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参见本次家长课堂的学习。前些日子,我们订的《父母课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阅读过了。2015年第一期的“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这个话题,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拉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二、看案例及分析
雨涵在爸爸妈妈眼里是个糊涂孩子,用爸爸妈妈的话说就是:“雨涵脑子里的那块表停了,完全没有时间概念。”雨涵平常写作业非常慢,每次写作业前一定要爸爸妈妈提醒,在写作业过程中也需要爸爸妈妈时不时地叮嘱她该做什么。不仅如此,雨涵在其他方面也总犯糊涂:她是班里的“迟到大王”,甚至有一回考试也迟到了。在生活中她对时间也把握得一塌糊涂。比如,如果她一个人在家时接到一个电话,爸爸妈妈回来后问她大约几点钟打来的,她会完全想不起来。
如何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对时间就没有概念,在学习或是做其他事时就会浪费很多时间。雨涵的问题在于她缺乏对时间点的认知,即老是记不住具体的时间。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其实是要父母从小培养的。孩子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认识时间。有的父母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经常会教孩子认时钟,让他自己记时间,比如孩子8::3要吃早饭、10:00要玩游戏等。有的父母则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吃饭的时候去叫孩子,睡觉的时候把孩子的床铺好......这样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很模糊:“反正我该做什么事时都有爸爸妈妈提醒,不用我自己看时钟记时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缺失。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自由。可以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自己监督完成的情况。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适当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如果这样的做法能够坚持3个月以上,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会管理时间的人。
三、拖拉的原因
第一,孩子可能没有尝到拖拉带来的“苦果”。如果孩子不用为自己的拖拉付出代价的话,他当然会觉得迟到没有关系。如果有一天因为拖拉,他真的没赶上车,或是因为迟到而不能参加学校的活动,我想他就会明白加快脚步对于他的意义了。举个例子来说,在孩子去上学前,你不断地提醒他让他别迟到,如果他不听而误了校车,那这个后果就要由他自己来承担,无论他怎么哭闹,你都不能去替他承担。否则他就会想:“那我拖拉也没有关系,反正爸爸还是会开车送我,妈妈还是会帮我的。”这样他永远也不会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病。
另外,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尝到不拖拉的甜头。像有的孩子无论他多早做完作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么他就会想:“反正早写完、晚写完都一样,那还不如趁机多玩一会儿呢。”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只要你提前完成了作业,你就可以做你喜欢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去看你喜欢的漫画书、玩你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果他能体会到省下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就会加快脚步,提高做事效率。
第二,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不会做某件事。比如妈妈让他去整理房间,可能他根本就不会整理,所以就会尽量拖延,并希望别人来替他做。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其介绍整理房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的做事效率。
第三,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太懒了。比如,你让孩子到楼下去给家人买早餐,如果他是一个很懒的孩子,就会故意磨蹭迟迟不肯下楼,直到你忍不住自己下楼去买为止。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一定要坚持原则,一件事情交给了他,就要让他负责到底,让他发现,如果他不去买早餐,一家人就会挨饿,那么下次他就不敢再犯懒了。
第四,孩子可能有“完美主义”情结。有的孩子做事拖拉,经常让别人等他,是因为他做事非常仔细,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比如系鞋带时就要把每一根鞋带都绑得很好看,扣纽扣时就要把每一颗纽扣都扣得很整齐。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肯定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可以建议他稍微加快自己的速度,或者比别人提前做准备,这样就能按时完成任务,不用别人等他了。
第五,有的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他老担心忘了拿某样东西,心里很不安。比如,有的孩子总会在上学前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书包,唯恐自己忘了拿什么东西。这样的孩子有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平时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怀。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书包,让他知道即使忘了拿某个东西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你愿意帮他分担后果,这样他会安心一些。
第六,有的孩子拖拉是在故意跟你唱反调。如果以上五条都不是你孩子拖拉的原因,那么就要警惕了,有可能他是在跟你对着干。有的孩子听烦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就故意跟父母唱反调,父母让往东他偏往西,父母让往北他偏往南,父母让他快他偏要慢。对此,父母要从自身找原因,从改变自己开始。比如不要老对着孩子唠叨,要充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等。
四、出谋划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可以根据他的作业总量和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定上闹钟,让闹钟在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是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会更加自觉。、2.在规定时间内任务没有完成也应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已经成为习惯,每天都要拖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完成作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第二天上课没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给他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就要立即停止写作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是让孩子适当接受点惩罚。因为他的作业没有完成,自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父母再稍加引导,孩子就会抓住时间完成作业了。当然,这样的方法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3.把做作业当成考试
一些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导致做作业慢等,是因为他心里没有紧张意识。对此,可以采用“把作业当成考试”的方法。
案例:思雨是个做事情很拖拉的孩子。尤其在做作业时,她总是一会儿玩一会儿找那,明明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硬是花费1个多小时还完不成。为此,爸爸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思雨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爸爸走过去对他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怎么样?”思雨一愣,诧异地问爸爸:“怎么考啊?”爸爸就反问她:“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思雨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他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爸爸对思雨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后,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思雨的劲头上来了,赶紧拿来闹钟,让爸爸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那天的“考试”,思雨只用了二十几分钟。经过1个月这样的训练,思雨做作业的速度快了很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他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兴趣。
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而且做任何事都慢。所以,父母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饭要在多长时间吃完;等等。孩子若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奖励或表扬。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渐渐养成看着时间做事情的习惯。
5.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父母就更生气。父母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其做事快的行为;孩子一旦做事速度快乐,马上表扬。比如:“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做作业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很多”......多找孩子做事快的时候表扬,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则假装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做事快的好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
五、总结
时间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标。我们让孩子可选择的活动中,当然要有他不喜欢但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当孩子足够想做这个事情时,他会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有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能让他开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发现、培养、引导孩子对事情的兴趣,才是时间管理训练的核心。
第二篇:教孩子学会爱
教孩子学会爱
场景:妈妈给宝宝买了好吃的,宝宝津津有味的吃着,这时,奶奶走过来逗宝宝:“这么多好吃的,让奶奶尝尝。”然后拿起来轻轻咬了一小口。宝宝大哭,非要奶奶吐出来。妈妈连忙哄宝宝:“宝贝别哭,妈妈再给你买更多好吃的,谁也不给吃,都给宝宝。”
现在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叹:“这一代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其实,孩子的心就像一张白纸,所接触到的一切,尤其是家庭的教育,都会在记忆里留下痕迹,乃至影响他的一生。上面那个奶奶的做法,使孩子形成了“好吃的应该由我独享”的心理暗示,长此以往,就会滋长孩子自私、贪婪的意识。孩子生来都有潜在的爱心,但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多数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开发智力,提高才艺,却忽略了教孩子学会“爱”。
孩子首先要爱父母、爱亲人,将来才会去爱他人、爱社会。而教孩子学会爱,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
有这样一位母亲,让孩子每天给她写一封“感谢信”,不规定内容、字数,只要发自内心。孩子从刚刚会写几个字开始,有时写道“妈妈做的饭好吃极了”,有时写道“妈妈对我笑,我很开心”…… 多么有心的一位母亲!
实际上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不讲回报的,却没有教孩子学会感恩。孩子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教孩子学会爱,是个长期的过程,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像春雨般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田。
一家人外出游玩,突然下起大雨,仅有一把伞,爸爸让给妈妈,妈妈让给孩子,爸爸告诉孩子:“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你强大,我们应该爱护弱小的人。”孩子懂得了要爱护弱小;在街上遇见残疾人乞讨,家长掏出钱让孩子给乞讨的人,在孩子心里就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对待长辈,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拳拳孝心便在孩子脑海刻下了印记……
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的教育”。愿天下父母教孩子学会爱,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形成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良好人格,这样的孩子才能建立起充满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成功的人生。
陈愉彦妈妈
2011年5月
第三篇:教孩子学会感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
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
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
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
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第四篇:教孩子学会感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
现在的孩子往往更多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得到了什么?更少的、甚至从没有去想过,自己为别人付出过什么?因此在这些小宝贝、小太阳的身上,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关系。“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古说到今,而我们中国的父母,更是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学历文凭高低,对自己的孩子那份殷切的期盼与关爱,都是一样的。父母们总是将自己最坚强、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将自己所有的辛苦与不快隐藏在心理,无私付出,不图回报。而在父母关爱与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对父母并不真正的了解,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对比中美国的教育观,存在很大的分歧。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第一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往往会关切的询问“宝宝,今天的饭你有没有吃完?老师表扬你了吗?有没有人欺负你?”美国的家长同样也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只不过询问的内容不同,他们关心的是;“宝贝,你有没有把带去的食物,分给你的小伙伴一起吃?你今天有没有帮助老师做事情?”
同样是问答式的提问,同样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彼此的着眼点与教育观截然不同。
小时侯,总不能理解,饭桌上妈妈为什么一直说她自己喜欢吃鸡头,而总是把鸡腿夹给我和弟弟吃。等长大自己成家后,在深深体会那份母爱的同时,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会对我的孩子提出分享他的食物这一请求,如果他不同意,就和他讲道理,讲到他愿意为止。并不是真正为了吃他的食物,而是要从小训练他的感恩意识,懂得回报父母,感恩父母。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留心为孩子创造感恩的机会,他们会时刻让我们感动的。
赠人玫瑰之后,自己手有余香。听过太多讴歌父母的精彩文章,在一个个荡漾回肠的感动故事中,我一次次被触动。滴水之恩尚且需涌泉相报,那么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又何以为报呢?
飞速发展的社会,物质丰富的城市,我们呼吁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感恩的习惯,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朋友的帮助。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第五篇:教孩子学会感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
“天气转冷了,你穿得那么少,得多穿一件衣服。”儿子准备出门上学时,婆婆拿着一件薄外套给儿子穿上。正要开门的儿子不耐烦地说道:“不冷的,不用穿的。”“现在你在家里不觉得冷,待会儿出门就冷了,外面还飘着小雨呢。听奶奶的没错,快穿上。”儿子很不情愿地说道:“不!我不冷。真啰嗦,真烦。”
丈夫听到后,从房间里走到客厅,说道:“家里比外面暖,你现在肯定不觉得冷,你不穿的话,明天感冒了别埋怨难受呀,别说药苦不想吃呀。”孩子就是不愿听爷爷奶奶的话,敢跟爷爷奶奶撒气,却比较害怕父母。看到丈夫严厉的表情,儿子不敢狡辩了,乖乖地穿上外套后才出门。
在这件事中,让我不高兴的是儿子对婆婆说话的语气很不耐烦,充满抱怨。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也有这种现象—爱抱怨。如对长辈的关心,爱抱怨长辈啰嗦;对父母辛苦煮好的饭菜,抱怨煮得难吃;在学校里,抱怨老师上课上得不好,学校的桌子椅子不够新等等。孩子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事物是很重要的。当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能看到事物的好的一面,而不是一直在抱怨,带着消极的思想去面对。这样的孩子做事主动性、积极性更高,能认真地投入事情当中,不会被消极的思想、抱怨的心理所羁绊,不会不肯积极进取。这样的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将走得更顺畅些。因为当遇到挫折时,他能看到失败的好的一面,不埋怨失败,而是带着感激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等待他的将会是更宽广的人生路。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也更容易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对孩子来说,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时,不会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去发现并赞赏别人的长处,对同学有嫉妒心理。相反,他能够不吝啬自己对同学的赞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懂,也不会因消极心理产生的抱怨使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感到顾虑和排斥。他们会积极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并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由衷地感谢,也会以帮助他人作为回报。这样的孩子更受老师关注,能与同学相处融洽。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是很有必要的。可在平时引导孩子关注事物好的一面。如孩子测试不理想时,可引导孩子找出不理想的原因,去吸取失败的的教训,发现失败的好处,对失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抱怨或消极。当孩子抱怨学校的桌子椅子不够新时,可告诉孩子应该学会知足,桌子椅子旧总比没有桌子椅子好,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都不能上学呢,应该感激桌子椅子只是稍微的旧而不是用不了。
孩子学会了感恩有助于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当孩子在生日时向父母表达用育之恩时、当父母生病时孩子主动帮倒吃药用的开水时、当孩子感谢父母对自己的辛苦付出时,那时的你一定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