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韵律游戏:棒棒乐
大班韵律游戏:棒棒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棒儿敲击身体和敲击棒儿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
2.在敲击棒儿的互动情境中,尝试探索用一根棒儿进行造型、用棒儿敲击棒儿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体验使用棒儿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剪切好的音乐。2.每人一根充气棒。
3.幼儿探索使用棒儿进行各种造型。活动过程: 1.导入。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要来玩一玩敲鼓的游戏,我们要来敲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在敲鼓前,我们先来敲敲身体做做热身运动。
2.感受A段乐曲,并随A段音乐表现敲击身体的某个部位做热身准备。我们可以用手敲身体的哪里呢?
3.感受B段乐曲,尝试用一只手掌当鼓面造型,另一只手敲击鼓面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1)以够用为原则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2)欣赏教师随乐表演变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现在我来变鼓,看看我变了几次 ?每一次变得一样吗?(3)幼儿跟随教师表现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第四次和前面变的有什么不一样?
(4)跟随B慢速版音乐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5)跟随B原速音乐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4.随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敲击动作。
5.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用一根棒儿进行造型、敲击的动作。(1)出示一根棒儿,尝试一只手拿棒儿造型,另一只手掌敲击棒儿的动作。(2)幼儿尝试用两只手拿棒儿造型动作,教师用棒儿敲击。(3)教师两只手拿棒造型动作,幼儿用棒敲击。
(4)请一位自告奋勇者展示表现两只手拿棒造型动作,教师用棒儿合作敲击棒儿动作。(5)幼儿两两合作表现拿棒儿造型、敲击动作。
第二篇:优质教案棒棒乐
体育优质教案
----有趣的体操棒(棒棒乐)
年级:一年级 人数:52 授课教师:段希霞 第一阶段:导入课题 体委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师:大家知道哈利波特吗?当他施展魔法的时候他用了什么? 生:魔棒。
师:对了,他手里有一根神奇的棒子,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根又魔力的棒子,大家想得到它,利用它来施展自己的魔法吗? 生:老师我想要。
师:魔棒听从于精神饱满、动作干净、遵守游戏规则的孩子,你有信心能驾驭魔棒吗? 生:有信心。
师:那好我们从基本的队列做起。立正、稍息、报数。【点评学生动作:动作干净、声音响亮、个个都特别有精神。】
【设计意图:体育课堂常规无论在常态课或者是优质课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整个体育课能顺利进行的基础,选择报数是因为在下面的准备活动中能用得到学生所报的数字进行准备活动。简单的情景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出课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兴奋一种期待进入到本课中来,情景既没有喧宾夺主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场地:
第二阶段:准备活动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棒,现在一定迫切的想要得到魔棒。四排依次跟进绕圈跑。记住刚才报数时自己的数字,听老师呼号,然后跑出拿棒。
老师喊:魔棒魔棒在哪里?学生一边绕圈跑一边回答:在这里。然后老师喊:
1、3,报数时是1和3的八位同学出来拿体操棒。学生手拿体操棒以后教师简单的提醒要像火炬手一样跑。每个学生拿完体操棒以后要求报数时是1、3、5、7、的同学站到小圈上。【设计意图:分发体育器材的过程变成一个小游戏,准备活动既有情景又能与老师相互呼应,学生兴趣很高涨,希望自己能快一点拿到体操棒。教师一句简单的像火炬手一样,交代了拿到体操棒以后的持棒方式。】 第三阶段:戏棒
师:魔棒到手了,你想怎样利用手中的魔棒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有的骑马有的耍金箍棒,教师看到有的学生用金箍棒表现体育动作【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点拨】十一届全运会要在济南召开了,你能用你手中的魔棒表现一些你知道的体育项目吗?学生表现了举重、射击、划船、羽毛球等各种体育项目。【设计意图:根据儿童好奇心理,急于想了解手里的器材,抓住“玩”这个关键字,让学生在戏耍的同时对体操棒有初步的了解。)
戏棒的过程是学生熟悉了解器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场地:
第四阶段:棍棒操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中的魔棒很生动的表现了各种体育动作,魔棒真正的名字是体操棒,它是轻器械的一种最常见的用途就是用来做棍棒操,刚才在同学们舞动的过程中已经是在做棍棒操,我们对这一些动作加以整理规范,有节奏有韵律的做出来就是棍棒操。我们现场编排两节棍棒操,同学们注意老师在编排过程中的一些编排原则。第一节伸展运动,做的过程中四肢伸展,一拍一动。动作与这一节操的名称相符。第二节转体运动,刚才看到一名同学做了一个弓箭步我们把这个动作用到我们的棍棒操中。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熟悉以后跟音乐做。【设计意图:不是老师有现成的棍棒操在等着学生来学习,而是根据学生上课生成的动作来编排棍棒操,体现韵律来自生活,体育就在身边。给学生自己编排棍棒操打下基础。】
师:自己编排棍棒操。老师提供编排要求及挂图提示,学生尝试自己编排两节棍棒操。把学生分成红、黄、蓝、绿四队进行编排。编排以后每个小组加音乐进行展示。【设计意图:根据挂图自学动作或者有能力自己编排棍棒操这都是学生体育素养的体现,更体现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原则。】 场地:
第五阶段:游戏
师:老师真没有想到同学们能编排出这么优美有韵味的棍棒操,那么体操棒除了用来做棍棒操以外你能用它做什么游戏那?自己做?还是跟同伴合作? 学生有一个做一做游戏说一说的过程。选择一个单人游戏:击掌扶棒。规则:把体操棒立在地面上左手食指点棒竖立,面向逆时针方向,听到哨声同时松手击掌,跨步向右扶右边同学的体操棒
场地:
一个两人合作游戏:两手握棒合作跑圆圈接力跑。
场地:
(设计意图:单纯跑的教学是不受学生喜欢的,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趣味性跑的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将跑与游戏融为一体,采用合作跑的方式淡化跑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竞技运动的技术性规范性。激发学生对跑的兴趣。)第六阶段:放松:
音乐伴‘阿细跳月’。(设计意图:学生把体操棒摆成篝火的样子,围绕“篝火”做阿细跳月,充分的利用了体操棒的外部特征,甩手踢腿的动作有利于放松上下肢。)
体操棒(你真棒)说课稿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定体操棒为教学内容,运用一材多用的方法,通过变化不同的练习方式(戏棒、棒操、铺铁路、开火车等),通过教师语言的积极引导与鼓励,使学生乐在其中,愿意参与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通过多次的合作练习与竞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也不断增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由此得以体现。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四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时期,身体尚未定型,发育尚未完善,心理尚未成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体验,但是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相对不稳定,因此把技能教学融入游戏中是有效的教学途径。本课的棒操是在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动作简单易学,使较枯燥的体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并对掌握基本活动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四、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进行自主锻炼。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同学之间的学习、模仿,掌握利用“体操棒”来锻炼自己的手臂、腰部、腿部和全身,增强自己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团结合作、有序学习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点: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来锻炼自己的身体?
难点:由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不容易控制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技巧、估测和安全意外。
五、教法学法的运用
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是学生获得正确的额动作概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学法:
1、采用示范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示,这样能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联系,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六、教学过程:以哈利波特的魔棒这一简单情景导入课题,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不喧宾夺主,激发学生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常规部分:
1、整队、报数(2分钟)
2、准备活动;方形绕圈跑和齐步走。(3分钟)
(二)、兴趣发展阶段
1、戏棒:怎样玩?自己试一试。一个人玩。两个人玩。(3分钟)
2、棍棒操:(15分钟)
(1)、体操棒的最基本用途就是轻器械操。从学生的动作入手抓取编排棍棒操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说明编排的原则及要求。
(2)、自己编排棍棒操。老师提供编排要求及语言提示,学生尝试自己编排一节棍棒操。
(三)、活动高潮阶段
游戏:铺铁路、开火车
1、铺“铁路”(3分钟)
要领: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生组织在原地铺铁路。
2、“开火车”(9分钟)要领,在铺成铁路的基础上,学生排成二路纵队,在教师示范下,跳格前进。第一次:第一名学生单脚跳过每一格后从铁路边上跑回与下一同学击掌后,第二名同学方可向前跳,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跳完。
第二次:当第一个同学跳到第二格时,第二个同学出发,依次进行,不间断,形成一段小“火车”,并模拟发出火车的声音,双手在身体两侧摆动。
(四)、恢复身心阶段(5分钟)
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时间安排5分。组织:把体操棒摆成篝火的样子,学生围绕“篝火”站成一个圆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充分利用体操棒的外部特征。教师提示放松部位,颈、肩、腰、臂等部位放松。要求学生在放松时做到轻松、快乐,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进行美的教育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之后,作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布置课后作业,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具,自己设置游戏。然后布置器材回收,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的习惯。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七、预计效果:学生能在教室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160次/分,平均心率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真假美猴王
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真假美猴王
设计意图: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尝试让孩子根据这首曲子创编与美猴王有关的其他游戏,如:选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第四篇:椅子乐(大班体育游戏)
活动名称:椅子乐(大班体育游戏)活动目标:
1.参与椅子上的各种游戏,在练习和尝试的过程中提高平衡能力。
2.能积极参与各种平衡训练,体验挑战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椅子、长凳、轮胎、长梯若干。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踏步进场集体做适量热身运动(活动关节、肢体)
2.导入椅子,利用椅子做热身操(教师带领听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单把椅子的平衡运动。
1、尝试: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和椅子做了许多运动,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自己去跟椅子玩一玩。老师的要求是:小脚离开地面,站在椅子的任何位置,不
让自己从椅子上掉下来。请注意安全!
2.小结、尝试。
(1)双脚(单脚)站在椅面上,非常平稳。
(2)椅子侧躺,双脚(前后)站在椅子脚上。
(3)椅子趴下,双脚站在高(低)面上。
教师:这个运动很有意思,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谁平衡得时间更久!
(二)探索多把椅子的平衡运动。
教师:我们把许多小椅子连接起来能做什么运动呢?
(1)幼儿分组自由尝试玩法。
(2)请个组幼儿示范尝试结果。
(3)分享:这样子,你们会吗?请大家再去试一试。
(三)多元组合运动
情景:现在我们要去平衡大冒险啦!你们看,有小长凳、梅花桩、轮胎、长梯,我们从这儿 出发,依次经过每个地方,记住要保持身体平衡,不能从上面掉下来!
三、结束部分。
情景放松运动:局部放松运动--走了这么多“路”,我们也该休息休息了。(晃晃头、耸耸肩、扭扭腰、踢踢腿、踮踮脚)重点腿部的放松。
第五篇:韵律游戏《集体舞》
蒙氏中班:韵律游戏《集体舞》
活动目标:
1、感受玛祖卡舞曲音乐特点及舞蹈风格,学会跳《集体舞》。
2、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CD《集体舞》、律动VCD《集体舞》、幼儿音乐册。
2、常规准备:幼儿着宽松衣服和运动鞋。活动过程: 预备导入
幼儿听《集体舞》音乐拍手进教室,感受音乐的旋律节拍热身。感知体验
教师播放音乐CD《集体舞》,引导幼儿看幼儿音乐册上的图谱感知乐曲情境。
师:“这首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觉?”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感觉。音乐表现
1、教师播放律动VCD《集体舞》,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幼儿学习动作。(后踢腿、对拍手、小碎步等)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完整动作表现。
4、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幼儿跟跳律动。
5、幼儿站成内外两个圈,分成男女两组,听着音乐律动。结束
教师播放音乐CD,幼儿完整表演《集体舞》结束活动。活动建议:
1、幼儿回家完成幼儿音乐册上的涂色活动。
2、教师可点击教学软件中的“韵律舞蹈”来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