管音乐。掌管音乐的右脑潜力很大,它不仅能储存很大一部分词汇、能阅读,还有很多高级功能。抓住以上两个特点,我设想:如果将音乐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效果会怎样呢?于是我尝试将音乐大量融入到英语的教学中,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看到了音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面谈谈我将音乐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一、听——在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倾听英语歌曲,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
音乐是无国界的,英文歌曲所具有的异域特色则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小班刚开学阶段,孩子的年龄偏小,常常有哭闹现象的出现。于是我们播放既简单又是孩子们很熟悉的英文歌曲,如《 Little Star》、《Birthday Song》。我们发现孩子立刻停止了哭闹,很用心地倾听起了歌曲。孩子很自然地对英语、英语歌曲有了一定的感知,对英语的学习建立起了初步的兴趣。
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不成熟,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幼儿期我们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兴趣的培养上,充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我们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播放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给他们听,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早晨入园的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午睡时的歌曲《rock a bye baby》,这些英文歌曲的曲调在幼儿平日玩的各种电动玩具中也会经常出现,幼儿是非常熟悉的。歌曲中有了不同于母语的歌词,那么他们就会因好奇而逐渐注意这些歌曲时,学习的愿望也就随之产生了,兴趣也就初步建立起来。
二、说——让孩子有节奏的说唱英语歌谣。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本身就对节奏很敏感也很感兴趣。有节奏的chat不仅让孩子对说唱英语歌谣感兴趣,同时还能掌握很多单词和句型。例如小班的chat:“Give me a banana.”孩子不仅能掌握apple、pear、banana等单词,还能掌握“Give me a…”和“Here you are”的句型。幼儿天性好动,在学习歌谣时常常以动作相伴,像在表演又像在玩游戏。此歌谣中,一个孩子在跟另一个孩子要各种水果“Give me a banana.”,一个人就给他“Here you are”。又例如中班的chat:“What’s this?”,孩子可以掌握cat等很多小动物的单词,还可以掌握句型“What’s this?”歌谣中有小动物的叫声,孩子特别感兴趣,边模仿动物叫声边表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唱——学唱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动静结合,增强趣味性。
唱歌是幼儿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歌曲优美的弦律清除了语言不通的障碍,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英语歌曲活动中,孩子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和其他表演,对歌曲歌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了初步的兴趣。如歌曲“It’s raining.”中,带领孩子在雨中玩一玩,孩子了解了歌词,也特别感兴趣。优美的歌曲配上动作,孩子们学到了句型:It’s raining.和其他很多单词与句型。诸如此类的歌曲还有很多,大班的“Listen to the animals”,孩子们把手放在耳朵旁做出听的样子,然后模仿各种动物走路的动作和声音,句型“Listen to the…”孩子们掌握得很牢。良好的兴趣使孩子们学得好,学得好孩子又对英语学习特别感兴趣,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英语。
四、玩——妙趣横生的英语音乐游戏,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自在,随意创作。在游戏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英语单词和句型,在用不同方式与周围幼儿交往的同时,又促进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Finger family”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游戏,当中有五个人物,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小宝宝,这些人物我分别请孩子来表演。整节课中孩子都很活跃,孩子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这首歌,还学会了5个手指的英语表达方法。回到家中仍饶有兴趣地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基于游戏的特点,我们将传统的故事、游戏、儿歌进行改编,服务于英语教学。我们将《老狼,老狼几点了》改编成《What’s the time Mr.Wolf?》(It’s one,two,three a’clock etc.)来练习关于时间的句型。将《小兔子乖乖》改编成“Rabbit baby.Rabbit baby.Open the door, Hurry up.Mommy comes back.”来练习日常用语。另外,像《抢椅子》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边唱《Apple I love you》英文歌边走,等歌曲结束时抢椅子……。
以上听、说、唱、玩,我在英语教学中并不将之成为独立,而是是相辅相成的,玩中有唱、说中有玩。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了音乐在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只要善于并合理利用,无疑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英语学习。
第四篇: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办法
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办法
摘要:学校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有效实施美育,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开展丰富的课外美育活动,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美育应与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相结合。
关键词:学校美育;素质教育;作用;实施办法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指出美育作用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表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美育的环节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学校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基地,学校美育因师资条件、环境设施的优势,效果较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更为显著。笔者本人也是一名学校美育工作者,所以这里想就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办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学校美育是美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精神调剂,一天到晚听人说教,或钻进书堆啃知识,难免乏味,而美育可使学生对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美育的特点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做到教态大方,语言准确凝练,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没有美育因素的呆板机械、毫无感情色彩和美感的说教,只能使学生厌倦和烦躁。所以,把握和渗透着美育因素的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2.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中形成的,又反过来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实践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直接规定着审美、立美的方向。审美观从结构上看,主要有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树立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正确评价客观对象的美丑及其审美价值;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做生活的主人,创造美好生活。
3.3.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包括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
美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激起对美的事物的爱好,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鉴别、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把握美存在的方式和程度,加深对美的感悟和理解,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同时,美育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因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美的”。没有想象和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审美感受。
审美创造能力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外界事物,创造新的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可使学生养成爱美的习惯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美化环境,美化生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4.4.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在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前面已经论述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想象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培养的想象力,将极大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就潜在着突破、提高、创新。
5.5.可以与德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美育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德育旨在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观念,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评价。而理智的肯定与否定总是以情感的爱憎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美”与“善”是重合的。所以,道德的教育必须借助美育特有的强烈感染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美育与体育分别是人的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以心灵的健康为目标,心灵的健康会促进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又是心灵健康的基础。
劳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们做一个热爱劳动并且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它必须使学习者产生审美共鸣,才能调动劳动积极性,参与劳动创造与实践。
可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
二、学校美育的实施办法 1.加强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进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重要途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艺术教育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开发潜能、展示个性、净化心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完善人格,这些,都是学校美育要达到的目的。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美术课,大多数高校也开始重视艺术课程的设置,开设了音乐欣赏、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课程,但是,有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只是流于形式,尤其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重压而将艺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或“小儿科”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使一些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也出现重艺术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智育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重视、改革艺术教育,使之真正起到推动美育建设的作用。
2.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艺术教育固然是美育中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但它不能等同于美育。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都可以用来进行美育。正如蔡元培所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并利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时刻注意以美育人。美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与德、智、体等其他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3.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还占较大比重,不少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音美课程,他们在体音美等方面的素质是不尽人意的;农村中学,兼职教师任音乐、美术课的情况也很普遍;即便在高校,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美育教学科研的教师是“半道出家”,这些,势必影响美育工作的效果。教育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任教师队伍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渠道扩充壮大美育师资队伍,如:吸收美育专业毕业生到校任教,聘请社会美育专家做学校兼职教师等,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校领导及每个教职工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自身的审美修养。
4.加强课外活动的美育。
美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美育,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作用,不能相互替代,课外活动的美育,是学校美育的十分丰富、活泼的部分,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已有相当的组织活动能力,兴趣爱好又广泛多样,不会满足于几门美育课程的学习,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场所来培养和施展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方面的才华。文学艺术方面的课外活动,对美育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应举办各种文艺讲座,举行文体艺术节等活动,还应引导学生组织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剧社等文艺社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巩固和加强课内美育的成果,而且还是课内美育的补充和延伸,有着课内美育难以起到的作用。5.使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
美育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充分认识道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应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和家庭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便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美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巩固学校美育工作及其成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文化艺术设施、团体及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总之,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学校美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总结探索学校美育的经验方法。如何更好地让青年学生沐浴着美育春风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道远。参考文献:
[1]欧阳周,顾建华,宋凡圣,美学新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谈教案设计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上好没一节课,就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观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文就如何设计教案提出了一些看法,包括明确目标、如何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做好总结及扩展、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并结合政治课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份教案加以说明。
关键词:教案;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决定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重性和纵深性,即:不仅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诸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要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多重性而言,通过课堂教学即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融德智体美等方面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意识品质。可以说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在应试教育中,有的教师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不结合学生实际,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设计问题不得当,启而不发,实际是启不得法,形成师生课堂不和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过主要是课没备好,教案没设计好。还有少数教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照着书本隔三拉四抄一些应付,讲课时根本不用。总之忽视了教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精心设计好一节课是教师达到教书育人能力培养的体现,也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开拓思维时对教师能力的发展。一节精心设计备好的课,学生听得入神,接受就快,效率自然就高,师生配合默契,双方都轻松满意,所以它是教师智慧高度集中的结晶,课堂时间短、任务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设计好教案,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吃透教材,深挖精髓
要想把课讲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驾驭教材,找准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并用巧妙的语言概括出来,深入浅出,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活,要想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反复阅读教材,尽力吃透教材,把所要讲的东西,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1、明确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德育、美育目标的实现。用实现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
2、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3、整体感知
把所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指出从整体上讲了哪些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讲围绕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的,在教师心目中有一个整体框架,在讲授时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二、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
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对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其重要作用。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方式。
2、活动安排。
3、活动目的。
三、恰当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成功的导入如同打开殿堂大门,引导学生竟相登堂入室,犹如拉开序幕,让学生一眼即睹精美的置景,犹似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设问,悬念导入法;资料介绍导入法;趣味导入法;利用实物导入法等。
2、新课讲授
做好课堂在新课讲授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要注意兴趣激发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要选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运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多媒体教学,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四、做好课堂总结,并扩展所学知识
总结,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把握重点、难点。
扩展所学知识,就是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
五、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作业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讲。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把握重点,排列有序,整齐美观,使学生容易记笔记,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以我校中专学生使用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本中的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例,谈如何设计教案,体现素质教育。
第六章第二节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一、明确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必要性。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
美育目标:
结合讲解中的对比材料,体会不同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不同的行为、心灵美,理解生活创造美。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决这一问题应以讲授为主,实例为辅,最后由学生对不正确的消费观进行课堂讨论,说明其危害性。
难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许多人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过去的事,现在生活好了,没有必要这样做。解决办法,可从两个方面,首先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其次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
围绕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正确合理消费的积极意义,主要从正确消费的内容、作用及要求上去把握本课内容。
a)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i.活动方式,讨论
ii.活动安排
收集正确和错误消费观的案例。
分析不同消费观的作用和危害。
总结。
iii.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及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b)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下列两则材料展示给学生。
某地有个青年农民,从4000元起家,成为拥有几亿资产的个体企业家。面对巨大财富,他并没有拿这些钱去买豪华汽车、吃山珍海味,而是用这些钱去发展生产、支援贫困地区。
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一高级饭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大款乙给的小费比自己多,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人搞起了撕钞票大赛。
提问:上面两种现象,哪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回答:青年农民值得学习,因为他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举例(略)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举例(略)
既然我们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消费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
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举例(略)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举例(课本第235页事例)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倡消费的科学性。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总结、扩展
总结。
扩展。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会不会抑制消费。
布置作业
i.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符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的有
1.中专生买手机
2.中专生用电脑
3.中专生出入高级饭店
4.中专生买名牌衣服
ii.辨析题
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消费消耗财富,因此要发展生产而降低消费。
板书设计
消费的重要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内容:适度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消费的科学性。
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