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时间:2019-05-15 05: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一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被当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于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变成了一个没有条理的“万宝囊”,内容杂乱无序,看不出学生的成长轨迹,起不到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且人为地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教师和学生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起不到前进的激励作用。有的老师戏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垃圾袋”。

1.成长袋中收集的学生作品杂乱无章,各种材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只为收集而“收集”,使得成长袋中的信息难以完整分析学生的能力等。

2.收集的内容不够全面。出现学生收集材料过于随意,毫无目的,全凭自己兴趣。以致反映学生情况的信息内容过于片面。

3.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等。有的教师制作学生档案袋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没有悉心收集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而是抱着应付的思想往档案袋里塞进一些资料了事。

那么如何来改进成长记录袋呢?成长袋中应该装些什么内容才能摆脱“垃圾袋”的困境呢?现我就目前学生“成长记录袋”存在的问题、创建原则谈谈本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形式的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成长的足迹:

目的:让学生从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用来展示能反映学生成长的项目或最佳作品等,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作文、书法作品、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虽然这块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还是能较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书法好的同学书法作品居多,美术好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多于其它的内容,喜欢看书的同学资料卡做得多、特别漂亮……

总之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二、优缺点卡

目的: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和发展的方向。从而使成长袋帮助学生不断确立发展性目标。我把“优缺点卡”设计成两个板块。分别为“我真棒”和“我能改”。要想很好地应用这一栏目,我利用每周班会课的课前五分钟引导“同桌”充分思考。因为同桌之间相互了解是比较深的,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一举一动都在同桌的眼中。

1、让同桌发自真心地给自己找优点。当听到同桌真心的赞扬时,学生一定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他们会无比自豪地在“我真棒”这一栏中写下:(1)我认真完成作业,我真棒。(2)我乐于助人,我真棒。(3)我上课时,积极发言发言,我真棒。(4)我热爱劳动,我真棒。……

2、让同桌善意地给自己找不足。“当局者迷”这一板块除了学生自省外,让同桌以“我认为你怎么样就更好了……”为主线善意地给自己提出缺点。听后让学生虚心地写下:(1)我上课不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我能改。(2)我有骄傲情绪,我能改。(3)我在小组讨论时没和组员配合好,我能改。

应用此表,能使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正视伙伴。待期末反思时,看看优点是不是越来越多,缺点是不是越来越少,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

三、畅所欲言

目的:让学生、老师、家长都能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在“畅所欲言”这一栏目中我设计了“老师我想对你说”、“爸妈我想对你说”、“老师的话”、“父母的话”这四个板块。在各自的板块中老师用淳朴的话语谆谆教导。如:每次看到你高举的小手,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若能再大胆一点发言,老师一定会为你欢呼的……父母用鼓励的话语寄托期望。如:爸、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会让爸、妈失望的……同学们用率真的语言,表达心声。如:老师,作业能否少布置点;爸、妈要是没有家庭作业那该多好啊……

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让成长记录帮助实现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间沟通与交流,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四.收获园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栏目。也是学生最珍视的本子。课改年段的老师都不忘采取学生喜欢的各种方式来鼓励他们。如为鼓励学生多积累、多发言、会倾听、会思考班里可以开设金钥匙、金话筒、金耳朵、智慧星等奖项。让学生们把这些获奖标志都粘贴在“收获园”里。因为有了这样的存档,学生们都会如获至宝地保存着。它有效地记载了学生自己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成长、进步的足迹一览无遗。

“收获园”中还可以有学生的荣誉证书、各级各类竞赛中的获奖证书或证明及作品、参加现场表演及颁奖照片、好人好事方面(捐款、学雷锋活动等)活动照片等。

五、学海拾贝

目的: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积累、学会搜集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学生已经有了从各渠道获得信息的条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课外阅读、看电视、上街、收集商标等渠道认得的字词,看到的优美句子,读到的精彩片段粘贴或摘抄在“学海拾贝”中。同时,我在教学有的课文时特别注意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课上完后,我就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等,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采”到“学海拾贝”中。有了“学海拾贝”学习中的所有精彩都不会再错过。

六.自我评价、总结

目的:学生在总结整理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进步、成功,建立自信,同时学会了反思自己、激励自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明确了目标,产生了动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激励。因此,应定期让学生自我总结。如:期末让学生就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等情况做总结。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跟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要确立什么样的新目标,需要谁的帮助,用“悄悄话”写下来——可以写给自己,也可以写给老师、家长、同学。

第二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我省中小学各学科优质资源,本着基础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尽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结合全省教学实际,竭力编写了这套《新课标课程基础训练》丛书,充分发挥教学专业研究单位的职能,为全省教学改革正确导向、为全省教学服好务。

英语依据学科特点,从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单元为单位,按课时编写。每单元从学习目标到学习过程、学习自检、学习拓展直至学习自评逐步展开,对学习过程给予全方位的同步指导。

学习目标以列表的形式,对每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切实全面打好基础。

学习边程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每课时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板块。

课前预习由内容、提示、要求和疑难四部分构成预习的全过程,辅导学生自学教材、试做课本上部分练习、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形成有效的自学策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课中学习要求学生带着自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认真听课、释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节约篇幅,这部分文字内容在本册中不再出现,请同学们牢记在心,高效参与各课时的“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一般由两至三道大题组成,前面一至二大题重点检查学生掌握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的情况,属于形成性巩固练习。最后一道题全套丛书一致,冠以“课外阅读,贵在坚持”,即要求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坚持每课时课外阅读5分钟,阅读材料可以是来自相关报纸杂志的时文,也可以是难易相当的阅读丛书,引导学生平时尽量多读英语文章、多听英语广播.少看枯燥的词汇、语法讲解,少做形式呆板的重复练习。这是因为: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是尽快形成语感。形成语感既是学好英语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唯有多读、多听,才能形成语感;反之,看再多的词汇、语法讲解,做再多的练习也是形不成语感的,只会让你觉得英语越学越难学。与其要求学生匆忙地看如此之多粗制滥造的词汇、语法讲解.死记硬背数不清的条条框框,不如尽早建议学生买一本权威的中级英汉双解词、典,方便随时查阅.养成查字典这一英语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阅读英语原文的能力、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自植 紧密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和新颖性较强的形成性评价试卷。此外,每册还编有具有相同特点、且与全省中考考标要求相吻合的终结性评价期中和期末试卷各一套。

学习拓展与“贵在坚持”试题所倡导的理念一致,突出学科特色,全套丛书每册均连载了同一篇有教育性、启发性的现代动漫长篇故事,每单元一个片段,旨在尽可能增加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尽快形成英语语感。

第三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小学教师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培训者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都希望能在每次的培训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老师们最不喜欢的纯传统、理论性的培训,而那些能帮助参培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者才最受欢迎。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因为老师们的实践经验还行,但理论指导不够,需要较高的理论来支撑,做引领。但是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讲得不亦乐乎,受训者听得云里雾里,或者是当时听得热血澎湃,激动不已,回去后还是按原来的模式进行,根本就没有促进和提高。真正受欢迎的培训就是两个相结合,既对教师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培训。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培训。培训承办单位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的工作难点和下一步工作的需求点,要从教师的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成长需要,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真正成为教师“我想学”、“我要学”的培训。

三、方式灵活、互动的培训。建议改单一的“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培训为“对话型”、“互动型”的新型培训模式。建立起培训者与参训者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的“师生”关系。

四、与教研实践有效结合的培训。教师培训使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成为可能,但还必须经过教育研究实践的锻炼。所以,多组织一些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多种类型的研讨课,或者让参训教师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材料

(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9月18日

地点:多功能会议室

主讲人:王海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为了使大家对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及策略有个基本了解和认识,现将对美国有效教学研究专家杰里•布罗非的《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中主要内容转录于此,以飨有志于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同道朋友。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本文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回答了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包括了支持有效教学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等问题。无论从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本假设:第一、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谓最优化教学肯定是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第二、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是随着学习能力及其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教学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域,学生即使单凭自身力量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应对自如。原理一: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

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总是洋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它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成效最佳;为创造和谐一致、富有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与人为善、情绪稳定、真诚可信和认真负责的品质,既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主体来对待,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原理二:学习的机会

如果教学时间能充分用于课程学习,课堂管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就能提高学习的成效。学习机会原理关心的是:如何将学习时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用在与课程有关的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总是尽可能的把教学时间花费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他们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强,按时上下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转换紧凑,并要求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作业的布置具有最佳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原理三:课程一致性

课程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有机的整合为一体,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案。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东西的手段,为他们将来承担社会角色、发挥个人潜能打好基础。课程目标体现在各种学习的结果上,如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基本素养,这些都是社会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围绕课程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促成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体现学科之间内在一致、结构清晰、联系紧密和便于应用的特点。

原理四:建立学习定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初步的结构来帮助学生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提示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得他们做好学习准备,实现学习定向。导入的具体方式有:说明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出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告知学习活动所要求的反应类型等等。在导入新课前,教师通过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明确学习的价值或应用前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或要求还可以是:关注具体的学习目标、概略介绍内容要点或主要步骤、预先检测将要学习的要点、事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等。原理五:连贯一致的内容

研究表明,围绕着基本观点,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和保持的效果好,且便于应用。教师应该清楚的讲解,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说明和给予示范时,有效的教师表现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排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明确、一致的特点。教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采取小步循序渐进,运用节奏、手势和其他口头交流的技巧来帮助学生理解;尽力避免笼统、含糊的用语和东拉西扯的讲解;教学结束前,要复习要点,再次强调基本概念,布置相关的问题和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教材内容以及在新的情境中如何加以应用等等。原理六:深入细致的对话讨论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教师运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处理和思考内容,理清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观点的启示,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并运用所学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或实现较高层次的迁移。

精心设计提问的先后序列,以系统有序的方式来展开内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并在对话讨论中彼此分享各种认识。

通常,最初的课堂对话讨论可能是问答式的,随后,会逐渐转向生生、师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不同见解的提出。原理七:练习与应用活动

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机会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的东西,并需要得到如何改进的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练习是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达到应用自如,而不是仅仅依靠试误的方式来学习。要让练习取得成效,不仅要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而且也要及时得到反馈: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者肯定的赞赏,帮助学生依据目标明确其进步程度,了解并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原理八:支持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所提供的一切帮助,都要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教师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充分多样、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忱,使学生经历一种意义学习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无休止的机械重复。

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精心选择内容、课堂呈现和监控调节。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活动中要提供指导和反馈,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全班进行反思总结。

教师还要评估学生学习的质量,当学业表现不够理想时,教师就要提供补救教学和相应练习,以便使其达标。大多数情况下,作业只有经过老师的讲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理九:学习策略指导

教师应该向学生示范和指导各种学习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研究表明,作为学习策略的各种技能,只有经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并促成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以后,才会真正被学生掌握并取得实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命题性知识(做什么的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如何去做)和条件性知识(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做)。策略教学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尤为必要,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学科领域的策略外,教师还应该示范和指导学生一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如“复诵策略”(通过重复加深记忆)、“精细加工策略”(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内容并且将他们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组织策略”(梳理内容、理清结构和加深记忆)、“理解监控策略”(努力运用适当的策略帮助理解,确保其达成学习目标,必要时加以调整)和“情感调节策略”(维持注意力、专心致志,尽量减少焦虑和失败的忧虑)等。原理十: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具体任务的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开发学生认知和元认知潜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事先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向学生示范如何认真倾听、分享体会、吸收别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建设性的处理分歧等。原理十一:聚焦学习目标的评估

教师要采用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业的进展情况。有效的教师运用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自己如何改进教学,并不全是为了给学生定等打分,他要兼顾各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评估看成是一项连续不断的工作,同时也是单元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评价结果,教师要仔细分析,看看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是否有错误的地方需要纠正,课程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包括评估本身是否还需要完善等。

原理十二:成就期望

优秀的学校常常体现出强有力的教学领导,追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教师对学生有能力取得好成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学生取得优良成绩往往同教师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分不开。这些教师坚信:学生是有能力学习的,教师也有责任、有能力教好。教师对学生学习效能所抱有的期望,一方面会对教师自身所作的努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学生的期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这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持有的基本信念,应该在教学中努力贯彻。在进行个别辅导和提供反馈时,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而不是拿他与别人做比较,或者只看他在班级的成绩位次。教学评价关键的作用是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这些教学原理带有普遍适用性,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材料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时间:10月16日

地点:多功能会议室

主讲人:王海旭

(一)教学基本功——外在标准

1、语言标准:一是要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语速适当;二是课堂指令明确:教师的指令不宜过多,不可轻易地发指令,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减少课堂废话,避免过多的课堂指令,减少插话式的课堂指令。指令发出后要亲自检查落实,并给予个别或全班性的评价。三是讲课生动,风趣幽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标准: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清楚醒目,简明实用。

3、教态标准: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4、技术标准: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运用直观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并进行熟练演示和操作。

5、生成标准: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不固守预设教案,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二)教学内容处理——内在标准

1、整合优化教材:落实课改精神,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课标统领教材,用教材教好课标。不拘泥于教材,能够围绕课标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

2、内容化繁为简:高效课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节课重点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一节课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定是一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课。

(三)教学方法运用——核心标准

1、面向全体:要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2、民主和谐:教师教学民主,和蔼可亲,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教师赏识学生,能及时给学生肯定与鼓励,能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以学定教,能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

3、创设情景:能够广泛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4、问题导学:教师讲课不“满堂灌”,能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积极性,并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

5、学生主体:最生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助。高效的课堂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员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

6、当堂巩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注重学生的口头反映,更注重学生的笔头落实。

四、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

1、加强自我反思,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定位好自己的教学生涯,不甘平庸,追求超越。有专家指出: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事物,二流的教师善于教学积累,一流的教师勤于教学思考!老师们不能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否则,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结合高效课堂的标准,每位老师课前要反思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第四个问题: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凡是在课堂上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教学过程中要“重理解”必先“精解释”,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就没有重点可言了。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活,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深入浅出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其中,深入是门槛,浅出是境界。高水平的老师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低水平的老师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3、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处理教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单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这类型教师的特点是:完全抛开《课程标准》来备课;完全按教材的体系来设计讲课线索;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来一字一句地进行讲授,并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这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太深,基本上还停留在课改前“教教材”的认识水平。很多教师总是埋怨教材的容量太大,讲课时间不够,其根源就在于仍死守着旧的教材观,没有改变旧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其实,现行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不是教师必讲、学生必学的。第二个层次,依据课标要求来使用教材。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标精神,根据课标的要求来钻研教材,由此而能够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难点。基本符合课改的理念。

第三个层次:依据课改理念来整合教材。该层次教师的特点是:能够正确把握课改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标,整合教材,能够很好地体现课改的理念。本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交还给中学教师。教师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自由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积累资源、科学评价。

4、降低教学起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有些教师上课时喜欢听部分优秀学生的课堂回声,只要有学生回应教师就满足,而不管这些课堂回声是来自多数学生还是少数学生,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有的教师满足于全体学生齐声回答,只要听到正确答案,就放心地讲下去;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制定个别学生回答,实际上就剥夺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思考权。在貌似活跃的师生对答中,有许多时候是少数学生替代了全体学生。我们的建议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后,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先独立思考,或把思考的要点写出来,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大增加。

5、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的思维含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这是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转变的需要。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一是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二是生活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挑战性: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四是适度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

6、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情境创设: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要改变过去教学内容繁难偏旧、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生活化。这个变化在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中已经变现得淋漓尽致!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就是我们日常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广泛地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对于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融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

7、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高水平的教师是让学生使劲学,而低水平的老师则是自己使劲教!教师自己使劲教的表现是: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只会教学生“学会“,不会教学生“会学”!教师每节课拼命地一讲到底,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甚至不惜拖堂,课堂教学从启发式变成自问自答式,从双向互动变成单向传递,从课堂教学变成专家讲座。这样的课堂也就逐渐变为教师的一言堂、表演场、演讲坛。课堂教学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有专家尖锐地批判:教师如果一个人霸占过多的课堂时间来表演,应当向学生道歉才对!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有“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之分。现有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合作下和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只有立足于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才会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仔细区分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点拨。要坚持这样的原则: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属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这里给大家介绍潍坊市“三个步骤、四个环节”的高效课堂结构和流程,供大家参考。“三个步骤”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

(1)课前延伸:要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其具体流程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简点拨做准备。

(2)课内探究: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明确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巩固提高等。具体流程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提出的质疑:教师真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疑难的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提升: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指导阅读性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四个环节”是指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合作小组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追求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巩固检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选精编题目,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并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作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大体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8、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过关原则

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是区分新旧教学观的重要标志。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这些教学的规律的有效性。《邹平一中实训读本》选取了这几所学校的教学改革材料,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改革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先阅读、先思考、先动手、先交流,后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讲授的过程。先学后教有两次层含义:一是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二是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要解决好学生先学的问题,就必须搞好前边所讲的“课前延伸”。

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加强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的最佳方式就是当堂过关。“当堂过关“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必须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实现于课堂;二是全体学生都实现了真正的当堂过关。当前,课时减少了,但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无疑是衡量和评价课堂的硬道理!实现当堂训练有几条途径:一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二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三是保证时间。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在课堂,高效课堂是教育改革的生命线。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发现的眼睛,教师需要自我反思,需要同伴互助,更需要理论的引领。一个教师要想成为名师,或许需要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把自己的课堂打造为高效课堂,则人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

材料

(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11月13日

地点:多功能会议室

主讲人:王海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材料

(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12月11日

地点:多功能会议室

主讲人:王海旭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

第五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走入学校课堂。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沪教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内容编排有利于实施个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重视生活实际、有开阔视野的“拓展视野”、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当然,第一次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者、学者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也自然会引起长期使用“大纲体系”教材的教师存在较为难以适应的变化。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新

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关于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为课程改革重点,并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生活、社会、科学”才是课程的范围。因此,新课程的教材编排比较注重学生的一面,而对学校管理(如实验室管理等)、教师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操作技能)这一面少了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教材的这种编排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材安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着矛盾,而且不少内容在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怕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讲多了很难给机会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教材分为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更是为难了我们师生,九年级马上面对的就是中考,如今中考复习都是在赶进度抢时间,这样更是加剧了矛盾,在教学中造成了前松后紧,是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二、关于教法

1.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实施后,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新的理念的框架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要注意,不能简单的理解“自主”将课堂一味地按学生意愿“开放”,缺乏相应的设计和目的,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认为课堂热闹了,活跃了就是实现了新课程,让课堂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舞台,这实质是对自主学习的误解。更不能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看书、思考和讨论。实践证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一

定有所思、有所得。

我们要以“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为理念。新课程重视这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但绝不能把交流、讨论等课堂活动只表现在形式上,认为只要课堂热闹了,学生交流、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才会跃跃欲试,此时讨论、合作才有意义;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发生争论时,交流才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合作、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合作意识,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2.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就实际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不可相互替代。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笔者见闻“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的教学设计,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交流。实质上,对于这么深奥的难以感受的知识,学生有什么东西可讨论的呢?有什么话好讲呢?因此,不能一味的探究,不恰当、不必要的探究,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

培养有害无益。

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学习是难以观察、探究的。此时运用合理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更为有效。但在学生接受学习时,教师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绝不能机械地灌输。要合理把握两种

学习方式,使其达到动态的、和谐的统一。

3.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探究情景:教师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评价。课堂活动结束,老师常问:这节课内容懂不懂?还有什么问题吗?当学生没有问题时,老师就开心了,满意了。将课堂演变成了“问题解决中心”。实践证明,好奇与兴趣是学生的最大优点。一个成功的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让学生每天都能带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如讲“乳化作用”时,让学生研究各品牌洗涤剂的乳化能力或研究它们与温度的关系探究完“钢铁生锈的条件”时布置学生研究铜生锈的条件;;讲完“金属与矿物”后,让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人类先用青铜器后才用铁器、为什么路易十四用铝制酒器而大臣们却用银制的?总之,一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可持续探究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热情。我认为,如果没有给学生留下可持续探究问题,则这节课不能说是成功的。

三、关于多媒体

新课程要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了新的前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使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得使用多媒体,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算得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不敢否认多媒体的重要性,但要合理、恰当地使用。如有些老师用精美的课件模拟代替学生实验,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探究。曾听过以老师讲“钢铁生锈的条件”一课,由于该实验时间较长而他没有提前几天叫学生做好实验,因此,采用了动画来演示各组实验,用精彩的动画表示出各组试管中存在的介质及现象,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果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精美的动画上了,反而对该实验缺乏体验。更有甚者,使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利用多媒体一味的增大课堂容量,这些实质上都是“现代化”的灌输。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更替代不了学生自我体验和师生互动及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媒体的配合使用,“因材施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如:模拟再现“ 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电解水过程中微粒的变化过程”、“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微粒形式)”、“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等难以观察、体验、更难以实验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就易于

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关于评价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重视过程和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不少教育人员推行“表扬式”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其积极参与。一时间表扬成了一种老师最廉价的教育“武器”,在课堂上经常听到“回答得很好”、“不错、很聪明”、“能想到这一点值得表扬”的表扬的声音。也有些老师则对学生的肤浅的回答一律以微笑视之,不敢“妄自评论”,这样的评价一味的注重形式(其实初三的学生完全能够区分不同场景中“表扬”的含义),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批评与表扬式传统教育的精髓,合理使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生个性差异,把握分寸,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动力。

要深化课程改革,评价的改革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试的改革。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就如何评价老师,老师就如何评价学生,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落实的程度。当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时候,课程改革只能是形式主义,难以进行实质性变革。特别是化学,九年级才开设,直接面对中考,时间更紧迫,“任务”更重大,还有什么心思去思考新课程呢?为实现新课程改革,化学考试方案必须尽早改革,笔者认为可尝试如下改革:笔试(可开卷,占50%)、化学学习档案(30%)、实验操作能

力(20%)。更重要的是弱化中考的选拔功能。

总之,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会不断发展、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只要我们切实将课改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我们会享受到化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喜悦的。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和体会,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下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合集5篇)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教育管理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面临素质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5篇可选)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

    随着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

    随着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社区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是时代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这次的调研对象为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成熟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成熟,带有GPS接收机的种种组合式陆用导航系统又在 不断涌现。GPS系统能提供高精度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但是GPS接收机抗干 扰性较差,易受接收“窗口”和地形......

    话说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

    话说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天庭在“三定”方案的基础上,将对各局进行机构改革,按玉帝的精神,西天取经局(简称西经局)超编一人,必须下岗。这使得局长唐僧烦透了脑筋,都是护(扶)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建立一只强有力的专业支持网络,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购物的优势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逛“网市”,并且随着我国GDP不断增长,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人们的消费理念的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