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评估。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1班、2班为实验对象,两班人数均为53人,其中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实验组的1班同学运用“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对两组同学上课注意状态、学习兴趣、上课情绪状态、上课积极性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成绩达到A和B者高达4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例,说明实验组同学成绩更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同学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加深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14-01
就教育本身而言,只有当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方面有所提高,教师素质也主要体现在对教材形式的完美掌握,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状态不断调整教学形式[1]。只有当学生对教学模式和教师本身有一定认可,教育质量和水平才有可能提高。本研究将心理匹配策略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1班、2班为实验对象,两班人数均为53人,其中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实验组的1班同学运用“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两组实验对象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护理教学,具体方式如下:
心理匹配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认知匹配策略,二是形式匹配策略[2-3]。
1.2.1 认知匹配策略的应用
认知匹配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调整学生对教学材料与其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来到达满足学生心理匹配的一种教学策略[4]。此策略运用的要点主要在于教师通过灵活的认知改变以适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是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从而达到调节学生学习心向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具体例子和情景进行讲解,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激情。例如,情境一:某医院医师进行相关疾病研究,需每日抽取患者血液两次,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询问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如实相告系实验所用,患者及家属拒绝再抽血,医师不悦。情境二:某患者癌症晚期,要求护理人员对家属保密,死后告知家属结果,家属不满意护理人员隐瞒行为。以上例子,护理人员虽满足患者要求,但是在事情结束后内心承受巨大挫折感,那么面对这些情况该如何自理,引起学生极大的讨论热情,此时,教师辅以课本理论结合到实际例子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1.2.2 形式匹配策略的应用
形式匹配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匹配度。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到理论知识较强的方面时,学生往往学习热情不够。此时,教师可及时改变教学模式,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或者是带学生到临床从实际问题进行着手解释。
1.3 效果观察 对两组同学上课注意状态、学习兴趣、上课情绪状态、上课积极性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同学学习成绩情况对比 实验组成绩达到A和B者高达4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例,说明实验组同学成绩更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所谓心理匹配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和教学进程的改变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当学生意识到所学习内容与自己所学习目标相吻合时,会极大提高学习热情,也就是指学生自我认知评价[5]。总之,在护理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此不重视也明显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又注重运用形式匹配策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会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热情。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达到A和B者高达4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例,说明实验组同学成绩更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会明显提升教学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合;另一组数据显示,实验组同学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维度为支撑,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情感维度心理匹配策略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加深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新探,2010,4(2):7-l1.[2] 曹志平,丁小玲.医学教学情感目标及其实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3(4):39-40.[3] 倪海珍.罗杰斯的情感教学思想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19(3):12-13.[4] 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15.[5] 杨放,张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7(4):19-21.
第二篇: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它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把情感纳入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键词:情感教学 教育方法
一、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运用现状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英语教学大都只重视知识的实用价值,把教学目标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的活动,而忽略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很多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例如,焦虑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焦虑会使学生陷入紧张、害怕和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情绪中,进而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直到形成语言输入和输出效果低下的恶性循环。再如,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课堂合作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
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二、新课标提倡情感教学
新课程的目标提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见教学活动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活动,而且是情感信息交流的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运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样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的定义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尊重教师时,才会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美国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创建的“克拉什语言习得理论”
(krashen’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确认了三种与第二语言习得有关的情感变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并声称,情感变因并不直接影响语言习得,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一个心理过滤系统,它可以干扰或打断外界语言环境的必要性输入而阻碍习得,或使其顺利通过,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而促进习得。低情感过滤(强动机、强自尊心、弱焦虑等)较少地阻碍或打断这种必要性输入,因此它比高情感过滤更可取。因此,在外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友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中更有效地学习。
四、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感教学法来组织英语教学便成了探讨性的课题。1.运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往往有许
多的小对话、小故事供学生表演,而这些对话中也总是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教师应把这些内容的情感通过自己巧妙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认识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如当教到ann’s birthday时,为了自然导入新课,笔者提问学生:were any of you born on this date? anybody? today is your birthday.过了一会儿,坐在后排的一位男生很腼腆地站了起来。笔者对他说:ok!great!it’s your birthday today.boys and girls, what can we do for him now?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happy birthday!还有学生提议为他唱《生日歌》,笔者表示赞同,说:good idea!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于是,师生唱起了《生日歌》。此时学生情绪高涨,笔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today is also ann’s birthday.let’s now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s happening at her birthday party.这样,整节课如同一首完整的《生日歌》,浑然一体,师生情绪激昂,情感相通。相信那位过生日的学生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特别的英语课。这节课的成功取决于课堂呈现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对英语学科和所教内容的热情,会使自己处在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忱投入的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也处于相应的积极状态。学生良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教师自身成就动机过于强烈,对学生持不恰当的期望值,教学中表现出焦虑和缺乏耐心,则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可见,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笔者认为情景教学在英语情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使英语教学趣味化、形象化,能促进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常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比如:(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巧设情景。实物、图片、录像、模型等是最常用的直观道具,教师可以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整节课也就有血有肉了。(2)生活景观情景。教师可结合贴近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答记者问”等活动。笔者以“first aid”为主题,给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找出具体的做法。
3.作业批语的情感效果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这时,作业批语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能较充分地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教师为学生的英语作业写评语,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批语中所蕴涵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好的作业批语应具有情感魅力。如:(1)批评式批语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would you do it all by yourself next time?” “i”m sorry you didn’t use your head this time.” “how i wish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2)表扬式批语
“how beautiful your handwriting is!if only you were more careful!”
“well done!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won’t you?” “i’m so glad to see that you’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3)劝勉式批语
“could you please listen more attentively and recite the text?”
“please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t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4)鼓励式批语
“i fi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excellent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you’ve made progress now.”
“don’t lose hear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这些富有情感的批语,能使学生大受鼓舞,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渠道。新教材需要的不仅是教师深厚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教师与教材脉脉相通的感情投入。“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动机”,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点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之火,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参考文献
1.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 pergamon, 1981.2.phillips em, 1992.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3.stern, 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up.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s].人民教育出版社.5.石国红.师生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5).6.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8.李艳君.激发学习兴趣方法谈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8.9.周宏俊.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20.
第三篇:在教学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题目五:在教学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要 点】(1)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2)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3)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资源链接】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林志强主编 [2]《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亦菲著译
【学习心得】
。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课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科学素养所涵盖的目标主要有: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方面。因此,在课程活动中,作为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联系实际教学,想到学生固有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学习习惯,使我们感到在科学课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涵盖的诸多教学目标中,实施起来最困难的、成效最不显著的,但最具价值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象课标中所说,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感受、体验、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且不是孤立进行的。。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科学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初步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科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投入,你投入多少也不会算多,因为它没有量化的结果,但它却能通过被学生感受、体验、内化后显现出来,成为一种积极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学科教育的优先目标。那怎样在科学课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激励浓厚的科学志趣。。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方法与乐趣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性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将来的科学学习、为小学学科的学习,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另外,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上,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科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并且要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兴趣产生之后,有的可能只是短暂的兴趣,属于浅层动机,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如何使学生产生的对某一个实验、对某一堂课的短暂兴趣加以强化,发展成为持久、稳定的科学志趣,成为一种深层理性的内驱力,从而对学生的一生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与课后延伸对学生科学志趣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积极参与课前准备。以往的自然课常识课,大多数是老师准备一些材料,然后在课上,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发展学
生为宗旨。所以我们现在让学生参与到课前材料的准备工作中来。其原因之一:学生自己去准备了,这种亲历的过程学生一定很难忘,这其中必然使学生获得许多知识以及能力得到发展;其原因之二: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因为这些材料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上起课来一定比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有劲的多,他们本能地就有一种驾驭这些材料的意愿,当然,我们相信他们有这种能力。研究起来就会比较自由、开放,由此,他们也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索愿望,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种对科学的持久的志趣。
。。
2、使课外延伸落到实处。科学课不仅注重课上内容,还注重课外延伸,而且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课外拓展的内容。如果老师现在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对课外延伸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一下,事后又不过问,或不采取某种激励、评价的手段,势必使课外延伸只成为一种形式。我在科学课上努力使课外延伸到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搞自己的小科学。如,上完《种子》一课,我让学生把种子带回去继续研究,看看哪些种子在秋天能发芽。一周后,同学们喜气洋洋地带来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此时,学生探究的热情完全被激发了,也容易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物。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植物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这样,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经历了“感到学习科学有趣——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萌发学习科学的志趣”,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健康发展。
二、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是研究科学的人的第一美德。正如有人说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的,科学就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之上的。
在教《冷水与热水》这一课时,让学生小杯(热水)置于大杯(冷水)中,让学生测量10分钟内两杯水的水温变化。结果,有些学生会说:“我测的大杯中的水温,有时是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的。”出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不应乱改数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课最后有一个拓展部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找一个小瓶,瓶颈上系一条线,往小瓶内倒热水,将热水染上红色,然后让小瓶悬于冷水中,我们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红色有热水向冷水上方跑去。这一实验可以向学生明白地解释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温度计液柱会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教育学生:要相信事实,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事实,这才是真正的搞科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尝到科学实践中的甘与苦。除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外,我们还尝试了以下做法:联系日常生活,开展提科学问题活动。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紧紧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们的科学教材中也不难发现,问题贯穿始终。从每个活动的开始针对现象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到活动结束时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或探究过程中又产生的新问题,无一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兴趣又是情感教育的体现。针对此,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把想知道的问题提出并记录下来,不仅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保持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除了在课堂中有提问题环节,我们每周还开展一次提生活中的问题竞赛活动,比看谁提得好提得多。比如,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关于电脑,你想知道什么?还有不定义提问题活动。往往孩子们能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几十条,到达上百条。问题源于生活,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学生不难体会生活就在身边,并不遥远和神秘。教学一段时间以来,当我再问他们觉得科学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科学是乐趣、科学是生活、科学是探索、科学是自然、科学是人生多么有哲理啊!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个性见解,表达个人想法。如《寻访小动物》一课,有一个寻找周围的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在小
组的汇报报告中有个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中心花园,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摸的方法,找到了蜗牛、蚯蚓、蚂蚁、瓢虫。还发现了有趣事情:一只蚊子正在吸同学的血。有的小组说我们看到蚯蚓身子正在一拱一拱地松土。有的小组说看到了很多蜗牛,排着队在做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多蜗牛啊?(那天下起小雨,的确有排队的蜗牛。)还有小组说看到蚂蚁在洞口堆土。对于这些真实的观察、有个性的表达,我给予了鼓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观察细致、表达个性想法。一点一滴,无一不是科学情感与态度的积累。教师根据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使学生懂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科学题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了解一些科学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的价值,习惯用科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生活问题。。总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孤立进行的。在探究活动中,在科学知识获取过
程中,靠点滴长期积累,汇滴成溪,奔流升华。还要靠长期地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科技小发明活动、科普阅读活动、动植物奇闻、有趣发现、科学快艇等活动来辅助达成这一核心目标。
第四篇: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交流。
关键词:
情感教育梯度教育加强激励动机情感交流
正文: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强调情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识过程、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化学学科特点而言,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深入学生创设情感: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化学生。其次,在施教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只有把握住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有多种,比如:积极;沉闷;消极等等。各种类型的课堂情绪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即可根据学生现实情况来创设相应的情景,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学生们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作为科任老师,应该时常参加同学们的班会、生活会、家长会等活动。学生得病了,应一道随其他同学去医院看望。“爱是心灵的呼唤”,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他们就会对老师“亲”,就会喜欢你教的化学课,这样就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适时鼓励激发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鼓励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的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相反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寻求失败的不利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情感,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教师对待差生的的态度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以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差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因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同学的评价和科任教师的评定,逐步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有的学生虽经补课,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失败心态,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适时加强鼓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尤其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更要发挥鼓励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使苦学、厌学的现状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难点知识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易记。让学生品味成功学习的欢乐,回味鼓励教育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化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提问,适时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进而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差等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给予尊重,给予帮助。
三、情理兼顾培养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四、梯度教育探索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根据班级学生实体的具体情况来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探索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由于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感情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强烈,当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出现,愈能促进其它问题的解决,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产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素质教育概论》肖文娥王德林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皮亚杰发表1925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第四期
《天演论》赫胥黎1893
《中学化学实验教程》戴安邦 四川省教育厅1941
第五篇: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的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李永忠740500
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心理学主要是高深的理论,而教学中需要的是可操作的有效案例和成功经验,以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以供同仁借鉴。
一、U型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开头和最后的容易记住。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相差不大,不一样的是记忆的方法不同。
启示:
1.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要记住,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情景导入(问题生成)、归纳提升(解决问题)的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3.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有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
4.合理安排学习资料的顺序。同一学习资料的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学习的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二、联想记忆的神奇效应
我们常常被“神童”或记忆专家的神奇记忆术所感动。其实,他们神奇的记忆术主要没来源于联想记忆的合理运用。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转换为“用肥皂吹氧气泡泡的儿子和一边喝啤酒、一边抽着冒火星的雪茄烟的父亲在落下枫叶的树下跳舞,一不小心他们踩着了蜘蛛和菊花”。例如英语banana(香蕉),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是爸(ba)拿(na)了又拿(na)(爱吃的)香蕉(本意)。
启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是考验每个教师的智慧高低的。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内容所产生的神奇记忆令人惊叹!
三、遗忘曲线—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初次记忆学习的内容,2个小时后遗忘60%左右,尤其1小时后遗忘最快,遗忘达50%.9小时以后遗忘速度减慢,但是记忆的内容只有20%左右。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
启示:及时复习。例如“学案导学强调预习、听讲、自学、合作,展示、总结”,始终贯彻及时复习的这一概念。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多次复习。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以后再复习一次,下次的复习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克服遗忘。复习也有技巧:发现新问题、拓展延伸、归类总结、温故知新。
四、短时记忆72法则与过目不忘的专家记忆优势。
将一串识字摆放,看一遍一般能记住5到9个数字;或者将一把
+
钉子撒在地上,一下子能看得到的钉子大约是5到9个,这就是瞬间短时记忆。启发:优秀教师讲课妙趣横生,新的知识内容一般不超过7个,大多时候是5左右,学生易学易记、学习效率高。既然短时记忆量很小,可是专家过目能记住几十个数字。为什么?
启示: 知识组块与经验结合是专家的记忆优势。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找到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组块,自己的记忆的广度将会大大地增加:通过训练,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可以扩大。例如,我们记忆手机号码是采用3个或4个一组来记忆。或者,把记忆任务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7-4-7”可以记成波音747,1-1-4可以记成114查询台。
五、连锁塑造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恩爱夫妻,妻子引导丈夫做家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上台讲解、展示。这就需要学生有胆量,利用连锁塑造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胆量。
启示:后进学生由小步子走,到达大目标。
六、阳光效应——阳光与风的比赛。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寒冷的北风与太阳打赌,谁能把穿大衣的人衣服脱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待“摘花的学生”。
启示:感人心者莫乎情,用惩罚和大声责备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错误,或者暂时改变,说必定学生那天又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正错误,“阳光温暖”是有效地方法。
七、罗森达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谎言成真)。
罗森塔尔实验:一个36人的班级,随机确定了18 个人,指出这18人聪明伶俐、前途无量。结果,一年之后,这些给予厚望的学生性
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与别人打交道,成绩进步大。
启示: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内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理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激发着不断努力,取得成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别人的激励和赏识。
八、沉锚效应——美味“陷阱”
两个小吃店,其一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一个还是要两个”,其二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不要尝尝”。结果前者的顾客不是要一个就是两个,而后者要与不要各占一半。生意收入高低显然不同。
启示:作文范文,有利有弊。面对试题,要多角度分析,避免“先入为主”,防止沉锚陷阱。对于疑难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给个“锚”,也就是与这道难题相关或先类似的,但是又稍微容易一些的题,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九、学生教别人记住知识的95%——教师讲学生记住5%
教育心理研究:教师讲授时学生记住率5%,学生阅读的记住率10%,教师演示的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实践的记住率为7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教师讲授为95%,学生阅读为80%,教师演示为65%,学生讨论为45%,学生实践为20%,学生教别人5%。
启示:教学中要减少教师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兵教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