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性-小学美术课堂永恒的主题
艺术性:小学美术课堂永恒的主题
摘要 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运用媒体手段,巧妙变换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主动学习情绪。
关键词 教育艺术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凭借视觉思维而完成审美和创作的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在普及推广,美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提升有效的美术课堂,已成为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持趣而作
1.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教授,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多显沉闷。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轻松地、全面地发展。
上手工课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学中玩、玩中求趣等方式增强学习的娱乐性。我们也可以用最直观的手段将一些风格各异、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2.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的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中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会说话的手》《水墨游戏》
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潜在的游戏元素,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头饰与面具”一课时,我采用幽默诙谐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分别戴上自己所做的头饰和面具进行不同动物角色的扮演。在趣味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同学们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和满足。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要画的游戏场面。整个课堂活泼自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释放孩子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也习惯了“黑板——观察——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训练模式。在美术课上,我们总会看到很多“程式化”的作品:小草永远是3条短线交叉成的一个锥形;房子永远是一个三角或梯形加上一个长方形;太阳总是一个圆,外加一些小点表示光芒„„由于没有“心”在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没有用“心”去画就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应受任何约束,这
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之处。
三、在比较中发现、在讨论中感受
儿童在接触美术时,除了蜡笔、水粉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会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生命的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古朴、粗犷之美,感受色彩的艳丽,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等,由此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刺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力。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丰富美术课堂魅力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影像、音乐资料和制作手段,使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成为现实。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事物,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具特色的魅力。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而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五、学会赏识,在评价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反馈信息、及时提高自己的方式。传统美术课堂中的评价都是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评价学生作品的好坏也就是“优秀”“良好„及格”等笼统抽象的评语。文学家罗曼·罗兰说
过:“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而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对学生美术水平现状的评价就更科学了。此外,评价内容还加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把那些抽象的评语换成更富有感情色彩的评语,可以问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是否快乐,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遗憾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自我评价中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属于素质型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能提供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美术课程尽管要涉及到理性、逻辑、抽象,但更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根据目前美术教育理念、目标要求,现行美术课教材教学内容划分四个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进行教学,“四个领域”教学目标有所区别,但内在知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相近,所以课前教师要仔细研究分析教材,全面了解本学段,本单元本课的教材所处地位、知识衔接和目标要求,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美术课程标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书写单元教案,采用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领域”教学过程,设计不同环节进行美术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特拟订我区小学美术课堂基本要求如下:
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导入阶段、发展阶段、交流拓展)具体环节如下: 1.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美术课的氛围是学生心态走入课堂,进入良好情境提高兴趣,导入新课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审美实行有效美术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 教法”。
创设氛围方式:教师艺术性语言讲解、教室环境色调(板 报设计、学生作品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师生艺术作品图片展览、多媒体课件使用及教师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趣味故事、魔幻的色彩演示等形式)。
2.规范板书: 美术课课题一定要写的美观规范(黑体、宋体、变体及不同形式的象形图案组合字体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而定),它是反映了教师综合素质,体现了美术教师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作品欣赏分析: 观察分析优秀艺术作品,是每个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审美素养,学习并了解知识内涵和掌握外在艺术形象特征,4.技法讲解,课堂示范: 美术课任何领域,教师都需要根据不同学年段,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步骤,讲解和课堂示范。(课堂示范是体现教师绘画基本功,检验其“造型表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艺术形象场所,是艺术学科直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5.学生造型实践,随堂指导: 不同年级学段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实践体验活动。此环节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课理论知识前提下,进行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创作,个性张扬体验的实践环节。是体现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堂演示调空指导能力的环节。是“师生互动”展示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6.教学效果反馈,作品展示交流: 此环节是反馈本课教学效果(主要展示学生艺术作品)和 拓展学科知识。学生在本环节可以相互评价作品领略各自风格特点,讲解自己作品的内容、联想及学习体会感受等,是展示本课教学效果的高潮,是通过直观艺术作品的展评培养学生审美和陶冶情操,同时也是对生成的新知识,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拓展,延伸探索过程的开始。
7.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一节课临近结束,教师或提示学生(各种形式),总结归纳概括本课应学到的知识及重.难点、应掌握的技能技巧,提出经总结研讨生成的新的“知识与问题”,拓展延伸与本课相关知识内容,布置本课知识技能需延续完善的任务,探究思考本课“生成”新的“知识.问题”,使学生的艺术思维保持一个与下一课内容连续的过程,遵循上节课结束即是下节课开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保持一个内在外在思维持续发展过程。
注:美术课教学学段不同,学习领域教学内容有所区别,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环节和重.难点有所侧重、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例:“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技法讲解,课堂示范”是重要环节。而“欣赏〃评述” 领域的教学,“作品欣赏分析”是重要环节。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共分“四个领域”“四个学段”“十六个阶段目标”。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才能胜任于美术教育教学。
第三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分类及作用。
数学课堂提问可从不同的角度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
1、按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1)复习型:这类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知识上的准备和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引入型:这类提问的作用是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认知充突。顾泠沅经验“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就特别强调这类提问的作用。
(3)启发型:这是为启发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而进行的提问。(4)诊断型: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认知前提,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强化型:为巩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反复进行的提问,属于强化型提问。
(6)调控型: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个提问可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得到调整;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时,一个提问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7)质疑型: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提出一个反问,可使学生自我否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冲突,进而认真思索,不断地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调节学习进程以寻求正确结论。
(8)展示型:这类问题主要用于核对答案,最常见的用法是当大家同时完成某一解题任务时,让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这样便于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并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
(9)求异型:求异思维能力是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素质,也是创新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求异型提问除了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帮助老师发现人才之外,学生的巧思妙解还常常对教师有所启发,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见的提法是:还有别的解法吗?看谁解题方法多?
2、按所提问题的种类可把提问分为以下类型:
判别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公理做出判断,其典型的提法是:“对不对?”“是不是?”。
叙述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叙述,例如,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后,让学生总结出法则或方法。其典型提法是:“这个过程所揭示的规律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理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讲清道理,其典型提法是:“为什么?”。
二、优化课堂提问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明确,语言清晰。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还要设计好提问的目标,讲究提问的艺术。因此每一次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根据教学的要求,可设计目标明确的提问,如提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等。如在讲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这样提问: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吗?如何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样既引出了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也推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目的明确了,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艺术性,既要能准确表达问题的意图,又要力求清晰简练,切勿含糊不清。例如一位老师在提问“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时,问:“相交线有何性质?”这样提问令学生无所适从,因为课本上没有明确“相交线的性质”这一具体内容,学生也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回答相交线的性质。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2、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太难,学生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铺垫性小问题,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起跳。
3、灵活设问,把握时机。
首先,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课堂提问的良机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当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时;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心情振奋学习热情高涨时;当讲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当讲到知识的规律处时;当讲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处时;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应该多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而不因老是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因为前者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回答,并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后者只有知道答案的人才能回答。
4、留空思考,反应及时。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同时,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改错题,不一定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甚至也应允许学生在适当时机向老师发问,“不问不知,不问不识”(东汉王充语),好问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要精心加以保护。提问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的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渐渐升级;对希望生可适当降低。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应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座次顺序轮流发问,否则,被问者如临大敌,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有可能因感到与已无关而不积极思考。
三、诱导思维,发展智力。
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设计的问题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过深则无从动脑;过淡则无意动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切记随便发问“是不是、对不对”,教学提问必需有效的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问的内容必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分清难易,因人设问。
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实际,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和难度,找程度相当的学生回答,倘若信口点名,则常常造成难题碰到差生,容易题碰到优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正面引导,不带私情。
课堂提问不宜搞突然袭击,应保持课堂的稳定与学生心理的轻松,使学生始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要假借提问实行惩罚,给学生一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而且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严重妨碍师生关系;同时也不要老是面对几个重点生提问,因为大多数的初学生都希望在全班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倘若这些学生连续几节课、几周、甚至整个学期未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往往会不去思考,而且易产生师生间的隔阂。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一时答不出来,要有耐心,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启发,只要答对一点点都应加以表扬,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能够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就可以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孙丽靖
二〇一七年六月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改的关键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甚至有的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带着反思上路,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理念。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最初接触到课改是去宏远学校的参观学习。宏远学校的“三三四”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使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传授模式。在宏远学校的课堂中,我们看到:几个人一组的自主、合作、讨论;几十人同时争相解题板演;一个人面对几十人大胆而又精彩的题目讲解;小组内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在宏远学校的课堂中,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了领路人。学生真正的能够自己动起来,学会自己学习。其实,我们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让他们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参观学习后给我的感触很深,随后自己也试着学习新课程,主要在课堂上下功夫。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没那么明显。自己反思了一下,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1.舍本逐末,过分追求课堂形式。
(1)满堂问取代满堂灌。
(2)课件+表演 +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3)课堂评价缺乏原则,巴掌赞歌满堂飞。
问题2.照“案”宣科,课堂缺乏动态调整。
问题3.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及时的解决掉。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学有所获,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必然立足于课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深入思考,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以下几点:(1)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难易度适当;(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设问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疑难之处提问,化难为易,领悟文旨;(2)在点睛之处提问,把握关键,明晰题旨;(3)在含蓄之处提问,变隐为显,品味深意;(4)在潜在联系处提问,由表及里,弄懂本质。
2、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在课前,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并根据学科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且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通读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及时把握教材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重点突出。
3、引进激励机制,树立学生自信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老师请最先站起来的学生回答;同时也兼顾学生差异,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稍差点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没有回答正确,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有所收获。在每次测验之后,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同学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在全班通报表扬。对于在竞争中获胜的小组或学生,以及考试中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不做作业或减少作业。
4、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包括:(1)回答课堂问题;(2)学习小组提出问题;(3)纠正同学错误;(4)学习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由于竞争与激励配套,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5、加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管理
第五篇:小学数学论文,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既是教学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中介,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那么,如何提高这种教学艺术性呢?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提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富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上课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课堂提问都是有效地课堂提问。只有那些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那怎样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1.问题设计要少而且精。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经常会出现不该问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满堂问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突出实质性问题,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进行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精”就体现在教学的关键处,理解的难点处,问题的矛盾处,思维的转折处,探索的规律处。
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一般会认为只要是数字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就认为是循环小数。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3.14141414是循环小数么?0.12012012012„„是循环小数么?学生的回答:是与否争执不下,于是组织展开讨论。这两个问题设计足以加深学生的思维,对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非常有帮助。
2问题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环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场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我首先提问:“一千克大豆有多少粒?由于学生们都生活在农村,虽然回答得不是很确切,但是大多数同学的回答基本接近准确数。等问题进一步升级,问一亿粒大豆到底有多重时,多数同学陷入迷惘的状态,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猜想的答案作了回答,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很大。一亿粒大豆到底多重呢?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和环境步步发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一.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择好对象,掌握技巧。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295320100k56p.html)-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艺术性_zhangcuie_新浪博客
1.准确的把握提问的时机。
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刻,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解决问题的向往,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一般来讲,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或者当学生需要反思时,再或者当学生的思维需要提升时,这些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刻。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最佳时刻,问到关键处,问出水平来,并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请同学们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大胆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预设:也是底面积×高,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时学生的思维有可能受阻。老师有了下面的发问:“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及时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2.提问要面向全班,注重全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上要注意防止成绩好,性格活泼的同学控制课堂,这些同学反应灵活,一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问题,这时候教师不能立刻向下进行,还应该照顾那些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同学。在选择回答对象时,要注意照顾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认知、理解、应用型的题目,应该提问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以此来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情况。对于一些需要分析、综合和评价型的问题,提问时应该倾向于学习好的同学,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
3.提问要注意掌握必要地技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那是不是“一对一”的问答局面或者是先提名后提题或者是按照一定顺序的提问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
教师需要用多样的提问方式来进行课堂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需要用“引问”的方式引出问题;当学生对问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需要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巧问”来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当学生的思维需要提升时,教师就要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导入时,可巧设悬念: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已知三角形中任意两角的度数,师很快的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或者,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很快说出另一内角的度数,看到老师回答的如此迅速,学生很是惊讶。教师因势利导: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恰当的巧问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使用有效评价。
课堂提问是落实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只管提问,不顾效果如何,那么再好的问题设计也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只要是其真实的想法,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地解决策略。对于学生颇为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的精神,还要表扬他提出的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使学生学会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
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并在评价时应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若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棒!”、“你的想法与老师想的一样!”„„;若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答案虽然不是很完美,但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若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你的回答很有创意”、“比老师厉害多了!”„„。
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若学生觉得答与不答、对与不对都是一个样,那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挖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闪光点,同时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进行指正。虽然有时学生的回答不是预设的结果,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否定,而是给予亲切的评价,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要预先设计好问题,使之少而精却不乏趣味性并在课堂上把握住时机,选择好对象,运用一定的技巧将此呈献给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有效地评价。这样,每一个提问才会问出“学问”,问出“精彩”,问出“艺术”。
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