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等式
幸福等式
幸福=n+1=生活。
幸福无处不在——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大儿子做了洗染店老板,小儿子做了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却天天为他们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雨伞卖不出„„
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宝贵的。其实,老太太是幸福的,雨天,小儿子生意兴隆;晴天,大儿子顾客盈门。这不就是一种令人满足、向往的生活吗?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幸福生活,便忽视了自己身边的幸福——
学习=幸福
学习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在汲取只是养分。或许有人觉得学习苦闷不堪,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就像是一个方程式,而学习就是未知数“x”。“学到老,活到老”,我们不知道“x”是多少,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解开它。可能是我们不懂解开它,可能是我们不想解开它。我们永远也离不开它,因为,学习给予我们养分,让我们浸泡在无限幸福之中。
助人=幸福
助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在奉献爱心。助人有时候会“吃亏”,甚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吃小亏,赚大便宜”。助人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幸福。
知足=幸福
知足是幸福的,因为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谓“知足者常乐”,懂得满足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生活=学习+助人+„„=幸福
生活与幸福本就是一个等式,生活源于点点幸福,幸福源于种种生活。只要用心呼吸,身旁的空气也充满幸福的味道。
旗峰中学初二:梦之彗星
第二篇:等式教案
等式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说出等式的意义。
2知道等量并会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3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4 能对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
2能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并写出等式。3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书写要求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都能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相等的数量关系呢?
二、引入新课:
(一)等式的意义 师:让我们来看看云岭小学组织五年级同学们清明节扫墓活动。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五年级共有55名学生,中巴车上有17人,大巴车上有38人。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模型
师:要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可以怎样表示? 生:可以用17表示。(师板书17人)
师: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吗? 同桌议一议。
生:我们还可以用(55-38)人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师板书:(55-38)人。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总人数-大巴车上的人数=中巴车上的人数。
师:请观察,(指板书)现在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可以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 同桌交流。抽生汇报。
生:中巴车上的人数可以用17人表示,还可以用(55-38)人表示。师:那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大小相等。师小结:一个量可以直接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量间接表示出来,这里的17人和(55-38)人都表示的是中巴车上的人数。
师:数学上把表示等量的数或式子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在17和(55-38)之间加上等号。(板书:添等号)提问:还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交流,抽学生说。(55=17+38,38=55-17等)
师:用字母a表示中巴车上的人数,用b表示大巴车上的人数,又可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呢?
生:抽学生说,师:写出等量关系。板书: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是等式。
试一试,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找出等式。出示课件 生:交流找出等式 并板书出来。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等式了吗? 生:知道
哪我们来看看是否掌握了呢?
出示题,判断下列哪些是等式?(题中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什么呢?不等式)
(二)等式有什么性质呢?
同学们知道天平称吗? 课件出示:天平,认识天平及天平原理。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
师:所以,可以用等式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a=b)探索性质1: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生:2a=b。
课件出示:天平的左边增加1个100g的物体,天平失去平衡。师:天平现在还是平衡的吗? 生:不是。
师:现在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生:不能找到。
师:怎样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生1:可以在天平的右边也放100g的东西,天平可能重新平衡。观察天平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能,2a+100=b+100)师:你发现了等式两边有什么变化? 生:都加100,仍是等式。
师:现在两边同时减100,天平平衡吗? 生: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师:你又能写出一个等式吗?(生:能,2a+100-100=b+100-100)师:观察三个等式你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 课件:出示等式性质1 探索性质2:
师:右边增加b后,天平平衡吗? 生:不平衡(右边质量是原来的2倍。)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生:左边也放原来的2倍,天平就平衡。生:右边增加后的质量是原来的2倍。
师:变化前和变化后,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可以把这两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教师板书:2a×2=b×2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如果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2倍,天平依然平衡。
师:如果同时扩大5倍、10倍、15倍呢?天平也平衡吗?猜一猜。生:肯定也平衡。
师: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只要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平衡。(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实验是“两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让我想到了,假如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也会平衡吗?
课件出示: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也平衡。师:你发现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生1: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师:在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2:除以的这个数不能为0。
师:你提醒得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它将为我们后面“方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指导学生勾出书上第78页的结论,齐读。师:这个结论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等式性质简单应用
学生完成,抽学生说一说。课堂活动,根据时间情况安排。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或质疑?
1、等式意义
2、等式基本性质。
第三篇: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为解方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发现规律,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运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应用等式的性质。
3、关键: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天平游戏中找规律、悟出等式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出示“等式”),你们都知道哪些等式? 师:这些等式有什么性质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等式的性质》。(出示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组织游戏活动,探索新知
1、游戏一:
师:请看,这是什么?(天平)
师:当天平的左边和右边保持平衡时,说明了什么?(左右两边重量相等)
师:除了“天平”,我还准备了2个200克的砝码,4个100克的砝码和2个50克的砝码。
师:现在,谁愿意上来帮我一个忙?(请2位同学,并分配其站立的位置及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左一右,我在中间,使用镊子取放砝码,轻拿轻放。)
师:游戏马上开始,孩子们仔细看:请你(左边的同学)把2个10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再请你(右边的同学)把1个20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边。
问:此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问:根据天平所示,我们可以写出一个怎样的式子?(100+100=200)
问:为什么左右两个式子可以用“=”呢?(因为天平平衡)(课件出示“平衡(相等))
2、游戏二:
师:真好!我们接着来玩游戏。(1)师:请你(左边的同学)把一个5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
问:这时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天平发生了倾斜,左边比右边重)
议一议:在不改变左边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使天平再一次平衡?
生: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个50克的砝码,这样天平两边就平衡了。
师:咱们试一试。请你(右边的同学)把一个50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边。结果怎样?(天平平衡了)(请两位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
师:此时天平的左边、右边分别怎么表示?左右两边该用什么符号?(左边:100+100+50,右边:200+50,因为平衡,所以用“=”)(出示:100+100+50=200+50)
师: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50,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同时加其它的数呢?试一试!
活动:
请同学们自己写一个等式,然后在该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一个相同的数,此时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练习,再比较100+100=200与100+100+50=200+50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即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师:在这个结论里,我们需要特别什么注意?(同时加,相同的数)
(2)自主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3、游戏三:
(1)师:我们再来玩一玩天平游戏。谁愿意再来帮我一个忙?(请另外两位同学)
师:请同学们看,天平的左边有两个100克的砝码,现在要使天平的左边在数量和重量上都增加一倍,可以怎么放砝码?(再放2个100克的砝码)
师:请你(左边的同学)在天平的左边再放2个100克的砝码。师:用算式怎么表示呢?((100+100)×2)
师:此时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天平发生了倾斜,左边比右边重)
议一议:在不改变左边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使天平再一次保持平衡?
生: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这样天平两边就保持平衡了。师:请你(右边的同学)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结果怎样?(天平平衡了)(请两位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
师:此时天平的右边怎么表示?左右两边该用什么符号?(右边:200×2,因为平衡,所以用“=”)(出示:(100+100)×2=200×2)
师: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2,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同时乘其它的数呢?试一试!
活动:
请同学们自己写一个等式,然后在该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此时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与练习,再请同学们比较100+100=200与(100+100)×2=200×2,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即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自主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4、小结等式的性质:(读一遍,并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5、游戏四: 师:刚才我们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都是使用的具体数量,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知道具体的数量,此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字母)
师:对。现在我这里有一些砝码,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确切重量了,但我们知道这两个砝码(出示两个砝码)的重量是相等的,假设它们的重量是(a)克,这个砝码(出示另一个砝码)的重量是(b)克,我们把它们像这样(左边放2个a克的砝码,左边放1个b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两边,你们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
师:根据天平所示,可以写出一个怎样的式子?(2a=b)师:我这里还有两个砝码,也不知道它们的确切重量,但它们的重量也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c)克表示它们的重量。
师:现在我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别放一个c克的砝码,天边左右两边怎样?(平衡)
师:此时天平的左边、右边分别怎么表示?左右两边该用什么符号?(左边:2a+c,右边:b+c,因为平衡,所以用“=”)(出示:2a+c=b+c)
(注:不一定用a、b、c表示,根据同学们的回答选择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重量。)
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不管是具体数量的等式还是含有字母的等式,它们都满足等式的性质。
同桌再相互说说等式的性质。
三、组织课堂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明白《等式的性质》了吗?现在我要考考你们。1、4个判断题:
(1)因为5+5=10,所以(5+5)+2=10+3。()(2)如果5x=10,则5x+5=10-5。()
(3)如果a=b,则a乘3,b扩大2倍,等式仍然成立。()(4)如果a=b,则a乘3,b除以3,等式仍然成立。()
2、根据等式性质填空:即书91页例2后的两个试一试
3、根据等式性质填空:即练习十八的4、5题。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练习,孩子们对《等式的性质》已经掌握,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
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师:学习《等式的性质》,其实也是为我们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八4——5题未完成部分。
第四篇:等式性质4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4)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通过分类、比较、转化等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教学难点:会解形如ax±b=c这类方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操作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引新。
1.观察信息,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解答。2.解方程
12x=96 x÷40=14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回顾信息 解决问题
(1)介绍东北虎有关信息(信息窗1)(2)提出问题
学生读取有关东北虎的有关信息。
学生提出: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2.思考交流 探究方法
(1)方程形式类比,引导知识迁移
提问: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2)运用转化思想,尝试解决新知。
提问: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板书解方程书写格式)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方程。
在交流中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3)检验方程结果,明确方程解法
X=300是方程的解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方程。
把x=300代入原方程 板书检验格式
小结: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 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再求出 得多少。3.补充练习
根据刚才学过的方法,求出下面方程的解。1.2x-1.4=8.2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ax±b=c这类形式方程的解法。1.解方程
2+4x=3.6 8x+2=4.4 3x+1.5=6 2.5+10x=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方程? 提示学生注意检验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课本69页自主练习第8题,先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滇金丝猴体长约为80厘米,它的体长比间蜂猴的3倍多5厘米,间蜂猴的体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4)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解:设2003年繁育基地有东北虎x只。
3x+100=1000 3x+100-100=1000-100 3x=900 3x÷3=900÷3 X=300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探究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的这一类方程题,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敢肯定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我又对他们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自己做的对不对呢?让学生自己经济进行验算。经过验算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那个尝到了探
第五篇: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教学
内 容 课本P3~4页例
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三维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归纳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资源 天平、挂图、小黑板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2分钟)
1.判断下列各题,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9-X=4 20+30=50 3+X>8 y-17=43 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5分钟)
1.学习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2.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全班交流。
3.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2分钟)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一人板演)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3.“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选择两题(加法方程与减法方程各一个)和同桌相互说说检验过程,反馈计算情况。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0分钟)1.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同桌交流。
2.做练习一第5题。要求选择加法方程与减法方程各一个,自己说说检验过程。3.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独立思考,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板块一】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方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等适合方程有关的知识。3.揭示课题:等式的性质。【板块二】
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2.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3.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意思列出方程吗?怎样求出方程中X的值呢?(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解答)教师小结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强调书写的格式。(要写解)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板块三】
1.教师巡视,关注书写过程。
2.请学生说说填写的依据后提问:为什么“+25”与“-18”?加减号允许写错吗?可以填其他数吗? 【板块四】
1.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2.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吗?谁来说一说?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方程》中的“等式的性质
(二)”。昨天已经利用休息时间研读了教师参考书,对教案进行了二次备课,也理清了教学程序。由于在讲解“等式的性质
(一)”时,给学生观察讨论汇报的时间不够,造成在解方程时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所以决定:今天在教学例5时,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去交流。
1、复习部分:
提问:“前面我们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知道了等式的性质,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谁还记得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后面坐着听课的老师,学生有点紧张,只敢在下面小声地说。便找了平时比较好的学生说,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学生补充,同时出示性质。
反思:一直以来,任教我班的是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平时教学成效也比较好,被听课的机会比较少,平时我和班主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学生较一些班级学生,语数课堂上比较规矩,胆小。这样,学生对有教师听课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教师的情绪也比较平淡,没有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使得前半部分的课堂有点沉闷,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也比较少。由此可知:教师进入课堂就要立刻调动自己的情绪,使学生有轻松活泼的感觉,学生才会调动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忘记身后听课的教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也才会有活力。
2、导入部分:
提问:“如果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时这个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还是等式吗?”
学生有说能,有说不能,要求学生猜测。效果不理想,有学生受预习的影响,写出一个方程,然后在解方程;有一个学生写了:“3×9=27,3×9÷9=27÷9”通过比较发现,等式仍然成立。
反思: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猜测的教学方法,因为平时训练的少,教师突然放手,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思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包办现象,学生还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掌握新知,巩固新知,然后学会解题。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加强。
3、新授部分:
分别出示例5的天平图,让学生看着图去列等式,四幅图出示完毕后,让学生观察等式,讨论交流“有什么发现?”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学生打愣,立刻引导:“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是怎样变化的?”由天平图的变化引导到等式的变化,再用文字叙述:“等式两边同时乘2,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继续引导:“如果等式两边同时乘
5、乘
7、乘10等等,所得结果还是等式吗?”学生认同,提问:“该怎样说就可以包括所有乘数?”学生总结出:“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结合三、四幅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总结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要求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提问:“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提出:“加上‘这也是等式的性质’”。教师加上。继续问:“还有需要补充的吗?”片刻有学生说:“这个数应该不能为0。”“为什么?”“比如x×0=0,就不可以。”有学生抗议:“x可以和0相乘。”教师说明:“x可以和0相乘,等于0。”写出x×0=0,提问:“根据等式的性质,怎样使左边只剩下x?”学生回答:“等式两边同时除以0。”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x×0÷0=0÷0”,提问:“看着这个等式有想法吗?”终于有学生提出:“不可以这样写,因为0不能做除数。”完整等式的性质
(二),板书课题。
反思:在例5教学时,应该在出现前两幅图和等式后,让学生结合图观察,由天平的变化再引导到等式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时,分别出示图,让学生列出所有等式后再观察发现,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哪两个等式是相关联的。从这里可以反映出,我们班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待培养,加强。同时也提醒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层次,有坡度,使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有目标,一步一个台阶,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愣神时,及时将问题简单清晰化是明智的。
例5的教学中,没有挂图和多媒体,只靠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的简单的天平图来引导观察,显得不合适。首先耽误了时间,其次,由于四幅图没法按照书上那样的顺序排列,造成学生观察时的无目的性。由此可以看出,挂图或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清晰,有条理,有层次。自然也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4、巩固部分:
练习二第1题:“先说说下列方程怎样解,再解方程。”要求学生只说不解。在指名说:“2.1x=8.4”时,被指的是一位平时接受比较慢、成绩偏下的学生。学生吞吞吐吐半天说出:“2.1x÷x=8.4÷2.1”。学生嘘声一片,教师将算式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评议。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错的。”请学生找出错在什么地方。学生指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不是同一个数。教师指出,解方程时,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数应该是同一个数,一个具体的数,而不是未知数。
反思:这个现象在含加法的方程中也出现过,如:75+x=150,有学生写:75+x-x=150—75,x=75。分析原因在于:教学中的例题,多数是X在运算符号的前面,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左边只剩下X时,都是左边加几,等式两边就同时减几,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只看左边运算符号后面的数,说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不透彻,解方程时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真正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薄弱。
解决方法:当学生看到75+X不知所措时,请学生结合加法交换律,将75+X想成X+75=150,再按照解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同样,2.1X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看作X×2.1=8.4后再解方程,对这个别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5、作业反馈:
今天的课堂作业是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练习二的第1、3题。由于时间有限,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除个别计算错误外,没有出现过程中的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练习时,教师不在身边,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是独立完成的。所以,不能说,今天的效果是很好的。只有通过下次课堂上完成补充习题才能看出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