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时间:2019-05-15 05:0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篇: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但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往往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意义和特征把握不准,缺乏一些确定重难点的方法所致。为此,本文就教学重难点的含义、特征以及确定方法作些讨论。

一、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1.教学重点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对于形成重点的三个方面,重点可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而按重点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点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就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这是由于“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之中,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支撑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书重点大,属于中等层次;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课时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如,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教学时就会专门拿一节补救课(或称为纠错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即课时重点,但问题解决后,若它在后面的学习中又不起支撑和奠基作用,则它就不再是重点了。对这类只限于该节课的重点(一旦该节课学习结束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我们称其为“暂时重点”。

数学教学重点(简称为“数学重点”)是由其在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育人系统(又可称为数学德育系统或数学文化教育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决定的。它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数学重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后继学习的基础性和育人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全书重点层次最高,它主导着整个数学教学;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次之,它只主导本章节与单元教学,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是最低层次的重点。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重点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性。全书重点和章节重点在本书、全章节或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贯穿于全书或该章节或单元教学的始终,具有持续的稳定性。而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则具有暂时性,它的地位和作用只限于该节课本身。

“数学重点”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即重点在教学中应具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设计时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交流讨论与巩固练习等),学生练习题的设计都应围绕重点进行。例如,对重点内容练习的设计,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有单项练习还要有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对重点内容的巩固、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的意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在教学中,难点如果属于第一种,教学中则应通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得以突破;若属于第二种教学中则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用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数学归纳法原理”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列举多米诺骨牌试验、放鞭炮等实例,将抽象的归纳法原理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看得见,从而可帮助学生突破、化解归纳法原理理解的难点;如果难点属于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如果难点属于第四种,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因此,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对造成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找准了,对症下药就不难了。

3.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整合的思想、划归转化的思想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又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内容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而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余弦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方面它是三角函数式变换中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公式,在高考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它是三角函数部分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它的变形较多,运用的灵活性较大,而且还要众多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掌握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它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种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各种函数的研究中都会涉及到,而且它也是比较函数值大小、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以及证明不等式等的重要工具,所以,尽管大纲和考纲都只把它列为了解层次,但由其在函数的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地位作用可知,它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基本函数的图像,它既是初等数学中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向量,由于其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利用它处理数学中许多问题,如长度、角度、平行和垂直等问题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方便和有效,从而它是数学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重点都是根据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确定的。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反函数的概念,“大纲”和“考纲”都只要求了解,因此,它不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但在学习“反函数的概念”一节课时,由于本节的标题就是“反函数的概念”,所以,“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课时重点。教学时为了突出理解反函数概念这一重点,可根据反函数概念的内涵特征把它分解为四个学习目标(反函数概念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能举例说明反函数存在的条件;知道反函数与原来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能说出求反函数的步骤;能正确地求出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这四个学习目标达到了,对反函数的概念也就真正理解了,从而本节课的重点也就突出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却把“求反函数的步骤”确定为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只局限于工具性理解,不能上升到关系性理解,进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导致求解反函数问题时经常出错,双基教学不扎实。

3、例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初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教材在推导了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后,安排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倒用公式(例3),一个是顺用公式和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关系解题(例6).随后的课堂练习和习题分别配有大小共18个顺用、逆用和变用公式的习题.在复习参考题四中又有四个顺用和逆用公式解题的习题.教材这样配备例习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但要能推导公式,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形成熟练运用公式解题的技能,提高运用公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能力,达到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例习题的配备的数量、层次分析可以看出“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重要性,这就说明了“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4、理论分析法

这是指根据数学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数学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所以,概念教学和公式定理法则教学的第一节课都应把对概念涵义的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结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作为教学重点。例如,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而只是机械的运用两个步骤证明数学题,是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魅力和作用的。只有对数学归纳原理真正理解后,才会发出“数学归纳法只用有限的两步就解决了无穷步的验证问题,真是太奇妙了!”的感慨。因此,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就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归纳法。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就理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5、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例如,集合就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由于集合为原始概念,它不是由已有的其它概念来定义的,因此学生头脑中没有可帮助其理解集合的已有概念,从而造成学生不易理解集合概念;二是集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它涉及到所有初中数学知识,而许多初中数学知识学生已经生疏和遗忘;三是集合有关的新概念及相应新符号和术语较多,这些新概念、新符号还容易混淆,学生接受和理解都较困难。所以,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就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难点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否则即使掌握了以上方法也不一定能准确准定教学重点。例如,有些教师都把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或“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这里的错误是把数学中概念的“定义”和“名称”混淆。定义是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对数学概念而言的。名称则是数学事实(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思想、方法、规律等)的名字或称呼。例如,“圆”是圆这一概念的名称,而“圆是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一概念的定义,它是对“圆”的本质属性:“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概括。数学归纳法不是一个数学概念,而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的名称。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说明。教材中明确指出:“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而方法的教学属于规则学习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它与概念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学中对这种知识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迥然不同。由于对概念的涵义没有弄清,因此,导致在谈如何突出重点时有的老师就这样说:“本节课突出重点的方法为,认真分析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剖析清楚其内涵与外延并对关键词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2(1)、(2)、(3),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

线定理的内容.2.然后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这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电脑或投影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定理.(1)如图7-163,⊙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这便是我们学过的相交弦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有两个特例:

一是如果圆内的两条弦交于圆心O,则有PA=PB=PC=PD=圆的半径R,此时AB,CD是直径,相交弦定理当然成立.(如图7-164)

二是当P点逐渐远离圆心O,运动到圆上时,点P和B,D重合,这时PB=PD=O,仍然有PA·PB=PC·PD=O,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图7-165)(2)点P继续运动,运动到圆外时,两弦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点P,成为两条割线,则有PA·PB=PC·PD,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割线定理).(图7-166)

(3)在图7-166中,如果将割线PDC按箭头所示方向绕P点旋转,使C,D两点在圆上逐渐靠近,以至合为一点C,割线PCD变成切线PC.这时有PA·PB=PC·PD=PC2,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图7-167)(4)如果割线PAB也绕P点向外旋转的话,也会成为一条切线PA.这时应有PA2=PB2,可

得PA=PB,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线长定理.(图7-168)

至此,通过点的运动及线的运动变化,我们发现,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和

切线长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启发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经过一定点P作圆的弦或割线或切线,如图7-169.观察图7-169,可以得出:(设⊙O半径为R)在图(1)中,PA·PB=PC·PD=PE·PF =(R-OP)(R+OP)=R2-OP2;

在图(2)中,PA·PB=PT=OP-OT =OP-R

2在图(3)中,PA·PB=PC·PD=PT =OP-R.教师指出,由于PA·PB均等于|OP-R|,为一常数,叫做点P关于⊙O的幂,所以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二、例题分析(采用师生共同探索、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例1 如图7-170,两个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AB切大圆于B,AC切小圆于C,交大圆于D,E,AB=12,AO=15,AD=8,求两圆的半径.分析: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容易求出大圆的半径OB.求OC也可考虑用上述方法,但AC未知,此时则可根据切割线定理先求出AE,再利用垂径定理便可求出AC,于是问题得解.(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解决)

例2 如图7-171,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是大圆上任意两点,过A,B作小圆的割线AXY和BPQ.求证:AX·AY=BP·BQ 分析:在平面几何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往往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但本题

22不直接含有这样的图形,我们应考虑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出这样的图形,以此为出

发点,师生共同探索,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添法.方法1 在图7-172中,过点A,B分别作小圆的切线AC,BD,C,D为切点.这时就出现了切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C2=AX·AY,BD2=BP·BQ.再连结CO,AO,DO,BO,易证Rt△AOC≌△Rt△BOD,得出AC=BD 所以AX·AY=BP·BQ.方法2 在图7-173中,作直线XP交大圆于E,F,分别延长AY,BQ,交大圆于C,D.这样就出现了相交弦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XC=EX·XF,BP·PD=FP·PE.易证AX=CY,BP=DQ,EX=FP.所以AX·XC=AX·AY,BP·PD=BP·BQ,EX·XF=FP·PE.所以AX·AY=BP·BQ.方法3 如图7-174,由于点O是圆内的特殊点,考虑过O点的特殊割线,作直线AO交小圆于E,F,作直线BO交小圆于C,D,则出现了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AY=AE·AF,BP·BQ=BC·BD.易证AE=BC,AF=BD,所以AE·AF=BC·BD.从而AX·AY=BP·BQ.通过对以上方法的分析,将“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这一节的几个定理紧密结合起来,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最后可启发学生联想基本图形,思考还有哪些辅助线的作法来证明此

题?

三、强化练习

练习1 已知P为⊙O外一点,OP与⊙O交于点A,割线PBC与⊙O交于点B,C,且PB=BC.如果OA=7,PA=2,求PC的长.练习2 如图7-175,⊙O和⊙O′都经过点A和B,PQ切⊙O于P,交⊙O′于Q,M,交AB的延长线于N.求证:PN2=NM·NQ.四、小结

用投影重新打出圆幂定理的基本图形(如图7-176),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应的定理.教师指出:以上定理形式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它们是相互统一的.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3习题7.4A组13、14题.思考题:课本p.130.想一想,p.134B组6题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份教案为1课时.课本没有给出“圆幂定理”这一名称,而是以“和圆有关的比例线

段”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程度而定.圆幂定理十分重要,它是进行几何论证、计算和作图常用定理,但是应用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题和练习题可根据学生实际选用.

第三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能够正确转述他人话语,会报告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单。

B、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意义、功能和用法。

C、进一步熟练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

2、教学难点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立足语言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动词短语,核心词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2、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英语正确转述他人话语。

3、语言技能目标

1)能捕捉特定的信息,抓住关键词。

2)具备较熟练的运用英语转述他人话语的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获取更多语言信息的能力并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

4、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用英语思维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英语。

5、情感态度目标

A、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B、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有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为话题,共设计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Section A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围绕soap opera这一话题展开思维(1a)、听力(1b)、口语(1c)训练;

2.第二模块围绕a surprise party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就 “Young Lives” 这一话题展开训练,训练形式为阅读填空(3a)和新闻稿写作(3b);

4.第四模块仍就上一话题以Role play的形式进行讨论,展开口语训练(4)。

二、Section B

该部分有4个模块:

1.第一模块就hard-working展开思维训练;

2.第二模块就两个孩子的对话对report card进行听力(2a-2b)、口语(2c)训练;

3.第三模块继续围绕上一话题展开阅读(3a)和写作(3b-3c)训练;

4.第四模块仍就report card这一话题以口语训练形式为主展开小组活动(4)。

三、Self Check

该部分有2个模块:

第一模块对所学词汇进行填空训练(1);

第二模块就一篇短文展开阅读和写作训练(2)。

四、Reading

该部分共设置了5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以问题讨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Section 1);

第二项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填空完成全文(Section 2);

第三项任务要求学生将词汇和释义进行匹配(Section 3);

第四项任务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回答问题(Section 4)

第五项任务通过选择、讨论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口语训练.(Section 5)。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堂完整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呢?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整篇的方面: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力方面:

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

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

意、谈谈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等;

4、写。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以上就是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体现,每一点均可以从属于这三点的,可以套用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一篇文章教学的“灵魂”。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重点与难点了,一般是这样的文章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诸多领域。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

1、小说部分(叙事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小说语言等几个领域)认识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索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会赏析心理描写及映衬手法;通过分析了解肖像描写、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揣摩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浓厚的象征意味;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旧社会劳动妇女身上所折射出的朴素的人性美;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领会文章中运用铺垫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一般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方法,对比的手法,模拟语言的写法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课文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体会至亲感情,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真情与友谊情谊,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探究本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品读场面描写,探究文句的深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观察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重视精彩语段的积累、仿写,品味语言,理解寓意,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景物的描绘中寄予的精神追求,从而感

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诗歌部分(古诗,现代诗,外国诗)(无非体现在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领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些诗歌,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意,领悟诗歌的意境,比较阅读,了解诗歌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谨慎地面对人生的选择,通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夷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挚爱的情怀,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爱家思乡的感情,学习诗歌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形象,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正确处理朗读的节奏和重音,鉴赏诗歌,领会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摹手法,体会诗人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感情,用形象说话的艺术特色,从外国文学中汲取精神和艺术营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文化积淀;

4、戏剧部分(无非体现在剧情的把握和戏剧冲突和剧本的语言美,手法美,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

5、议论文部分(无非体现在文章主题内容即论点,论证和论据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的论点,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感悟作者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采用问题导读式,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着重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找出对方的论据,对方论据的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多诵读,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

6、说明文部分(无非体现在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详略得当的写法、掌握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说明的方法,并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体会小品文生动的语言及引用古诗词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科学的精神,探究重要的句子,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赏析语言的能力;

7、古文部分(古文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的写法、积累文言知识、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学习对自然景物细微观察、限制描摹的能力、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精髓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等。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堂完整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呢?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整篇的方面: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力方面:

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

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

意、谈谈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等;

4、写。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以上就是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体现,每一点均可以从属于这三点的,可以套用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一篇文章教学的“灵魂”。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重点与难点了,一般是这样的文章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诸多领域。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

1、小说部分(叙事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小说语言等几个领域)认识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索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会赏析心理描写及映衬手法;通过分析了解肖像描写、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揣摩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浓厚的象征意味;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旧社会劳动妇女身上所折射出的朴素的人性美;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领会文章中运用铺垫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一般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方法,对比的手法,模拟语言的写法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课文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体会至亲感情,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真情与友谊情谊,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探究本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品读场面描写,探究文句的深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观察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重视精彩语段的积累、仿写,品味语言,理解寓意,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景物的描绘中寄予的精神追求,从而感

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诗歌部分(古诗,现代诗,外国诗)(无非体现在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领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些诗歌,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意,领悟诗歌的意境,比较阅读,了解诗歌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谨慎地面对人生的选择,通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夷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挚爱的情怀,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爱家思乡的感情,学习诗歌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形象,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正确处理朗读的节奏和重音,鉴赏诗歌,领会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摹手法,体会诗人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感情,用形象说话的艺术特色,从外国文学中汲取精神和艺术营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文化积淀;

4、戏剧部分(无非体现在剧情的把握和戏剧冲突和剧本的语言美,手法美,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

5、议论文部分(无非体现在文章主题内容即论点,论证和论据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的论点,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感悟作者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采用问题导读式,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着重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找出对方的论据,对方论据的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多诵读,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

6、说明文部分(无非体现在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详略得当的写法、掌握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说明的方法,并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体会小品文生动的语言及引用古诗词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科学的精神,探究重要的句子,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赏析语言的能力;

7、古文部分(古文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的写法、积累文言知识、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学习对自然景物细微观察、限制描摹的能力、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精髓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等。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前提,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但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往往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意义和特征把握不准,缺乏一些确定重难点的方法所致。为此,本文就教学重难点的含义、特征以及确定方法作些讨论。

一、所谓的教学重难点

要想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何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讲不好则成为生硬的说教。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二、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初中语文的阅读方法,字词句积累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三、重难点的突破

1.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中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难点。

2.教参上的教学重难点是相对不变的,但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是时时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所以在“备教材”时也要“备学生”。教材是固定的,学生是能动的,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实践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体会,就是我们进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实际上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成人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教材上确定的重点,这是按照整个课程的编写规律来写的,这个应该突出,但是如果我们在确定难点的时候,就应该不能够完全看教参上写的内容,因为现在学生思想变化实际比较丰富,可能我们觉得是重点的内容他不认为是重点,或者咱们认为是重点的内容,他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我早就听明白了。我们面对的教育对像是学生,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得扮演学生的角色,尤其是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进行一些学习重难点挖掘的时候,我们就得把自己的心态转变成学生的心态,换位来思考,所以说真正作为老师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也是整个新课程课改变化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老师实际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了,他的空间在拓展,但是对于老师要求的难度越来越提升。3.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上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辐射全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4.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其次,借影视想象。主要是让学生看看侵略军怎样抢掠、毁坏这座艺术殿堂的电影片断,加深对侵略者野蛮、强盗行径的认识,内心升腾起无比的仇恨,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这样,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更具体形象地感知教材,显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感情行到了升华。

以上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一点鄙见,还不是很系统完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行且探索,尽可能把我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

下载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王宁125834 4.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请结合所教学科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

    《正数和负数》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能准确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在小学学生已经学......

    背影课文重点和难点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

    高中数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高中数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曹荣君 2009-12-13 一、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认为要先做好以下的工作:(1)吃透教材,教纲以及高考考纲,理清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