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式教案》。

第一篇:等式教案

等式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说出等式的意义。

2知道等量并会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3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4 能对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

2能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并写出等式。3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书写要求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都能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相等的数量关系呢?

二、引入新课:

(一)等式的意义 师:让我们来看看云岭小学组织五年级同学们清明节扫墓活动。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五年级共有55名学生,中巴车上有17人,大巴车上有38人。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模型

师:要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可以怎样表示? 生:可以用17表示。(师板书17人)

师: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吗? 同桌议一议。

生:我们还可以用(55-38)人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师板书:(55-38)人。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总人数-大巴车上的人数=中巴车上的人数。

师:请观察,(指板书)现在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可以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 同桌交流。抽生汇报。

生:中巴车上的人数可以用17人表示,还可以用(55-38)人表示。师:那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大小相等。师小结:一个量可以直接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量间接表示出来,这里的17人和(55-38)人都表示的是中巴车上的人数。

师:数学上把表示等量的数或式子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在17和(55-38)之间加上等号。(板书:添等号)提问:还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交流,抽学生说。(55=17+38,38=55-17等)

师:用字母a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用b表示大巴车上的人数,又可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呢?

生:抽学生说,师:写出等量关系。板书: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是等式。

试一试,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找出等式。出示课件 生:交流找出等式 并板书出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等式了吗? 生:知道

哪我们来看看是否掌握了呢?

出示题,判断下列哪些是等式?(题中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什么呢?不等式)

(二)等式有什么性质呢?

同学们知道天平称吗? 课件出示:天平,认识天平及天平原理。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

师:所以,可以用等式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a=b)探索性质1: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生:2a=b。

课件出示:天平的左边增加1个100g的物体,天平失去平衡。师:天平现在还是平衡的吗? 生:不是。

师:现在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生:不能找到。

师:怎样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生1:可以在天平的右边也放100g的东西,天平可能重新平衡。观察天平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能,2a+100=b+100)师:你发现了等式两边有什么变化? 生:都加100,仍是等式。

师:现在两边同时减100,天平平衡吗? 生: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师:你又能写出一个等式吗?(生:能,2a+100-100=b+100-100)师:观察三个等式你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 课件:出示等式性质1 探索性质2:

师:右边增加b后,天平平衡吗? 生:不平衡(右边质量是原来的2倍。)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生:左边也放原来的2倍,天平就平衡。生:右边增加后的质量是原来的2倍。

师:变化前和变化后,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可以把这两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教师板书:2a×2=b×2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如果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2倍,天平依然平衡。

师:如果同时扩大5倍、10倍、15倍呢?天平也平衡吗?猜一猜。生:肯定也平衡。

师: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只要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平衡。(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实验是“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让我想到了,假如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也会平衡吗?

课件出示: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也平衡。师:你发现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生1: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师:在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2: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

师:你提醒得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它将为我们后面“方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指导学生勾出书上第78页的结论,齐读。师:这个结论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等式性质简单应用

学生完成,抽学生说一说。课堂活动,根据时间情况安排。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或质疑?

1、等式意义

2、等式基本性质。

第二篇:会计等式 教案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试讲教案

会计等式

主讲: 严 超

重点:会计等式的表达式 难点: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会计基本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概念:是指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是对会计要素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经济关系所作的概括和科学的表达,是正确地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会计基本等式:

概念:是指企业的资产与权益之间所存在的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又叫会计恒等式。公式: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原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经营资金,它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的所有者投入的,叫所有者权益;另一个是由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叫负债;二者合称为权益。而经营资金的运用形态则表现为五类资产。而同一部分经营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其总额肯定相等,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此处可补充企业创建必须获得法定资本金,才能够成立为企业,因而必须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作用:该等式反映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二、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

(思路: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会计要素有六项,刚才介绍了三项要素之间的关系,那剩余的三项要素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等式关系呢?通过提示“利润”这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即可得出如下内容)

收入 — 费用 = 利润

(再次分析收入与费用的特性,得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利润(—亏损)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试讲教案

(过渡:刚才我们介绍了会计等式的组成内容,其中有一个等式还称之为会计恒等式,那么会计恒等式为何恒等呢?下面通过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类型,我们来观察恒等式的恒等表现。)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的类型:经济业务:即企业所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又叫会计事项。经济业务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四大类九小种: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①资产与负债同增;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①资产与负债同减;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资产内部一增一减。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权益内部一增一减。①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②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减少。③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④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经济业务类型举例:参考教材第17页的华美公司2008年1月份经济业务。

五、总结巩固: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式,而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因而了解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我们学习《基础会计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今后学习专业会计知识的基础,必须准确清晰地掌握。

六、布置作业: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有何影响?

七、板书内容: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基本等式)

三、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A、将两个等式合并:

(一)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资金到哪里去=资金从哪里来 用=利润]

B、由于“利润”可增加“所有者权益”, 资产 = 权益

变化为:

资产 =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净收益)

(会计扩展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C、将上面B中的第一个公式移项即成: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二、收入-费用=利润(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第三篇:等式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直接利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

1、会借助天平从直观角度认识等式的两条性质,同时还可以用具体的数字等式来验证。

2、使学生能直接利用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感觉到解简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 学习方式: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天平,砝码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在屏幕上显示问题)活动1:

问题1:什么叫等式?举例说明? 问题2:什么叫方程?方程是等式吗?

问题3:你能估算出方程8x949和方程的解吗?我们怎么解比较复杂一元一次方程? 师生行为:

教师展示问题1、2、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给予肯定或帮助。对结果给予解释并说明:

总结:1)用“=”表示数量之间等量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1+1=2,a+b=b+a;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方程。3)通过观察发现,方程的解是5.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等式 性质,推断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推进新课】 活动2:

问题1:在天平的秤盘里,放有质量相等的物体(或砝码),是天平保持平衡。实验1 第一步: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第二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2 第一步:把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2倍),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1第二步:把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例如),观

2察天平有什么变化? 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

你能用一些具体的数字等式验证你所得到的规律吗?

【师生行为】教师请同学按实验步骤,上讲台选取砝码并放到秤盘上。总结: 问题1: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乘(或除以)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问题2: 验证:

实验1规律用数字等式表示为: 如果1=1,那么1+1=1+1; 如果2=2,那么2-1=2-1; 实验2规律用数字等式表示为: 如果1=1,那么1313;

33如果3=3,那么;

22活动3 问题:同学们实验中发现等式的性质吗?等式我们用ab来表示,那么实验1的结果。怎样用式子来表示?(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师生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进行总结,对性质的理解应注意:(1)等式的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3)等式的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总结: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ab如果ab(c0),那么;

cc【应用举例】 活动4:

教科书第83页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x

分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 ”因此我们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问题1:怎么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变形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1)两边减7,得

x77267,于是

x19。

问题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问题3:

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解法和结果的形式; 【师生行为】学生讨论提出观点,师指导学生并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消除含未知数的式子中的常数项。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不为0)的数,把未知数的系数 化为1。一元一次方程解的结果形式为:xa。【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

(1)1公斤铁比1公斤棉花重。()(2)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ab(3)由ab,得;xx

()

3.利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布置作业】

习题3.1(3.,4.)【板书设计】

1(2)2-x3

43.1.2等式的性质

导入新课 例2

等式的基本性质 巩固练习

地位和作用:

地位: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7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位于“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前。

作用:方程是含未知数的等式,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本章不涉及方程的同解理论,而以等式的性质作为解方程的根据。本小节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活动1: 【设计意图】

问题1使学生明白一元一次方程也是等式。

问题2使学生认识到仅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有必要寻求方程的解法。活动2:

【设计意图】借助天平可以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直观理解。活动3 【设计意图】

性质是从实际实验引出的,这是说明性质的合理性。活动4: 【设计意图】

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并评价学生的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课外时间探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等式性质 教案1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2.1.2等式性质(2)(第二课时)

【知识技能】(1)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两次运用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4)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的能力.。【数学思考】(1)初步体会有条理的推理;

(2)经历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情感态度】(1)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解下列方程:(1)x+5=1.4;(2)

23x 32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①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② 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 探究新知: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0.6-x=2.4(2)1x54 3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① 要把方程0.6-x=2.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6,怎么去? ② 要把方程-x=1.8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6,得0.6-x-0.6=2.4-0.6 化简,得

-x=1.8 两边同乘-1,得l x=-1.8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两边加5,得 化简,得 1x5545 31x9 3两边同乘-3,得 x=27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3”?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米,根据题意,得

80×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化简,得

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间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x54的解吗? 3三.巩固新知:

1.课本P73练习(3)、(4)解答:(3)x=-4

(4)x4 52.补充练习:小刚带了18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5支单价为1.2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8本笔记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解: 设笔记本的单价为x元

根据圆珠笔和笔记本的钱的总和为18元,得方程 5×1.2+8x=18 化简,得 6+8x=18 两边减6,得6+8x-6=18-6 化简,得 8x=12 两边同除以8,得 x=1.5 答:笔记本的单价是每本1.5元。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评价和补充)

(1)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我有哪些收获?

(3)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1.课本P73习题2.1的4题

(答案:(1)x=33(2)x=8(3)x1(4)x=1)2.补充作业

1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①3+4x=13;②4x5

25(答案:①x ②x=-2)

23.P74第10题

【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现这一点.

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 器”,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 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

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五篇:等式的性质教案

等式的性质

授课教师 实验一中耿晓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请问,什么是等式?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三个式子是等式吗?(1)x-2=4(2)1+2=3(3)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等式的性质吧!

1、让学生能找出等式,分清等式的左边与右边。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2、结合天平的例子,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3、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归纳概括,得出性质。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总结规律,得出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的结果仍相等。

2、提出问题: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吗?

3、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说出式子,教师板书: 等式性质1:如果a=b 那么 a±c=b±c 等式性质2:如果a=b 那么 ac=bc 如果a=b(c≠0)那么

ab cc4、得出等式的性质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用具体的例子验证,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四)解释说明,学以致用。

1、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出示一组口答题,利用性质进行等式变形。

(1)从x=y能否得到x+5=y+5?为什么?(2)从x=y能否得到

xy = ?为什么? 99(3)从a+2=b+2能否得到a=b?为什么?(4)从-3a=-3b能否得到a=b?为什么?

2、例1,例2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利用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可照应开始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会等式性质的用途。例

1、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4=x-6 解:(1)两边减7,得x+7-7=26-7 于是 x=19(2)两边同时加上6,得-4+6=x-6+6 于是 x=2 练习

1、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巩固等式的性质1)(1)x-5=6(2)x+4=9(3)y+7=-1 例

2、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y=-1 35x20解:(1)两边同除以-5,得 55(1)-5x=20(2)于是 x=-4

y(2)两边同时乘3,得313

3于是 y=-3 练习

2、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巩固等式的性质2)(1)3y=-2(2)-0.3x=12(3)-

2y =12 7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等式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 x = a(a为常数)的形式。

3、通过巩固练习,全面检查本节所学的知识。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下载等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2.1等式基本性质教案

    《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3.1.2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明确了......

    等式的性质教案(合集5篇)

    等式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为解方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发现......

    等式性质4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教学 内 容 课本P3~4页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

    等式的性质

    课题等式的性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之后安排的一个课时,它又是为后面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做准备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案 孔令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

    等式与方程教案陈宝昌

    等式与方程 陈宝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等式;掌握方程的特征是什么;知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对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