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5: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

素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二、课业类型: 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 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

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

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六、教具准备:

1、WINDOWS 98以上版本操作平台。

2、课例软件。

3、石膏几何体数个。

4、射灯。

5、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6、投影仪。

七、教学程序:

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引入新课。

平台显示课题:静物写生——明暗表现的石膏形体与器物。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灯光照射下的正方体”图例让学生观察,展示三个面的明暗变化区别。(如果条件允许,可加实物演示),通过观察证实,在没有灯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不大的,反之,三个面便显出明暗变化的层次了。

通过以上演示,教师进行小结:“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由于位置方向不同,受光程度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即明暗三大面(投影显示)。然后平台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射下的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位置图),并指出正方体的块面转折明显,所以明暗交暗交界对比比较强。

2、演示六面柱体。由于六面柱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多了一个中间面,所以明暗交界对比居中。

4、显示“粗糙与光滑的物体”与“固有色深与浅的物体”图例,教师针对不同的对比情况向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体的明暗变化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描绘对象,力求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三)课堂练习

临摹课文中的范图或进行写生练习。(视条件而定)

1、平台显示“明暗线条表现法”图例,教师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并讲解分析。

3、范画欣赏。

第二篇: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说教材:《写意花鸟小品》选自人教版美术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二中的内容。花鸟画是我们熟悉的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写意花鸟画更以其痛快酣畅、水墨淋漓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致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又极其强调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敢于挑战,喜欢创新,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而且他们对写意中国画也不陌生,针对这个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 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即写意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难点: 写意花鸟画对居室装饰得影响。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示范法、讲解法、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心灵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花鸟写意画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题材,所以在第一阶段我使用的是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进行情感导入,大量绘画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意识到花鸟小品的美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设置不同的问题,学生使用讨论法讨论回答。用这样的方式导入,使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对花鸟写意画的构图,用笔用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合理的设计容易引起回忆和形象生动的感性事物,创设零距离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由于本课的重点是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即写意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因而我准备从三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在这个过程我将使用对比示范法,按步骤分解示范,利用预先设置问题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节好的美术技法课,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对比示范法的使用可以提前避免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发生的相关错误。第二就是学生的互动,利用观察讨论的方法,注意分辨错误和正确的用笔用墨方法。这样做主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尽可能的去自己体验,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习,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说得好不如做的好,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学生的活动,以练习法为主,对之前已经接受的有关用笔用墨的方法,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及时发现错误进行纠正,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概括地说,整个突破重点的过程,就是完成了由感知——思维——实践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写意花鸟画对居室装饰得影响。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2个不同的时间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欣赏导入之中完成的,教师选择的大量的有写意花鸟小品装饰居室以及以静物画装饰居室的图片,进行比较欣赏,此处的目的是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其创作欲望。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行讨论探究,形成一个初步的观点,为下面作品的创作埋下伏笔。突破教学难点的第二阶段在作品形成以后,在作业讲评中完成。放在此处的目的是突出难点,强化教学效果。

本课的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创作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花鸟写意小品,或是依据自己手中的素材,重新组合后进行创作。这个阶段既是点拨领悟,又是拓展提高的阶段,要求学生既要独立又要合作,这个阶段教师使用巡回辅导,及时鼓励、优秀作品示范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加入音乐,调整课堂气氛)。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巩固教学重难点,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评价作业时,我采用了学生自评——构思特点;学生互评——发现优点;教师总评——强化重难点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成果,适时渗透居室装饰理念,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及时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课堂评价体系,可以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强化目标,突出重难点。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以上的说课是我的认知,如能在教学中加以很好的实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美术素描教案

素描(静物)教案

第一部分、素描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这个重要画种的发展。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等等。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本门课程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的素描静物实践训练作理论指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介绍素描的含义。

2、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3、理解素描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画稿示范、巡回辅导、作品赏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何谓素描:

1.素描(DRAWING)、速写(SKETCH)、素描(DESSEIN)。

2.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艺术家杂志,论素描--萧如松)3.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4.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 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5.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 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6.在西洋美术辞典(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 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

(二)素描的地位:

1.素描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2.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3.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 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预先勾出轮廓作为草稿,然 后用色彩渲染,当艺术作品完成时,素描稿常被掩没或销毁。因此,素描只是一种技术准备。到14世纪末,素描不再仅是附属品,而成为一门 独立的艺术。它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和动作。文艺复兴以后,素描已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 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

(三)素描的技法和种类:

1.线和线条技法,素描的要素是线,但是线在实质上却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颜色和平面的边界,用来作为物体的幻觉表现。直到近代,线才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2.素描是用线条来组成物体的形象,并且描绘于平面之上,藉由线条形式引起观者的联想。例如两条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平面 的边界;另外加上第三条线可以在画面上造成立体感。弧形的线条可以象征拱顶,交会聚集的线条可表现深度。人们可以从线条的变化当中,得到可以领会的形象。因此透过线条的手段,单纯的轮廓勾勒可以发展成精致的素描 3.在素描中可以用线条区分立体与平面,至于色彩明暗是为了加强和厘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

4.素描的线条技法还需要平面技法的辅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笔时,在明暗对照上可用擦笔法。而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笔画法,因为毛笔能发挥笔触的宽度和笔调的强度并且能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素描也可用多色 画笔作为基本材料,用来加强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艺术性。

(四)素描工具:

1.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2.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广阔的田野则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兼用的。

3.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适宜用木炭来画,对于轮廓、照应等可经长久的时间细细研究、分析。至于铅笔适合较小尺寸,很少大张的铅笔画,而钢笔画则更小了,往往在插画上用得较多。

(五)素描题材:

1.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 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 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它还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2.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立体派)。

3.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4.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 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5.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六)为什么把素描做为一切绘画的基础和必修课程来训练:

首先是它色调的单一性,易于掌握和表现。同时是它的工具也比较简单。从时间的划分素描可以分为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一般来说长期作业为8个课时,短期作业为4个小时左右。也有更长的作业。从训练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习作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作性素描就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作业,创作性素描就是用素描的表现方法进行做画。

(七)素描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构图完整,画面没有凌乱的感觉。同时形体要准确。

2、基本色调要准确到位,这里的色调包括光影和物体的固有色。

3、要注意物体质感和量感的表现,质感就是物体材料的属性。比如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是金属的,玻璃的,还是陶瓷的等等。量感就是物体在视觉上产生的重量,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量。

4、空间感的塑造是绘画的重点。空间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深度,这就包括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视觉距离,物体和背景的视觉距离。

5、素描长出现的几个错误,画面发灰就是指在塑造明暗时没有把黑白色调拉开,用一种色调或相近的色调画了所有的物体,就容易出现灰的错误。还有就是发花,发花的原因是因为画面用了很深和很浅的色调去表现所有的物体,缺乏过度的中间色调。和画面发灰正好相反,它们两个错误应该是互相弥补的。

(八)素描线条的演变:

1.线条的解放:(安格尔对绘画线条的革新)

(1)在古典主义法则笼罩之下,线条本身除了被用作『完美比例』的度量外,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

(2)安格尔最大的贡献便是打破将线条仅限于对物象比例描绘的限制,而拓展到图案花纹的形式。

(3)对安格尔而言,人体的比例并不求自『自然』或实证的实现,他运用曲线在画面上探求人体之比例位置与姿势。这种直接运用线条在画面的处理,强调画面的平面性,使事物本身之重要性,附属于形式要求之下。

(4)讲求结构与形式,而不惜更改事物原有比例以配合整体视觉完整,同时并介入了图案花纹式之构图。2.强调线条本身意义与表达的特质。3.线条的运作成为个人内在律动与情感的抒发:

(1)一个线条在画面的行进的痕迹,乃接受自创作者内在自发性律动的影响。

(2)德拉克洛瓦将个人感情强烈投射在线之运用,不只将线条的功能远脱离古典传统,并将素描积极推向绘画,使绘画上明显笔触的物质性增强,奠定现代绘画发展的基础。

(九)东方的素描:

1.西方人认为,纯素描在远东极负盛名,多数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家都只作所谓的毛笔素描,他们不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而以直接的笔触造成整体。在波斯--瑞札,阿巴西(RIZA ABBASI,1565年)也同样不用颜色而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创作,把其思路幻想透过笔和刷子表现出来。

2.我国的山水,兰竹,花鸟,水墨画,实在完全是一种素描,自由潇洒素雅的感觉。虽然寥寥几笔,可是这里面也含着与油画同样的条件。也要有气韵,有强弱,有力量。

3.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了素描,到汉朝末年,以线描为其特色的壁画已有很多,北魏和唐朝以后,中国素描画即相当普遍地出现在绢、纸和册页上。

(十)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不少艺术家曾临摹其它艺术家的素描,如鲁本斯(RUBENS;公元1577~1640年)、林布兰特(REM.BRANDT;公元1609~1669年)及梵谷(VAN GOGH;公元1853~1890年)。临摹者藉素描以学习人师的风格及语汇,以便再创高峰。这是学习素描极重要的一步,也是准备作画的不二法门。以下是艺术家对素描的态度:

1.一种特殊风格:窦加(DEGAS),罗特列克(LAUTREC),梵谷(VAN GOGH)2.兴趣:林布兰(REM.BRANDT),哥雅(GOYA)3.复制用:杜米埃(DAUMIER),季斯(GUYS)

4.为鉴赏家而作:卡拉齐(CARACCI)兄弟,保罗.布利尔(PAUL BRIL),拉法吉(LAFAGE)5.用素描作馈赠:米开朗基罗(附录一)

(十一)常用的素描用语: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五、作业安排

1、鼓励学生博览素描图书,了解素描静物课程基础知识。

2、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渠道查找并阅读东西方素描绘画的历史发展。

3、临摹一幅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课堂写生一幅素描静物,要求质量高、理解全面。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案专区 2010-03-11 14:17:55 阅读175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美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

基本上按课本提供的程序进行。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和通览课文,并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学好这一课。即先通过视觉整体感受作品的构图、人物造型组合、场景、色彩等,再进入到主要局部和各个细节进行欣赏和分析。再这一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介绍描述画面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介绍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首先应该从内容、形式上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寓意与象征要作适当介绍。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二)、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

(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

(板书)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了解相关绘画的相关技法)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见课本第3页的介绍,了解作者)

(板书)画家简介

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特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赋予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组织结构,并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线条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美感,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课件显示“希腊神话”的注释)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板书)文艺复兴

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利。(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诱导描述:(简单描述,让学生对画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的激发而创作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在黎明的橘树林里,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给人间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在画面的右边,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不是东风神,而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那位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而变形成的“花神”。

而在画面的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风神、花神和春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位于画面正中的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她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象征着“美丽”、“青春”和“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红橘和满地的齐花异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这些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的心灵写照。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设在这一幅画面上。

(三)、课堂小结:

我们要想很好的领会作品,必须对画面各个局部所描绘的内容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和预习,下一课时我们将对画面的各个局部和画面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作品《春》的主题、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还了解了蛋彩画、文艺复兴等背景资料。今天我们将对作品的各个局部所表达的内容作更深入的了解,对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采用的艺术形式和所表达的主题内涵。

(二)、学习新内容(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板书)

1、美神维纳斯

首先让我们欣赏作品的中心人物“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上一节课中我已经对维纳斯做了简单的介绍,课本中也有说明。请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好吗?

学生甲:她是位于画面的中央,是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的右手,好象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欢乐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维纳斯的形象却并不显得十分欢乐,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一丝纤弱和淡淡的忧郁。为什么会这样呢?波提切利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创作过一幅《维纳斯的诞生》。(演示课件)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是乔托,而100年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了。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当时的教皇和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这就必然在文艺上要和新兴起来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豪门——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后来波提切利又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与1485年而作的。据说,画家是从波利齐安诺的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情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画面上纷飞的鲜花更加强了诗的意境。画家在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苑市中一些过于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及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之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她仿佛对来到人间不是满怀信心,反而充满了惆怅的情绪。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在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有些不安与惶恐。

古代希腊人的想象中,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生下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把这段神话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说,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波提切利这幅作品中的维纳斯形象可以作为这种哲学思想的图解。维纳斯的姿态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然而画面上的形象并没有古典雕像的健美与悠闲,给观众的印象是萎靡与娇弱,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这就是画家对自己对现实的矛盾反映。这样分析并不是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说画面上的维纳斯形象有着画家自己的影子。

从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参杂着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一缕缕头发好象是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有些夸张。这一切似乎是作者为了有意加强形象的精神,并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裸体上处理的极为流畅。那个风神形象的用线更为复杂,具有旋转的效果。画面的色调明朗而和谐,是为了强调形象的秀美与清淡。可以说,作者的意图有些神秘,主题是隐晦的。

(板书)

2、美惠三女神

三女神是维纳斯的侍女,她们分别是阿格莱西(右)、塞莱亚(中)和攸美罗西尼(左),分别象征着“华美”或“美丽”、“贞淑”或“青春”、“欢悦”或“欢乐”。

这是一组最为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阳光里,她们姿态绰约、且歌且舞,正相互携手默默翩翩起舞,突出了一种姿态与动作的节奏美感。她们修长匀称的双腿仿佛不是在地面行走,而是漂浮在空气中漫舞,被描绘的富有生气,并具有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轻纱,与优美的女性人体自然而和谐的结合,使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意境。她们将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欢乐。三女神充分展现了画家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板书)

3、西风神、克罗丽丝和花神

代表着温暖春风的“西风神”塞非尔从天而降,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他阴冷的形象似乎又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他试图多情地拥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促使她迅速地演变成了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花神”,成为春天来临的最好象征。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

这三个形象,象征着“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代表温暖春风的“春神”是西风神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

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传。也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很象是维纳斯的仆役。

大地上的齐花异草使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画面上描绘的花草多达50多种,它们都是佛罗伦萨园林中不同季节里的花草。画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不仅体现了画家卓越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描绘技巧,而且表现了波提切利一丝不苟、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

(板书)

4、“春神”墨丘利

画面左侧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因他是众神的信徒,终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长着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采摘树上的果子,其实,他是用手里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轻轻一指,驱散冬天的阴云,自然界的万物仿佛都已经苏醒了。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所以又称“春神”。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右册的西风神相互呼应。

(板书)

5、“爱神”丘比特

画面上飞翔着的是蒙着眼睛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盲目的张弓欲射出象征爱情之箭,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如痴如狂的爱情之火。(在这里对小爱神为什么要蒙着眼睛可以做适当说明,但限于学生缺乏实践感受,最好点到为止,不可过于发挥)(1分钟)

(三)教师诱导小结:

通过以上对画面各个局部的欣赏和分析,我们再对作品的主题和画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思考,就比较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然而却又总是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面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喜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自信,还是免不了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忧伤。所以,画面上的基调有些纤弱和悲愁的成分。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左.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充满了及时行乐的迷茫颓废情调。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的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的瓦解......,这一切,让画家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

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理念和情怀。(对作品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在构图上,作者以风景衬托人物,人物的安排也颇具匠心。以一个人和一组人(3人一组)构成的重复,形成了多与少、聚与散的节奏变化。以典雅而朴素的色彩,形成人物明亮、背景深暗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画家借助于既富有弹性又节奏感极强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形体之美,使画面精致而明净,具有一种装饰美感。

在这个花园里,春天似乎是永恒的。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这里吹拂着微微清风;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这里的花香袭人。你看绿色的橘园挂满了金色的果实,郁金香、银莲花、水仙花遍地开放。在这春的气息中,代表生命之源的维纳斯那略带忧郁的神情更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遐想。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画中虽然是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了爱与美的温馨。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造型手法独树一帜。这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春》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充满追求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波提切利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奠定了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同学们通过欣赏油画《春》以后好好想一想,我学到了什么......我开始在想......我发现了......我惊讶的是......我感到......我将......最好能够写出一篇关于油画《春〉的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养成有意义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另外,请同学们在学习“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之前做好预习,并思考该怎样学好这一课内容。(教学评价

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反思性的自我评价。比如,是否能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作品的形式美感是否真正了解等。

相关资料

1、象征

所谓象征,是指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一般是指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抽象的意义。在许多作品中,很多形象的意义并不止于我们所感受和认识的形象本身,而是具有一些“象”外之意。比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塞罗》中的雅果的形象就是背信弃义的象征,果戈里的《死灵魂》中的波留希金的形象则象征着吝啬。在古代的神话中,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象征体系。而在现代的艺术中,尤其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中象征则变得更为复杂,而且似乎成为纯粹个人意义的神秘符号,其象征的隐义变得更为晦涩难懂了。

象征性语言在各民族的古代艺术中就已十分常见,古代艺术家除了努力去创造一些再现性的形象外,也同样追求用一些形象去代表一些事物和概念,从而形成了一些象征性的语言。例如,在美洲阿兹特克人的艺术中,美洲虎就是一种神性的动物,成为王室威严的一种象征。所以,在形象的处理上,艺术家体现出一种明确的象征意识,他们没有去表现美洲虎的灵活、凶残和暴戾的特性,而是着重表现它的威严和力量。类似这种象征的含义还很多,一些具体的动物形象,往往都具有一些象征的意义,与一些超自然的力量联系起来。比如,老虎可以象征山的心脏,丛林之王。鹰可以象征力量和勇气。蛇也是可以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形象,可以象征水和种植,因为它的运动与水的波纹十分相似;又可象征着更新和变化,因为蛇的生长要通过蜕皮才能实现。还有用水生动物象征水和种植,用猴子象征着性和欢乐。在非洲的贝宁艺术中,用豹象征勇猛、用牛象征力量、用大象象征强壮等。

2、寓意

借其它事物寄托本意,寄托隐含的意思。

3、波提切利的艺术风格特征

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画风严谨细致,常常带有一种忧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

4、希腊神话

主要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组成。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宗谱、神的活动和人类的起源等。神的形象都是人格化了形象,与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神被描写成永生的,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具有无可伦比的的威力。他们的好恶对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神话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产物,很多艺术形式都从中获得题材、主题和灵感。在美术方面,许多的美术家都根据神话创作自己的作品。所以,西方的希腊神话也成了艺术家从事创作和我们欣赏解读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之一。

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对补充的内容讲解的过于详细,最开始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尝试时,时间显得有些紧张,后来在对其它班级进行教学时及时做了调整。

从学生的作业中,明显可以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普遍较差,作业的合格率还不过半。今后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作适当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表扬,及时给予鼓励。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

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

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第2课、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4课:中国画笔墨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第5课:一版多色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教学难点: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

教学材料:

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

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

(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

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

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

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

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

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

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

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

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

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

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

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

教学反思:

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在第14册中所学单色版画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再扩充。鉴于中学学生在艺术课中乐于动手的特点,在这节课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先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再演示一版多色版画制作全过程,在学生对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版画作品,最后再进行学生作品,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积极动手制作,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第6课: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本市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杭州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第7课: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课时:两课时

课型:制作课

一.教学目标: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八.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教案意见:利用纸的各种立体组合关系,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色彩和谐的生活用品。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学习应用色彩搭配规律。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掌握设计的基本规律,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品位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个人评价:本课通过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更加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学习了解设计中的各种造型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造意识,体验生活的乐趣。本课与上一课同属生活中的设计,同是用纸材料,技法上同样强调立体构成。不同点在于生活用品设计比座椅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更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及色彩的合理搭配。

第8课: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红、橙、黄b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3、举例:欣赏课本绘画《舞》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4、展示课本2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6.欣赏(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分钟)

7、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分钟)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教案意见:本课作为“色彩搭配”系列知识之一。应在欣赏、分析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时,了解色彩在绘画中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述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欣赏现代绘画作品,有助于读懂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在欣赏作品基础上可将学到的色彩搭配规律与生活中的设计相链接,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个人评价:通过对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进行比较,学生感受了现代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所呈现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分析色彩是按照怎样的搭配规律组织画面的,画家是怎样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表现物象的。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校园生活之老师,你好 教案

2010-9-16 8:22:00 教学目标:

1.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

2.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贺卡设计构思与利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是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两个基本环节。学生们通过了解贺卡的由来、功能、内涵、种类和设计制作的意义,加深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运用已学过的平面设计知识进行贺卡设计与制作,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在版面布置上,教材第6页介绍了以“教师节”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贺卡。这些贺卡有立体的,也有平面的,造型简洁、新颖,主题明确,艺术形象优美,体现出对教师的浓浓情意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教材第7页主要介绍了贺卡不同的折叠方法以及镂空制作的小窍门,教材第8页介绍了封套的设计,第9页介绍了电子贺卡的制作。

本课用两课时来完成,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来学习。第一课时,完成贺卡制作。上课首先让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与课本上的范例进行评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课时开始让学生自评与互评第一节课完成的贺卡作品,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采用竞赛评奖的方法,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制作奖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艺术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水、毛笔、铅笔、尺、橡皮、彩色纸等

(教师)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教师提问:快到教师节了,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美好的节日呢?

(2)师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欣赏课本第6页上的范例。

(2)讨论: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提示:可以从主题、图案、色彩等方面来思考。)制作一张出色的贺卡,应注意哪些问题?

(3)点明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介绍贺卡制作的步骤:①设立主题;②设想效果;③确定折叠样式;④选择图形、文字,安排好版面;⑤动手制作。

(2)示范优秀学生作业,讨论:

①如何突出“教师节”这个主题?

②除了用蜡烛来比喻教师外,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用来比喻教师的?

③为什么一般多选择明亮轻快的颜色?如果大面积使用黑、深灰颜色,你认为合适吗?

4.布置课堂作业。

主题: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可以采用绘画也可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的贺卡设计知识,设计出主题明确、造型简洁、形象优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贺卡,表达出对教师的祝贺与热爱之情。

5.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毛笔、颜料、水等

(教师)优秀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对比上一节课优秀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2)讨论:根据上一节课所设计的贺卡的主题、色彩、风格,应该配什么样的信封?

提出问题,师生讨论,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研究讨论,激发创意。

(1)出示优秀的信封套,讨论:你最喜欢哪一种款式?为什么?(提示:可以从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阐述。)还有其他的样式吗?如果让你设计,你会选择哪一种样式?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整理知识要点,理清学习思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难点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3.传授方法,加强体验。

(1)具体讨论如何选择不同的彩色纸作为信封套的材料,确定好样式,完成信封套的设计小稿。

(2)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设计小稿放映在屏幕上,师生讨论:在作品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布置作业,表达感受。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的贺卡制作一个相配的信封套。要求色彩明快、简洁,作品有创新。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点评作品,学习评价。

卡通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卡通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

2.通过对卡通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卡通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卡通艺术形象,并尝试将卡通形象运用于生活实际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卡通现在正成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艺术门类之一,有些卡通作品甚至被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所接受。各种卡通艺术形象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可爱的造型成为人们喜欢的对象,并且被大量运用于会标设计、玩具、布艺设计等各种艺术设计中,因此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卡通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同时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艺术设计能力,并跟生活中的物品相联系,设计出生活中的卡通形象。

本教材首先从认识卡通形象着手,从学生熟悉的众多的形象导入本课的学习。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运用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先感受认知,从情境教学观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材的编排也比较合理,视觉冲击力强。没有上述教学手段的学校,建议从直接认知的方式着手,让学生说说、认认,熟悉卡通艺术的概念、特征等。在课程的安排上,可接着讲述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法,抓住卡通人物的五官与动态特征进行训练与讲解,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在掌握卡通人物的五官、神态、动态技法后,进一步加强动物、植物的拟人手法表现,同时用情节性卡通——分格卡通来表现自己身边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材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卡通的发展趋势,由传统手绘过渡到电脑绘制,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下,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卡通形象,设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卡通的主要表现手段,包括五官的画法与动物、植物的拟人手法的技法表现以及分格卡通的构成方式。

难点:掌握卡通人物的五官画法,熟悉电脑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卡通道具、卡通资料,建立自己的艺术成长卡通单元表格等

(教师)各种卡通形象、卡通图片、道具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感受卡通。

(1)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致4-6人一组,要求各组介绍本组准备的卡通故事,并将这些卡通形象图片布置在教室里,渲染气氛(以上准备均要求详细地写在本人的艺术成长卡通单元中)。

(2)学生在这些卡通形象中重新唤起儿时的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放一些学生熟悉的卡通歌曲。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卡通形象吗?请你来辨认一下。”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卡通形象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学生回答后,归纳:运用讽刺、嬉笑、幽默的绘画形式,常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来描绘。

2.深入理解,提高审美。

(1)教师发言:今天各个小组都给我们准备了精彩的卡通故事,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精彩演出。请大家拿起笔,在艺术成长卡通单元中记录这些卡通形象及其特征,评出你认为最优秀的小组。

(2)小组表演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美工等系列奖,并以一些小奖品(如自己设计的仿奥斯卡的金像、获奖证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小组评议本组中最优秀的艺术记录,再次提升对卡通形象的认识。

3.归纳总结,明晰种类。

(1)请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再次明确卡通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卡通艺术常见的表现形态有卡通图书(卡通连环画)、卡通影视片(动画片)等。

(2)卡通发展至今,已经融合了绘画、文学及电影艺术的特点,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题材都用卡通形式来表现。讲述时,展示教师收集的一些作品,并请学生根据分类原则归类、比较。

4.课堂检查,知识拓展。

(1)在本课的艺术成长卡通单元记录档案中评出三个等级,作为本课的教学评价。若对本课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在课外收集卡通艺术的知识点、实物作为成绩加分的依据。

(2)每个小组要求以公正、认真的态度进行评选,并要求在课外再寻找有强烈艺术特征的卡通形象,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收集的各种卡通形象等

(教师)范作、各种夸张的脸部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将学生收集的卡通形象在教室里根据上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展示。请各小组根据卡通的分类依据,对其他小组放置的位置作出判断。请判断的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巩固已学知识。

(2)再次阐述对卡通艺术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出示真实的爱因斯坦的相片,请学生辨认。然后出示爱因斯坦的卡通形象,说出两者的区别。引导得出夸张、变形是卡通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2.竞争表演,特征描绘。

(1)人的表情最丰富,它能体现人的各种心理状态。请各组选出一个学生根据老师讲述的故事情节,运用表情来夸张地表现故事中主人公的神态。评选出最佳表演艺术奖。

(2)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表演,画出各种脸部表情。教师适时引导,课件演示并讲述五官的夸张变形。

(3)教师展示各种带有夸张、变形表情的卡通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技法学习,艺术创作。

(1)教师提问:如何正确把握卡通形象的五官特征?介绍五官画法,以嘴、鼻、眼等为主要表现手段。教师随堂演示或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请一个学生上来表演仰视、俯视、平视三种状态的脸部变化,出示正侧面的视图。

(2)在卡通片里面,有许多作品还需要场景的烘托,请学生找出教材中的图例——《精忠报国》,欣赏分析作品的场景设计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并记录在艺术成长卡通单元中。请学生说说想表现的校园场景或自己设计的故事情节,并评选最有创意的场景。

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临摹的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配上合适的背景,成为一幅完整的卡通作品。提示学生除了对五官进行适度夸张、变形,还可以对人物的结构、四肢、情节等进行夸张。例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天庭的场景。

(2)教师巡回指导,讲解人物的结构与形态,使学生对人物的基本形态有准确的认识,抓住动态线在人物中的主体位置。

5.课外延伸,举办展览。

在校画廊里展示学生创作的校园生活场景或者展示各组的优秀临摹作业,并评选最佳作业奖,在下节课准备颁奖。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分组绘制好的卡通作品、卡通动植物图片等

(教师)《米老鼠与唐老鸭》的卡通图片、优秀学生作品、范作、各种夸张的卡通动植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巩固旧知,颁奖鼓励。

(1)把上节课的优秀作业在美术教室做展示,并在课前选出最优秀的作业,颁奖并予以鼓励。

(2)请获奖同学讲解一下作业的创意所在,运用了哪些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方式,用以巩固已学知识。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米老鼠与唐老鸭》的卡通图片,提问:画面中是真实的人吗?动物们是怎样表现喜怒哀乐的表情的?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拟人化在卡通动物、植物中的应用。

(2)请学生出示收集的拟人化的动植物造型,说一说各组寻找到的对象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3.技法学习,探索实践。

(1)向学生展示大象的拟人化表现方式,介绍大象的拟人化步骤,教师示范。

(2)请学生临摹书本上的各种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教师做巡回指导。

4.深入探索,场景描绘。

(1)教师提问:动画片也好,卡通连环画也好,如何让观看者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呢?引出卡通创作中两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单页插图式与分框分格式。

(2)请学生谈谈连环画的艺术表现特征:远景、特写、对话框、情节等。学生可以将本组收集的单页插图式与分框分格式连环画进行展示说明,以加深对其艺术特征的掌握。教师总结,以课本中《花木兰》的多格卡通连环画为例,具体说明各个艺术特征。

(3)请学生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把整个过程用卡通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课外拓展,作业展示。

(1)分析本组收集的卡通连环画属于哪种类型,研究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要求做一个关于卡通艺术的研究性报告,主题切入口要小。

(2)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请学生评选最优秀的作业,准备在下节课颁奖。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分组准备的卡通挂件、吉祥物等

(教师)优秀学生作品、范作、卡通形象应用于实际的范例(如海报、信纸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形象展示。

(1)将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卡通挂件、吉祥物布置在教室里,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卡通片或卡通音乐做背景烘托,渲染气氛。引出课题:生活中的卡通艺术。

(2)请学生再深入探讨卡通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授新知,技法练习。

(1)请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卡通用品,布置一个卡通饰物展览。

(2)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卡通造型,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在广告、商标、标志等领域中都有体现。那么如何利用卡通形象设计一个有创意的产品呢?

(3)介绍应用卡通形象的设计步骤:①首先了解实际应用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用途;②根据实际应用的对象选择恰当的形象作为表现的对象;③对对象进行夸张、变形,突出卡通的艺术特征,尽量简练、概括;④运用合适的色彩渲染和表现,或者运用各种材质制作成卡通造型。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明确设计的过程,能具备初步的设计卡通形象的能力。

(4)利用学生自己创作的卡通形象设计一件生活中的物品,要求小组合作。同时展示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3.知识拓展,介绍动画。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随后讲解并展示传统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统动画片的理解。讲述中国最早的动画片的制作原理——小孔成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现在还有一种运用高科技制作的动画片,请学生举例说明。《大话三国》、《海底总动员》都运用了Maya、3DMax、Flash等动画软件来制作完成。

4.现场展示,课内总结。

(1)请学生自己展示设计的卡通形象作品,将自己的设计心得写在艺术成长卡通单元记录档案中,同时评选优秀展示小组。

(2)教师总结归纳:卡通形象在实际应用设计中,可以是外观设计,可以是装饰设计,也可以是卡通吉祥物的设计。设计的原则是实用、美观,符合它的功能,符合各个年龄层次的需要。

5.课外拓展,作品拍卖。

(1)总结学生的各种课内作业,要求学生在艺术成长卡通单元记录档案上写一篇学习体会。教师审阅后,同各小组组长共同讨论,评选优秀作业与优秀学习小组,为课后学生卡通艺术品拍卖会做好筹备工作。

(2)学生自己设计卡通头像,并借此举办一个卡通秀的假面晚会。

美丽的西湖 教案

2010-9-16 8:24:00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胜,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远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杰作。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贤士曾用诗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长堤数痕、岛浮几点”的基本格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静之美。

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畅的水彩画,二者在审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课内容编排上,先让学生在古人赞誉西湖的诗词佳句和西湖图片的欣赏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既而转到对水彩画的欣赏。

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画的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干画法以及对树木、景物的造型与表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画工具、材料、水杯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探究,认识水彩画纸、笔、颜料的特性。

(1)让每位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颜色,尝试在杯子中逐渐加水调和,在纸上试验从浓到淡渐变的水色调和过程。

(2)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把杯子中的不同颜色进行调和。

(3)尝试在不同湿度的纸上,不同颜色之间相互渗化的效果。

2.通过想象交流,总结特点。

(1)由学生交流、表达在尝试中发现的各种效果和规律。

(2)引发学生想象,说说各种效果能表现什么样的物象。

(3)总结出水彩的特点,它适宜表现淡雅、秀美的景象。

3.由水彩的美引出西湖的美。

(1)引导学生体会西湖与水彩非常相似的审美意趣。

(2)欣赏课本中的《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感受水彩画是通过怎样的效果表现出西湖春意盎然。

(3)欣赏《满湖曲折》,可以通过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进行对比欣赏,突出《满湖曲折》画中淡泊、简单、萧疏的美。夕阳余辉下,西湖的残荷别具一番风味。

4.讨论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相同之处。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画工具

(教师)西湖风景图片、水彩画工具

教学过程

1.介绍风景,引导学习。

教师简介西湖风景,以一幅西湖风景图片为例,分析图中的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这只是通常情况下的层次,也有例外的)。

2.介绍云彩的画法。

(1)天空与云彩,通常是一幅画的远景。大自然中云彩的色彩、形状千变万化,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在何时何地见到什么样颜色、形状的云彩,不同的云彩适宜用不同的画法去表现。

(2)教师示范:①用“退色法”画天空。②用湿画法、干画法画云彩(指出干画法、湿画法是主要的两种水彩技法,两者可以结合运用)。

3.学习山的画法。

(1)由课本中的《黄山朝晴》与《风景》两幅画的对比欣赏,学生自主得出画远山、近山的区别。

(2)远山可以概括成一种调子(要学生注意远山之间的层次感)。近处的山应引导学生注意山的阴阳向背,山石的质感。

4.介绍树木的画法。

(1)教师讲解树的结构,树干、树枝的画法有一定难度,应着重讲解、示范。

(2)学生可以用铅笔勾勒树干、树枝、树冠的轮廓,然后上色。

5.学生临摹课本范画。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风景图片、剪刀、水彩画工具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风景画取景、构图。

(1)一张风景图片按景物剪开,由学生取舍、摆放(注意取舍和位置的调整)。

(2)有关画面层次、虚实处理知识的回顾。

2.讲解水彩风景画的作画步骤。

(1)铅笔起稿——上底色画天空、云彩——画中景、刻画仔细——点缀近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在演示过程中可加入一些特殊技法,如加盐法、涂蜡法等等。

(2)学生尝试特殊技法,引发联想,思考各种技法效果最适合用来表现什么。

3.讲解水彩画表现形式。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七月》、《静谧》,强调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或豪放或细腻,采用什么样的技法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出示其他风格各异的水彩画作品,由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喜好,并说出理由。

4.布置作业。

以“秋天的校园”为主题在校园内一角写生,要求学生表现自己的感受,写生时注意取景、构图,画面可简单一些,但要有一定的层次。

5.布置展览,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回顾。

巧用身边的材料 教案

2010-9-16 8:25:0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材中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纸、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作品,如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鱼,用不同的纸张制作的各种形式的作品,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老鼠、马、恐龙等,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前半部分是各种材料的实验,后半部分是材料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制作相关的学具、教具,是对此次课改强调跨学科学习的一种尝试。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创作出一些有一定科学含量或文化意味的综合材料作品,是本课编写时的重要意图。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要善于发现和发扬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在设计实践中,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制作实践活动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学生创设充裕的自主时间和机会,提供自主发展必备的训练材料,不断给学生有效的激励和指导。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的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易拉罐(薄铝片)、电线

(教师)相关浮雕作品

教学过程

1.直接运用教材中精美的鱼造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家的作品。

(1)对材料的感受。

(2)造型的特点:平面的、立体的。

3.分析纸等材料的特性及采用切、割、拼、贴等多种手法造型。

4.展示一组纸、铝片、电线、麻绳等材料制作的浮雕手工作品。

5.学生欣赏用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制作的作品,进行创作练习。练习要求: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浮雕造型,内容不限,但形象要求生动,并有情趣。

6.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强调制作的技法和操作的安全。

7.回顾总结,学生交流作品和谈论创作感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用废旧报纸做的纸浆、彩色纸、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

(教师)立体纸造型等作品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优秀浮雕作品,导入立体动物造型。

2.出示一组以纸浆造型的动物作品。学生分析作品的材料及造型特点。纸浆造型的基本步骤:

(1)利用纸浆捏成一定的造型。

(2)根据基本的造型,外贴大张的报纸数层,以固定基本形。

(3)用彩色纸进行外层的装饰。

3.学生练习。要求:利用纸浆的可塑性,塑造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4.集中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选用同学的动物作品编一则小故事。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废旧材料及手工制作的工具

(教师)综合材料制作的作品和学具

教学过程

1.展示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并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造型和不同材料的特点,思考:相同的材料还可以用来制作成什么?类似的造型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替代?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材料的感受,讨论设计构思草图。

4.分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要求:巧妙利用现有的材料,创作生动有趣的作品和学具。同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5.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6.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具的功能,交流学具的创作体会。小组之间互评,分别评出最有创意、最有科学性、制作最精美的作品。

瓷器风韵 教案

2010-9-16 8:26:0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与认识。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艺术特点、瓷器文化,体验中国瓷器的釉色美、装饰美与造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瓷器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瓷器的优良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欣赏课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要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陶瓷资料及文学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选取一幅绘有中国明代青花瓷器的西洋古典静物油画,了解中国瓷器在明代就已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历史。

(2)选取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经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的工匠加工过的中国龙泉青瓷,说明中国瓷器工艺的辉煌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我国就已有瓷器出口,英文中china其中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2.学习陶瓷基本知识。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陶瓷的图片资料。

(2)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对比,讨论区分陶与瓷的方法,并归纳观察与讨论的结果。

3.了解瓷器的装饰方法。

(1)釉装饰。

(2)图案装饰。

(3)造型装饰。

4.引导欣赏历代瓷器。

引导学生对历代瓷器的釉色美、装饰美与造型美的欣赏,教师结合课本进行讲解。

5.欣赏评述。

展示几件瓷器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

流光溢彩 教案

2010-9-16 8:26:00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玻璃器。

2.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玻璃器,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西方玻璃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玻璃器是西方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在过去教材中从未出现过。为开拓学生视野,教材安排了《流光溢彩》这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玻璃器的艺术特点,玻璃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西方工艺美术的传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方的玻璃艺术,参与欣赏评述。

难点:熟悉西方的玻璃工艺史以及有关历史知识、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玻璃器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并互相讨论及评述,教师小结。

2.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

(1)了解玻璃的起源。讨论并说说玻璃制品与陶瓷的区别。

(2)介绍艺术玻璃的知识。

3.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的玻璃艺术,感受玻璃材质的特殊美感。

(1)引导欣赏法国《蓝色洒金荷叶形缸》、《刻有花卉纹样的花瓶》、《白地橡实纹瓶》、比利时《套黄色车刻瓶》等。

(2)请学生说说艺术玻璃的类别。

4.了解玻璃制作工艺。

(1)展示玻璃艺术制作的相关资料,播放相关的录像。

(2)了解玻璃工艺的几种方法,如车刻玻璃。

5.玻璃与生活。

(1)展示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玻璃艺术。

(2)想一想并说一说艺术玻璃的价值与作用。

6.欣赏评述。

说说对玻璃制品的感受。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玻璃资料及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玻璃实物等

1.对比分析。

展示一件玻璃艺术品与一件陶瓷艺术品,请学生讨论一下两者的区别。

2.了解玻璃艺术品的用途。

请学生说说身边常见的玻璃器及其用途。

3.了解玻璃的基本知识。

(1)教师介绍玻璃的起源。

(2)教师介绍艺术玻璃的产生。

4.引导欣赏世界各国玻璃艺术。

(1)引导欣赏法国《蓝色洒金荷叶形缸》、《刻有花卉纹样的花瓶》、《白地橡实纹瓶》、比利时《套黄色车刻瓶》等。

(2)给艺术玻璃分分类,说说有哪几类。

5.了解玻璃制作工艺。

教师介绍几种玻璃制作工艺,出示几件玻璃艺术品,请学生说说运用的是哪种玻璃工艺。

6.欣赏评述

说说对玻璃制品的感受。

下载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素描》教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造型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

    新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1:《会变的线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

    八年级上册美术《面具》教案

    《面具》教案 ◎教学过程: 播放第一组图片 问:大家认识图片上的人吗? 学生回答 播放第二组图片 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个图片的共同点在哪里?(佩戴了面具) 学生回答 发现共同点之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一、指导思想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

    新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6)

    第1课 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的不同文化和习俗。 2、过程与方法:按自己的心愿表现和设计自己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

    2015新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15新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