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形成,各个领域的体制创新被进一步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是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组织保证。实行竞争上岗,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具有突破性意义。对此,各级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这次市级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中来。
首先,实行竞争上岗,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革势在必行。实行竞争上岗是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新机制的重要举措,可以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坚持群众公论原则,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是中央的统一规定和部署。近年来,中央、省和南通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这次机构改革,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原则上都应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人选。”这是对机关中层干部的明确要求。在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规定,这次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下发《通州市市级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实施细则(试行)》,这是我们开展竞争上岗的重要政策依据。这几年,市委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在党政机关干部任用上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早在1987年,我市就以竞争的方式,公开选拔了市外经委主任、部分乡镇分管工业的负责人和驻京办事处主任等一批领导干部;1998年以来,我市在乡镇机关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过程中,较大规模地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广电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也进行了中层职位的竞争上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这几年的探索表明,实行竞争上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变“封闭式选人”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开创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化新路子;实行竞争上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了机关干部敬业奉献的新风貌。因此,实行竞争上岗,不仅是上级的要求,大势所趋,而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
第二篇: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是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除食品消费外最重要的消费开支。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消费的最新动向,对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整个针对学生服装生产销售产业提供参考。处于以上的目的我们进行了以下针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衣物的要求也不再是遮羞御寒之用,它的功能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的都市人追求时尚,展现自我,服装的发展也渐渐淡化了它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其装饰功能似乎已成了服装的灵魂。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服装行业中。品牌就好比人的名字,把它和其它同类商品区别开来了,在区别的同时,成功打造自身品牌的服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追随,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作为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在追求时尚品位的消费观念占主导的今天,服装商品的购买率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品牌知名度越高,其购买的人群范围越广。而作为当代女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更是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
第三篇: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
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作为担负着城市道路、排水、桥梁、河湖、泵站等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具有政府职能的财政全供市政管养单位,也注入了市场经济新内容,改革势在必行,管养分开,大势所趋。管养分开就是市政设施的管理职能和养护职责分开,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市政管养工作的垄断性,将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养护单位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运行。如何应对管养分开后的市场经济形势。近几年来,我处在履行政府职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着市政养护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策。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看法从企业经济结构、管理方式、科技进步、人文素质等几个方面谈谈市政养护行业发展问题。
一、必须巩固发展主业,依托主业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实现以副补主,达到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单位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首先取决于经济结构主体的合理布置,即正确处理好主业和副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实践证明,巩固和发展主业,延伸主业内涵,壮大副业,实现以副补主的经营格局是知识经济结构条件下企业结构的较佳选择。多年来,我处完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靠财政全额拨款进行运转,每年完成的养护维修任务及人、财、物配置均受上级调控。单位内部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市场经济意识、经济核算意识和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吃大锅饭”思想制约着市政设施管理水平和职工积极性的提高,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差距有一定差距。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量不断增加,而由于市财政困难,每年的养护经费却逐渐减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实施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创三城”的工作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政管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处把“发展和状大主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做为各项工作的最高宗旨,按照“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树形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稳定为前提,以改革求发展,坚持两条路同时走的原则。两条路同时走就是:一是找“政府”,就是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确保养护经费提前到位、多到位,使得主业得以持续发展;二是积极“找市场”,想方设法开拓新市场,发展新领域,在主业上突破“守摊子”经营方式,即依靠行业优势,积极拓展主业的内涵,改变以前单一的计划实施日常养护维修为承接市政工程设施的大、中修及新(改)建工程,这既发展了自己又为单位内部养护经费不足、不到位盘活了资金,为将来的市政管养行业走向市场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须实行多元化经营,优化经济结构,以抵御市场风险,但多元化经营关健在于如何开展多种经营。我处的经验是:一业为主,延伸相关产业实现多种经营,“一业”就是集中力量向工程建设上发展,发展副业必须依靠主业,凭借主业的优势促进副业繁荣,同时又能促进主业的壮大和发展,我处曾在96年就介入了与主业相关的市政预制厂、劳动服务公司等经营实体,并不断摸索管理经验,发展到目前我们已经拥有自已的养护公司。这些经营实体的正常运行:一是解决了家属工的安置困难问题;二是分流了因各种因素使主业中出现的富余人员;三是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单位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了主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必须推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和效能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
无论在何种状态下,企业都必须重视内部管理和效能管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同样设备和人力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可获得更大效益。为适应新形势下市政管养工作的发展,为将来市政管养行业实行企业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我处不断完善措施,强化内部管理。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在目标管理工作中,实行“点、线、面”的管理方式。点,即重点目标重点管理,时时了解动态;线,即同一目标相关科室、相应基层单位共同承担,一线贯穿;面,即处整体目标进度平衡,全面推进;在目标运行过程中,制定具体的细化量化标准及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措施,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及时掌握各项目标运行情况,确保全年目标完成;二是加强人事管理。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职工的“优化组合”工作,实行职工待岗制度和轮岗制度,在工作中科学调配人员,从而提高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材料管理。在工作中实行日常小型材料定点采购、大型设备材料政府采购制,在采购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开支,并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成本核算,尽量降低工程成本;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一靠制度,二靠技术,三靠分配。以制度约束人的质量行为,教育大家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在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中制定一系列质量检查制度,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检查评比制度;以技术提高质量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施工队伍进行技能培训,要求技术人员到一线指导施工;
以工资分配激励人的积极性,把养护维修质量同工资分配挂钩,使全处的质量工作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三、必须重视工程中“四新”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它生产要素如生产资料等都以知识创新来更新。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就必须以技术创新和生产资料的现代化来求得企业的发展壮大。工程施工管理中重视“四新”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处把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做为我们资金支出的重点,把有限资金放在生产中急需的机械设备上,自2000年以来我处先后添置了真空吸污车、高压冲洗车、沥青混凝土拌合机组、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等多台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目前我处已拥有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370台左右。新型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排水施工中采用玻璃钢加砂管施工技术,充分利用管材的质轻、高强、耐腐蚀、施工方便等特点;沥青道路维修中运用乳化沥青技术,达到低成本、高效率,施工便捷的目的,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道路养护中加铺一层“土工格栅”,有效防止原路裂纹的反射,重点施工中采用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并且避免路面重复维修造成的资金浪费。
当然在生产管理中,企业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不可能全部依赖购买,特别是一些生产环节中的细节问题,还得依靠单位自身解决。我处每年都依靠自身能力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技术改进;针对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管渠,研制出相应的异形拉管器,从而解决排水渠道疏通中淤泥清挖不干净的问题;研制出新型的自卸污泥桶;在泵站设备检修中,针对旧型水泵存在的设计缺陷,想方设法进行改进,不仅节省了开支,也为以后的养护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资金;推广运用新型的玻璃钢井盖、沥青冷补技术及微机设计、管理等项目。可以说我处所进行的技术改进皆以提高主业竞争力为目的,为我处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整体素质的要求。
四、必须以人为本,大力加强职工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富有市场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职工队伍
知识经济年代,企业竞争就是职工整体素质的竞争。因此,我处十分重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组织职工进行“三基本”、“三观”、“三德四做”教育和市场经济意识教育。市政设施管养行业在发展中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同时也使部分同志形成“吃皇粮”和“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为消除此思想,我处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矛盾,及时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以市场意识为核心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思想教育,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奉献意识,并取得显著效果。我处连续多年被评为市长热线电话社会服务承诺先进单位,并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家庭、市级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人物。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处营造学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二是围绕中心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和考核办法,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如“文明细胞评选”、“标准化泵站评选”、“岗位练兵、评选技术能手”、“红旗车竞赛”、“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建设,实施整体提高,重点突破的人才建设方针。通过各种市场经济风险教育、技术素质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重点是在对青年技术人员培养的突破上,对青年技术人员早压担、渐压担、多压担、压重担,对有真才实学、业务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赋予权力,让其步入管理阶层,独挡一面。目前已有不少青年同志成为我处施工生产管理中的骨干。
我处从以上四个方面着力,实现了单位经济济结构的整体优化,推动单位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市政管养分开,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市场化改革料加速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9日即将拉开帷幕,世界各国主要媒体近来纷纷对中国可能在会后深化改革的领域展开预测和分析,其中围绕国企、土地和金融三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引发外界最多遐想。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指出,从中国主要领导人最近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大方向是: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统一市场,“毫无疑问,习近平和李克强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表示,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在三中全会后出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认为,破除国企垄断将是三中全会首要改革之一,以此来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的重新成长。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称,如果三中全会能够在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个受到热切企盼的领域有大胆突破,那就证明本次三中全会及其开启的变革的确意义重大。
针对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德国《世界报》认为,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诸如放松利率管制、引入外部竞争等方式,将推动总体经济增长。
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解除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一个主要阻碍,让人民币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间流动。
韩国《朝鲜日报》估测,中国将在金融、通信、石化等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金融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另外,对高达2.5亿的农民工及贫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安全网,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国领导人近期频频提及的城镇化和民营经济问题,同样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多国媒体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为支撑中国下一轮增长提供动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三中全会将给出改革指导方针,以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过度依靠投资、出口和国有企业,逐步转移到倚重内需、民企、城镇化、高新技术和服务产业等作为提振经济新动力。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中指出,随着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上涨调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将依靠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此三中全会或将推出涉及户口制度的改革,以促进劳动力流动。
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较之过去30多年平均逾9%的增幅有所降低。然而德国之声认为,若以经济力和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情况仍好于其它“金砖国家”,深处金融经济危机、债台高筑的西方工业国家更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3.6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具备了深化经济改革的财力基础,“这或许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批准进一步经济改革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本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引发多家外媒关注。外媒认为,公报勾勒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几年的改革蓝图。外界舆论均预测,这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首次尝试,将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勾勒中国未来10年改革蓝图
多家外媒均在第一时间关注中国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美联社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会议目的在于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改革蓝图。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共在公布的一份旨在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宣称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并明确了各级党委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责任”。这份外界密切关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对未来的改革构想。
路透社称,从历史上看,三中全会往往具有深远意义,是中国实现经济改革的“跳板”。而本届三中全会可以看做是中国新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针对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美联社报道称,许多观察人士预计,中共领导人同意逐步并无争议地推进解决爆炸性议题,而这些议题很可能引发各方矛盾冲突。
路透社还表示,三中全会提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民生、法律等,是全面改革,而且会议强调是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却不是事无巨细,实际上是对当前面临的重要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是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是更符合市场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会议公报包括了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其他人士的讨论结果,在这其中达成的共识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情咨文或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对习李政权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多几分期盼,同时提出“关键要看实施”。不过,已经有不少观察人士表示,三中全会确定政策方向,其历史意义或许要到几个月、几年之后才开始显现。
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此外,多家外媒还聚焦“中国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以往的政策声明中,中国官方言论一直是呼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这一次的措辞变成了发挥“决定性作用”。路透社据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
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找由市场带头、摆脱政府控制的途径。在过去,中国市场的物品价格和投资决策主要由政府作出。“在中国国内,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论”。
《联合早报》则认为,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美联社表示,中共给予该国民营企业强烈的支持,称他们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导人承诺令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并试图优化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后,将让本国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曾指出,贯穿本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推进“市场化”。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反复强调的那样,“转变政府职能”这一多年来的课题成为本届会议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已开始致力于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但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市场作用、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稳定增长不可或缺的。
改革不止要说更要做
“三中全会将给中国的未来勾勒蓝图,中国目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问题和中等收入陷阱。”法新社称,中国仍然致力于经济改革,尽管目前步伐有所放缓。
美联社则援引经济学家的话说,在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的中期经济前景取决于政府能否做到开拓道路。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路透社则称,强调“反腐改革”的习李新政上位伊始就拉开机构改革序幕。面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李克强称,半年多中央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发展到今天,一次会议创造奇迹的可能已越来越小,但这绝不意味着领导人没有发挥空间。恰恰相反,社会的强烈要求与外界的善意期待,是领导层能在几件具体而民众有需求的问题上,展现“闯关”的勇气,改革贵不在项目多而在精,需要设计还更需要执行,不止要说,更要做。
文章进一步强调,改革除了要思路,还要具体的操作要求。只要抓得准,哪怕只是一项改革都可能让全局改观;只要领导人有决心,改革从不缺路径与方法。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