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教学的整合
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中文教学的影响,用分类的方法找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专业的结合点,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文教学;中文学科;多媒体 在中文教学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现在不用电脑是万万不能的。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然而我们目前还有对电脑教学理解不够全面的地方。有的人认为:电脑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至少可以替代一部分);教师的工作可以比以前轻松; 用了电脑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电脑辅助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就是网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有的学校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电脑,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并进行考核发给证书,这多半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如怎样用Flash 制作动画等。事实上在中文教学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扩大视野,进一步探索。我们不仅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人件”的建设,即不断更新中文教师在电脑应用方面的观念,培养教师应用软件和硬件的能力。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在英文中电脑教学常被称为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严格地来说应该是“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自从电脑出现以来,很多人就欢呼雀跃,觉得电脑的出现可以给语言教学带来
新的生机,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已有的录音机、放映机、电影和电视等技术手段,希望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因为录音、电影和电视虽然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和情景,但是一个最主要的缺点是单向地提供信息,缺乏互动性,无法向学习者提供反馈,学习者不能主动地学习。况且这些技术手段只能用在语言学习上,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教师的教学准备所起作用有限。电脑出现以后,大家仍然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希望电脑可以解决人机互动的问题。因此最早的电脑学习软件的设计师就考虑提供信息反馈(Cheng,1973)。无论是最简单的语言操练软件还是复杂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在提供信息反馈方面都胜于以前音像资料。因此很多人都从这方面着手,不断改进软件,最终希望电脑软件有一天会像人一样理解有声语言,可以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目前离人们的最高目标虽然还远,但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Tell me More 这样的软件,可以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语音对话。
然而电脑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在中文教学中电脑更是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必须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待电脑的应用。首先,不应把电脑看作单纯的语言操练机,仅仅用来辅助语言学习而已,而应该把电脑看作是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实现真实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在实际的使用中学习语言。上面已经提及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框架内,电脑加上因特网可以为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交流)提供充分的空间。十多年以前,美国的外语教学界就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利用电脑和网络进
行教学。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用电子邮件和其它网上交流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Warschauer&Meskill,2000)。此外利用万维网(WWW)接触所学语言国家的网页,并且由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同上)。然而在我们中文教学中却很少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如Xie,2002,Jiang&Ramsay,2005。
建立这种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如果说录音机和电影电视等视听手段对外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影响,那么电脑的出现对于外语教学的观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现在教师在准备课程材料的时候必然会使用电脑,在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和进度的时候也要使用各种软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电脑已经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所谓的电脑教学应该视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而不再是仅仅采用几个多媒体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中文教学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尝试将它应用于教学,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起个别指导作用;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Tutee,让计算机学会按照人们编排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Tool,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目前第三种模式比较受到重视,在中文教学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显然Internet 下多媒体的教学比较适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也可以说Internet 下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硬件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教学如何整合
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的确如此,硬件有了,较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有了,怎样实施与运作呢? 结合个人的尝试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教学整合的观点及具体方案。
3.1 从工具tool 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
我们将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同一类专业课程工具的使用特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时各专业课也能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角度,专业课程可分为三类:作家作品类、基础写作类、语言文字类。
作家作品类:1)主要利用网上资源形成“情境”。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搜狐一个网站收集的各类作品就达6830 篇,教师可借助网
上BBS 专题讨论组,组织学生参与在线讨论,提高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2)利用多媒体性形成多重综合感官刺激,将图片资料、影视片段、声音片段,或动画效果有机地组合成教学体系; 利用计算机制作分布图、结构图、对比图等来形象地诠释历史线条、人物关系。3)制作教学课件,用超级链接功能提供知识的系统连接,提供学生选择性深入学习。
基础写作类:1)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询资料、浏览文学网站、分析网络文学,感受网络语言、参与写作讨论、发表网上作品,创建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环境。2)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用新的思维方式组织文稿,修改保存文稿,美化文稿,尝试多媒体特性来编写文稿,创作文学作品。3)借助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词语优化,文字校对,生成各种实用文体,公文文种,规范运用各种文体格式。4)利用目前已设计出的笔型输人、拼音输人、语音输人、手写输人等,方便解决汉字输人问题。5)利用计算机对文稿文件进行科学的管理。
语言文字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学,方言研究等。这类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类语言的规律及运用法则,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素、词、语汇、句子。计算机在非数值领域的应用最早就是在语言信息这个领域内开始,目前这个领域已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我国几个科学攻关计划中都列有语言信息处理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以解决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理解问题,多以开发智能型的汉语分析系统为奋斗目标。1)利用文字处理的软件。例查找、词语纠错、语法纠错(仅管很不成熟)、中英翻译、单词拼写检查、同义词反义词提示、相近褒义词贬义词提示功能,还有造字及实时造词功能,全文字数统计,字词出现次数统计等功能。2)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功能或借助已有的语言数据处理系统。将语音或语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普通话或方言的声母、韵母统计列表或特例用法的查询。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各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及网络环境教学可以实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
3.2 从中文专业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中文学科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位用技术课程。就现阶段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字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小型数据处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多种图形、音频视频转换工具,多种输入方式等与中文专业课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中文学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及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Internet 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小型数据库处理系统;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工具软件等。这些内容针对中文专业各门课程,是综合基础训练课程。
3.3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
光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难于避免“割裂”,专业课程也要有整合举措,专业课的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整合课程内容增加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互连网)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有的课程要做较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写作》。
整合教材的课外资料阅读方式,除传统方式以外要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读物来查阅积累资料。
整合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电脑写作,网上发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多媒体及网上教学新形式,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专业课程还要与实验训练结合起来。实验基地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师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电脑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的教师不太乐意使用电脑并不奇怪也不必强求。电脑应用的“正常化”需要一段时间。笔者列出以下七个阶段:1)早期使用。少数教师和学校出于兴趣采用电脑。2)怀疑与观望。大多数人仍然持怀疑和观望态度。3)尝试。有的人试了一次就不用了,因为问题太多,认为没有什么价值。4)再尝试。听别人说确实有用,于是再尝试,发现确实有优点。5)有恐惧心态。更多的入开始使用,但有时有恐惧感,有的时候又期望太高。6)开始正常化。逐渐将电脑使用看作日常需要。7)正常化。电脑技术融人生活,人们习以为常,达到正常化。结束语
从大处说以上所谈都是“软件”问题,实在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和教师培训等问题。按照欧盟国家的经验,教育信息化项目一次性投资在硬件、软件、培训方面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文教学的整合也应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投资教学软件、教师培训、教法改革,而不仅仅是硬件。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职业性定位课程目标,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从工作过程出发定位资源内容,建设思路如下: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目标与标准(从职业性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以开发整体技能架构为基础,梳理资源建设脉络(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使其为达到课程目标服务,并保持职业技能的延续性);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分解组织资源内容(从工作过程出发,使资源服务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以满足分阶段学习);通过优化、整合、改造、拓展等资源建设方法,分解、拆分实际项目,构造课程学习资源(校企合作,贴近实战,通过优化法、整合法、改造法、拓展法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构造),建设立体化(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电子教案、课件、题库、视频等资源)、多层次(基础技能层次、基本技能层次、提高技能层次)、多介质(纸质教材、网络、光盘),可进化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成为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技能培训,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一整套资源体系。
二、建设内容
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资源库、企业资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项目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理念指导下,所有资源的建设都围绕企业需求和实战项目展开。
(一)、专业资源库建设
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资源、教师资源。其中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软件产品开发流程及规范等。教师资源除专任教师信息外还包括企业兼职教师信息。专业认证资源主要满足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社会人员上岗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等需求。
(二)企业资源库建设
企业资源库包括企业信息、企业相关规范标准、技术文档和培训资料、新技术应用案例、职业标准、资格认证信息、行业动态和就业信息等。
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在专业标准库中重点纳入参与资源库建设的合作企业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总体介绍、公司前景介绍、企业文化特色、公司主要产品、就业岗位信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情况、公司主页链接等。还包括职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如: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岗位需求报告、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职业信息资源,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该部分具体内容:建设1个标准,2个规范,40套案例和可进化过程化学习资源。
1个标准,指软件开发人员从业人员行业标准,2个规范,指软件开发规范和语言编码规范。40套案例,指建设企业典型开发案例40套。建设可进化过程化学习资源,指企业开发过程积累的经验,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方法和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该部分计划设计为交互式可增长资源,通过评价体系实现资源自主进化。
(三)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是依托CPR网络课程平台,将6门优质核心课程建成开放性、数字化网络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教师手册、多媒体课件、项目案例、实训指导、技术手册、拓展资源、课堂录像、课程考核评价、网上辅导答疑等。
该部分资源建设将依据过程化考核理念,设计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知识单元测试库、课程测试库、技能测试库、考级考证模拟题库、考级考证真题库等资源。可实现网上在线自测,实现自主化学习过程评价。
(四)项目资源库建设
项目资源库主要是满足专业主要岗位实训项目的需求。在已确立的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实训教程或实训指导书,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模块,满足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次人员技能学习的需求。
以实战项目设计实验指导,策划实际开发场景模块,循序渐进,分阶段展开,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完知识即可上岗,完全符合企业职业岗
位需求。
该部分主要包括实训规范,项目题目库,项目参考源码,实训项目指导,实训任务规划,实训考核方案,课程设计题目库,毕业设计备选库等资源。
该部分资源为需要做实训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将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基础,进行设计相关实训资源,以企业开发要求定制实训项目指导,使学生实训开发过程模拟了企业真实开发情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在企业工作的状态。
(五)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
核心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Android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C#程序设计》、《.NET框架技术》、《Photoshop》和《3DsMAX》。
该部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规划教材的编写及出版,教学网站建设,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教学情境的设计,项目案例的设计,项目开发实训教学视频的制作,考核方案的设计,考核试题库的编制,实训指导书的设计,课程相关参考资料库的建设等。
三、特色与创新
(一)、以课程内容为依托,设计面向学习过程的资源内容
相关资源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传递,还将包括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和活动过程记录。在现有学习资源基础上,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过程与学习交互,激发学习者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二)、采用“群建共享”理念,学习过程与资源动态聚合,建立开放的、可进化的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充分尊重和挖掘学生、软件企业开发人员群体智慧,依靠用户共同生产和更新信息,利用群体的智慧使资源得到持续性的更新和发展。相关资源建设过程开放,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信息,并注重反馈,将建立起相应新产生资源的评价体系,进而达到资源的更新,以完成学习资源的不断进化。使建立起来的资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至于老化过时。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搭配,共同建设
资源建设内容以企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规格目标,由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相关资源的开发团队,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需求,整合企业项目经验和资源,突出案例教学,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训一体化、工学结合的特色。
(四)、资源设计学生评价过程贯穿学习过程
教学资源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设计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体系,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学习过程考核各知识点掌握、编程技能、参与项目开发能力、职业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意识等。使学生能够自我学习测试,充分达到自主化学习目的,并拥有阶段性成果。
四、立项基础
(一)、专业特色鲜明,实训环境丰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拥有多个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团队人员技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
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人才济济,其中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刊物数十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权威刊物检索收录十余篇),主持或参与课题十几项,课题来源主要教育规划、省教育厅和企业横向课题。联合企业参加人员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经验丰富,部分已是项目主管、部门经理。
(三)、核心课程建设基础好,项目资源丰富
多门核心课程在我院已开设多年,已积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校企合作项目、实训项目、案例等。多门核心课程都是院级精品课程。所在专业拥有多个工作室,部分学生可直接参与到项目的研发过程,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前实践的平台,也为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项目资源。
(五)、政策扶持,资金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予以资金及政策的帮助,支持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政策、资金上面有充分的保障。另外,合作企业与我院有长期校企合作基础,可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五、项目分工及推进计划
(一)、项目分工
本项目建设划分为:专业资源库、企业资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项目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库4个建设子项目,并分别成立4个子项目组。各子项目组成员由高职高专院校中既了解高职教育理念又具备丰富开发经验的一线专任教师及资深企业专家组成。依据能力优势(用之所长)原则,将教学理念、教学经验、项目开发经验等方面各具优势的成员合理划分到4个子项目组中,使子项目组结构优化,以确保各子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推进计划
本项目建设大致按以下三个阶段推进:
1.项目准备阶段(2012年10-12月)
(1)成立项目组及子项目组,设计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2)深入研究和学习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内容体系等相关文献资料。
(3)召开项目启动开题论证会。
2.项目建设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1月)
全面开展四个子项目的建设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
(1)整理项目研究、建设的全部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相关研究成果。
(2)申请项目结题评审。
第三篇: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
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办了题为《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讲座,除介绍了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儒家成为封建社会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知识外。还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新教材中《内蒙访古》一文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内蒙访古》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 盛行。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卖西瓜》中,写农民“老忠”家的遭遇:寄托全年希望的西瓜熟了,雨却无休止地下,买瓜的老板难觅,老忠只得忍痛签订了亏本的卖瓜合同。“到了摘瓜的时候,天气奇好,瓜价攀升”,“老忠闷声地抱瓜过秤,抱瓜上车”。“车开走了,老忠拿着钱,怎么也笑不起来”。作文最后一段只一句“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读了这篇作文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同事说,结尾这一问,简直是一个沉重的“天问”!
是啊,“老忠”一家是我们周围,乃至整个中国许许多多农民的一个缩影。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太复杂了——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农产品市场问题、农业基础建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写作的学生未必全考虑到这些,但其中的关注民生,思考社会,同情弱者„„的情怀,不正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吗?
我将这篇作文打印出来作为范文,在评讲课中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评价作者直面社会,积极思考的眼光。在学生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和良好的影响。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执教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因此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在各次语文考试中,成绩的进步处于学校同年级前列。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往往还要背负旧观念惯性的压力。这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第四篇:谈教育教学与管理
谈教育教学与管理
两则故事 故事一:猴子吃香蕉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1)猴笼里吊挂了香蕉,有猴子去够时,实验人员就用高压喷头去喷其它猴子,一段时间后,只要有猴子去够香蕉,其它猴子就去咬这只猴子(怕大家遭殃),结果,所有的猴子都不敢再够香蕉。
(2)逐渐用新猴子把老猴子换出,新猴子不懂规矩,去够香蕉,就会遭到老猴子们的惩罚,所以也就不敢够了。
(3)把老猴子全部换出后,也没有猴子再够香蕉。故事二:动物学校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组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的科目。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的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飞行课只能勉强及格,而对于跑则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脚掌都磨破了,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的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接受的。所以除了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刚一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精神都快崩溃了。
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里最出色的,但他对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的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期结束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爬、跳的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几点启示
⒈一项规则,一旦被大家接受,就会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有时不问为什么(如泥泊尔人不吃蝉)。
⒉传统的东西具有延续性。这其实就是环境或一种风气对人的影响。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古人就有深刻的认识。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人在不同环境中造就的性格、气质和素质大不一样(农村小孩与李鹏的孙子。小树在平原上与在山岭上)。
⒊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强化与灌输
文化大革命人们为什么对毛泽东那么崇拜,法轮功为什么到了如此的程度,就是不断灌输和强化的结果。教育需要强化与灌输。
⒋教育要注重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不是生产标准件的工厂。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理论依据。彭丽媛、王少伦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目前,我省探索的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选课、校本课程等都是考虑学生个性。因为市场经济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
教育管理
一、关于理想教育
诸城一中的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
(一)理想三层次:
生活层次:动因:温饱、日常生活; 职业层次:动因:兴趣、爱好; 社会层次:动因:责任、更高的欲望。
⒈三层次是递进的,生活层次是基础,没有这个层次另外两个层次就无从谈起。
⒉三层次没有高尚低下之分,都是对的。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社会层次。反思这些年我们党思想教育的效果不佳,原因是脱离实际,都以“为人民服务”为理想追求,实际有几个真正为人民服务。
⒊三层次都能激励学生奋发努力
吃不饱的时候,为一顿饱饭就要好好学。当兵的一个战士,当拿雪白的馒头时:我就是为你来的。黄冈中学草鞋、皮鞋。诸城师范老师的丝绸褂子等。
⒋社会层次应作为我们的育人目标,也应该作为学生的人生目标。
(二)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针对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信仰危机及德育低效现象,探索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⒈从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统一的角度教育学生
教育学生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发生在生活中,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争议的道德事件,通过主题班会、开展活动等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
从个人前途,追求人生更辉煌、更幸福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教育。统一认识: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决定人的层次,决定对国家贡献的大小。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经过数十位社会学者历时三年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中国人现分为十大阶层(原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②经理人员阶层;③私营企业主阶层;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⑤办事人员阶层;⑥个体工商户阶层;⑦商业服务员工阶层;⑧产业工人阶层;⑨农业劳动者阶层;⑩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将来学生处在哪个阶层,决定于现在的努力程度,层次越高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越大。
⒉教育学生,人能否成才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日本教育学生: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外,其余的全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学习也是劳动。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学习是成才的前提。有人说:天才具有这样的特点:学习起来达到痴迷的程度,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天才也是努力的结果。
人生应吃三种苦:生活上的苦,学习上的苦,工作上的苦。没有痛苦就没有人生,吃不到苦的苦比吃苦还苦。造苦让学生吃,组织登山拉练,加大早操、课间操训练强度等,磨练学生的意志。
⒊挖掘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的正面教育价值。
⒋开展“三做教育”活动: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二、以“三自教育”为载体,搞好养成教育 三自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
(一)养成教育
诸城一中《规矩方圆》。
学习习惯养成:诸城一中学生学习常规,如自习课零抬头无声音等。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诸城一中学生一日常规。高一军训等。除有养成方面的规章制度,还有保障性的严格管理:六大纪律。诸城一中六大纪律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预防学生犯严重错误,保证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我校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六大纪律。
对有下述严重错误行为之一的学生,将予以劝退或开除。
一、动手打人,情节恶劣者;引外人入校滋事者。
二、聚众酗酒者。
三、传、看黄色音像制品或黄色书刊者。
四、偷盗者。
五、考试作弊,情节严重者。
六、无故旷课者。如果学生和家长赞同六大纪律,则请签字;如果觉得难以做到,则望莫入一中就学。
(二)三自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
⒈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⑪班值周的服务与管理保证了校园的整洁和校园秩序。
⑫班值日班长的管理保证了每天晚自习和星期天自习的安静,基本做到了雅雀无声。这两项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
⒉自我激励: ⑪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博士榜、校园灯箱等。学习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天才常常是某一领域的痴迷者。
⑫强化潜力无穷的信念
学校潜力无穷。校内,2003年高考,如果理科班都能赶上一、二班,文科班都能赶上十二班,那我们的成绩还要好很多。校外,与升学率高的学校比,找潜力所在。
学生潜力无穷。很多调查研究已说明问题。
①每天宣誓: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的努力去改变人生、创造辉煌。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股”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会浪费分秒宝贵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会是我刻苦学习的真实写照。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中)。
②跑操喊誓词。早操、上午课间操、下午课间操。③每日三省:我来干什么?我将怎样干?我干得怎么样?
④每周静思:升国旗齐声朗诵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老师潜力无穷。反思教育教学工作有好多还不到位,如:精力投入、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作业布置、工作作风等,这些都是潜力,并且教师的潜力是母潜力。
⑬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①教育学生树立珍惜每一分钟的意识:早起多学一分钟、课间多学一分钟、睡前多学一分钟、快步节约一分钟等。
②控制好“三闲”:闲话、闲思、闲事。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好边角余料的时间,例如上早操前记忆两个单词,吃饭时回忆学过的知识,躺在床上未睡前再现当天学习的内容。
③定期评议班级不学习的学生,并进行处理。落实学校提出的“一中不要不学习的学生”的口号。
④进一步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鼓动学生一门心思地搞好学习,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
⑭自测激励,对学生:学习效率自我测定表、行为规范自我测定表、思想品德自我测定表等。对教师:班主任工作自我测定表、教育教学自我测定表等。
教学管理
一、关于教学管理的几点认识
⒈高三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会考已结束,学生已毕业),要重点抓好优秀生和有效边缘生。
⒉尖子学生只所以能脱颖而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能将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
⒊新课程教学需要不需要讲。
高三教学还是要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易错点等,讲可以让学生直接学到老师的经验。
⒋对高三二轮复习的看法。
⒌学生的三次学习:第一次,上课听讲。第二次,完成作业。第三次,总结反思,深化提高。第三次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⒍学生的学习需要“逼”。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什么办法,只要能鼓动学生都一门心思地学习就是好办法。⒎精选习题(关于刻钢板的认识),研究指导学生有效练习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强化训练(成为专家要掌握50000个模块,每个模块7—8字。高中学生要掌握30000个模块)。自主构建。
⒏对明年高考题难度的分析。
二、教学管理的一些做法
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围绕“三清、两研究、四落实”开展工作。三清:日清、周清、月清。两研究:研究老师教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的有效性。四落实:集体备课、协调组协调、激尖补弱、教学常规。
(一)向积累要效益 教育教学需要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学校管理也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积少成多,积累出效益。⒈管理积累: ⑪晨会。每天早操后,三个年级的班主任各自召开碰头会(班主任老师称之晨会),由级部负责人点评前一天的成功做法,指出不足,对今天的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布置落实今天的工作。天天如此,及时发现反馈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⑫开好班会,每次班会班主任老师做到:有主题、有案例、有鞭策、有激励。使学生达到:有信心、有压力、有干劲、有措施。充分用好班日志,班主任老师每日进行点评并签名。
⑬级部周点评会,总结上周优缺点,提出下周工作打算。
⒉教学积累: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向落实好每天的教学工作要成绩,向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正积累要成绩。
⑪要求教师每堂课至少要有一个提高教学效益的措施。
⑫课堂上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⑬搞好当堂小测。
⒊学习积累:
⑪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好十件事情
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默念自己的目标或理想,然后给自己一个微笑,并且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努力吧,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不要虚度光阴!”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回顾自己一天的学习,“三省吾身”,想想自己的计划还有哪些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明天找个什么时间能够补上,今天学了哪些重要的内容,然后要在自己没有睡着之前在大脑中过一遍“电影”。听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争取当堂消化(尤其要做好当堂记忆和理解)。
每天补一次自己的弱科,找老师或者自己补。
每日记忆单词十个左右,听一次听力训练,阅读一篇英文文章或资料,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每日读一篇或一段优美、富于启发意义的文章(不要读大部头的小说)或者写一篇随笔(即使是一段亦可,但要坚持)。
每日做数学题2-4道,题目求精不求多。
每日对于所学科目至少要发现一个问题并跟老师交流。
每日把各科的纠错本或者试题集锦本快速的阅读一遍,熟悉做过的题目,找出内在规律和解题方法。
每晚要利用自习时间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也要做(可以跟第二件事情结合起来完成)!当日事当日毕!
同学们请记住一位高考状元说过的一句话:“尽管我也曾经遭到失败,我总是告诉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我应当做的惟一事情就是去拼搏、去争取。如果我有1个月的时间,那我就在这1个月中争取做到最好;假如我只剩下几天时间,而我的各门功课一塌糊涂,我也要争取在这几天做到最好。我无论如何总在竭尽全力,如果我还什么都做不到,那便是我天生的不是,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事实上,如果每天都这样争取,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
⑫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卡片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⑬抓好宿舍管理,创设“学习型宿舍”。
(二)扎扎实实搞好“三清”
⒈日清:每天晚自习第三节为日清时间,学生回顾整理当天的内容,总结规律,做到不留疑问。搞好第三次学习。
⒉周清:高
一、高二通过周考落实。具体操作:“考,批,改,查,讲”。关键在试题质量和学生自查自改。高三利用周日晚自习学生回顾整理一周学习的内容,进行清理。
⒊月清:通过月考落实。每次月考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效率自我测定”,画成绩曲线,并要求学生针对月考情况和学习效率测定情况做好总结,制定措施。
(三)向教学研究要成绩
⒈加强学科组教学研究(解决级部办公的弱点)。学科组教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研究一个“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题。确定主题后,先在教研组内开展听评课活动,然后推选出一名教师在学科组内举行观摩课,学科主任组织评课。学科组教研活动结束,学科主任填写学科组教研活动报告,送教学处存档。
每次月考,做好四个分析:级部分析、学科组分析、协调组分析、师生分析。⒉加强协调组协调与研究
研究平衡各科发展,班主任有权调整课时。
分析月考成绩,通过分析使老师达到:分析出信心、分析出压力、分析出干劲、分析出措施。
3.研究老师“讲”的有效性
⑪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管理的重点有三个:一是后三排学生,这些学生长期在教室的后排就座,离讲台较远,不易被老师注意到,久而久之,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养成了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二是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好,主要是课堂,不认真听讲造成的(莱州一中物理组高老师讲:学习上最大的不认真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师应对这样的学生多加留意?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课堂教学后期的管理。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间不足二十分钟。课堂教学进入后半阶段,教师一方面应注意在课堂活动设计上下功夫,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应加强课堂管理,及时提醒注意力转移的学生。
⑫向精心备课要成绩 备课的功夫在哪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师的讲。落实“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坚决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又抓不住学生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请老师们思考: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就是导演,老师的导演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课堂上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老师讲解例题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口号: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不浪费课堂一秒钟。●学生做练习,老师做什么?
●怎样提高课堂结尾教学的效益。⑬研究老师的“讲”
①
高
一、高二新授课讲什么?
不仅仅讲知识,主要讲怎样理解知识,注意什么问题,怎样记忆,如何应用等。②
高
一、高二期中、期末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讲什么?
复习巩固、系统知识:不能泛泛讲,可知识填空或听写。听写不仅仅是语文的专利。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总结规律、方法,比较相近知识的异同点,适当升华。③高三复习课讲什么?
第一轮复习的“讲”不要成为新授课内容的机械重复或简单压缩,而应根据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根据注重双基、培养能力的复习目标,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讲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讲学生似懂非懂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讲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二”上。要讲出新意,要讲得详略得当,切忌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空耗学生时间。老师讲时还要注意,不能满足于“我讲了、“我讲明白了”甚至不能满足于“从学生眼神来看,他们是听懂”。苏霍林斯基指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获得牢固的知仅,还必须进行思考。因此,老师讲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让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第二轮复习的“讲”主要是剖析知识结构,挖掘内在联系,讲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讲技巧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在第二段复习应有足够的重视。但要处理好基本解法与技巧的关系,不能撒开基本解法一味地求技巧,应在基本解法熟练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提高解题效率。③
讲评课讲什么?
讲评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类型题目解法,并经过针对性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的讲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讲试卷反映出来的知识缺陷;▲讲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阻碍点;▲讲解题规范;▲
讲练习或考试出现的问题;▲
讲对概念、规律的片面认识;▲
讲练中得出的规律、讲方法等。
要讲在点子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变向思维等能力,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学活。
讲评要做到五忌:学校要求:先统计错题,再有针对性地讲解。一忌主观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搞跟踪练习。4.研究学生“学”的有效性
⑪要求学生建全“三本”:笔记本、作业本、典型习题集锦本。⑫指导学生搞好复习巩固,克服遗忘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抓好复习巩固,克服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记忆过的材料的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遗忘变得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了。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在复习中我们注意抓好四个层次的复习: 当堂复习,课堂上复习某一知识点后及时跟上跟踪练习。每堂课留下后5分钟让学生回忆当堂学习的要点,做巩固练习。
当天复习,每天晚自习让学生先回忆当天学习内容再完成深化课堂知识的习题。
周复习,星期天自习让学生写学习小结并完成每周考题。具体操作:“考,批,改,查,讲”。关键在试题质量和学生自查自改。高三利用周日晚自习学生回顾整理一周学习的内容,进行清理。
月复习,每月要求学生检查周学习小结的记忆情况及月考情况,总结规律方法。每次月考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效率自我测定”,画成绩曲线,并要求学生针对月考情况和学习效率测定情况做好总结,制定措施。这样多次复习巩固,层层深入,使学习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⑬ 指导学生研究“练”的有效性。
研究怎样使会做的题都做对的方法,使教师成为考试的专家,学生成为考试能手。
第一,老师要在选题上下功夫。
处理好课本习题与课外习题的关系。课本习题(例题、练习题、习题、复习题)对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概念有很好的作用,复习时要注意研究,充分利用。分析课本每个知识点涉及的技能技巧是怎样在这四题里反映出来的。仅靠课本习题是不够的,还应研究课本习题在巩固概念、规律方面还有哪些侧面未考查到,在此基础上,选编适量的练习题加以弥补。
题目要严格筛选,要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基础)、层次性、新颖性。数量要严格控制,坚持“老师多做题,学生少做题;老师精选题,学生做好题”的原则,坚决删去“偏、难、怪”。
材料选用做到“三不”:不使用现成材料,学生用材料都要重新选编,不翻印成套试题,不选印老师没有做过的习题。实行命题人、审核人签字制度。
第二,指导学生研究做题的有效性。
①分层次作业:坚决摒弃那种统一的、一刀切式布置作业的办法,要有“必做题”、“选做题”。
就是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针对学习内容,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若学习好的同学觉得其中有几个太简单,没有必要做,可以自己选择相同数量的题目做上。若学习差的同学觉得有几个题太难,根本不会做,可选择适合自己做的相同数量的题目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做习题,这样就发挥了作业的最大效益,避免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克服作业的无效劳动。老师布置作业做到“三不”,“三及时”:不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未经老师做过的作业。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讲评。
②师生共同研究,努力使“会做的题都做对”。
让学生使“会做的题都做对”,一直是老师教学过程中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突出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低效现象。
●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课堂和课后作业实行限时训练,强化学生做题的时间意识,克服学生只管将题做完,不追求正确率的不良习惯。采用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定时训练,强化定时训练,规范训练,强化时间意识,规范意识。定期进行“满分答卷训练”。
●训练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学会“熟题找差异,生题找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指导学生善于总结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抓住每次考试,让学生分析与研究试卷,查找失分原因,搞好分析总结,填写学科考试试卷分析统计表。
●指导学生研究规范解题,让学生每天有一个题规范书写在作业本上。
总的原则就是生怕阅卷老师看不懂,给自己少得了分。
(四)加强优秀生培养和边缘学生的辅导。
对激尖、补弱做到六落实: 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材料落实,效果落实。
(1)建立“优秀生”、“边缘生”档案,并分工包给任课教师,根据安排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指导。
(2)成立优秀生动态虚拟班,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辅导,增加训练次数。
⑬让优秀学生广泛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设理课阅读。⑭以竞赛带动优秀学生成长。
优秀生与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高才生座谈交流。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暗示学生,增强自信心。
⑮对有效边缘学生分工包给任课老师,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安排有效边缘学生每周两次在课外活动时间找老师辅导,及时解决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高三教育教学 高三教学管理的重点是: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有效练习提高能力、规范训练适应高考。研究答题战略战术,指导学生通过训练努力做到会做的题都能得到分。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原则:适当延长一轮复习时间,缩短二轮复习,加大三轮综合训练时间和强度。
⒈教学计划
第一轮复习到2月底结束,单元复习,主要侧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第二轮复习到3月底结束,专题复习,侧重学科内综合,抓横向联系,综合应用; 第三轮复习到4月至5月,模拟训练,主要进行单科及综合的临考模拟,密切关注外地考试信息及走向,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查漏补缺。选编适量情景新颖、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进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训练。
5月下旬到6月初,回扣课本及应试指导。⒉三轮复习的原则 ⑪一轮复习的原则:
降低教学起点,全面系统地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起点要依据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恰当地选择。以中等学生跳一挑摘到桃子为宜。当然,也要适当照顾到让尖子生吃饱。●重视知识覆盖面,确保一轮复习不留任何死角,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该做到不偏不废,系统、全面地组织复习,任何的偏废都有可能在综合训练乃至高考中出现盲点,导致失分。
●
正确处理课本与复习用书的关系。有的教师高三复习抛开课本,一味地使用复习用书,使学生的注意力离开了课本,我认为不妥。纵观每年的高考题都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有相当一部分考题直接来源于课本。复习时应紧扣教材,做到不遗漏一个知识点,准确把握考纲要求,使学生熟知教材所有知识点,并使学生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⑫第二轮复习的原则:
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首先,要抓好基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上,通过比较、类比等方法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准确含义、规律的相近、相似之处。⑬第三轮复习的原则
搞好训练,让学生探索考试技巧和经验,提高应试能力,成为考试能手。
①加长综合模拟训练的时间。就象体育大赛前的训练一样,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达不到训练强度,起不到好的作用。一轮复习实行月考,每月进行一次正规训练。二轮复习除了参与3、4、5三次模拟统考外,每周语、数、外穿插两套训练题,文综、理综两套适应训练题。综合训练阶段,每周2~3套训练题。
②提早进行文综、理综适应训练。学生答文综、理综试卷至少有三点不适应:一是心理因素,二是思维不适应,三是题目分值不适应。在二轮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文综、理综适应训练,训练学生采用“三轮答题法”,让学生注意考试科目的思维转换。③加强定时训练、规范训练,使学生树立做题的时间意识。可采用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定时训练。④交流考试取得高分的经验。⑤考前进行热身演习
6月2日至3日,按高考考试时间安排考试。试题难度适中、规范,使学生起到练兵的作用。考后只发答案,不批阅(不告诉学生)。此次考试的目的重在让学生进行热身练习。
⒊班主任研究学生心理,调整学生的心态,多找学生谈心,解除思想包袱,减轻压力,针对不同阶段(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月份):经常与学生算时间帐,定目标、树立学习标兵,荣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适时给学生以激励。以“寒窗苦读十二载,理想实现在今朝”二月流汗水,六月不后悔“,”谁英雄,谁好汉,三月统考比比看“激励学生发奋学习,迎接滩坊市三月份统考。第二阶段(三月份):此阶段学生往往会因成绩不理想,加上二轮专题复习综合性较强,容易产生自卑。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结合事例,大破定局论,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斗志。第三阶段(四月份):这个时期出现”高原“现象,让学生发扬”咬住“精神,老师要多关心鼓励学生,使学生振作精神奋起直追。第四阶段〈五月份〉:思想工作的重点是,稳住保持正常,不打破人体”生物钟“,防止过度放松和思想波动太大。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到高考。第五阶段(高考期间):教育学生保持平静,做到”激情似火,心静如水",答题讲究战略战术,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全局着眼,保持最佳考试状态。)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前途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等,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
⒋做好发动,搞好考前指导
⑪距离高考100天,以“苦战100天,夺取高考的全面胜利”为主题要求老师们凝心聚力迎高考,殚精竭虑抓挖潜。以“苦战100天,让青春更灿烂”为主题动员学生强化时间观念,增强紧迫感,激发师生的豪情斗志。
⑫距离高考70天,为了强化管理,排除干扰学生复习的不利因素,举行了毕业典礼仪式,开展了宣誓、签字和植树活动。让学生明确我门已经毕业,下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复习迎接高考,不利于高考的事不想,不利于高考的事不做,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⑬距离高考30天,进行战前发动,加强静化管理,班主任从早到晚全天靠上,保证学生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能够静下来,坐得住,学进去。对教师提出了《高考前30天高三教学的几点建议》,对学生进一步强化成功的秘诀:“会做的题都做对”。指导学生,越是在考前越要仔细筹划,克服由于忙乱而造成的低效现象。
⑭距离高考20天,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调整—巩固—提高”。调整心态。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进行个别指导和双向交 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学生排除一切干扰,以最佳的心态迎战高考。巩固复习成果。一是根据考纲要求系统巩固基础知识,二是仔细翻阅错题本,历次大型统考试题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答题方法,提高应试素质,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⑮距离高考10天,进行考前指导。就考前学习、心理调整、考前准备、生活调理,以及高考过程中如何做题,如何处理应急事件等进行了详细的指导。⑯高考期间实施拍肩膀战略,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的一句话往往会给学生产生莫大的动力。
第五篇:谈英文歌曲与英语听力教学
谈英文歌曲与英语听力教学
实验高中
欧阳伟 英文歌曲作为一种英语听力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听力水平,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听力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英文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欢快抒情的节奏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能够激发人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听英文歌曲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花心》—《Flirtatious heart》,《容易受伤的女人》—《Broken-hearted woman》等。这些歌曲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不同的色彩,还能带动学习听英文歌曲的热潮。可见,听英文歌曲既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对英语听力的亲近感,还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用地道的语言构造形式去解析抽象的词法、句法,寓教于乐。
(二)纠正发音,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阅读时的词汇量远远大于听材料时的词汇量,他们经常听不清或者拼不出自己实际上认识并会拼写的单词。当对句子或者短文进行听力理解训练时,学生往往只能听出几个零星的单词而无法听懂整个句子或者是短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知识薄弱,无法正确地辨别弱读,连读,省读等常见的读音现象。因此
纠正学生的发音,强化学生的语音知识很重要。要作到语音知识的强化,教师必须促使学生仔细揣摩并掌握模仿这些语音知识。教师抽象地讲解在学生那里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给学生强化训练。英文歌曲就是一种很好的语音知识练习素材,因为英文歌曲富于感情,节奏感强。如果学生读不懂其中的重读,弱读,连读的话,则根本就无法听懂歌词。当学生被歌曲优美的旋律打动力图听懂正确的发音而去有意识地模仿时,他们已经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语音知识,为提高听力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厚积薄发,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障碍。英文歌曲的主题多样,涉及面广,学生能从中接触到大量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甚至是俚语、俗语。学生可能会比较熟悉一些生僻的词汇,然而不知道身边的一些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听歌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少见的大众化的地道的口语,许多原本枯燥、乏味的单词和习语,在英文歌曲中被赋予了美丽、感人的含义,再加上歌曲所特有的节奏和感情使它们有了生气,在反复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消化,深深地印在听者的脑海和记忆中,扩大了词汇量,为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扫清了障碍。
(四)弥补缺陷,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听力课堂上,听力材料内容比较有限。抱着一本书,哪怕是最好的书,也是无论如何不能学好外语的,更不用说是提高听力水平。另外,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放音—做题—对答案成了固定的模式三步曲。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听力技巧的训练应该是多维的,不应该拘泥于一本书,将英文歌曲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穿插到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要我听”到“我要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听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英文歌曲的作用
(一)要学会选歌曲
教师一定要在选曲上多下工夫,要考虑什么样的歌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所选择的歌曲,既要迎合学生的爱好,又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而且难易适当,易学易唱。那些吐字清晰,有一定的词汇量,主题健康并反映了一定的文化信息的歌曲应该作为首选。因为所选歌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Yesterday”中有很多的经典短句,教师可以拿来和学生一起分享。“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yesterday, love was such an easy game to play”。歌曲使学生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从而为语言输出的质量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二)要学会分析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听完一遍后,教师对歌曲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教师可以从介绍歌曲的演唱者或者是歌曲的背景、内涵入手。比如《雪绒花》(Edelweiss)中这样唱: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教师可以介绍歌曲内涵:这首歌是奥斯卡影片《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该片讲述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年轻的女家庭教师与他的雇主—一位有着七个孩子的单身爸爸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一家人与纳粹英勇斗争的动人事迹。
(三)要教会运用歌曲。歌曲正是真实语言应用的文化现象,其特点恰恰是重复性强,连贯性强,而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诵读一些韵律比较好的歌词,加强记忆。如《航行》(Sailing)这首歌句式简单,曲调优美,运用了大量的现在进行时,听唱几遍后学生们就能模仿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