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
甘肃山丹马场三场学校 盛秀花 盛福明
摘要]以信息化整合英语教学,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继续性、维持性学习”的教育模式。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当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践证明,以信息化整合英语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呈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呆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变静为动的优势,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这些都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例如,在《What day is it today?》教学中,七个星期的单词发音又长又难记,而且容易混淆和发音不清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设计了一个八仙过海,路遇了七个“星期神”为难的闯关游戏,先请学生帮助过语音关、句子关、对话关,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得到“如来佛”的礼物,外加一段顺口溜,一首星期歌。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激烈的闯关游戏设计,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帮助“八仙”过海。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不断的说单词、句子,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英文单词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点燃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更生动的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并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前提和关键。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它所展现的信息既看得见,又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三部曲——复述、背诵、表演。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应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挖掘教材中的情境语言点,“活化教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例如,教学“Can I help you ?”这一语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该语言知识,我设计了一些生活中可以运用该语言的不同生活场景和对话内容。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饭店接待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及户外场所帮助他人的场景等。逼真的画面和动情的画外音感染了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会话,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的小学生来说,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一则过于抽象,二则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与厌倦。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合理运用,恰恰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轻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Where’s Dad / Mum / Mike / Kate? He’s / She’s„”这一语言内容时,我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不同的声音创设情境,如打鼾声、炒菜声、流水声以及新闻联播等,不同的声音给学生以不同的信息刺激。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声音回答:“He’s / She’s in the bedroom / kitchen / bathroom / sitting-room.”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情境,既能避免明知故问的尴尬,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教学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过程。它能利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其它媒体,突破过去的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读的旧教学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On the farm》这一课中,在句型的操练巩固部分,可以设计网上自测,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在查看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真正实现教学由教师的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换,媒体教具向学具的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向教材加生活的转变。
实践证明,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确实使学生的信息主动性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得到了参与,多种素质得到了培养,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博采众家之长,给学生提供更多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语言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弥补教师个人在知识上和教学经验上的不足,真正做到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这样必然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讲授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这一内容时,我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多个国家、地区及相应的国旗,之后让小朋友做自我介绍的场景: Hello!/Hi!I’m from America./ I’from Japan.┄ 引导学生情不自禁的说出:Hello!/Hi!I’m from China./I’m from Tian jin.┄ 这种高信息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眼、动脑、动口,对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较好的作用。
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而且也使得英语知识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联机互动,克服了实物教具不足的局限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Easter Day、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等这些外国节日时,可以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做课前资料收集工作;在学习一些对话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让口语较好的学生作示范配音„„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七、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了评价的实效性。
以前,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常用一些赞扬或激励性的语言、可爱的卡通贴纸和画五角星等方式来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评价少了新鲜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然而,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整合,评价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了得到了激发。
例如:在小组竞赛闯关中,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CAI看哪个小组能率先能拿到“宝藏”的钥匙,第一个打开“宝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进而增强该评价的实效性。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的融合,不仅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2]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3] 孙亚风《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效益》
[4] 张铁汉.“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电化教育通讯.2002.(1)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教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出了空前般的艺术才华,让课堂从单一走向多元;学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望,把繁重的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趣事,享受着学习,享受着学习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整合,学生得以在跨越时空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同时信息技术也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关键词: 兴趣 情境 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将现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其宗旨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英语学习中的障碍,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整体协调,和谐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观了教师的“教”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原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目标之外,不能作为教学元素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
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更新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英语学科是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现代信息技术正好为学生提供了情景交流、信息量大和人机交互的广阔空间。听、说有多媒体网络教室;阅读可以使用网络形式。教师可以从事不同步教学,个别指导,学生也能自主学习,每个人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教学,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如我们在教方位介词(in, on, into, out of, through, under, over, above, below, off, behind, in front of, next to)等词的使用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教学,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给这些加上动感,并配以例句,使本来用言语难以描述的内容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们理解的透彻见底。其次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二、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学生的“学”
人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即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把外界的知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由大脑进行分析综合而获取知识。外界知识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从教育理论来看,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越直观,信息通道中的干扰就越少,学生的认知效率就越高。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
变间接为直接,变枯燥为有趣,减少甚至排除干扰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例如,我们在讲八年级英语第十三课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为了呈现“The bike is going fast.The bus is going faster.The plane is going the fastest.”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设计一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一架飞机同时运动的动画并伴有各自的声音,让同学闻其声、观其动、如临其境,体会到fast—faster—fastest 的动感。这时,画面又跃出go fast,go faster,go(the)fastest 短语强调知识目标,形象鲜明、重点突出,使学生印象深刻。由于声音、动画、文字多种信息综合运用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趣”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做English Book2 Lesson65的课后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学习,Do you know in which country people don't drive on the right as we do? 当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之后,再进行本课阅读材料的理解,最后学生根据给出的评价练习诊断自己的阅读效果,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练习过了关,都会给予“Wonderful, You are great!”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Internet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apple、“硬币”coin、“猫”cat、“狗”dog 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用”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的,但我们目前的条件状况却并没有使其发挥的余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多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增加学生认知信息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言的实践机会,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上网冲浪,引导学生探索,浏览网络中有利用价值的学习资料,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要求。这类教学不仅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了解跨国文化知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如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
相同;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在Mid—Autumn Day和Merry Christmas节日,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打破了以往沉闷、枯燥、封闭的学习环境,使原来较为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了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了解世界、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教学活动更能突出教与学、动与用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何克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学出版社 1994年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3年 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第三篇:浅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
完美结合
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田丽娟 余建军
摘要:本文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从“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培养教师队伍和建设信息资源库”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现状和发展对策;说明了在广大农村小学要占领信息技术这个教育制高点,就必须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让现代信息技术之花在广大农村小学开花结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因地制宜
正文:
在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可以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然而,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却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这些偏远贫困的农村小学来说,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校是一所地处大别山区的农村小学,经济基础比较差,但信息技术教学却走在农村小学的前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便建起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10年,我校利用华中科技大大学送来的几十台电脑,完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并配置专职信息技术课老师,在十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新路子。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1、教师讲,学生听。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农村办学条件落后,没有机房,只有几台零星的电脑用于打字、统计分数等日常教学工作,根本谈不上教学质量。
2、教师讲,学生练。
信息技术课无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活动进程甚至不想去控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体现。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师先就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训练,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做到了讲练结合,按步进行,但框死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忽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冻结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一种“即学即用”的机械培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使用现状。
1、学校装备欠缺,使用难。
装备一个多媒体教室要花上十来万,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要让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虽然说可以简单一些,但电脑、投影机、屏幕荧幕等设备还总是要有的。这些对于我们普通农村学校来说,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普通学校里一般只装备一两个多媒体教室,这就限制了教师们广泛运用多媒体工具的机会。大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要用多媒体教室,这就必然会发生撞车的现象。如此一来,教师们运用多媒体的兴趣会大大减退。
2、师生水平较低,动手难。
(1)培训不足,学难致用。对农村小学教师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很多,但大多数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对老师们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许多信息技术的培训显得浮光掠影,层次还比较浅。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动手都较难。
(2)运用多媒体工具的能力较低。比如常用的多媒体工具power point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但目前的农村小学很多老师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它们的功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会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信息素材缺乏,搜集难。
农村小学信息素材奇缺。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最需要的就是影片与音乐了,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网络上的影片大多时候是不让下载的。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如果需要影片的话,就只有从VCD等碟片上剪辑了。要想找到一段理想的音乐也不容易。
三、多方筹措,加强硬件建设。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还不完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财力,部分达标学校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许多还无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个别装备达标校也无财力保持现代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很多沦为现代教育技术展品,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挫伤了教师学习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信心。
1、努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尽管农村小学校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认识逐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求知欲强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当务之急,例如:电教教材代收费和学生上机费政府开通,就部分解决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经费不足的矛盾。
2、多方筹措,加强电脑硬件建设。
要确保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首先学校领导的信息观念要到位,要舍得把钱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上,要有勒紧裤带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搞上去的精神。
当然,巨额投资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应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还可以动员学生家长捐一点,甚至进行“招商引资”。具体来讲就是积极主动争取向上级政府争取一点专项补助资金;勒紧裤带,千方百计在学校有限资金中挤一点;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发动学生、家长捐一点;争取社会各界支助一点。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主动进行“招商引资”,不断完善学校电脑硬件建设。
四、合理配置,完善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技术含量高,投资巨大。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资金仍将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这些年,许多学校花巨资建成的计算机房,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举债投入又使学校经济处于困难状态,因此农村小学建计算机房、建多媒体教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够用即可”的原则。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对农村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不是全部按标准配置,而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组成低配置。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应该是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是足够的了,而费用则不到标准配置的六分之一。事实证明,经费困难的农村小学用二手电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好办法。如果经费许可,再按高标准配置一个计算机房,供学好基础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这样形成一个高低搭配、新旧结合良好局面。
2、用国产货配置多媒体综合教室。
多媒体综合教室在教育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室的关键在于多媒体大屏幕的投影机的价值太高,稍高配置要十几万元,少的也要六七万,还有动辄以两三千一只的专用UPE、UHP灯泡,真正是买得起马,却配不起鞍。以致许多学校的多媒综合教室建好后,只是用于公开课,成为一种摆设,一种点缀。好在现在国内有多家厂家在生产一种用单片TFT液晶屏高压金属镝灯方式生产的投影机,并且已商品化。与同档次进口投影机相比,价格只有其百分之二十。这样,在视频展示台与电脑十分便宜的时代,用一两万元钱就能组装一个多媒体综合教室。更为可贵的是,国产的投影机更换灯泡非常方便,价格便宜每只仅需50元左右。这样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真正是“买得起,也用得起”。
五、立足本校,培养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普通缺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教师。尽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已有较高的认识,但他们的教育观念、理论、方法没有质的变革,因为他们缺少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这几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人才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广大农村小学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1、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要把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审和评先进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
2、培训形式灵活多样,要求分层次。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
由于教师的年龄、文化层次都大不相同,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做到分类分层次,对一般老师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入门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如WINDOW95/98、WORD97/2000,POWTRPOINT、EXCEL、网络浏览器,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台的使用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如Authorware、Photoshop、多媒课件的制作等。
六、资源共享,建设信息资源库。
加强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征订,下载、自制等手段来逐步建设软件资源库。电教馆应鼓励和帮助学校建立校园网,并与县教育网链接。教师或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使学校软件征订有更明确的目的,有效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另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育局域网或校园网,对无上网条件的部分边远农村学校,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条件较好的学校或电教馆交流,租借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束语:
资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者。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载体,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源泉,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广大农村小学努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创造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大农村小学发展与普及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充满光明的。以信息技术课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最先进的学习方式。作为经济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我们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让现代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小学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许建华,《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与思考》。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摘要: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二者有机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其成为语言创造性学习者,在实现自身能力提高和交流沟通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富内涵、形式多样化的语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目的在于将教学系统中各个分散的部分整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的思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整合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从小就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上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录音机和听力磁带。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方式曾经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课堂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向前发展。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超文本的作用已是必然和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信息量和知识量,促进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主题和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在各个组员进行充分交流的同时采取协作、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BBS、Internet、NetMeeting等各种网络通
234-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研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概述]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用于各学科教育、实现学科整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改之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计算机与各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研究性学习因特网搜索 分期开发 学生网站 网上资料库 评价 有机整合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有助于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使学生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那么,如何将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并应用于各科教学呢?笔者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探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创设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概述
⒈ 信息
信息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从外部世界中感知信息。信息是一种资源,但是未经科学方法处理的原始信息,往往并无很大的使用价值。人们把获取原始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的这个过程统称为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正是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人们用它可以进行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数据处理等。甚至还可将世界各工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因特网(Internet),相互沟通,彼此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⒉ 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将日益网络化,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Internet是遍步全球的网络的集合,而信息的传输速率高、带宽,又可以实现远程、广域通讯。当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时,必将对教育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至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
二、研究性学习概述
⒈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有: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一般的学习方法截然不同。其一,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其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是充满乐趣、极富挑战的学习。只有亲自去做,才能有所感悟。这种学习更多的强调其学习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宗旨的。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潜力将得到发展。
⒉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
①准备阶段
此阶段首先必须确定研究课题,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组合实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行制定计划、学习知识、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的工作。
③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评估。这一阶段包括两个任务:一是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并向老师、聘请的有关专家和自己的同学汇报研究过程和成果;二是由教师和自己对该项研究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包括过程和成果,更应包括能力的提高与否。以上为三个实施阶段,具体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几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设计及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评价。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
选取典型教学案例——《向沙漠进军》,开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实验,积累实践经验。
⒈ 经过前期准备,提出基本问题:人与沙漠。
⒉ 教师与研究组的学生一起制订单元计划,分设几个小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特长分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①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 ②沙尘暴天气和沙漠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
③沙漠能够被征服和消灭吗?我们和沙漠应该如何相处? ④沙漠能够被我们利用,化害为利吗? ⒊ 信息搜索
我们这里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因特网用作基本的信息源。这里一定要教会学生合理的搜索方法。整个过程要示学生理解各种搜索工具、搜索策略、以及如何批判性地评价网络信息。
①确定每个基础问题的关键词和搜索表达式,即确定你想要的信息范围。如“治理”、“征服”、“沙漠”、“沙尘暴”等。
②确定要使用的搜索工具:搜索目录或搜索引擎。如SOHU、YAHOO!、GOOGLE等。
③上网搜索信息,确定信息位置。
④评价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由于搜索会出现很多信息,信息评判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批判性技能。可以分两步进行:信息相关性分析、信息可靠性与真实性判断。
⑤评估信息数量与问题的解决的相关度,进一步确定是返回搜索还是进行下一步工作。
⒋ 分期开发成果
为了发挥全体研究成员的力量,要运用合作策略,对于每个成员及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要及时进行交流。
①在校园网络上构建有关本研究课题的网站——人与沙漠。下设一个主页和几个子网页如《向沙漠进军》、《沙漠之旅》、《沙漠之舟》等(每个小组一个,小组内允许进行多页超链接)。主页由教师和熟悉网页制作的研究组成员共同制作,几个子网页由各组成员自行制作,定期更新。让每个学生汇总研究过程中的资料,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收获、感悟等,全面展示学习成果。
②教师也要进行网上搜索,并推荐有价值的网址,建立网上资料库,与学生共同研究和交流。如: 环境与人类:http://www.xiexiebang.com/info/photoshow.asp?iid=3236
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学生学习支持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蔡如鹏采访整理的《科学看待沙漠》。
④学生成果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形成分期成果存于能共享的微机上,予以网上交流。
⑤学生可以运用电子公告板或网上文字交谈的形式进行通告和直接交流。⒌ 对问题开发答案
此时学生有了粗糙的事实性材料,可以回答基本问题。在这里学生必须综合已找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深思熟虑地处置研究结果,而不是对还未阅读、未消化和未提炼的诸多文本加以简单堆砌。
⒍ 开发产品
学生通过展示关于基本问题答案的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观点。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传统的论文或报告、网上文章、超媒体产品、演示文稿、学生专题网站等。
⒎ 评价
评价可以侧重于作品,运用成果交流评价量规为标准进行评价。如对课题的研究是多侧面的吗?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电子作品图片选用恰当吗,有适当的文字说明吗?电子作品是否画面美观,布局合理?信息从网络中获取,从书籍中获取,从实践中获取?交流者声音响亮,语言通顺,态度自然。你能否回答伙伴组的提问?你的提问是否有质量?……
我们提倡既评作品又评过程。过程里的加工技能不局限于写基础问题、开发因特网搜索策略,还可以包括定位、评判、引用网络资源以及合作学习的成分,诸如课堂里每一组成员的表现如何。
⒏ 研究性学习的反馈信息:
兴趣:参与活动学生85%感到很有兴趣,感到有兴趣的占15%,没有兴趣的占5%。
发展能力:参与活动学生感到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了初步的了解,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促进了自身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Word文字输入编辑能力;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网站的能力等。
研究性学习非常重视整个学习过程。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奉献出自己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许多人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许多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教学单元计划包,摆脱了使用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及传统思维的作怪,明白了一个关键的设计策略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而不是教给学生课本中现有的“专家”答案。一旦我们真正地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观念,通过问题设计的思路来到了通向理解的大门时,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同时,在教学中采用成立小组这种方式,也使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利于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信息化学科教学设计中,而此设计与国家新课程标准又是完全吻合的,符合新基础教育理念。这种跨越式思维,要求教师不要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电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广泛而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不断改善教育体系、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以持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其他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在校园中展开并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因而,“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在头脑中也渐渐明朗。新课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为主体,释放大量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发展思维中学习知识,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得出一些教学点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 驱动任务设计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如今各科教学的教研热点。作为长期从事一线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我来说,对“研究性学习”也非常感兴趣。我一直在潜心钻研“主动性学习”带给学生的意识转变,“研究性学习”是它的一个发展点。今日只在这儿谈谈我在教学新课改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与其他学科要紧密联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中(即课堂知识点)培养思考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而其主线——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如何在“动”中掌握、理解、吸收,做了一些思考: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综合考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外在活动形式。教学设计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
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几乎是年年都在变,而且初中课程是越来越难教。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一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上过网、会安装软件、音频视频等很多东西都了解。同时另一部分同学连开机都不会,需要从零学起。由于起点的差别,讲课就很费劲:如果简单操作,基础好的学生在那里不听,差的同学认真实践;如果讲复杂的内容,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又听不懂。这种现象在每个学校都很普遍。我对此作了分析和探索,认为信息技术课主要针对对象还是那些基础不太牢的同学,毕竟这些同学占有大多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措施,让他们都能轻松学习内容,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将IT的应用(如上机操作等)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需要动手或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活动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有点深奥和枯燥的,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使这门课程成为他们最想上的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感兴趣,特点是没有基础的同学认真的很难学。我曾经在新生第一节课做过一项调查(标题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内容是对电脑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探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回答很失望——上网、游戏、聊天、打字„„。针对这些兴趣,我把课程做了调整,第一节课定为兴趣激发课,第二节开始再讲内容。并结合渗透进行教学。并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比尔盖茨上哈佛大学时对计算机的痴迷和艰辛;张朝阳留美创建搜狐公司的事例等等。
二、驱动“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提到: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与己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我在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本班测试成绩统计表”,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学习过的:比如表格编排、数据输入、„„,这些学生自己就会拿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过的,类如排序、函数求和、平均分、页面纸张设置等。这些就是隐藏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新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驱动“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的科目。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站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是用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实现的。例如在讲解理论“存储容量”一课时,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可能摸不着头脑,一知半解。因为存储容量不象长度单位那般容易理解,的一把尺子就知道长度的概念。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先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并做笔录”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近的原则。有时已经把问题讲解得十分清楚,但也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质疑,这时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去年初一年级的教学中,因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不同(乡镇学校没有开设),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先做完的同学要给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多主动关心,包括开机、关机的步骤都要连着几节课反复教授。这样,底子薄的学生也能完成当节课的教学任务,缩短与同学们的差距。
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多元化、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的疑问,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校如何退出“WORD”程序时,可以利用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此时也提出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来退出。一是让学生明确退出程序方法的多样化,防止学生思维僵化,做到会思考、会创新、会实践,就会“条条马路通罗马”。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计算机学科是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WORD制作贺年片一课时,一般学生只会用书上讲的方法。而此时,我们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插入不同的图片,有的学生琢磨能否将自己的个性化摄影插入;有的同学想把网上的精美图片插入;甚至提出将追星的照片怎样才能放在贺年卡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与锻炼技能的空间。
综上分析,“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②构建和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
③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口头评价等)。
④设计应重视对学习的分析,以“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教学设计应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以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根据教学问题的大小和简繁,相应的教学设计也有课堂式、活动式和产品式等不同层次
⑤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不应止步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各个学科的知识,将所有知识贯通于一身,将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科教学结合于一体,并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学习目标,获得全面发展。
《 信息技术》课程在我们中间开设的时间并不长,“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研究性教学”中的一个石子。俗话说‘探石取路’,值得大家研究。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所以,科学地理解任务教学法,必须要认真的与同学互相磨合,只有从所任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今天的旭日火红炽热,明天的朝阳将热情奔放。为学生发展释放一份空间,使他们翱翔于其中是现代教师的最大任务所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集思广益,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
成雅小学 杜祥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
®要工具之一,已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社会,深入到我们的生活。“英特尔未来教育”为当今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在此得到最完美的整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老师更新知识与终身学习开发了一片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天地。这次培
®训原汁原味地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思想,不是高深理论的轰炸,没有空洞的说教,而只是让我们在师与生的交替换位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4年9月18日~10月16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英特尔公司的这个《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培训班。培训班组织紧凑,学习强度大,主讲教师辅导非常认真负责,使我和同事们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回顾、反思学习过的内容,简单总结如下。
一、转变了教育观念
在学习期间,我时刻深深地感到了《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培训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法、学法两个方面。本以为只是学习制作教学的课件,等真正学习起来,才发现并非如此简单。应该说,这次活动是在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训适应未来教育的合格教育者。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也在变。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如何使教育、教育者具有时代性,具有创新性,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此次学习首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观念更新课。我在学习中注意到,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要有新的思想。第一、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支持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
第二、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
第三、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
第四、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第五、要有创造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
二、接受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此项培训使我接受掌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今后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与创造的应用工具——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会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去研究计算机。
重点在通过“动手”去学习如何准备有新意的课,使教师能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与创造的应用工具——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会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去研究计算机。有效地将计算机用于课堂教学
总的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把他们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当中。它丰富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注入活力。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利用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各种资源为辅助,学生完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创建自己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可以上网查询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资源,并共享资源,制作自己喜欢的学习网站,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共享。还可以分组协作,共同完成拟订的单元计划。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又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参加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其次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第三要有创造能力,由于人的创造能力是在继承前人已经创造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第四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此次培训班任课教师力求“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示了该教材的内涵,也表现出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学习中我们仔细阅读了教材、认真听讲,并悉心完成每一项作业。完成这次学习后,我打算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实施未来教育的理念、方法,做合格的未来教育工作者。
总之,英特尔未来教育使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